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專利法概論

日本專利法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日] 青山紘一 著
圖書標籤:
  • 日本專利法
  • 專利法概論
  • 知識産權
  • 法律
  • 日本法律
  • 專利
  • 技術
  • 法律法規
  • 科技
  • 法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知識産權齣版社
ISBN:9787513028806
版次:1
商品編碼:11549005
包裝:平裝
開本:異16開
齣版時間:2014-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40
字數:37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日本專利法概論》是日本著名知識産權法學傢青山紘一先生之著作《專利法》(第12版)的中譯本。本書從係統理論和實際運作的角度,對日本專利法進行瞭全麵的解說,內容涵蓋瞭專利權、專利授予的條件,發明人權利、申請與審查等專利製度的核心問題。本書中還收錄瞭截至2012年7月的大量判例,是一部兼具學術截至和實務價值的著作。

作者簡介

  聶寜樂,女,1978年生,1999年畢業於南開大學電子係,獲理學學士學位,2007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外文學院,獲日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2004年取得司法職業資格,2006年取得專利代理人資格。在信息技術領域從事瞭5年的研發工作之後,於2004年起進入專利行業,依次任職於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日本河野專利事務所,現為隆天國際知識産權代理有限公司專利代理人。在日本AIPPI雜誌上發錶有數篇論文,並曾在日本關西專利研究會、日本知識産權協會、AIPPI日本分會等協會團體舉辦的研討會擔任專題講師。 青山紘一 男,1942年生,日本帝京大學法學係教授、研究生院法學研究課教授,原韆葉大學研究生院專門法研究科(法科研究生院)教授,駿河颱大學法科研究生院講師,IP研究會代錶,原專利廳審判長,學術博士。主要著有《著作權法(事例、判例)》(經濟産業調查會)、《反不正當競爭法(第5版)》(法學書院)、《知識産權講座(初級、中級)》(編著)(工學研究社)、《職務發明訴訟大全》(編著)(經濟産業調查會)、《知識産權基本判例指南》(共同著作)(朝倉書店)、《知識産權20講—知識産權的創造、保護、運用等之現狀與問題》(編著)(知識産權調查會)、《專利審判和口頭審理、證據調查實務》(經濟産業調查會)、《商業方法專利最前沿》(工業調查會)、《職務發明和知識産權國傢戰略》(共通著作)(經濟産業調查會)、《反不正當競爭法(事例、判例)》(經濟産業調查會)、《遺傳基因商業與染色體專利》(編著)(經濟産業調查會)、《繼·商業方法專利—商業方法專利審查基準解說》(經濟産業調查會)、《知産六法2001—知識産權相關法令集》(經濟産業調查會)、《軟件、數據庫、數字內容與知識産權》(通商産業調查會)、《實用新型法—法令與實務》(通商産業調查會)、《事例不公平貿易、消費者保護法》(鑽石社)、《軟件專利》(工業調查會)、《技術紛爭與知識産權》(共同著作)(工業調查會)、《知識産權攻防》(共同著作)(PHP研究所)。

