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 包容的智慧1+2修好这颗心+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 星云大师刘长乐著3册

现货 包容的智慧1+2修好这颗心+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 星云大师刘长乐著3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星云大师刘长乐 著
图书标签:
  • 星云大师
  • 刘长乐
  • 包容
  • 智慧
  • 心灵成长
  • 佛教
  • 人生哲理
  • 修心
  • 诚信
  • 自我提升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子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ISBN:9787513906401
商品编码:11551871527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8-01

具体描述

包容的智慧1 :湖南人民出版社 包容的智慧2 :江苏文艺出版社   包容的智慧3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内容介绍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 星云大师 刘长乐著



  •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第1版
    (2016年8月1日)


  • 丛书名:


  • 平装:256页


  • 语种:简体中文


  • 开本:16


  • ISBN:9787513906401


  • 条形码:9787513906401


  • 品牌:中南博集天卷


 

">编辑


">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编辑:
1.星云大师与长乐先生相互砥砺、切磋!净化个体心灵的德性之书!
人性之美,莫过于诚;人性之贵,莫过于信
生命的价值,在于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2.星云大师与刘长乐两人对诚实、信用、慈悲等美好的人性品质,与个人命运和社会发展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探讨,揭示社会个体坚守诚信、心怀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够积极地改变个人命运、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3.华语世**重要的修心之书,二十余万册!
守信不能退却,把苦难、委屈、冤枉、欺骗视为如饮甘露,永远不要灰心,你自己坚定了,什么都不可能摧毁你!
诚信的建立,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作者简介


"> 星云大师,1927年生于江苏扬州。12岁剃度出家。21岁出任南京华藏寺住持,授记为临济宗第48代传人。1949年赴台,1967年创建佛光山,广设道场,培育僧才,主张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1991年创立佛光会,于五大洲成立170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大的华人社团。著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禅话》《宽心》等。
刘长乐,1951年生于上海。凤凰卫视董事局**、行政总裁。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学会特邀顾问、香港太平绅士。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6年创立凤凰卫视。获颁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担任南京大学校董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校客座教授。著有《东西论剑》《再造天堂》等。

 


">目录


"> 目 录
壹?诚信的力量
你信谁?谁信你? /
002
一心开二门,一个是善门,一个是恶门 / 008
社会好像一池水 / 014
懂得诚实感恩,财富俯拾即是 /
019
爱他人,就是爱自己 / 023
信仰自己的事业 / 027
贰?找回你的真心
你的心在哪里? /
032
聪慧是天赋,正直是选择 / 036
人性之美从心灵的诚实而来 / 044
是人创造了神 / 051
叁?成功的真相

只因你没有那么想要 / 056
奋斗要过几重山 / 061
心中有梦,脚下就有路 / 066
成与败如筷子 /
071
肆?端正者从忍辱中来
宁可不信佛,也不能不信因果 / 078
习惯控制命运 / 082
心怀慈悲,即为福田 /
087
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入地狱 / 091
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 / 095
伍?长乐是智慧
快乐在当下 /
100
做个可爱的老头 / 104
做减法的艺术 / 109
“耐烦”做人 / 114
苦不如乐,哭不如笑 /
119
陆?小善改变大世*
命运的基础是善意 / 124
感谢讥讽我的人 / 130
行善是一种能力 / 134
情义人生 /
138
把握制度的人性边界 / 141
柒?信仰与诚信
神秘的禅宗 / 148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 /
152
人性的弱点如魔法 / 156
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 161
不能与自然对立 / 165
万“术”不如一“道” /
169
神秘的禅宗 / 148
随时、随性、随遇、随缘 / 152
人性的弱点如魔法 / 156
短暂而危险的幸福感 /
161
不能与自然对立 / 165
万“术”不如一“道” / 169
捌?爱是生命对另一生命的承诺
先平等,才有爱 /
176
柔也是一种力量 / 181
幸福婚姻的法门 / 186
待人好,才能有空间 / 191
情不重,不生娑婆 /
196
玖?老实人多幸福
你为何不幸福? / 204
憨人自有天顾 / 208
不要无事生非,保持心的力量 /
214
不生气,也别膨胀 / 219
放下我执 / 223
拾?向死而生
老病死生 / 228
另一种境界的开始 /
233
心宽一寸,病退一尺 / 236
人没有权力毁灭任何生命 / 241
生死关头 / 245
 


