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内容特色如下:
1.本书采用三维立体图与视图对照的方法,生动直观,利于读者学习
2.本书以识图为目标,以突出实用为重点,精选实例,详细讲解
3.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易错点、重点、难点用粉红色的线条和文字表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4.本书将作者常年的读图经验和技巧进行提炼,用注意和提示等小栏目展示,使读者快速上手,做到事半功倍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识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共分七章,包括:识图的基本知识、基本形体三视图的识读、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零件图的识读、装配图的识读。 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列举了大量实例,既讲解了识图的基本原理,又介绍了许多读图方法和经验,指出了读图时易出现的错误。
《机械识图一本通(双色版)》既可供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的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序
前言
第1章 识图的基础知识
1.1 图样
1.1.1 机械图样的概念
1.1.2机械图样的种类
1.1.3图样的一般规定
1.2 正投影和三视图
1.2.1投影的基本知识
1.2.2直线的投影
1.2.3平面的投影
1.2.4三视图
1.2.5 识读三视图的基本要领
第2章 常见形体的三视图
2.1 常见基本体的三视图
2.1.1棱柱
2.1.2棱锥
2.1.3圆柱
2.1.4圆锥
2.1.5圆球
2.1.6圆环
2.1.7基本体识读
2.2切割体的三视图
2.2.1棱柱切割体
2.2.2棱锥切割体
2.2.3圆柱切割体
2.2.4圆锥切割体
2.2.5圆球切割体
2.2.6切割体识读
2.3相贯体的三视图
2.3.1两圆柱正交相贯
2.3.2圆柱与圆锥正交相贯
2.3.3圆柱与圆球正交相贯
2.3.4过渡线
2.3.5相贯体识读
2.4组合体三视图
2.4.1组合体的类型
2.4.2相邻两形体表面关系
2.4.3识读三视图的方法
2.4.4组合体三视图尺寸分析
2.4.5三视图识读
第3章各种表达方法
3.1视图
3.1.1基本视图
3.1.2向视图
3.1.3局部视图
3.1.4斜视图
3.2剖视图
3.2.1剖视图概念
3.2.2剖视图种类
3.2.3识读剖视图
3.3断面图
3.3.1断面图的概念
3.3.2断面图的种类
3.3.3识读断面图
3.4其他规定画法
3.4.1局部放大图
3.4.2简化画法
3.5第三角画法
3.5.1第三角画法的形成
3.5.2第三角与第一角画法的异同
3.5.3第三角画法的标识
3.5.4识读第三角画法图样
第4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图样
4.1螺纹及螺纹紧固件
4.1.1螺纹
4.1.2螺纹紧固件
4.1.3识读螺纹紧固件联接图
4.2齿轮
4.2.1齿轮基本知识
4.2.2圆柱齿轮
4.2.3圆锥齿轮
4.2.4蜗轮、蜗杆
4.2.5识读齿轮图样
4.3键和销
4.3.1键
4.3.2销
4.3.3识读键、销联接图
4.4滚动轴承和弹簧
4.4.1滚动轴承
4.4.2弹簧
4.4.3识读轴承和弹簧装配图
第5章 零件图
5.1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5.1.1零件图作用
5.1.2零件图的内容
5.2零件图的尺寸标注
5.2.1尺寸基准
5.2.2尺寸标注的一般原则
5.2.3典型结构尺寸的注法
5.3零件图的技术要求
5.3.1尺寸公差与配合
5.3.2形状和位置公差
5.3.3表面粗糙度
5.3.4其他技术要求
5.4识读零件图的方法
5.4.1识读零件图的基本步骤
5.4.2识读四类零件图
第6章 装配图
6.1 装配图的主要内容
6.2装配图的表达方法
6.2.1装配图的规定画法
6.2.2装配体的特殊表达方法
6.3识读装配图
参考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要也更加迫切。机械制造业是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机械行业对工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练识读机械图样成为机械行业技术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为了帮助刚参加工作的机械工人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了解和掌握识读机械图样的方法和技巧,我们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和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
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针对初学者的学习特点,以识图为目标,以掌握概念、实际应用为重点,精选实例,详细讲解。
2.本书采用三维立体图与视图对照的方法,生动直观,利于读者学习。
3.本书采用双色印刷,对易错点、重点、难点用粉红色的线条和文字表示,便于读者理解和掌握。
4.本书将作者常年的读图经验和技巧,用“注意”和“提示”等小栏目展示,使读者快速上手,做到事半功倍。
本书由马慧主编,孙曙光、姬彦巧、李运杰参加编写。具体编写分工如下:马慧编写第2、3章,孙曙光编写第4、5章,姬彦巧编写第6章,李运杰编写第1章,全书由马慧统稿。
由于时间仓促,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
