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信托法律法规手册(套装共4册)》所收录法律法规条目共计413项,内容包含法律(含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通知、指引、意见、公告等,均为截至2011年6月底现行有效的规定。全书共分为四卷:第一卷收录的是信托基础类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卷收录的是与资产管理类业务直接相关的法规内容;第三卷收录的是与金融机构管理直接相关的法规内容;第四卷收录的是与信托业务有间接联系,具有一定参考性的法规内容。鉴于信托制度的灵活性,信托业务的宽泛性,涉及的领域和业务范围较广,所以《信托法律法规手册(套装共4册)》收录的法规条目难免会有遗漏,敬请谅解。
内页插图
目录
《信托法律法规手册(信托卷)》
信托卷
一、信托公司经营、监管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五十号,2001)
信托公司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7年第2号)
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号)
信托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10年第5号)
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风险监管防范交易对手风险的通知
(银监发(2004)9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投资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2004)97号)
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管理暂行办法
(银监发(2005)1号)
关于规范信托投资公司信托业务会计核算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5)45号)
关于加强信托投资公司部分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5)212号)
关于做好2005年度信托投资公司信息披露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6)8号)
关于信托投资公司开展集合资金信托业务创新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2006)65号)
信托公司治理指引
(银监发(2007)4号)
关于实施《信托公司管理办法》和《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有关具体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07)18号)
关于支持信托公司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2009)25号)
关于修订信托公司年报披露格式规范信息披露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9)407号)
关于加强信托公司结构化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通(2010)2号)
关于修订《信托公司监管评级与分类监管指引》的通知
(银监发(2010)21号)
关于项目运营方利用信托资金融资过程中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0年第8号)
关于印发信托公司净资本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11)11号)
关于做好信托公司净资本监管、银信合作业务转表及信托产品营销等有关事项的通知
(非银发(2011)14号)
二、银信业务
银行与信托公司业务合作指引
(银监发(2008)83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信托公司银信合作理财业务风险管理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8)297号)
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09)111号)
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
(银监发(2010)72号)
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通知
(银监发(2011)7号)
三、房地产业务
关于规范信托投资公司办理业务中与房地产抵押估价管理有关问题的通如
(银监办发(2006)92号)
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证券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办发(2008)265号)
关于加强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
(银监发(2010)54号)
关于房屋抵押贷款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55号)
关于提示房地产企业规避调控政策有关风险的通知
(银监办便函(2010)84号)
关于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风险提示的通知
(银监办发(2010)343号)
……
资产管理卷
相关法律法规卷
金融机构管理类
精彩书摘
(一)购人股票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减去已宣告但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后的余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科目,按应领取的现金股利,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应领取的该部分现金股利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对外股权投资应分得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于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分派利润时,借记本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等科目;实际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润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三、本科目应按被投资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信托项目尚未收取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1122应收利息
一、本科目核算信托项目应收取的利息,包括债权投资、拆出资金、贷款、买入返售证券、买入返售信贷资产计提的利息等。
