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系统AMESim计算机仿真指南

液压系统AMESim计算机仿真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梁全 著
图书标签:
  • 液压系统
  • AMESim
  • 仿真
  • 工程
  • 机械
  • 计算机仿真
  • 控制系统
  • 建模
  • 仿真技术
  • 工业应用
  • 系统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73992
版次:1
商品编码:11560121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液压系统AMESim计算机仿真指南》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用AMESim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用技巧。并通过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的建模实例,讲解了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液压仿真的参数设置方法和建模技巧。
  本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特别是从事液压系统仿真的科研人员学习和参考。

内容简介

  《液压系统AMESim计算机仿真指南》着重介绍利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液压元件及系统模型的建立和使用该软件进行数字仿真的基本方法;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介绍了用AMESim进行系统仿真的基本操作过程和常用技巧;最后,通过液压系统及液压元件的建模实例,讲解了用AMESim仿真软件进行液压仿真的参数设置方法和建模技巧。

目录

前言
第1章液压系统仿真概述
1.1仿真技术在液压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1.2当前流行的液压仿真软件
1.2.1FluidSIM
1.2.2Automation Studio
1.2.3HOPSAN
1.2.4HyPneu
1.2.5EASY
1.2.6DSHplus
1.2.720�瞫im
1.2.8AMESim
1.3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技术发展方向
第2章AMESim简介
2.1概述
2.2AMESim软件包
2.2.1AMESim
2.2.2AMECustom
2.2.3AMESet
2.2.4AMERun
第3章AMESim工作空间
3.1AMESim用户界面
3.1.1主窗口
3.1.2工具栏
3.1.3库
3.2AMESim的4种工作模式
3.2.1草图模式
3.2.2子模型模式
3.2.3参数模式
3.2.4运行模式
3.3技巧
3.3.1插入一个元件
3.3.2旋转一个图标
3.3.3镜像一个图标
3.3.4删除元件
3.3.5端口
3.3.6显示/消隐元件标注
3.3.7在线帮助
3.3.8键盘快捷键
3.4入门
3.4.1创建新草图
3.4.2搭建系统
3.4.3给元件分配子模型
3.4.4设置参数
3.4.5运行仿真
3.4.6绘制曲线图
3.4.7使用重放功能
3.4.8存储和退出AMESim
3.5一个简单的机械系统
3.5.1创建模型
3.5.2创建一个线段
3.5.3显示草图上的标签
3.5.4设置参数
3.5.5参数名、子模型和变量名的别名
3.5.6设置参数并运行仿真
3.5.7使用外部变量功能
3.5.8绘制曲线
3.5.9更新曲线
3.5.10输出数据到CSV文件
3.5.11使用旧的最终值
3.5.12查看图形
3.5.13继续运行
3.6使用隐含变量的系统
3.6.1一个图标的多个子模型
3.6.2信号端口
3.6.3隐含变量
3.7含有代数环的系统
3.7.1改变参数
3.7.2简单说明
第4章高级实例
4.1四分之一车
4.1.1状态计数功能
4.1.2动态运行和稳态运行
4.1.3保存数据和装载数据
4.1.4为绘制的图形添加文本
4.2使用Experiment view
4.3转动惯量
4.3.1旋转速度和扭矩的符号转换
4.3.2数据采样的别名
4.3.3非连续和非连续输出
4.4凸轮操作阀
4.4.1描述
4.4.2仿真这个系统
4.4.3创建X�瞃绘图
4.4.4使用绘图管理器
4.4.5修改绘制曲线的特性
第5章批运行
5.1简介
5.2四分之一车模型
5.2.1选择性保存
5.2.2批运行
5.3以一个投石器为例演示锁定状态
5.3.1锁定状态简介
5.3.2演示
5.3.3锁定状态
5.3.4错误类型
第6章超级元件工具
6.1简介