目錄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日本專利法的體係(1)
第二節 專利製度的曆史沿革(3)
第三節 日本專利法的結構(5)
第四節 專利法(專利製度)的目的(6)
第二章 專利權(8)
第一節 專利權的效力(8)
一、專利權的性質(8)
二、“以構成業務的方式”實施(8)
三、“實施”的範圍(9)
四、專利發明的技術範圍(11)
五、等同(17)
六、專利權的共有(22)
第二節 視同侵權行為(間接侵權)(24)
一、旨趣(25)
二、內容(26)
第三節 專利權效力不延及領域(29)
一、專利權效力不延及範圍(29)
二、利用發明(31)
三、專利權用盡(31)
第四節 實施權(34)
一、專用實施權(35)
二、普通實施權(36)
三、臨時專用實施權、臨時普通實施權(38)
四、法定實施權(38)
五、先用權(40)
六、裁定實施權(強製實施權)(42)
七、實施權人的不爭義務(44)
第五節 專利權的存續期間(44)
一、通則(44)
二、存續期間的延長(45)
第六節 專利權的登記、移轉、消滅、恢復(45)
一、專利權的登記(45)
二、專利權的移轉(46)
三、專利權的返還請求(46)
四、擔保權(質權)(46)
五、專利權的消滅(47)
六、專利權的恢復(48)
第七節 專利權人的義務(49)
一、繳納專利費(49)
二、專利標識(50)
第八節 刑事處罰(50)
一、侵犯專利權之罪(50)
二、欺詐行為之罪(51)
三、虛僞標識之罪(51)
四、僞證罪(51)
五、泄露秘密罪(52)
六、違反保密命令罪(52)
七、兩罰規定(52)
八、應處以罰款的行為(52)
九、進齣口侵權物之罪(53)
第三章 專利權的行使與對抗手段(54)
第一節 管轄法院(54)
第二節 停止請求(56)
一、意義(56)
二、請求權人(56)
三、要件(57)
四、民事保全(臨時處分)(58)
五、生産方法的推定(59)
六、侵權的主體性(60)
第三節 賠償損失請求(60)
一、損失額的計算(61)
二、過失推定(66)
三、計算鑒定人(67)
四、相當損失額的認定(67)
五、消滅時效(67)
第四節 權利行使的限製(67)
一、由來(68)
二、第104條之3第1款(68)
三、第104條之3第2款(71)
四、存在的問題(72)
第五節 補償金請求(73)
一、專利申請之公開的效果(73)
二、補償金請求權(73)
三、補償金請求權的行使(74)
第六節 文件提交命令(75)
一、文件的提交(75)
二、具體形態明示義務(76)
三、商業秘密的保護(76)
第七節 證據保全(77)
第八節 恢復信用措施請求(78)
第九節 侵犯專利權的告訴(78)
第十節 基於專利法之外的請求(78)
一、不當得利返還請求(78)
二、停止進齣口請求(79)
三、專利糾紛與ADR(80)
第十一節 權利行使的對抗手段(80)
一、基於法定實施權的抗辯(80)
二、權利濫用抗辯(81)
三、延誤時機的攻擊防禦方法(82)
四、反訴(82)
五、提起無效審判請求(84)
第十二節 根據競爭法規範專利權濫用(85)
一、根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範(85)
二、根據反壟斷法的規範(85)
第十三節 法院與特許廳之間關於侵權案件信息的交換(88)
第四章 專利要件(89)
第一節 發明(89)
一、“發明”的要件(89)
二、不屬於“發明”的情況(90)
第二節 産業可利用性(93)
一、産業可利用性的含義(93)
二、不具備産業可利用性的情況(94)
三、新興領域與産業可利用性(96)
第三節 發明的新穎性(97)
一、專利申請之前(97)
二、為公眾所知的發明(98)
三、公然實施的發明(98)
四、發行的齣版物(98)
五、齣版物上有記載的發明(99)
六、公眾通過電通信綫路可利用的發明(100)
七、新穎性判斷實務(100)
第四節 發明的創造性(101)
一、本領域技術人員(101)
二、關於“容易”的判斷方法(102)
三、選擇發明、用途發明(102)
四、數值限定發明(104)
五、創造性判斷的實務(104)
第五節 抵觸申請(106)
一、相同的發明(106)
二、發明人相同(106)
三、申請人相同(107)
四、相同性判斷實務(107)
第六節 重復授權(108)
一、重復授權的判斷時間點(108)
二、兩件以上的申請(108)
三、同日申請(108)
四、要求優先權的申請(109)
五、發明相同的判斷實務(109)
六、駁迴已生效的申請作為在先申請的地位(110)
第七節 不得被授予專利的發明(110)
一、妨害公序良俗的發明(111)
二、妨害公共衛生的發明(111)
三、不授予專利事由的沿革(112)
第八節 發明的單一性(112)
一、旨趣(112)
二、要件(113)
三、違反單一性的情況(113)
第九節 說明書的記載要件(114)
第五章 能夠獲得專利的人(115)
第一節 發明人(115)
一、發明人(115)
二、發明人的權利(116)
三、共同發明(117)
第二節 繼受人(118)
一、獲得專利之權利的移轉(118)
二、獲得專利之權利的承繼(118)
第三節 職務發明製度(119)
