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半睡的自己――父母自我成长心灵使用手册

唤醒半睡的自己――父母自我成长心灵使用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文君 著
图书标签:
  • 亲子关系
  • 父母成长
  • 自我觉察
  • 心灵成长
  • 情绪管理
  • 家庭教育
  • 沟通技巧
  • 积极心理学
  • 个人成长
  • 育儿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1234842
版次:01
商品编码:1150666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8-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4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吴文君重磅新作,国际NLP大师李中莹倾情作序推荐。
★一本颠覆传统理念的家教书,一次寻求自我成长的心灵之旅。
★唤醒半睡的自己,找回最真实的自我。
★管理好自身情绪,处理好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把最好的爱传递给孩子。
★读完本书,你将不再执着于个人点滴荣辱得失,而是坦然接受并乐享上天赋予的一切,坚定自信地赢取开阔的人生!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帮助年轻父母自我成长的心理自助书。本书通过对生命中各种关系的梳理,分别从“比我高的”、“比我低的”、“与我平等的”三种层次和“我与自己的关系”的角度,解读家族系统、组织系统的基本法则(归属感、付出与收取的平衡、秩序),读者悦读其中,能够丰富对生命的体验、觉悟到爱跟随“道”的流动,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人震撼的生命改变和系统奇迹,实现丰盈的人生!

作者简介

吴文君,全国十佳心理教师,国家首批职业心理咨询师,香港专业效能管理学院特聘首席培训导师。她师从华人世界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先生,有着二十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在全国十几个省市主持大型企业培训、教育培训和亲子讲座百余场。她的心理咨询以其有效的技巧传授和感人至深的爱的陪伴深得大众好评,影响着越来越多渴望成长、追求人生成功快乐和轻松满足的人。

目录

推荐序一 身体和心灵,永远成长在路上/ 1
推荐序二 活着,就是为了学习爱的功课/ 3
推荐序三 先要唤醒自己,才能自由成长/ 6
序言/ 1
引言一 无条件的爱,究竟长什么样/ 1
引言二 左手觉察内省,右手修炼成长/ 17
你比我大,我向你鞠躬
第一节 满怀谦卑的心,感恩父母/ 26
第二节 独立而成熟,不做“超龄婴儿”/ 33
第三节 爱他,就请与他的家族完美对接/ 36
第四节 再见,盲目批判的叛逆少年/ 40
第五节 花花世界,我来了/ 44
爱的修炼术(一)
招数①:接受父母传递给我们的能量/ 47
招数②:坦然地面对死亡/ 48
招数③:清晰地定位自己/ 50
招数④:接受各种角色中的自己/ 51
招数⑤:汲取平等和自由的能量/ 52
招数⑥:在冥想中给自己力量/ 53
招数⑦:和家族的前辈们对话/ 56
精彩案例分享会(一)
疾病有时也能推动我们成长/ 58
