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马慧 编
图书标签:
  • 机械制图
  • 工程制图
  • 机械识图
  • 图学基础
  • 机械工程
  • 工业设计
  • CAD
  • 绘图规范
  • 标准化
  • 技术图纸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6070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90536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机械工人新手易学一本通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185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内容特色如下:

1.本书采用三维立体图与视图对照的方法,生动直观,利于读者学习
2.本书以识图为目标,以突出实用为重点,精选实例,详细讲解
3.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易错点、重点、难点用粉红色的线条和文字表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4.本书将作者常年的读图经验和技巧进行提炼,用注意和提示等小栏目展示,使读者快速上手,做到事半功倍

内容简介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识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共分七章,包括: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三视图的识读、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列举了大量实例,既讲解了识图的基本原理,又介绍了许多读图方法和经验,指出了读图时易出现的错误。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既可供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前言
第1章 识图的基础知识
1.1 图样
1.1.1 机械图样的概念
1.1.2机械图样的种类
1.1.3图样的一般规定
1.2 正投影和三视图
1.2.1投影的基本知识
1.2.2直线的投影
1.2.3平面的投影
1.2.4三视图
1.2.5 识读三视图的基本要领
第2章 常见形体的三视图
2.1 常见基本体的三视图
2.1.1棱柱
2.1.2棱锥
2.1.3圆柱
2.1.4圆锥
2.1.5圆球
2.1.6圆环
2.1.7基本体识读
2.2切割体的三视图
2.2.1棱柱切割体
2.2.2棱锥切割体
2.2.3圆柱切割体
2.2.4圆锥切割体
2.2.5圆球切割体
2.2.6切割体识读
2.3相贯体的三视图
2.3.1两圆柱正交相贯
2.3.2圆柱与圆锥正交相贯
2.3.3圆柱与圆球正交相贯
2.3.4过渡线
2.3.5相贯体识读
2.4组合体三视图
2.4.1组合体的类型
2.4.2相邻两形体表面关系
2.4.3识读三视图的方法
2.4.4组合体三视图尺寸分析
2.4.5三视图识读
第3章各种表达方法
3.1视图
3.1.1基本视图
3.1.2向视图
3.1.3局部视图
3.1.4斜视图
3.2剖视图
3.2.1剖视图概念
3.2.2剖视图种类
3.2.3识读剖视图
3.3断面图
3.3.1断面图的概念
3.3.2断面图的种类
3.3.3识读断面图
3.4其他规定画法
3.4.1局部放大图
3.4.2简化画法
3.5第三角画法
3.5.1第三角画法的形成
3.5.2第三角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
3.5.3第三角画法的标识
3.5.4识读第三角画法图样
第4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图样
4.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4.1.1螺纹
4.1.2螺纹紧固件
4.1.3识读螺纹紧固件联接图
4.2齿轮
4.2.1齿轮基本知识
4.2.2圆柱齿轮
4.2.3圆锥齿轮
4.2.4蜗轮、蜗杆
4.2.5识读齿轮图样
4.3键和销
4.3.1键
4.3.2销
4.3.3识读键、销联接图
4.4滚动轴承和弹簧
4.4.1滚动轴承
4.4.2弹簧
4.4.3识读轴承和弹簧装配图
第5章 零件图
5.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5.1.1零件图作用
5.1.2零件图的内容
5.2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5.2.1尺寸基准
5.2.2尺寸标注的一般原则
5.2.3典型结构尺寸的注法
5.3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3.1尺寸公差与配合
5.3.2形状和位置公差
5.3.3表面粗糙度
5.3.4其他技术要求
5.4识读零件图的方法
5.4.1识读零件图的基本步骤
5.4.2识读四类零件图
第6章 装配图
6.1 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6.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6.2.1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6.2.2装配体的特殊表达方法
6.3识读装配图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迫切。机械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机械行业对工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识读机械图样成为机械行业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了帮助刚参加工作的机械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和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初学者的学习特点,以识图为目标,以掌握概念、实际应用为重点,精选实例,详细讲解。
