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質量管理體係內審員培訓教程:基於BG/T 19011-2013版》不僅將審核的範圍從質量和環境管理體係擴展為任何管理體係審核,同時還對審核的原則進行瞭補充、引入瞭審核風險的概念並鼓勵組織在審核時關注管理體係的重大事項、強化瞭對審核能力的確認和評價過程、新增瞭審核員策劃和實施審核的有關方法與技巧的資料性附錄等,從而為管理體係(包括質量管理體係)內審提供瞭更加清晰的原則、思路和更加豐富的方法與技巧。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章 ISO 9000族標準概論
第一節 ISO 9000族標準的産生和發展
第二節 ISO 9000族標準的構成
第三節 ISO 9001與其他管理體係標準的關係
第二章 質量管理原則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質量管理原則的理解
第三章 質量管理體係基礎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質量管理體係基礎的理解
第四章 質量管理體係基本術語
第一節 術語標準概述
第二節 基本術語
第五章 GB/T 19001-2008的理解要點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標準的應用範圍
第三節 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
第四節 質量管理體係
第五節 管理職責
第六節 資源管理
第七節 産品實現
第八節 測量、分析和改進
第六章 質量管理體係審核概論
第一節 審核和質量管理體係審核的概念
第二節 質量管理體係審核的目的
第三節 質量管理體係審核的準則
第四節 第一、二、三方質量管理體係審核的比較
第五節 內審審核方案的管理概述
第六節 內審審核方案的管理要求
第七章 內部質量管理體係審核實施
第一節 總則
第二節 審核的啓動
第三節 審核活動的準備
第四節 審核活動的實施
第五節 審核報告的編製和分發
第六節 審核後續活動的實施
第八章 審核員能力和評價
第九章 GB/T 19001-2008內審指南
第一節 質量管理體係
第二節 管理職責
第三節 資源管理
第四節 産品實現
第五節 測量、分析和改進
精彩書摘
這些活動可以是在操作者對生産服務的監控,也可以是現場檢驗試驗人員對産品的監視測量、設計開發實驗室研發人員進行新産品驗證、服務人員進行售後服務。監視和測量設備配置的場所,可以包括生産服務現場、計量室、工具室、實驗室、工裝倉庫等,與這些活動有關和使用的測量設備,都應該將它們納入受控範圍。這些活動範圍也可能延伸至外包,以及外藉的、員工自帶的、顧客財産中的相應部分,並應包括監視和測量使用的試驗軟件和比較標準(專用量具、標樣等)。
在組織使用測量設備的情況下,應該有證據證明與産品符閤性相關的監視、測量、需要已得到適當的識彆/規定,證明已設計瞭測量體係,並且得到瞭運行和保持,能夠滿足適用的計量需要。
4.監視和測量設備配置,直接影響産品或過程監視和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應根據産品符閤確定的要求(見標準中7.2.1)確定産品實現過程中所需要實施的監視和測量任務,由此來配置相應的監視和測量設備。
5.應建立控製過程,確保監視和測量活動可行,並確保所提供的監視和測量裝置必須具有與監視和測量要求相一緻的能力,並在使用中控製和保持這種能力。要求正確選用測量設備,考慮計量特性(如最大允許誤差、標稱範圍、測量範圍、靈敏度、分辨率等),適當地滿足預定的要求。
6.在必須確保有效測量結果的場閤,必要時對測量設備實施下列控製:
(1)對照能溯源到國際或國傢標準的測量標準(基準)、測量設備,例如韆分尺、電流錶、天平、電位差計等,應按規定的周期或在使用前進行校準和(或)檢定(驗證)。當不存在上述標準時(例如振動試驗儀、動平衡試驗儀或其他測量用的工具、工裝、樣闆、平闆等),組織可以根據其使用特點,自行確定校準(或)檢定(驗證)的周期,規定校準的依據並形成文件(編製校準或檢定(驗證)的規範並記錄校準或檢定(驗證)的結果。應注意閤理規定測量設備的校準或檢定周期,並保證在校準或檢定有效期內使用。
(2)有些監視和測量設備,如數控裝置、衡器、電子儀器等,經校準或檢定(驗證)後,在使用過程中,視需要應適時進行必要的調整或再調整,以確保其準確性和有效性。
(3)采用適當的識彆方式,如檢定閤格證、校準或定(驗證)結果記錄、停用標識等,以確定其校準狀態。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可能使測量結果失效的調整,如壓力錶采取封緘等措施防止隨意調整,應由有資格的人員按調整作業指導書進行調整等。
(5)在搬運、維護和貯存期間防止損壞或失效,如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提供適宜的搬運方法和貯存條件等。
(6)在校準有效期內使用時,如果發現測量設備不符閤要求,如偏離校準狀態或失準,應對其此前測量結果的有效性進行評價和記錄。同時,對該設備和任何受影響的産品采取適當的措施,包括對設備進行修理和(或)重新校準或檢定,追迴其測量過的産品和重新測量等措施。
(7)測量設備校準和(或)檢定(驗證)的記錄應予以保持。
……
前言/序言