请不要让爱的能量受阻/ 63
你与我平起平坐,我向你学习
第一节 学习跳婚姻的双人舞/ 68
第二节 婚后,请依然保持独立性/ 84
第三节 温柔让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89
第四节 别让沉默成为生命的包袱/ 97
第五节 离婚,人生另外一堂课/ 105
第六节 羡慕嫉妒恨,能放下吗/ 112
第七节 带着欣赏看同事,挺好/ 119
爱的修炼术(二)
招数①:做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 125
招数②:在冥想中学习包容和谦虚/ 127
招数③:不要让宝宝觉得爸妈偏心/ 132
招数④:放下你的委屈和不甘心/ 134
招数⑤:从别人身上观察自己/ 135
招数⑥:列出付出与收取平衡的清单/ 136
招数⑦:了解事情的正面意义和价值/ 137
招数⑧:感恩前任和曾有过的感情/ 138
招数⑨:过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140
招数⑩:深呼吸,共同描绘我们的未来/ 141
精彩案例分享会(二)
了结所有已逝的情感,然后才能看到眼前人/ 143
感知位置变化,放下对同事的轻视和厌恶/ 146
你比我小,我帮助你成长
第一节 给新生命多一点信任/ 152
第二节 父母靠后站,孩子向前冲/ 156
第三节 放下孩子身上的自我投射/ 163
第四节 别为自己的利益控制孩子的未来/ 169
第五节 身正为范,做孩子的好榜样/ 175
第六节 你过得比我好,就是最大的孝顺/ 179
第七节 内疚是一条吞噬力量和爱的蛇/ 183
第八节 堕胎和流产的孩子,我也爱你/ 186
第九节 时刻清醒,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191
爱的修炼术(三)
招数①:来吧,父母的肯定和祝福/ 194
招数②:清点和修复成长过程中的创伤/ 195
招数③:与温暖的生命之火融合/ 197
招数④:再见,生命最深处的四种恐惧/ 200
招数⑤:注意,不同成长阶段孩子需要也不同/ 205
招数⑥:放下内心对理想孩子的期待/ 208
招数⑦:殊途同归――选择最合适的教育方法/ 212
招数⑧:向父母和祖先借力,增强自信/ 213
招数⑨:认祖归宗,走出身份迷失/ 214
招数⑩:走向成人仪式,走向真正的成熟/ 215
精彩案例分享会(三)
倒插门家庭的焦虑孩子/ 217
快步走向高考的人生站台/ 221
我心中内在的小孩,我接纳你!
第一节 自爱与自尊,我爱闪亮的自己/ 228
第二节 接纳与赏识,我爱不完美的自己/ 236
第三节 为生命长河中不同阶段的自己喝彩/ 240
第四节 卸下恐惧,与负面情绪说再见/ 244
第五节 少点评判,多点包容/ 246
爱的修炼术(四)
招数①:带着最佳状态上路/ 248
招数②:向理想的自己借力/ 251
招数③:和内在的小孩一起,让自己更自信/ 253
招数④:整合不同角色,让自己更优秀/ 257
招数⑤:记录美好生活瞬间,爱上生活每一刻/ 259
招数⑥:积极的心理暗示,让自己更从容/ 260
招数⑦:将心比心,让关系更和谐/ 261
招数⑧:体悟生活,活在当下/ 264
招数⑨:自我肯定,相信明天的阳光会更美/ 266
招数⑩:分享爱,散播爱,传递爱/ 267
精彩案例分享会(四)
找回充满活力的自己/ 271
我终于可以当众演讲了/ 284
附录 生活中的自我成长修行术
修行术①:情绪的自我修炼――从地狱到天堂,一线之隔/ 288
修行术②:每天必做的修行课,不离不弃/ 301
修行术③:撞击天赋火花,全身心快乐工作和生活/ 309
后记/ 316

