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詹友刚 编
图书标签:
  • Pro/ENGINEER
  • 机械设计
  • CAD
  • 野火
  • 中文教程
  • 5
  • 0
  • 高级应用
  • 修订版
  • 工程软件
  • 光盘附赠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44091
版次:3
商品编码:11353768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Pro/ENGINEER 软件应用认证指导用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1-01
用纸:胶版纸
字数:647000
正文语种:中文
附件:光盘
附件数量: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野火版5.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件工具(如关系、用户参数、族表等)的使用、高级基准特征(如图形特征)及一些高级特征(如扫描混合、可变截面扫描、图形参数)的创建、特征的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和产品的逆向设计等。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众多行业的著名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带2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200个Pro/ENGINEER高级设计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范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时间长达6.5小时(390分钟),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模型文件、范例文件和练习素材文件(2张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7GB)。另外,为方便低版本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Pro/E4.0版本主要章节的配套源文件。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范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这些范例都是实际生产一线产品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安排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高级产品设计实战状态;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进行讲解,使读者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高级功能和技巧,进而能够从事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高级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出版说明
前言
丛书导读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
1.1 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
1.3 设置软件的启动目录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1.4.2 配置文件config的加载顺序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
2.1 创建模型关系
2.1.1 关于关系
2.1.2 创建关系举例
2.2 设置用户参数
2.2.1 关于用户参数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
2.4.1 关于族表
2.4.2 创建零件族表
2.4.3 创建装配族表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
3.1.1 创建曲面上的基准点
3.1.2 创建曲面的偏距基准点
3.1.3 在曲线与曲面的相交处创建基准点
3.1.4 在坐标系原点处创建基准点
3.1.5 在指定的坐标位置创建基准点
3.1.6 在三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准点
3.1.7 利用两条曲线创建基准点
3.1.8 创建某点的偏距以创建基准点
3.1.9 创建域点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
3.2.1 利用一点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3.2.2 利用两个相交的边(轴)创建坐标系
3.2.3 创建偏距坐标系
3.2.4 创建与屏幕正交的坐标系
3.2.5 利用一个平面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
3.2.7 坐标系的应用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
3.3.2 利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8 由曲面边界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9 创建投影基准曲线
3.3.10 创建包络基准曲线
3.3.11 创建二次投影基准曲线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
3.4 图形特征
3.4.1 图形特征基础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
3.5 参照特征
3.5.1 关于参照特征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
3.6 计算特征
3.6.1 关于计算特征
3.6.2 创建计算特征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
4.1 复杂的拔模特征
4.1.1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
4.1.2 根据枢轴曲线拔模
4.1.3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
4.2.1 混合选项简述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
4.3 扫描混合特征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
4.3.2 创建扫描混合特征的一般过程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述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
4.4.5 用“恒定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
4.4.6 使用X轨迹线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
4.5 轴特征
4.6 唇特征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
4.6.2 唇特征应用范例──显示器唇口的设计
4.7 法兰特征
4.8 环形槽特征
4.9 耳特征
4.10 槽特征
4.11 环形折弯特征
4.12 管道特征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
4.13.1 填充阵列
4.13.2 表阵列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
5.1 特征的扭曲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
5.1.4 骨架工具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
5.2 实体自由形状
5.3 局部推拉
5.4 半径圆顶
5.5 剖面圆顶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6.1.1 概述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
6.3.1 元件合并
6.3.2 元件切除
6.3.3 创建相交零件
6.3.4 创建镜像零件
6.4 元件的替换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
6.5.1 概述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
6.6.1 设计流程图
6.6.2 详细操作过程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 概述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
7.2 模型的外观
7.2.1 “外观管理器”对话框
7.2.2 “基本”外观
7.2.3 “图”外观
7.2.4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
7.2.5 修改打开模型的外观
7.2.6 系统图形库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
7.4 光源设置
7.4.1 关于光源
7.4.2 创建点光源
7.4.3 创建聚光灯
7.5 房间布置
7.6 模型的渲染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
7.7.1 反射设置
7.7.2 色调映射设置
7.7.3 设置背景
7.7.4 设置景深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
8.1 ISDX曲面基础
8.1.1 ISDX曲面的特点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
8.1.4 ISDX模块入门
8.2 创建ISDX曲线
8.2.1 ISDX曲线基础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
8.2.4 创建COS曲线
8.2.5 创建下落(Drop)曲线
8.2.6 点的类型
8.3 ISDX曲线的编辑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
8.3.4 删除ISDX曲线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
8.3.6 分割ISDX曲线
8.3.7 组合ISDX曲线
8.3.8 延伸ISDX曲线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
8.4 创建ISDX曲面
8.5 编辑ISDX曲面
8.6 ISDX曲面的连接
8.7 ISDX曲面的修剪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改进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
9.1 概述
9.1.1 术语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
9.1.3 机构模块菜单
9.1.4 命令按钮介绍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并进行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
9.2.1 连接
9.2.2 销钉(Pin)接头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
9.2.4 滑动杆(Slider)接头
9.2.5 平面(Planar)接头
9.2.6 球(Ball)接头
9.2.7 轴承(Bearing)接头
9.2.8 刚性(Rigid)接头
9.2.9 焊缝(Weld)接头
9.3 主体
9.3.1 关于主体
9.3.2 加亮主体
9.3.3 重定义主体
9.4 拖移(Drag)
9.4.1 概述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
9.4.3 点拖动
9.4.4 主体拖移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
9.5 运动仿真范例
9.5.1 装配一个机构装置--启盖器
9.5.2 运动轴设置
9.5.3 定义伺服电动机
9.5.4 修复失败的装配
9.5.5 建立运动分析并运行机构
9.5.6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
9.5.7 测量
9.5.8 轨迹曲线简介
9.5.9 模型树
9.6 创建齿轮机构
9.7 创建凸轮机构
9.8 创建带传动
第10章 动画模块
10.1 概述
10.2 创建动画的一般过程
10.2.1 进入动画模块
10.2.2 创建动画
10.2.3 建立事件
10.2.4 建立时间与视图间的关系
10.2.5 建立时间与显示间的关系
10.2.6 建立时间与透明间的关系
10.3 动画综合练习
第11章 产品的逆向设计
11.1 逆向工程概述
11.2 逆向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3 逆向工程范例

