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業科學概論

草業科學概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任繼周 編
圖書標籤:
  • 草業科學
  • 牧草學
  • 飼料學
  • 農業科學
  • 植物學
  • 生態學
  • 草地管理
  • 農業技術
  • 植物營養
  • 土壤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1869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679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蘭州大學草業科學研究生創新教育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92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草業科學概論》根據草業科學的3類因子群(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社會因子群)、3個主要界麵(植物�駁鼐辰緱妗⒉蕕鬲捕�物界麵、草畜�彩諧〗緱�)和4個生産層(前植物生産層、植物生産層、動物生産層、後生物生産層)的理論框架,對草業科學的理論體係進行瞭全麵總結和係統梳理,揭示瞭草業科學發生發展的脈絡,展示瞭草業科學的全貌及當前草業科學研究的現狀。同時,《草業科學概論》針對生産實踐的需求,對草業中某些重要的具體問題進行瞭深入分析,並提齣瞭可操作性的技術方法。《草業科學概論》通過具體問題的分析,說明瞭草業科學的應用前景和未來發展方嚮。

目錄


前言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草業科學的基本結構3
第一節草業科學發生的曆史背景3
第二節草業係統的3類因子群6
第三節草地農業係統的3個主要界麵7
第四節草地農業係統的4個生産層8
第五節草業科學發展過程總結9
主要參考文獻10
推薦閱讀文獻10
第二章草業經濟生態區與基本草原劃定11
第一節中國草業經濟生態區劃的曆程和原則11
第二節中國的草業經濟生態區12
第三節中國基本草原劃定與保護20
第四節世界草業生態經濟發展與區域概況25
主要參考文獻35
推薦閱讀文獻35
第三章草業係統耦閤36
第一節概念、理論依據及意義36
第二節草地農業係統耦閤的類型40
第三節草地農業係統耦閤中的係統相悖47
主要參考文獻51
推薦閱讀文獻52
第二篇前植物生産層
第四章前植物生産層及其生態服務55
第一節前植物生産層的涵義55
第二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概述57
第三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價原則69
第四節前植物生産層生態係統服務價值評價74
主要參考文獻82
推薦閱讀文獻83
第五章自然保護區概論84
第一節自然保護區的發展曆程84
第二節自然保護區分級狀況及區域分布86
第三節自然保護區的分類及類型結構88
第四節自然保護區麵積規模98
主要參考文獻99
推薦閱讀文獻99
第六章草坪與綠地100
第一節草坪綠地概述100
第二節草坪綠地的主要功能107
第三節草坪綠地與環境的關係114
第四節問題與展望127
主要參考文獻130
推薦閱讀文獻131
第三篇植物生産層
第七章植物生産層的生態係統行為135
第一節植物生産層是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原發點135
第二節栽培草地的意義及功能135
第三節栽培草地的類型138
第四節建立栽培草地的幾項原則141
第五節混播草地草層結構的時空分布142
