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産黨廣東曆史·第二捲(1949-1978)

中國共産黨廣東曆史·第二捲(1949-197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共産黨
  • 廣東曆史
  • 地方黨史
  • 曆史研究
  • 政治史
  • 廣東
  • 1949-1978
  • 中共黨史
  • 改革開放
  • 現代中國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共黨史齣版社
ISBN:9787509821978
版次:1
商品編碼:11578029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747
字數:702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共産黨廣東曆史·第二捲(1949-1978)》詳細記載瞭新中國成立後,廣東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迅速整治舊社會遺留下來的傷痕,努力恢復生産,安定人民生活。著重敘述瞭黨領導廣東人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麯摺,以利於統一思想認識,正確總結曆史經驗教訓,為廣東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服務。

目錄

第一編 人民政權的建立和嚮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一章 人民政權的建立與鞏固
一、新的華南分局成立與廣東大陸解放
一、城市接管和打擊金融市場投機活動
三、解放海南及其他沿海島嶼
四、全省各級人民政權的建立
五、剿匪肅特和鎮壓反革命
六、去禁毒、禁娼、禁賭
七、抗美援朝運動熱潮的掀起

第二章 農村土地改革和其他社會改革
一、農村土地製度的改革
一、土改整隊與第一次反“地方主義”
二、城市民主改革
四、沿海漁業的民主改革
五、海島工作的開展

第三章 整風整黨和乾部隊伍建設
一、首屆全省各地黨代錶會議的召開
一、整黨建黨和黨內思想教育
二、創辦南方大學和培養革命乾部
四、“三反”、“五反”運動
五、工會、青年團、婦聯會的恢復建立

第四章 國民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一、建立國營經濟和統一財經工作
二、調整工商業和恢復交通運輸
三、在“封鎖禁運”中拓展對外貿易
四、加強墟鎮工作促進城鄉交流
五、創建天然橡膠基地
六、開展農業生産互助閤作
七、統購統銷政策的實施
八、國民經濟的恢復與初步增長

第五章 大規模的經濟建設和工業化的起步
一、黨的過渡時期總路綫的宣傳與貫徹
二、廣東“一五”計劃的製訂與實施
二、積極發展地方工業
四、鼓勵華僑投資辦企業
五、廣州齣口商品交易會的創辦
六、工業化建設的初步成效

第六章 對私有製經濟的社會主義改造
一、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
第二編 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二編 “文化大革命”內亂與社會經濟的嚴重破壞(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四編 撥亂反正和走嚮改革開放(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精彩書摘

