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电气(DL/T 5461.8-2013) [Regulations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Detailed Design Documents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Part 8: Electrical]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电气(DL/T 5461.8-2013) [Regulations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Detailed Design Documents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Part 8: Electrical]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编
图书标签:
  • 火力发电
  • 电气工程
  • 施工图设计
  • 电力系统
  • DL/T 5461
  • 8-2013
  • 发电厂
  • 规范
  • 标准
  • 设计文件
  • 电气设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15802422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48205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外文名称:Regulations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Detailed Design Documents of Fossil-Fired Power Plant Part 8: Elect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电气(DL/T 5461.8-2013)》适用于单机容量为300MW及以上燃用固体化石燃料机组的大型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电气(DL/T 5461.8-2013)》规定了火力发电厂电气部分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的基本要求,涵盖了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中电气一次、电气二次以及电厂内电力系统二次部分。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则
2 施工图设计文件
2.1 设计范围
2.2 设计文件组成
2.3 卷册图纸目录

3 施工图总说明及卷册目录
3.1 设计内容
3.2 内容深度

4 标识系统设计说明
4.1 设计内容
4.2 内容深度

5 设备与材料清册
5.1 设计内容
5.2 设备清册内容深度
5.3 材料清册内容深度

6 电气总图
6.1 设计内容
6.2 内容深度

7 高压配电装置布置安装图
7.1 设计内容
7.2 内容深度

8 发电机引出线系统、屋外变压器及其他设备安装图
8.1 设计内容
8.2 封闭母线安装图内容深度
8.3 屋外变压器及高压电抗器安装图内容深度
8.4 高压电缆敷设安装图内容深度

9 厂用配电装置接线及布置图
9.1 设计内容
9.2 厂用高低压开关柜电气接线及布置安装图内容深度
9.3 二次接线图内容深度

10 单元机组二次线
10.1 设计内容
10.2 内容深度

11 升压站二次线
11.1 设计内容
11.2 内容深度

12 辅助车间二次线
12.1 设计内容
12.2 内容深度

13 直流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接线及布置图
13.1 设计内容
13.2 内容深度

