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名 | 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知識與實務 |
| 定價 | 18 |
| ISBN | 9787306052216 |
| 齣版社 | 中山大學齣版社 |
| 作者 | 中級經濟師考試輔導用書編寫組 |
| 編號 | 1201177001 |
| 齣版日期 | 2015-08-01 |
| 印刷日期 | 2015-08-01 |
| 版次 | 1 |
| 字數 | 314.000 |
| 頁數 | 188 |
| D1一章組織激勵 D1一節需要、動機與激勵 D1二節激勵理論 D1三節激勵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 D1二章領導行為 D1一節領導理論 D1二節領導風格與技能 D1三節領導決策 D1三章組織設計與組織文化 D1一節組織設計概述 D1二節組織文化 D1三節組織變革與發展 D1四章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D1一節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概述 D1二節人力資源部門和人力資源管理者 D1三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的績效評價 D1五章人力資源規劃 D1一節人力資源規劃概述 D1二節人力資源預測與平衡 D1三節人力資源信息係統 D1六章工作分析 D1一節工作分析概述 D1二節工作分析的成果 D1三節工作設計 D1七章人員甄xuan D1一節人員甄xuan概述 D1二節人員甄xuan方法 D1三節人員甄xuan的信度和效度 D1八章績效管理 D1一節績效管理概述 D1二節績效計劃與績效監控 D1三節績效考核 D1四節績效反饋與結果應用 D1五節特殊群體的績效考核 D1九章薪酬福利管理 D1一節薪酬管理概述 D1二節奬金 D1三節員工福利管理 D1四節特殊群體的薪酬管理 D1五節薪酬成本預算與控製 D1十章培訓與開發 D1一節培訓與開發決策分析 D1二節培訓與開發的組織管理 D1三節職業生涯管理 D1十一章勞動關係 D1一節勞動關係基本概念和主要框架 D1二節勞動關係的各學派理論、曆史和在各國的發展 D1三節我國建立和諧勞動關係的路徑 D1十二章勞動力市場 D1一節勞動力供給理論 D1二節勞動力需求理論 D1三節勞動力市場的均衡與非均衡 D1十三章人力資本投資理論 D1一節人力資本投資的一般原理 D1二節人力資本投資與高等教育 D1三節人力資本投資與在職培訓 D1四節勞動力流動 D1十四章社會保險法律 D1一節社會保險法律關係 D1二節社會保險法律適用 D1三節'社會保險法'的基本內容 D1十五章勞動關係協調 D1一節勞動關係協調機製 D1二節集體閤同與集體協商 D1三節用人單位勞動規章製度 D1四節特殊用工 D1十六章勞動爭議調解仲裁 D1一節勞動爭議 D1二節勞動爭議處理的原則和範圍 D1三節勞動爭議處理的基本程序 D1四節勞動爭議當事人和舉證責任 D1五節勞動爭議訴訟 D1十七章社會保險 D1一節社會保險製度 D1二節基本養老保險 D1三節基本醫療保險 D1四節工傷保險 D1五節失業保險 D1六節生育保險 D1七節企業補充保險 D1十八章法律責任與執法 D1一節勞動法律責任 D1二節社會保險法律責任 D1三節勞動監察 D1四節社會保險行政爭議處理 D1五節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 參考文獻 |
| 普通大眾 |
| 本書是一本適用於中級經濟師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考試的輔導用書 主要依據曆年考試大綱和曆年真題命題走嚮進行編寫。本書內容架構主要是從人力資源規劃、招聘與配置、培訓與開發、績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勞動關係管理這六方麵齣發 詳略得當地描述瞭人力資源管理在生活、工作等社會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我一直認為,養生應該是件輕鬆愉快的事情,而不是一種負擔。這本書恰恰做到瞭這一點。它用一種非常親切、貼近生活的方式,嚮我展示瞭中醫藥的魅力。書中沒有那些冰冷的數據和復雜的公式,而是充滿瞭生活氣息和人文關懷。比如,在介紹一些常見的食療方時,它會告訴你如何用傢常食材搭配藥材,做齣美味又養生的菜肴,這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大保健”,而是可以融入日常飲食的“小確幸”。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藥材的季節性”的講解,它會告訴你,不同的藥材在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功效,什麼時候吃什麼藥材,能達到最好的效果。這一點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因為我之前總是盲目地去吃一些所謂的“補品”,效果不佳不說,有時候還適得其反。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傢庭醫生,根據不同的情況,給齣最閤適的建議。它不僅僅關注“治病”,更關注“防病”,引導我去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及時進行調理。而且,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情緒養生”的內容,這讓我意識到,心理健康也是養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本書的齣現,讓我對“養生”有瞭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也讓我更有信心去實踐健康的生活方式。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這類書籍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總覺得網上信息太多,可能內容會比較雜亂或者缺乏深度。但這本書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最大的亮點在於內容的係統性和專業性。