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和谐经济论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和谐经济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 弗雷德里克·巴斯夏(Bastiat C.F.) 著,王家宝 等 译
图书标签:
  • 经济学
  • 和谐经济
  • 西方哲学
  • 现代思想
  • 社会学
  • 伦理学
  • 政治经济学
  • 可持续发展
  • 人文经济学
  • 新经济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ISBN:9787500418344
版次:1
商品编码:11371794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1995-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3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2:和谐经济论》内容包括: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需要、努力、满足;人的需要;交换;价值论;财富;资本;产权与共同体;土地产权;竞争;生产者与消费者;两句格言;论收益;论工资;论储蓄;论人口;私人劳务、公共劳务等。

目录

导言
关于著作的说明
致法国青年
第一章 自然秩序和人为秩序
第二章 需要、努力、满足
第三章 人的需要
第四章 交换
第五章 价值论
第六章 财富
第七章 资本
第八章 产权与共同体
第九章 土地产权
第十章 竞争
第十一章 生产者与消费者
第十二章 两句格言
第十三章 论收益
第十四章 论工资
第十五章 论储蓄
第十六章 论人口
第十七章 私人劳务、公共劳务
第十八章 动乱原因
第十九章 战争
第二十章 责任
第二十一章 连带责任
第二十二章 社会动力
第二十三章 邪恶
第二十四章 可完善性
第二十五章 政治经济学与道德、政治、立法、宗教的关系
译名对照表

精彩书摘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推论出以下的公式:
  一切产权都是价值,一切价值都是产权。
  没有价值的东西是无偿的,无偿的东西是公共的。
  价值的降低就是近似于无偿。
  近似于无偿就是部分实现了共同体。
  有的时候人们说出某些话来不得不被别人曲解,动不动大叫大嚷的人大有人在,根据不同的阵营,意在颂扬或批评。“作者讲的是共同体,因此他是共产党人”,我预料到了这一点,我也认了。我预先接受这种痛苦,但是我要尽力远离它。
  假如没有看到共同体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深渊,读者也真是太粗枝大叶了(所以最可怕的读者阶级是那些不读书的人)。在这两种思想之间,不仅有产权,而且还有权利、自由、正义、甚至人的个性的厚墙之隔。
  共同体可以理解为我们共同享受的财富,它是老天恩赐的,无需作出任何的努力叫它来为我们所用。这些财富不可能产生任何劳务、任何交易和任何产权。产权的基础是自我提供劳务或以同样方式回报为条件为别人提供劳务的权利。
  共产主义要大家共同享用的不是上帝的无偿恩赐物,而是人的努力和劳务。
  共产主义要大家将自己的劳动成果交给民众,然后让权威机关将民众分成相等的部分。
  然而,二者必居其一,要么分成的部分与要分的东西成比例,要么分成的部分将建立在别的基础之上。
  在前一种情况下,共产主义希望实现的结果就是目前的秩序,局限于用一个人的专断去取代所有人的自由。
  在后一种情况下,分配的基础是什么呢?共产主义回答:平等。什么?平等,不考虑辛劳的差别!每人得到一等份,不管你劳动了6小时还是12个小时,不管你是不自觉地劳动还是运用智慧进行劳动!这不是最惊人的不平等吗?而且这不是摧毁了一切活动、一切自由、一切尊严和一切聪明吗?你们声称要消灭竞争,请注意,你们是要将它改变。今天人们为谁干得又多又好而竞争,在你们制度下,人们将要为谁干得又坏又少而竞争。
  共产主义不了解人的本质。努力的本身是艰辛的,什么东西使得我们去从事这种努力呢?可能只是一种更加痛苦的感情,必须满足的需要、必须摆脱的疼痛和需要实现的财富。我们的动机是个人利益,当人们问共产主义它要以什么取而代之时,它通过路易·布朗的口说:荣誉感!通过加贝先生的口说:博爱!你们让我体会一下他人的感受吧,以便我至少能知道我应朝什么方面进行努力。
  在路易·布朗和加贝两位先生的鼓动和监督下,在全人类实行的荣誉感和博爱是什么东西呢?
  在这里我不是要批驳共产主义,我所要指出的是,在各个方面它正是我们想要建立的制度的对立面。
  我们承认人有自行提供劳务或在自由讨论的条件下为他人提供劳务的权利。共产主义否认这种权利,因为它将所有的劳务都集中在一种专横权力的手中。
  我们的学说建立在产权基础之上,而共产主义却建立在一贯掠夺的基础之上,因为他将一个人的劳动毫无补偿地送给另一个人。其实,如果它实行按劳分配,它就应承认产权,那它就不是共产主义了。
  ……