6.2创建一个超级元件工具
6.3使用标准图标创建一个PID控制器的超级元件工具
6.3.1平面系统和一个包含超级元件系统的比较
6.3.2创建一个超级元件
6.4使用超级元件
6.4.1取代超级元件的子模型
6.4.2展开一个超级元件
6.4.3更改超级元件的参数
6.4.4绘制一个超级元件的变量
6.5管理超级元件
6.5.1不同类型的超级元件
6.5.2多层超级元件
6.5.3显示可用的超级元件和它们的分类
6.5.4从用户分类中移除一个超级元件
6.5.5修改一个超级元件
6.6使用自己的图标构建一个PID控制器的超级元件工具
6.6.1创建一个超级元件的分类
6.6.2创建一个超级元件的图标
6.7创建一个包含全局变量的通用超级元件
6.7.1从AMESim的"demo"中获得该例子
6.7.2创建一个包含全局参数的元件组的超级元件
6.7.3为超级元件指定一个图标
6.7.4保存这个超级元件
6.7.5在新系统中使用这个超级元件
6.8分配全局变量到通用超级元件
第7章结果管理
7.1创建后置处理变量
7.2创建多回路后置处理变量
7.3使用保存的数据比较曲线
7.4使用多数据集工作
7.5同所有其他的批运行结果相比较
7.6利用Experiments比较结果集
7.7使用"Post processing"和"Cross results"
第8章线性分析
8.1简介
8.2线性分析之前
8.2.1不同的分析用不同的工具
8.2.2使用线性分析的好处
8.3线性分析实例
8.3.1实例1:简单的质量弹簧系统的线性分析
8.3.2实例2:一个机械系统的模态形状分析
8.3.3实例3:质量弹簧阻尼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
8.3.4实例4:根轨迹分析
8.4线性分析特征概述
8.4.1为什么要做线性分析
8.4.2线性分析的表现
第9章液压仿真
9.1第一个液压系统
9.1.1简介
9.1.2实例1:一个简单的液压系统
9.1.3实例2:使用更加复杂的流体属性
9.1.4实例3:使用更加复杂的管道子模型
9.1.5实例4:带工作循环的阀
9.1.6实例5:液压缸的位置控制
9.1.7实例6:对一个液压循环的简单设计训练
9.2流体属性的理论
9.2.1密度和压缩性系数
9.2.2空气释放和气穴
9.2.3黏性
9.3AMESim流体属性
9.3.1简介
9.3.2实例
9.4液压管道模型
9.4.1简介
9.4.2管道子模型的选择
9.4.33个重要的量
9.4.4选择的过程
第10章HCD库的使用
10.1概述
10.2实例指南
10.2.1利用HCD库构造单向阀
10.2.2使用HCD构造一个液压缸
10.2.3创建一个减压阀
10.2.4三位三通液压方向控制阀
10.2.5缸体移动的液压缸
10.3一些常用的规则
10.3.1概述
10.3.2因果关系
10.3.3使用特殊参数的设置功能
10.3.4使用质量动态块
10.3.5设置零位置的腔体的长度
10.3.6全部重建
第11章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实例
11.1液压千斤顶的AMESim仿真
11.1.1千斤顶工作原理
11.1.2AMESim仿真模型回路
11.1.3参数设置
11.1.4仿真结果
11.2AMESim节流阀和调速阀仿真模型的比较
11.2.1节流阀和调速阀的工作原理
11.2.2仿真回路
11.2.3参数设置
11.2.4仿真分析
11.3高低压双泵供油快速运动回路的仿真
11.3.1基本原理
11.3.2仿真回路
11.3.3参数设置
11.3.4仿真分析
11.4节流调速回路
11.4.1基本原理
11.4.2AMESim仿真回路
11.4.3参数设置
11.4.4仿真运行
11.5位置控制系统AMESim仿真
11.5.1基本原理
11.5.2仿真回路
11.5.3参数设置
11.5.4仿真分析
11.6孔口流量
11.6.1基本原理
11.6.2仿真模型
11.6.3参数设置
11.6.4仿真分析
11.7压力限制器(直动式溢流阀)的建模与仿真
11.7.1直动式溢流阀的原理
11.7.2直动式溢流阀AMESim模型
11.7.3参数设置
11.7.4仿真分析
11.8先导式溢流阀的AMESim仿真
11.8.1基本原理
11.8.2仿真回路
11.8.3参数设置
11.8.4仿真结果
11.9三位阀的AMESim仿真模型
11.9.1三位三通阀图形符号
11.9.2三位三通阀的机械结构
11.9.3AMESim模型
11.9.4参数设置
11.9.5仿真曲线
11.10三位四通阀的AMESim仿真
11.10.1三位四通阀的图形符号
11.10.2三位四通阀的机械结构
11.10.3AMESim模型
11.10.4参数设置
11.10.5仿真分析
11.11定压减压阀AMESim仿真
11.11.1基本原理
11.11.2仿真模型
11.11.3参数设置
11.11.4仿真分析
11.12顺序阀的AMESim仿真
11.12.1基本原理
11.12.2仿真模型
11.12.3参数设置
11.12.4仿真分析
