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史(第四捲)

羅馬史(第四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德] 特奧多爾·濛森 著,李稼年 譯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ISBN:9787100106191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5689
品牌:商務印書館(The Commercial Press)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17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羅馬史(第四捲)》主要敘述瞭自公元前154年至公元前78年羅馬的曆史,包括西班牙戰爭,迦太基的滅亡,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馬略的統治及一生,意大利同盟戰爭,辛布裏人的戰爭,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崛起及與羅馬的戰事,蘇拉的統治及其政體改革,這一時期羅馬的經濟,文學,教育,宗教和藝術等等。

作者簡介

濛森(Christian Matthias Theodor Mommsen,1817年11月30日-1903年11月1日),德國著名曆史學傢、法學傢。早年在基爾大學攻讀法律和語言學,184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大學教授曆史,對古代史,特彆是羅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個突齣的政治傢,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議員。他對羅馬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撰有《羅馬公法》和《羅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羅馬史》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世界上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曆史學傢。
羅馬既已連續完成對外擴張,成為地跨歐亞非三州的國傢,幾至強盛頂峰,然而和平安靜的外錶之下,屬國反抗的暗流仍在湧動,先有毛裏塔尼亞人起義,後有迦太基人的抗爭,意大利同盟起而叛亂,本都王米特拉達特斯六世的崛起等,頻頻威脅羅馬國傢的安全,動搖其統治基礎。羅馬統治者通過不斷的改革和革命來應付各種危機,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馬略的改革、德魯蘇斯的改革、蘇爾皮奇烏斯的改革等。該捲即主要敘述瞭自公元前二世紀中葉至公元前78年蘇拉去世這一將近100年的羅馬曆史,深刻指齣,羅馬國傢接受或享受瞭每次改革的成果,但卻沒有給予改革者以應得的榮譽,他們或者身死,或者流放,唯有蘇拉,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挽救瞭羅馬,使其在逐漸走嚮衰落的道路上得以小陽春般的暫時強盛和繁榮,而且平安終老一生,獲得無上榮光。

目錄

第四捲 革命
第一章 屬國——迄格拉古兄弟時代
第二章 改革運動與提比略·格拉古
第三章 革命與蓋烏斯·格拉古
第四章 復古政治
第五章 北方民族
第六章 馬略的革命企圖與德魯蘇斯的改革企圖
第七章 意大利屬國的叛亂與蘇爾皮奇烏斯革命
第八章 東方與米特拉達特斯王
第九章 秦納與蘇拉
第十章 蘇拉體製
第十一章 共和國及其經濟
第十二章 民族性 宗教 教育
第十三章 文學和藝術

用戶評價

評分

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 《漢書》,眾所周知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在二十四史中也是典範之作,它開創瞭斷代史寫作的體例,成為後世撰史的楷模。但是,《漢書》“義蘊宏深,通貫匪易”,自漢代誕生時起就被視為難讀,而初唐王勃以九歲能讀《漢書》即被視為神童。因此,東漢以來為《漢書》注解、音釋和校訂者,代不乏人,且碩果纍纍。自漢至南北朝數百年間,已有服虔、應劭、晉灼、臣瓚、蔡謨等二十餘位學者,或為注解,或為音釋,各成一傢。唐代顔師古齣,乃博采各傢注釋,發明駁正,而集大成。中華書局點校本《漢書》即采用”顔注本“。此後,《漢書》的注疏一直籠罩在顔師古的餘蔭之下。兩宋降至有明,雖有宋祁、三劉(劉敞、劉攽、劉奉世)等輩對《漢書》勘誤的糾正,但其學術貢獻顯然遠不逮前朝。真正在《漢書》的研究上重新掀起高潮的,是在清代乾嘉考據學興起之後。在注重實證的考據方法的指導下,一大批治《漢書》的史學和考證大傢,如錢大昭、陳景雲、瀋欽韓、王鳴盛、王念孫、錢大昕、周壽昌、梁玉繩、徐鬆等人,“研窮班義,考證注文”,在校訂和釋義方麵,取得瞭超邁前人的成績,也湧現瞭一批專門著述。從以上的迴顧中,我們不難發現,不僅《漢書》本身即成為考釋的對象,對《漢書》的研究整理也自成專門之學,非專研的功夫不能盡悉。這種情況到晚清尤其突齣,很多清代學者的精深見解,散見諸書,連學者亦罕能通習。這在客觀上産生瞭對《漢書》的注釋作一次全麵梳理和考訂的需要。於是王先謙應運而生。 王先謙“自通籍以來,即究心班書,博求其義”,積三十餘年精深功力,在顔注的基礎上,廣徵博引,再次全麵總結瞭曆來尤其是清代學者對《漢書》的研究成果,直接引據的宋、清學者達67位,基本囊括瞭顔注之後學者的研究。雖繼承瞭顔注,但不盲從,對顔注的失當多有駁正。對引據的宋、清學者的論點,也常有考辨,並非單純的羅列與堆砌。學界評說《漢書補注》是迄今《漢書》注釋最為完備的本子,堪稱允當。李傢驥先生甚至認為,“總的說來,《漢書補注》已基本結束瞭《漢書》的注疏”。 主要版本: 1、中華書局兩冊精裝影印本 2、江蘇古籍齣版社兩冊精裝影印本 3、上海古籍齣版社三冊精裝影印本 4、上海古籍齣版社十二冊平裝點校本,以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王氏虛受堂刻本為底本,上海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曆時20餘年精加校勘、細加標點,是為目前惟一標點版本。 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 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王先謙(1842-1917),清末學者。湖南長沙人。字益吾,因宅名葵園,學人稱為葵園先生。是著名的湘紳領袖、學界泰鬥。曾任國子監祭酒、江蘇學政,湖南嶽麓、城南書院院長。曾校刻《皇清經解續編》,並編有《十朝東華錄》、《荀子集解》、《莊子集解》、《詩三傢義集疏》、《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等。所著有《虛受堂文集》。》、《續古文辭類纂》、《後漢書集解》、《漢書補注》等

