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辅导书考点讲解精炼,翻译对照明晰,真题答案详尽,专业结合紧密,非常适合与原教材配套使用。
《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是根据王力主编的《古代汉语》而编写的一套考研辅导资料。古代汉语作为中文系和一些涉古专业考研的基础科目,是考生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本书对全书的知识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概括,并摘编了一些古代汉语的相关练习,搜集了历年部分考研试题,以期能对考生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本册三个单元,每个单元内容编排如下:
首先是文选部分,包括考点提示和古文今译,考点提示主要是对原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修辞进行分析、概括,并查阅相关工具书,简析了原书内容,有助于对考点的融会贯通。
其二是常用词部分,古代汉语的常用词部分内容比较多,本书主要对这些常用词进行概括、比较,并验之于本单元课文中涉及的相关词语,有助考生复习、记忆。
其三是古代文化常识,参考历年考题,提炼出古代文化常识中一些重要知识点。
其四是练习题解,针对本单元的文选、常用词及文化常识,参照一些现行的《古代汉语》习题集,精心选择、编写配套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以巩固所学知识点。
其五是考研试题精选,搜集历年部分高校的考研试题并附上参考答案(答案为编者所作),考生可以对不同高校的考研真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沈祥源,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6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汉语史专业研究生班,获文学硕士学位。是文学院教授,汉语史硕士生指导教师、博士点指导小组成员。近40年来处于教学第一线,讲授大、中学语文、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古代文体学等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曾获该校教学优秀成果奖,并多次被国家教委聘请为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主要论文有《关于普通话教学》、《写作的音韵艺术》、《评估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新视角》等;专著有《花间集新注》、《千家诗助读》、《实用汉语音韵学》(主编)、《古代汉语》(主编)、《文艺音韵学》、《中国文学史》(参编)等。
第十二单元
文选:贾谊
吊屈原赋(1)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扬雄
解嘲(6)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刘伶
酒德颂(16)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陶潜
自祭文(20)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孔稚珪
北山移文(26)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江淹
别赋(35)
古文今译
考点提示
庾信
……
常用词(十二)
古汉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练习题(十二)
练习题(十二)参考答案
考研试题精选(十二)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第十三单元
第十四单元
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第十二单元
文选
刘禹锡
陋室铭
古文今译
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不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然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道德芬芳(因此,房子也变为芬芳的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台阶都变绿了;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屋子里也有了青色。和我谈笑的都是学富五车之客,往来的没有目不识丁之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用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扰乱两耳的嘈杂歌乐,没有劳累身心的官府公文。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考点提示
【文字】
(一) 异体字
仙-仚-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会意字,“仚”会意字,“僊”会意兼形声字。“仙”和“仚”二字音、义完全相同,区别只在于偏旁位置不同;“仙”还做姓氏。除此之外,三个字可换用。
(二) 繁体字
簾-帘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簾青。
“帘”、“簾”在古代是两个只同音不同义的词。“帘”只有一个义项:酒店用来作店招的旗帜。“簾”则指“用竹、苇、布等材料做成的遮蔽门窗的用具”。今天“珠帘”等“帘”字古代都是“簾”字。今“帘”是“簾”的简化字。
词汇
(一) 实词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指示代词,此,这。
(二) 虚词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则:连词,表顺承关系,可译为“就”。
2.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之:结构助词,起宾语提前作用。
语法
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气。灵:形容词作动词,有灵气。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绿、青:形容词用如动词,使动用法。使台阶变绿,使帘内之室成为青色。
3.……
修辞
1.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错综。句式相同,语词变换,表达主人结交的都是有修养的人。
借代。古时服色分贵贱,穿白色衣服的人最没有地位。这里用“白丁”代称没有知识、没有地位的人。
2.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借代。“丝竹”,以材料代物具,此处代指乐器。
3. 孔子云:“何陋之有?”