前言/序言


西方现代思想丛书:(此处应为您的另一本图书名称,例如:《自由的边界与个体的责任》) 本书简介 在二十世纪纷繁复杂的思想光谱中,总有一些著作如同灯塔,穿透迷雾,指引着人类理解自身与世界的路径。本册《(此处应为您的另一本图书名称,例如:《自由的边界与个体的责任》)》,正是“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并非对既有理论的简单罗列,而是对现代性核心困境进行深刻反思与批判性重构的力作。 一、 时代的病灶与思想的开端 本书的探讨始于对“现代性”这一宏大叙事在二十世纪遭遇的全面危机感的审视。自启蒙运动以来,理性、进步与主体性被奉为圭臬,但两次世界大战、极权主义的兴起以及技术异化的加剧,使得这些基石开始摇摇欲坠。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在宏大的社会结构与冰冷的权力体系面前,个体的经验、伦理的根基以及意义的追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二、 核心议题:主体性的漂移与伦理的真空 本书的核心篇幅聚焦于“主体性”的漂移。不同于早期的哲学将人视为自主、理性的行动者,本书深入分析了在福柯式的权力/知识结构、萨特的绝对自由重压、以及结构主义对语言与符号建构的揭示下,现代主体是如何被“解构”或“规训”的。 在主体性遭遇挑战的同时,本书也探究了随之而来的伦理真空。当传统的神学或形而上学的支撑瓦解后,道德的有效性和约束力何在?作者通过对比列维纳斯对“他者”的责任伦理与德里克对“不可言说之物”的关注,试图在后形而上学的废墟上重建一种基于对话与处境的实践性伦理。这种伦理观拒绝宏大的、先验的道德律令,转而强调在具体的人际关系中对“在场”的敏感性。 三、 知识的权杖与科学的迷思 本书的另一个关键部分,是对“知识”和“科学”在现代社会中扮演角色的深度批判。作者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的衣钵,但又力图超越其对技术理性过于单向度的批判。他们质疑:当知识日益专业化、碎片化,并被资本逻辑或国家权力所裹挟时,知识是否还保有其解放的潜能? 书中详细剖析了知识的“工具理性化”过程——即知识不再以追求“真理”为目的,而是服务于效率、控制和生产的手段。这种工具理性,虽然带来了物质的极大丰富,却也使得人类社会陷入了一种“理性化的迷宫”,人们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却无法理解的复杂系统之中,感官被麻痹,批判能力被削弱。 四、 政治想象力的贫瘠与“他者”的缺席 在政治哲学层面,本书对现代政治的“平庸化”提出了尖锐批评。作者认为,当代政治话语过度沉溺于技术性的治理方案或意识形态的左右摇摆,却丧失了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想象力。 尤其引人深思的是对“他者”(The Other)的探讨。无论是边缘群体、被压迫者,还是非西方文明,在主流的现代叙事中,他们往往被简化为“例外”“问题”或“发展对象”。本书呼吁重拾对“他者”的倾听,认识到差异性本身就是思想创新的源泉,真正的政治解放必须首先是对“他者生存权利”的承认与尊重,而非将其纳入既有秩序的框架之内。 五、 艺术与抵抗:审美经验的复兴 面对理性和权力的双重挤压,本书将艺术和审美经验视为现代人仅存的抵抗空间。艺术不再仅仅是资产阶级消遣的附庸,而成为一种对既定现实提出质疑的“异在场域”。作者分析了从表现主义到后现代艺术中,那些拒绝被完全编码、拒绝被清晰定义的表达方式,正是这些“不协调的音符”,维持了批判的可能性。 审美经验提供了一种“去功利化”的时刻,让人得以从日常的忙碌和目标导向中抽离出来,重新感知世界的复杂性与丰饶性。这是一种非语言的、身体性的理解方式,是重塑主体能动性的关键一环。 结论:在不确定性中重建责任 《(此处应为您的另一本图书名称,例如:《自由的边界与个体的责任》)》最终导向的不是悲观的虚无主义,而是一种“负责任的清醒”。作者并不提供一套新的、包罗万象的“解决方案”,而是鼓励读者直面现代性的内在悖论与不确定性。真正的现代性成熟,或许就在于放弃对绝对确定性的追求,转而拥抱在限制中、在对话中、在对他者的持续关怀中,不断重新协商和重建我们共同的伦理与政治生活。这是一部邀请读者参与深刻反思的、充满思辨力量的经典之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格调,简约而大气,深蓝色的背景搭配金色的书名,给人一种沉静而厚重的历史感。还没翻开,光是书的整体感觉,就让我对它所承载的知识内容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好奇“和谐经济论”这个提法,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似乎总是伴随着各种摩擦和冲突,从全球范围的贸易争端到国内贫富差距的拉大,再到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似乎“和谐”这个词离我们越来越远。所以,我非常希望能在这本书里找到一些能够解释这种现象,并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的思路。作者是否会从历史的角度剖析现代经济发展的脉络?又会引用哪些经典理论来支撑其“和谐经济论”的观点?这本书的书页纸质也非常好,拿在手里有分量,文字印刷清晰,阅读体验上乘,这对于一本厚重的理论书籍来说,无疑是加分项。我喜欢这种触感,让我在翻阅时更加专注,也更能沉浸在书本所构建的世界里。

