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舍,于人是慈悲,于己得精进;以舍为得,无处不春风。心随境转则不自在,心能转境则无处不自在,星云大师启迪大众,由刹那因缘觉悟生命之得失盈亏。 种善因得善果,人是自己的园丁,一念美意则福田无量。 奉献是福德,不是负担;服务是获得,不是牺牲。 继《宽心》广受好评后,《舍得》再助人添善美。种豆得豆,最大的“舍”是最大的“得”。 舍,看起来是给人,实际上是给自己。给人一句好话,你才能得到别人回你一句赞美,给人一个笑容,别人才能对你回眸一笑。含和得的关系,就如因和果,因果是相关的,舍与得也是互动的。能够舍的人,一定是拥有富者的心胸;如果他的内心没有感恩、结缘的性格,他怎么肯舍给人,怎么能让人有所得呢?他的内心充满欢喜,他才能把欢喜给你;他的内心蕴藏着无限的慈悲,他才能把慈悲给你。自己有财,才能舍财;自己有道,才能舍道。有的人心中只有贪嗔愚痴,他给人的当然也是贪嗔愚痴。所以我们劝人不要把烦恼、愁闷传染给别人,因为舍什么就会得什么,这是必然的因果。 ——星云大师《以含为得》
内容简介
在《舍得》中,星云大师继续释发学识精义,对大众人生拓展、学业、事业、生活及修养心性诸方面进行分析和指导,启发人在成长成功的过程中把握住自己,沿着精进的方向完善自我,以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出生于江苏江都,12岁剃度出家,21岁时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和佛教学院,培育佛教人才,主张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业,“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著有《宽心》《包容的智慧》《释迦牟尼佛传》《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等。
目录
壹 职·场·篇
成功者的愿景
最棒的生涯规划
立志与发愿
为什么失败
上班族的压力
买卖的真经
启发灵感
特效药
耽误总是憾事
五分钟的热度
没有办法的办法
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化繁就简
少管点事,多办成事
做一个德高望重的领导者
事业要交棒
从善如流的被领导学
做部属的十项全能
办公室里的春秋
低调才好
螃蟹行为
抬轿子
请示的窍门
服务的伟大
格局与破格
拒绝要有代替
做个能讲话也会听话的人
人间圣贤
去留三岔口
不如归去
挖角
忍耐就是力量
精神力,无极限
脱困之道
不要错失良机
贰 日·常·篇
带着觉性生活
将心比心
男人心事
女人情怨
不世之才的早教
老人的赡养与颐养
病的价值(一)
病的价值(二)
好好休息
难忍能忍
人我之间跳探戈
礼貌
交朋友的可能性
美好的随喜
打破僵局
不逆人意
人我之间跳探戈
化敌为友
处众和而不同
请客之道
用正念降伏烦恼
上瘾
应付错误
用正念降伏烦恼
克制情绪
发泄情绪
增加福德的营养
包袱
闲话
不要同归于尽
零碎时间
“我以为”
煞车
不要同归于尽
留有余地
眼睛与嘴巴
最好的抉择
拙的智慧
叁 修·身·篇
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欢喜与不欢喜
人生三百岁
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贫穷就是罪恶
过有道德的生活
给人利用才有价值
人以理想立世
人如棋子
手的百态
人生有五味
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了不起的眼光(一)
了不起的眼光(二)
六种人生的镜子
不比较,不计较
破铜烂铁也能成钢
对待偶像
无情说法
捉心中之贼难
做自己的主人
耐烦做人
人生的相对论
流动的美
要活的
耐烦做人
沉得住气
自制的功夫
嗔恨之害
盲从的突破
积极的人生观
以舍为得,屈伸自如
衡量
认错要有勇气
给的境界
得失之间(一)
得失之间(二)
得失之间(三)
以合为得
回应
什么都是我的,什么都不是我的
肆 养·心·篇
天堂与地狱一念间
心的祸患
天堂与地狱一念间
莫在欲海里没顶
宁正不邪
信心是宝藏
在当下解脱
日常生活中的道理
换一颗心
不见不闻的世界
反躬自照
天人交战
作茧自缚(一)
作茧自缚(二)
山高岂碍白云飞
放下,就会自在
从拥有到用有
要忍一时之气
低头在人间
慈悲的真义
少的益处
放下与拿开
门里门外
信仰使身心安住
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念力增上
享受宁静
六根互用
信仰使身心安住
附 星云大师传略
精彩书摘
壹 职·场·篇
成功者的愿景
最棒的生涯规划
有人说,人是宇宙的主宰;但也有人认为,人是宇宙的过客。
法院里的法官出庭审案,称为“过堂”;佛教中的僧侣到斋堂用餐,也叫“过堂”。所谓“过堂”,就是不能久居久留,只是一时的用有。就如人到世界上来,从生到死,数十年岁月寒暑,也只是经过而已;通过了生老病死的过程,空空而来又空空而去,所以说人是宇宙的过客,一点也不错!