14 全厂防雷接地布置图
14.1 设计内容
14.2 内容深度

15 全厂行车滑线安装图
15.1 设计内容
15.2 内容深度

16 全厂电缆构筑物及电缆敷设布置安装图
16.1 设计内容
16.2 内容深度

17 全厂照明
17.1 设计内容
……
18 接地网阴极保护
19 系统保护
20 调度自动化

前言/序言


动力设备安装与调试技术手册 本书聚焦于现代工业动力设备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旨在为现场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的技术指南。全书内容紧密围绕机械、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集成应用展开,内容详实,图文并茂,注重工程实践中的关键环节和常见问题的解决策略。 本书并非针对火力发电厂的具体施工图设计深度进行规范性阐述,而是深入探讨各类动力设备在工程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实际操作技术。我们将动力设备的操作环境细分为流体输送系统、热能转换设备、机械传动装置以及过程控制系统四大板块,对每个板块下的关键技术点进行深入剖析。 第一部分:流体输送系统安装技术 本部分详细阐述了工业泵站、压缩机组及复杂管网系统的安装工程。重点内容包括: 1. 泵类设备的基础施工与精确定位: 介绍了重型离心泵、往复泵及轴流泵的混凝土基础设计要求,着重讲解了垫铁的选用、找平等高精度安装工艺。特别强调了动静平衡校核在大型泵组安装后的必要性。 2. 管道预制与安装规范: 涵盖了碳钢、不锈钢及合金钢管道的下料、坡口加工(包括自动焊、埋弧焊等工艺的质量控制要点)。详细描述了吊装过程中的应力释放技术,以及针对高压管道和低温管道的特殊安装注意事项。 3. 密封件与连接件的选型及安装: 深入分析了填料密封、机械密封在不同工况下的适用性。针对法兰连接,本书提供了扭矩控制拧紧流程,确保连接的可靠性与气密性。 4. 压缩机组的安装与对中: 对于往复式和离心式压缩机的安装,本书详细阐述了联轴器的静态及动态对中方法,包括激光对中技术的现场应用流程,以及对振动监测系统的初始标定要求。 第二部分:热能转换设备集成与校验 本部分关注于工业锅炉(非火力发电厂大型循环流化床或超超临界机组,而侧重于中小型工业蒸汽锅炉、导热油锅炉等)和换热设备的集成安装。 1. 锅炉本体的吊装与就位: 描述了分片式锅炉、整体式锅炉的吊装方案制定,包括吊点选择、受力分析及吊装过程中的安全监控。 2. 燃烧器与风系统的集成: 讲解了各类工业燃烧器(如油、气、煤粉燃烧器)的安装精度要求,以及引燃系统的调试步骤。 3. 换热设备(如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的安装与水压试验: 重点介绍了换热器管束的安装偏差控制,以及在不同介质压力下的水压、气密性试验流程与判定标准。 4. 烟道与除尘设备的连接: 论述了烟道膨胀节的合理布置,以及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的壳体组装与密封工艺。 第三部分:机械传动与驱动系统 本章聚焦于电机、减速机等驱动装置的安装、联接与保护。 1. 电机选型与基础固定: 讨论了不同防护等级电机(如IP54、IP65)的安装环境要求,以及防爆电机的接地要求。 2. 减速机与增速器的安装: 详细介绍了齿轮箱的油封检查、润滑系统的接驳,以及在温度变化条件下轴承的预紧力调整。 3. 耦合装置的选择与应用: 对弹性联轴器、液力偶合器、万向联轴器在不同扭矩和对中误差下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并提供了安装后的间隙测量指导。 4. 机械保护装置的集成: 涵盖了超速开关、轴承温度监测器、振动探头等保护元件的安装位置确定和信号回路的初步测试。 第四部分:过程控制与电气联锁调试 本部分内容侧重于动力设备运行所需的自动化与电气连接的工程实现,而非电力系统的设计规范。 1. 现场仪表安装与接线规范: 针对温度、压力、流量变送器,本书提供了标准的二线制、三线制信号线敷设要求,以及电磁兼容性(EMC)防护措施。 2. 执行机构的调试: 详细介绍了调节阀(气动、电动)的行程校验、零点迁移和阻尼设置,确保其快速、准确地响应控制信号。 3. 基础控制回路的调试: 阐述了“点对点”的调试方法,包括传感器输入信号的仿真测试、PLC/DCS输出对执行器的驱动测试,以及基本逻辑连锁的验证流程。 4. 设备启动前的安全检查清单: 编制了针对关键动力设备的全面启动前检查清单,涵盖机械紧固件、润滑油位、电气绝缘、保护动作逻辑等上百个检查点,确保设备的安全投运。 总结: 本书以实用操作为核心,避免了大量发电厂设计深度和规范引用,专注于如何将设计图纸转化为现场可靠运行的实体设备,是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动力设备安装、调试和维护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份电力行业标准,在构建统一的“设计语言”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它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做什么”,更关键的是告诉我们“如何以一种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在跨专业协作频繁的基建项目中,电气设计信息的清晰度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到土建、暖通、管道等专业对空间和荷载的准确理解。规范中对于图纸图例、标注符号、乃至文件编制的目录结构都有明确要求,这使得一份合格的电气设计文件,能够像一本结构清晰的教科书一样,被不同背景的工程师快速检索和消化。例如,关于备用电源自动切换系统(ATS)的逻辑图表达,它强制要求了特定符号和信号流的指示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现场调试人员因理解偏差而浪费的时间。总而言之,阅读和遵循这份规范,是对整个工程项目质量和效率负责任的体现,它将设计图纸从一份草图提升到了一个高度标准化的、可被全球同行理解和验证的工程文档级别。