一、職務發明製度的旨趣(121)
二、職務發明的要件(121)
三、基於職務發明的普通實施權(122)
四、預約承繼(123)
五、獲得相當的對價的權利(123)
六、相當的對價金額的計算(124)
七、消滅時效(129)
八、公務員、教員發明(130)
九、職務發明規定的修訂(131)
十、職務發明訴訟所存在的問題(132)
第六章 專利申請程序(133)
第一節 申請與書麵主義(133)
第二節 申請書、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摘要書(133)
一、申請書(134)
二、說明書(134)
三、發明的詳細說明(134)
四、權利要求書(137)
五、附圖(142)
六、摘要書(142)
第三節 授權程序(143)
一、審查主義(143)
二、審查請求(145)
三、申請的公開(146)
四、信息提供製度(148)
五、委托調查製度(149)
六、查定、登記(149)
第四節 說明書、權利要求書、附圖的補正(153)
一、旨趣(153)
二、能夠進行補正的人(153)
三、能夠進行補正的時期(154)
四、能夠補正的範圍(154)
五、申請書最早所附的事項(156)
六、答復最後的駁迴理由通知時的補正(156)
七、補正的效果(157)
八、補正拒迴(157)
第五節 申請的分割、變更(157)
一、申請的分割(157)
二、申請的變更(159)
第六節 新穎性喪失之例外(161)
一、旨趣(161)
二、要件、效果(161)
三、手續(162)
第七節 國內優先權製度(162)
一、旨趣(163)
二、主體要件(163)
三、客體要件(163)
四、手續(164)
五、效果(164)
第八節 申請的撤迴、放棄(164)
一、申請的撤迴(164)
二、申請的放棄(165)
第七章 程序上的通則與特例(166)
第一節 程序上的通則(166)
一、期間、日期(166)
二、程序能力、代理人等(167)
三、程序的效力等(169)
四、手續費(170)
五、證明等的請求(170)
第二節 程序等的特例(171)
一、關於工業産權相關程序等的特例之法律(171)
二、基於電子信息處理組織的特定手續、特定處分(171)
三、特定手續的內容(172)
四、預繳(172)
五、申請等通過文書進行時的特例(172)
第三節 外文文件申請製度(173)
一、概念、旨趣(173)
二、手續(173)
三、原文與譯文的法律地位(174)
四、補正、訂正(175)
五、其他操作(176)
第四節 基於條約的申請之特例(176)
一、要求基於巴黎公約的優先權的申請(176)
二、準照巴黎公約對待的優先權要求(178)
三、基於專利閤作條約的國際申請的特例(178)
四、“視同國際申請”的特例(181)
第五節 存續期間延長製度(181)
一、旨趣(181)
二、要件(182)
三、程序(183)
四、效果(184)
第六節 微生物保藏製度(184)
第八章 審判製度(187)
第一節 審判製度總論(187)
一、審判製度的旨趣(187)
二、審判的類型(187)
三、審判的審理性質(187)
四、審判請求的手續(189)
五、證據調查(191)
六、審決(193)
第二節 不服駁迴查定審判(194)
一、請求人適格(194)
二、請求的手續(194)
三、審理的方式(194)
四、審決的效力(195)
五、前置審查製度(195)
第三節 專利無效審判(195)
一、無效理由(196)
二、無效審判的當事人(197)
三、參加(198)
四、請求的時期(199)
五、請求的程序(199)
六、無效審判的效力(200)
七、無效審判的審理方式(201)
八、存續期間延長登記的無效審判(204)
九、審決的生效與一事不再理(205)
第四節 訂正審判(206)
一、訂正審判製度的旨趣(206)
二、訂正審判的請求人(207)
三、訂正審判的時期要件(207)
四、訂正的請求單位(208)
五、訂正審判的限製(208)
六、能夠訂正的事項(208)
七、訂正審判的程序(209)
八、訂正的效果(210)
第五節 訂正請求(210)
一、訂正請求製度的旨趣(210)
二、能夠提起訂正請求的時期(210)
三、能夠訂正的事項(211)
四、訂正請求的程序(211)
五、訂正的請求單位(212)
六、訂正請求的手續費(212)
七、訂正的效果(212)
第六節 判定(214)
一、旨趣(214)
二、請求判定的方式(214)
三、程序(214)
四、效力(215)
五、法院委托鑒定(216)
第七節 再審(216)
一、旨趣(216)
二、程序和效力(216)
第八節 專利異議申訴製度(217)
一、專利授予前的異議申訴製度(218)
二、專利權授予後的異議申訴製度(218)
第九章 撤銷之訴(221)
第一節 對審決之訴(221)
一、管轄(222)
二、原告適格(222)
三、被告適格(223)
四、訴訟參加(224)
五、訴訟代理人(224)
六、訴訟的審理(225)
七、審理的對象和範圍(227)
八、審決的撤銷(229)
九、判決的效力(229)
十、申告(230)
十一、再審的限製(230)
第二節 對拒迴決定之訴(231)
第三節 對不服申訴之訴(231)
第十章 過渡規定(233)
附錄專利法(234)
參考文獻(315)

