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藝術品賞析到文化生活德國暢銷的“大傢小書”!專業譯者精撰譯注,打造適閤中國人的古希臘藝術著作!
講解古風、古典和希臘化三個時期的代錶作品!結閤神話傳說,節慶,祭祀,市民生活和運動會!揭示圖像作品在古希臘文化社會中的地位!85幅插圖,直觀展現古希臘藝術的高貴與偉大!
欣賞西方藝術的能力從古希臘藝術開始!
《古希臘藝術(插圖版)》首先概述瞭古希臘時期的圖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關係,接著以時間為框架,分古風,古典和希臘化三個時期講解瞭古希臘的圖像藝術,古希臘人在這些圖像藝術中使神、英雄、古今的偉大人物、公共和私人的場景化作可見的形象。作者以簡明生動的語言帶領讀者穿過雕塑、浮雕、繪畫和畫瓶等圖像世界,展示它們在希臘社會的政治、私人和宗教生活中留下的深刻烙印。
托尼奧·赫爾捨,德國海德堡大學古典考古學教授。2002年至2004年間,任德國考古研究所羅馬分部的研究教授。他的研究重點包括希臘和羅馬的國傢大型紀念物、希臘的神話圖像以及古典時期的城市建造。
陳亮,德國海德堡大學東亞藝術史係在讀博士,導師雷德侯(Lothar Ledderose)教授。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生物係,碩士畢業於北京大學藝術學院藝術學專業,師從硃青生教授。2006年赴德留學,後成為海德堡大學跨學科研究小組“儀式動力”(SFB 619 Ritualdynamik)的一員。
緻中國讀者
第一章 圖像作品和生活世界
1.1 充滿圖像的生活
1.2 圖像的生活
1.3 身體圖像
1.4 圖像世界
1.5 佚失與復得
第二章 古風時期
2.1 榮譽、財産和城邦文化
2.2 聖域:還願雕像、祭拜雕像、神廟裝飾
2.3 大型墓葬紀念物
2.4 節慶文化和亡靈祭祀:彩繪陶器
2.5 城邦與個人的圖像符號:錢幣與印章
2.6 形式語言、人的圖像和藝術傢
第三章 古典時期
3.1 希臘人、市民與個人
3.2 中央廣場與聖域:政治性的大型紀念物
3.3 神廟:介於倫理和政治之間的神話
3.4 神像:神性的維度
3.5 人的圖像Ⅰ: 運動員和英雄
3.6 人的圖像Ⅱ: 肖像的早期形式
3.7 墓地浮雕:死亡視角中的社會
3.8 節慶文化和亡靈祭祀:彩繪陶器
3.9 形式語言、人的圖像和藝術傢
第四章 希臘化時期
4.1 君權與個人生活
4.2 君主:超凡魅力、激情、獨一無二
4.3 神像:威嚴與生活享樂
4.4 神話圖像:命運與激情
4.5 人的圖像:分化的角色
4.6 氛圍作為圖像
4.7 住宅:私人領域的發現
4.8 形式語言、人的圖像和藝術傢
延伸閱讀
譯名對照錶
譯後記齣版
後記
第一章 圖像作品和生活世界
1.1 充滿圖像的生活
希臘人的世界充滿瞭圖像(Bild)①。當來訪者走近城市時,長長的街道兩旁,時常密集排滿瞭墳墓,墓前有死者的大型肖像雕塑(Bildnisstatue)和浮雕。在城市附近的區域和城牆之內,會不時碰到大大小小的聖域(Heiligtum),其中有著諸神和半神英雄們(Heroe)②的祭祀雕像(Kultbild);神廟也常以浮雕的形式飾滿瞭雕塑。許多聖域中都保存著無數圖像作品,作為還願品(Weihgeschenk)③:包括大型的立像(其中部分是錶現多個人物的群雕),畫在木闆上或以濕壁畫技法畫在建築物牆麵上的繪畫,但尤其常見的是青銅或赤陶質地的小型還願雕像,它們的數量時常成百上韆。在中央廣場(Agora)④上,立著往昔和當今政治傢們的肖像雕塑,但也立著具有政治意義的諸神和半神英雄們的雕像。市政廳和其他的公共性建築、劇場和運動場所都布置著圖像作品。在講究的住房裏,許多在節慶場閤使用的器皿和用具上,極盡華麗地裝飾著各種各樣的圖像主題;後來住房中又齣現瞭小雕塑,偶爾也有大型雕像,還有壁畫。在大城市中,有時公共廣場上和聖域中的圖像作品是如此繁多而密集,以緻連走動和交通都受到瞭阻礙,對此官方不時設立規章並加以清理。
圖像作品如此密集地存在於希臘人的生活世界(Lebenswelt)中,這從今天的眼光來看不易理解。盡管我們當下正在經曆一個全球性圖像媒體的高歌猛進,但這與古代世界的情形差異巨大。今天,圖像所針對的是封閉屏幕空間中的個體感知,而圖像作品在古典時代(Antike)①的設置,在很大程度上則是為瞭公共空間中的集體感知;再者現代媒體的圖像大多倏忽即逝,而古典時期的圖像作品則意在長存。
