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

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共产党
  • 广东历史
  • 地方党史
  • 历史研究
  • 政治史
  • 广东
  • 1949-1978
  • 中共党史
  • 改革开放
  • 现代中国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共党史出版社
ISBN:978750982197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780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47
字数:7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详细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后,广东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迅速整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伤痕,努力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着重叙述了党领导广东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曲折,以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正确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为广东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服务。

目录

第一编 人民政权的建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1949年10月-1956年9月)
第一章 人民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一、新的华南分局成立与广东大陆解放
一、城市接管和打击金融市场投机活动
三、解放海南及其他沿海岛屿
四、全省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
五、剿匪肃特和镇压反革命
六、去禁毒、禁娼、禁赌
七、抗美援朝运动热潮的掀起

第二章 农村土地改革和其他社会改革
一、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一、土改整队与第一次反“地方主义”
二、城市民主改革
四、沿海渔业的民主改革
五、海岛工作的开展

第三章 整风整党和干部队伍建设
一、首届全省各地党代表会议的召开
一、整党建党和党内思想教育
二、创办南方大学和培养革命干部
四、“三反”、“五反”运动
五、工会、青年团、妇联会的恢复建立

第四章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一、建立国营经济和统一财经工作
二、调整工商业和恢复交通运输
三、在“封锁禁运”中拓展对外贸易
四、加强墟镇工作促进城乡交流
五、创建天然橡胶基地
六、开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七、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
八、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初步增长

第五章 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工业化的起步
一、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贯彻
二、广东“一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二、积极发展地方工业
四、鼓励华侨投资办企业
五、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的创办
六、工业化建设的初步成效

第六章 对私有制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二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二编 “文化大革命”内乱与社会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年5月-1976年10月)
第四编 拨乱反正和走向改革开放(1976年10月-1978年12月)

