一本幼儿教育的革命性著作,累计销量突破60万册
千万个父母因此书而彻底改变,他们“心灵受到震撼,感动而愧疚”,
千万个孩子因此书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的一代新人!
《爱和自由(珍藏版)》以爱和自由为全书的立足点,强调给孩子的爱要有科学的方式,即在对儿童成长规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给孩子充分的爱、自由、选择。孙瑞雪老师告诫父母们: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爱就是爱,恐惧就是恐惧,焦虑就是焦虑,认为就是认为,一切如是。我们要学会从一切如是中将爱剥离出来,你的孩子才真正可以接到爱的礼物。因为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
孙瑞雪,中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与心理学专家;“爱和自由、规则和平等”教育精神的发起者和倡导者;中国宁夏科学启蒙研究会创办人。
孙瑞雪发展和延伸了一套完整的儿童发展的爱和自由理论和敏感期理论,其贡献在于帮助成人了解儿童的心智发展过程,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其创作的社会科学专著《爱和自由》与科学教育专著《捕捉儿童敏感期》开创了中国幼儿教育界的新纪元。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第三章 创造力来自哪里?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心理和智力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第七章 儿童心智发展的内在过程
第八章 感觉训练——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第十四章 放下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走向理解的爱
第十五章 发展心智与掌握知识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教育实践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第二十一章 关于“吃”的生理和心理问题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附录
爱和自由 规则与平等
儿童成长中的自由
我要感谢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有了10年同孩子们在一起生活的经验,我们越来越坚信这一点。接受这个观念就像要发生一场内在的革命,因为我们一直相信儿童依靠成人来建构;接受这个观念也意味着我们将无处发挥我们因自卑、受压抑而产生的自大。人类的幼儿期非常漫长,大概没有任何一种动物的幼儿期能有人类这么长。说得短一点,可能是零到6岁,说得长一点,大概要到12岁。12岁还不能离开母亲,法律上认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龄是18岁。这期间,儿童处在一个很弱小的状态,必须有成人来帮助他成长。帮助儿童成长不是说由成人来塑造儿童的精神。如果那样,人类的整个水准都会下降。我们的问题是我们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
儿童时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种“灌输”,而是需要条件准备,儿童会自己吸收。遵循这个发展规律,孩子就会发展得很完善。
蒙特梭利幼儿院最小的孩子是1岁半,我们用1岁半到6岁的孩子做试验,把超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给孩子,如果教师不强制,不给儿童压力,儿童只会按照他的内心需求走。比方说,他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带出去,其他多么具有“吸引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活动他都不参与,他只玩沙子,脸上懵懵懂懂,成人对他怎么说,孩子的脸上都是这种表情。他知道他要干什么,如果成人阻止他,他会同成人抗争。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他2岁多的时候,他爸爸买了2个玉米,对他说:“你一个,你妈妈一个。”他走过来说:“这2个玉米,爸爸说都给我吃。”我问他爸爸,他爸爸说:“不是的,是给你一个,给孩子一个。”我对孩子说:“爸爸说给你一个,给我一个,并不是说都给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个谎,他听完这话后脸上丝毫没有做错事的表情,站在那儿思考了1分钟,一动不动,然后毫无表情地走了。“怎么会这样?”真奇怪。但是,后来有一天,他对自己做错事突然有了感觉,脸上表现出特别尴尬和难为情,还不让人说。这根本不是大人的说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经按照他内在的发展规律到了这一步。如果成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让儿童发展,而是强加于他,逼迫他做,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可能进入误区,真正的道德感就无法建立了。
婴幼儿早期的发展规律跟有些动物类似。比如蝴蝶,母蝶通常将卵产在树杈中间,幼蝶刚出生时必须吃特别嫩的叶子,它怎么去吃嫩叶子呢?因为幼蝶对光最敏感,所以它一生下来就向着光线最亮的地方爬过去,那枝头必定是最嫩的叶子。但是当幼蝶开始强壮起来,能够吃粗糙的叶子时,它对光的感觉就完全消失了。这个过程遵循的是它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任何外力的控制。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从不认为精神的种子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让我们看看儿童是如何同环境建立和谐的关系而发展自我的。比如语言,任何一个国度和民族的儿童,都能够在这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听到和学会人类的语言,并在头3年中能掌握本民族的基本语言,学会语言中的各个细节。这种发展,绝没有人去专门给他上课。我们不难看出,6岁前的儿童更喜欢看你做什么而不是听你说什么。儿童的语言能力是他自己作用于环境的结果。所以心理学家才说,儿童3岁前掌握的东西,成人需要60年的努力才能完成。我们为什么不思考一下,这是怎么回事呢?人类已经发现了这个秘密——儿童是自我发展的。
我可以举一个相反的例子。哈佛大学的一位心理学教授儿子出生后,他准备把儿子培养成天才。在儿子三四岁的时候,这个孩子已经会几国的语言,6岁的时候,考入中学,10岁上了哈佛大学,16岁攻读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心理学家每一分钟都让他的孩子不断地“吸收、吸收”。18岁时,孩子成为英国伦敦一家商店的售货员。可是他什么都不干,他拒绝任何“知识性的活动”,他觉得做一名售货员特别高兴,“满腹经纶”对他没有用,事实上“知识”使他非常痛苦。我想如果人只有一个大脑而没有感官,让大脑为这个世界服务,使它成为工具,我们的痛苦可能会少很多,但我们还有感觉、心理、精神和心灵,我们必须寻找到我们自己,才不会痛苦。人的发展、人的精神必须从感觉中发展并由感觉伴随着。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之上的。
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当我们把儿童的自我、知识各分一堆时,一切都被破坏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儿童内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
