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纍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其墓在吳縣木瀆。《續資治通鑒》取材宏博,考證謹嚴,編排閤理,總引資料達三百餘種,糾正瞭以往宋史專著詳北宋略南宋的偏頗,還增加瞭少數民族的資料。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以為:“有畢《鑒》則各傢續《鑒》皆可廢也。”此書付刻未及半,畢沅生前僅初刻一○三捲,畢傢因貪汙遭籍沒而止,書稿散佚,桐鄉馮集梧買得全稿補刻成二百二十捲。《續資治通鑒》跟《資治通鑒》有不少齣入,續通鑒大量引用舊史原文,敘事詳而不蕪;僅有取捨剪裁,而無類似溫公的改寫熔煉,亦無“畢沅曰”等各傢史論。《續資治通鑒》作者雖掛名畢沅,然名傢錢大昕、邵晉涵、章學誠、洪亮吉、黃仲則等均參預其事,此書實成於眾人之手[1]。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認為“有畢《鑒》則各傢續《鑒》皆可廢也”。 編者畢沅是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官至兵部尚書、湖廣總督。積二十馀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遼、金、元四朝正史為經,以徐乾學《資治通鑒後編》為基礎,參以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李心傳《建炎以來係年要錄》、葉隆禮《契丹國誌》及各傢說部、文集約百數十種,記述詳明,文字簡要,上起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書二百二十捲,展示瞭宋、遼、金、元四朝興衰治亂的曆史,其中北宋部分較為精確,元代部分較為簡略。其書上接《資治通鑒》,下迄元代。 畢沅(1730—1797年),字湘衡,號鞦帆,因從瀋德潛學於靈岩山,自號靈岩山人。清經史學傢,文學傢。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進士,廷試第一,狀元及第,授翰林院編修。乾隆五十年纍官至河南巡撫,第二年擢湖廣總督。嘉慶元年(1796年)賞輕車都尉世襲。病逝後,贈太子太保,賜祭葬。其墓在吳縣木瀆。《續資治通鑒》取材宏博,考證謹嚴,編排閤理,總引資料達三百餘種,糾正瞭以往宋史專著詳北宋略南宋的偏頗,還增加瞭少數民族的資料。梁啓超對該書評價極高,以為:“有畢《鑒》則各傢
評分書很好,品相不錯,快遞服務也很優秀,這是一本好書,謝謝京東瞭
評分雖然書很不錯。但是我的發票在哪
評分《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李星沅日記(套裝上下冊)》原抄本分若乾捲,但看不齣捲與捲之間在內容和時間上有什麼直接聯係,可能是日記原稿或抄者以原件裝訂一冊稱一捲。因此,我們在整理和校點時取消瞭原捲次,而以_.年為一部分,每年開頭另麵排,以清眉目。我們在點校過程中,每日均補填公元月日,以便讀者閱讀、對照,並與'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體例相一緻。《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李星沅日記(套裝上下冊)》原抄本分若乾捲,但看不齣捲與捲之間在內容和時間上有什麼直接聯係,可能是日記原稿或抄者以原件裝訂一冊稱一捲。因此,我們在整理和校點時取消瞭原捲次,而以_.年為一部分,每年開頭另麵排,以清眉目。我們在點校過程中,每日均補填公元月日,以便讀者閱讀、對照,並與'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體例相一緻。《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李星沅日記(套裝上下冊)》原抄本分若乾捲,但看不齣捲與捲之間在內容和時間上有什麼直接聯係,可能是日記原稿或抄者以原件裝訂一冊稱一捲。因此,我們在整理和校點時取消瞭原捲次,而以_.年為一部分,每年開頭另麵排,以清眉目。我們在點校過程中,每日均補填公元月日,以便讀者閱讀、對照,並與'中國近代人物日記叢書'體例相一緻。
評分書的質量很好,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評分終於拿下瞭
評分傢之發祥地,因而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至清末,在徐世昌上任時,東三省在十年之內連遭俄、日兩強三次大洗劫,國土大片淪喪,幾乎成瞭兩強的殖民地,民辦凋殘,瘡痍滿目。亡羊然後補牢。為謀挽救,1906年清廷派載振、徐世昌(皆為軍機大臣)赴東北全麵考察,並要求對癥下藥,提齣解決方案。經兩個多月數韆裏路跋涉,徐世昌嚮清廷提齣瞭《通籌東三省全局疏》,洋洋十萬餘言,此時徐對治理東北,已成竹在胸。徐世昌一到任,首先針對其不治之原因--“以治兵之職,而轄管
評分很好
評分非常不錯的商品真的非常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