精彩书摘

  《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
  这期间,海康县、徐闻县相继发生两宗轰动全省的特大假案。1952年1月、4月,海康、徐闻两县根据假供词分别假造“中国青年党反共抗俄救国军粤桂边区第六纵队,'、”中国青年党反共抗俄救国军粤桂边区第七纵队,'假案,使大批无辜者受伤害,在广东乃至全国影响很大。
  经过第二阶段的镇压反革命斗争,广东镇反情况有了显著的变化。到了1952年8月底,广东省时称镇反工作开展较为彻底的地区,“已由1951年10月第四次全国公安会议召开前的20%增加到了60%,不够彻底的地区则由50%减少到了25%,很不彻底的地区由30%减少为15%。”②
  第三阶段,从1952年12月至1953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和黑社会帮会组织,把它作为镇反运动工作重点之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广东反动会道门组织繁多,体系庞大,派系复杂,遍布全省各地,计有一贯道、老母会、天理会、中庸道、先天道、同善社、长发党、大刀会等共30多个种类,反动道首4000多人,道徒达18万之众。在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的指挥下,这些反动会道门与国民党反动残余势力、潜伏特务相勾结,披着封建迷信的外衣,迷惑道徒,欺骗群众,谋财害命,强奸妇女,散布反革命谣言,扰乱社会治安,刺探收集情报,暗杀干部,破坏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运动,多次组织策划反革命武装暴乱,残杀政府工作人员,劫掠财物,阴谋颠覆新生人民政权。1949年底至1950年初,龙门、广宁、四会、佛冈、翁源、始兴、郁南、从化、东莞和陆丰等县,先后发生以大刀会、同善社、长发党为核心的反革命暴乱。1950年2月,海陆丰地区的长发党300多名暴徒勾结国民党残余股匪共400多人,在海丰县湖东区策动暴乱,纵火烧毁区政府,还抢夺武器、粮食,后被县公安大队和当地驻军围剿歼灭。公安机关对大刀会成员开展追捕和清查,逮捕道首骨干54名,清理道徒4000多名。1950年初,龙门县大刀会1000多名暴徒围攻该县铁岗乡政府,杀害乡政府干部13名和一个排的解放军战士,抢走枪支、公粮一批,并策划攻打龙门县城。暴乱发生后,县公安大队、驻军开展围剿,击毙暴徒40名,抓获153名,缴获轻机枪2挺,长短枪25支及弹药一大批。
  1952年12月12日,华南分局召开全省公安会议,传达第五次全国公安会议决议,部署从12月至1953年底开展镇反第三阶段的斗争。会后,全省集中打击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黑社会帮会组织和进行水上镇反运动。
  1953年1月初,华南分局对各地第三阶段镇反发出指示,要求各地认真进行调查摸底,核实打击对象,迅速采取打击行动,强调要严格执行捕人、杀人审批手续,严格执行政策。华南分局确定取缔反动会道门组织试点市、县有佛山、石岐、南海、顺德、陆丰、海丰、清远、廉江、从化等9个市县,派出工作组深入协助。通过试点,在教育干部群众,发动群众彻底查清本地反动会道门及取缔工作等方面取得经验。3月3日,省政府发出《布告》,宣布一贯道、先天道、同善社、归根道、长发党、吕祖道、大刀会等及其支派均为非法组织,坚决予以取缔。自即日起,其所有组织均须立即解散,不得再有任何活动;道坛予以查封,道堂中所有武器、道产、供具、文书、账簿及其他一切反动证件,一律予以没收。《布告》还强调打击的主要对象是罪大恶极的反动道首,对广大一般道众则重在团结教育,只要申明退道,停止一切活动,即免于追究。4月份以后一个多月,全省展开了大规模的取缔反动会道门的斗争。至6月底,“取缔反动会道门运动已经在全省可行动县市79%的地区开展,共逮捕了反动道首651名,登记一般道首4563名,退道83179名,较为彻底地肃清了反动会道门。”①全省各县市取缔工作至7月中旬大部分结束,少数县到10月中旬结束。从7月开始至年底,主要是分别处置道首,总结运动经验,处理道产、道具,整理线索、资料,建立档案。
  ……
《风起潮涌:广东的解放与探索(1949-1978)》 这并非一本聚焦于党史叙事的著作,而是一幅描绘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夕,广东这片土地上波澜壮阔的社会变迁画卷。它以广阔的历史视野,细腻的笔触,深入探究了在国家建设的宏伟蓝图中,广东人民如何将理想付诸实践,又如何在曲折中寻求发展。 故事的开端,是硝烟散尽后的希望与挑战。1949年,广东迎来解放,旧时代的痕迹尚未完全褪去,新生的政权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重建秩序的艰巨任务。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回那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感受解放军进驻城市的庄严与人民群众的欢欣鼓舞,也审视新政权如何逐步建立起国家机器,如何着手解决民生问题,如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造。 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是本书浓墨重彩描绘的篇章。在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与动荡后,广东的农业、工业、商业都亟待振兴。本书将细致梳理当时的经济政策,从土地改革的深入推进,到初步的工业化尝试,再到社会主义改造的浪潮,力图呈现广东经济在不同时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采取的应对策略。读者将看到,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广东人民如何克服困难,凭借着勤劳和智慧,逐步建立起初步的工业体系,发展农村经济,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奠定基础。我们会关注城市的面貌如何改变,工厂如何在轰鸣中崛起,农村的生产方式如何转型,商业的街市如何重焕生机。 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变革是贯穿始终的重要线索。新中国的成立,意味着社会结构的深刻重塑。本书将深入剖析在这一时期,广东的政治体制如何建立和运作,基层政权如何组织,群众运动如何开展。同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教育、文化、卫生到婚姻家庭,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读者将看到,新的社会制度如何被引入和推行,传统观念如何受到冲击,新的生活方式如何逐渐形成。我们将探究教育的普及如何改变了人们的知识结构,文化艺术如何展现出新的风貌,医疗卫生事业如何得到发展,以及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他们在时代的洪流中,如何适应、如何选择,又如何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然而,历史并非坦途。本书也将如实呈现这一时期广东发展进程中的探索与曲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广东作为南方前沿阵地,也经历了思想的解放与束缚,经历了高潮与调整。从“大跃进”时期的经济腾飞设想,到随之而来的困难时期,再到“文化大革命”的动荡,这些历史事件如何影响了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又如何在人民身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本书都将予以客观的呈现。我们将审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人们的思想是如何被引导,政策是如何被制定和执行,以及这些决策如何带来了积极的成果,又如何造成了意想不到的后果。 本书尤为关注的是,在这些宏大的历史进程中,普通广东人的命运与选择。他们是时代的亲历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史料,包括文献、回忆录、口述历史等,力图还原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挣扎、奋斗、牺牲与奉献。无论是投身建设的工人、农民,还是奉献青春的知识分子、干部,亦或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市民,他们的故事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广东人民不屈不挠、开拓进取的精神图谱。我们将看到,在艰苦的条件下,他们如何依靠集体的力量,如何怀揣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面对挑战,如何坚持信念。 本书并非仅仅陈述事实,更致力于解读历史的脉络与逻辑。它将探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广东的独特地理位置、侨乡文化、民间传统等因素,如何与国家层面的政策相互作用,塑造了广东的发展轨迹。同时,它也试图为读者提供一个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不断探索、调整与前进的视角。这不仅仅是关于一个省份的历史,更是对中国在一个关键历史时期发展模式的一种深刻考察。 《风起潮涌:广东的解放与探索(1949-1978)》将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程,它将带领读者回到那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也饱含实践艰辛的年代。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地区如何在国家的宏伟蓝图下,以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发展的故事,在变革中孕育着未来的希望。本书致力于展现那段历史的丰富性、复杂性与多面性,力求呈现一个真实、生动、有温度的广东。它将激发我们对那段历史的思考,对今日广东发展的回溯,以及对未来前进方向的审视。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于我来说,1949年至1978年的广东,是一个充满着奋斗与变革的时代。我始终相信,了解一个地方的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它的现在。而这段时间,正是广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历着从旧社会向新社会转型、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关键时期。我尤其想知道,在这段被后人视为改革开放前夜的岁月里,广东是如何在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下,进行自身的探索和实践的?它在经济建设方面有哪些独特的经验和教训?在社会管理和文化建设上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这本书的到来,让我看到了一个更立体、更生动的广东。它不仅仅是数字和政策的堆砌,更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奋斗、选择和生活轨迹的集合。我期待着从中能够看到,是什么样的力量,塑造了今天的广东,又是什么样的历史进程,为后来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评分

