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红英,吴巍,祁焱华 编
图书标签:
  • 风景园林设计
  • 园林景观
  • 基础理论
  • 高等教育
  • 教材
  • 十二五规划
  • 园林规划
  • 景观设计
  • 设计基础
  • 园林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ISBN:9787517019336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4547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2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共分为12章,内容包括第1章风景园林概述,第2章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第3章风景园林研究范畴及实践领域,第4章风景园林设计原则,第5章风景园林物质要素,第6章园林景观设施小品,第7章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第8章园林景观的设计表达,第9章居住区景观设计,第10章广场景观设计,第11章商业街区景观设计,第12章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同时也注重基础性、知识性和创新性。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园林景观类"十二五"规划教材》适合风景园林专业基础课程使用,亦可作为环境艺术、园林景观设计等相关专业的景观设计教材,还可作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人员参考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章 风景园林概述
1.1 风景园林相关概念
1.1.1 园林
1.1.2 景观
1.1.3 风景园林
1.2 风景园林学科演进
1.2.1 奥姆斯特德与Landscape Architectulle
1.2.2 我国风景园林学科演进
1.3 风景园林与相关学科
1.3.1 设计学(环境艺术)
1.3.2 建筑学
1.3.3 城市规划
1.3.4 市政工程学
1.3.5 植物学(园艺)

第2章 风景园林历史与发展
2.1 中国古典园林
2.1.1 中国古典园林发展
2.1.2 中国古典园林地域分类
2.2 西方古典园林
2.2.1 西方古典园林的起源
2.2.2 中世纪时期的欧洲园林
2.2.3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
2.2.4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产生与发展
2.2.5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的产生与发展
2.3 日本古典园林
2.3.1 日本古典园林的发展
2.3.2 日本园林的特色

第3章 风景园林的研究范畴及实践领域
3.1 风景园林研究范畴
3.1.1 风景园林策划
3.1.2 风景园林规划
3.1.3 园林景观设计
3.2 城市绿地分类
3.2.1 公园绿地
3.2.2 生产绿地
3.2.3 防护绿地
3.2.4 附属绿地
3.2.5 其他绿地
3.3 园林景观分类及实践
3.3.1 公共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3.3.2 特定空间园林景观设计

第4章 风景园林设计原则
4.1 功能性原则
4.1.1 功能定位
4.1.2 功能分区
4.1.3 流线设计
4.2 人性化原则
4.2.1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4.2.2 把握人类行为心理
4.2.3 注重实用性和情趣性
4.3 文化性原则
4.3.1 地域文化景观
4.3.2 历史文化景观
4.3.3 民俗文化景观
4.3.4 宗教文化景观
4.4 艺术性原则
4.4.1 艺术形式运用
4.4.2 符号艺术处理
4.4.3 空间艺术处理
4.5 生态性原则
4.5.1 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景观
4.5.2 保护和恢复重建生态系统
4.6 经济性原则
4.6.1 集约和节约利用资源
4.6.2 回收利用淘汰城市空间

第5章 风景园林物质要素
5.1 地形
5.1.1 园林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5.1.2 园林地形的表现方式
5.2 植物
5.2.1 园林植物的分类及形态
5.2.2 园林植物配置
5.2.3 园林植物功能
5.2.4 园林植物设计
5.3 水体
5.3.1 园林水体的类型
5.3.2 园林水体的功能
5.3.3 园林水景相关要素
5.4 园路与铺装
5.4.1 园路的分类
5.4.2 园路的功能
5.4.3 园路的布局
5.4.4 园路的铺装

第6章 园林景观设施小品
6.1 园林建筑小品
6.1.1 廊
6.1.2 亭
6.1.3 厅堂
6.1.4 榭
6.1.5 阁
6.1.6 舫
6.2 园林休息设施
6.2.1 园椅、园凳、园桌
6.2.2 休息廊、花架
6.3 园林观赏小品
6.3.1 园林雕塑小品
6.3.2 园林植物小品
6.3.3 门洞、漏窗、空窗
6.4 园林服务设施
6.4.1 信息类服务设施
6.4.2 售卖类服务设施
6.4.3 其他公共服务设施
6.5 园林娱乐设施
6.5.1 儿童游乐设施
6.5.2 成人游乐设施
6.6 园林卫生设施
6.6.1 垃圾箱
6.6.2 公共厕所
6.7 园林照明设施
6.7.1 古典景观型
6.7.2 自然生态型
6.7.3 现代时尚型
6.8 园林道路设施
6.8.1 台阶
6.8.2 园桥
6.8.3 路缘石
6.9 园林围护设施
6.9.1 园门
6.9.2 园墙

第7章 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方法和步骤
7.1 园林景观设计的内容
7.2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
7.2.1 基地现状调研
7.2.2 人文环境分析
7.3 园林景观设计的步骤
7.3.1 任务产生阶段(接触阶段)
7.3.2 场地调查和资料分析阶段(认知阶段)
7.3.3 方案设计及详细设计阶段(创作阶段)
7.3.4 施工图阶段(实现阶段)

