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生活在一个失落已久的年代,它们身上有无数值得我们去研究、去探索的知识——它们生活在什么年代?它们的化石是在哪里被发现的?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种类?……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想要了解的简单得多——它们有多大?它们长什么样?它们吃什么?它们有什么拿手的本领?本书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神秘的恐龙世界。这里为每一种恐龙画了超大、超清晰的“画像”,这里提供了10岁小朋友与各种恐龙的身形大小对比图,这里还为家长设计了针对书中内容展开的延伸活动——美国国家地理为孩子量身定做的恐龙百科,它不是一本书,而是一扇通往失落世界的大门,让孩子在参与互动、切身体验的过程中,走进神秘莫测的恐龙王国。
海报:
你知道哪种恐龙长着鹦鹉嘴吗?哪种恐龙戴着漂亮的头冠?哪种恐龙的脖子有五六只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让我们翻开这本书,一起进入神秘的恐龙王国吧!看蜀龙用坚硬的尾锤痛击对手,看剑龙用高高的骨板抵御攻击,看慈母龙给嗷嗷待哺的宝宝喂食树叶,看埃德蒙顿龙成群结队地长途迁徙——精彩的史前世界,等着你去探险!书中不仅提供了帮助你了解恐龙生活区域的世界恐龙地图,还为根据书中内容设计了各项精彩活动。全新的阅读体验,就在《我的第1本美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注音版。
《我的第1本美国国家地理:恐龙百科》中含有:50多幅栩栩如生的恐龙插画人类研究恐龙的较新资讯
生动有趣、为孩子量身打造的恐龙趣闻帮助孩子认识恐龙生活区域的世界恐龙地图便于家长操作、拓展孩子知识面的延伸活动策划
小型恐龙
大型恐龙
超大型恐龙
巨型恐龙
家长锦囊
动物地图
词汇表
索引
这本书在知识点的密度控制上,体现出一种对幼儿教育尺度的精准拿捏,这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它没有试图一次性塞给孩子所有已知的恐龙知识,这太明智了。选择介绍的恐龙种类,似乎都是那些在文化符号上具有代表性、或者外形差异性极大的物种,保证了视觉冲击力和记忆的持久性。对于每一个核心物种,它提供的辅助信息点是经过严格筛选的,比如,它会告诉你它吃什么(肉食/草食),它生活在哪里(陆地/海洋/天空),以及它最显著的特征(角、刺、长脖子)。这些信息点都是最基础、最核心的生物学概念,完全没有涉及复杂的演化分支或者地质年代的细微划分,这完全符合3-6岁认知发展的特点。更棒的是,这本书似乎在某几页设置了“你知道吗?”或者“小小的提问”板块,这些都不是需要标准答案的提问,而更像是激发思考的引导语,比如“想象一下,如果你站在一只雷龙的脚边,你会看到多高的天空?”这种开放式的提问,有效地将“阅读”转化为“思考”的起点。它提供的知识是扎实的,但呈现的方式是灵活的,不强迫孩子记忆,而是鼓励孩子去发现和好奇,这对于培养一个终身学习者来说,比单纯的知识灌输重要一万倍。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布局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优秀示范,尤其是在信息层级的处理上,看得出设计者对儿童阅读心理有深入的研究。大块的留白设计,让每个关键的恐龙形象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空间,避免了信息过载,这对于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的幼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那些重要的恐龙名称和关键特征,都用加粗或者略微不同的字体颜色标注出来,但又绝不突兀,完全融入了整体的艺术风格之中。我发现,即便是我们大人在翻阅时,也会不自觉地被那些小小的“知识点提示”吸引。比如,介绍霸王龙的部分,它不是简单地列出数据,而是用了一个类似于“身高对比图”的小插画,把一头成年霸王龙和一辆校车放在一起比较,这种具象化的参照,让抽象的尺寸概念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而且,这种百科全书式的结构处理得非常巧妙,它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死板地排列,而是似乎根据恐龙的“家族”或者“生活习性”进行分组,这让孩子在阅读时能更容易地建立起对恐龙世界的初步分类概念。