精彩书摘

给新生命多一点信任
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命之火,都可以活下去,活得更好!小生命披荆斩棘地来到世界,具备了所有生存需要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他、陪伴他。
不管我们是否准备好,当孕育生命时,我们已经开始了一段独特的生命历程。从孕育到诞生、长大,新生命的到来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已经延续,意味着我们开始了跟父母告别,将父母给予的生命传下去的路程。
养育生命,是对父母和祖先的报答,也是学习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孕育生命,是对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最大的尊重和回报,是体验父母照顾我们的过程,也是实现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
孕育孩子并不等于我们已经会做父母。我们这时只是生理上的父母,心理上是否已经长大成熟,是否做好准备用成人的心态去陪伴孩子,是否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都还是未知数。父母生孩子似乎从来都是水到渠成、天经地义的,但实际上孕育、培养、陪伴一个生命,是父母非常重要的体验过程,需要父母们进行全面的学习。
调查显示,中国夫妻上过婚姻课程才结婚的比例为零。懂得教育孩子的所有过程才做父母的中国父母占比不到60%。几乎所有父母都是没有经过培训就上岗工作,承担了孩子的养育过程。这其中年轻父母的困惑、迷茫、无奈和彷徨,已经成为社会普遍性的困惑。父母痛苦地呼唤,孩子也痛苦地呻吟。当年鲁迅先生笔下“救救孩子”的呼唤,今天仍震撼人心。
孩子出生前父母欠的课总要在孩子成长时补上。孩子每次制造的挑战和麻烦都是在推动父母不断学习和成长。学习处理跟配偶的关系,学习从共存到分离到放手,让一个新生命完成自主探索;学习重新梳理和整合自己与父辈的关系,并在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中充分释放;学习检点自己的言行,为社会增添更多力量,给孩子做出示范和榜样。
生孩子是传递生命和爱的事情,陪伴、养育孩子就是与生命共同体验、共同经历的过程。虽不是惊心动魄,却也是千变万化、精彩纷呈的。
每一个妈妈都对自己的怀孕过程有深入骨髓的记忆。一旦知道一个生命孕育在自己体内时,很多妈妈就开始了小心翼翼、心怀担忧和恐惧的孕育过程。小心翼翼是害怕自己不小心会让那个刚刚成形的弱小种子受伤害,担忧和恐惧则是害怕孩子不健康。父母们提心吊胆地经历着十月怀胎的整个过程。随着分娩日期临近,他们的愿望则变得越来越简单,不再在乎丑俊、胖瘦、黑白、高矮,只要宝贝是健康的就好。
不管父母多么恐惧或者期待,孩子都会用自己的方式长大,自己来选择决定生命的状态。无论健全还是残缺,孩子都带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带着他早已设计好的生命蓝图,通过妈妈来到这世界上。他要经历的一切、要体验的过程都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他准备好要来世界体验,带着他旺盛的生命之火。第一要义就是要活下去,无论环境多么恶劣,无论世事怎样沧桑,他们都会用好内在的生命之火活下去,活得更好。
回顾生命成长的过程,且不说精子和卵子受孕的一刹那,上亿个精子的搏斗和拼杀中,只有一个获胜的精子可以和卵子结合成生命;就是孩子在妈妈体内时,每一天也都经历着危险事件。妈妈不经意的跑跳、抑制不住的哀伤、巨大的声响,都可能吓坏这个孩子。可是,孩子仍然一天天用他神奇的力量,完成着细胞分裂和扩张,越长越大。
新生命诞生时,医生的合作、妈妈的力量、孩子的愿望,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哪怕出现一点点偏差,都会让这个生命无法看到世界上第一束阳光。出生后,孩子与妈妈的脐带分离,吮吸妈妈的奶,吃第一口食物,用他身体的每一寸肌肤感受外在的世界,每一步都蕴含着数不清的危险。一张纸盖在鼻子上就可能窒息,头卡在床栏间就可能丧命,大人一不小心翻身就可能压坏孩子……每天会有无数可能伤到这个弱小无力的孩童的危险!
所以,生命能够诞生并存活,真是伟大的奇迹!孩子体内一定有巨大的生命力,没有什么比生命力更伟大了。我们带着赞叹欣赏孩子时,可以在他的每个举动、每个微笑、每个眼神中,看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当看到孩子完美的生命力时,也许我们会放下成人的骄傲和自以为是。生命如此弱小,却可以如此充满能量地活着,这是百分之百的完美,是绝对的理想状态。
孩子带着巨大的生命能量来陪伴我们,教我们去欣赏生命、观察生命,去真正体验生命成长变化的过程。我们在他眼中,在他双手和双脚的动作中看到了完美。小生命披荆斩棘地来到世界,具备了所有生存下来的能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欣赏他、陪伴他、信任他。

