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是进一步学习Pro/ENGINEER野火版5.0高级功能的书籍,其内容包括Pro/ENGINEER软件工具(如关系、用户参数、族表等)的使用、高级基准特征(如图形特征)及一些高级特征(如扫描混合、可变截面扫描、图形参数)的创建、特征的变形功能、装配高级功能(如挠性元件的装配、Top-Down产品设计等)、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ISDX曲面设计、运动仿真、动画和产品的逆向设计等。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是根据北京兆迪科技有限公司给国内外众多行业的著名公司(含国外独资和合资公司)编写的培训教案整理而成的,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泛的适用性。本书附带2张多媒体DVD学习光盘,制作了200个Pro/ENGINEER高级设计技巧和具有针对性的范例教学视频并进行了详细的语音讲解,时间长达6.5小时(390分钟),光盘中还包含本书所有的模型文件、范例文件和练习素材文件(2张DVD光盘教学文件容量共计6.7GB)。另外,为方便低版本读者的学习,光盘中特提供了Pro/E4.0版本主要章节的配套源文件。
《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在内容安排上,书中结合大量的范例对Pro/ENGINEER高级功能中的一些抽象概念进行讲解,这些范例都是实际生产一线产品设计中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这样安排能使读者较快地进入高级产品设计实战状态;在写作方式上,本书紧贴软件的实际操作界面进行讲解,使读者能快速提高学习效率。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能掌握更多的Pro/ENGINEER高级功能和技巧,进而能够从事复杂产品的设计工作。《Pro/ENGINEER中文野火版5.0高级应用教程(修订版)(附光盘)》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Pro/ENGINEER高级自学教程和参考书籍,也可作为大中专院校学生和各类培训学校学员的Pro/ENGINEER课程上课或上机练习教材。
出版说明
前言
丛书导读
本书导读
第1章 软件的基本设置
1.1 设置Windows操作系统的环境变量
1.2 创建用户文件目录
1.3 设置软件的启动目录
1.4 系统配置文件config
1.4.1 设置系统配置文件config.pro
1.4.2 配置文件config的加载顺序
1.5 设置界面配置文件config.win
第2章 使用Pro/ENGINEER的工具
2.1 创建模型关系
2.1.1 关于关系
2.1.2 创建关系举例
2.2 设置用户参数
2.2.1 关于用户参数
2.2.2 创建用户参数举例
2.3 用户自定义特征
2.3.1 关于用户自定义特征
2.3.2 创建用户自定义特征
2.3.3 放置用户自定义特征
2.4 Pro/ENGINEER软件中的族表
2.4.1 关于族表
2.4.2 创建零件族表
2.4.3 创建装配族表
2.5 创建和使用快捷键
第3章 高级基准特征
3.1 基准点的高级创建方法
3.1.1 创建曲面上的基准点
3.1.2 创建曲面的偏距基准点
3.1.3 在曲线与曲面的相交处创建基准点
3.1.4 在坐标系原点处创建基准点
3.1.5 在指定的坐标位置创建基准点
3.1.6 在三个曲面相交处创建基准点
3.1.7 利用两条曲线创建基准点
3.1.8 创建某点的偏距以创建基准点
3.1.9 创建域点
3.2 坐标系的高级创建方法
3.2.1 利用一点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3.2.2 利用两个相交的边(轴)创建坐标系
3.2.3 创建偏距坐标系
3.2.4 创建与屏幕正交的坐标系
3.2.5 利用一个平面和两个边(轴)创建坐标系
3.2.6 从文件创建坐标系
3.2.7 坐标系的应用
3.3 基准曲线的高级创建方法
3.3.1 从文件创建基准曲线
3.3.2 利用剖截面创建基准曲线
3.3.3 从方程创建基准曲线
3.3.4 用曲面求交创建基准曲线
3.3.5 用修剪创建基准曲线
3.3.6 沿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7 垂直于曲面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8 由曲面边界创建偏移基准曲线
3.3.9 创建投影基准曲线
3.3.10 创建包络基准曲线
3.3.11 创建二次投影基准曲线
3.3.12 基准曲线应用范例──在特殊位置创建筋特征
3.4 图形特征
3.4.1 图形特征基础
3.4.2 图形特征应用范例──凸轮的设计
3.5 参照特征
3.5.1 关于参照特征
3.5.2 参照特征应用范例
3.6 计算特征
3.6.1 关于计算特征
3.6.2 创建计算特征