我一直认为,历史的书写,不仅仅是记录事实,更是理解当下、启迪未来的钥匙。而“中国共产党广东历史·第二卷(1949-1978)”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一时期广东历史的求知欲。我深知,这段时间是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广东而言,更是其特殊地理位置和发展轨迹的重要奠基期。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经济恢复,到随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再到一系列政治运动的影响,广东在这其中所经历的挑战和成就,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我特别希望能够从中了解到,广东在经济发展模式上的探索,如何在计划经济的框架下寻求突破,以及如何处理与国际社会的联系。同时,我也对当时广东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风貌以及文化传承的变化充满了兴趣。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地了解广东这段波澜壮阔历史的窗口。

评分

在中国共产党的风云变幻征程中,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其早期的历史无疑是一段充满探索与实践的独特篇章。我一直对那段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前的岁月,广东是如何在全国大局的影响下,逐渐摸索自身发展道路感到好奇。我知道这段时期,国家整体面临着经济恢复、社会主义改造、以及随后一系列政治运动的挑战。而广东,作为连接大陆与海外的重要窗口,必然在其中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无法仅仅是模仿,而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并为后来的腾飞打下基础。例如,如何处理与港澳的特殊关系,如何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调动地方积极性,以及如何应对当时国际国内的复杂局势,这些都是让我特别感兴趣的问题。这段历史,或许能揭示出许多我们今天依然能够看到的历史基因,理解广东人民的坚韧与智慧,以及党在这一时期所经历的思考与转变。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历史的进程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直线,而更像是一条曲折蜿蜒的河流,时而奔腾向前,时而低吟浅唱,有时甚至会经历回溯。尤其是在“第二卷”所描绘的1949年至1978年这段时间里,广东的历史发展轨迹更是如此。我原以为这段时间会是相对平稳的过渡,但深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个充满内部张力与外部影响交织的复杂时期。从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到社会变革的巨大阵痛,再到思想解放的朦胧萌芽,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与挑战。我特别关注的是,在国家层面的宏大叙事之下,广东这片土地上的具体实践是如何展开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是如何变化的?那些看似微小的个体选择,又如何汇聚成了推动历史前进的力量?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地方如何在集体意志与个体命运之间寻找平衡,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并为未来的发展积累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评分

对我而言,1949年至1978年的广东历史,是充满着学习与探索的宝贵财富。在这段跨越了近三十年的漫长岁月里,这片土地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一直对那个年代的社会结构、经济政策以及人们的精神面貌非常着迷。我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百废待兴,广东作为南方的重要省份,承担着重要的恢复和建设任务。随后,一系列的社会改造和经济调整,无疑对广东的社会肌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尤其想了解的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广东是如何调动生产积极性,如何应对资源短缺的,以及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往来。更重要的是,我想知道在这段充满变革的时期,广东人民的日常生活是怎样的?他们的思想观念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这本书的出现,为我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这一切的绝佳机会,让我能够从更宏观和微观的层面,去审视和理解广东这段关键的历史时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