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对从事考古学、先秦史学、民族学、文物和博物馆学等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工作者,均具有较高参考价值。《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全面系统、重点突出地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初以来80余年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成果。《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的主体,以年代先后为经,以不同地区文化遗存为纬,纵横结合,构建了全国各地不同时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空间和内涵框架体系。时间方面,把大约公元前1001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按年代早晚和发展演变脉络,大致分为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四个时期。空间方面,以黄河流域、北方地区、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四大区域为第一层次,再在四大区域内划分不同地区为第二层次,然后以不同文化遗存为第三层次。内涵方面,在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中,尽可能提供该文化全部的信息,同时注意勾画若干重点文化区的文化谱系与文化关系及其重要发展成就;又在早期、中期、晚期和末期的北南大区所分六章之末,都各列一节,来总结该时间段该大区域新石器时代文化总的发展水平和面貌。《中国考古学(新石器时代卷)》首尾还有四篇专论,分别是综述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以了解其学术史的一个侧面;从地貌和气候两方面阐述新石器时代自然环境状况,以了解当时人类生存和活动的地理背景;对新石器时代居民的种系研究,重点了解先民的体质形态类型和种族演变;最后总体考察中国新石器时代,探讨了社会发展诸阶段的概况和文明起源问题,证实连续、多元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孕育了日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
评分越做越好。
评分吴汝纶作为一代古文大师,于《尚书》用力尤深,《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的写作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前,完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汝纶时任冀州知州。 吴汝纶作为一代古文大师,于《尚书》用力尤深,《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是他最具代表性的著作。《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的写作始于光绪七年(1881年)以前,完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吴汝纶时任冀州知州。《中西学术文丛:尚书故》在体例上专用今文,不用“伪古文”,将《书序》总作一卷置于本经之后,深受清代考据学影响。吴汝纶治《书》主张义理、文章、训诂并重,他的训诂以《史记》为主,兼及其它,并注意向其他学者虚心求教,精益求精。
评分喜欢这些书,最近力度大,京东有保障
评分吴荣曾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4年 - 1958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 - 1974年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75年 - 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1983年到200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退休。
评分网购己成习惯!正版,便宜,快捷,非常满意 闲暇之余,有人乐于下棋、玩麻将;有人喜欢打牌、酗酒、游山逛水;余独爱书。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
评分喜,让人看得欲罢不能,每每捧起这本书的时候 似乎能够感觉到作者毫无保留的把
评分本书是吴荣曾先生的论文集,共收文章24篇,集中于先秦两汉史的相关领域。这些论文皆系扎实的考证之作,少有虚言。先生治学重视地下出土材料和文献记载的有机结合,强调充分利用民族学材料进行研究,以期获得对历史的新视角和新认识。
评分吴荣曾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4年 - 1958年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 - 1974年任教于内蒙古大学历史系。1975年 - 198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辑部工作。1983年到2000年,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已退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