精彩书摘

  7.4.1 关于光源
  所有渲染都必须有光源,利用光源可加亮模型的一部分或创建背光以提高图像质量。在“光源编辑器”对话框中,最多可以为模型定义六个自定义光源和两个默认光源。每增加一个光源都会增加渲染时间。可用光源有以下几种类型:
  ·环境光源(default ambient):环境光源均衡照亮所有曲面。光源在空间的位置并不影响渲染效果。例如,环境光可以位于曲面的上方、后方或远离曲面,但最终的光照效果是一样的。环境光源默认存在,其强度和位置都不能调整。
  点光源(1ightbulb):点光源类似于房间中的灯泡,光线从中心辐射出来。根据曲面与光源的相对位置的不同,曲面的反射光会有所不同。
  平行光(distant):平行光源发射平行光线,不管位置如何,都以相同角度照亮所有曲面。平行光光源用于模拟太阳光或其他远距离光源。
  默认平行光(defaultdistant):默认平行光的强度和位置可以被调整。
  聚光源(spot):聚光源是光线被限制在一个圆锥体内的点光源。
  天空光源(skylight):天空光源是一种使用包含许多光源点的半球来模拟天空的方法。要精确地渲染天空光源,则必须使用Photolux渲染器。如果将Photorender用作渲染程序,则该光源将被处理为远距离类型的单个光源。
  创建和编辑光源时,请注意下面几点:
  使用多个光源时,不要使某个光源过强。
  如果使用只从一边发出的光源,模型单侧将看起来太刺目。
  过多的光源将使模型看起来像洗过一样。
  较好的光照位置是稍高于视点并偏向旁边(45度角较合适)。
  对大多数光源应只使用少量的颜色,彩色光源可增强渲染的图像,但可改变已应用于零件的外观。
  要模拟室外环境的光线,可使用从下部反射的暖色模拟地球,用来自上部的冷色模拟天空。
  ……