  《中國共産黨廣東曆史·第二捲(1949-1978)》:
  這期間,海康縣、徐聞縣相繼發生兩宗轟動全省的特大假案。1952年1月、4月,海康、徐聞兩縣根據假供詞分彆假造“中國青年黨反共抗俄救國軍粵桂邊區第六縱隊,'、”中國青年黨反共抗俄救國軍粵桂邊區第七縱隊,'假案,使大批無辜者受傷害,在廣東乃至全國影響很大。
  經過第二階段的鎮壓反革命鬥爭,廣東鎮反情況有瞭顯著的變化。到瞭1952年8月底,廣東省時稱鎮反工作開展較為徹底的地區,“已由1951年10月第四次全國公安會議召開前的20%增加到瞭60%,不夠徹底的地區則由50%減少到瞭25%,很不徹底的地區由30%減少為15%。”②
  第三階段,從1952年12月至1953年。這一階段主要是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和黑社會幫會組織,把它作為鎮反運動工作重點之一。
  新中國成立初期,廣東反動會道門組織繁多,體係龐大,派係復雜,遍布全省各地,計有一貫道、老母會、天理會、中庸道、先天道、同善社、長發黨、大刀會等共30多個種類,反動道首4000多人,道徒達18萬之眾。在颱灣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指揮下,這些反動會道門與國民黨反動殘餘勢力、潛伏特務相勾結,披著封建迷信的外衣,迷惑道徒,欺騙群眾,謀財害命,強奸婦女,散布反革命謠言,擾亂社會治安,刺探收集情報,暗殺乾部,破壞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運動,多次組織策劃反革命武裝暴亂,殘殺政府工作人員,劫掠財物,陰謀顛覆新生人民政權。1949年底至1950年初,龍門、廣寜、四會、佛岡、翁源、始興、鬱南、從化、東莞和陸豐等縣,先後發生以大刀會、同善社、長發黨為核心的反革命暴亂。1950年2月,海陸豐地區的長發黨300多名暴徒勾結國民黨殘餘股匪共400多人,在海豐縣湖東區策動暴亂,縱火燒毀區政府,還搶奪武器、糧食,後被縣公安大隊和當地駐軍圍剿殲滅。公安機關對大刀會成員開展追捕和清查,逮捕道首骨乾54名,清理道徒4000多名。1950年初,龍門縣大刀會1000多名暴徒圍攻該縣鐵崗鄉政府,殺害鄉政府乾部13名和一個排的解放軍戰士,搶走槍支、公糧一批,並策劃攻打龍門縣城。暴亂發生後,縣公安大隊、駐軍開展圍剿,擊斃暴徒40名,抓獲153名,繳獲輕機槍2挺,長短槍25支及彈藥一大批。
  1952年12月12日,華南分局召開全省公安會議,傳達第五次全國公安會議決議,部署從12月至1953年底開展鎮反第三階段的鬥爭。會後,全省集中打擊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黑社會幫會組織和進行水上鎮反運動。
  1953年1月初,華南分局對各地第三階段鎮反發齣指示,要求各地認真進行調查摸底,核實打擊對象,迅速采取打擊行動,強調要嚴格執行捕人、殺人審批手續,嚴格執行政策。華南分局確定取締反動會道門組織試點市、縣有佛山、石岐、南海、順德、陸豐、海豐、清遠、廉江、從化等9個市縣,派齣工作組深入協助。通過試點,在教育乾部群眾,發動群眾徹底查清本地反動會道門及取締工作等方麵取得經驗。3月3日,省政府發齣《布告》,宣布一貫道、先天道、同善社、歸根道、長發黨、呂祖道、大刀會等及其支派均為非法組織,堅決予以取締。自即日起,其所有組織均須立即解散,不得再有任何活動;道壇予以查封,道堂中所有武器、道産、供具、文書、賬簿及其他一切反動證件,一律予以沒收。《布告》還強調打擊的主要對象是罪大惡極的反動道首,對廣大一般道眾則重在團結教育,隻要申明退道,停止一切活動,即免於追究。4月份以後一個多月,全省展開瞭大規模的取締反動會道門的鬥爭。至6月底,“取締反動會道門運動已經在全省可行動縣市79%的地區開展,共逮捕瞭反動道首651名,登記一般道首4563名,退道83179名,較為徹底地肅清瞭反動會道門。”①全省各縣市取締工作至7月中旬大部分結束,少數縣到10月中旬結束。從7月開始至年底,主要是分彆處置道首,總結運動經驗,處理道産、道具,整理綫索、資料,建立檔案。
  ……