二、应收利息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购买债券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扣除应计的利息(即发行日或上期付息日至购买日止的利息)后的余额,借记“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科目,按应收取的利息,借记本科目,按实际支付的价款,贷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实际收到该部分应收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二)出售债券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已计提的应收利息,贷记本科目,按计提的长期债券投资减值准备,借记“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按债券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等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三)同业之间拆出资金按期计提利息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收到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发放贷款,按贷款本金、适用利率和计息期限计算应收取的利息时,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收到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
(五)买入返售证券和买入返售信贷资产按期计提利息时,按应计的利息,借记本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收到利息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六)客户贷款到期(含展期,下同)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者客户贷款尚未到期而已计提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者客户贷款虽然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90天但借款人生产经营已停止、项目已停建的,应将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转入表外核算,其后发生的应计利息纳入表外核算。
已计提应收利息转入表外核算时,按所转应收利息金额,借记“利息收入”科目,贷记“应收利息”科目。已转入表外核算的应收利息以后收到的,应按以下原则处理:
1.本金未逾期,且有客观证据表明借款人将会履行未来还款义务的,应将收到的该部分利息确认为利息收入。收到该部分利息时,按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利息收入”科目。
……
《公司法与股权管理实务精粹(套装共3册)》图书简介 内容提要: 本套装共三册,汇集了当前中国公司法领域最前沿、最实用的法律实务精髓。它不仅系统梳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最新修订内容及其对企业运营的深远影响,更深入剖析了股权结构设计、公司治理、投融资活动中的法律风险控制与合规要点。全书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旨在为企业管理者、法务人员、律师及相关专业人士提供一套权威、实用的操作指南。 第一册:公司法前沿解析与最新修订实务 核心聚焦: 本册聚焦于2023年《公司法》修订的重大变化及其对企业设立、运营、解散全生命周期的影响。 详细内容: 1. 新《公司法》体系结构与核心理念更新: 深入解读新法在股东责任、董事会结构、资本制度等方面的颠覆性变化。特别关注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行为的新增规制,以及对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细化规定。 2. 公司设立与注册登记实务操作: 详细阐述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分公司的具体流程与法律要点。重点解析新法对公司章程记载事项的强制性要求,以及设立失败的法律后果。 3. 股东权利义务的再平衡: 详尽论述股东知情权、利润分配请求权、异议股东请求公司收买其股权的法定情形与程序。结合司法判例,分析如何通过章程约定优化股东权利配置,有效防范“一股独大”或“小股东权益受损”的风险。 4. 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忠实与勤勉义务: 剖析新法对董事会职权、专门委员会设置的要求。通过大量案例分析,明确界定董事在决策失误、信息披露不当、关联交易中的法律责任边界,以及如何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进行风险隔离。 5. 公司解散与清算程序详解: 依据新法规定,系统梳理强制清算、任意清算、自行清算的启动条件、程序和法律效力。着重解析清算组的法律地位、财产分配顺序,以及清算责任人(包括股东、董事)的连带责任追究机制。 第二册:股权设计、交易与争议解决实务 核心聚焦: 本册是股权管理的实操工具书,涵盖股权激励、股权转让、投融资中关键的法律架构搭建与风险防范。 详细内容: 1. 股权结构设计的精细化策略: 针对初创企业、成长期企业和成熟企业,提供不同阶段的股权分配模型(如创始人股权、预留池、AB股架构的法律适用性)。详细分析股权的有效稀释与反稀释条款的法律效力与实操技巧。 2. 股权激励机制的法律落地: 深度解析合伙人协议、限制性股票、期权计划的法律架构。重点阐述如何设计股权成熟(Vesting)、回购机制(Clawback),确保激励对象与公司长期利益绑定,并规避税务及劳动法风险。 3. 股权转让的法律要件与流程控制: 详述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的差异。全面解析《公司法》规定的优先购买权行使程序,股东知情同意的获取要点,以及股权转让协议中的陈述与保证条款(Reps & Warranties)的起草标准与违约责任设定。 4. 公司投融资法律实务: 聚焦于股权融资(Pre-A轮至D轮)中的法律尽职调查(Legal Due Diligence)要点。分析可转换票据(SCLP)、估值调整机制(Anti-dilution Adjustments)的法律风险点,并提供标准化的交易文件模板应用指导。 5. 股东派生诉讼与解散之诉的策略运用: 详细梳理股东代表诉讼(派生诉讼)的启动条件、诉讼主体资格、诉讼请求的范围界定。结合高院判例,指导如何有效启动公司解散之诉,作为解决僵局的终极法律武器。 第三册:公司治理、合规审查与风险防范手册 核心聚焦: 本册着眼于企业日常运营中的合规管理,特别是关联交易、信息披露及内控制度的法律要求。 详细内容: 1. 公司治理的现代化构建: 探讨如何依据公司规模和特点,建立符合《公司法》和资本市场要求的“三会一层”(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有效运作机制。重点分析独立董事的选聘、履职要求及法律责任。 2. 关联交易的法律审查与合规要求: 详细界定“关联关系”的认定标准,规范关联交易的定价原则和决策程序。分析未履行合法程序导致的关联交易效力瑕疵及股东的追索权。 3. 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边界(非上市主体适用): 阐述公司在对外借贷、重大资产处置、高管变动等方面应承担的内部报告和信息备档责任。指导企业建立内部信息保密与合规披露流程。 4. 公司内部控制的法律底线: 结合反舞弊和反商业贿赂的要求,构建风险导向型的内控制度框架。重点分析财务舞弊、挪用资金等行为对公司高管的刑事及民事责任风险。 5. 公司印章、证照管理的法律风险: 规范公章、财务章、合同专用章的使用权限与交接程序,防范私刻印章、越权代表公司签订合同的法律风险。提供证照遗失后的补救措施及法律后果评估。 本书特点: 深度整合最新立法: 全面覆盖2023年《公司法》修订后的所有重要条款及司法解释的最新精神。 实务操作导向: 每一章节均配有“实务操作要点提示”和“风险防范清单”,直接服务于日常工作需求。 案例驱动教学: 引用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及各高院审结的经典案例,对抽象法律条文进行生动、直观的解读。 跨学科融合: 兼顾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就股份公司而言)及劳动法的交叉适用问题,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本套装是公司法领域法律实务工作者进行专业升级、构建稳健公司治理结构的必备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