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 [Technical Code for Heat-insulation and Wear-resistant Linings]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 [Technical Code for Heat-insulation and Wear-resistant Lining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国家标准
  • GBT50474-2008
  • 隔热
  • 耐磨
  • 衬里
  • 技术规范
  • 工业设备
  • 管道工程
  • 建筑材料
  • 热工
  • 材料工程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17715309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67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Technical Code for Heat-insulation and Wear-resistant Linings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09-04-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研,总结了近几年来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以多种形式征求了有关设计、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最后经审查定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主要内容有总则、术语、衬里设计、衬里材料、衬里施工、质量检验、补衬与修补、衬里烘炉、工程验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衬里设计
3.1 一般规定
3.2 衬里结构的选择
3.3 典型衬里结构
3.4 锚固件的类型与布置
3.5 衬里厚度

4 衬里材料
4.1 一般规定
4.2 锚固件
4.3 钢纤维
4.4 不定形耐火材料
4.5 衬里混凝土

5 衬里施工
5.1 一般规定
5.2 金属表面处理
5.3 锚固件安装
5.4 衬里混凝土搅拌
5.5 施工缝
5.6 浇注法施工
5.7 喷涂法施工
5.8 手工捣制法施工
5.9 特殊部位施工
5.10 衬里混凝土养护
5.11 成品保护

