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本)》中古時代來華的商鬍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躍的族類,就是被稱為“九性鬍”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獻、文物和文書為依據,從曆史深處揭示瞭他們在經濟、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書論證的基點和重點。在作者筆下,群體的結構化和分布的網絡化,形成一片富有異彩的景觀。不僅再現瞭粟特聚落的曆史麵貌,而且使鬍漢交融的考察更具體化也更理論化瞭。同時,此項研究不僅僅是考證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實而已,也將為人們今天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問題提供某種啓示。
★這部由論文匯聚而成的專著,是目前研究中古時期中西交通的最前沿成果,無疑具有示範的作用,其領先地位可能會保持相當一段時間。比起齣版不久的、同屬於“哈佛燕京學術叢書”的林梅村《古道西風》,此書顯示瞭曆史學的親切、紮實和深厚。要瞭解中國學術已經取得的進展,可以拿此書與嚮達先生《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來比較一下,在半個多世紀以後,中國學術的確已經走到一個新高度瞭,這雖然還不足以讓我們驕傲,但是已經足以讓我們生發並保持自信心。
——網友評論
序(張廣達)絲綢之路:東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代前言)
第一篇 鬍人遷徙與聚落
1.西域粟特移民聚落考
2.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
3.北朝隋唐粟特聚落的內部形態
4.隋及唐初並州的薩保府與粟特聚落
第二篇 鬍人與中古政治
1.高昌王國與中西交通
2.鬍人對武周政權之態度
3.安祿山的種族與宗教信仰
4.一個入仕唐朝的波斯景教傢族
5.敦煌歸義軍曹氏統治者為粟特後裔說
第三篇 “三夷教”的流行
1.祆教初傳中國年代考
2.粟特祆教美術東傳過程中的轉化
3.《釋迦降伏外道像》中的祆神密斯拉和祖爾萬
4.《曆代法寶記》中的末曼尼和彌師訶
5.摩尼教在高昌的初傳
第四篇 漢唐中西關係史論著評介
1.赫德遜《歐洲與中國》
2.D.D.Leslie和K.H.J.Gardiner《漢文史料中的羅馬帝國》
3.吳玉貴《突厥汗國與隋唐關係史研究》
4.王小甫《唐吐蕃大食政治關係史》
5.蔡鴻生《唐代九姓鬍與突厥文化》
6.《中國與伊朗:從亞曆山大到唐朝研究論集》
7.富安敦《質子安世高及其後裔》
8.羅豐《固原南郊隋唐墓地》
9.E.Knauer《駱駝的生死承載——漢唐陶俑的圖像和觀念及其與絲路貿易的關係》
10.龔方震、晏可佳《祆教史》
11.森安孝夫《迴鶻摩尼教史之研究》
後記
再版後記
索引
北朝隋唐粟特聚落的內部形態
本文的目的,是探討粟特人“漢化”以前粟特聚落的情況,即這種鬍人聚落被北朝隋唐中央或地方政府打散、整編為鄉裏以前,其內部形態問題。因為在這種聚落形態下,粟特人生活在自己的殖民地中,雖然與外界有聯係,但漢文的直接記載很少,大量的粟特墓誌和漢文文書的記錄,大多是他們已經被編為鄉裏以後的材料,如西州的崇化鄉和沙州的從化鄉,以及長安、洛陽的粟特人,從嚴格意義上說,這些粟特人已經不是生活在粟特聚落當中,而是由粟特聚落改變的唐朝鄉裏組織,或者已經散居城鄉當中。
筆者曾經利用中國史書、各地齣土的漢語和伊朗語文書、漢文石刻文字等材料,勾畫齣粟特人從粟特本土到中國東北營州的遷徙路綫。他們經過塔裏木盆地南北道的疏勒、據史德、溫宿、撥換、龜茲、焉耆、吐魯番,或於闐、且末、樓蘭,到達敦煌,然後沿河西走廊的常樂、酒泉、張掖、武威東行,經固原,到唐朝的都城長安或東都洛陽,從洛陽東行北上,經衛州(汲縣)、相州(安陽)、魏州(大名北)、邢州(邢颱)、定州(定縣)、幽州(北京)可以到營州,或者從靈武東行,經六鬍州、太原、雁門(代縣)、蔚州(靈丘),也可以到達河北重鎮幽州,在中國北境絲綢之路上的這些城鎮,都有粟特人的足跡,而且大多數地點都有粟特人的聚落。筆者在後一篇文章中不厭其煩地把有關的文獻材料匯集起來,是考慮到一個地點的材料不足以說明整個粟特聚落的內部情況,但把各個地點上的因素集閤起來,或許可以窺測整個聚落的情況。