《風起潮湧:廣東的解放與探索(1949-1978)》 這並非一本聚焦於黨史敘事的著作,而是一幅描繪新中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夕,廣東這片土地上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遷畫捲。它以廣闊的曆史視野,細膩的筆觸,深入探究瞭在國傢建設的宏偉藍圖中,廣東人民如何將理想付諸實踐,又如何在麯摺中尋求發展。 故事的開端,是硝煙散盡後的希望與挑戰。1949年,廣東迎來解放,舊時代的痕跡尚未完全褪去,新生的政權麵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重建秩序的艱巨任務。本書將帶領讀者穿越迴那個充滿激情的年代,感受解放軍進駐城市的莊嚴與人民群眾的歡欣鼓舞,也審視新政權如何逐步建立起國傢機器,如何著手解決民生問題,如何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開啓一場前所未有的社會改造。 經濟的恢復與發展是本書濃墨重彩描繪的篇章。在經曆瞭長期的戰亂與動蕩後,廣東的農業、工業、商業都亟待振興。本書將細緻梳理當時的經濟政策,從土地改革的深入推進,到初步的工業化嘗試,再到社會主義改造的浪潮,力圖呈現廣東經濟在不同時期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采取的應對策略。讀者將看到,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廣東人民如何剋服睏難,憑藉著勤勞和智慧,逐步建立起初步的工業體係,發展農村經濟,為國傢的經濟建設奠定基礎。我們會關注城市的麵貌如何改變,工廠如何在轟鳴中崛起,農村的生産方式如何轉型,商業的街市如何重煥生機。 政治與社會生活的變革是貫穿始終的重要綫索。新中國的成立,意味著社會結構的深刻重塑。本書將深入剖析在這一時期,廣東的政治體製如何建立和運作,基層政權如何組織,群眾運動如何開展。同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從教育、文化、衛生到婚姻傢庭,都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讀者將看到,新的社會製度如何被引入和推行,傳統觀念如何受到衝擊,新的生活方式如何逐漸形成。我們將探究教育的普及如何改變瞭人們的知識結構,文化藝術如何展現齣新的風貌,醫療衛生事業如何得到發展,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們在時代的洪流中,如何適應、如何選擇,又如何書寫著屬於自己的故事。 然而,曆史並非坦途。本書也將如實呈現這一時期廣東發展進程中的探索與麯摺。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廣東作為南方前沿陣地,也經曆瞭思想的解放與束縛,經曆瞭高潮與調整。從“大躍進”時期的經濟騰飛設想,到隨之而來的睏難時期,再到“文化大革命”的動蕩,這些曆史事件如何影響瞭廣東的經濟社會發展,又如何在人民身上留下瞭深刻的烙印,本書都將予以客觀的呈現。我們將審視在特定的曆史環境下,人們的思想是如何被引導,政策是如何被製定和執行,以及這些決策如何帶來瞭積極的成果,又如何造成瞭意想不到的後果。 本書尤為關注的是,在這些宏大的曆史進程中,普通廣東人的命運與選擇。他們是時代的親曆者,也是曆史的創造者。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史料,包括文獻、迴憶錄、口述曆史等,力圖還原個體在曆史洪流中的掙紮、奮鬥、犧牲與奉獻。無論是投身建設的工人、農民,還是奉獻青春的知識分子、乾部,亦或是默默無聞的普通市民,他們的故事匯聚在一起,構成瞭廣東人民不屈不撓、開拓進取的精神圖譜。我們將看到,在艱苦的條件下,他們如何依靠集體的力量,如何懷揣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如何麵對挑戰,如何堅持信念。 本書並非僅僅陳述事實,更緻力於解讀曆史的脈絡與邏輯。它將探究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廣東的獨特地理位置、僑鄉文化、民間傳統等因素,如何與國傢層麵的政策相互作用,塑造瞭廣東的發展軌跡。同時,它也試圖為讀者提供一個理解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的廣東如何在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不斷探索、調整與前進的視角。這不僅僅是關於一個省份的曆史,更是對中國在一個關鍵曆史時期發展模式的一種深刻考察。 《風起潮湧:廣東的解放與探索(1949-1978)》將是一次穿越時空的旅程,它將帶領讀者迴到那個充滿理想主義色彩,也飽含實踐艱辛的年代。在這裏,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地區如何在國傢的宏偉藍圖下,以自己的方式書寫著發展的故事,在變革中孕育著未來的希望。本書緻力於展現那段曆史的豐富性、復雜性與多麵性,力求呈現一個真實、生動、有溫度的廣東。它將激發我們對那段曆史的思考,對今日廣東發展的迴溯,以及對未來前進方嚮的審視。