第4章 其他高级特征
4.1 复杂的拔模特征
4.1.1 草绘分割的拔模特征
4.1.2 根据枢轴曲线拔模
4.1.3 拔模特征的延伸相交
4.2 混合特征的选项
4.2.1 混合选项简述
4.2.2 混合选项应用举例
4.3 扫描混合特征
4.3.1 扫描混合特征简述
4.3.2 创建扫描混合特征的一般过程
4.3.3 重定义扫描混合特征的轨迹和截面
4.3.4 扫描混合特征选项说明
4.3.5 扫描混合特征的应用
4.4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
4.4.1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简述
4.4.2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选项说明
4.4.3 用“垂直于轨迹”确定截面的法向
4.4.4 用“垂直于投影”确定截面的法向
4.4.5 用“恒定法向”确定截面的法向
4.4.6 使用X轨迹线
4.4.7 使用轨迹线控制特征的形状
4.4.8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1──异形壶的设计
4.4.9 可变截面扫描特征应用范例2──转向盘的设计
4.5 轴特征
4.6 唇特征
4.6.1 唇特征的一般创建过程
4.6.2 唇特征应用范例──显示器唇口的设计
4.7 法兰特征
4.8 环形槽特征
4.9 耳特征
4.10 槽特征
4.11 环形折弯特征
4.12 管道特征
4.13 特征阵列的高级操作
4.13.1 填充阵列
4.13.2 表阵列
第5章 特征的变形工具
5.1 特征的扭曲
5.1.1 进入扭曲(Warp)操控板
5.1.2 特征的变换工具
5.1.3 特征的扭曲工具
5.1.4 骨架工具
5.1.5 特征的拉伸工具
5.1.6 特征的折弯工具
5.1.7 特征的扭转工具
5.1.8 特征的雕刻工具
5.2 实体自由形状
5.3 局部推拉
5.4 半径圆顶
5.5 剖面圆顶
5.5.1 扫描类型的剖面圆顶
5.5.2 混合类型的剖面圆顶
第6章 装配高级功能
6.1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
6.1.1 概述
6.1.2 在装配体中创建零件举例
6.2 挠性元件的装配
6.3 装配中的布尔运算操作
6.3.1 元件合并
6.3.2 元件切除
6.3.3 创建相交零件
6.3.4 创建镜像零件
6.4 元件的替换
6.4.1 元件替换的一般操作过程
6.4.2 替换失败的处理
6.5 骨架零件模型简介
6.5.1 概述
6.5.2 骨架零件模型的创建和应用
6.6 自顶向下(Top_Down)设计鼠标
6.6.1 设计流程图
6.6.2 详细操作过程
第7章 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 概述
7.1.1 关于模型的外观设置与渲染
7.1.2 外观与渲染的主要术语
7.1.3 外观与渲染的操作菜单
7.2 模型的外观
7.2.1 “外观管理器”对话框
7.2.2 “基本”外观
7.2.3 “图”外观
7.2.4 关于模型外观的保存
7.2.5 修改打开模型的外观
7.2.6 系统图形库
7.3 设置模型的透视图
7.4 光源设置
7.4.1 关于光源
7.4.2 创建点光源
7.4.3 创建聚光灯
7.5 房间布置
7.6 模型的渲染
7.6.1 渲染的config.pro文件设置
7.6.2 “渲染控制”工具栏
7.6.3 PhotoRender和Photolux渲染器
7.6.4 一个不锈钢零件的外观处理及渲染
7.6.5 在模型上贴图(贴花)及渲染
7.7 Photolux渲染器的特殊效果
7.7.1 反射设置
7.7.2 色调映射设置
7.7.3 设置背景
7.7.4 设置景深
第8章 ISDX曲面模块
8.1 ISDX曲面基础
8.1.1 ISDX曲面的特点
8.1.2 进入ISDX曲面模块
8.1.3 ISDX曲面模块用户界面及菜单
8.1.4 ISDX模块入门
8.2 创建ISDX曲线
8.2.1 ISDX曲线基础
8.2.2 创建自由(Free)ISDX曲线
8.2.3 创建平面(Planar)ISDX曲线
8.2.4 创建COS曲线
8.2.5 创建下落(Drop)曲线
8.2.6 点的类型
8.3 ISDX曲线的编辑
8.3.1 ISDX曲线的曲率图
8.3.2 ISDX曲线上点的编辑
8.3.3 在ISDX曲线上添加点
8.3.4 删除ISDX曲线
8.3.5 删除ISDX曲线上的点
8.3.6 分割ISDX曲线
8.3.7 组合ISDX曲线
8.3.8 延伸ISDX曲线
8.3.9 ISDX曲线的复制和移动(Copy、Move)
8.4 创建ISDX曲面
8.5 编辑ISDX曲面
8.6 ISDX曲面的连接
8.7 ISDX曲面的修剪
8.8 ISDX曲面设计范例1──面板
8.9 ISDX曲面设计范例2──手把的改进
第9章 机构模块与运动仿真
9.1 概述
9.1.1 术语
9.1.2 进入和退出机构模块
9.1.3 机构模块菜单
9.1.4 命令按钮介绍
9.1.5 创建一个机构装置并进行运动仿真的一般过程
9.2 连接与连接类型
9.2.1 连接