但是,由於《北朝隋唐粟特人之遷徙及其聚落》篇幅已經很長,所以並沒有來得及詳細探討有關粟特聚落的內部形態,但在該文的結論裏,已經把對於粟特聚落的內部情形和變遷情況的考慮做瞭概述:“粟特人沿著他們經商的路綫由西嚮東進入塔裏木盆地、河西走廊、中原北方、濛古高原等地區。他們東來販易,往往結夥而行,少者數十人,多者數百人,並且擁有武裝以自保。他們沿傳統的絲綢之路東行,有的在一些居民點留居下來,形成自己的聚落,或在可以生存的地點建立殖民地;有的繼續東行,去尋找新的立腳點。這些粟特聚落,由少到多,由弱變強,在農耕地區,稱為聚落;在遊牧地區,則為部落。”“粟特人的東遷,主要是商業上的原因。以後粟特本土所在的中亞政治形勢多變,更促使大批粟特人東來中國。粟特人隨處而居,形成聚落,一部分人再繼續東行,形成新的聚落。這些聚落由鬍人集團首領薩寶(又作薩保、薩甫,原意為隊商首領)主持,由於大多數粟特人信奉粟特傳統的祆教,所以聚落中往往立有祆祠。薩寶即成為粟特聚落中的政教大首領。
……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東亞史研究的讀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史學界引發的討論是極具價值的。作者對不同文明交流的範式進行瞭深入的反思和重構,挑戰瞭以往一些主流的、帶有民族中心主義色彩的解讀。他提供的新的觀察角度,尤其是在討論技術和藝術的跨區域傳播時,非常具有顛覆性。比如,書中對某項關鍵技術的西傳與東漸路徑的重新梳理,就直接挑戰瞭某些傳統的學術定論。這種勇於質疑和重新詮釋的學術精神,是這部修訂版最大的亮點之一。它不僅僅是知識的積纍,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鼓勵讀者以更開放、更具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曆史上的“融閤”與“衝突”。這本書無疑會成為未來研究中古史領域繞不開的參考基石。
評分說實話,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有點擔心它會過於學術化而顯得枯燥。畢竟“修訂本”通常意味著對早期研究的增補和修正,容易陷入專業術語的泥潭。然而,齣乎意料的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竟然如此富有張力。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復雜的曆史概念用清晰且富有畫麵感的語言錶達齣來。特彆是對於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在邊疆地帶的互動描寫,簡直是史詩級的。那種緊張的對峙、暫時的和解,以及文化觀念的潛移默化,都被作者刻畫得淋灕盡緻。它成功地避開瞭將曆史寫成教科書的陷阱,反而像是在讀一部宏大的民族史詩,充滿瞭人性的掙紮與智慧的光芒。這本書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年代和帝王的名字,而是鮮活的人類經驗的集閤。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具有啓發性。它沒有采用那種傳統的、流水賬式的編年體敘事,而是從文化交流的不同維度切入,將“外來文明”這個宏大的主題拆解成一係列具體的、可觸摸的案例。這種處理方式使得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使是對中古曆史不太熟悉的朋友,也能輕鬆跟上作者的思路。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處理敏感曆史議題時所展現齣的那種審慎和平衡。他沒有簡單地將外來影響等同於“先進”或“落後”,而是深入探究瞭交流中的互動性、適應性與抗拒性。這種多維度的視角,讓我對“中國化”的理解不再是單嚮度的灌輸,而是一個動態的、充滿張力的過程。全書的論證邏輯嚴密,引用的史料紮實可靠,閱讀過程中幾乎沒有産生任何“跳脫感”,而是被作者的宏大敘事牢牢地吸引住瞭。
評分這部書簡直是曆史愛好者的一場盛宴!我最近一口氣讀完瞭這本關於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交流的修訂本,感受頗深。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將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展現在我們眼前。他不僅僅是羅列史實,更是巧妙地將不同文明的碰撞與融閤編織成一張引人入勝的網。比如,書中對絲綢之路沿綫不同文化的交融描寫,簡直讓人身臨其境,仿佛能聞到敦煌莫高窟裏那些異域香料的氣味,也能感受到長安城裏不同膚色商旅的喧囂。尤其是對於佛教傳入中國後的本土化過程的剖析,真是鞭闢入裏,讓我對那個時期思想界的活躍程度有瞭全新的認識。讀完之後,我常常會陷入沉思,思考曆史的偶然與必然,以及文化如何在交流中實現自身的升華。這本書的學術深度和可讀性達到瞭一個極佳的平衡點,讓人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也收獲瞭紮實的知識體係。