前言/序言


拨开迷雾,重拾真我:一本写给每一个在育儿路上探索的你 当孩子稚嫩的眼睛第一次看向你,当那个小小的生命开始依恋你的怀抱,你是否也曾有过瞬间的迷茫?你曾以为的“父母”这个角色,在现实的洪流中,似乎变得比你想象的更加复杂、更加沉重。你或许在尽力扮演好这个角色,但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却隐隐涌动着一丝不安,甚至怀疑:“我真的准备好了吗?我还能做得更好吗?” 这本《唤醒半睡的自己——父母自我成长心灵使用手册》,并非一本教条式的育儿指南,更不是罗列出如何“完美”地育儿的清单。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你在为人父母过程中的真实心境;它是一盏灯,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让你看到那些被忽略的、未被开发的内心力量;它更是一张邀请函,邀请你踏上一段自我觉察与心灵成长的旅程,去重新认识那个在你育儿身份背后,同样鲜活、同样渴望被看见的“自己”。 我们都知道,成为父母,意味着责任的叠加,意味着生活的重心转移。然而,在围绕着孩子的一切日程、一切安排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最根本的出发点——我们自己。我们有多久没有停下来,认真审视过自己的情绪、自己的需求、自己的成长?我们又有多久,没有意识到,我们自己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我们与孩子之间的互动,影响着家庭的氛围,甚至影响着孩子未来的成长轨迹? 这本书,正是从这样一个“人本”的视角出发。它深知,育儿的挑战并非仅仅是技巧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是心灵层面的考验。当孩子哭闹不止,当叛逆期来临,当家庭关系出现摩擦,我们内心涌起的焦虑、无力、挫败感,甚至愤怒,它们从何而来?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本书不会提供“速效”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相信,真正的成长,是深刻的理解和内化的过程。 它会带你深入探索你内在的世界,解构你为人父母的“自动模式”。 你是否发现,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你常常会不自觉地发出过去的父母的声音,用他们曾经对待你的方式来对待你的孩子?你是否在某些时刻,觉得自己像一个机器,机械地执行着“家长”的指令,而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这本书会引导你观察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去识别那些限制你、阻碍你与孩子建立更深层联结的“旧有剧本”。通过一个个贴近生活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提问,你将有机会审视自己过往的经历,理解它们如何塑造了今天的你,以及它们在育儿过程中可能扮演的角色。 它将聚焦于父母的情绪管理与自我关怀,这是育儿路上的“隐形地雷”,也是“能量补给站”。 为人父母,情感的起伏是必然的。喜悦、自豪、爱意,伴随着的也可能是疲惫、沮丧、烦躁、内疚。许多父母常常将自己的情绪压抑、忽略,甚至认为“父母就该坚强”。然而,长期的情绪压抑不仅会损害自身的健康,更会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孩子。这本书将为你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自我关怀的工具和方法。它会教你如何识别、接纳并有效地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如何在你感到精疲力竭时,找到恢复能量的途径。你会学会如何为自己“充电”,如何在你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找到内心的力量源泉。这并非自私,而是为了更好地承载对孩子的爱和责任。 它会鼓励你重新审视亲子关系中的“连接”与“界限”,找到平衡之道。 很多时候,父母会陷入一种“过度投入”或“过度疏离”的极端。要么事无巨细地包办,让孩子失去独立成长的机会;要么因为忙碌或压力,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这本书将帮助你理解,真正的亲子关系,是建立在深层连接之上的。它会教你如何通过积极的沟通、同理心的倾听,与孩子建立起牢固的情感纽带,让他们感受到被理解、被看见、被珍视。同时,它也会探讨如何设定健康的界限,如何在给予孩子自由和空间的同时,确保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这是一种既能滋养孩子,又能守护自己内心边界的艺术。 它将引领你发现并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一个更完整、更具智慧的个体。 成为父母,并非意味着放弃自我。相反,它是一个契机,让你有机会重新发现那些被隐藏在生活琐碎之下的才华、兴趣和渴望。这本书会鼓励你跳出“父母”的单一身份标签,去拥抱自己更广阔的生命面向。它会引导你去思考,在育儿之外,你还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样的梦想和追求?它相信,一个拥有自己独立人生追求的父母,更能为孩子树立一个积极、榜样的形象,也能在育儿的道路上,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和热情。 它还会提供一些关于“不完美”的智慧,让你卸下“完美父母”的包袱。 现实中的育儿,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童话。会有犯错,会有失误,会有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这本书将带你理解,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否定自己,甚至因此陷入无休止的内疚。它会教你如何从错误中学习,如何与自己的“不完美”和解,并将其转化为成长的契机。你将明白,一个真诚、努力、在不断学习的父母,比一个追求虚幻“完美”的父母,更能给孩子带来真实的温暖和安全感。 这本书并非提供一套标准化的“解决方案”,因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孩子、每一个父母都是独一无二的。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在你探索内心迷宫时,为你点亮一盏盏明灯,为你指引方向,让你在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再孤单,不再迷茫。它鼓励你,在育儿的旅途中,将目光更多地投向自己,去倾听内心的声音,去滋养自己的心灵,去唤醒那个沉睡已久的、充满智慧和力量的自己。 当你能够真正地“唤醒半睡的自己”,你便能以更平和、更自信、更从容的心态去面对育儿的种种挑战。你与孩子的关系,将因此而更加融洽、更加深刻。而你的人生,也将因此而更加丰富、更加有意义。这本书,是送给每一位渴望在育儿的道路上,找到内心平静,实现自我成长的父母的珍贵礼物。它邀请你,从今天开始,将这份珍贵的自我成长,融入到你为人父母的每一天。

用户评价

评分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那一定是“赋权”。它没有用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教导我们如何成为更伟大的父母,而是像一个充满同理心的伙伴,坚定地告诉我:你已经拥有了成为你自己最好的版本,以及孩子最好的引路人的全部潜能。它所倡导的自我成长,不是为了追求一个完美无瑕的乌托邦式家庭,而是为了接纳生活中的不完美,并在不完美中找到平衡与和谐。书中对“自我关怀”的强调尤其到位,它清晰地阐明了“先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顾他人”的深刻逻辑,而不是将自我牺牲视为美德。这种对父母个体价值的尊重和肯定,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内在驱动力,让我不再感到育儿是一场无止境的消耗战,而更像是一场与自己和孩子共同探索世界、共同成长的精彩旅程。这本书,对于任何在生活中感到迷茫、渴望深度自我对话的成年人来说,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评分

