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资深专家 图解百病:糖尿病》针对糖尿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常见治疗误区,以及预防康复等,做了全面、科学、细致、风趣的讲解,要言不烦,通俗易懂。与同类书相比,具有可读性强、操作容易和紧跟诊治进展的特点,是一本难得的贴心保健科普好书。适合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参阅。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真正了解“甜蜜杀手——糖尿病的概念、分类和病因
人体靠葡萄糖才能正常运转
葡萄糖从食物淀粉转化而成
体内的“一夫多妻制”——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的物质
血糖有三个来源和四个去路
胰岛素是血中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钥匙”
胰岛素来源于胰腺的B细胞
进食后激素的变化
饮食结构导致血糖上升、超标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可以分为四种类型
胰岛素分泌缺乏形成1型糖尿病
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形成2型糖尿病
容易被糖尿病“盯上”的人群
高血糖的另外一端——低血糖
第二章 糖尿病患者会出现哪些表现——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出现“三多一少”可以确诊为糖尿病——糖尿病的典型症状
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五花八门的自觉症状往往延误诊断
糖尿病前期不会出现明显症状——糖尿病自然病程分四个阶段
耷拉眼皮或是糖尿病早期表现
压力大、发脾气,或是糖尿病前兆
老年糖尿病的特点
第三章 怎样才算得了糖尿病——糖尿病的检查和诊断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前期——血糖调节受损
妊娠糖尿病的诊断
血糖测定是糖尿病最重要的检查
75克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非常重要
胰岛分泌功能检查有三种
筛查糖尿病
注意鉴别尿糖阳性的其他疾病
……
第四章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饮食治疗是糖尿病的最基础治疗
第五章 “动掉”糖尿病——糖尿病的运动疗法
第六章 药到病除——药物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
第七章 你达标了吗——糖尿病患者的正确自我监测
第八章 甩掉心理阴影——糖尿病患者的自我心理调适
第九章 救命如救火——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及其治疗
第十章 好好活着——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及其治疗
第十一章 勿忘中医——糖尿病的中医治疗
第十二章 一分治七分养——糖尿病的日常调理与预防
精彩书摘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俗话说得好:解铃还需系铃人。所以,对糖尿病患者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做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1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应在胰岛素等药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饮食治疗的目的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正常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人,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可使体重增加,以增强对各种传染的抵抗力。
·饮食疗法应用要点
(1)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疗法,是一切治疗方法的前提,适用于各型糖尿病患者。轻型病例以食疗为主即可收到好的效果;中、重型患者必须在饮食疗法的基础上,合理应用体疗和药物疗法。只有饮食控制得好,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才能发挥好疗效。否则,一味依赖所谓新药良药而忽略食疗,临床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2)饮食疗法应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灵活掌握。消瘦患者可适当放宽,保证总热量。肥胖患者必须严格控制饮食,以低热量低脂肪饮食为主,减轻体重。对于用胰岛素治疗者,应注意酌情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或睡前加餐,防止发生低血糖。体力劳动或活动多时也应注意适当增加主食或加餐。
(3)饮食疗法应科学合理,不可太过与不及。既不能主观随意,也不能限制过严,一点碳水化合物也不敢吃,反而加重病情,甚至出现酮症。应根据自己的病情、体重、身高,严格地进行计算,在控制总热量的前提下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好饮食,达到既满足人体最低需要,又能控制总热量的目的。
(4)科学地安排好主食与副食,不可只注意主食而轻视副食。虽然主食是血糖的主要来源,应予以控制,但是副食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有一部分也可变成血糖,成为血糖的来源。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中分别有58%和10%变成葡萄糖。这类副食过多,也可使体重增加,对病情不利,因此,除合理控制主食外,副食也应合理搭配,否则照样不能取得预期效果。
……
前言/序言
人的一生追求的东西太多,事业、权力、地位、金钱、爱情……,但这一切如果没有健康作载体,都成了“浮云”。地位是暂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身外的,唯有健康是自己的!健康是唯一不能被剥夺的财富!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
那么,什么是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与社会的完美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影响健康、导致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环境(占17%)、遗传(人类的生物因素,占15%)、保健服务(医疗条件,占8%)、行为和生活方式(占60%)。其中,行为和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病占有一半以上的比例。所谓慢性病,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简称,是指以生活方式、环境危险因素为主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等为代表的一组疾病。慢性病的特点有:发病隐匿,潜伏期长;找不到病原体,只有危险因素;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一体多病,一因多果;相互关联,共同依存;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井喷状态)。令人担忧的严峻现实是:
吸烟率居高不下
80qo以上的人食盐、食油摄入超过推荐标准
50%的人蔬菜、水果摄人不足,体育锻炼比例较低
超重者超过3亿,肥胖者超过1亿
高血压病患者超过2亿
糖尿病患者超过9000万
高脂血症患者超过3000万
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该如何预防慢性病?维护健康靠什么?