主要參考文獻143
推薦閱讀文獻143
第八章草地的植物生産管理144
第一節草地的植物生産意義144
第二節草地植物生産力的測定146
第三節天然草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産的管理159
第四節飼料地的特性及其植物生産管理167
第五節影響草地農業係統植物生産的因素170
第六節提高草地植物生産水平的途徑172
主要參考文獻174
推薦閱讀文獻176
第九章草地健康評價177
第一節草地健康評價的發展曆程177
第二節草地健康評價的原則與方法185
第三節問題與展望190
主要參考文獻192
推薦閱讀文獻196
第四篇動物生産層
第十章動物生産層的草業科學涵義199
第一節草業科學中動物生産層的涵義199
第二節動物生産層在草業生産中的作用205
第三節動物生産層在草業科學中的環境功能211
主要參考文獻220
推薦閱讀文獻223
第十一章動物生産層的生態係統行為224
第一節草食動物對牧草生長的作用224
第二節草食動物對種群動態的作用228
第三節草食動物對草地群落的作用231
第四節草食動物對土壤的作用238
第五節草食動物對生態係統的作用242
第六節放牧的社會經濟作用246
第七節我國草原放牧存在的問題248
第八節研究展望250
主要參考文獻253
推薦閱讀文獻260
第十二章動物生産層的結構類型261
第一節動物生産層的類型與草畜互作261
第二節動物生産係統的演化263
第三節動物生産係統的分布特徵270
主要參考文獻277
推薦閱讀文獻282
第十三章放牧與全球變化283
第一節傢畜CH4排放及其調控283
第二節排泄物溫室氣體的排放及其調節290
第三節結論和建議294
主要參考文獻296
推薦閱讀文獻302
第十四章動物生産管理的原則303
第一節地境適應性原則303
第二節土�膊蒔殘笙低綢詈顯�則310
第三節物質與能量平衡原則312
第四節剋服係統相悖與經濟優化原則314
主要參考文獻316
推薦閱讀文獻319
第五篇後生物生産層
第十五章後生物生産層的內涵323
第一節後生物生産層323
第二節後生物生産層的評價方法325
第三節目前我國後生物生産層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329
主要參考文獻331
推薦閱讀文獻332
第十六章後生物生産層的結構類型333
第一節草類種子業333
第二節草産品加工業339
第三節畜産品初加工業343
第四節其他相關産業345
第五節我國後生物生産層主要經營模式347
主要參考文獻349
推薦閱讀文獻350
第十七章後生物生産層管理戰略351
第一節市場需求原則352
第二節效率原則352
第三節適度規模與分區經營原則353
第四節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協調原則354
主要參考文獻355
推薦閱讀文獻355
第六篇自然保護區和放牧地管理
第十八章自然保護區管理359
第一節管理體製和部門分管狀況359
第二節自然保護區法製建設361
第三節管理機構建設363
第四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365
第十九章放牧傢畜的牧食行為370
第一節牧草選擇性采食的指標370
第二節放牧傢畜生理特徵的影響372
第三節植物和群落特徵的影響374
第四節後天學習技能的影響377
主要參考文獻381
推薦閱讀文獻385
第二十章放牧地生産能力的評定與管理386
第一節放牧生態係統生産力的形成386
第二節放牧生態係統生産力評價389
第三節放牧地管理412
第四節劃區輪牧440
主要參考文獻449
推薦閱讀文獻450
第二十一章可持續放牧管理451
第一節基本概念451
第二節載畜量452
第三節適宜放牧率456
主要參考文獻464
推薦閱讀文獻469
第七篇草坪建植與管理
第二十二章草坪建植473
第一節草坪植物草坪植物473
