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面对亲人、爱人、好友的离世,谁能不悲伤?有些人甚至终生也不能从这种巨大的痛普中摆脱出来。
《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就是为抚慰和疗愈面临丧亲困境的人们的。
两位作者透过丧亲之痛的亲身经验和无数次采访,呈现出人们走出哀伤的非凡探索,提供了穿越伤痛重建生命的全面的经验和建议,全书充满了温柔的理解、善意的接纳、带有生命力量的智慧和信心。
《安慰之光:失去亲人的疗愈》是哀伤处理的经典之作,十几年畅销不衰。它为无数哀伤中的人们带去信心、勇气和希望,帮助他们度过痛苦的风暴,在缅怀过去的同时创造新生活。
作者简介
帕梅拉·布莱尔,哲学博士,从纽约神学院获得神学学位。作为一位治疗师,她因其创新性个人成长工作坊而闻名。布莱尔博士是CBS电视台的常年特邀嘉宾。
布鲁克·诺尔,是19本书的作者。诺尔在2003年被《商业期刊》杂志评为40岁以下的40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人士之一。她是国内商业协会的代言人,被选为2008年的十大企业家之一。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书中所有的故事都充满真实的力量,带着生命的体温和亲情的绵密悠长。人类的同理心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早晚也会在故事之中。
——选择与尊严公益网站创办人 罗点点
2008年6月-2011年11月,我担任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川中学心理援助工作站站长,带领安心团队在北川中学提供长期心理援助。这本书通过呈现丰富的过来人经验,为读者探索走出哀伤的人生轨迹,提供信心、勇气、希望和智慧,也印证了北川师生走过丧亲哀伤的过来人经验。
——5·12大地震心理援助专家 龙迪教授
这也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哀伤辅导书,罗列并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丧失,以及如何应对的系统建议。
——北京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 徐凯文博士
目录
推荐序1 别怕,我在这里陪你
推荐序2 在找不回来的日子里增加生命的重量
推荐序3 走过哀伤的心灵旅程
引言
第一部分 一个陌生的世界:悲伤的旅途
第一章 起点:作者自己的故事
帕姆的故事\布鲁克的故事\再一次面对突然去世
第二章 最初几周的注意事项
善待自己,就像你患了重病一样\难以集中注意力\找个人在身边陪你\接受朋友的帮助\照料孩子\找人帮忙接电话、回复电子邮件\请人协助处理逝者身后事\不用担心联系别人\让你的身体做决定\宗教传统\遗嘱和后事\文化差异\回去工作\悲痛时间\指南:怎样帮助悲痛的人
第三章 了解悲痛对情绪和身体的影响
筋疲力尽\难以集中注意力的日子\否认现实\悲痛和抑郁症的区别在哪里?\愤怒——一种正常的反应\警惕信号\悲痛并没有时间规定\帕姆也有过类似的经历……\身体症状\突然袭来的情绪\悲伤与梦\如果你没有做梦\如果你做梦了\在悲伤的旅途中需要牢记的重点\感觉到逝者的存在\如果感觉不到逝者的存在\与你所爱的人沟通(如果你还没有这样做)\世界变得朦胧模糊\离群索居的日子\带来痛苦的想法\冲动的生活\回忆
过去和强迫性的想法\“如果当时”的心理问题\恐惧
第四章 悲痛中的迷信和误区
误区1 无论突然而至还是拖了很久,死亡就是死亡,我们的悲痛没什么不同。
误区2 忙碌起来,可以减轻或消除悲伤。
误区3 我肯定是疯掉了或者“失控”了。
误区4 我不能沉浸于悲痛太久,一年足够了。
误区5 如果我因为亲友去世的悲剧,对上帝或周围的人表现出愤怒,我就是个坏人,会为此付出代价。
误区6 朋友告诉我,是时候放开过去了。其他人已经适应了新生活,我也应该做到。
误区7 在规定的时间内,我必须穿黑色丧服,否则就意味着我并不怀念去世的人。
误区8 依靠酒精或药物,我可以缓解自己的悲痛,感觉好一点。
误区9 提到我所爱的人去世,我感觉更糟。
误区10 我难道不应该尽量坚强,独自“坚持到底”?
误区11 我肯定做错了什么,因为我的家人和朋友都离我而去。
误区12 我感到欣慰的是,他们至少没有缠绵病榻,遭受长期的痛苦。
误区13 总有一天我会拥有另一个人(配偶、子女、父母、爱人……),那个人代替我失去的这个人,使我的悲痛消失。
误区14 悲痛的-个阶段结束后,我会走进下一个阶段。
误区15 不断重温过去的美好时光,我会深陷痛苦中。
误区16 孩子们其实并不理解死亡,不需要让他们参加葬礼或追悼会。
误区17 为了纪念去世的人,我必须举办标准的守灵仪式和葬礼。误区18我很害怕,迟早会“从亲友去世的悲痛中恢复过来”,我不想忘记他!