靠钱吗?答案是否定的。钱买不来健康,目前国内养生保健市场很大,受健康信息供不应求和法律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影响,一些伪专家和某些媒体不断推出不科学的养生观:鸡血疗法、卤碱疗法、绿豆疗法、泥鳅疗法……还推出不少所谓的保健品。有些人不惜花重金跟着广告追健康,结果越追越不健康,他们被伪科学忽悠了。
糖尿病:从科学认知到健康生活 糖尿病,这个曾经笼罩在神秘与恐惧阴影下的词汇,如今已成为我们生活中越来越普遍的健康话题。它不再是遥不可及的疾病,而是需要我们深入理解、积极应对的慢性挑战。本书并非罗列繁琐的医学术语,也不是堆砌晦涩的理论,而是旨在以最直观、最易懂的方式,将糖尿病的科学真相呈现在您眼前,并指引您走向一条切实可行的健康生活之路。 破除迷思,直击病因:认识真正的糖尿病 首先,让我们拨开重重迷雾,清晰地认识糖尿病究竟是什么。它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以血糖升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代谢性疾病。这背后,是身体精密的“胰岛素”工厂出现了故障,或是“钥匙”(胰岛素)失效,或是“锁孔”(细胞受体)损坏,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地将血液中的葡萄糖转化为能量。 本书将深入浅出地剖析糖尿病的两种主要类型: 1型糖尿病: 聚焦于身体自身免疫系统误将胰岛细胞当作敌人,将其摧毁,导致胰岛素分泌极度不足,甚至完全缺乏。我们将详细介绍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从基因易感性到环境因素的触发,为您呈现一个完整的图景。 2型糖尿病: 这是目前最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根源在于胰岛素抵抗,即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以及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我们将详细阐述2型糖尿病与生活方式的紧密联系,包括肥胖、高油高盐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等,让您明白,预防和管理2型糖尿病,很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中。 此外,我们还会探讨其他类型的糖尿病,如妊娠期糖尿病,它对母婴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及继发性糖尿病,其发生可能与某些疾病或药物的使用有关。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辨析,帮助您更精准地认识自身情况,从而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图解生命蓝图:深入理解身体的“糖”代谢 “图解”是本书的核心特色,我们相信,复杂的科学原理,通过清晰的图示,能够变得无比生动。我们将为您绘制出身体“糖”代谢的生命蓝图: 葡萄糖的旅程: 从食物进入消化系统,到被分解吸收,再到进入血液循环,最终被细胞利用或储存。整个过程中,胰岛素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交通警察”角色,指挥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流动。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通过精美的插图,您将看到胰岛素如何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打开葡萄糖进入细胞的“大门”。理解这个过程,是理解糖尿病发病机制的关键。 血糖升高的后果: 高血糖就像“甜蜜的毒药”,长期存在会悄无声息地侵蚀身体的各个器官。我们将用直观的图示,展示高血糖对血管、神经、眼睛、肾脏、心脏等关键部位造成的损害,让您深刻认识到控制血糖的重要性。 从“病”到“康”:科学管理,拥抱健康生活 糖尿病并非绝症,而是需要长期管理的慢性疾病。本书将为您提供一套科学、系统的管理方案,帮助您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延缓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饮食疗法: “吃什么”比“怎么吃”更重要: 告别“禁食”的误区,我们将教会您如何选择营养均衡、低升糖指数(GI)的食物。通过详细的食物分类和图表,您将学会辨别“好碳水”和“坏碳水”,理解膳食纤维、蛋白质、脂肪在血糖控制中的作用。 “吃多少”和“什么时候吃”的智慧: 了解定时定量进餐的重要性,学习如何进行合理的食物搭配,避免餐后血糖的剧烈波动。我们将提供不同人群的个性化饮食建议,并介绍一些适合糖尿病患者的美味食谱。 关注隐形糖: 很多看似健康的食物中隐藏着大量的糖分,例如加工食品、甜味饮料等。本书将揭示这些“隐形糖”的秘密,教会您如何慧眼识珠,避开陷阱。 运动疗法: 运动不是负担,而是良药: 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帮助消耗血糖,还能改善心血管健康,减轻体重。我们将为您推荐适合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等。 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学习如何制定科学的运动计划,从低强度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和频率。我们将提供一些居家运动的指导,让您随时随地都能享受运动的乐趣。 药物治疗: 了解您的“弹药库”: 如果生活方式干预不足以控制血糖,药物治疗将成为重要的辅助手段。本书将详细介绍目前常用的降糖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如胰岛素),并用图解的方式解释它们的作用机制。 与医生有效沟通: 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副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我们将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帮助您与医生共同制定最适合您的治疗方案。 血糖监测: “看见”血糖的变化: 血糖监测是了解血糖控制情况的金钥匙。我们将教您如何正确使用血糖仪,解读血糖监测报告,并了解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监测意义(如空腹、餐后、睡前)。 个性化监测策略: 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血糖监测频率和时间点,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治疗方案。 防患未然: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潜在的并发症,它们可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书将重点关注常见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与管理: 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们将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来降低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 糖尿病肾病: 关注肾脏健康,学习如何通过饮食、药物和定期检查来预防和延缓肾脏损害。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保护您的“心灵之窗”,了解早期筛查和治疗的重要性,预防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糖尿病神经病变: 关注足部健康,学习如何预防和处理糖尿病引起的神经损伤,避免溃疡和截肢的风险。 其他并发症: 还会涉及糖尿病足、皮肤病变、消化系统问题等,为您提供全面的预防和管理建议。 拥抱希望,积极生活 糖尿病患者并非孤军奋战。本书将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鼓励您: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 将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融入日常生活,使其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 学会情绪管理: 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更好地应对疾病。我们将提供一些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的技巧。 寻求社会支持: 与家人、朋友分享您的经历,加入糖尿病患者社群,相互鼓励,共同前行。 定期复查,与时俱进: 糖尿病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定期复查有助于及时调整方案,掌握最新的医学进展。 本书的目标是成为您糖尿病健康路上的忠实伙伴,用清晰的图解和实用的知识,帮助您理解疾病,掌握管理方法,最终实现健康、有活力的生活。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认知和积极的行动,糖尿病将不再是阻碍您追求美好生活的绊脚石,而是您展现生命韧性和智慧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