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是一本專門論述中小學生口語交際學習指導的書。口語交際是語文課程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需要通過係統學習和有效指導來掌握。《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站在學習者的立場,運用語言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學科理論,論述口語交際學習的語言實踐規律。《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係統論述瞭口語交際學習的曆史沿革、價值和功能、理論和理念、類型和特徵、認知過程、指導原則、學習方法、學習指導、心理調控、學習評價等內容。適閤作為中小學語文教師、高師院校中文係本科生、語文教育專業研究生和語文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專業參考書。
作者簡介
李麗,重慶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重慶市教育評估院書記兼副院長。兼任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秘書長。先後獲得省級政府哲社奬3項、省級教學成果奬2項,齣版著作5部、發錶論文20餘篇。
內頁插圖
目錄
導論 口語交際學習研究概述
第一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曆史沿革
第一節 夏商時期的軍事政治演說辭
第二節 春鞦戰國時期的遊說論辯
第三節 秦至晚清的重說輕寫
第四節 民國時期的思想啓濛和政治演說
第五節 新中國的口語交際課程設置
第二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價值和內涵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價值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內涵
第三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功能和目標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功能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目標
第四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理論基礎和理念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基本理念
第五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類型和特徵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類型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特徵
第六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心理認知過程
第一節 聽話的心理認知過程
第二節 說話的心理認知過程
第三節 口語交際的心理認知特徵
第七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基本原則
第一節 情境性原則
第二節 實踐性原則
第三節 交互性原則
第四節 層次性原則
第八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基本方法
第一節 知識的積纍方法
第二節 能力的發展方法
第九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指導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內外條件
第二節 指導者角色與指導方法
第十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心理調控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障礙的消除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動機的激發與興趣的培養
第十一章 口語交際學習的評價
第一節 口語交際學習評價的原則
第二節 口語交際學習評價標準
第三節 口語交際學習的評價指標體係
第四節 口語交際學習評價的方法
參考文獻
後記
精彩書摘
一、聲音感知階段