2.本书采用三维立体图与视图对照的方法,生动直观,利于读者学习。
3.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易错点、重点、难点用粉红色的线条和文字表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4.本书将作者常年的读图经验和技巧,用“注意”和“提示”等小栏目展示,使读者快速上手,做到事半功倍。
本书由马慧主编,孙曙光、姬彦巧、李运杰参加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马慧编写第2、3章,孙曙光编写第4、5章,姬彦巧编写第6章,李运杰编写第1章,全书由马慧统稿。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机械制图与识图的坚实阶梯:《现代机械制图与识读实用手册》 简介 引言: 在精密制造与现代工业的广袤天地中,图纸是工程师、技术人员与一线工人之间最直接、最精准的“通用语言”。掌握机械图样的阅读与绘制能力,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复杂机械结构理解与创新的金钥匙。然而,面对日益复杂化的机械设计标准与层出不穷的新型零件,一本系统、实用且紧跟时代步伐的参考书显得尤为重要。《现代机械制图与识读实用手册》正是应运而生,它摒弃了冗长乏味的理论堆砌,专注于将工程图学的核心知识与现代工业实践紧密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高效、实用的技能提升方案。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的深度重构与实践导向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夯实读者的理论基础,但其核心理念是将理论学习完全置于应用场景之中。 第一章:标准与规范的现代解读 本章首先系统梳理了当前国际(ISO)和国内(GB)机械制图的最新标准。重点解析了标准体系的演变,强调了新标准下视图表达、尺寸标注、形位公差等关键要素的变化。我们不只是罗列规范条文,而是通过大量“标准件”与“复杂零件”的对比案例,直观展示正确标注与错误标注带来的设计理解偏差,帮助读者迅速适应规范的“实战语境”。 第二章:视图的逻辑构建与空间想象 视图是机械图样的灵魂。本章深入剖析了三视图、轴测图、断面图的投影原理。区别于传统教材的抽象几何推导,我们引入了“三维建模思维”来反推二维视图的形成过程。 多视图的逻辑关联: 通过“零件的旋转与切割”动画式解析,阐明三视图之间长、宽、高的对应关系,彻底解决“看不懂”投影图的困境。 特殊视图的精讲: 详细讲解了局部放大图、旋转视图、复合视图的绘制与识读技巧,尤其关注那些在复杂曲面零件中容易产生歧义的表达方式。 剖视图的深层含义: 详尽阐述了全剖、半剖、阶梯剖、中断画法等不同剖视图的适用场景与符号含义,强调剖视图在揭示内部结构和装配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 第二部分:尺寸、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实战应用 在现代制造中,图纸不再仅仅是“形状描述”,更是“质量控制”的依据。本手册将尺寸链与公差配合放在与视图同等重要的地位。 第三章:尺寸标注的精确控制 本章聚焦于如何通过尺寸标注精确控制零件的制造精度和功能要求。 尺寸链的构建与求解: 系统讲解了封闭尺寸链、增量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并通过实际的机械装配案例(如轴与轴承的配合),演示如何利用尺寸链保证装配的合理性。 基准的唯一性: 深入探讨基准的选择原则,从设计基准到加工基准、测量基准的转换逻辑,确保零件在不同阶段的制造一致性。 第四章:形位公差(GD&T)的现代解读与应用 形位公差是衡量高精度零件制造水平的“硬指标”。本章力求将GD&T从晦涩的理论转化为直观的控制工具。 特征的符号化表达: 对位置度、同轴度、垂直度、轮廓度、跳动等所有常用公差带符号进行逐一解析,配以清晰的二维截面图和三维空间示意图,明确公差带的形状、方向和大小。 完全位置度与最大实体/最小实体原则: 重点讲解在复杂结构中如何运用MM/LM原则,以适应柔性制造系统的要求。 公差的实际测量模拟: 通过图示模拟零件在三坐标测量机(CMM)下的扫描路径,让读者理解图纸上的公差要求是如何转化为实际的质量检验标准的。 第五章:表面质量与装配要求 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摩擦、耐磨性、密封性至关重要。本章细致讲解了各种表面符号(Ra、Rz)的适用范围,并结合特定零件(如齿轮、滑动面)给出了推荐的表面处理要求。同时,对配合的符号、过渡配合、间隙配合的选择,提供了基于材料和工作条件的实用查询表。 第三部分:专业图样的专项攻克 理解了基础语言后,本手册转向工业领域最常见的几类专业图纸进行深入剖析。 第六章:装配图的结构化识读 装配图是系统工程的体现。本章教授如何快速把握装配图的层次结构。 零件清单(BOM)的提取与关联: 讲解如何从明细表中快速定位关键零件、查阅标准件的规格型号。 运动与功能分析: 通过分析爆炸图和不同状态下的视图,推导出机构的工作流程,特别是对传动机构(如齿轮系、凸轮机构)的运动轨迹进行预判。 连接件的语义: 区分螺纹连接、焊接连接、铆接、键连接的图示规范,理解不同连接方式对整体强度的影响。 第七章:零部件图的细节解析 零部件图是制造执行的蓝本。本章侧重于复杂零件的绘制细节与解读技巧。 复杂曲面的表达: 针对曲面零件(如叶轮、模具型腔),讲解了样条曲线、曲面交线等高级表达方法的识读,以及如何从图中反推其加工工艺(如五轴加工的潜在需求)。 图样的信息层级: 如何区分设计者的核心意图(尺寸和公差)与辅助信息(参考尺寸、工艺说明)。 第八章:特种图样的速查指南 本章涵盖了非通用但极其重要的图样类型: 焊接结构图: 详细解读焊缝的类型、尺寸、坡口形式、焊前与焊后处理的符号表示。 管路及仪表流程图(P&ID): 重点讲解管道的材质、压力等级、阀门的控制逻辑符号,适用于石油化工、暖通等行业的技术人员。 电路图与液压气动图的接口: 简要介绍这些图样中与机械结构相关的部分(如安装尺寸、管口连接位置),实现跨学科的知识整合。 结语:从图纸到制造的转化 《现代机械制图与识读实用手册》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从“看懂图纸”到“指导生产”的无缝对接。全书配有大量来自实际生产一线采集的典型图例,所有解析都紧扣“如何制造”和“如何检验”这两个核心问题,确保读者学到的知识不仅能用于理论分析,更能直接应用于现场的工艺改进与质量控制中。它不仅是初学者的必备教材,更是资深工程师案头不可或缺的快速参考工具。