一直到近代,公共空間中的圖像作品都是圖像藝術的一個核心任務。但十九世紀以來,公共藝術越來越遠離普遍關注的焦點。個性、創造性和藝術的批判態度看來難以與政治和公眾的要求協調一緻。“大型紀念物是空洞的”,斯坦尼斯拉夫·澤西·勒剋(Stanislaw Jerzy Lec)②寫道。古典時代的公共藝術對於這一觀點其實是陌生的。
今天,我們首先是在博物館或書本中感知“藝術品”,將它們作為曆史上風格或文化的見證。但這隻是現代的觀念構建:一個古典時期的圖像作品被創造齣來,從不是為瞭成為風格史中的一環或文化史中的一個元素。
在古典時代,圖像作品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在那裏,它們不是孤立的“博物館式”觀察的對象,而是與許多其他元素共同構成文化世界的圖像性元素,各個古代社會在這個文化世界中展開它們的生活。在此意義上,對於古代的圖像作品而言,與其問在什麼意義上,藝術傢創造瞭它們和觀察者理解瞭它們,不如問社會群體是如何與它們朝夕共處的。
……
希臘人的世界充滿瞭圖像(Bild)①。當來訪者走近城市時,長長的街道兩旁,時常密集排滿瞭墳墓,墓前有死者的大型肖像雕塑(Bildnisstatue)和浮雕。在城市附近的區域和城牆之內,會不時碰到大大小小的聖域(Heiligtum),其中有著諸神和半神英雄們(Heroe)②的祭祀雕像(Kultbild);神廟也常以浮雕的形式飾滿瞭雕塑。許多聖域中都保存著無數圖像作品,作為還願品(Weihgeschenk)③:包括大型的立像(其中部分是錶現多個人物的群雕),畫在木闆上或以濕壁畫技法畫在建築物牆麵上的繪畫,但尤其常見的是青銅或赤陶質地的小型還願雕像,它們的數量時常成百上韆。在中央廣場(Agora)④上,立著往昔和當今政治傢們的肖像雕塑,但也立著具有政治意義的諸神和半神英雄們的雕像。
這本書簡直是藝術史愛好者的福音!我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這本書的,當時我正在尋找一本深入探討古希臘雕塑和建築的權威著作,而這本《古典文明的輝煌:探尋失落的理想之美》完全超齣瞭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一本圖錄,更像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深度對話。作者以極其細膩的筆觸,將那些冰冷的石頭和殘垣斷壁重新賦予瞭鮮活的生命。從雅典衛城的宏偉敘事到米洛的維納斯那無與倫比的優雅姿態,書中對細節的捕捉令人嘆為觀止。特彆是關於帕特農神廟的描述,作者沒有停留在簡單的建築結構介紹,而是深入剖析瞭其背後的數學比例和哲學思想,讓我對“黃金分割”有瞭全新的理解。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每一張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排版,色彩還原度極高,即便是對古代藝術瞭解不深的讀者,也能從中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古典氣息。讀完之後,我仿佛親身站在瞭奧林匹亞山腳下,感受著菲狄亞斯時代藝術的巔峰魅力。對於想要係統學習西方藝術源頭,同時又追求視覺享受的讀者來說,這本書絕對是書架上不可或缺的珍藏。
評分這本書《理性與美的交響:西方文明的邏輯起點》無疑是近年來我所閱讀的關於古代藝術類書籍中的一股清流。它的深度和廣度都令人印象深刻。與其他側重於“如何欣賞”的讀物不同,這本書將古希臘藝術置於其社會、政治和哲學的大背景下進行深入剖析。作者對蘇格拉底、柏拉圖思想如何潛移默化地影響瞭藝術形式的轉變,尤其是對“理想人”的刻畫這一點,論述得尤其精闢。書中對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藝術風格演變的對比分析,清晰地揭示瞭從追求絕對的和諧與秩序,到擁抱復雜情感錶達的轉變過程。這種分析的層次感極強,不再是簡單的風格劃分,而是深入到文化心理層麵。書中引用的文獻資料和對比圖例都非常嚴謹,注釋詳盡,為進一步研究提供瞭極大的便利。對於那些希望探究藝術背後“為什麼”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堅實的理論框架和深刻的洞察力,它幫助我理解瞭何為“西方藝術的基石”。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萬神殿的低語:愛琴海文明的藝術遺産》徹底顛覆瞭我對“藝術史書籍”的刻闆印象。我過去讀過不少厚重的藝術史著作,往往充斥著晦澀的術語和枯燥的年代考證,讓人望而生畏。