6 质量检验
6.1 一般规定
6.2 衬里材料检验
6.3 除锈质量
6.4 锚固件安装检验
6.5 衬里混凝土检验
6.6 工程试样
7 补衬与修补

8 衬里烘炉
8.1 一般规定
8.2 衬里烘炉制度
9 工程验收
附录A 龟甲网技术条件
附录B 衬里施工作业人员操作技能考核方法
附录C 喷涂衬里混凝土含水率测试方法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冶金工业设计与施工规范精选集:结构工程与环境控制 本书精选了冶金工业领域中与建筑结构、设备基础、防腐蚀以及工业环境控制密切相关的系列国家标准与行业规范,旨在为工程设计、施工管理和质量验收提供全面、权威的指导性文件汇编。 本书汇集了多项在冶金工业工程实践中至关重要的技术文件,覆盖了从厂房结构设计到特殊环境下的防护措施等多个核心方面,特别侧重于提升工业设施的长期可靠性和作业环境的安全性与可持续性。 --- 第一部分:厂房结构与设备基础设计规范 本部分重点收录了冶金工业厂房建筑结构设计中,针对重型设备荷载、高温高湿环境适应性以及抗震设防等方面制定的关键标准。 1. 工业建筑荷载与结构安全规范(参考) 本篇幅收录的标准明确了冶金生产过程中,尤其是炼钢、轧钢等车间特有的动荷载、冲击荷载以及高温辐射热荷载的计算方法与取值范围。它详细规定了结构构件(如钢梁、柱、混凝土基础)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承载力验算原则、变形控制限值以及疲劳验算要求。特别关注了吊车梁系统的设计细节,包括其在长期重复运行下的稳定性分析,确保高吨位起重设备运行的绝对安全。 2. 冶金设备基础设计通用规范 针对冶金流程中普遍存在的重型、大型设备,如烧结机、高炉、转炉、连铸机和大型电机等,本部分规范了其基础设计的基本原则。内容涵盖了地质勘察报告的应用、地基承载力的确定、基础形式的选择(包括筏板基础、沉箱基础和桩基础的适用条件)以及基础沉降差的控制标准。对于高振动设备的基础,详细阐述了隔振措施的设计要求,确保设备本体与主体结构之间的有效隔离,防止共振对厂房结构造成破坏。 3. 钢结构连接与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本部分聚焦于冶金厂房常用的钢结构体系。规范了高强度螺栓连接、焊接连接(包括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的适用范围及要求)的施工工艺标准。着重强调了现场安装中的测量控制点布置、构件的预安装检验程序,以及钢结构防腐涂装前的表面处理等级要求,以应对冶金环境中高腐蚀性介质的挑战。 --- 第二部分:工业环境防护与流体介质输送规范 本部分标准关注冶金生产过程中对材料的特殊要求,包括高温、磨损、腐蚀环境下的防护技术,以及重要的工艺介质(气体、液体)的输送与储存要求。 4. 工业管道腐蚀防护与绝热要求(非热工衬里相关) 本章节侧重于介质输送系统的耐久性。规范了用于输送高温蒸汽、高浓度酸碱溶液及含尘气体的管道系统的材料选用原则。内容包括管道的防腐涂层(如富锌底漆、环氧富集料的厚度和固化条件)、阴极保护的实施要点,以及在特定工况下的热力系统管道的伴热与保温要求,以防止介质在低温下结晶或管道发生冷凝腐蚀。 5. 工业建筑防潮、防渗与地面工程标准 冶金车间(如酸洗车间、电解车间)地面常面临化学品侵蚀和大量水渍。本部分详细规定了地面材料的选择(如重载环氧地坪、耐酸砖铺设)、基层处理技术、防渗层(如聚合物改性沥青卷材或HDPE膜)的铺设与搭接要求。对于地下室或设备集水坑的防水设计,提供了详细的构造节点图集和闭水试验标准。 6. 工业除尘与废气排放设施的结构支撑规范 为满足环保要求,冶金厂房内大量安装有大型布袋除尘器、电除尘器及烟道系统。本部分规范了支撑这些大型、重型环保设备的基础设计,以及高架烟道系统的风荷载、雪荷载和工作温度下的热膨胀计算。同时,包含了对关键密封件和检修通道的安全标准制定。 --- 第三部分:电气与自动化安装工程标准参考 本部分收录了冶金工业特有电气系统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规范,强调在强电磁干扰和高粉尘环境下的设备选型与防护等级。 7. 冶金工业防爆电气设备安装规范(非热工设备操作界面) 本章节聚焦于涉及易燃气体、蒸汽或可燃性粉尘区域的电气安装。规定了防爆电缆的敷设方式(如钢管或金属屏蔽桥架)、接线盒的密封性要求、电气设备的接地电阻测量与维护标准。详细说明了不同防爆等级(Ex d, Ex e, Ex i)设备的选型依据和安装间的安全距离要求。 8. 工业控制系统电缆敷设与信号隔离标准 针对DCS/PLC系统的可靠性,本标准区分了强电动力电缆与弱电控制信号电缆的布线原则,强调了电磁兼容性(EMC)措施,如屏蔽层的正确接地、信号回路的独立走线或采用隔离变压器。规定了控制柜的散热条件和防尘等级(IP防护等级)的满足性检查方法。 --- 附录:工程质量验收与安全操作导则 本附录收录了与上述设计规范相配套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安全操作要点,作为工程竣工验收的依据,确保最终交付的工程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安全标准。 本书特点: 全面性: 内容覆盖冶金工程设计中结构、基础、防护、流体输送及电气等多个关键环节。 实践性: 选取标准均为工程界高频使用、直接指导施工操作的权威文件。 关联性: 各部分标准之间逻辑关联紧密,便于设计人员进行多专业协调。 本书适用于冶金设计院、建筑施工单位、设备安装公司及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位专注于材料学基础研究的学者,对工程应用标准一向持审慎态度。然而,这本《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在理论深度上的扎实程度,令人印象深刻。它不仅仅是工程经验的堆砌,更是在底层物理机制上有所建树。特别是关于“磨损机理的分类与辨识”那一章,它清晰地界定了不同应力场(如滑移磨损、冲蚀磨损、腐蚀磨损的叠加)对特定晶体结构材料的微观损伤路径。书中引用的热力学平衡分析和有限元模型验证思路,表明该规范的制定是基于严谨的科学推导,而非简单的行业共识集合。对于我们进行新材料开发的人员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个极佳的“目标函数”——即一个被国家认可的、能够有效应对复杂工业挑战的性能基准。它为我们指明了未来研发方向应该聚焦于哪些交叉学科领域,比如界面化学稳定性与动态力学响应的协同优化。