聲音感知階段是聽話者對說話者發齣的語音流進行感知覺的過程。盡管不同學者對該過程持有不同的觀點,但有代錶性的觀點主要包括:將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過程等同於其他聲音的感知過程和把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過程視為一種特殊的感知過程。
將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過程等同於其他聲音的感知過程的觀點認為,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過程與其他聲音感知過程一樣存在著神經係統加工的明顯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聽話者對感知到的說話者的語音流進行分析,將其分解為若乾部分;然後,聽話者對語音流包括的成分的組閤形式進行分析,並將其與原型或模闆進行匹配。在這類觀點中還有一種語音淨化理論,其認為:我們從分析感知到的語音流開始,經過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然後與我們記憶中已知的各個音素和單詞進行匹配來識彆單詞。聽話者組建所聽到的語音流的始發音不一定需要初始的音素。正像看電影或聽講座時,人們可能在起初階段隻能聽到一些雜音,但過一會兒仍能斷定說話者可能說瞭些什麼。這種確定到底聽到的是什麼的過程就是一個有意識的語音淨化過程,而把這到底聽到的內容之外的內容稱為噪音。在聽話過程中,聽話者在傳輸、變換、存儲、處理、顯示和識彆的信息處理過程時,通常要將噪音淨化掉。此外,麥剋萊蘭等人還認為,聲音感知(或言語知覺)過程可分為三個水平,即聲學特徵水平、音素水平和單詞水平。這三個水平之間發生著交互作用,較低水平會影響較高水平,較高水平也會影響較低水平。這類理論的共同特點是,用一般的知覺理論如對象與背景的關係以及視知覺原理(如對稱性、接近性、相似性、閉閤性)來對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現象進行解釋。
把言語活動的聲音感知過程視為一種特殊聲音感知活動的觀點主要依據言語發音的類彆知覺提齣。事實上,盡管人們在言語活動中聽到的語音流是由一個音波變調的連續體組成,但我們知覺到的語音是不連續的類彆。這一現象可以在對輔音一元音組閤ba、da和ga的感知中錶現齣來。這些音節間聲音的差異集中在言語信號中截然不同的變調形式上:有的感知為ba,有的感知為da,還有的感知為ga。每個音節類彆在不同場閤中的發音方式也有不同,但這種不同不會影響言語活動的感知過程。例如,我們昨天說的ba音和今天說的ba音並不相同,但不會被感知為不同的音。
……
前言/序言
學習,作為人類聯係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重要活動,從孔子“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那個時代起,就成為人們研究的一個母題。但由於學科分化過程中的諸多原因,一直以來學習隻是作為心理學、教育學領域研究的一個方麵,沒能形成一個獨立的學科。20世紀中期,國際社會提齣瞭“教會學習”“學會學習”的口號,聯閤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財富蘊藏其中》等報告又提齣瞭“終身學習”“學會學習”“學習化社會”等理念,學習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對學習問題的研究也日漸增多。隨著知識經濟時代、信息化社會的到來,人們開始從不同的學科視角對人的學習進行深入研究。20世紀80年代,隨著我國人纔學的創立和發展,人在成纔過程中的學習問題成為人們研究的熱點。一批有識之士把“學習”從其他學科中獨立齣來,進行全方位、係統、綜閤的研究,並在構建學科理論體係上做齣瞭切實的努力,學習作為一門新興的獨立學科——學習科學,終於在中國大地上應運而生瞭。它的誕生,為語文學習問題研究提供瞭強大的理論支持,也為廣大教師的語文學習指導提供瞭豐厚的實踐指南。
對於語文學習問題的研究,自1904年語文獨立設科以來間有專論發錶,如天民的《自習主義讀法預習法》(1917)、楊賢江的《初中學生學習國文的旨趣》(1923)、蕭楚女的《中學國文修學指導》(1923)、陳東原的《國文學習法》(1923)、陶行知的《讀書與用書》(1934)、葉蒼岑的《對中學新生談國文學習》(1942)、葉聖陶的《略談學習國文》(1942)、葉聖陶的《中學國文學習法》(1948)、宋雲彬的《語文學習三階段》(1950)、周祖謨的《怎樣自學語文》(1954)、冰心的《漫談語文的教與學》(1959)、葉聖陶的《認真學習語文》(1962)、張誌公的《從兒童學字的角度看書寫工具》(1962)、蘇步青的《略談學好語文》(1979)、魏書生的《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1981)、張隆華和周慶元的《閱讀是學習之母——閱讀心理測試小結》(1981)、顧黃初的《“多讀多寫”辨析-》(1982)、韓雪屏的《有效地進行精讀訓練》(1986)、陳日亮的《得法養習曆練通文》(1996)、許建中的《語文學習基本規律探討》(2002)、王光龍的《語文學習方法的理論探討》(2003)、硃紹禹的《以問題為紐帶的閱讀學習新理念》(2004)、王光龍的《語文學習素質及其培養》(2005)、曾祥芹的《閱讀的主體間對話和陌生感體驗》(2006)、王光龍的《語文學習方式的選擇和運用》(2008)等。這些專論雖然是對語文學習具體問題的零散的研究,但反映瞭人們長期以來對語文學習問題的持續關注,展示瞭對語文學習問題研究的思想認識成果。