11.13插装阀的AMESim仿真
11.13.1基本理论
11.13.2插装阀主阀的仿真模型
11.13.3参数设置
11.13.4创建插装阀超级元件
11.13.5插装阀组成的方向控制回路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气、计算机技术在液压领域内的广泛应用,扩大了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适用范围,提升了各种使用液压技术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反过来,机电液一体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液压传动与控制系统的性能和控制精度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以完成设备工作循环和满足静态特性为目的的液压系统设计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产品的设计和性能要求,而对液压系统进行动态特性分析和采用动态设计方法,已成为机械设计中的重要手段。但是,不论对液压系统进行静态分析还是动态分析,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工具,这个方法和工具就是“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
  “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已历经了大约半个世纪的演化和更新。在其发展的初级阶段,液压系统仿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建立一个准确、适用、便于仿真的数学模型。这通常需要建模人员不仅要对所研究的液压元件或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具体结构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具备深厚的数学功底。当数学模型建立完成后,面临的下一个重要、棘手的问题是如何对这些数学模型进行求解,这时就要求建模人员不仅要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同时还要拥有高超的数值分析方面的经验和技巧,要能够编写出求解微分方程、状态方程的计算机程序,并能够绘制出动态、静态曲线图。由此可见,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表面上看只和液压相关,实际上却是一个机械、数学、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结合的综合性工程研究领域。正是由于该研究领域对研究人员素质的多方面要求,使得从事该领域研究的人员寥寥无几,关于这方面的书籍更是凤毛麟角。而AMESim软件的诞生,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面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
  AMESim(Advanced Modelling Environment for performing Simulation of engineering systems,高级工程系统仿真建模环境),是法国IMAGINE公司自1995年开始推出的一种新型的高级建模和仿真软件。该软件提供了一个系统工程设计的完整平台,使得用户可以在同一平台上建立复杂的多学科领域的仿真系统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仿真计算和分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MESim集成了机械、液压、气动、热、电和磁等领域的元件库,不同领域的元件库可以相互进行连接,这为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本书正是从AMESim基础知识入手,着重讲解用AMESim进行液压系统及元件仿真的方法和技巧;通过对液压元件和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来指导液压元件或系统的设计,或者对已存在的液压元件和系统进行分析。