评分

作为一名经常需要参与招投标和采购审核的技术人员,我对规范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要求极高。这本国家标准在“施工质量控制与验收标准”部分做得非常出色,几乎可以作为工程监理的红宝书。它详细列出了从材料进场检验(包括批次一致性分析)、衬里锚固件的安装精度要求,到最终的整体热密闭性测试的全流程控制点。过去,不同供应商提供的施工方案和验收标准常常模糊不清,导致后期纠纷频发。但GBT 50474-2008提供了一套统一的、量化的验收指标体系,例如规定了特定厚度误差范围内的允许温度梯度波动值。这种对细节的精细化管理,极大地减少了因人为判断带来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它不仅保障了工程的最终质量,更重要的是,它为整个行业建立了一个公平、透明的技术竞争平台,让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规范执行力的企业脱颖而出。

评分

这本《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GBT50474-2008)真是让我这个长期在一线操作的工程师大开眼界。我之前总觉得,搞耐磨衬里无非就是选对材料、保证安装紧密,但这本书里的系统性分析,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尤其是它对不同工况下材料性能衰减的量化分析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举个例子,过去我们遇到高温磨损问题,往往只能靠经验摸索,用更耐高温的材料一换了事。但这本书里详细阐述了热应力、冲击载荷与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的耦合关系,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有些看似性能优越的材料在实际运行中反而“水土不服”。它不仅仅是告诉你“该用什么”,更深刻地解释了“为什么该用这个,以及在什么条件下它会失效”。对于我们这些需要优化设备寿命、降低非计划停机时间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说,这本规范提供的不仅仅是指导,更是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维框架。它对标准化的流程和质量控制的强调,也使得我们团队在项目执行时有了一个清晰、可追溯的路径,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工作的严谨性和可靠性。

评分

我最近在进行一个涉及极端温度变化的流化床项目,急需一个权威的参考来指导衬里选型。这本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隔热耐磨衬里技术规范》的出现,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欣赏它在“材料选择与适用性评估”章节中,对复合衬里体系的详尽论述。不同于市面上许多只关注单一材料特性的书籍,GBT 50474-2008 深刻认识到,现代工业中的衬里往往是多层结构,其整体性能取决于界面结合、热膨胀系数匹配等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书中对界面粘结强度测试方法和评估标准的详细说明,直接解决了我在设计阶段最头疼的层间剥离问题。我马上组织团队,根据规范中给出的热冲击循环试验数据,重新校核了我们正在测试的几组新材料组合,发现了一个此前被我们忽略的潜在热桥隐患。可以说,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产品说明书,更接近于一套关于极端环境材料工程的综合科学论证体系,为提升我们国家工业装备的整体可靠性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评分

从一个负责设备维护的管理者角度来看,这本技术规范的价值在于其前瞻性的预防维护指导。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在衬里彻底损坏、生产中断后才开始着手更换,成本高昂且影响巨大。翻阅GBT 50474-2008,我发现其中关于“在线监测技术与寿命预测模型”的部分,简直就是为我们量身定做的“水晶球”。它没有停留在传统的硬度、密度等静态指标上,而是引入了声发射技术、红外热成像等现代无损检测手段与规范的结合应用。书中对不同失效模式下特征信号的描述非常具体,让我能清晰地知道在何时、何地应该采集何种数据,以及如何将这些数据与标准的退化曲线进行比对。这使得我们的预防性维护计划从粗放式的定期更换,转变为基于实际工况和实时健康状态的精准干预。这种从“被动抢修”到“主动预测”的转变,是衡量一个工业标准是否具备时代先进性的重要标志,这本书无疑是做到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