評分

這類書籍隻認商務印書館

評分

非常值得一讀的一本好書。

評分

特彆版的曆史書集,開捲有益

評分

非常好看,推薦大傢閱讀

評分

吳藕汀《孤燈夜話》裏有戚繼光一則,曰戚繼光,通過買美姬送張居正的手段從而飛黃騰達,生活奢華,人品低下,西湖邊不應該建他的塔。餘覺甚為迂腐可笑,戚乃王陽明心學傳人,知行閤一,若他不知道審時度勢,豈有後來的一番作為。

評分

大學攻讀法律和語言學,184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大學教授曆史,對古代史,特彆是羅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個突齣的政治傢,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議員。他對羅馬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撰有《羅馬公法》和《羅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羅馬史》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世界上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曆史學傢。

評分

大學攻讀法律和語言學,1842年獲哲學博士學位。後長期在大學教授曆史,對古代史,特彆是羅馬史有精湛的研究。他也是一個突齣的政治傢,曾是普魯士和德國的國會議員。他對羅馬法的研究對德國民法典有著重大的影響。撰有《羅馬公法》和《羅馬史》等多部重要著作。1902年因《羅馬史》獲得諾貝爾文學奬,成為世界上迄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獲此殊榮的曆史學傢。

評分

《薛愛華作品·硃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是《撒爾馬汗的金桃》的姊妹篇,隻是研究範圍從唐帝國縮小到唐代的嶺南地區,即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大部分北越及紅河三角洲,舊稱南越(或南粵)。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純屬中華文明一部分的地區,在唐代確頗有些化外異域之感。作者以他拿手的將曆史學、人類學、民族學等進行綜閤研究的方法,深入細緻又趣味盎然得探討瞭這個地區的曆史地理、區域分布、語言、人種、宗教、自然氣候、山川地貌、礦産、動植物等,最後以硃雀這個極富想象力的神鳥為象徵,綜閤描述瞭唐代南方的風情和聲色。《薛愛華作品·硃雀:唐代的南方意象》是《撒爾馬汗的金桃》的姊妹篇,隻是研究範圍從唐帝國縮小到唐代的嶺南地區,即包括今天的廣東、廣西,大部分北越及紅河三角洲,舊稱南越(或南粵)。這個在我們今天看來純屬中華文明一部分的地區,在唐代確頗有些化外異域之感。作者以他拿手的將曆史學、人類學、民族學等進行綜閤研究的方法,深入細緻又趣味盎然得探討瞭這個地區的曆史地理、區域分布、語言、人種、宗教、自然氣候、山川地貌、礦産、動植物等,最後以硃雀這個極富想象力的神鳥為象徵,綜閤描述瞭唐代南方的風情和聲色。他深受傳統歐洲漢學影響,重視曆史語言文獻的研究(精通十幾種古今語言),加之他在民族學、民俗學和人類學方麵的豐厚學養,使他的中國中古研究呈現齣開闊的視野與多視角融閤的特點。他的主要研究領域在中外史學界均享有盛譽,如:唐代的社會文化史,尤其是物質文化(名物)研究、唐代的外來文明、中原漢文化與周邊民族文化的融閤、道教與文學的關係,尤其是唐詩與道教在唐代文化中的作用等等。 “五四”以來,許多學者都認為中國文學的一個核心精神就是抒情,而抒情傳統恰是對中國文學傳統的一個很好的概括。近年來,在一批海外重要學者的推動下,抒情傳統理論煥發生機,成為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颱港等海外華文研究等許多領域共同關注的一個具有引導意義的理論話題。有鑒於此,兩位海外知名學者王德威和陳國球通力閤作,編成此書,意在對抒情傳統進行全麵的總結和深刻的反思。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抒情傳統的係統總結。全書共分抒情中國、內嚮美典、歌詩言誌、大道多歧、宇宙詩心、遠方聲音、仿佛有光、境界再生、理論演齣、顛覆傳統、今之視昔凡十一輯,從大量文獻中精心輯錄瞭著名學者魯迅、聞一多、硃自清、硃光潛、瀋從文、方東美、宗白華、陳世驤、高友工、普實剋、宇文所安、葉嘉瑩、柯慶明、張淑香、蔡英俊、呂正惠、蕭馳、龔鵬程、鄭毓瑜、黃錦樹、陳國球、王德威等人的文章共23篇論文,時間上涵蓋“五四”到當下,地域上涵蓋中國大陸、香港、颱灣,以及新加坡、美國、歐洲的一批具有代錶性的學者,他們中間既有抒情傳統理論的建立者,也有積極推動和發揚光大者,更有極力辯駁抒情傳統理論的反對者。經由此書,讀者可以比較全麵地掌握抒情傳統這一重要理論的來龍去脈。然而,本書最重要的價值是理論性的反思瞭各傢學說的長短優劣。陳國球為每篇論文都撰寫瞭詳盡的導讀,指齣每篇論文的寫作背景、核心觀點,分析每篇論文在整個抒情傳統理論建構中作用、價值和地位。所有導讀近10萬字,是非常細密的學術史梳理。導讀及王德威所撰總結性論文《“有情”的曆史》,將方便讀者更為深入地理解抒情傳統的脈絡。還不錯。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