">文摘


"> 壹
诚信的力量
你信谁?谁信你?
长乐先生:在当下中国,由于信仰缺失,原有的价值体系被打破,有些人为了所谓的成功,为了金钱,漠视生命的意义与尊严;有些人听任骨子里的贪婪肆意生长,为了眼前利益,不惜摧毁生命。道德诚信、商业诚信被远远地抛在了商业利益的背后,毒牛奶、瘦肉精、毒胶囊、地沟油正在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毒害和摧毁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当全民都在为道德缺失忧虑的时候,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在叹息,说这个社会生病了。但究竟生的什么病?病因是什么?该怎么**?传统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又有什么价值?我们要请星云大师从佛教的角度为我们开示。
星云大师:人有病了,假如是眼睛痛,或者耳朵、鼻子痛,这对个人来说影响好像还不太严重。但是,诚信缺失好像传染病,它不单会使自己不健全,也会对别人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健康。所以,诚信对社会是很重要的。
佛陀在世的时候,他有一个小弟子叫作罗睺罗,这个小孩子还没正式地成为出家人,只是一个沙弥。他常常说谎,比方说人家来问他佛陀在哪里,本来佛陀在东边,他就开玩笑说佛陀在西边。他看到人家受骗上当了,就很欢喜。佛陀知道了这件事情以后,就想找机会来教育他。佛陀从外面回来,要先弄个盆洗脚,才上座位,罗睺罗就弄了一盆水,给佛陀洗脚。洗完脚以后,佛陀跟罗睺罗讲:“你用这个盆去盛一盆饭来给我吃。”罗睺罗一听,说:“佛陀,这个盆是洗脚的,脏,不能盛饭吃。”佛陀听了以后说:“罗睺罗,你就和这个盆一样,说谎,不诚实,没有信用,好的东西放进去都没有用了。”随后佛陀用脚把这个盆用力一踢,这个盆就骨碌骨碌滚动,罗睺罗吓了一跳。佛陀说:“你怕我把这个盆踢坏吗?”罗睺罗回答:“佛陀,这个盆是很不值钱的东西,踢坏了也不要紧。”佛陀说:“罗睺罗,你就跟这个盆一样没有价值,不值钱,坏了也不要紧,因为你不诚实、不守信。”
佛教把“妄语”立为根本的戒条,杀盗淫妄,“妄语”是于人于己都有害的,是非常不可以的。不诚信、不诚实、不守信,就为社会所不容,自己也没有品格。
长乐先生:前几天,我在我的朋友圈里做了一次有意思的调查,我给我的每一位朋友发了一条信息,请他们诚实地回答我一个问题:现在的你,相信什么?
在我收到的300多个回答里,*多的回答是相信“自己”,大概占到82%,其次是相信“亲情”“命运”“爱”“境由心转”“天道酬勤”“因果”“恶有恶报”……有几个女性朋友相信“爱情”,还有一些朋友相信“基督”“上帝”“”等。
参与调查的朋友大多是步入社会的职场人士,我想他们的回答代表了当前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潮—相信自己,相信自我奋斗。
星云大师:“信”,就是信仰、信用、信心。“信”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对自己的国家要有信心,对自己从事的事业要有信心,对自己要有信心。我想说:每个人的生命都非常宝贵,人活在世*上数十载寒暑,一定要好好把自己的人生过好,要求再一点,就是经营好自己的人生信誉。
长乐先生:但是,在“相信自己”这个回答面前,我有一个深深的隐忧:现在,有些人不相信这个世*上的别的东西,“别的东西”包括他人、宗教、国家和命运等。
星云大师:相信自己很好,说明你对自己有信心。但是,如果一个人在世*上只相信自己,那我想他的一生也是很可悲的。
长乐先生:相信自己,从某种角度去解读,有一个潜台词,就是不相信别人。
中国社会的信任是基于血缘关系的信任,个人的信任对象主要是家族和家庭及其成员,然后扩展到乡土信任、地域信任或者文化信任。这种信任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因为信任只建立在血缘的基础上,对陌生人普遍存在不信任。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诚信问题确实到了一个非常紧迫的关头。
我们讲诚信一般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政治层面,即政府和民众的关系,或者说官员和老百姓的关系,在诚信方面发生了一些问题;二是经济层面,主要表现在利益双方互不信任,其次是提供产品的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出了很大的问题;三是社会层面,一些本来*应该注重诚信的职业,比如法律工作者、教师、医生、学者等,其诚信比任何其他职业的人都下降得厉害,这是非常让人不安的。当然,媒体也要自我反省,媒体本身也出现了诚信的问题,比如做假报道的、以文谋私或讹诈财物的都出来了,我想这种情况大家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我们必须行动,拯救诚信。
一个人与人互不信任的社会是很可怕的,因为每个人都无法在其中获得感,更别提幸福感了。
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血缘亲族关系基础上的,即在中国,信任、商业关系的基石明显地建立在亲戚关系或亲戚式的纯粹个人关系上,这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
亨廷顿有类似的观点:在中国,信任和承诺取决于私交,而不是契约或法律和其他法律文件。
伟定也说过:华人家族企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对家族以外的其他人存在极度的不信任。
我自己做的小调查中,的确有很多人选择“相信亲情”。所以我觉得,中国社会目前还是一个“非现代化”的社会,正常的市场发育没有形成,非常好的信任和信用制度没有出现。中国人在人际关系方面不太相信别人,基本的诚信体系还是靠儒家思想在维系着。
但是,西方学者在这一点上恐怕是患了文化自我中心主义的通病,虽然号称有契约精神的传统,但华尔街一直被称为“人类本性堕落的大阴沟”。股市操纵者们随意操纵股价,立法官员与他们狼狈为奸,政府腐败屡见不鲜,证券法规严重缺失,股票战的胜负更多的是取决于立法官员们侵害公权的无耻程度和技巧的下。在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也可以在美国找到先例。