前言/序言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当今世界任何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都拥有发达的制造业,美、日、德、英、法等国家之所以被称为发达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制造业。我国在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制造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加强制造业、提高制造业科技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发展信息产业,首先要把信息技术应用到制造业。
  众所周知,制造业信息化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手段,我国已将制造业信息化提到关系到国家生存的高度上来。信息化是当今时代现代化的突出标志。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使信息化与工业化融为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之路。信息化主导着新时期工业化的方向,使工业朝着高附加值化发展;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物资、能源、资金、人才以及市场,只有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的自主和完整的工业体系,才能为信息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制造业信息化集成平台是通过并行工程、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等先进技术,将CAD/CAM/CAE/CAPP/PDM/ERP等为制造服务的软件个体有机地集成起来,采用统一的架构体系和统一基础数据平台,涵盖目前常用的CAl)/CAM/CAE/CAPP/PDM/ERP软件,使软件交互和信息传递顺畅,从而有效提高产品开发、制造各个领域的数据集成管理和共享水平,提高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全过程中的数据整合、流程的组织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综合实力,为营造一流的企业提供现代化的技术保证。
  机械工业出版社作为全国优秀出版社,在出版制造业信息化技术类图书方面有着独特优势,一直致力于CAD/CAM/CAE/CAPP/PDM/ERP等领域的相关技术的跟踪,出版了大量关于学习这些领域的软件(如 Pro/ENG〔NEER、UG、CATIA、SolidWorks、MasterCAM、Auto(:AD等)的优秀图书,同时也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中关村科技园区,专门从事CAD/CAM/CAE技术的开发、咨询、培训及产品设计与制造服务。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北京市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园区内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同时聚集了一些国内外著名公司,如西门子、联想集团、清华紫光和清华同方等。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 内容概览 《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是一本专为希望深入掌握Pro/ENGINEER Wildfire 5.0强大功能的读者精心编写的学习指南。本书在保留前版精髓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需求和软件更新,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与完善,旨在帮助用户从入门走向精通,解决实际工程设计中遇到的复杂问题。本教程聚焦于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核心模块和高级技巧,涵盖了从基础建模到高级曲面设计、装配、工程图绘制、以及模具设计和钣金设计等多个重要领域,并辅以大量实例和操作步骤,让学习者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快速提升专业技能。 第一部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基础与核心建模 本书首先会从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安装与界面介绍入手,让读者对软件的整体架构和操作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紧接着,我们将深入探讨Pro/ENGINEER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实体建模技术。这包括: 草绘(Sketcher)的精通: 详细讲解草绘命令的用法,如直线、圆、弧、样条曲线、倒角、修剪、镜像、阵列等,并重点阐述如何利用约束(尺寸约束、几何约束)来构建精确、可靠的草绘几何。本书将强调草绘的“智能性”,即如何通过有效的约束设计,实现参数化修改的灵活性。 实体特征(Features)的构建与编辑: 覆盖Pro/ENGINEER中所有主要的实体创建特征,如拉伸(Extrude)、旋转(Revolve)、扫描(Sweep)、混合(Blend)、扫描混合(Sweep Blend)等。每种特征都会深入讲解其参数设置、选项组合以及应用场景。同时,本书也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特征的编辑、复制、阵列、镜像等操作,以及如何管理特征的父子关系,理解其对模型整体结构的影响。 