评分

坦白讲,初次接触这份文件时,我感到了一种近乎“教条式”的约束感,特别是对于那些习惯于灵活变通的资深工程师而言。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这种束缚感逐渐被一种“安全网”的踏实感所取代。它就像是为一场极其复杂的交响乐创作了详细的乐谱,每一个声部(高压、中低压、控制、信息)的进出时机和音量控制都被精确标记。这份规范的严格性,恰恰是为了保障电厂这个庞大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尤其是在高压设备布置和安全距离的规定上,其详尽程度令人咋舌,它考虑到了检修人员的操作空间、极端天气下的电弧闪络风险等多种极端场景。这种对“最坏情况”的充分考虑,是现代电力工程设计哲学的核心体现。对于新入行的年轻设计师来说,这份文件是他们建立正确设计价值观的“圣经”;而对于经验丰富的老手,它则是防止职业倦怠和思维固化、确保设计不偏航的“压舱石”。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从事电力系统集成工作的人员,我发现这份电气设计深度规定的实操指导价值几乎是无价的。它不像某些标准那样停留在理论高度,而是紧密地结合了大型火力机组的实际运行场景。比如,在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要求部分,它明确界定了不同电压等级下,哪些保护功能是“必须”在图纸上详细展现的,哪些接口参数是“必须”作为设计依据列出的。这种“必须”和“可以”的界限划分得极为清晰,避免了设计师在追求完美与控制工期之间的无谓权衡。在实际应用中,我曾遇到过一个关于厂区内电缆桥架敷设的争议,双方对“合理的预留空间”定义不同。翻阅了这份规范的相应附件后,其中关于抗震支撑和载荷计算的图示要求,立刻为争论画上了句号。这种具体到工程力学层面的指导,体现了规范制定者对现场施工难点的深刻洞察,它有效地将设计图纸从一份技术文件,提升为一份具备法律效力的施工合约依据。

评分

这本专注于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的电气部分规范,读起来简直像是在攀登一座技术高峰,每翻开一页,都能感受到规范制定者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并非一本轻松的入门读物,更像是一份对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发出的挑战书。我最初接触这份文件时,心里充满了敬畏与好奇。它的结构异常严谨,每一个章节的划分都遵循着电力工程设计的内在逻辑,从基础的系统接线图到复杂的设备选型标准,无一不体现出对安全性和可靠性的不懈坚持。阅读过程中,我必须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因为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在实际施工中造成难以弥补的错误。特别是关于电磁兼容性和接地系统的论述,其深度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预想,它要求设计师不仅要懂得如何“连接”电路,更要深刻理解电磁场如何在复杂环境中相互作用,这无疑是对设计思维的一次全面升级。我花了大量时间在对照图例和规范条款上,试图将这些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设计蓝图,那种感觉就像是重新学习一门古老而精密的工程语言。

评分

深入研读《火力发电厂施工图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第8部分:电气》后,我最大的体会是,它真正揭示了“深度规定”的含义所在。这不仅仅是一份指导方针,它更像是一份精细到微米的施工蓝图的“骨架”。它的价值在于消弭了不同设计院之间的理解差异,强行将设计质量拉到了一个统一的高标准线上。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信息模型化设计(BIM在电气领域的应用潜力)的隐含要求,虽然条文本身可能侧重于传统图纸表达,但其对信息完整性和可追溯性的强调,已经预示了未来设计交付物的方向。回顾我过去参与的一些项目,很多返工和现场问题的根源,恰恰在于设计深度不足,图纸信息缺失或表达不清。这份规范的出现,极大地压缩了这种模糊地带存在的空间,它迫使设计者必须提前预判施工、调试、乃至后期运维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并把答案清晰地烙印在设计文件中。这种前瞻性和系统性,是任何非官方或行业内部参考资料所无法比拟的,它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