9.2.2 销钉(Pin)接头
9.2.3 圆柱(Cylinder)接头
9.2.4 滑动杆(Slider)接头
9.2.5 平面(Planar)接头
9.2.6 球(Ball)接头
9.2.7 轴承(Bearing)接头
9.2.8 刚性(Rigid)接头
9.2.9 焊缝(Weld)接头
9.3 主体
9.3.1 关于主体
9.3.2 加亮主体
9.3.3 重定义主体
9.4 拖移(Drag)
9.4.1 概述
9.4.2 “拖动”对话框简介
9.4.3 点拖动
9.4.4 主体拖移
9.4.5 使用“快照”作为机构装置的分解状态
9.4.6 在拖移操作之前锁定主体
9.5 运动仿真范例
9.5.1 装配一个机构装置--启盖器
9.5.2 运动轴设置
9.5.3 定义伺服电动机
9.5.4 修复失败的装配
9.5.5 建立运动分析并运行机构
9.5.6 结果回放、动态干涉检查与制作播放文件
9.5.7 测量
9.5.8 轨迹曲线简介
9.5.9 模型树
9.6 创建齿轮机构
9.7 创建凸轮机构
9.8 创建带传动
第10章 动画模块
10.1 概述
10.2 创建动画的一般过程
10.2.1 进入动画模块
10.2.2 创建动画
10.2.3 建立事件
10.2.4 建立时间与视图间的关系
10.2.5 建立时间与显示间的关系
10.2.6 建立时间与透明间的关系
10.3 动画综合练习
第11章 产品的逆向设计
11.1 逆向工程概述
11.2 逆向工程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1.3 逆向工程范例
我之前一直是用其他三维软件进行设计的,最近公司要求我们转向 Pro/ENGINEER,所以我就开始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这本书真是太棒了!它不仅包含了 Pro/ENGINEER 的基础操作,更重要的是,它讲解了很多 Pro/ENGINEER 独特的概念和工作流程,让我能够快速理解这款软件的精髓。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零件设计的细节讲解,比如如何利用基准特征来组织零件结构,如何进行参数化建模以便于后期修改,以及如何使用扫描、阵列等工具来高效地创建复杂特征。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循序渐进,即使是像我这样的新手,也能够轻松地跟上学习的节奏。而且,书中还包含了很多关于曲面造型和装配设计的进阶内容,让我对 Pro/ENGINEER 的能力有了更全面的了解。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讲解曲面造型时,非常强调曲面质量的重要性,并提供了检测和修复曲面质量的方法,这对于保证后续的加工精度非常有意义。光盘里的练习文件,让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动手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这本书让我对 Pro/ENGINEER 有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能够独立进行一些中等复杂度的设计任务。
评分我必须要说,这本书的作者绝对是 Pro/ENGINEER 的行家!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而且非常注重实操性。我之所以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我在工作中经常需要进行装配设计,但总感觉自己在处理大型装配体时效率不高,而且经常会遇到干涉检查、爆炸视图等问题。这本书恰好涵盖了这些内容,并且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讲解。作者从装配约束的设置,到零部件的逻辑关系,再到如何优化装配体的性能,都讲解得非常到位。尤其是关于大型装配体的管理技巧,比如如何进行零部件的简化表示、如何利用骨架模型来驱动装配,这些都极大地提升了我处理复杂装配体的能力。我记得书中有一个关于飞机发动机装配的例子,那个装配体包含了成百上千个零部件,但通过作者介绍的方法,我能够清晰地管理和分析这个庞大的装配体,这让我感叹不已。此外,书中还涉及了参数化设计在装配体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家族表格来批量生成相似的装配体,这些技巧对于提高设计效率非常有帮助。附带的光盘也提供了不少有用的范例文件,让我可以动手实践,加深理解。总的来说,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装配设计指南,对于需要处理复杂装配体的用户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学习资料。