新時期以來,對語文學習問題的研究更加深入,齣版瞭10多部語文學習研究論著,如曾祥芹和韓雪屏的《閱讀學原理》(1989),佟士凡的《語文學習論》(1993).王光龍的《語文學習方法學》(1993),董國華的《初中語文學習方法指導》(1995),林化君、陳黎明和張幼鼕的《追問與發現——語文學習心理論》(1998),曾祥芹的《閱讀學新論》(1998),毓明笠的《中學語文學習心理與學習方法研究》(1999),王光龍的《語文學習方法的理論與實踐》(2002),王光龍的《語文學習概論》(2003),許建中等的《語文高效學習藝術》(2005),陳玉鞦的《中學生作文學習與人的發展》(2005),喬桂英的《閱讀學習方法指導學》(2007)等。這批論著的內容涉及語文的閱讀學習、作文學習、學習方法、學習藝術、學習心理、學習素質等方麵,使我國語文學習研究的內容得到進一步深化和拓展。這一時期,在部分高校教材如《語文學科教育學》《語文教學論》《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內容框架中,語文學習也列為獨立的一章瞭。而將一般的語文學習研究與當前的語文課程學習研究聯係起來,從語文課程學習指導角度來研究中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問題,則是21世紀基礎教育語文課程改革中提齣的新課題。
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 麵嚮未來的溝通藝術:深刻洞察與實用指南 《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並非一本簡單的教科書,而是一部為21世紀學習者量身打造的、關於口語交際深度探索與實踐的係統性論述。它旨在引領讀者超越應試教育模式下對口語交際的狹隘理解,將其視為一種至關重要的核心素養,是個人發展、社會交往乃至未來職業生涯成功的基石。本書深入剖析瞭口語交際的本質、發展規律及其在當代社會語境下的多重意義,並在此基礎上,構建瞭一套科學、係統、可操作的學習與訓練體係。 一、 口語交際的時代呼喚與深層價值 21世紀是一個信息爆炸、瞬息萬變的時代,更是人際互動日益頻繁、閤作溝通至關重要的時代。傳統的、以文字為主要媒介的學習方式已不足以應對復雜多變的社會需求。口語交際,作為人類最直接、最有效的溝通方式,其重要性被前所未有地凸顯齣來。本書認為,口語交際不再僅僅是課堂上的一項技能訓練,而是: 核心素養的體現: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清晰、準確、有邏輯地錶達自己,有效地傾聽他人,並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互動,是個人在知識獲取、問題解決、創新思維等方麵的關鍵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學習者能否真正內化知識,能否在閤作項目中貢獻智慧,能否在各種場閤自信地展示自我。 社會連接的紐帶: 無論是傢庭、學校、職場,還是社會公共領域,有效的口語交際都是建立和維護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石。它能夠化解誤解,增進理解,促進閤作,解決衝突。一個善於溝通的人,更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與支持,也更容易融入集體,實現共同的目標。 個人發展的引擎: 敢於開口,善於錶達,能夠清晰地闡述觀點,能夠有條理地進行論證,能夠生動形象地描繪事物,這些都將極大地提升個人的自信心和影響力。在求職麵試、商務談判、公眾演講等關鍵時刻,齣色的口語交際能力往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為個人贏得先機。 公民參與的基石: 在民主社會中,公民的有效參與離不開口語錶達能力。能夠清晰地錶達自己的訴求,能夠理性地參與公共討論,能夠有效地與不同意見者溝通,是構建和諧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 本書在開篇即對口語交際的時代價值進行瞭深刻的闡釋,旨在喚醒學習者對其重要性的認知,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內在動力。 二、 口語交際的內在邏輯與構成要素 口語交際並非單一能力的集閤,而是一個復雜而精密的係統,包含多個相互關聯、相互支持的要素。本書將口語交際拆解為以下幾個核心層麵進行深入探討: 1. 錶達的清晰與精準: 語言的選擇與運用: 如何根據不同的語境、聽眾和目的,選擇恰當的詞匯、句式和錶達方式,避免含糊不清、模棱兩可。 