宇宙是人生的逆旅,人是宇宙的过客;在过客的人生里,有的人为宇宙留下很多的纪录,例如忠臣孝子、英雄游侠、奸刁恶棍、混世魔王等。他们有的为宇宙留下彩色,有的为人间留下恶名,有的把世界彩绘成天堂,有的把社会渲染成地狱。从历史上看,历代的帝王重臣、学者专家、贪官污吏、江洋盗匪等,他们的所作所为,其实已经明显地展现出他们作品的优劣了。
人因为只是世间的过客,当然有人想留下历史:有的人留下人间的情义,有的人留下人间的光辉;但也有的人无声无息地来也无声无息地去,来也不知为什么而来,去也不知为什么而去。就如大饭店里,每天都有人来人往,难道他们一定都有目标吗?
虽然人只是宇宙的过客,但只要是能掌握时间的人,就能拥有人生;会善用时间的人,就能懂得处理生命。遗憾的是,同样是过客的人生,有的人懂得珍惜生命,感叹人生苦短;有的人任意挥霍生命,埋怨人生苦长。其实,若能真正认识生命,必能了悟人生苦多;唯有自我主宰生命,才能不惧人生苦空。
对于过客的人生,有的人活得很认真,有的人活得很随缘。无门禅师说:“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不管你春去秋来,不管你生老病死,总之,过客的人生,匆匆地来也匆匆地去,在匆匆的生命中吾人应该自问的是:我们能为人间留下一些超越匆匆的纪念吗?
生涯规划,这是现代社会、现代人生的一个现代新理念。
现代人,有的在金钱上规划自己一生的用支,有的在感情上规划自己一生,不但对于何时成家立业,甚至所谓传宗接代也都有了长远的规划。有的人,不但为自己的生涯作规划,甚至对祖先的纪念、对儿孙的未来、对社会的道义,也都作好了自己奉献的规划。
人生是一场精妙的经营:智慧的轨迹,心灵的丰盈 在人生的浩瀚星河中,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经营者。我们经营着自己的时间,经营着自己的精力,经营着自己的人际关系,更经营着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场经营,没有固定模式,没有标准答案,它是一场持续的学习,一场深刻的探索,一场关乎生命质量的终极实践。 经营,并非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一种心灵的觉醒,一种智慧的升华。它要求我们洞察世事,明辨是非,更重要的是,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并最终超越自我。当我们将目光投向内在,去审视那些潜藏在心底的渴望、恐惧、执念与爱,我们便踏上了真正意义的人生经营之旅。 一、 觉察:看见内心的“账本” 人生经营的第一步,是深刻的觉察。如同精明的商人仔细盘点自己的财务状况,我们需要以全然的诚实和勇气,去审视自己内心的“账本”。这份账本记录着我们过往的经历,那些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爱过的痕迹,伤过的痛楚。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独特的心灵图谱。 觉察,意味着不再逃避,不再粉饰,而是直面那些让我们不安的念头,那些反复出现的负面情绪,那些束缚我们成长的旧有模式。它需要一份静心,一份耐心,一份不带评判的观察。当我们能够静观自己的情绪起伏,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辨识出那些让我们陷入困境的“负债”,例如: 固执的认知模式: 那些根深蒂固的“我一直都是这样”、“事情就应该那样”的观念,常常是我们前进的最大阻力。它们让我们拒绝新的可能性,阻碍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不健康的依恋模式: 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渴求,对失去的恐惧,对独自一人的不安,这些依恋让我们在关系中患得患失,无法真正地独立与自由。 过度的自我批评与完美主义: 永远觉得自己不够好,对微小的瑕疵耿耿于怀,这种内心的苛责会耗尽我们的能量,阻碍我们享受当下的成就。 未处理的情绪创伤: 那些被压抑的愤怒、悲伤、委屈,如同潜藏在心底的暗流,随时可能涌现,扰乱我们的平静。 觉察的过程,就像是在黑暗中点燃一盏灯,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它让我们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为后续的经营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一种自我认知深化的过程,它关乎我们能否真正地“认识你自己”。 二、 取舍:断舍离心灵的“库存” 有了觉察的基础,我们便能更有智慧地进行“取舍”。人生是一场精密的资源分配,我们拥有的时间、精力、关注度都是有限的。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投入到最有价值的地方,是经营的关键。这就如同清理一个杂乱的仓库,我们需要果断地舍弃那些不再有用的,不再滋养我们的事物,才能为真正重要的腾出空间。 取舍,并非简单的“得到”与“放弃”,而是一种深刻的价值判断。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更考验着我们的勇气。我们需要学习: 舍弃不必要的执念: 对过去的纠结,对未来的过度焦虑,对“应该如此”的强求,这些执念是心灵的沉重负担。