第二節草坪建植499
第三節草坪養護管理507
主要參考文獻526
推薦閱讀文獻527
第二十三章運動場草坪概述528
第一節草坪運動場的概念和特徵528
第二節運動場草坪的功能與要求529
第三節草坪運動場規劃與建植530
第四節運動場草坪的質量評價533
主要參考文獻541
推薦閱讀文獻541
第二十四章足球場草坪542
第一節足球運動的發展曆史542
第二節足球場草坪規劃設計543
第三節足球場草坪建植550
第四節足球場草坪的養護566
主要參考文獻568
第二十五章草地滾球場草坪569
第一節概述569
第二節草地滾球運動570
第三節草坪場地的建設571
主要參考文獻575
第二十六章網球場草坪576
第一節概述576
第二節草地網球場場地設置578
第三節草坪建植582
主要參考文獻582
第二十七章高爾夫球場草坪583
第一節高爾夫球運動的起源與發展583
第二節高爾夫球運動概述592
第三節高爾夫球場的草坪建植598
第四節高爾夫球場草坪的養護和管理603
第五節高爾夫球場景觀植物的配置610
第六節球場量度和等級評估612
主要參考文獻614
推薦閱讀文獻614
第二十八章賽馬場草坪615
第一節概述615
第二節賽馬場地的規劃設計619
第三節賽馬場草坪建植與養護要點622
第四節賽馬場草坪品質的評定624
主要參考文獻625
第八篇牧草調製與儲藏
第二十九章乾草631
第一節乾草的特點及種類631
第二節乾草的調製633
第三節乾草的儲存與利用638
第四節乾草品質的鑒定乾草品質的鑒定639
主要參考文獻641
第三十章青貯飼料與半乾貯飼料642
第一節青貯飼料642
第二節半乾貯飼料661
第三節青貯和半乾貯飼料添加劑666
主要參考文獻670
推薦閱讀文獻671
第三十一章壓縮乾草及青貯設備672
第一節概述672
第二節固定作業式打捆機673
第三節田間撿拾打捆機674
第四節青貯草捆包膜機680
第五節壓塊機682
第六節製粒機685
主要參考文獻686
推薦閱讀文獻686
第九篇草類植物種子
第三十二章草種子形成與生産689
第一節草種子及其重要性689
第二節種子的發育與成熟690
第三節種子産量的構成因素及劃分692
第四節種子田管理695
第五節種子收獲699
主要參考文獻700
推薦閱讀文獻700
第三十三章草種子加工與儲藏701
第一節種子乾燥701
第二節種子清選702
第三節種子包衣703
第四節種子儲藏703
主要參考文獻706
推薦閱讀文獻706
第三十四章草種子質量及其控製707
第一節種子質量及其控製概述707
第二節種子檢驗710
第三節種子認證714
第四節種子立法717
主要參考文獻719
推薦閱讀文獻719
第三十五章土壤種子庫720
第一節土壤種子庫及其意義概述720
第二節土壤種子庫的分類722
第三節影響土壤種子庫的因素723
第四節土壤種子庫研究方法726
主要參考文獻727
推薦閱讀文獻728
第十篇草地有害生物防治
第三十六章草類植物病害731
第一節我國草類植物病害概況731
第二節我國重要的草類植物病害739
第三節草類植物病害的經濟與生態意義746
第四節我國草類植物病害的主要研究進展751
第五節展望與發展758
主要參考文獻759
推薦閱讀文獻763
第三十七章草地蟲害764
第一節我國草地蟲害概況764
第二節我國草地重要害蟲772
第三節草原蟲害的經濟和生態環境意義780
第四節我國草地蟲害的研究進展785
第五節存在的問題與展望797
主要參考文獻798
推薦閱讀文獻802
第三十八章草地鼠害803
第一節我國草地鼠害概況803
第二節我國草原牧區的主要害鼠808
第三節草地鼠類的經濟、生態及社會意義819
第四節主要研究進展823
第五節草地鼠害的發展趨勢832
主要參考文獻834
推薦閱讀文獻838
第三十九章草地草害——有毒植物839
第一節我國草地有毒植物概況839
第二節我國主要的草地有毒植物843
第三節草地有毒植物的經濟與生態意義849
第四節草地有毒植物的研究進展854
主要參考文獻859
推薦閱讀文獻862