《爱和自由》的流传,不是因为潮流又或炒作,而在于思想的吸引力,这是一本可以改变孩子一生的书。
已经第四版了,每一次再版,在销量上都有一次质的飞跃。很高兴这种飞跃的产生,远不在于书籍的推广力度的提高,而在于,伴随着这一历程,整个社会的思潮,也正好在发生着一次又一次质的飞跃。就如同当年孙老师刚办学的时候,只有5个堪称“勇敢”的家长,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孩子送进这所“爱和自由”的幼儿园,而现在,整个社会都在探讨新教育的问题了。
已经有至少30万家长,读到了这本书。
于13亿人口而言,还是很少很少的一小部分。但事情总是这样的,要改变一个世界,总是要从一个人一个人开始的!请相信,一个新的环境正在萌生,而这些家长,无疑是新环境的火种。
这本书最初的雏形,来自于孙老师早期的演讲录。这次再版,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内容添加,整理了孙老师于2008年的公益讲座上对于“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科学教育的整体阐述,作为附录,希望可以让家长更加了解这一教育的理论架构。
同时,也期待孙老师即将出版的新书——《完整的人》(暂命名),那又将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这真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老朋友”。第一次读的时候,我可能被它的某个故事点吸引;第二次读,我或许会发现之前忽略的细节;而每一次重读,都能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它就像一坛陈年的老酒,越品越有味道。我喜欢它留给读者的空间,它不会把所有东西都摆在明面上,而是留下了很多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去想象。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更是参与者。我常常会在合上书本之后,依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思考着那些未完待续的情节,想象着主人公们未来的命运。它触及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情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内心的某些角落,让我更加了解自己。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让我印象深刻。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刻意的堆砌,但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都精准而有力,如同精心打磨过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它是一种朴实无华的美,却又蕴含着强大的感染力。我常常会被作者对细节的描绘所吸引,那些细微之处,往往是人物性格和情感最真实的流露。它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世界,不再是简单的黑白分明,而是充满了各种微妙的色彩和层次。我喜欢这种娓娓道来的叙述方式,它能够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沉浸其中,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它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却在平淡中蕴含着深刻的力量,让我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地产生新的思考和感悟。这种语言的力量,让我更加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
评分我总觉得,一本真正的好书,应该能够引领读者进入一个全新的维度,去思考那些平日里被忽略的问题。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让我开始审视自己,审视身边的人和事,甚至审视那些宏大的社会议题。那些看似平凡的叙述,却蕴含着深刻的洞察力,如同一个个精致的螺丝钉,将复杂的世界巧妙地连接起来。我喜欢它那种不疾不徐的节奏,不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读者自己去探索,去发现。每一次阅读,都像是与一位智者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他用温和而坚定的语言,点醒了我内心的迷茫,也激发了我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我曾反复回味其中的某些章节,试图从中汲取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去面对生活中即将到来的挑战。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更积极的期待。
评分一本厚重精美的书,封面设计沉静内敛,却又透着一股不容忽视的质感。拿到手中,沉甸甸的重量就预示着其中蕴含的丰富与深邃。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纸张的触感温润而细腻,散发着淡淡的书香,瞬间将我带入一个可以暂时逃离喧嚣的宁静空间。我喜欢这样的实体书,它不仅仅是内容的载体,更是触觉、嗅觉和视觉等多重感官的体验。我至今仍记得,多年前第一次邂逅这样一本让我心生敬意的书籍时的激动,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未知世界的门。这种期待感,这种与书中世界初遇时的忐忑与好奇,是电子阅读无法给予的。每一次翻动书页,都能感受到其中倾注的心血,从装帧到排版,都透露出一种对读者的尊重和对文字本身的珍视。我常常会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捧着它,窝在沙发里,享受那份独属于自己的阅读时光,让思绪随着书中的某个章节起伏跌宕。这本书,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细细品味和珍藏的艺术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宁静的午后,独自漫步在一片从未去过却又异常熟悉的花园。那些文字,如同繁盛的花朵,形态各异,色彩斑斓,却又巧妙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触动了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角落。我并非是一个容易被文字打动的人,但这本书中的某些叙述,却让我几度停下翻阅的动作,沉浸在其中,细细咀嚼。我仿佛听到了遥远的回响,看到了那些模糊的、却又异常清晰的画面,甚至能感受到主人公们的情感波动,那种喜悦、失落、挣扎与释然,都那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禁为之动容。它没有刻意去煽情,却在不经意间触动了最深刻的情感共鸣。这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仿佛书中的人物就在我身边,与我一同经历着生命中的种种。我从中看到了许多似曾相识的片段,也遇见了许多我曾想却未能表达的情感。
评分还没来得及细看,先来几张照片给买家参考一下,书质不错,感觉是正版
评分从别处的失望到收到这个的惊喜,很欣慰,很平衡
评分,也是一直想看的,终于买回来了
评分看完了在市评价吧才收到东西
评分外旅游时,查了有些产品在京东还便宜,就在京东买了,省得
评分看着蛮不错的推荐0-6岁小朋友的妈妈可以看看哦
评分做活动买的,买来学习一下。
评分买了好多书,马上就要当爸爸了,赶紧学习一下
评分千万个孩子因此书成长为心理有力量、有强大自我的一代新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