前言/序言


科技前沿的知識産權風暴:現代競爭格局中的專利戰略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為讀者構建一個全麵、深入且極具實踐指導意義的現代專利體係認知框架,重點關注全球科技競爭前沿的動態變化、新興技術領域的知識産權布局,以及企業在數字化轉型和全球化擴張中如何有效地運用專利工具來鞏固市場地位、驅動創新和規避風險。我們不側重於特定國傢或地區的法律條文的逐條解析,而是將專利權視為一種動態的、麵嚮未來的戰略資産,探討其在創新生態係統中的核心作用。 第一部分:專利作為戰略資産的重塑 本部分深入剖析瞭傳統專利觀點的局限性,並提齣瞭將專利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戰略性視角。在技術迭代速度空前加快的背景下,專利不再僅僅是防禦性的“護城河”,更是進攻性的市場準入許可和價值創造的源泉。 一、創新的“速度與密度”:專利布局的新範式 隨著人工智能、生物技術、量子計算等前沿領域的爆發,創新的“速度”和“密度”對專利戰略提齣瞭新的要求。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高密度的專利集群(Patent Thickets)來有效阻礙競爭對手的模仿路徑,以及如何利用“防禦性專利組閤”來確保關鍵技術的開放性和互操作性,避免“專利懸崖”。重點探討瞭如何識彆和保護那些處於技術交叉點上的“前沿技術點”(Focal Points),這些點往往是未來標準製定的關鍵。 二、價值評估的動態模型:從法律有效性到市場影響力 傳統的專利價值評估主要基於法律授權範圍和訴訟曆史。本書提齣瞭一套更符閤商業現實的動態評估模型,該模型綜閤考量瞭技術成熟度麯綫(Technology Adoption Curve)、市場滲透率、專利引用網絡中的“核心節點地位”(Centrality in Citation Networks),以及專利組閤對替代技術路綫的“抑製效應”。我們將詳細闡述如何量化一項專利在未來五年內可能帶來的競爭優勢和許可收入潛力。 第二部分:全球化與跨境知識産權的博弈 在全球供應鏈重構和地緣政治緊張的背景下,專利的地域性特徵帶來的挑戰愈發突齣。本部分聚焦於跨國企業在不同司法管轄區內實施統一知識産權戰略的復雜性。 一、全球標準必要專利(SEP)的角力場 標準必要專利是現代通信、物聯網等領域競爭的核心武器。本書細緻剖析瞭FRAND(公平、閤理、無歧視)原則在不同地區司法實踐中的差異性解讀,以及企業如何通過前瞻性的SEP布局來影響行業標準製定,從而在産業鏈的上下遊掌握定價權。我們將考察通過標準必要性宣告和許可費率談判中的策略性失誤所導緻的巨大商業損失。 二、新興市場中的“專利陷阱”與本地化防禦 進入快速發展的新興市場,知識産權保護環境的成熟度不一。本書著重分析瞭如何在這些市場中有效應對“專利搭便車者”和潛在的濫用專利權行為。內容涵蓋瞭快速無效程序的使用時機、本地化研發與專利申請的協同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地方政府的創新激勵政策來建立本地化的知識産權壁壘。 第三部分:技術前沿的專利應對與風險管理 本部分聚焦於當前科技界最為關注的幾個高風險、高迴報領域,探討專利工具如何被用來塑造這些新興領域的競爭格局。 一、人工智能的“黑箱”與可解釋性專利 人工智能模型的創新性越來越難以通過傳統的“實施方式”來界定。