附錄術語錶863
主題詞索引897

精彩書摘

第一篇緒論
第一章草業科學的基本結構
第一節草業科學發生的曆史背景
草業科學是研究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科學。草業科學是涵蓋從草地資源到草地農業生産的草地農業係統的全部生産過程的理論和技術。它包含草地生態係統的發生與發展、天然草地和栽培草地的建植與管理、種質資源的發掘與改良、草地與草食動物的關係,以及草畜産品的加工和流通。草業科學是大農業科學的一個分支,是整體農業不可替代的重要組分,也是農業的一種高級形態,因此草業科學也稱為草地農業科學草地農業科學。
草地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更為中國所迫切需要廣義地說,草地農業生態係統普遍存在於人類社會發展的各個曆史階段。早期隻是由於係統結構不健全、生産層次缺失,導緻功能低下,沒有成為當時人類生産的主流,不易為人們察覺。譬如我國農村種植榖物,地頭零散草地和作物秸稈飼養畜禽,糞便返田,幾韆年來地力不衰。這種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曾一度促成瞭封建社會的繁榮,後期卻沒有適應社會進步,阻礙瞭社會生産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本文所闡述的是狹義的草地農業,即現代草地農業。。在我國,人類與草地資源的關係主要經曆瞭4個發展階段(圖1.1),這4個階段是曆史傳承的自然過程,它們逐步發展,各自有獨立的理念、科技係統和方法論特徵(錶1.1)。
圖1.1農業係統進化示意
錶1.1農業生産3個階段的理念、科技係統和方法論特徵自然農業階段農業自發階段現代農業階段後現代農業階段理念漁獵,采集利用。對資源不做任何加工自給自足,開發自然資源,主要靠資源投入發展生産,發生對資源剝奪的短期行為,但為數有限強力開發自然資源,追求最高利潤,缺乏持續發展遠見,與生存環境嚴重相悖生態係統的觀點明確,人類生産、生活與生態係統趨於協調、穩定的持續發展科技係統人力,簡單工具人、畜和簡單的風力、水力為動力,使用簡單技術開發農業資源以石化為動力,藉助機械,發展商品生産,短期效益可觀,大生産的技術係統是其科技管理的最高成就以智力通過信息網絡駕馭傳統動力與科技係統,高效低耗生産方法論適應自然,天人閤一利用自然資源,小規模,低效益,地區性、自給性生産係統,不強調規範,科技含量低,對生態係統的序茫然無知利用當時達到的科技水平,不斷創新、強化管理,大批量,高效益,強大的外延趨勢。視自然生態係統為奴僕,剝奪嚴重,發現生態係統序的作用,但未予重視集成、創新,係統耦閤,創造高效益,服務人生,生産個性化,批量靈活,自然與人類和諧生存、發展,對於生態係統的序精心設計、管理
自然生態係統經過人類農業化勞動而産生農業係統。農業係統經過自然和人文環境的融閤演變,産生瞭不同結構和功能的子係統,如林業係統、農田係統、畜牧係統等,或分布於不同的地域,或在同一地域組成農業復閤體。農業復閤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農業子係統的自然結閤。參與復閤體的各個子係統保持其特色而獨立存在,雖然它們彼此之間不可避免地發生某些接觸和能量交換,但並不引發更高一級新係統的進化(任繼周和張自和,2003)。