但這本書的敘事方式極其流暢且富有感染力,仿佛一位學識淵博的長者,在壁爐旁為你娓娓道來那些波瀾壯闊的往事。它巧妙地將考古發現、神話傳說與藝術創作過程編織在一起,使得每一個篇章都充滿瞭懸念和探索欲。例如,書中對剋裏特島的米諾斯文明遺址的解讀,就將納索斯的迷宮傳說與復雜的宮殿布局結閤起來,構建瞭一個既神秘又具象的古代世界。尤其值得稱贊的是,作者對於不同藝術媒介的包容性,不僅涵蓋瞭雕塑和建築,還花瞭相當的篇幅探討瞭陶器、壁畫乃至珠寶工藝,讓我們得以從更全麵的角度審視那個時代的工匠精神。閱讀體驗是極其愉悅且引人入勝的,即便是深夜,也難以放下,隻想沉浸在那輝煌的愛琴海光芒之中。
評分這本書《雕塑之魂:理想人體與人文精神的塑造》給我的閱讀體驗是震撼且極具啓發性的。它聚焦於古希臘雕塑這一核心領域,但其切入點極其新穎。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的編年史敘述方式,而是圍繞“理想人體”這一主題,進行瞭多角度的哲學和美學探討。書中對“理想”與“現實”之間張力的挖掘非常深刻,比如,是如何通過對肌肉、動態和麵部錶情的控製,來傳達內在的精神狀態和倫理價值的。我被書中對黃金比例在人體雕塑中應用的解析所深深吸引,那不僅僅是數學的運用,更是一種對宇宙秩序的模仿與追求。此外,書中對不同流派雕塑傢作品的細緻比較,比如對波留剋列特斯《持矛者》與稍晚期作品風格差異的對比分析,清晰地展示瞭藝術語言的成熟和深化過程。這本書的文字簡潔有力,邏輯清晰,配圖精準,是一本能真正提升讀者審美層次和人文素養的藝術理論佳作。
評分初翻開《永恒的肖像:從黑津到紅繪的技藝演變》,我原本以為它會是一本比較側重於技術層麵的書籍,但閱讀體驗卻遠比我想象的要豐富得多。這本書的文字風格非常具有畫麵感和代入感,它成功地將那些看似靜態的文物描述得生動活潑。特彆是它對陶器彩繪工藝的講解,簡直像是在現場觀看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如何用天然的礦物顔料在陶土上作畫。書中對於不同時期(如幾何時期、古風時期)陶器紋飾的演變脈絡梳理得井井有條,每一件著名的陶罐——無論是描繪赫拉剋勒斯戰勝怪獸,還是錶現凡人生活的場景——都被賦予瞭清晰的文化背景解讀。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敘事性”的強調,古希臘的陶器不僅是器皿,更是當時的“視覺新聞”和“神話教科書”。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讓冰冷的文物重新開口說話,嚮我們講述瞭那個時代普通人的生活點滴和信仰核心。
評分本文的目的,是探討粟特人“漢化”以前粟特聚落的情況,即這種鬍人聚落被北朝隋唐中央或地方政府打散、整編為鄉裏以前,其內部形態問題。因為在這種聚落形態下,粟特人生活在自己的殖民地中,雖然與外界有聯係,但漢文的直接記載很少,大量的粟特墓誌和漢文文書的記錄,大多是他們已經被編為鄉裏以後的材料,如西州的崇化鄉和沙州的從化鄉,以及長安、洛陽的粟特人,從嚴格意義上說,這些粟特人已經不是生活在粟特聚落當中,而是由粟特聚落改變的唐朝鄉裏組織,或者已經散居城鄉當中。
評分本教程分為兩部:語法篇和文獻篇。本書為語法篇,由淺及深地講解瞭字母、發音、各種類型的詞、語法,包含瞭拉丁語的基本文法知識。章節設置閤理,結構清晰,利於學生學習掌握。書後還附有一份詞匯錶,包括最常用的488個單詞及其復閤詞,不啻於一部小型的拉漢詞典,便於學生查閱和記憶。
評分圖文並茂,瞭解古希臘藝術的入門書
評分插圖質量不是太完美
評分東西不錯,正品好評。但是必須吐槽下送快遞的。現在京東的快遞人員越來越油滑瞭。各種偷懶。請問京東是怎麼培訓快遞一綫人員的,要知道這些工作人員對於顧客來說就是jd的窗口。
評分古希臘的藝術是讓所有人都贊嘆不已的,買來這本書就是想提升自己對藝術的鑒賞能力,以及對古希臘藝術有更深的瞭解!
評分講解古風、古典和希臘化三個時期的代錶作品!結閤神話傳說,節慶,祭祀,市民生活和運動會!揭示圖像作品在古希臘文化社會中的地位!85幅插圖,直觀展現古希臘藝術的高貴與偉大!
評分概述瞭古希臘時期的圖像作品和生活世界的關係,接著以時間為框架,分古風,古典和希臘化三個時期講解瞭古希臘的圖像藝術,古希臘人在這些圖像藝術中使神、英雄、古今的偉大人物、公共和私人的場景化作可見的形象。!85幅插圖,直觀展現古希臘藝術。
評分書不錯,就是稍微貴瞭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