……
第二部分 混乱颠倒的世界:收集我们的碎片
第三部分 分享我们的故事
第四部分 悲痛的道路
精彩书摘
让我们来看看几种很正常却并不健康的愤怒。有些人,当他们需要支持时,如果无法从朋友、家庭或工作中获得,就会感到愤怒。当我们完全被悲痛压倒时,往往根本不会想到寻求别人的支持,而是满怀敌意、焦躁、愤怒,把这一切发泄在接近我们的人身上。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这种愤怒是怎么回事,就能以健康的方式利用它。感到愤怒,意味着我们没能获得必要的支持。我们可以请别人更多地支持我们,或者寻找提供支持的团体。
迁怒是找错了发泄方向的愤怒。我们希望有人能够对所发生的一切负起责任,需要一个责备的对象,需要有人做出解释。我们可能会在医院里朝着照料逝者的人尖叫怒吼,也可能对亲友去世时待在他身边的人感到愤怒。迁怒于别人是很自然的,随着你慢慢接受现实,这种情况会有所改善。
当我们回忆起与去世的人曾经共度的时刻,或者回忆起相互之间曾经发生的混乱、痛苦和未曾解决的纠葛时,也可能浮现出愤怒的情绪。突然,我们不得不认识到,我们再也无法与这个人真正在一起了。这时候,对往昔的回忆如洪水般阵阵袭来。这些回忆往往与过去的争执、吵闹、伤害难解难分。我们希望自己曾经与那个人一起度过更多的时间,可能会因为过去的冲突而过分责备自己。但这样都不切实际。任何人际关系都不可能完美,如果让自己沉浸在过去“原本应该如何”、“原本可以怎样”的想法中,只会妨碍我们,使我们无法有效地处理当前的愤怒。
过分压抑自己的情绪,也可能产生愤怒。在当今社会中,愤怒并不是一种容易被人接受的情绪。事实上,许多人甚至并没有意识到愤怒也是悲痛过程中的一部分。各种支持团体以及我们身边的人,有时更希望我们不要表现出愤怒。但是,愤怒的情绪依然存在,而且需要发泄,于是这些愤怒会朝着自己体内发泄。这可能导致我们变得虚弱、抑郁,产生慢性疼痛感,开始做噩梦。
……
《心灵的微光:在无尽的黑暗中寻觅希望》 引言 生命中,总有一些时刻,会如骤然降临的黑夜,吞噬我们熟悉的世界。当至亲的离去,像一场无法抵挡的巨浪,将我们曾经稳固的港湾彻底摧毁,我们才惊觉,那些习以为常的陪伴,原来是生命中最坚实的光。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悲伤,一种深邃的、仿佛能将人彻底淹没的痛苦。然而,即便在最深的黑暗中,微光也从未真正消失。它可能微弱,可能隐藏,但它始终存在,等待着被我们重新发现,指引我们走出迷茫,重新找回生命的节奏。 《心灵的微光:在无尽的黑暗中寻觅希望》这本书,并非试图描绘丧亲之痛的全部细节,也非提供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愈公式”。相反,它是一次深入的探索,一次关于如何在失去之后,重新审视生命、理解情感,并最终寻得内心平静的旅程。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的挣扎与脆弱;它也是一盏灯,在迷雾弥漫的时刻,为我们点亮前行的方向。 第一章:裂痕中的沉默 当失去的巨石砸落,最初的回应往往是沉默。这不是因为我们无话可说,而是因为语言在如此巨大的悲痛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我们可能陷入一种麻木的状态,仿佛整个世界都因此变得模糊而失真。周围的人们用关切的目光,用笨拙的安慰,试图填补我们内心的空洞,但每一次的触碰,都可能让我们更加感觉到那份无法言说的孤单。 这一章,我们将一同审视这种沉默的含义。它是一种保护机制,让我们暂时得以喘息,免受更深的伤害;它也是一种信号,表明我们的心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将探讨,在这种沉默中,我们如何感知到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被外界的期望所裹挟。我们会看见,即使在最深的痛苦中,个体依然拥有感受和体验的权利,而这份权利,恰恰是我们走向疗愈的第一步。 第二章:破碎的拼图 失去亲人,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将我们原本完整的生活打得粉碎。那些曾经熟悉的日常,那些细微的习惯,那些对未来的规划,都在一夜之间变得支离破碎。我们如同面对一堆散落的拼图碎片,茫然无措,不知道如何将它们重新拼凑起来,更不知道,这个新的图案,还会是曾经的样子吗? 本章,我们将触及这种“破碎感”。我们不会回避那些令人心碎的瞬间,那些因为失去而产生的巨大的失落和空虚。但我们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在这些破碎的碎片中,发现新的连接。这可能意味着,重新审视我们与逝去亲人的关系,发掘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爱与遗憾;也可能意味着,开始认识到,即使生活发生了改变,我们依然拥有重新构建生活的能力。我们将学习如何小心翼翼地拿起每一块碎片,观察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并尝试寻找它们之间新的可能性。 