最早的農業是采集農業(任繼周,2001),或稱之為自然農業係統,是以適應自然環境、利用自然資源為特色的綜閤性農業,人是生態係統的一個組分。采集農業除瞭利用部分自然資源以外,對自然生態係統的投入甚少,也不存在農業分工,農業係統內部沒有完整意義的子係統,因而也就沒有農業復閤體。
隨著人類農業生産活動的強化,農業發展為兩個主要分支:動物生産係統與植物生産係統。在中國曆史上,作為主流,以伏羲時代為特徵的動物生産首先發生,以神農時代為特徵的植物生産相繼齣現。但在一些特殊地域,也不排除動物生産和植物生産同時發生的情況。但無論兩者是先後發生或是同時發生,它們都是作為單一係統而存在,各自獨立發展,彼此缺乏有機聯係和影響(任繼周,2004)。從係統的角度來看,此時的農業屬復閤體農業的雛形。
社會生産手段不斷進步,社會分工日益縝密,農業的分工和聯係也隨之趨嚮密切,於是齣現瞭農業復閤體和它所包含的子係統。經過多地區、長時間的演化,子係統的形態繁縟紛呈,如動物生産中的養牛、養羊、飼養傢禽等農業子係統,植物生産中的種植小麥、棉花、果樹等農業子係統,從而在農業復閤體內部豐富瞭子係統的多樣性。復閤農業內部各個子係統之間存在自發的産品交換,實現子係統之間的互相補充,同時也互相乾擾。它們在農業發展史上經曆瞭漫長的時期,孕育瞭農業耦閤係統,於是現代化農業誕生。
第1個階段,農業萌芽於種植牧草和發展畜牧業,在中國曆史上是伏羲時代。雖然人類還沒有資源意識,但已經依賴於草地而取得自身發展。他們改變單一采集、狩獵以取得生活資料的方式,開始種植牧草、飼養傢畜。人類與草地的關係相對和諧。
第2個階段,人類開始將草地視為一種土地資源,為瞭生存,開墾草地,種植農作物,以增加生産效益。這在中國曆史上始於神農時代。由於農具比較原始,人類隻是小規模開墾居住點附近的草地,對資源的破壞有限。
第3個階段,進入封建經濟時代,以商鞅變法提齣“墾草”政策為代錶,從墾草造田,到全國推行“以糧為綱”政策,長達數韆年,政府倡導,群眾風從,大規模遠徵屯墾。譬如,漢朝張騫打通中西陸路通道,政府開始在河西、新疆沿“絲綢之路”屯墾,連續兩韆年,建立瞭連串綠洲,但草原也遭到嚴重破壞;元明時代海上“絲綢之路”開通後,陸上“絲綢之路”日漸沒落,沿綫農田棄耕,沙進人退。在河西走廊已經發現被黃沙掩埋的人類農業活動的遺址,屬於漢唐兩代的就有數十處之多(李並成,1998;寜可和郝春文,1993)。黃土高原7000年前還是一個植被茂密、野生動物資源豐富的地區,後來種植業與畜牧業經過11個階段8次嬗替,曆時近3000年,最終定位於種植業,生態環境惡化導緻今日的經濟落後(任繼周,1997;硃士光,1998)。西南地區雖開發較晚,但從東晉開始,佘田開發隨人類南徙進軍川、黔等地區的深山老林,唐代以後,北方移民南移增多,墾荒加速,造成嚴重的生態災難,長江水災頻率從唐代的1次/18年,增加到宋代的1次/5年(劉沛林,1998),遺患至今,幾乎年年發生,後果嚴重。中國荒漠化,以大於2100km2/年的規模發展,目前速度比20年前快34%,而且75%以上的荒漠化潛育麵積分布於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慈龍駿和吳波,1997)。1949年到1989年,新疆、青海、甘肅3省區的草地麵積分彆減少64��8%、61��1%和65��5%,同期草地傢畜數量卻成倍增加,草地資源負重已經到瞭難以承受的地步(任繼周,1998),隨之而來的則是草地退化,荒漠化加速。到20世紀80年代前期,這種人為地割斷草地農業各個生産層之間的有機聯係,將人與草地的關係互相悖反的中國傳統推進到瞭極緻。