评分我是一名在模具行业工作的工程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帮助我深入理解 Pro/ENGINEER 在模具设计方面应用的教材。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它并没有局限于软件的基本操作,而是深入探讨了 Pro/ENGINEER 在模具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分型面设计、拔模斜度分析、冷却系统设计,甚至还涉及了浇注系统和排气系统的设计。作者在讲解分型面时,采用了非常系统的方法,从识别分型面类型,到利用各种工具创建复杂的分型面,都讲解得非常细致。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拔模斜度分析的部分,作者不仅解释了为什么需要拔模斜度,还详细演示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的相关工具来检查和添加拔模斜度,这对于避免模具脱模困难至关重要。另外,关于冷却水道的设计,书中提供了多种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并且还结合了实际案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设计出高效的冷却系统。光盘里的模具设计范例文件,对于我学习和模仿非常有价值,我可以直接参考这些范例来完成自己的设计。这本书的专业性和实用性都非常高,对于从事模具设计的同行来说,绝对是一本值得推荐的宝典。
评分我是一名产品开发工程师,经常需要将自己的设计理念转化为实际可用的三维模型,并在后续的工艺制造过程中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这本书在这一方面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结构设计和钣金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在结构设计部分,作者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进行应力分析和拓扑优化,这对于我评估设计的合理性和改进设计的强度非常有帮助。通过书中介绍的有限元分析方法,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设计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而在钣金设计方面,这本书的讲解更是让我豁然开朗。以前我总觉得 Pro/ENGINEER 的钣金功能不够强大,但这本书通过丰富的实例,展示了如何利用 Pro/ENGINEER 轻松地创建各种复杂的钣金件,包括各种折弯、冲压、卷边等操作。作者还详细介绍了如何生成展开图,并且提供了展开图的自动标注和尺寸标注的技巧,这对于后续的生产制造至关重要。光盘里的一些钣金设计案例,让我能够快速掌握相关技巧,并应用到我的实际工作中。这本书让我对 Pro/ENGINEER 的结构设计和钣金设计能力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真是让我眼前一亮,自从我拿到它之后,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要钻研。作者的讲解方式非常深入浅出,对于我这种之前对 Pro/ENGINEER 只有基础了解的用户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高级曲面造型的章节,以前总觉得 Pro/ENGINEER 在处理复杂曲面时有些力不从心,但这本书给出了很多巧妙的技巧和实用的方法,让我能够更自信地应对那些挑战性的设计任务。比如,书中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扫描、混合、扫描混合等多种曲面生成方式,并且还结合了丰富的实例,一步一步地演示了如何从零开始构建出精致的曲面模型。而且,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还穿插了许多在实际工程项目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这让我感觉学到的东西是真正能够应用到工作中的。我记得有一个关于汽车零部件设计的案例,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内腔曲面,这本书的讲解让我豁然开朗,最终我成功地完成了类似的设计。光盘里的配套资源也非常给力,里面的模型文件和视频教程,补充了书本的不足,让学习过程更加直观和高效。总而言之,这本书的质量远超我的预期,绝对是 Pro/ENGINEER 用户提升技能的宝贵财富。
评分给老弟买的,他正在自学,祝他进我
评分内容详实,上手快捷,由易入难
评分内容不错,且结合实际。对于一些高级功能介绍很详细
评分一般般,内容都是一笔带过不够深入,两张光盘只有一张可以读取,另一张扭曲变形
评分还可以
评分不错,内容详实,适合自学!
评分发货速度快
评分发货速度快
评分还行,正在试用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