参数化设计理念: 深入解析Pro/ENGINEER的核心优势——参数化设计。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参数和关系式(Relations)来驱动模型的变化,实现设计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修改的便捷性。 曲面建模基础: 介绍Pro/ENGINEER强大的曲面建模工具。本部分将涵盖创建基准曲面、扫描曲面、混合曲面、复制曲面、分割曲面等基本曲面操作。重点讲解曲面之间的修剪、延伸、合并,以及如何利用曲面来构建复杂的实体形状。 第二部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高级建模与曲面技术 在掌握了基础建模技术后,本书将带领读者进入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高级建模领域,特别是在曲面建模方面,为设计复杂、自由形态的零部件打下坚实基础。 高级曲面生成技术: 深入研究各种高级曲面生成命令,例如: 扫描曲面(Sweep Surface): 详细讲解单轨扫掠、双轨扫掠、变截面扫描(Sweep Blend)等,以及如何控制扫描路径的曲率和剖面变化。 混合曲面(Blend Surface): 探索不同类型的混合曲面,如自由形状混合、曲面到曲面混合,以及如何通过控制端点约束和曲率连续性来实现平滑过渡。 通过点/曲线创建曲面: 学习如何利用一组点或曲线来生成复杂的曲面,并理解其在曲面造型中的应用。 曲面清理与修复: 掌握常用的曲面清理工具,如曲面缝合、曲面修剪、曲面延伸、曲面删除等,以及如何诊断和修复由导入模型或复杂操作产生的曲面错误。 实体与曲面的混合应用: 讲解如何在实体建模和曲面建模之间进行灵活切换和结合。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利用曲面来创建难以通过实体特征实现的复杂轮廓,再将其转换为实体,或者利用实体来辅助曲面建模。 高级造型技巧: 介绍一些用于提升模型质量和效率的高级造型技巧,包括: 曲率分析与优化: 利用Pro/ENGINEER的曲率分析工具,对模型进行评估,识别潜在的造型问题(如光顺度不足、曲率突变),并学习如何针对性地进行优化。 造型平滑化: 掌握如何通过圆角、倒角、可变半径圆角等命令,对模型边缘进行平滑处理,提升模型的美观度和实际加工可行性。 阵列与镜像的高级应用: 深入探讨不同类型的阵列(直线阵列、角度阵列、曲线阵列、填充阵列)和镜像的应用,以及如何结合这些工具来高效地创建重复结构。 第三部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装配与工程图 设计出单个零部件只是工程设计过程的一部分,将这些零部件有效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机械产品,并生成符合标准的工程图,同样至关重要。 装配(Assembly)策略: 约束(Constraints)的应用: 详细讲解Pro/ENGINEER中的各种装配约束,包括重合、距离、角度、切线、固定等,并演示如何通过组合使用约束来精确地定义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装配层级与管理: 介绍如何构建合理的装配结构,利用组件(Component)和子装配(Sub-assembly)来管理大型装配体。讲解如何进行零部件的添加、删除、修改、复制、镜像等装配操作。 装配干涉检查与分析: 演示如何利用Pro/ENGINEER的干涉分析功能,及时发现装配中的碰撞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 大型装配体优化: 介绍提高大型装配体性能的策略,如简化表示(Simplified Representation)、层级简化等。 工程图(Drawing)的制作: 视图创建与管理: 讲解如何创建各种标准的工程图视图,包括基本视图、投影视图、剖视图(包括全剖、半剖、局部剖)、细节视图、辅助视图、旋转视图等。 尺寸标注与公差: 详细介绍Pro/ENGINEER中尺寸标注的规则和技巧,包括自动尺寸、手动尺寸、基准尺寸、形位公差的标注方法。 符号与注释: 讲解如何添加各种工程符号、表面粗糙度符号、焊接符号、形位公差符号以及文字注释,确保工程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明细栏(Bill of Materials, BOM)与零件序号: 演示如何生成装配体的明细栏,并为零部件添加序号,方便识别和管理。 图纸模板与打印设置: 介绍如何创建和使用图纸模板,以及如何进行工程图的打印设置,确保输出符合标准。 第四部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专用模块应用 为了应对更专业的工程设计需求,Pro/ENGINEER提供了强大的专用模块。本书将对其中几个常用的模块进行深入讲解。 模具设计(Mold Design): 分型面(Parting Surface)的创建与处理: 详细讲解如何分析零件的拔模方向,创建合适的分型面,以及如何进行分型面的修补和优化。 拔模(Draft)分析与应用: 演示如何利用拔模分析工具,识别零件的拔模区域,并指导如何进行拔模处理。 浇口(Gate)、流道(Runner)、浇口(Sprue)设计: 介绍如何设计浇口、流道和浇口系统,以确保塑料熔体能够顺利填充型腔。 冷却系统(Cooling System)设计: 讲解如何布置冷却水道,以保证模具的均匀冷却和高效生产。 推出机构(Ejection System)设计: 介绍推出销、推出板等推出机构的设计原理和应用。 全自动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通过实例演示,引导读者完成一个完整的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钣金设计(Sheetmetal Design): 钣金基体(Sheetmetal Base Feature)创建: 讲解如何创建钣金零件的起始特征,如平板(Flat Pattern)、折弯(Bend)等。 折弯(Bend)、展开(Unbend)、重折弯(Rebend)操作: 详细阐述钣金零件的折弯、展开以及如何处理多次折弯的情况。 