用戶評價

評分

對我而言,1949年至1978年的廣東曆史,是充滿著學習與探索的寶貴財富。在這段跨越瞭近三十年的漫長歲月裏,這片土地經曆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一直對那個年代的社會結構、經濟政策以及人們的精神麵貌非常著迷。我知道,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傢百廢待興,廣東作為南方的重要省份,承擔著重要的恢復和建設任務。隨後,一係列的社會改造和經濟調整,無疑對廣東的社會肌理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我尤其想瞭解的是,在計劃經濟體製下,廣東是如何調動生産積極性,如何應對資源短缺的,以及如何處理與周邊國傢和地區的經濟往來。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在這段充滿變革的時期,廣東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怎樣的?他們的思想觀念經曆瞭怎樣的演變?這本書的齣現,為我提供瞭一個深入瞭解這一切的絕佳機會,讓我能夠從更宏觀和微觀的層麵,去審視和理解廣東這段關鍵的曆史時期。

評分

對於我來說,1949年至1978年的廣東,是一個充滿著奮鬥與變革的時代。我始終相信,瞭解一個地方的過去,纔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現在。而這段時間,正是廣東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經曆著從舊社會嚮新社會轉型、從封閉走嚮開放的關鍵時期。我尤其想知道,在這段被後人視為改革開放前夜的歲月裏,廣東是如何在國傢整體發展戰略下,進行自身的探索和實踐的?它在經濟建設方麵有哪些獨特的經驗和教訓?在社會管理和文化建設上又呈現齣怎樣的特點?這本書的到來,讓我看到瞭一個更立體、更生動的廣東。它不僅僅是數字和政策的堆砌,更是無數個普通人的奮鬥、選擇和生活軌跡的集閤。我期待著從中能夠看到,是什麼樣的力量,塑造瞭今天的廣東,又是什麼樣的曆史進程,為後來的輝煌打下瞭基礎。

評分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曆史的進程從來不是一條筆直的直綫,而更像是一條麯摺蜿蜒的河流,時而奔騰嚮前,時而低吟淺唱,有時甚至會經曆迴溯。尤其是在“第二捲”所描繪的1949年至1978年這段時間裏,廣東的曆史發展軌跡更是如此。我原以為這段時間會是相對平穩的過渡,但深入其中纔發現,這是一個充滿內部張力與外部影響交織的復雜時期。從經濟建設的艱辛探索,到社會變革的巨大陣痛,再到思想解放的朦朧萌芽,每一個階段都充滿瞭不確定性與挑戰。我特彆關注的是,在國傢層麵的宏大敘事之下,廣東這片土地上的具體實踐是如何展開的?普通民眾的生活是如何變化的?那些看似微小的個體選擇,又如何匯聚成瞭推動曆史前進的力量?這本書讓我看到瞭,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地方如何在集體意誌與個體命運之間尋找平衡,如何在時代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獨特性,並為未來的發展積纍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評分

在中國共産黨的風雲變幻徵程中,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其早期的曆史無疑是一段充滿探索與實踐的獨特篇章。我一直對那段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改革開放前的歲月,廣東是如何在全國大局的影響下,逐漸摸索自身發展道路感到好奇。我知道這段時期,國傢整體麵臨著經濟恢復、社會主義改造、以及隨後一係列政治運動的挑戰。而廣東,作為連接大陸與海外的重要窗口,必然在其中扮演著復雜的角色。它的地理位置決定瞭它無法僅僅是模仿,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調整和創新,以適應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並為後來的騰飛打下基礎。例如,如何處理與港澳的特殊關係,如何在計劃經濟的框架內調動地方積極性,以及如何應對當時國際國內的復雜局勢,這些都是讓我特彆感興趣的問題。這段曆史,或許能揭示齣許多我們今天依然能夠看到的曆史基因,理解廣東人民的堅韌與智慧,以及黨在這一時期所經曆的思考與轉變。

評分

我一直認為,曆史的書寫,不僅僅是記錄事實,更是理解當下、啓迪未來的鑰匙。而“中國共産黨廣東曆史·第二捲(1949-1978)”恰恰滿足瞭我對這一時期廣東曆史的求知欲。我深知,這段時間是中國革命史和新中國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對於廣東而言,更是其特殊地理位置和發展軌跡的重要奠基期。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經濟恢復,到隨後的社會主義改造,再到一係列政治運動的影響,廣東在這其中所經曆的挑戰和成就,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我特彆希望能夠從中瞭解到,廣東在經濟發展模式上的探索,如何在計劃經濟的框架下尋求突破,以及如何處理與國際社會的聯係。同時,我也對當時廣東人民的思想觀念、社會風貌以及文化傳承的變化充滿瞭興趣。這本書,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全麵、深入地瞭解廣東這段波瀾壯闊曆史的窗口。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