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办公室 编
图书标签:
  • 住户调查
  • 中国
  • 经济学
  • 社会学
  • 统计数据
  • 收入分配
  • 消费支出
  • 家庭特征
  • 民生
  • 2013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统计出版社
ISBN:9787503768705
版次:1
商品编码:11413261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3-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36
字数:87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所收录的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组织开展的城镇住户调查和农村住户调查,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城乡居民收支数据分别按照城乡住户调查方案采集、汇总,编辑过程中尽量与以往年鉴资料保持一致。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部分 2012年城乡住户调查主要结果综述
2012年城乡住户调查主要结果综述

第二部分 各年度城乡住户调查综合教程
一、城乡任尸调查综合敷琚
2-1-1 城乡居民家庭生活基本情况
2-1-2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指数
2 -1-3 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及恩格尔系数
2-1-4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主要食品消费量
2-1- 5 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1-6 城镇居民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
2-1-7 农村居民按人均纯收入分组的户数占调查户比重
二、城镇住户调查综合数据
2-2-1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2-2-2 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2-2-3 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来源及构成
2-2-4 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消费支出
2-2-5 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消费支出构成
2-2-6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
2-2-7 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率
2-2-8 城镇居民家庭现金消费支出及增长率
2-2-9 城镇居民家庭购买主要食品数量
2-2-10 城镇居民家庭年末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三、农村住户调查综合数据
2-3-1 农村居民家庭人口状况
2-3-2 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
2-3-3 农村居民家庭住房情况
2-3-4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土地情况
2-3-5 农村居民家庭年末拥有主要生产性固定资产数量
2-3-6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农产品出售量
2-3-7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食品消费量
2-3-8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建筑材料购买量
2-3-9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生产资料购买量
2-3-10 农村居民家庭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
2-3-11农村居民总收入
2-3 -12农村居民总收入构成
2-3-13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
2-3-14农村居民家庭经营总收入构成
2-3-15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
2-3-16 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构成
2-3-17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
2-3-18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现金收入构成
2-3-19 农村居民纯收入(按收入来源分)
2-3-20 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按收入来源分)
2-3-21 农村居民纯收入(按收入形态分)
2-3-22 农村居民纯收入构成(按收入形态分)
2-3-23 农村居民纯收入(按四大经济区域分)
2 3 24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
2-3-25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纯收入构成
2-3-26 农村居民纯收入及增长情况
2 3 27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及增长情况
2-3-28 农村居民总支出
2-3-29 农村居民总支出构成
2-3-30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2-3-31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构成
2-3-32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
2-3-33 农村居民消费支础构成
2-3-34 农村居民现金支出
2-3-35 农村居民现金支出构成
2-3-36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
2-3-37 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费用现金支出构成
2-3-38 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
2-3-39 农村居民现金消费支出构成
2-3-40 农村贫困状况