放下它们,才能获得内心的轻松与自在。 断离无效的社交: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出现在我们的人生舞台上。那些消耗我们能量,带给我们负面影响的关系,需要我们果断地告别。将精力留给那些真正滋养我们、支持我们的朋友与家人。 放下对“成功”的单一定义: 社会对成功的定义往往是物质与名利的堆砌。然而,真正的成功,更在于内心的丰盈,精神的富足,以及对生命的深刻体验。我们需要为自己重新定义成功,并勇敢地去追求。 停止无意义的比较: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与他人比较,只会让我们陷入无休止的焦虑与不满。专注于自己的成长,活出自己的节奏,才是真正的经营之道。 取舍的过程,是对我们价值观的一次重新审视与确立。它帮助我们厘清生命的重点,将有限的生命能量聚焦于那些真正能带来幸福感与意义感的事物。每一次的舍弃,都是一次轻盈的蜕变,让我们离真实的自我更近一步。 三、 创造:播种希望,收获丰盈 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创造。创造并非总是宏大的壮举,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它是播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耐心等待,最终收获累累果实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智慧、勤奋与对生命的信任。 创造,意味着我们要: 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成长: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的知识与技能也需要与时俱进。持续的学习,不仅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更是为了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提升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投入热情与精力去追求目标: 无论是工作、事业,还是个人兴趣,当我们将热情投入其中,并付诸不懈的努力,我们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这需要坚定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决心。 培养积极的心态与感恩之心: 即使在困难时期,积极的心态也能帮助我们找到出路。感恩之心则能让我们看到生命中早已拥有的美好,并从中获得力量。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性动物,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付出,我们就能在人际交往中创造出温暖与支持。 为他人创造价值: 将自己的才能与精力用于服务他人,为社会贡献力量,这不仅能带来成就感,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创造的过程,是对生命能量的有效运用。它让我们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生活,而是主动地塑造生活。每一次的创造,都是一次对生命潜能的挖掘与绽放,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有意义,并最终收获心灵的真正丰盈。 四、 转化:看见无常,安住当下 人生的经营,也离不开对“无常”的理解与接纳。世事变幻,生命无常,这是宇宙的规律,也是人生经营中不可回避的课题。能够理解并转化无常带来的挑战,是经营智慧的最高体现。 转化,意味着我们要: 接纳不确定性: 生活中充满着我们无法预测的变数。与其抗拒,不如学着拥抱不确定性,将它视为成长的机会。 在变化中寻找机遇: 危机往往伴随着机遇。当旧有的模式被打破,新的可能性便会随之出现。我们需要敏锐地捕捉这些机遇,并积极地去把握。 安住于当下: 过去已成回忆,未来尚未到来,唯有当下是我们可以真正把握的。学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专注地做好眼前的事,体会当下的美好。 从痛苦中汲取力量: 痛苦是生命的一部分,但它并非终点。通过反思与转化,我们能够从痛苦中汲取深刻的智慧,并获得更强大的生命韧性。 保持一颗平常心: 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稳。不因成功而骄傲,不因失败而气馁。 转化无常,是经营心灵的艺术。它让我们在变幻莫测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定力与方向。当我们能够坦然面对生命的起伏,安然活在每一个当下,我们便获得了最宝贵的内在自由。 人生经营,是一场永不止息的旅程。它关乎我们如何认识自己,如何与世界互动,如何让有限的生命焕发出无限的光彩。这场经营,没有终点,只有不断深入的智慧,不断丰盈的心灵,以及对生命最真诚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