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练习题”部分,是我认为最令人失望的一环。练习题的难度跨度极大,从极其简单的提子练习,直接跳跃到需要精确计算二十步以上的复杂死活题,中间完全没有设置梯度。这意味着,对于一个刚刚学会基本规则的人来说,他们会发现前几题可以勉强应付,但一旦进入到中后期的习题,立刻就会陷入完全无解的绝境。而且,最让人恼火的是,书后附带的答案部分,只给出了最终的结果——比如“A10点胜”,但完全没有提供详细的步骤分析或变化图解。这就使得学习者无法知道自己为什么错了,究竟是计算漏算了一步,还是对某个局部着法的理解存在偏差。没有了详尽的解析,练习题就失去了其作为学习工具的价值,沦为了徒增挫败感的工具。这本书似乎假设读者已经拥有了强大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分析能力,这与它声称是“入门”的定位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灾难。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被那种廉价的纸张质量惊到了,拿在手里软塌塌的,生怕一不小心就撕破了。更要命的是字体,粗细不均,有的地方像是印刷机快没墨了,淡得几乎看不清,而有的地方又黑得像洇开的墨团,挤压在一起,看着眼睛生疼。更别提那些所谓的“图解”了,线条简陋得像是小学生刚学着用尺子画出来的,完全无法清晰地分辨出棋子的位置和方向,很多关键的战斗局面,我看来看去,脑子里只有一团浆糊。我想,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清晰的图示是建立对棋盘空间感的基础,而这本书在这方面是彻底的失败。我尝试着去跟着书上的示例走,结果因为图示的模糊和混乱,愣是把一个简单的定式给理解成了复杂的死活题,浪费了我大半个晚上的时间。如果作者对自己的内容没有起码的尊重,连基本的排版和印刷质量都把控不好,读者又如何能指望它能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呢?这本书与其说是教材,不如说是某种廉价的印刷品草稿。
评分关于书中提供的实战棋例,我必须提出强烈的质疑。这些棋例选取的标准非常奇怪,很多都是一些古代的、与现代棋风完全不符的对局,或者是一些过于专业的、包含大量复杂变化且未加充分解释的残局。更要命的是,很多棋例的解说极其简略,常常只给出“白胜”或“黑优”的结论,中间的关键转折点,比如对手犯下的致命错误或者我方成功的妙手,往往只用一两句轻描淡写带过。举个例子,有一个对局,书中分析到某处是“定型”,但实际上那个定型是非常微妙且需要计算的,作者直接跳过了计算过程,这对于我们想学习“计算力”的新手来说,毫无帮助。我宁愿看一些现代职业棋手的简单对局,即使他们犯了错误,至少他们的布局思路和急所的判断仍然具有参考价值。这本书选的棋例更像是一种“炫技”或者“历史展示”,而非“教学范例”,完全脱离了初学者的实际需求。
评分我必须要承认,这本书的“理论深度”简直让人啼笑皆非。它试图用一种非常宏大和哲学的口吻来描述围棋的精髓,但实际上,所有的论述都停留在非常肤浅的表面,用一些空洞的词汇堆砌起来,比如“气势”、“意境”、“天人合一”之类的,但就是没有给出任何可操作性的指导。当我真正想知道在实战中,面对一个尖冲或者一个飞压时,应该如何精确地应对时,翻遍全书,得到的永远是“要观察大局”、“要遵循自然之道”这种形而上的废话。这就像是教人学游泳,却只告诉你水是湿的,要顺着水流走,而绝口不提打腿和换气。对于一个急需建立基础逻辑的入门者来说,这种“只谈意境不讲招式”的写法,比完全没有书看还要令人沮丧,因为它给你制造了一种“我已经学到了”的错觉,等你真的上盘,才发现自己手上的招法全是错的。这本书似乎更适合那些已经有了深厚棋力,想找点玄学来安慰自己的“老前辈”,而不是我们这些连“征吃”都还在努力学习的新手。
评分这本书的章节安排混乱得像一个没有整理过的杂物间。它的逻辑跳跃性太强了,前一章还在讲一些非常基础的“提子”规则,下一章突然就跳到了复杂的“打劫”策略,中间关键的“眼位”和“活棋”的判断完全被略过了,仿佛这些内容不重要似的。我翻阅了好几次,试图找到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路径,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作者似乎没有真正站在一个零基础学习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构建知识体系。比如,它在很早的时候就提到了“目外目”,但并没有清晰地解释“目”到底是什么,导致我对后续所有关于“数子”和“地盘”的描述都感到一头雾水。这种零散的知识点堆砌,使得学习过程充满了挫败感。你需要不断地在书的各个角落来回翻找关联信息,而这种高强度的信息检索,极大地消耗了学习的动力。一个好的入门教材,应该像一条清晰的河流,引导读者平稳前行,而这本书,更像是一堆散落的鹅卵石,需要你自己去费力地拼凑出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