評分這本書對於理解中古時期中國社會結構的復雜性,起到瞭畫龍點睛的作用。我一直認為,要理解任何一個偉大文明的鼎盛期,就必須考察它如何吸納和消化外部元素。這本修訂版在這方麵做得尤為齣色。它不僅僅關注那些顯而易見的物質交換,比如瓷器、茶葉的輸齣,更側重於那些隱性的、深層次的精神和製度層麵的影響。比如,作者對中古時期律令製度吸收外來(特彆是來自中亞、波斯)法律思想的分析,就讓我大開眼界。這部分內容顯示齣,當時的統治者在構建穩定秩序時,展現齣的那種超凡的實用主義精神。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能將那些散落在浩瀚史料中的碎片,精妙地拼接到一起,構建齣一個立體而鮮活的中古世界圖景,讓你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們對那個時代的固有認知。
評分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本)》中古時代來華的商鬍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躍的族類,就是被稱為“九性鬍”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獻、文物和文書為依據,從曆史深處揭示瞭他們在經濟、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書論證的基點和重點。在作者筆下,群體的結構化和分布的網絡化,形成一片富有異彩的景觀。不僅再現瞭粟特聚落的曆史麵貌,而且使鬍漢交融的考察更具體化也更理論化瞭。同時,此項研究不僅僅是考證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實而已,也將為人們今天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問題提供某種啓示。
評分很好的地理曆史學和民族曆史學論文集,值得細細品讀。
評分《中古中國與外來文明(修訂本)》中古時代來華的商鬍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躍的族類,就是被稱為“九性鬍”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獻、文物和文書為依據,從曆史深處揭示瞭他們在經濟、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書論證的基點和重點。在作者筆下,群體的結構化和分布的網絡化,形成一片富有異彩的景觀。不僅再現瞭粟特聚落的曆史麵貌,而且使鬍漢交融的考察更具體化也更理論化瞭。同時,此項研究不僅僅是考證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實而已,也將為人們今天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問題提供某種啓示。
評分榮老師的這本書,剛拿到手還沒仔細閱讀,看瞭個序言部分,感覺還是很不錯的,值得大傢閱讀。
評分精裝做的還不錯,但還是新瓶舊酒
評分中古時代來華的商鬍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躍的族類,就是被稱為“九姓鬍”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獻、文物和文書為依據,從曆史深處揭示瞭他們在經濟、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獨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書論證的基點和重點。在作者筆下,群體的結構化和分布的網絡化,形成一片富有異彩的景觀。不僅再現瞭粟特聚落的曆史麵貌,而且使鬍漢交融的考察更具體化也更理論化瞭。同時,此項研究不僅僅是考證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實而已,也將為人們今天在實際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問題提供某種啓示。
評分雖然此書不屬於我的領域,但確實是很經典的學術著作,偶爾看看說不定也有啓發。
評分哈佛燕京學術叢書,學術書之中的精品,期待更多精品
評分不錯,快快囤書,電子書費眼。 不錯,快快囤書,電子書費眼。 不錯,快快囤書,電子書費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