我们通常在市面上看到的同类书籍,要么过于卡通化导致信息失真,要么过于学术化让孩子望而却步,但这本书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它成功地将复杂、宏大的史前世界,拆解成了适合三到六岁心智水平的、可咀嚼的小份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配有精美的视觉辅助,真正做到了“读图胜于读书”的初期目标。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在“故事性”的引入上做得非常到位,完全没有那种冷冰冰的科学罗列感。它更像是一套精心编排的“史前探险日记”。每介绍一种恐龙,都会有一个小小的场景设定,比如“生活在沼泽边的三角龙”或者“在火山灰中漫步的甲龙”。这种环境的描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他不再是单纯地认识一个名字和一个外形,而是开始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我注意到,书中的文字描述语言非常富有画面感,没有使用任何晦涩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了大量生动且贴近孩子日常经验的词汇,比如形容翼龙翅膀展开像“巨大的风筝”,或者感叹蜥脚类恐龙的尾巴“像一根可以扫倒树木的巨型鞭子”。这种代入感是培养早期科学兴趣的关键。我们家那位,现在看任何带鳞片的动物或者大型工程车,都会联想到书里的某一种恐龙,这说明知识已经被成功地内化了,并开始进行跨领域的联想。此外,插图中的细节处理,比如恐龙皮毛上的光影变化,或者它们眼神中流露出的那种远古的野性,都让孩子产生了强烈的共情。这不是一本仅仅告诉你“这是什么”的书,它在引导你“感受它是什么”和“它生活在哪里”。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远比那些只有大头照和尺寸数据的图鉴要高级得多。
评分我购买这本书的初衷,是希望它能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亲子阅读材料,而它在这方面做得远超预期。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种宽幅的跨页大图,简直是为亲子共读量身定做的“视觉盛宴”。当孩子指着一头巨大的梁龙,我把书平铺在地上,我们两个人一起俯身去看时,那种仿佛置身于侏罗纪丛林的沉浸感是无可替代的。而且,作者在文字的处理上,非常注意对儿童语言习惯的友好度。句子结构短小精悍,大量使用感叹词和拟声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即便是我们这种母语非英语的家长,在用中文翻译和转述时,也能保持那种活泼的语调。这本书并没有设计成一本可以快速翻完的“一次性读物”,相反,它鼓励反复翻阅。孩子几乎每天都会点名要看“那本大恐龙的书”,而且每次都能从中发现新的细节——有时候是背景中一闪而过的小型爬行动物,有时候是插画师在恐龙皮肤上隐藏的小小图案。这种重复阅读带来的新发现,正是早期阅读习惯培养的黄金阶段。总而言之,它是一本兼具艺术美感、科学启蒙和亲子互动潜力的优秀入门级百科读物,为孩子打开了通往史前世界的一扇光芒万丈的大门。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太抓眼球了!色彩鲜艳,那种充满探险精神的黄色和蓝色搭配得恰到好处,一眼就能看出是给小朋友准备的精品。我得说,光是看到那些栩栩如生的恐龙插图,我就忍不住想翻开看看里面的内容了。我的孩子,一个刚刚迈入学龄前,对任何“大”的东西都充满好奇心的小家伙,一拿到这本书就挪不开眼了。他不像那种只看动画片的皮孩子,他对自然世界,尤其是那些已经消失的巨兽,有着一种近乎痴迷的兴趣。这本书的纸张质量摸上去很厚实,边角处理得很圆润,这点我非常满意,毕竟是给小手经常乱翻的书,耐用性很重要。而且,那种微微哑光的质感,让印刷的图片看起来更柔和,不会有廉价的反光感。我特别欣赏那种将科学的严谨性与童趣完美结合的编辑思路,它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教科书,而是像一位和蔼的博物学家在跟孩子耳语,讲述着远古的秘密。每次翻到某一页,我都会故意拖长音调模仿恐龙的叫声,孩子咯咯地笑,然后指着图片问我:“这个长脖子的,它吃什么呀?” 这种互动的过程,远比单纯的阅读更有意义。我甚至注意到,插画师对恐龙的骨骼结构和皮肤纹理的处理非常考究,虽然是给低幼儿童看的,但丝毫没有马虎,这为日后的深度学习打下了非常好的视觉基础和科学素养的启蒙。这本书的厚度适中,便于孩子自己抱着阅读,既有分量感,又不会重到让他觉得有负担。
评分翻了翻,还可以
评分好看,好书
评分内容有点多,不太适合三岁多的孩子。不过纸质量很好,孩子过个一年可能会很喜欢
评分书还是不错的,小朋友比较喜欢。。。
评分非常不错,小朋友很喜欢,送货超快
评分不错,宝宝挺喜欢看,绘本都在京东买
评分特别喜欢
评分400-300,还能再给力一点么,呵呵
评分很不错哦,孩子很喜欢恐龙书,内容丰富。喜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