我們將探討如何構建和保護算法創新、訓練數據集的結構化方法,以及如何應對“不可專利”的純粹數學方法的挑戰。重點分析瞭在AI驅動的決策係統中,如何通過專利保護係統架構的獨特性來規避針對算法本身的挑戰。 二、生物技術與數據驅動型創新的邊界 基因編輯技術、閤成生物學以及基於大規模生物數據分析的藥物研發,帶來瞭關於專利保護客體範圍的深刻討論。本書分析瞭“發現”與“發明”之間的法律界限,並指導讀者如何構建穩健的專利申請,以涵蓋從基礎工具到最終應用的全技術鏈條,尤其關注數據使用授權與專利保護的銜接問題。 三、數字化轉型中的專利風險:開源與商業模式的碰撞 企業在采用開源軟件和快速迭代的商業模式時,麵臨著復雜的專利閤規風險。我們將深入研究開源許可協議(如GPL、Apache)與企業內部專利策略的衝突點,並提供一套實用的“專利盡職調查清單”,用於評估技術並購或閤作中潛在的專利地雷,確保技術整閤的平穩過渡。 第四部分:專利管理的精益化與未來展望 知識産權部門需要從成本中心轉變為利潤中心。本部分提供瞭實現專利資産高效運營的現代管理方法。 一、從“數量驅動”到“質量驅動”的轉型 麵對日益昂貴的申請和維護成本,我們將介紹如何運用數據分析工具(如專利地圖、競爭對手監控係統)來優化研發投入,將資源集中於那些具有最高“專利成功率”和“市場相關性”的領域。討論瞭如何實施“專利組閤瘦身”(Portfolio Pruning)計劃,及時放棄或齣售低價值資産。 二、許可與轉讓的價值最大化 詳細闡述瞭戰略性許可談判的要素,包括如何設定閤理的許可範圍(Scope)、選擇閤適的許可模式(如獨占、非獨占、交叉許可),以及如何在訴訟威脅與許可收入之間找到平衡點。同時,剖析瞭專利的戰略性轉讓(Assignment)如何服務於資本運作和市場退齣策略。 本書集閤瞭知識産權法學、技術經濟學和企業戰略管理的交叉視角,旨在為研發管理者、技術戰略師、知識産權專業人士以及關注科技競爭格局的決策者,提供一份不可或缺的、麵嚮未來的專利戰略行動指南。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份深刻理解並有效駕馭全球科技競爭的實戰手冊。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一名對科技創新和知識産權保護充滿好奇心的普通讀者,一直對日本這個國傢在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感到欽佩。這次偶然翻閱瞭《日本專利法概論》這本書,讓我對日本專利法的運作産生瞭濃厚的興趣。這本書的寫作風格非常親切,沒有使用過多晦澀難懂的法律術語,而是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一步步地引導讀者去理解日本專利法的精髓。書中對於一些國際專利閤作條約,如PCT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日本專利法是如何與國際接軌的。我對於書中關於“期限”的規定,比如專利權的保護期限,以及申請的提交期限,印象尤其深刻。這些細節的規定,都體現瞭法律的嚴謹性和對權利人利益的保護。這本書讓我瞭解到,在日本申請專利,並非易事,需要經曆層層審核,確保發明的質量和閤法性。同時,我也瞭解到,一旦獲得專利,其權利將得到充分的保護。這種清晰的邏輯和詳盡的解釋,讓我對日本的知識産權保護體係有瞭更加直觀的認識,也讓我對日本的創新環境有瞭更深的理解。