由此可见,契约并不是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原有价值观念被打破的社会转型期,拜金主义—这个人类心中的魔鬼就会被放出来毒害我们的心灵。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建设与法规建设同样重要。
星云大师:所谓现代社会,就是讲究契约精神的社会,人与人的诚信是建立在契约关系上的。人们不仅懂得规则,也懂得遵守规则。其实,契约精神并不是现代化的标志,而是代表一种文明与进步。在西方,明文规定的契约的概念大概是在罗马法中出现的,但作为一种精神,它可上溯到古代希腊。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对契约也是十分推崇的。宋朝有一位姓徐的读书人,母亲生病想要吃猪肉。他走到东街买猪肉,问好了价钱,又想还要到西边去买东西,拿着肉不方便,就答应人家回来再买。他到西边一问,那里的猪肉比东街便宜,但他没有买,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自己在东街已经承诺要买那家的东西,不能失去信用。可见古人对诚信的重视有多。
总裁讲中国人很难相信别人,其实主要是因为上过当受过骗,所以再也不敢相信别人。你看孩子还是很容易相信别人,相信这个世*的真善美的。为什么大人上过当就渐渐地不再轻信别人?因为我们怕受伤、怕失去。
舍利弗遇到一个哭哭啼啼的年轻人,就问:“你哭什么?”那人回答:“我母亲眼睛有了毛病,需要活人的眼睛做药引子才能救活。”舍利弗一听,说:“那我帮助你,给你一只眼睛。”于是舍利弗就把右边的眼睛挖下来给他。年轻人说:“我必须要左眼才成。”舍利弗一听,又把左边的眼睛挖下布施给他。年轻人接过这只眼睛在鼻子上闻闻,觉得腥味难闻,就往地下一扔,用脚踩。
舍利弗眼睛看不到了,可是耳朵能听到,就说:“这个人怎么这么难度啊,菩萨难当啊!”于是心生退心。
这时候天人就来告诉他:“舍利弗,这是来考验你的,你要经得起委屈、冤枉。”修行的人要把忍受苦难、侮辱、讥讽、恶毒、欺骗视为如饮甘露一样,永远不要灰心。
所以,做不做一个守信的人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因为别人的态度而退缩。你自己坚定了,什么都不可能摧毁你。
长乐先生:大师讲要坚守诚信就一定不要退却,很深刻,但这很难做到。卢梭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契约构成了社会,有了契约才有了国家。秩序是靠大家来建立的,这种建立需要个人牺牲自己的一些天然属性,或者叫天然自由。中国长期以来都是农业社会,我们的社会重视的是血缘关系、地域关系,大家比较关心的是眼前的东西、身边的亲属,真正信任的是自己或亲属。西方的大资本家很少有人把产业传给自己的子女经营,但华人不一样,香港、和大陆,很多大企业仍然是家族式经营,一代传一代。从社会进步的角度讲,中华民族要崛起,我们个人就必须自我约束,自我禁戒,不说假话,建立诚信。要有诚信的公共契约,使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这才是华人文化不断进步、走向现代文明的必由之路。
星云大师:制度往往滞后于社会发展。谁不想生活在一个人们可以互相信任的社会呢?建立一个人们可以互相信任的社会,要先从自我建设开始,别等着制度先行。我在洛杉矶和一个人吃饭,我问他从事什么行业。他说他开餐馆卖素食,有400多家餐馆。我一听很震惊,问道:“美国真有这么多人吃素吗?”他说:“因为我把心做给他们吃。”意思就是说,我们很用心、很有信用。
长乐先生:是的,契约与诚信互为表里。罗纳德?英格尔哈特说,诚信是经济交换的润滑剂,低社会诚信与文化、经济的落后相关。弗朗西斯?福山在其著作《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指出:诚信是造成经济成就差距的根源,“一个民族的福利及其竞争力取决于文化特性,即这个国家固有的信任程度;度信任的存在可以如同经济关系的添加因素,提经济效率,减少经济学家称作交易成本的消耗”。与大师所讲的例子相反,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限制内地人携带大量奶粉出境而立法,限带两罐奶粉,*刑罚是监禁两年,属全世*罕见的强硬措施。当然,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内地奶粉有质量问题的只是个别案例,但摧毁的是人们对整个行业的信心。
重建信心与信任,是当下中国一个*艰巨的工程,是中国的百年大计,关系到我们如何与他人相处,与世*相处,与人类相处。
我听闻佛教强调“三心”,就是真心、深心和大悲心。真心,就是真实、诚实;深心,就是诚信、信任;大悲心,就是对众生的超度、怜悯。我认为诚信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三心”。
首先真实面对自己的内心,相信自己;然后诚实面对别人,去相信别人;*后有一颗大悲心,体谅别人的背信弃义,理解世间的苦,不会因为别人不守信而自己也不守信,不会因为自己上当吃亏而欺骗别人。继续保持诚信,并继续对人诚信。这才是“信”的*境界。我记得上次和星云大师对话,我问大师,如果这一生只留下一件东西,要留下什么,大师说是慈悲。我想,慈悲心正是促成诚信的*强大的力量。
星云大师:“慈悲”两个字,“慈”是把快乐给人,“悲”是要替人拔除痛苦,就是你有痛苦,我替你去除,并给你一些快乐,这就叫作慈悲。小心翼翼于世间行走,千方百计害怕吃亏上当,这都是人间的苦!我们通常能做到的慈悲一定是“有缘”的,比如对家人、朋友的爱,但佛教里讲真正的慈悲是“无缘大慈”,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的人,只要你有苦难,我就要帮助你。正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就把你看成跟我一样的身体,慈悲心便油然而生。所以,如果人人都能以己度人,以相信自己的心去相信别人,这个世*怎么能不越来越好呢?