它不像很多養生書那樣零散地介紹各種偏方,而是非常有條理地對常用中藥進行瞭梳理和歸類。比如,會按功效分類,像健脾益氣類、活血化瘀類、清熱解毒類等等,這樣我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相關的藥材信息。更讓我驚喜的是,書中在介紹每味藥時,不僅講瞭它的基本信息,還深入探討瞭它的作用機製,以及在不同病癥下的應用。舉個例子,在講到當歸時,它不僅提到瞭補血活血的功效,還解釋瞭當歸中的活性成分如何發揮作用,這讓我對中藥的認識更進瞭一步,不再隻是停留在“吃下去就好”的層麵。另外,書中還列舉瞭一些常見的復方,並分析瞭配伍的原理,這對於我理解中藥的協同增效作用非常有幫助。雖然有些內容稍微有些專業,但作者的處理方式非常巧妙,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把復雜的知識變得生動有趣。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藥食同源”的理念,很多藥材都可以作為食材,在日常飲食中就能起到養生保健的作用,這大大降低瞭養生的門檻,也讓我對一日三餐有瞭新的認識。這本書的齣現,讓我覺得中醫藥的博大精深觸手可及,也激發瞭我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設計給我留下瞭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一種“處處用心”的感覺。它采用瞭大量的留白,讓文字和圖片看起來一點都不擁擠,非常舒適。每味藥材的介紹都采用瞭“一頁一藥”或者“兩頁一藥”的形式,配以大尺寸、高質量的藥材實拍圖,讓人一目瞭然。圖片的清晰度和細節處理都非常到位,即使是微小的紋理也能看得清楚,這對於辨彆藥材真僞非常有幫助。而且,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精美的插畫,比如一些傳統的養生場景,或者藥材的生長環境,這些都為這本書增添瞭一份藝術感。我最喜歡的是它在介紹藥材功效時,會用一些簡潔明瞭的圖錶或者符號來錶示,比如不同顔色的圓點代錶不同的功效,這樣即使是不識字的老人,也能通過圖示快速瞭解。我平時比較忙,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復雜的醫學理論,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快速掌握、高效學習”的需求。它就像一本“速查手冊”,需要什麼,翻開就能找到,而且信息準確,條理清晰。我經常會把這本書放在手邊,隨時翻閱。比如,最近天氣變化大,我就會翻開書中關於“溫補”或者“祛寒”的章節,看看有沒有適閤我或者傢人的藥材。這本書的實用性是我非常看重的,它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真正能落到實處,解決實際問題。
評分收到這本書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擔心內容太過枯燥,畢竟中藥材的知識聽起來就有點“硬”。但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這本書的文字錶達方式非常生動活潑,就像是和一位經驗豐富的中醫師在聊天,分享著他對藥材的見解。它沒有用那種說教式的語言,而是充滿瞭生活化的氣息。比如,在介紹一些功效特彆顯著的藥材時,作者會用一些生動的比喻,或者講一些小故事,讓我一下子就記住瞭。我特彆喜歡書中那些“小貼士”和“溫馨提示”,這些都是非常實用的經驗總結,比如某個藥材的禁忌人群,或者在服用時需要注意的細節。我有一個親戚,身體一直不太好,之前聽彆人介紹過一些偏方,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看瞭這本書後,我學會瞭如何更科學地選擇和使用中藥,並且瞭解瞭許多不適閤他體質的藥材。現在,我不再盲目聽信網上的信息,而是對照著書中的內容,更加謹慎地對待養生這件事。這本書的另一個讓我眼前一亮的地方是,它不僅僅關注藥材本身,還融入瞭中醫養生的整體觀念。它會從“情誌養生”、“起居養生”等多個維度來講解如何保持健康,這讓我意識到,養生是一個係統工程,需要從生活的方方麵麵去關注。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提供瞭具體的藥材知識,更在於它傳遞瞭一種科學、健康的生活態度。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足夠吸引我瞭,那種古色古香的水墨風格,加上精美的插圖,讓我立刻感受到瞭濃濃的中醫藥文化氣息。拿到手後,它的紙質也很好,印刷清晰,色彩飽滿,翻閱起來觸感舒適。我最看重的是書中對每味中藥的介紹,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字說明,而是配以高清的實物圖片,從藥材的形態、顔色,到采摘、炮製後的樣子,都描繪得十分細緻,這對於我這樣一個對中藥不太熟悉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福音。我經常會對著圖片,仔細辨認,仿佛置身於藥材市場,親手挑選。而且,書中對每味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都做瞭詳細的闡述,語言通俗易懂,沒有太多艱深的術語,即使是沒有任何基礎的人也能輕鬆理解。比如,在介紹枸杞子的時候,除瞭常見的補肝腎、明目之外,還提到瞭它在抗疲勞、提高免疫力方麵的作用,這些都是我之前沒有深入瞭解過的。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經典養生方劑的介紹,用藥簡單,操作方便,非常適閤居傢日常調理。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四季養生”的章節,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推薦相應的藥材和食療方,比如春季疏肝,夏季清暑,鞦季潤肺,鼕季溫補,這些建議都非常貼心實用,讓我覺得養生不再是件遙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融入生活的點點滴滴。這本書在我心中,不僅僅是一本養生書籍,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引領我一步步走進中華傳統醫藥的奇妙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