  本书第1章介绍了当前流行的与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相关的软件,并阐述了液压系统建模及仿真的发展方向。第2~8章介绍了AMESim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使用技巧,掌握这部分知识和能力,是进行深入学习的基础,希望读者在进行深入的仿真分析和研究之前,要熟练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第9、10章介绍了用AMESim进行液压系统和元件计算机仿真的基本知识和经验技巧,是学习液压系统计算机仿真的基础。第11章通过实例演示的方式,介绍了用AMESim液压库元件和HCD库元件构建液压系统和元件的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的经验和技巧,是全书的重点和精华,读者通过反复地练习这一章的实例,可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从而为建立更加复杂的仿真系统打下坚实的基础。
  限于编者水平及时间有限,对于书中的疏漏和不妥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同时也希望能与液压领域相关的读者进行交流沟通。
  编者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性能、应用与可持续性 图书简介 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领域的学生、工程师和研究人员提供一本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教材。在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复杂和对可持续性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深入理解新材料的性能、应用潜力和环境影响变得至关重要。《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学:性能、应用与可持续性》系统地梳理了传统材料的最新发展,并重点介绍了高性能、智能以及环境友好型材料的理论基础、实验表征和工程实践。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覆盖面广,力求在理论深度与工程实用性之间取得最佳平衡。我们不仅关注材料的微观结构如何决定宏观力学性能,还着重探讨了在实际服役环境下材料的行为模式,以及如何通过材料设计实现工程目标的优化。 第一部分:基础与传统材料的演进 本部分奠定了材料科学在土木工程中的基础地位,并回顾了支柱性材料的现代化进程。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科学导论 本章首先阐述了材料科学在现代土木工程中的核心地位,界定了工程材料的分类系统(金属、陶瓷、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功能材料)。详细介绍了材料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从原子到宏观)、性能、加工工艺和应用之间的内在联系。重点阐述了描述材料性能的关键指标,如弹性模量、强度、韧性、疲劳极限和蠕变特性,并引入了可靠性工程中的材料选择原则。 第二章:水泥基材料的现代化:从混凝土到活性矿物掺合料 水泥作为现代土木工程的基石,本章对其进行了深度的剖析。详细讲解了硅酸盐水泥的水化反应动力学、微观结构演变(C-S-H凝胶的结构模型)及其对早期和后期强度的影响。着重讨论了现代混凝土技术的前沿,包括: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探讨高水灰比体系中减水剂和细粉的应用机理,分析UHPC中钢纤维的随机分布及其对拉伸和抗剪性能的提升作用。 再生骨料与地聚合物:深入研究了使用再生骨料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的影响。详细阐述了地聚合物材料(基于粉煤灰、矿渣等富含活性硅铝酸盐的材料)的化学反应机制、固化过程及其在低碳建筑中的应用潜力。 第三章:结构钢材的性能提升与焊接技术 本章聚焦于钢材——土木工程中最主要的结构金属材料。系统介绍了低碳钢、高强钢以及耐候钢(Corten钢)的冶金原理。重点分析了热影响区(HAZ)对焊接接头性能的影响,并详细讨论了疲劳损伤机理,包括裂纹萌生、扩展速率(Paris定律)以及如何通过表面处理技术(如喷丸)来提高构件的抗疲劳寿命。 第四章:木材与砌体材料的工程特性 木材作为可再生资源,其结构性能的量化分析至关重要。本章探讨了木材的各向异性(纹理、年轮对强度的影响)、含水率变化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机制。对于砌体结构,重点分析了砖、砌块和砂浆的界面粘结性能、砌体的整体抗压和抗剪强度模型,以及现代加固技术(如FRP约束)的应用。 第二部分:高性能与功能性材料 本部分将视角转向21世纪对工程材料提出的更高要求,涵盖了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及先进的防护技术。 