邏輯的組織與構建: 如何將零散的想法組織成有條理、有邏輯的錶達,確保信息傳遞的連貫性和說服力。這包括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因果關係、並列關係等多種組織方式的應用。 語氣的把握與控製: 如何通過語速、語調、音量等非語言因素,傳遞恰當的情感和態度,增強錶達的感染力。 2. 傾聽的有效與深度: 專注與理解: 如何排除乾擾,集中注意力,真正理解對方所錶達的內容,包括顯性信息和隱性信息。 反饋與確認: 如何通過點頭、微笑、簡短的迴應或提問,錶明自己正在傾聽,並確認自己是否理解正確。 共情與換位思考: 在傾聽過程中,嘗試理解對方的情感和立場,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建立更深層次的連接。 3. 互動的智慧與技巧: 提問的藝術: 如何提齣開放性問題、封閉性問題、追問等,以引導對話、獲取信息、激發思考。 迴應的策略: 如何針對對方的發言,進行恰當的迴應,包括贊同、補充、質疑、反駁等,使對話得以流暢進行。 協商與達成共識: 在分歧齣現時,如何通過有效的溝通,尋求共同點,達成互利的解決方案。 4. 非語言溝通的魅力: 目光交流: 如何通過眼神的接觸,傳遞自信、真誠和關注。 肢體語言: 手勢、錶情、站姿、坐姿等如何配閤語言錶達,增強溝通的豐富性和感染力。 空間距離: 如何根據文化習慣和交往對象,閤理運用社交距離,營造舒適的溝通氛圍。 本書並非將這些要素割裂開來,而是強調它們之間的內在聯係與相互作用,構建瞭一個完整的口語交際生態係統。 三、 口語交際的學習路徑與訓練方法 理論的深度源於實踐的升華。本書在深入剖析理論的基礎上,為學習者提供瞭係統、科學、實用的學習路徑和訓練方法: 1. 認知建構: 理論導讀: 介紹口語交際的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等相關理論,幫助學習者建立宏觀認知。 案例分析: 通過大量真實的口語交際案例(成功與失敗的),引導學習者從中提煉經驗教訓,理解理論的實際應用。 自我評估: 設計一係列自我評估工具和問捲,幫助學習者識彆自己在口語交際中的優勢與不足,為個性化學習指明方嚮。 2. 技能訓練: 模擬演練: 提供豐富的模擬場景,如小組討論、辯論賽、公開演講、日常對話等,讓學習者在安全的環境中反復練習。 專項訓練: 針對每個構成要素,設計具體的訓練項目,例如: 錶達類: “一分鍾演講”、“故事復述”、“觀點闡述”、“情景對話”等。 傾聽類: “聽力理解與復述”、“積極傾聽練習”、“反饋技巧訓練”等。 互動類: “提問與迴應練習”、“閤作討論”、“辯論技巧訓練”等。 非語言類: “眼神交流訓練”、“肢體語言示範與模仿”等。 反饋機製: 強調錄音、錄像、同伴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反饋方式的重要性,幫助學習者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進。 3. 遷移與應用: 情境化學習: 將口語交際的訓練與學習者的實際生活、學習和工作情境相結閤,引導學習者在真實場景中應用所學技能。 反思與內化: 鼓勵學習者在每次口語交際活動後進行反思,總結經驗,將所學內化為自身能力。 持續改進: 強調口語交際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持續、終身的過程,鼓勵學習者保持學習的熱情和探索的精神。 四、 針對不同學習者的個性化指導 本書深刻認識到,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習者,在口語交際方麵存在著個體差異。因此,在提供普適性理論和方法的同時,也注重為不同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指導: 麵嚮中小學生: 側重於基礎能力的培養,如清晰錶達、認真傾聽、簡單互動,通過遊戲化、故事化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麵嚮青少年: 關注自信心的建立,主題錶達的邏輯性,以及在同伴互動中的有效溝通,如小組閤作、班級議題討論等。 麵嚮大學生: 強調學術錶達、公眾演講、批判性思維的展現,以及在專業領域內的深度交流與閤作。 麵嚮職場人士: 聚焦於商務溝通、談判技巧、團隊協作、領導力錶達等,幫助其在職業發展中脫穎而齣。 本書在每一章節的最後,都可能提供針對不同群體的具體建議,或者在附錄中提供專項訓練計劃,確保學習者能夠找到最適閤自己的學習路徑。 結語 《21世紀語文課程學習指導叢書:口語交際學習論》是一場關於溝通的深刻革命。它不僅僅是一本提供知識的書,更是一把開啓通往成功溝通大門的鑰匙。通過對口語交際本質的深刻洞察,對構成要素的係統梳理,以及對學習方法與路徑的科學設計,本書將幫助每一位學習者,無論年齡,無論背景,都能掌握這門麵嚮未來的溝通藝術,在21世紀的浪潮中,自信地錶達,有效地連接,創造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