第4個階段,改革開放以後,草地資源作為生態屏障和畜牧業的生産資料的雙重意義,逐步顯現。特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頒布實施以來,逐步嚮依法治草的道路邁進。盡管“以糧為綱”的傳統思想根深蒂固,草地農業的思想也在逐步發展,2007年農業部主持製定的《中國草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齣版,標誌著草地農業已經逐步進入産業主流,草地農業的意義逐步為社會瞭解。
草地農業係統中栽培草地和天然草地的作用居主導地位,與之相對應的草食動物占有較大比例。以中國西部地區為例,栽培草地介入生産係統,可以提高日光能利用率30%,提高水分利用率17%~40%(任繼周和侯扶江,1998)。對8個不同生産水平國傢的分析錶明,天然草地與栽培草地相結閤,天然草地在適宜載畜量的情況下,栽培草地與天然草地的比例每增加1%,動物生産層的生産力水平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4%(P<0��001)(圖1.2)。目前,我國栽培草地隻占天然草地總麵積的1��9%左右,單位草地麵積的動物生産水平僅為17APUAPU為畜産品單位。/hm2,是美國的14��3%,新西蘭的3��2%,不足荷蘭的1%(任繼周,1995),差距巨大,但潛力也可觀。栽培草地建設不僅能夠提高動物生産層的生産水平,而且能夠解決植物營養供給與傢畜營養需求之間的季節、年際、地區和種間的不平衡(黃文秀和田效文,1994)。
圖1.2動物生産水平與人工草地的關係
健全的草地農業生態係統應由3類因子群、3個主要界麵和4個生産層組成。草地農業生態係統保持瞭植物生産層與動物生産層的有機聯係,並嚮前植物生産層和後生物生産層擴展,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穩定發展,是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第二節草業係統草業係統的3類因子群
草地農業生態係統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由生物因子群、非生物因子群和社會因子群構成(圖1.3)。每一個因子群有其特殊內涵因子。
圖1.3草地農業生態係統的3類因子群
在草業學科的3類因子群中,生物因子群居於核心地位。它是推動生態係統內涵發展的原動力,是任何生態係統存在的基本依據,包含植物因子、動物因子和微生物因子。這3種生物因子分彆扮演著生態係統的生産者、消費者和分解者的角色,共同組成生態係統的動力係統。
非生物因子群是指生態係統的自然立地條件,包含大氣因子、土地因子和位點因子。大氣因子包含一切對生態係統發生作用的氣象要素。其中,水熱兩項是基礎,它們構成地帶性格局。對一個生態係統來說,顯然地帶性格局至關重要。土地因子在地質構造的基礎上,在大氣因子的製約下發生、發展著。土地因子含有地形和土壤兩大要素,地形影響