孔(Hole)、槽(Slot)、冲切(Punch)等特征: 介绍如何在钣金零件上创建各种孔、槽以及自定义冲切特征。 筋板(Rib)、凸起(Hem)等加强结构: 讲解如何添加筋板、凸起等,以提高钣金零件的强度和刚性。 钣金件展开与材料去除: 演示如何获取钣金零件的展开图,并讲解如何在展开过程中处理材料去除的问题。 自动展开与图纸生成: 介绍Pro/ENGINEER如何自动展开钣金件,并快速生成展开图。 第五部分:Pro/ENGINEER Wildfire 5.0 实用技巧与案例分析 本书的最后部分将聚焦于一些实用性的技巧和经验,以及通过综合性案例分析来巩固和提升读者的Pro/ENGINEER应用能力。 常用工具与设置优化: 介绍一些不常被关注但非常有用的Pro/ENGINEER工具,例如: 尺寸驱动与参数驱动的辨析与应用。 “族表”(Family Table)的创建与管理,实现零件变型。 “参数”(Parameters)和“关系式”(Relations)的深入应用,实现更智能的设计。 “用户自定义命令”(User Defined Features, UDF)的创建与应用。 “快照”(Snapshot)与“比较”(Compare)功能的使用。 文件管理技巧,如文件命名规范、版本控制等。 高级曲面造型实例: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复杂曲面造型案例,如汽车零部件、人体工程学产品等,详细剖析其设计思路和Pro/ENGINEER实现步骤。 装配体设计综合案例: 设计一个包含多部件、具有一定运动功能的装配体,从零部件设计、装配约束到运动仿真(如果涉及),全面展示Pro/ENGINEER在复杂装配设计中的应用。 模具与钣金设计综合案例: 选取一个实际产品,分别完成其模具设计和钣金结构设计,进一步加深读者对这两个专业模块的理解。 常见问题解答与故障排除: 总结Pro/ENGINEER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问题,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随书光盘内容 本书附带的光盘中包含了大量的配套资源,以辅助读者更高效地学习和实践。具体内容可能包括: 所有实例的源文件: 读者可以直接打开、查看和修改书中所有的实例模型和工程图,方便对照学习。 视频教程精选: 部分关键操作和高级技巧可能配有简短的视频演示,直观地展示操作过程。 常用命令速查手册: 整理常用Pro/ENGINEER命令的简要说明和使用方法,方便快速查阅。 自定义图库与模板: 提供一些常用的标准件库、符号库以及图纸模板,节约用户创建时间。 相关技术文档与参考资料: 收集一些Pro/ENGINEER相关的技术文章、应用案例和行业标准,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 本书特色 内容全面而深入: 涵盖了Pro/ENGINEER Wildfire 5.0从基础到高级的绝大多数核心功能,特别是在曲面、模具、钣金等专业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 实例丰富且实用: 所有讲解都结合了大量的实际工程案例,让读者能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 教程按照逻辑顺序进行编排,从易到难,层层递进,适合不同水平的读者。 强调设计理念: 不仅讲解命令操作,更注重传达Pro/ENGINEER的参数化设计理念和高级造型技巧,培养读者的设计思维。 紧跟软件版本: 针对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最新特性和优化进行讲解,确保内容的有效性。 配套光盘资源丰富: 提供全面的电子资源,极大地增强了学习的便捷性和效率。 目标读者 Pro/ENGINEER Wildfire 5.0初学者,希望系统学习软件的各项功能。 已掌握Pro/ENGINEER基础知识,希望进一步提升高级建模、曲面设计、装配、工程图制作等技能的用户。 从事机械设计、产品设计、模具设计、钣金设计等相关领域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 CAD/CAM/CAE相关专业的院校师生。 希望通过Pro/ENGINEER Wildfire 5.0解决实际工程设计挑战的广大用户。 通过学习本书,读者将能够熟练掌握Pro/ENGINEER Wildfire 5.0的各项功能,提升设计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一直是用其他三维软件进行设计的,最近公司要求我们转向 Pro/ENGINEER,所以我就开始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它不仅包含了 Pro/ENGINEER 的基础操作,更重要的是,它讲解了很多 Pro/ENGINEER 独特的概念和工作流程,让我能够快速理解这款软件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零件设计的细节讲解,比如如何利用基准特征来组织零件结构,如何进行参数化建模以便于后期修改,以及如何使用扫描、阵列等工具来高效地创建复杂特征。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循序渐进,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够轻松地跟上学习的节奏。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曲面造型和装配设计的进阶内容,让我对 Pro/ENGINEER 的能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曲面造型时,非常强调曲面质量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检测和修复曲面质量的方法,这对于保证后续的加工精度非常有意义。光盘里的练习文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这本书让我对 Pro/ENGINEER 有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独立进行一些中等复杂度的设计任务。