评分

我是一名对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保持高度关注的普通读者,平时会阅读一些关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书籍,但往往觉得很多理论离现实生活太远,或者过于侧重某个单一的方面。当我在书店里看到《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和谐经济论》时,立刻被这个书名吸引了。它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可能包含着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和解决方案的思考。“和谐经济”这个概念,在当下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希望作者能够用一种清晰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西方现代思想精炼出来,并与“和谐经济”这个核心议题紧密结合。他是否会从不同学派的观点出发,来论证“和谐经济”的合理性?又或者,他会着重于阐述如何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可持续的经济体系,让经济发展惠及更多的人?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接地气的思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说实话,一开始看到“和谐经济论”这个书名,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反应是:这会不会太理想化了?经济活动本身就包含着竞争、逐利,这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常常是矛盾的根源。那么,“和谐”在这种语境下究竟意味着什么?它是一种理想状态,还是可以通过某种方法实现的现实目标?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也许作者会探讨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平衡各方利益,减少不必要的摩擦?或者,他会从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伦理道德层面去解读“和谐”的经济内涵?我甚至在想,这本书会不会提供一些实际操作的案例,来证明“和谐经济”是可行且有益的?比如,一些成功实现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平的企业或国家,他们的经验能否被提炼出来,并归结到“和谐经济论”的框架之下?这本书在我看来,是对当下社会经济困境的一次深刻反思,也是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

评分

从《西方现代思想丛书》这个系列的名字就能看出,这是一套有深度、有广度的学术丛书,而《和谐经济论》作为其中的一员,想必也承载着严肃的学术探讨。我个人一直以来都在关注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觉得这两者并非总是对立的,但现实中却常常出现失衡。因此,“和谐经济论”这个概念让我眼前一亮,它似乎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试图在经济增长和普遍福祉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我猜想,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可能会引用大量的西方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等领域的经典文献,构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看到作者是如何界定“和谐经济”的核心要素,以及他提出的实现路径是否具有普适性和操作性。它是否会挑战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假设,比如理性人假设、完全竞争市场等等?我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一些启发,让我能够更批判性地审视现有的经济模式。

评分

拿到这本《西方现代思想丛书:和谐经济论》,最吸引我的还是“西方现代思想”这个定位。我一直对西方在近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思潮和理念非常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试图解释人类社会运行规律、指导社会进步的思想。现代经济学本身就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支,而“和谐经济论”听起来就像是对主流经济学理论的一种补充、修正,甚至是颠覆。我很好奇,作者会如何梳理和呈现西方现代思想中与“和谐经济”相关的脉络?他是否会回溯到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人的思想,然后从中提炼出支持“和谐经济”的论据?又或者,他会侧重于更近代的思想家,例如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甚至是后现代思潮中的一些观点?我期待这本书能提供一个宏观的视角,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西方现代思想是如何一步步演进,并最终孕育出“和谐经济论”这样一种独特的经济观。

评分

二、国际区域经济的和谐分析

评分

好书要原版,赶快在修订前入手。

评分

干部纯牛奶卡通合同金额

评分

这套《西方现代思想丛书》我之前已经买了几本 这次又买了几本 还剩下几本没有货 京东1212很给力 书都是正版 快递昨天发货 今天就到货了

评分

图书目录

评分

二、和谐经济与市场机制

评分

搞活动买的,很实惠,送货很快

评分

好书,非常厚

评分

一、和谐经济与经济形式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