第8章 园林景观的设计表达
8.1 园林景观平面图、立面图和剖面图
8.1.1 平面图
8.1.2 立面图
8.1.3 剖面图
8.2 基本要素表达
8.2.1 植物表达方法
8.2.2 水面及石块的表达方法
8.3 平面图表现
8.4 透视图表现
8.4.1 透视图的基本知识
8.4.2 透视图的分类
8.4.3 透视图的作法

第9章 居住区景观设计
9.1 居住区景观设计概述
9.1.1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点
9.1.2 居住区景观设计发展
9.2 案例解析——武汉金地·圣爱米伦居住区景观设计
9.2.1 案例概况
9.2.2 设计理念
9.2.3 景观规划设计
9.2.4 细部景观设计

第10章 广场景观设计
10.1 广场景观设计概述
10.1.1 广场景观设计要点
10.1.2 广场景观设计的现状和趋势
10.2 案例解析——湖北五峰县“城市之声”民族广场景观设计
10.2.1 案例概况
10.2.2 设计理念
10.2.3 景观规划设计
10.2.4 细部景观设计

第11章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
11.1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概述
11.1.1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内涵
11.1.2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原则
11.1.3 商业街区景观设计要点
11.2 案例解析——湖北红安盛地沃尔玛商业街区
11.2.1 案例概况
11.2.2 设计理念
11.2.3 景观规划设计
11.2.4 细部景观设计