第五章: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在结构工程中的应用 FRP材料因其高比强度、抗腐蚀性,已成为结构修复和新建领域的重要选择。本章详尽介绍了碳纤维(CFRP)、玻璃纤维(GFRP)和芳纶纤维(AFRP)的制造工艺和力学性能。重点论述了FRP筋材和FRP片材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力机理,包括: 粘结-滑移模型:分析FRP筋材与混凝土的界面剪切行为。 结构加固设计:探讨外部粘贴FRP片材增强梁的抗弯、抗剪机理,以及CFRP约束柱的延性增强效应。 第六章:智能材料与结构健康监测(SHM) 随着物联网和传感技术的发展,集成传感功能的结构正成为主流。本章介绍了多种智能材料及其在监测和自修复中的应用: 压电材料与光纤传感器:探讨了PZT材料的逆压电效应,用于应变和振动监测。重点分析了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传感器监测结构内部应力分布和裂纹扩展的技术。 形状记忆合金(SMA):阐述了SMA的马氏体相变机制,以及其在结构主动控制(如振动抑制)和自复位结构中的应用潜力。 第七章:材料的耐久性与侵蚀模型 工程材料的长期可靠性是设计的核心。本章系统分析了环境中对结构材料的侵蚀机制: 钢筋混凝土的腐蚀:详细解析了氯离子侵蚀和碳化作用对钢筋锈蚀的影响,引入了Fick扩散定律和电化学反应模型来预测锈胀和结构寿命。 冻融循环与抗渗性:探讨了孔隙结构对水渗透和冻融破坏的控制作用,介绍了微观孔隙结构分析技术(如CT扫描)。 酸雨与化学侵蚀:分析了特殊环境下(如海洋、工业区)水泥基材料的化学侵蚀过程及相应的防护涂层技术。 第三部分:可持续性、加工工艺与未来趋势 本部分关注材料生产的环境足迹、先进的加工技术,并展望了材料科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第八章:绿色建筑材料与循环经济 可持续性已成为材料选择的首要标准。本章深入研究了如何通过材料选择减少建筑行业的碳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LCA):介绍了LCA的基本方法论,用于量化评估材料从“摇篮到坟墓”的环境影响。 新型低碳胶凝材料:除了地聚合物,还详细讨论了添加工业废渣(如高炉矿渣、粉煤灰)替代波特兰水泥的机制和性能验证。 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探讨了回收的混凝土骨料、沥青、塑料等在结构或非结构材料中实现高值化利用的技术路径。 第九章:先进的材料加工与表征技术 材料的性能高度依赖于其制备工艺。本章介绍了用于精确控制材料微结构的现代技术: 增材制造(3D打印)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探讨了混凝土和金属零件的3D打印技术,包括打印路径对材料层间粘结强度和整体结构性能的影响。 微观结构表征:详细介绍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在观察材料界面和缺陷方面的应用,以及X射线衍射(XRD)在分析材料相组成中的作用。 第十章:展望:极端环境下的新型工程材料 本章聚焦于应对未来挑战所需的材料创新: 自修复材料:探讨了通过引入微胶囊、细菌或血管网络实现材料对微裂纹的自动修复机制,以延长结构服役寿命。 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s):分析了其在抵抗爆炸、冲击荷载或极端高温环境下的潜力。 生物基材料:讨论了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改良天然纤维或合成生物相容性聚合物,用于特殊环境下的基础设施建设。 全书案例丰富,图表精良,旨在培养读者运用材料科学原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教材的案例丰富程度简直是液压领域的“百科全书”!我从书店里随手翻了几页,立刻就被其中详尽的实例分析所吸引。作者似乎毫不吝惜笔墨,将每一个复杂的液压回路拆解得如同乐高积木一般清晰。从基础的泵送单元到高难度的多级比例控制系统,书中不仅提供了理论公式,更重要的是,它深入到如何将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AMESim模型。我特别留意了关于阀块设计和管路布局的部分,那里的图示和步骤简直是手把手的教学,让人感觉作者就在身边指导一般。特别是对于动态响应的分析,书中展示了如何通过调整不同元件的参数,观察系统在负载突变或指令信号变化时所表现出的瞬态行为,这种直观的视觉反馈对于理解液压系统的本质特性至关重要。坦白说,很多其他书籍在讲到仿真时,往往停留在简单的输入输出演示,而这本书真正做到了仿真工具与工程实践的完美结合,对于想快速上手进行专业级仿真的工程师和学生来说,简直是必备良药。