 



作者介绍
星云大师,1927农历七月二十二出生于江苏江都,为临济正宗第四十八代传人。**佛学大师,佛光山宗长,国 际佛光会世*总会会长。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佛光山寺diyi、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各地创建200余所道场;创办9所美术 馆,26所图书馆、出版社,20所书局,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丛林学院;著作等身,有110余种佛学著述,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 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各地,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化的发展,厥功至伟! 刘长乐,1951年生于上海。凤凰卫视董事局**、行政总裁。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佛教学会特邀顾问、香港太平绅士。20世纪80年代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1996年创立凤凰卫视。获颁香港城市大学荣誉文学博士。担任南京大学校董及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校客座教授。著有《东西论剑》《再造天堂》等。

关联
星云大师、刘长乐编著的这本《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精)》揭示了社会个体坚守诚信、心怀善意和仁慈之心,就能够积极地改变个人命运、获得家庭幸福、取得事业成功,进而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华语世**重要的修心之书,二十余万册!守信不能退却,把苦难、委屈、冤枉、欺骗视为如饮甘露,永远不要灰心,你自己坚定了,什么都不可能摧毁你!诚信的建立,重在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目录

..............



《修好这颗心》与《包容的智慧》系列,是两位智者——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和慈悲的胸怀,共同呈献给读者的心灵地图。这套书并非是简单的理论说教,而是将高深的佛法智慧,以平易近人、贴近生活的方式娓娓道来,旨在帮助读者认识生命的本质,化解内心的烦恼,提升精神境界,最终实现内心的安宁与富足。 《修好这颗心》作为这个系列的开篇,以其直指人心的力量,带领我们踏上自我疗愈与成长的旅程。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各种欲望、压力、焦虑所裹挟,内心的“这颗心”也因此而伤痕累累,疲惫不堪。本书深刻地揭示了导致我们内心痛苦的根源,比如过度的执着、不加审视的分别心、对未知未来的恐惧,以及对他人评价的过分在意。星云大师以其对人性的洞察,指出许多烦恼并非来自外界的客观事实,而是源于我们内心对事物的解读和反应方式。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贴切的比喻,以及佛法中“缘起性空”、“无常”等核心理念,引导读者去审视自己内心的种种“挂碍”。 本书的核心在于“修”。“修”并非是远离尘嚣的苦行,而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命实践。它要求我们带着觉知去生活,去感受,去反思。星云大师强调,“修”的关键在于“信”与“行”。“信”是对生命的根本法则的信任,是对自己内在潜能的信心;“行”则是将佛法智慧融入日常的点滴之中,通过持戒、禅定、般若等修行方法,逐渐熄灭烦恼的火苗,培养慈悲与智慧。例如,书中会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际关系的冲突,如何处理工作中的压力,如何超越得失的烦恼,如何培养感恩之心,以及如何认识生死无常,从而更加珍惜当下,活出生命的意义。 《修好这颗心》也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佛教的慈悲观。慈悲并非廉价的同情,而是建立在平等与智慧基础上的深刻关怀。它要求我们不仅要善待亲人朋友,更要将这份关怀扩展到一切众生。当我们以慈悲心去看待世界时,那些曾经让我们耿耿于怀的人和事,都会变得柔软而易于化解。这份慈悲,也意味着对自己也要温柔以待,接纳自己的不完美,用宽容的心去修复内心的创伤。 接着,进入《包容的智慧》1+2部分,我们将深入探索“包容”这一生命品质的伟大力量。包容,并非是妥协退让,更不是容忍缺点,而是以一种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的理解去看待世间万象。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共同认为,包容是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基石,也是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的驱动力。 在《包容的智慧》1+2中,两位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却殊途同归地阐释了包容的内涵与实践。星云大师往往从佛教的教义出发,强调“无我”的智慧,认为一切烦恼皆因“我执”而起,当我们能够放下我执,认识到众生平等的道理,自然而然就会生起包容之心。