第三部分 主要年份城乡住户调查分组综合数据
一、按收入等级分组
(一)城镇住户调查分组综合数据
3-1-1-1 2005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2 2006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3 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4 2008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5 2009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6 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7 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1-8 2012年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二)农村住户调查分组综合数据
3-1-2-1 2005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2 2006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3 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4 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5 2009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6 2010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7 2011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1-2-8 2012年农村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二、按四大经济区域分组
(一)城镇住户调查分组综合数据
3-2-1-1 2005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3-2-1-2 2006年东、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基本情况
《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与消费行为研究报告(2013年版)》 引言 本报告聚焦于2013年度中国城市居民家庭的收入分配格局、消费结构变迁以及影响这些变化的宏观经济和社会因素。在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的大背景下,理解城市居民的经济福祉和消费倾向,对于制定精准的宏观调控政策、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报告基于国家统计局城市住户调查的微观数据,结合相关宏观经济指标,力求提供一份全面、深入且富有洞察力的分析。 第一章: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概览与结构分析 1.1 总体收入水平与增长态势 2013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尽管增速相较于前几年有所放缓,但绝对水平实现了新的跨越。本章首先梳理了全国及主要省份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年度变化趋势,并将其置于同期全国人均GDP增速的背景下进行比较分析。重点探讨了收入增长背后的驱动力,包括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的变化贡献率。 1.2 收入分配的差异性分析 收入的“量”固然重要,但“均”的问题更关乎社会公平与稳定。本章深入剖析了2013年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格局。通过基尼系数、泰勒指数等指标,量化了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如最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最高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特别关注了沿海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演变,以及这种差异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1.3 收入来源的多元化趋势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居民财富的积累,城市居民的收入结构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征。本章详细分析了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性净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变化。财产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和占比提升,反映了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对居民财富积累的显著作用。同时,对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体系(如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作用进行了评估。 第二章:城市居民家庭消费支出与结构变迁 2.1 消费总支出的稳步扩张 2013年,面对经济增速的调整,城市居民的消费意愿和实际消费支出依然保持了韧性。本章分析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绝对值增长情况,并探讨了消费信心的指数变化。我们对比了消费倾向系数(边际消费倾向)的年度波动,以判断居民对未来经济前景的预期。 2.2 “衣食住行用”的消费结构升级 本章的核心在于考察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变化和其他必需品消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数据显示,食品消费占比持续下降,而服务性消费的比重显著上升。具体深入分析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居住消费(住房): 2013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持续影响下,居民在租金、按揭贷款、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支出变化。探究了住房自有率较高的城市与租赁需求旺盛的城市在居住支出上的结构差异。 交通和通讯支出: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增加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家庭在购车、油耗、保养以及智能手机和数据服务上的投入显著增加。 教育和医疗支出: 在社会保障体系仍待完善的背景下,居民在教育(K12课外辅导、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自费药品、商业保险)方面的刚性支出压力分析。 2.3 休闲、文化与娱乐消费的崛起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在提升生活品质方面的支出意愿增强。本章详细分析了文化娱乐、旅游度假、健身娱乐等非必需品消费的增长速度和地域差异。旅游消费的季节性、国内游与出境游的比例变化,为相关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市场信号。 第三章:影响收入与消费行为的关键因素 3.1 人口结构与家庭规模的影响 本章从人口学的角度审视了家庭规模、家庭户平均人口数的变化对家庭总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影响。老龄化进程加速对医疗和养老消费结构带来的冲击是本章的重点之一。 3.2 价格水平与通胀预期 居民的实际购买力受制于物价水平。本章结合了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的变动,评估了通货膨胀对不同收入群体实际收入增长和消费决策的侵蚀效应。特别是食品和居住价格的波动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更为显著。 3.3 财富效应与金融资产配置 2013年,资本市场表现对居民财产性收入和消费信心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章分析了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结构(存款、股票、基金、理财产品),以及资产价值波动对居民预防性储蓄行为和消费倾向的反馈机制。 结论与展望 2013年的中国城市居民家庭展现出经济韧性与结构升级的并存特征。收入分配差距的持续关注、服务性消费的加速增长是未来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两大主题。本报告最后对2014年及未来几年城市居民收入和消费的潜在风险点(如房地产市场风险、就业结构性矛盾)提出了审慎的展望。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一个热衷于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人来说,我更看重的是数据如何能被用来检验或挑战既有的社会理论。这本2013年的年鉴,恰好捕捉了中国社会在快速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我重点查阅了关于家庭规模、生育意愿和代际支持模式的数据部分。当时的独生子女政策的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发酵,而“二孩”政策尚未全面实施,正处于一个政策真空期。年鉴中关于家庭户均人口规模的下降趋势、以及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为研究家庭结构变迁提供了最原始、未经修饰的材料。我发现,即便是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的城市家庭,其在养老支持上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这使得我们可以深入探讨“市场化养老”与“家庭养老”之间的张力。此外,关于不同收入群体的消费倾向差异,也为研究相对剥夺感和社会公平理论提供了坚实的实证基础。这些数据的深度和广度,使得我们可以从微观层面反向推导出宏观的社会结构性问题,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官方的宏观叙事。它为学术争鸣提供了弹药,是批判性思维的最佳伙伴。