第三章:情绪的潮汐 悲伤并非一种单一的情绪,它更像是一片波涛汹涌的大海,包含着愤怒、内疚、恐惧、困惑,甚至是解脱。这些情绪如同巨大的潮汐,时而温柔地拍打着海岸,时而又以雷霆万钧之势将我们吞噬。有时候,我们甚至会对自己的情绪感到恐惧,不明白为何会在某些时刻感到如此强烈,又为何会在另一些时刻感到如此麻木。 在这一章节,我们将深入情绪的海洋。我们会认识到,所有这些情绪,无论多么令人不适,都是我们心灵对失去的正常反应。我们将学习如何去识别、接纳并理解这些复杂的情感。这不是要我们压抑或“克服”它们,而是要学会与它们共处,像对待一位不请自来的客人一样,给予它们空间,最终让它们自行流淌。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情绪的潮汐,都带着不同的信息,而理解这些信息,正是我们获得内心的力量,对抗消沉的关键。 第四章:记忆的光与影 记忆,是我们与逝去亲人之间最珍贵的连接。它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承载着欢声笑语,也可能伴随着一些未了的心愿。然而,在悲伤的阴影下,记忆也可能变得模糊不清,甚至带来二次伤害。那些曾经美好的回忆,可能会因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而让我们更加痛苦,那些未曾解决的问题,也可能在记忆中反复纠缠。 本章,我们将学会如何与记忆相处。我们会探讨,如何区分那些能够给予我们力量的温暖回忆,以及那些让我们深陷痛苦的阴影。我们不会试图遗忘,因为遗忘是对生命的一种否定。相反,我们将学习如何以一种更健康的方式,将记忆融入我们新的生活。这可能意味着,为逝去的亲人建立一个纪念的角落,用一种积极的方式去怀念他们;也可能意味着,通过讲述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在我们的生命中得以延续。 第五章:重塑的勇气 当最初的剧痛稍稍平息,我们开始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渴望:渴望重新站起来,渴望重新找回生活的意义。然而,这并非易事。前方的道路,充满了未知和挑战。我们需要勇气,去面对那些曾经避之不及的现实,去尝试那些曾经认为自己无法做到的事情。 在这一章,我们将探讨“重塑”的勇气。它不是要我们立刻回到从前,而是要我们带着伤痕,勇敢地向前迈进。我们会认识到,疗愈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充满起伏的过程,允许自己有反复,允许自己有停顿。我们会学习如何设定小的、可实现的目标,并在达成每一个目标时,给予自己肯定。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将目光从失去本身,转移到“如何继续前行”时,我们内在的力量便会逐渐苏醒。 第六章:连接的温度 在经历失去的孤单之后,我们越发渴望连接的温度。这种连接,既包括与我们身边仍然健在的亲人朋友的情感纽带,也包括与那个曾经深爱的、却已远去的灵魂的深刻沟通。我们可能会发现,在悲伤中,我们反而更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贵,更能理解那些沉默的支持所蕴含的巨大力量。 本章,我们将专注于“连接”的力量。我们会探讨,如何更真诚地与他人沟通我们的感受,如何接受和给予支持。我们也会思考,如何通过仪式、通过共同的回忆,来维系与逝去亲人的精神连接。我们将发现,当我们将自己置于爱的网络之中,当我们学会表达和接收爱时,我们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坚韧。 第七章:生命的新篇章 失去,终究是生命旅程中一个不可磨灭的印记。它改变了我们,但它并不定义我们。当我们在悲伤的河流中学会游泳,当我们在黑暗中找到了前行的方向,我们便会意识到,生命依然充满了可能性,依然值得我们去珍惜和探索。 在本书的最后一章,我们将一同展望“生命的新篇章”。这不是一个强迫性的“走出来”,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向前看”。我们会认识到,曾经的失去,并非生命终结的信号,而是生命成长的催化剂。它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命的脆弱与可贵,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更加勇敢地去爱。我们会发现,即使带着伤痛,我们的生命依然可以充满希望、充满意义,并且,以一种全新的、更深刻的方式,绽放光芒。 结语 《心灵的微光:在无尽的黑暗中寻觅希望》,是一本关于生命韧性的书。它不提供廉价的慰藉,也不回避深刻的痛苦。它相信,在每一个失去的灵魂深处,都潜藏着回归平静和希望的力量。愿这本书,能在您最需要的时候,成为您心灵深处的那一抹微光,照亮您前行的道路。愿您在每一次呼吸中,都能感受到生命赋予您的力量,并在前行中,重新找回属于您的,那份独一无二的,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