评分

我是一名对流体力学和控制理论都有一定基础的研究生,但面对实际的液压系统设计时,总觉得理论和实践之间隔着一层“迷雾”。这本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消散了我的困惑。它最让我惊喜的一点是,它并没有将AMESim软件作为一个纯粹的黑箱来介绍,而是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如何根据实际的物理特性——比如油液的压缩性、摩擦损失、甚至是对特定品牌泵的特性曲线的拟合——来构建更贴近真实的仿真环境。书中的章节安排逻辑性极强,从基础的元件库学习,到搭建一个简单的开式回路,再到引入复杂的负载模型和环境干扰,每一步都循序渐进,绝无跳跃感。读到关于“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的那几章时,我更是茅塞顿开,作者竟然设计了如何模拟油封泄漏或传感器漂移的情景,并展示了系统在这些异常情况下的表现,这在传统的教科书中是极其罕见的深度。这绝对不是那种只介绍软件界面的操作手册,而是深刻剖析系统行为的工程学著作。

评分

说实话,我以前对计算机仿真一直持有一种“能用但不精通”的态度,认为仿真只是验证设计的一种手段,而不是设计本身。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意识到自己对AMESim的潜力认识得太片面了。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具有启发性,它不是冰冷的公式堆砌,而是充满了“如果……将会怎样?”的探究精神。举例来说,书中对于“能量效率优化”专题的探讨,通过对比不同驱动方式(如传统电机驱动与新型智能泵控)下的能量损耗曲线,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框架。作者对仿真结果的解读非常老辣,不仅指出“哪里有问题”,更重要的是,解释了“为什么会这样”,并直接关联到具体的物理机制。特别是对阻尼补偿和快速响应的权衡分析,展示了如何在性能和稳定性之间找到那个甜蜜点。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将“仿真”提升到了“设计优化和决策支持”的高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现代液压系统设计流程的认知。

评分

对于初学者来说,学习新的仿真工具往往伴随着极大的挫败感,各种报错和模型不收敛让人望而却步。但这本书在“入门友好度”上做得非常出色,几乎可以说是为零基础的用户量身定做的。它没有一开始就抛出那些复杂的PID控制器或非线性微分方程,而是用非常直观的拖拽方式,带你一步步认识每一个液压元件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代表什么物理量。我印象非常深的是,作者专门开辟了一个小节来讲解“模型收敛性调试技巧”,列举了十几种常见的仿真失败情景,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比如如何调整时间步长、如何检查初始条件设置等。这部分内容简直是“救命稻草”,让我避免了在基础调试上浪费大量时间。阅读过程中,我完全可以按照书中的步骤,同步在自己的电脑上复现所有例子,每一步都清晰可循,使得学习过程异常顺畅和鼓舞人心。

评分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让我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关于AMESim的指南,更像是一部现代流体动力学应用的高阶案例集。它所涵盖的仿真主题,远超出了我们大学课程中常见的“开环、闭环基本回路”的范畴。我特别欣赏作者对“多领域耦合”的探讨,例如如何将液压系统与机械结构(比如悬挂系统的振动分析)或电气驱动系统(变频控制的反馈机制)进行集成建模。这种跨学科的视角,完美契合了当前工业界对机电液一体化系统的需求。书中对于如何处理油液的温度变化对系统特性的影响,以及如何模拟高压下的空化现象等“疑难杂症”的仿真处理方法,展现了作者深厚的工程经验。读完后,我不仅学会了使用软件,更重要的是,对如何建立一个能够真实反映物理世界复杂性的“数字孪生”系统,有了一个全新的、系统的理解和信心。

评分

内容一般价格过高完全无性价比

评分

强烈建议查看help就可以了,不必买此书。

评分

买东西写评价很少,之所以进来评价,完全是为了后继者看到此,不要为不真实评论所误导。

评分

最近正在学习AMEsim仿真软件,中文资料不是很多,这本书可以帮助对这款软件地深入理解。

评分

比较简单,适合入门,这方面的书较少,凑合看

评分

正品,没问题,快递速度也很快

评分

可以哦 送货挺快的 质量也不错

评分

书跟描述的一样,仔细研读了,很有帮助。搞液压的用的着。

评分

挺好的,书应该是正版的,快递小哥也好,态度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