评分

我是一名关注城市化进程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地理学者,在研究中,数据的空间分布特征往往比总量更能说明问题。这本《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出色,它提供的细致入微的地区差异数据,简直是为我的模型构建量身定做的。我特别关注了收入水平在不同省份、甚至不同城市群之间的极化现象。年鉴中将东部沿海地区、中西部内陆地区乃至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居民收入增长率和结构进行了并列展示,这种直观的对比极大地佐证了我关于“K型复苏”的某些假设。更令人赞赏的是,它对于非收入类指标的覆盖,例如人均受教育年限、医疗保险覆盖率等,这些社会资本的累积速度,往往是衡量一个地区长期发展潜力的关键。我发现,一些经济总量看似不突出的省份,在人力资本方面的投入却呈现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这提示着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可能并非仅仅由现有产业优势决定,而更多取决于人力资源的质量。如果说宏观经济数据描述的是骨架,那么这本年鉴呈现的就是血肉,是支撑起中国经济巨轮的无数个家庭的生活细节和努力方向。它不仅仅是一堆数字,更是社会变迁的生动写照。

评分

从一个普通的市场分析师的角度来看,我需要的是对未来市场趋势的预判能力,而这本年鉴提供了极佳的历史快照和趋势锚点。2013年,中国消费市场正处于从“数量驱动”向“质量驱动”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尤其关注了关于恩格尔系数的长期变化,以及与此相伴随的服务性消费(如旅游、文化娱乐)在家庭总支出中的占比变化。年鉴中的这些细分数据,直接关系到我如何评估特定行业的市场饱和度以及潜在的蓝海机会。比如,当数据显示中高收入家庭在健康和教育方面的支出持续高速增长时,这明确地指向了高端医疗服务和个性化教育市场的巨大潜力。相较于那些只提供年度总结报告的市场分析,这种基于全国数万家庭的微观调查数据,其预测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要高得多。它迫使我跳出对单一经济指标的过度依赖,转而从家庭的“需求结构升级”这一更本质的驱动力去理解市场变迁。总而言之,这本书是理解过去十年中国消费升级浪潮的最坚实的数据底座。

评分

这本《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的出版,对于任何希望深入了解2013年中国社会经济脉络的研究者或政策制定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及时的、重量级的资料宝库。我个人对这种官方权威性统计年鉴的价值向来推崇备至,它们如同一个庞大社会机器的精密仪表盘,清晰地记录着过去一年的运行状态。首先吸引我的是其数据的广度和深度。它不仅仅停留在宏观的GDP增长或进出口总额这类表面数据上,而是深入到家庭层面,触及到最基础的民生议题。例如,关于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变化,它提供了详尽的分类统计,能让人清晰地看到在当年特定的经济背景下,老百姓的钱究竟花在了哪里,哪些领域的支出在增加,哪些在收缩。这种微观层面的洞察力,是任何定性研究都难以替代的。翻阅其中关于住房自有率、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以及家庭债务状况的章节时,我仿佛能感受到社会阶层的细微变动和生活水平的真实提升或压力。对于经济史研究者而言,2013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理解当时的家庭财务健康状况,对分析后续几年的经济走势至关感冒。年鉴的严谨性毋庸置疑,其数据采集方法和口径的统一性,保证了跨区域、跨时间序列比较的可靠性。可以说,没有这些扎实的数据基石,一切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讨论都将是空中楼阁。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呈现方式非常挑剔的读者。许多统计年鉴的排版和图表设计往往过于陈旧和晦涩,让人望而却步。然而,《中国住户调查年鉴(2013)》在信息组织和图表清晰度上,给我带来了一定的惊喜。虽然它本质上是一本严肃的统计汇编,但其对关键指标的分类逻辑非常清晰,章节间的过渡相对平滑。比如,在对比不同收入五分位家庭的能源消耗结构时,图表清晰地用不同颜色和符号区分了城乡差异,使得复杂的数据对比一目了然。这对于那些需要快速提取信息进行简报或演示的专业人士来说,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解读复杂的脚注或摸索数据间的隐藏联系,年鉴本身已经完成了大部分的梳理工作。它的设计理念似乎是,在保证绝对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读者的认知负荷。这种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即便是在官方统计出版物中,也是值得称赞的进步。它将枯燥的数字转化成了可供快速阅读和理解的“信息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