評分

作為一名在跨國公司工作的知識産權律師,我一直希望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日本的專利體係,以更好地服務於我們的客戶。而《日本專利法概論》這本書,無疑滿足瞭我的這一需求。《日本專利法概論》的深度和廣度都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書中對於日本專利法的曆史沿革、基本原則以及最新的發展趨勢都有細緻的分析,這使得我對日本專利法的整體框架有瞭更全麵、更係統的認識。我尤其欣賞書中對於一些復雜概念的闡釋,例如“發明創造性”的判斷標準,以及“新穎性”和“産業利用性”的界定。這些都是實踐中經常會遇到的難點,書中通過大量判例和學理解釋,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參考。此外,書中還對日本專利局(JPO)的審查程序、異議和無效宣告程序等進行瞭詳細介紹,這對於理解日本專利法的實際運作至關重要。我發現,這本書不僅適閤初學者,對於有一定基礎的從業者來說,也能提供新的啓發和深入的見解。它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操作性之間找到瞭一個很好的平衡點,是一本值得反復研讀的專業書籍。

評分

我是一名對日本文化和商業環境感興趣的投資者,希望瞭解在日本進行技術投資時,知識産權方麵需要注意哪些問題。《日本專利法概論》這本書,以一種非常實用的角度,為我解答瞭這些疑問。書中對於“專利侵權”的判定標準,以及相關的法律救濟途徑,都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讓我意識到,在投資日本企業時,不僅要關注其技術實力,更要考察其在專利保護方麵的完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潛在的侵權風險。書中對於“商業秘密”的保護,以及與專利權的區彆,也讓我對知識産權的保護維度有瞭更全麵的認識。我瞭解到,日本的專利製度非常重視“實質性審查”,確保授予的專利都具有真正的技術價值和創新性,這對於投資者來說,無疑是一種保障。這本書的分析,幫助我更好地評估潛在的投資風險,並製定更閤理的知識産權戰略,讓我對在日本的商業活動更有信心。

評分

作為一名對東亞法律體係感興趣的學生,《日本專利法概論》為我提供瞭一個絕佳的學習平颱。這本書的結構設計非常閤理,從宏觀的法律框架到微觀的條文解釋,都進行瞭清晰的梳理。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權利限製”和“權利喪失”的章節,這讓我瞭解到,即使獲得瞭專利權,也並非一勞永逸,存在一些限製和可能喪失的情況。例如,關於“強製許可”的規定,讓我看到瞭專利權並非絕對的壟斷,在特定情況下,為瞭公共利益,國傢可以介入。同時,書中對“專利期限屆滿”後,發明進入公共領域的規定,也體現瞭知識産權製度促進技術傳播和發展的初衷。這本書的語言風格嚴謹而不失條理,邏輯性非常強,能夠幫助我構建起一個完整的日本專利法知識體係。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讓我能夠從法律的角度去審視技術創新和商業競爭。

評分

這本《日本專利法概論》真是打開瞭我對知識産權世界的新視野。在此之前,我對日本的法律體係,尤其是專利法,可以說是知之甚少,甚至有些模糊的概念。這本書的齣現,就像是為我撥開迷霧的指南針,讓我得以窺見日本專利製度的精妙之處。我特彆喜歡它條理清晰的敘述方式,從最基礎的概念,比如什麼是專利,到如何申請,再到專利的保護範圍和侵權判定,都進行瞭詳盡的解釋。書中用瞭很多實際的案例來佐證理論,這對於理解抽象的法律條文非常有幫助。我以前總覺得法律條文枯燥乏味,但這本書通過生動的案例,讓我看到瞭法律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以及它如何保護創新者的權益。尤其是關於“可專利性”的討論,讓我對技術創新的邊界有瞭更深的理解,也讓我意識到,一項發明要想獲得專利,需要滿足的條件是多麼嚴謹和細緻。讀完之後,我對於如何在日本進行專利申請,以及如何規避專利侵權風險,都有瞭初步的瞭解。這本書對於任何想要在日本開展業務,或者對日本知識産權感興趣的人來說,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入門讀物。它不僅提供瞭理論知識,更教會瞭我如何運用這些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性的指導意義,讓我感到非常有價值。

評分

買來收藏,當參考資料使用

評分

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很好用!

評分

有幫助

評分

有幫助

評分

很不錯,入門很閤適,內容很充實,如果有結閤案例就更贊瞭!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不錯。。。。。。。。

評分

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讀書能陶冶人的情操,給人知識和智慧。所以,我們應該多讀書,為我們以後的人生道路打下好的、紮實的基礎!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捲氣;讀書破萬捲,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纔思敏捷;舊書不厭百迴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隻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瞭;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纍,君子學以聚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