引经。引用《论语》中的话。
反问。有什么简陋的呢?意即没有什么简陋的。
常用语(十二)
现对其中值得注意的几类此作简要辨析:
一、步 行 走 奔
古代的“步”相当于今天的“慢慢走”;古代的“行”相当于今天的“走”;古代的“走”相当于今天的“跑”,成语有“走马观花”;古代的“奔”相当于今天的“跑”或者“快跑”。
二、屦 履 鞋(鞵)
“屦”名词,特指草鞋或丝麻织的鞋子;“履”,战国以前一般作动词,意为“踩”、“踏”,战国以后与“屦”同义;“鞋”、“鞵”是异体字,都是后起字,原特指皮鞋,后与“屦”、“履”一样,泛指任何鞋子。
……
古代语通论:(二十七)赋的构成
(二十八)古汉语的修辞
练习题(十二)
一 将下列字中具有古今字关系的两个字搭配在一起,说明他们哪个是古字,哪个是今字,并请指出他们的意义承递关系。
示例:景—影。“景”古字,“影”今字。“景”本义为日光,又表人影,“影”加义符“彡”
承其“人影”义。
聽 自 梁 奉 没 燃 熟 蒸 尊 暮 廳 鼻 然 殁 孰 烝 樑 捧 莫 樽
二 下列各组繁简字均见于古书,请分析其意义与用法之异同。
示例:(1)餘—余。餘,剩馀;余,第一人称代词。两字古不通用。
(2)醜—丑。醜,醜恶;丑,地支名。
1. 離—离 2. 裏—里 3. 榖—谷 4. 纔—才 5. 聖—圣
6. 雲—云 7. 異—异 8幾—几 9. 醫—医 10. 鬆—松
……
练习题(十二)参考答案
一 将下列字中具有古今字关系的两个字搭配在一起,说明他们哪个是古字,哪个是今字,并请指出他们的意义承递关系。
1. 聽—廳。“聽”古字,“廳”今字。 “聽”形声字,本义为“聆听”,引申义为“听讼、断案的地方”,此引申义的后出字为“廳”。今分别简化为“听”和“厅”。
2. 自—鼻。“自”古字,“鼻”今字。“自”象形字,本义为“鼻子”。引申义为开始、开头;引申作第一人称代词;又虚化为副词、介词、连词。则于“自”上加声符“畀”(bì)以分其“鼻子”义。
……
考研试题精选(十二)
试题摘编及参考答案
……
本书是同王力《古代汉语》配套使用的教学辅导书,是适应报考硕士研究生备考的需要而编写的。希望通过它能帮助考生切实掌握古代汉语这门课程,提高考试的命中率,并为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好古代汉语,首先要学好古汉语文选,特别是要学好先秦文选,因为它是古文的源头。掌握了这个源头,就可以顺流而下,中古以后的文章就迎刃而解了。王力本教材第一、二册文选部分全部是先秦作品,我们对其中的每一篇都做了古文今译,诗经、楚辞部分还做了言文对照的翻译,更为重要的是;对每篇课文所包含的古汉语基础知识都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整理,用“考点提示”的形式,一般分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四个方面做层次分明的讲述(当然,因文体的变化和内容的差异而有不同的侧重点),如“文字”下分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等等,分别列举例句并加以解释和说明,其他各部分也都类似,做到条分缕析,纲举目张,使考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就便于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掌握规律。
学习文选是为了丰富语感,也就是让考生获取丰富的古代汉语的感性材料。有了这个感性基础,才有可能上升为理性认识,才有可能让知识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一、二册通论的内容涉及古汉语工具书、词汇、语法、文字、音韵、训诂六个方面。这些都是学习古代汉语所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本书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扩展和加深。而这些知识又都是通过文选中的具体实例来说明的,务使考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为了让考生把知识真正学到手,使知识真正变为能力和本领,本书在每个单元通论之后都附有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都是紧扣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的内容的,它循序渐进自成体系,而且同每个单元的文选和通论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文选和通论的有关知识,通过练习来掌握和巩固,而且有许多练习题又是对通论的补充和深化,如习题(二)侧重对文字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三)、习题(四)和习题(五)侧重对语法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六)侧重对音韵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习题(七)侧重对训诂知识的补充和深化(至于词汇知识,则是所有练习题的重要内容,自不待言),特别是其中的问答题。因为通论受篇幅和体例的限制,不可能讲得太多太细。除了一般练习题之外,还有两种特殊的练习题,这就是第四单元后边的“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和第七单元后边的“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这都是全面提高学生阅读古书能力的练习题。“通篇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分析整篇古文的能力。“文献阅读分析练习题”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文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等知识分析整篇古代文献的能力。所有练习题都附有参考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备考,我们也适,当选录了近两三年内一些著名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供考生参考。也把它们分别附在每个单元的后边。但是这些考题是着眼于古代汉语教材的全局,而不是着眼于某一个单元。它跟练习题的性质是不同的。但是我们还是做了适当的选择和编排,使其尽量接近所在单元的内容。我们用两种形式选录,一是“考研试题摘编”,即合各校考题为一卷;一是“考研试卷全文”,即选用一校的入学考试试题。这样的试卷各有四份,共八份。这是给考生一个实际演练的机会。对所有考研试题,我们都做了参考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去做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故就行了。
本书对一般在读学生的深钻提高和复习备考,对在职青年的自学进修也是很适用的,对高校古代汉语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成书时间仓促,疏漏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敬希读者多加指正。