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堪称教科书级别。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会感到疲惫的理论堆砌,而是采用了循序渐进的“情感渗透”法。作者在论述复杂的心理学概念时,总能找到恰如其分的生活案例来支撑,这些案例的真实感和代入感极强,让人在阅读时常常会心一笑,或者猛地拍一下大腿,惊觉“原来我一直都是这样想问题的!”。特别欣赏它在处理“完美父母”陷阱时的细腻手法,它没有批判那些追求完美的父母,而是温柔地揭示了这种追求背后的焦虑和不安全感,并提供了一条更具人性化的出路——接纳不完美,并允许自己和孩子一同成长。语言风格上,它时而像一位睿智的长者在耳边低语,时而像一位真诚的同龄人在分享她的心路历程,这种多变而不失主线的风格,确保了阅读过程始终保持新鲜感和参与感,让人欲罢不能,渴望知道下一页会带来怎样的心灵触动。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极其严谨,逻辑链条清晰可见,但这种严谨丝毫没有削弱其可读性。它似乎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和沉淀才写就的,大量的经验之谈与扎实的理论基础完美结合,使得书中的每一个观点都显得落地有声,掷地有声。我尤其喜欢作者在章节末尾设置的“反思日志”部分,它强迫读者停下脚步,将书中的理念与自己的真实生活进行对接和检验。这种互动性极强的设计,将阅读从一个被动的接受信息过程,转化成了一个主动的自我建构过程。它不是让你看完就忘,而是让你合上书后,依然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将其内容“活”出来。对于那些渴望在实践中看到立竿见影效果的读者来说,这种“知行合一”的引导方式无疑是巨大福音,让人感觉每读一页都在为自己的内心添砖加瓦。

评分

我个人认为,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情绪解码”系统。在为人父母的过程中,我们常常被各种突如其来的负面情绪淹没——对孩子的吼叫、对伴侣的埋怨、对自己的苛责。这本书并没有停留在“控制情绪”的表层,而是深入挖掘了这些情绪的“信号意义”。它教会我,愤怒、焦虑、无助,都不是敌人,而是我们内在未被满足的需求或未被疗愈的旧伤的投射。通过书中设计的几组引导性练习,我开始学会像一个侦探一样,去追踪自己的情绪爆发点,去理解它背后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这种从“反应”到“理解”的转变,带来的不仅仅是亲子关系的改善,更是一种自我解放。我感觉自己仿佛卸下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再需要时刻紧绷着“扮演一个好家长”的这根弦,而是可以更自然、更松弛地去体验为人父母的日常,这才是真正的“解脱”。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吸引人,封面配色沉稳又不失温暖,标题字体排版也很有心思,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它试图触及的内心深处的力量。从拿到书的那一刻起,我就感觉到了一种被理解的慰藉。翻开书页,那种纸张的触感和油墨的清香,都像是老朋友在温柔地召唤你,准备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说教式的育儿指南,但前几页的文字就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作者的笔触是如此细腻而富有洞察力,她没有直接给出“你应该怎么做”的指令,而是通过一系列引人深思的场景描绘和提问,巧妙地将焦点从“如何教育孩子”转向了“我们自己究竟是谁”。这种由外而内的探索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和自我审视的欲望。我发现,很多在日常育儿中让我感到困惑和挫败的瞬间,似乎都有了更深层次的心理根源可以追溯。整本书散发着一种鼓励人“慢下来,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认知模式”的平和力量,而不是急于去修正外部环境。这种由内而外的重塑过程,远比任何速成的技巧手册来得扎实和持久。

评分

收到宝贝了,挺好,服务态度也很好

评分

还没看,

评分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评分

养育生命,是对父母和祖先的报答,也是学习陪伴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孕育生命,是对给予我们生命的父母最大的尊重和回报,是体验父母照顾我们的过程,也是实现我们自我成长的过程。

评分

帮朋友买的。。。不错

评分

长度在5-200个字之间 填写您对此商品的使用心得,例如该商品或某功能为您带来的帮助,或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最多可输入200字

评分

值得好好细读的一本书。

评分

很适合父母看,学习如何陪伴孩子成长。

评分

速度快,满足了我迫不及待想看到的心情。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