他会引导我们理解,每一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因缘,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即使是与我们意见相左的人,也有其值得学习和理解的地方。包容,就是要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从而消弭隔阂,建立连接。 刘长乐先生则可能更侧重于从现实生活的角度,结合他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来阐述包容的实践意义。他会分享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在面对不同文化、不同观念、不同立场的人时,保持开放的心态,运用智慧去化解冲突,寻找共同点,达成共识。这种包容,体现在人际交往、企业管理、甚至国家发展等各个层面,都是不可或缺的智慧。 《包容的智慧》1+2不仅停留在概念的阐述,更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例如,它会教导我们如何管理情绪,如何避免冲动性的反应,如何培养耐心,如何在逆境中寻找转机,如何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不如意。书中也会探讨如何识别和克服“狭隘”的思维模式,如何打破固有的偏见,如何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变化,以及如何理解“求同存异”的艺术。 包容的智慧,最终指向的是一种“大度”的人生境界。这种大度,不是盲目的善良,而是建立在清晰的洞察和深刻的理解之上。它意味着我们能够接纳事物的复杂性,能够容忍人性的不完美,也能够拥抱变化和不确定性。拥有包容的智慧,我们才能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在纷繁的事务中做出明智的选择,从而赢得他人的尊重,收获真正的幸福。 最后,《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将这一系列推向了新的高度。如果说“包容”是化解外部冲突的利器,“诚信”则是维系内在稳定与社会秩序的根本。在本书中,星云大师与刘长乐先生将包容的智慧进一步升华,与“诚信”这一普世价值紧密结合,揭示了诚信对于个人品格、人际关系、乃至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本书深入剖析了“诚信”的本质。诚信,不仅仅是“言必信,行必果”的简单承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一种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书中会详细阐述,为何诚信是构建信任的基础,为何信任是合作的桥梁,为何合作是社会进步的引擎。两位作者会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等多个维度,来论证诚信的不可替代性。 星云大师可能会从佛法的角度,将诚信与“戒律”和“慈悲”联系起来。他会强调,真正的诚信,是建立在内心的清净和对他人的关怀之上的。当一个人内心没有欺诈和妄念,自然就能做到言行一致,信守承诺。而刘长乐先生则可能结合现代商业社会和国际交往的经验,深刻阐述在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诚信如何成为一种宝贵的“软实力”,如何在商业往来、职业发展中赢得长远的优势。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同样不回避现实中的挑战。书中会探讨,在利益的诱惑和压力的考量下,如何坚守诚信的底线,如何在不诚信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净,以及如何通过自身的诚信行为,去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它会提供一些具体的指导,比如如何建立清晰的个人行为准则,如何培养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如何在复杂的环境中做出正直的选择。 更重要的是,本书将包容与诚信视为相辅相成的智慧。真正的包容,并非是对欺骗和背叛的纵容,而是建立在对人性深刻理解的基础上的,同时,真正的诚信,也并非是不近人情的刻板,而是带着慈悲和智慧去实践的。只有当我们具备了包容的胸怀,我们才能理解他人的不易,才能在指出错误的同时给予改过的机会;而当我们坚守诚信的原则,我们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建立更深层次的包容关系。 通过这三册书的阅读,读者将不仅仅是获得一些知识,更是获得一种重塑生命的力量。从《修好这颗心》的自我疗愈,到《包容的智慧》1+2的人际和谐,再到《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的社会责任,这是一条循序渐进的成长之路。本书系致力于引导读者认识到,内心的平静与外在的和谐,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最终都离不开深刻的智慧和高尚的品德。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更美好、更安宁、更富有力量的生命体验,帮助我们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里,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安稳与自在。