作为一名工作多年的工程师,我深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我们这行,时间就是金钱,看图速度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项目进度和成本控制。我入手这本书主要是想快速梳理一下多年来工作中可能忽略的一些细节和新标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合理,双色印刷的优势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关键的尺寸线、剖切线、投影线都用醒目的颜色区分开来,使得视觉疲劳感大大降低。我尤其欣赏它对国家标准(GB)的引用和对比。很多老图纸采用的是旧标准,新图纸又更新了,这中间的转换和理解常常让人困惑。这本书没有回避这些问题,而是很专业地将新旧规范的关键差异点拎出来进行对比说明,并附带了解读示例。这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维护老旧设备图纸或者进行技术改造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它不仅仅是“通”,更是“精”和“准”。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让人眼前一亮,那双色印刷的质感,拿在手里分量十足,绝对称得上是工具书里的“硬通货”。我最近在做一些产品设计的工作,需要经常和不同的机械图纸打交道,很多时候光凭经验是不够的,特别是遇到一些复杂结构或者不规范的标注时,简直让人抓狂。我本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这本,没想到它在基础概念的讲解上非常扎实,不像有些书上来就堆砌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非常直观的图例和循序渐进的步骤,把最核心的投影原理、剖视图的画法这些“拦路虎”给清理干净了。尤其让我惊喜的是,它对公差配合和几何尺寸和几何特征(GD&T)的介绍,简直是救星。以前我总觉得这块是高深的学问,这本书却能用最朴素的语言把那些复杂的符号和规范解释得明明白白,让我现在看图纸时信心倍增,效率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如果说有什么小小的遗憾,或许是某些非常前沿的3D建模标准在其中体现得不够,但对于打好传统机械制图的基础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市面上数一数二的优秀教材。
评分说实话,我对市面上那些打着“通”字招牌的图书通常都会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它们在深度上有所欠缺,更像是走马观花式的科普读物。然而,这本《机械识图一本通》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我是一名在校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特别是对一些复杂的机械装配图,看半天也理不出个所以然。这本书最绝妙的地方在于它的案例选择和组织逻辑。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各种视图的画法,而是把识图的过程模拟成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比如,在讲解轴承安装示意图时,它会先展示一个实际的装配图,然后逐层拆解关键的配合关系、关键尺寸的标注意图,甚至会探讨为什么设计师要选择这种特定的视图角度。这种“以用为本”的教学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理解。我不再是机械地背诵规则,而是开始思考图纸背后的设计意图。特别是关于零件的材料和表面处理符号的解读部分,讲解得细致入微,让人感觉自己真的在和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对话。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密度”确实令人印象深刻,但最让我感到踏实的是它对“误差与公差”的精细化处理。在实际生产中,图纸上的尺寸从来都不是绝对精确的,如何解读这些允许的误差范围,决定了零件能不能用,质量好不好。很多同类书籍对这块只是草草带过,但这本书却花了大篇幅,详细讲解了位置公差、轮廓度、跳动等相对高阶的概念。它没有停留在理论的阐述,而是提供了大量的工程实例,比如某个配合件要求高精度定位时,如何通过公差带的布置来保证功能性,这一点对提升我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极大。看完这一部分,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同一种零件,不同厂家生产出来在精度上会有细微差别。这本书真正做到了“通”,它覆盖了从最基础的线条表示到最高级的质量控制图示的完整链条,绝对是机械制图领域的百科全书级别参考资料。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枯燥乏味的教科书,毕竟“识图”这个主题听起来就跟艰深挂钩。然而,这本书的编写者显然深谙读者的心理,用一种近乎“侦探小说”的叙事方式来引导我们解读图纸。比如,当介绍到如何从二维图纸中“重建”三维空间想象时,它不是干巴巴地讲解三视图的投影规律,而是设置了一个个小谜题:“当你看到这个剖视图的轮廓,它在俯视图上应该呈现出什么特征?”这种互动式的提问方式,让学习过程变得非常投入。此外,书中对于复杂曲面和复杂结构的表达方式也有独到的见解,它会通过多个不同视角的组合图,帮助读者建立起多维度立体的空间感知能力。这种对“如何让人看懂图纸”的深入思考,使得这本书超越了一般工具书的范畴,更像是一本高效的思维训练手册。
评分简单入门学习还行,不是机械专业的
评分物品很好,物流很棒,服务很好。
评分嗯
评分敏魔婆婆呵呵婆婆婆婆哦破坏MSN婆婆破公司
评分还好,,,,,,,,,
评分满意
评分还没有看,先买着,以后用,应该不错
评分书已经收到还没看
评分这本还可以,比较实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