用户评价

评分

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打着“通”字招牌的图书通常都会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在深度上有所欠缺,更像是走马观花式的科普读物。然而,这本《机械识图一本通》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我是一名在校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机械装配图,看半天也理不出个所以然。这本书最绝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案例选择和组织逻辑。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视图的画法,而是把识图的过程模拟成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比如,在讲解轴承安装示意图时,它会先展示一个实际的装配图,然后逐层拆解关键的配合关系、关键尺寸的标注意图,甚至会探讨为什么设计师要选择这种特定的视图角度。这种“以用为本”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我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规则,而是开始思考图纸背后的设计意图。特别是关于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符号的解读部分,讲解得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对话。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对“误差与公差”的精细化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图纸上的尺寸从来都不是绝对精确的,如何解读这些允许的误差范围,决定了零件能不能用,质量好不好。很多同类书籍对这块只是草草带过,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详细讲解了位置公差、轮廓度、跳动等相对高阶的概念。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比如某个配合件要求高精度定位时,如何通过公差带的布置来保证功能性,这一点对提升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极大。看完这一部分,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同一种零件,不同厂家生产出来在精度上会有细微差别。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通”,它覆盖了从最基础的线条表示到最高级的质量控制图示的完整链条,绝对是机械制图领域的百科全书级别参考资料。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双色印刷的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绝对称得上是工具书里的“硬通货”。我最近在做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需要经常和不同的机械图纸打交道,很多时候光凭经验是不够的,特别是遇到一些复杂结构或者不规范的标注时,简直让人抓狂。我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没想到它在基础概念的讲解上非常扎实,不像有些书上来就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和循序渐进的步骤,把最核心的投影原理、剖视图的画法这些“拦路虎”给清理干净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公差配合和几何尺寸和几何特征(GD&T)的介绍,简直是救星。以前我总觉得这块是高深的学问,这本书却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符号和规范解释得明明白白,让我现在看图纸时信心倍增,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或许是某些非常前沿的3D建模标准在其中体现得不够,但对于打好传统机械制图的基础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市面上数一数二的优秀教材。

评分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们这行,时间就是金钱,看图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我入手这本书主要是想快速梳理一下多年来工作中可能忽略的一些细节和新标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双色印刷的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关键的尺寸线、剖切线、投影线都用醒目的颜色区分开来,使得视觉疲劳感大大降低。我尤其欣赏它对国家标准(GB)的引用和对比。很多老图纸采用的是旧标准,新图纸又更新了,这中间的转换和理解常常让人困惑。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很专业地将新旧规范的关键差异点拎出来进行对比说明,并附带了解读示例。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维护老旧设备图纸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不仅仅是“通”,更是“精”和“准”。

评分

我必须承认,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毕竟“识图”这个主题听起来就跟艰深挂钩。然而,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深谙读者的心理,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来引导我们解读图纸。比如,当介绍到如何从二维图纸中“重建”三维空间想象时,它不是干巴巴地讲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而是设置了一个个小谜题:“当你看到这个剖视图的轮廓,它在俯视图上应该呈现出什么特征?”这种互动式的提问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投入。此外,书中对于复杂曲面和复杂结构的表达方式也有独到的见解,它会通过多个不同视角的组合图,帮助读者建立起多维度立体的空间感知能力。这种对“如何让人看懂图纸”的深入思考,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效的思维训练手册。

评分

不错,通俗易懂的,好书,赞一个

评分

好。。。。。。。好。。。好好好啊

评分

东西还可以,内容有待看。

评分

挺没有用处的太简单了

评分

评分

嗯嗯嗯嗯嗯嫩

评分

双色很好识别,适合我这样的新手!

评分

宝贝收到了,帮朋友买的,非常好,京东值得信赖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