用户评价

评分

《修好这颗心》这本书,我一开始是被它的名字吸引的。感觉就像是给心灵做一次大修,听起来就很有治愈的力量。读完之后,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触动。书中很多关于情绪管理的技巧都非常实用,比如如何识别自己的负面情绪,以及如何有效地转化它们。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分析“心”的运作方式时,用到的那些生动的比喻,让我更容易理解那些复杂的心理过程。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很有哲理的小故事,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反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书中的道理。它让我认识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是因为我们被自己的情绪所困,而这本书就是帮助我们挣脱束缚,重新掌握心灵的主动权。读完这本书,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生活也多了一份从容和坚定。

评分

这套书的包装很精美,纸质也相当不错,拿在手里就有一种厚重感。我一直对“包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但总觉得它是一个很虚的东西,不太容易把握。读了《包容的智慧1+2》之后,感觉对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作者并没有空泛地讲大道理,而是通过大量的案例和故事,将“包容”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比如,书中提到如何处理与自己意见不合的人,如何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包容。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接纳不完美”的部分,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身边人和事的过于苛刻,也学到了一些与人相处的新方法,让我的内心平静了许多。第一部分的内容尤其让我受益,它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烦恼,并不是因为别人错了,而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心不够宽广,不愿意去理解和接纳。这本书就像一位温和的长者,循循善诱,指引我一步步打开心扉,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评分

这套书的作者都是在各自领域有着深刻见解的人,他们的结合让这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从《包容的智慧》的广博,到《修好这颗心》的细腻,再到《诚信的力量》的坚韧,每一个部分都像是在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完整和健康的心灵图景。我特别喜欢作者们在讲述过程中那种既有学术深度又不失亲切感的表达方式。他们没有高高在上地教导,而是像朋友一样,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读完这套书,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获取了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我的思维方式和看问题的角度都发生了一些微妙而积极的变化。我开始更加关注内心的成长,也更加重视与人之间的真诚交往。这套书就像一本心灵的指南,在我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能给我带来启发。

评分

《包容的智慧3:诚信的力量》这本书,着重探讨了“诚信”这一品质,并将其与“包容”紧密联系起来。我一直认为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基石,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更深层次的联系。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阐述了诚信如何影响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乃至国家发展。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言行一致”的论述印象深刻,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诚信不仅在于不欺骗,更在于言出必行,说到做到。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在诚信方面的表现,也更加理解了为什么一个诚信的社会才能真正实现包容。它告诉我,诚信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力量,它能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也能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更加坚定。这本书让我明白,要修好这颗心,不仅要学会包容,更要坚守诚信。

评分

我一直觉得,真正能够影响一个人长远发展的,往往是一些看似不起眼却又至关重要的品质。这套书恰恰触及了这些核心。《包容的智慧》系列,让我看到了如何接纳差异,理解多元;《修好这颗心》,则教会我如何与自己对话,管理情绪;而《诚信的力量》,则让我明白了做人的根本。我最欣赏的是,这套书并非孤立地看待这些品质,而是将它们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体系。比如说,没有包容的心,很难真正做到诚信;而一颗被情绪困扰的心,也难以去包容他人,更遑论坚守诚信。这套书让我看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具操作性的个人成长路径。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希望提升自我、改善人际关系、追求内心平静的人。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