前言/序言


《綠野拾遺:行走於草的國度》 內容簡介 本書並非一本嚴謹的學術專著,也非枯燥的技術手冊,而是一場邀請讀者踏入“草的國度”的奇妙漫遊。我們將放下對“草”根深蒂固的模糊印象,以一種全新的視角去審視這些遍布全球、看似平凡卻又至關重要的綠色生命。這是一次關於生命力、適應性、演化奇跡的探索,一次對生態係統基石的深度解讀。 第一章:無處不在的綠色力量——草的史詩 從遠古的洪荒時代,當第一批禾本科植物破土而齣,到如今覆蓋地球三分之一陸地麵積的遼闊草甸、草原、草甸草原,草的演化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生命贊歌。它們如何徵服貧瘠的土壤,如何與氣候變遷共舞,如何孕育齣無數的生命形態?本章將帶領你穿越億萬年的時光,追溯草的起源,探尋它們在地球生命大戲中扮演的決定性角色。我們將揭示草的獨特結構——細長的葉片、發達的根係、隱藏在地下的匍匐莖和塊莖,這些巧妙的設計如何讓它們在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中脫穎而齣,成為大地的徵服者。你將瞭解到,那些看似單調的綠色地毯,實則是經過漫長歲月打磨齣的極緻生存智慧的結晶。 第二章:生命的織錦——草甸與草原的生機勃勃 草,不僅僅是草。它們是構成龐大而復雜的生態係統的核心。在本章,我們將深入探索不同類型的草地生態係統——從寒冷苔原的稀疏草甸,到溫帶草原的廣袤無垠,再到熱帶稀樹草原的獨特風光。我們將細緻描繪這些環境中生命的交響麯:食草動物如何依賴草群生存,它們與草之間的捕食與被捕食關係如何塑造瞭彼此的演化;昆蟲、鳥類、甚至地下的微生物,它們與草之間錯綜復雜、相互依存的網絡又將如何展現在你眼前。你將看到,每一片草葉,每一株野花,每一個角落,都充滿瞭生命的活力和精緻的平衡。我們將探究哪些因素塑造瞭不同草地的多樣性,從土壤類型到降雨模式,從季節變化到人為乾擾,一切都將細緻入微地呈現。 第三章:自然的饋贈與人類的智慧——草的價值鏈 自古以來,人類與草就有著不解之緣。本章將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審視草對人類文明的深遠影響。我們將不僅僅聚焦於傳統的農業用途,例如榖物的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還將拓展到更廣泛的領域。你將瞭解到,草在畜牧業中的核心地位,它們是如何滋養齣人類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肉類、奶製品和毛皮。我們還將探索草在保持水土、防止沙漠化、調節氣候等方麵的生態功能,這些“綠色屏障”在現代社會中愈發顯得彌足珍貴。 此外,本章還將引入一些鮮為人知的草的用途。例如,某些觀賞草的魅力,它們如何以其獨特的姿態和色彩為我們的生活空間增添藝術感;某些草本植物在傳統醫學中的應用,它們蘊含的藥用價值;甚至是一些工業用途,如草編工藝、造紙原料等。我們將追溯這些應用的曆史淵源,探討現代科學如何進一步挖掘和利用草的潛力。這是一次對草的價值進行的全麵梳理,讓你重新認識到,我們腳下的這片綠色,蘊藏著多麼豐富的寶藏。 第四章:草的挑戰與未來的遠景——守護綠色星球 然而,正如所有生命一樣,草也麵臨著來自自然和人為的雙重挑戰。在本章,我們將探討氣候變化、過度放牧、土地退化、入侵物種等因素對全球草地生態係統的威脅。我們將分析這些威脅的成因,以及它們可能帶來的嚴峻後果,例如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生態係統的崩潰、甚至對人類糧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影響。 但挑戰也伴隨著希望。本章將轉嚮對未來草地管理的積極探索。我們將介紹可持續的放牧技術、草地恢復的創新方法、以及利用基因技術改良草種以適應未來環境的可能性。我們將探討生態旅遊、碳匯草原等新興領域,它們如何為草地保護提供新的經濟動力。最後,我們將展望一個草地與人類和諧共存的未來,強調每一個個體在守護這片綠色星球中的責任與力量。這不僅僅是一次對問題的審視,更是一次對解決方案的積極倡導,一次對綠色未來的憧憬。 第五章:草之隨想——生命的低語與哲思 在旅程的最後,我們將放下科學的嚴謹,以一種更具人文關懷的視角來感受草。我們會探討草在文學、藝術、哲學中的意象,從古詩詞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到現代詩歌對生命韌性的歌頌。我們將思考,這些看似渺小而堅韌的生命,它們如何教會我們關於生命的頑強、關於循環往復、關於謙卑與堅持。 本章將邀請讀者靜下心來,去聆聽草的低語,去感受它們沉默的力量。也許在某個陽光明媚的午後,當你漫步於一片草地,你會突然意識到,你所看到的不僅僅是綠色的植物,而是一個充滿故事、充滿智慧、充滿生命力的世界。這本書,旨在喚醒你對“草”的感知,讓你重新發現並珍視這片我們賴以生存的綠色傢園。它將是一次心靈的洗禮,一次與自然的重新連接。 閱讀本書,你將不僅僅是“知道”草,更是“看見”草,感知草,理解草,並最終,與草一起,去感受生命的脈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坦白說,剛開始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因為它不像傳統教材那樣嚴格按照“基礎知識—應用—總結”的綫性模式推進,反而更像是一部圍繞“草的生命周期”展開的宏大敘事。它似乎更側重於建立一種“係統思維”。例如,它在討論草的營養吸收機製後,馬上會跳到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草地碳匯潛力的探討,這種跨學科的連接非常令人耳目一新。我個人特彆喜歡它對“草地生態係統服務功能”的闡述,那種將草地價值從單純的飼料生産提升到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多維度價值的描述,非常具有啓發性。這使得閱讀體驗充滿瞭驚喜,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現瞭新的聯係。這種跳躍式的結構,雖然對初學者可能需要適應,但對於希望構建完整生態觀的讀者來說,無疑是極佳的思維訓練。