第12章 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
12.1 滨水区景观设计概述
12.1.1 滨水区景观设计原则
12.1.2 滨水景观带设计要点
12.2 案例解析——芜湖市滨江公园三期景观规划设计
12.2.1 案例概况
12.2.2 设计理念
12.2.3 景观规划设计
12.2.4 细部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建筑设计原理:从形式到意义的探索 本书简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建筑设计的核心原理与思维方法,旨在为设计者提供一个坚实而广阔的理论基础。它并非侧重于某一特定风格的技法传授,而是致力于剖析建筑之所以成为建筑的根本要素——空间、形式、结构、光线、材料以及它们与人类经验的复杂关联。本书的叙事线索围绕着“如何理解和创造有意义的空间”这一核心命题展开,力求引导读者超越表面的美学判断,直抵设计的本质。 第一部分:设计的语境与起点 第一章:建筑的本质与学科边界 本章首先界定了建筑作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性,它横跨艺术、工程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地带。我们探讨了“场所精神”(Genius Loci)的概念,强调建筑设计必须植根于其特定的地理、气候和文化土壤之中。设计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对既有环境的回应、对话乃至挑战。本章深入分析了功能性与象征性在建筑表达中的动态平衡,探讨了建筑如何通过其形态向使用者传达信息和价值观。 第二章:基地分析与场所感知 一个优秀的设计始于对基地的深刻理解。本章详细阐述了系统化的基地分析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微气候研究(风向、日照轨迹、降水模式)、地形高程分析、周边文脉的视觉与历史梳理,以及社会活动流线的研究。我们引入了现象学观察法,鼓励设计者通过长时间的现场驻留和感官体验,捕捉那些非量化的、影响空间感受的微妙因素。设计图纸上的坐标和界限只是物理现实的一角,真正的基地是一个多维度的感知场域。 第三章:尺度的层次与人机关系 建筑的尺度是其表达力的关键。本章系统区分了人尺度(Human Scale)、建筑尺度(Building Scale)与城市尺度(Urban Scale)之间的转换机制。通过对历史案例的分析,如古罗马神庙的前厅与内部空间的尺度对比,我们阐释了尺度如何调节人的心理感受——从敬畏到亲密。此外,人机工程学不再被视为僵硬的规范,而是作为一种动态的人体测量学,指导我们设计出适应生理需求同时激发审美愉悦的界面。 第二部分:形式的语法与空间组织 第四章:基本几何元素与组织原则 本章回归建筑形态的基石。我们探讨了点、线、面、体这四种基本元素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如何被组合成复杂的形式。重点分析了构成主义和包豪斯运动中对纯粹几何形态的探索,并将其置于更广阔的语境下——几何形态如何服务于结构逻辑和空间意图。组织原则部分,详细剖析了序列、轴线、对称、非对称、韵律与渐变等概念,展示了如何通过组织手法的选择来确立设计的秩序感或动态感。 第五章:空间的原型与类型学 空间是建筑的灵魂。本书区别于简单的平面布局,转而探讨空间的原型性——例如“围合空间”、“穿行空间”、“中庭/广场空间”和“光井空间”等。通过对不同文化中空间类型的追溯(如日本的“借景”与西方的“万神殿”),我们构建了一个空间类型的索引。类型学并非僵化的模板,而是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帮助我们在面对新问题时,能有效地引用和转化历史的智慧。 第六章:流线、渗透与界面设计 流线是时间维度上的空间组织。本章着重分析了不同功能流线(人流、物流、服务流线)之间的分离、交叉与融合,以及它们如何决定建筑的内部逻辑。渗透性概念强调了内外空间之间的模糊边界,例如通过使用透明材料、连续的地面铺装或可开启的立面,实现空间在视觉和物理上的相互渗透,打破传统墙体的封闭性。界面设计则聚焦于墙体、门窗这些分隔元素的设计,探讨其作为遮蔽、渗透、光影调节器的多重角色。 第三部分:结构、光影与材料的叙事 第七章:结构逻辑与形式表达 结构不仅仅是支撑,它更是建筑的骨架和诚实的表达。本章考察了梁柱体系、拱券结构、壳体结构以及张拉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和技术条件下的应用。我们强调结构逻辑必须与设计意图保持一致性——是让结构清晰可见(如现代主义的诚实表达),还是将其隐藏以凸显非结构性元素(如古典主义的装饰)。同时,我们也探讨了新兴材料和技术(如参数化设计中的结构优化)对传统结构美学的影响。 第八章:光线的雕塑:自然光的设计 光线是建筑中最具表现力的媒介。本章摒弃了对人工照明的探讨,聚焦于如何捕捉、引导和塑造自然光。我们分析了不同开窗形式(天窗、带状窗、高侧窗)如何改变室内气氛,以及光线在一天中、一年四季的动态变化如何赋予空间生命力。通过对伦勃朗式照明、漫射光与直射光特性的研究,引导读者将“光”视为与“体量”同等重要的设计元素。 第九章:材料的触感、纹理与耐久性 材料的选择决定了建筑的触感和长期演变。本章侧重于材料的本体特性——它们的重量感、温度感、声音反射特性以及随时间推移产生的老化效应(Patina)。本书强调材料的“真实性”:砖就应该显露其烧制的纹理,混凝土应展现其浇筑的痕迹。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材料的精细节点处理,实现从宏观体量到微观细节的连贯设计语言。 第四部分:设计过程的整合与批判性思维 第十章:从概念到图纸的转化 本章探讨了设计思维如何从抽象的概念(如“流动”、“纪念性”、“隐藏”)转化为可实施的工程图纸。我们强调了从草图、模型、数字模拟到最终施工图的迭代过程中的关键决策点。此处的模型不再是简单的比例复制,而是深入研究空间关系和材料肌理的必要工具。 第十一章:建筑的语汇与批判性反思 本书以对当代建筑语汇的梳理作为收尾。我们考察了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高技派等流派的核心理念,但更重要的是,鼓励读者发展批判性的视角,避免盲目地模仿风格。真正的设计原创性来自于对基本原理的深刻理解后,进行的审慎且负责任的组合与创新。本书旨在培养一种持续探究、永不满足于既有答案的设计师。 总结 《建筑设计原理》是一本面向高级阶段学习者和专业人士的参考书。它不提供现成的设计方案,而是提供一套严谨的、跨越风格的分析框架和哲学思辨工具,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建筑挑战。阅读本书,即是参与一场关于空间、形式与意义的深度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正在摸索中的风景园林专业学生,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一座知识的宝库。它在设计方法论的部分,给了我很多启发。作者并没有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设计模式,而是介绍了多种常用的设计方法,比如现状分析、问题诊断、概念生成、方案深化等等,并详细说明了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更重要的是,它强调了设计过程中“以人为本”和“生态优先”的理念,让我深刻认识到,好的风景园林设计不仅要美观,更要实用、可持续,并且要能真正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学习风景园林设计的“启蒙宝典”!当初选择它,是被“十二五”规划教材的名头所吸引,总觉得官方推荐的教材一定有它的过人之处。拿到手后,里面的内容让我惊喜连连。首先,它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做得非常扎实,从风景园林学的定义、发展历史,到各类园林要素的构成,讲解得清晰透彻,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很快抓住核心概念。特别是关于“设计”这个词的理解,作者没有简单地给出定义,而是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设计思维的形成过程,让我明白设计不仅仅是画图,更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和巧妙处理。

评分

这本书在细节的处理上也做得非常到位。它在讲解具体的园林要素(如植物配置、硬质铺装、水景设计、照明设计等)时,不仅说明了它们的美学功能,还深入探讨了它们的生态功能、技术要求以及维护管理方面的问题。这对于我来说是特别宝贵的,因为在实际项目中,这些细节往往是决定设计成败的关键。而且,书中的图文并茂,大量的示意图、流程图和实景照片,让原本抽象的设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评分

这本书的章节划分非常合理,循序渐进,让我感觉学习过程一点也不吃力。它不仅讲解了理论,还非常注重实践的引导。在介绍不同类型的园林(比如住宅区景观、公共绿地、滨水景观等)时,它会详细分析每种类型的功能需求、设计原则以及需要考虑的特殊因素。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止步于描述性的介绍,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来展示理论如何落地。这些案例不仅来自国内,也包含了国际上一些经典的设计项目,配有精美的图纸和照片,让我能直观地感受到优秀设计的魅力,也学会了如何从这些成功案例中提炼出可借鉴的设计手法。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在风景园林设计的知识体系上,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引导我一步步走向专业的设计殿堂。书中的内容涵盖了风景园林设计从宏观理念到微观细节的方方面面,从理论到实践,都给予了详尽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过程中,非常注重培养读者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我们去探索新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而不是简单地模仿。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