好的,根據您的要求,我將為您撰寫一份不包含《質量管理體係內審員培訓教程:基於BG/T 19011-2013版》具體內容的圖書簡介,並力求詳實、自然。 卓越運營的基石:現代企業管理實踐與工具手冊 一部麵嚮未來挑戰,係統梳理當代組織管理核心要素的權威指南 在當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技術快速迭代的復雜環境中,企業的競爭優勢不再僅僅依賴於單一的産品或服務,而越來越取決於其整體運營的質量、效率以及適應性。本書,《卓越運營的基石:現代企業管理實踐與工具手冊》,旨在為企業管理者、流程優化專傢以及有誌於提升組織效能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套全麵、深入且高度實用的管理理論框架與操作工具集。 本書深刻洞察瞭當前企業管理領域麵臨的關鍵痛點:信息孤島、流程斷裂、決策滯後以及對不確定性的脆弱性。因此,我們摒棄瞭晦澀的純理論說教,轉而聚焦於“如何構建一個能夠自我學習、自我優化並持續交付價值的現代組織”這一核心命題。 第一部分:戰略願景與組織結構重塑(The Architecture of Ambition) 本部分著重探討如何將宏大的企業願景轉化為可執行的戰略路徑,並設計齣支撐這一路徑的組織骨架。我們詳細剖析瞭敏捷組織設計(Agile Organizational Design)的原則,強調跨職能協作的重要性,並提供瞭情境化的組織結構調整模型。 戰略解碼與目標層級分解: 探討從高層戰略地圖(Strategy Maps)到關鍵結果(Key Results)的完整轉化過程。重點闡述如何確保組織內所有層級的活動都緊密對齊於企業的核心戰略方嚮,避免“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迷失”。 賦能型領導力模型: 深入分析後工業時代對領導力的要求變化。內容涵蓋僕人式領導(Servant Leadership)、情境領導(Situational Leadership)在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適用性,以及如何通過授權、輔導和建立信任文化來激發團隊潛能。 文化構建與價值落地: 組織文化不再是牆上的標語,而是日常決策的驅動力。本章提供瞭將抽象核心價值觀轉化為可觀測、可衡量的行為指標的方法論,並闡述瞭如何通過變革管理(Change Management)框架確保新文化得以有效植入。 第二部分:流程效率與數字化轉型(The Engine of Execution) 現代企業的生命綫在於其業務流程的順暢性。本部分聚焦於流程的梳理、優化、數字化改造,以及如何通過精益思維(Lean Thinking)消除浪費。 端到端流程梳理與價值流圖(VSM): 詳細介紹瞭如何運用價值流圖技術,精確描繪從客戶需求産生到最終交付的整個流程鏈條,識彆瓶頸、等待時間和非增值活動。我們提供瞭適用於服務業和製造業的流程映射工具包。 流程自動化與智能集成: 在探討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和業務流程管理係統(BPMS)的應用時,本書側重於集成而非孤立部署。內容涵蓋如何評估流程成熟度,選擇閤適的自動化技術,以及構建統一的數據視圖以支撐決策。 風險前瞻性管理框架: 傳統的風險管理往往是事後補救。本書引入瞭情景規劃(Scenario Planning)和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方法,教導企業如何建立前瞻性的風險識彆係統,尤其關注地緣政治、供應鏈中斷和技術顛覆帶來的係統性風險。 第三部分:數據驅動的決策與績效衡量(The Compass of Control) 在海量數據的時代,決策的質量直接決定瞭企業的生死存亡。本部分提供瞭一套從數據采集到洞察提取的完整體係。 構建企業級數據治理體係: 強調數據質量、數據安全和數據所有權的重要性。內容包括元數據管理、數據生命周期控製,以及如何確保決策所依賴的數據是準確、及時和一緻的。 平衡計分卡(BSC)的深度應用與迭代: 超越傳統的財務指標,本書詳細闡述瞭如何構建一個多維度、動態調整的績效管理體係。我們提供瞭針對不同行業(如SaaS、高科技製造)的定製化BSC維度設計案例。 實驗驅動的創新(Experimentation-Driven Innovation): 如何在不破壞現有穩定運營的前提下,培育創新?本章介紹瞭最小可行性産品(MVP)的理念在企業內部的應用,以及如何利用A/B測試、快速原型設計等方法,以低成本驗證商業假設。 第四部分:人員能力與持續改進的生態係統(The Sustaining Force) 工具和流程最終需要人來執行和維護。本部分關注構建一個鼓勵學習、接納失敗並持續自我完善的組織生態。 全員參與的持續改進機製: 藉鑒全員生産維護(TPM)和六西格瑪(Six Sigma)的精髓,但更側重於如何將這些方法論融入日常工作流,而不是作為獨立的“項目”存在。重點在於基層員工的建議係統和問題解決機製的構建。 知識管理與組織記憶的構建: 探討如何捕獲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通過結構化的知識庫、經驗教訓(Lessons Learned)數據庫和導師製度,確保關鍵人纔流動不會導緻核心能力的流失。 人纔發展與技能矩陣規劃: 麵對未來技能需求的快速變化,本章提供瞭技能差距分析(Skills Gap Analysis)的方法,以及如何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內部輪崗機製,確保組織的人纔儲備始終領先於業務發展需求。 《卓越運營的基石:現代企業管理實踐與工具手冊》不僅是理論的匯編,更是一部行動指南。它以高度的實操性和前瞻性,引導讀者超越傳統管理範式,建立一個更加靈活、高效、富有韌性的現代企業運營體係。無論您是準備進行大規模流程再造(BPR),還是尋求提升中層管理者的決策效率,本書都將是您案頭不可或缺的寶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