評分

總的來說,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嚴謹中有溫度,宏大卻不失細節。它不僅僅是在介紹“什麼是草業科學”,更是在探討“我們該如何與草地和諧共存”這一哲學命題。我尤其欣賞它對曆史和未來的展望。書中不僅迴顧瞭人類馴化和利用草地的漫長曆史,還對未來在城市綠化、生態修復乃至太空農業中草業可能扮演的角色進行瞭富有想象力的推測。這種縱貫古今、展望未來的視野,讓整本書的格局一下子打開瞭。它不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部關於地球生命脈動中“綠色地毯”的編年史和行動綱領。如果有人想深入瞭解這門學科,我絕不會猶豫推薦這本書,前提是他做好準備,迎接一場充實而富有挑戰的知識之旅。

評分

這本《草業科學概論》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帶著泥土芬芳的翠綠色調,讓人一翻開書就仿佛能聞到初夏清晨草地的氣息。我本來是對這個領域一無所知,純粹是齣於好奇心纔拿起的。沒想到,它竟然以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方式,將看似枯燥的植物學和土壤科學知識編織在瞭一起。書中對不同氣候帶下牧草的生長習性做瞭詳盡的對比分析,那種數據圖錶雖然多,但作者的文字解讀非常到位,絕不是那種冷冰冰的教科書腔調。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退化草地恢復”那一章,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穿插瞭許多實地考察的案例,讓我真切感受到瞭人類活動對生態係統影響的復雜性。讀完第一部分,我對“綠色”的理解已經超越瞭單純的顔色概念,開始懂得每一根草的背後都蘊含著精妙的生物化學過程和曆史地理的烙印。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很好,不會讓人在繁復的專業術語中迷失方嚮。

評分

我必須承認,作為一名非專業背景的愛好者,這本書的某些章節,特彆是涉及到高級土壤微生物群落分析和遺傳學變異的討論時,確實讓我感到吃力。那部分的內容密度極高,專業術語的堆砌讓人感到有些喘不過氣。但有趣的是,作者似乎也意識到瞭這一點,在這些“硬核”章節的開頭和結尾,總會穿插一些非常生活化的比喻或者曆史典故來幫助讀者過渡。比如,用古代農耕文明的諺語來解釋現代的土壤改良策略,這種“接地氣”的處理方式,極大地降低瞭閱讀的挫敗感。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既能滿足專業研究人員對細節的苛求,又能為好奇的入門者提供一個可以攀爬的階梯,盡管有些颱階需要我深吸一口氣纔能邁過去。它的分量很重,不適閤碎片化閱讀,需要投入整塊的時間去沉浸式體驗。

評分

我更關注的是這本書在技術應用層麵的深度。作為一名正在考慮農業技術轉型的從業者,我需要的是能夠直接指導實踐的知識體係,而不是空泛的理論說教。《草業科學概論》在這方麵錶現得相當紮實。它花瞭大量的篇幅介紹現代草種選育技術,從分子標記輔助育種到抗逆性性狀的改良,講解得深入淺齣。特彆是關於精準施肥和水肥一體化在草坪管理中的應用部分,提供瞭非常具體的配方建議和操作流程圖,這對我接下來的項目規劃簡直是雪中送炭。最讓我贊嘆的是,它沒有迴避當前行業麵臨的難題,比如草坪的病蟲害綜閤防治策略,它沒有一味推崇化學農藥,而是詳細論述瞭生物防治和生態調控的結閤點。讀到這些內容時,我常常需要停下來,對照著我手頭的幾份實驗報告反復研讀,那種知識與實踐的碰撞感,是很多同類書籍所不具備的,它更像是一本“實戰手冊”而非“導論”。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