评分

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 Pro/ENGINEER 的行家!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而且非常注重实操性。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装配设计,但总感觉自己在处理大型装配体时效率不高,而且经常会遇到干涉检查、爆炸视图等问题。这本书恰好涵盖了这些内容,并且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作者从装配约束的设置,到零部件的逻辑关系,再到如何优化装配体的性能,都讲解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关于大型装配体的管理技巧,比如如何进行零部件的简化表示、如何利用骨架模型来驱动装配,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复杂装配体的能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飞机发动机装配的例子,那个装配体包含了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但通过作者介绍的方法,我能够清晰地管理和分析这个庞大的装配体,这让我感叹不已。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参数化设计在装配体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家族表格来批量生成相似的装配体,这些技巧对于提高设计效率非常有帮助。附带的光盘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范例文件,让我可以动手实践,加深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装配设计指南,对于需要处理复杂装配体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评分

我是一名在模具行业工作的工程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 Pro/ENGINEER 在模具设计方面应用的教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并没有局限于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是深入探讨了 Pro/ENGINEER 在模具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分型面设计、拔模斜度分析、冷却系统设计,甚至还涉及了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的设计。作者在讲解分型面时,采用了非常系统的方法,从识别分型面类型,到利用各种工具创建复杂的分型面,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拔模斜度分析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为什么需要拔模斜度,还详细演示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的相关工具来检查和添加拔模斜度,这对于避免模具脱模困难至关重要。另外,关于冷却水道的设计,书中提供了多种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并且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设计出高效的冷却系统。光盘里的模具设计范例文件,对于我学习和模仿非常有价值,我可以直接参考这些范例来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对于从事模具设计的同行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宝典。

评分

我是一名产品开发工程师,经常需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三维模型,并在后续的工艺制造过程中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本书在这一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结构设计和钣金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在结构设计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进行应力分析和拓扑优化,这对于我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和改进设计的强度非常有帮助。通过书中介绍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而在钣金设计方面,这本书的讲解更是让我豁然开朗。以前我总觉得 Pro/ENGINEER 的钣金功能不够强大,但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轻松地创建各种复杂的钣金件,包括各种折弯、冲压、卷边等操作。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生成展开图,并且提供了展开图的自动标注和尺寸标注的技巧,这对于后续的生产制造至关重要。光盘里的一些钣金设计案例,让我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巧,并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这本书让我对 Pro/ENGINEER 的结构设计和钣金设计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自从我拿到它之后,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钻研。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深入浅出,对于我这种之前对 Pro/ENGINEER 只有基础了解的用户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高级曲面造型的章节,以前总觉得 Pro/ENGINEER 在处理复杂曲面时有些力不从心,但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巧妙的技巧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那些挑战性的设计任务。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扫描、混合、扫描混合等多种曲面生成方式,并且还结合了丰富的实例,一步一步地演示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出精致的曲面模型。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穿插了许多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学到的东西是真正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汽车零部件设计的案例,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内腔曲面,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类似的设计。光盘里的配套资源也非常给力,里面的模型文件和视频教程,补充了书本的不足,让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质量远超我的预期,绝对是 Pro/ENGINEER 用户提升技能的宝贵财富。

评分

给老弟买的,他正在自学,祝他进我

评分

内容详实,上手快捷,由易入难

评分

内容不错,且结合实际。对于一些高级功能介绍很详细

评分

一般般,内容都是一笔带过不够深入,两张光盘只有一张可以读取,另一张扭曲变形

评分

还可以

评分

不错,内容详实,适合自学!

评分

发货速度快

评分

发货速度快

评分

还行,正在试用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