当我拿到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时,我其实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毕竟,市面上关于《古代汉语》的辅导材料太多了,能够真正做到“锦上添花”的并不多。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在内容上,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进行了非常详尽和深入的补充。每一个章节的讲解都非常有条理,并且突出了重点。最让我感到惊艳的是,它在分析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和句子成分时,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告诉我们一个词是什么词性,更会分析它为什么在这个语境下是这个词性,以及这种词类活用带来的表达效果。我记得在学习“介词”的用法时,辅导书给出了非常多的实际例句,并且对每个例句中的介词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了它在句子中起到的具体作用,以及如果去掉这个介词,句子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深度挖掘”的学习方式,让我对古汉语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它的习题设计也非常有针对性,能够有效地检验我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评分坦白说,我之前尝试过很多《古代汉语》的学习资料,但总感觉缺点什么。要么是太过学术化,像一本冷冰冰的字典,让人提不起兴趣;要么就是太过通俗化,讲得过于简单,根本解决不了实际学习中的困惑。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它的语言风格既不失严谨,又富有人情味。在讲解一些古汉语的特殊现象时,它会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现代汉语的例子来进行类比,这样一来,原本抽象的概念就变得具体易懂了。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在讲解“倒装句”的时候,辅导书并没有直接罗列倒装句的类型,而是先引用了一个现代汉语中类似“你吃饭了吗”被倒装成“吃饭了你吗”的例子,然后解释了这种倒装在古汉语中的常见情况,并给出了很多实际的古代文献中的例子。这种“由近及远”的讲解方式,大大降低了我的理解门槛。而且,它在整理各个章节的重点时,也抓住了关键,不会把所有细节都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最重要的知识点,这对于时间有限的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种“抓大放小”的处理方式,让我能够更高效地掌握核心内容。
评分拿到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的时候,我心中其实是忐忑的。毕竟,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本身就是一部巨著,内容深邃,不少地方晦涩难懂,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常常是事倍功半。而市面上关于《古代汉语》的辅导材料,更是鱼龙混杂,有的过于浅显,未能触及要害;有的则太过理论化,反而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因此,在选择配套辅导时,我格外谨慎。翻开这本辅导书,第一感觉是条理清晰。它并没有一股脑地将所有内容堆砌起来,而是根据《古代汉语》原书的章节划分,对每一部分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提炼。特别是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例如“虚词”的用法,以及一些古汉语特有的句式结构,辅导书中都给出了相当详尽的解释和举例。我尤其欣赏它在解析疑难字词时所展现出的严谨态度,不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翻译,更深入地挖掘了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演变和引申,这对于真正理解古人的表达方式至关重要。而且,辅导书中还穿插了不少作者自己的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扎实的古籍研究基础之上,为我打开了新的思考维度。它不是简单地重复王力先生的原话,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生动的阐释,让我觉得仿佛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在对话。这种“锦上添花”而非“画蛇添足”的处理方式,让我对这本书的好感度倍增。
评分我购买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纯属偶然,但却是我学习古代汉语以来最满意的一本辅助教材。它最大的特点在于“实用性”。很多时候,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时,最需要的是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阅读和写作中。而这本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的习题设计,紧密结合了《古代汉语》的原著内容,并且非常贴合我们在实际阅读古籍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处理一些古汉语特有的虚词时,辅导书中提供了大量的例句,并且对虚词在不同句中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曾经在阅读《论语》时,对一个“也”字的用法感到困惑,但在这本辅导书中,我找到了非常清晰的解释,它不仅说明了这个“也”字的作用,还讲解了与它类似的“矣”、“乎”等字的区别。这种“举一反三”的教学方式,让我能够在面对其他类似的句子时,也能举一反三。此外,辅导书中还包含了不少作者自己对原文的理解和阐释,这些阐释都非常精辟,为我提供了新的视角,让我对古代汉语的理解更加深刻。
评分在接触古代汉语的漫长旅途中,我曾不止一次地感到迷失。那些古老的文字,那些精妙的表达,像一座座高峰,遥不可及。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的出现,无疑为我指明了方向,并提供了一张可靠的“地图”。它并没有简单地将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内容进行“稀释”,而是对原书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了“再加工”,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消化。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一些“易错点”时所展现出的细致和耐心。例如,对于一些形近字、音近词的辨析,辅导书会通过多角度的对比,包括字形、字音、字义以及它们在古汉语中的实际用法,来帮助我们区分。这种“考古式”的辨析,让我真正理解了这些细微之处的重要性。而且,辅导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接地气”,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它在讲解复杂的语法现象时,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穿插一些趣味性的例子,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学习兴趣。它让我觉得,学习古代汉语并非是一件苦差事,而是一次充满乐趣的探索。
评分作为一名在古籍海洋中摸索的“新手”,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而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座巍峨的山峰,我常常仰望,却不知如何攀登。幸运的是,我遇到了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它就像是登山途中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为我指引方向,传授技巧。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对《古代汉语》原著内容进行讲解时,并没有照搬照抄,而是用更加生动、更加贴合我们现代人思维方式的语言进行阐释。例如,在讲解一些抽象的语法概念时,它会运用形象的比喻,或者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我一下子就能够领会其精髓。我记得在学习“判断句”的构造时,辅导书就用了“ A 是 B ”这样的结构来类比,并且用了很多非常有趣的古代句子来印证,让我瞬间就理解了判断句的构成方式和特点。而且,辅导书的习题设计也极具匠心,它不仅仅是让你去“做题”,更是让你在“做题”的过程中去“思考”,去“领悟”。它会引导你分析错误的原因,让你在 mistakes 中成长。
评分我一直觉得,学习古代汉语,不仅仅是背诵规则,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语感”,一种对古人语言习惯的直觉。很多时候,语法规则是可以死记硬背的,但词语的微妙变化、句子的灵活运用,则需要更多的体悟。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出色。它提供的习题设计非常巧妙,绝非那种简单的填空或选择,而是更加侧重于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比如,它会选取一些原文片段,要求读者不仅要翻译出大致意思,还要分析其中某个词语的准确含义,或者某个句式的修辞效果。这些习题,就像一把把钥匙,开启了我对原文更深层次的探索。我记得有一次,在做一道关于“之”字用法的习题时,辅导书不仅给出了标准的答案,还详细解释了“之”在不同句中充当的成分,以及为何在此处使用“之”比不使用“之”更加恰当。这种精细的剖析,让我茅塞顿开,真正明白了“之”字在古汉语中的灵活性和多重功能。此外,习题的难度梯度也设计得比较合理,从基础的词语辨析,到复杂的篇章理解,循序渐进,让我能够逐步建立起信心。它没有一开始就给我“下马威”,而是让我先“热身”,再逐步挑战更复杂的题目,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方式,对于保持学习动力非常有益。
评分在学习古代汉语的过程中,我曾无数次地被那些生僻的字词、复杂的句式所困扰,感觉自己像是在迷雾中前行,看不到方向。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的出现,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对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进行“翻译”或“注释”,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更加“人性化”的方式,将古汉语的精髓一一展现。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细微之处”时的严谨和细致。例如,在辨析一些容易混淆的虚词时,它会通过对比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细微差别,来帮助我们准确地把握。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是”或“不是”,而是让你理解“为什么”。我记得在学习“而”字的用法时,辅导书给出了十几种不同的用法,并且每一种用法都配有详细的例句和解释。它让我明白,“而”字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连接词,它在古代汉语中扮演着非常多样的角色,承载着丰富的意义。这种“穷尽式”的讲解,让我对“而”字有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认识。
评分我一直认为,学习古代汉语,就是要“慢下来”,细细品味每一个字,每一句话。但有时候,我们往往会因为缺乏清晰的指引,而“慢”得没有方向。这本《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就像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慢指南”。它并没有追求速度,而是注重深度。在讲解每一个知识点时,它都力求解释得非常透彻,并且辅以大量的佐证材料。我尤其欣赏它在处理那些“一字多义”或者“一词多义”的现象时所展现出的严谨。它会列举出这个字或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所有可能含义,并分析它们各自的来源和演变。这种“抽丝剥茧”式的分析,让我对古代汉语的词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辅导书的排版也非常考究,文字清晰,结构合理,阅读起来非常舒适。它不像一些资料那样,密密麻麻的文字堆砌,而是留有足够的空间,让我能够更好地思考和消化。这种“视觉友好”的设计,也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学习体验。
评分作为一名对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我深知掌握古代汉语的重要性。它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千年智慧的大门。然而,《古代汉语》本身的确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常常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这本书《古代汉语辅导及习题集》(校订重排本 第四册)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导航仪”。它并没有试图去“简化”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而是以一种更加“友好”的方式,引领我逐步深入。它的内容编排非常人性化,每一个知识点都力求解释清楚,并且辅以大量细致的例证。特别是在解读一些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时,辅导书会提供多种可能的解释,并分析其各自的合理性,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思维。我曾经在阅读古籍时,遇到一些句子,总觉得翻译得不够到位,模棱两可。但通过这本辅导书的引导,我学会了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去揣摩作者的意图。它不仅仅是告诉“是什么”,更是告诉“为什么”。例如,对于一些古语中非常微妙的语境,辅导书会通过对比不同的译文,来揭示原文的深层含义,这种“显微镜式”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
评分京东快递没的说
评分不错,有课这本书其实胜过很多网上的所谓资料笔记
评分物流相当快 服务态度好 邮过来的书完好无损 好书值得一看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发货速度快,性价比高,不错
评分挺好的书,满意。质量挺好。赞一个
评分小小一本,含金量很大,复习用。
评分书非常不错 真的 很容易看懂 不管什么时候多看点书看些经典总是没错的 京东送货一如既往的快 特别喜欢在京东上买书 领券了很划算
评分现代汉语习题集还是考研值得一做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