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99%的人都不懂的说话技巧,实用的口才宝典之一!
2、好口才占尽先机,会说话一生如意!一句恰到好处的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一句不甚得体的话,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3、这是一本让你大受欢迎的说话技巧手册,它告诉你——人生,别输在不懂说话上!
4、全面系统的口才修炼手册,帮助你建立自信、获得勇气、收获幸福、玩转职场、实现人生价值。
内容简介
巧手一双,不如好嘴一张。在讲求速度的社会,出色的口才技巧无疑是制胜的关键。聪慧之人善抓机遇,在需要时一分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风度优势,与人聊出好人缘。技巧很简单,以积极的态度,简单积累,适当铺垫,提升技巧,自然就能舌灿莲花、妙语连珠、把话说到人心里去。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分钟打动人心/1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2
称呼中有玄机/6
引经据典,口吐莲花/9
妙用修辞,语出惊人/12
言辞幽默是交谈的最高境界/15
自嘲既能博取同情又能活跃气氛/18
谈话中的“温水煮青蛙”效应/21
投其所好,事半功倍/24
煲好赞美这碗汤/27
练就一双洞察人心的火眼金睛/30
倾听也是一种交流/33
不要随意打断别人/37
倾听是礼貌的表现/40
竖起耳朵,听出对方的弦外之音/44
及时回应对方的精彩论述/47
凝结正能量,好口才来自好修养/51
准确记住他的名字/52
讲好初次见面的开场白/56
称呼也有大学问/61
自我介绍要雷人,调侃一下也无妨/64
感恩之心,让你幸福/68
赞美送出,好人缘儿就来了/72
发挥正能量,心态乐观成就好口才/77
言语得体赚得好人缘儿/81
人无信不立,言而有信才会惹人爱/86
出口谦虚有礼,态度决定高度/90
人若心宽,话语自温暖/95
做个感染他人的小太阳/99
做得好也要说得好,会说话方能事事如愿/103
忍让克制是良好的修养/104
揣摩人心,说话掷地有声/108
言语搭配动作,别忽视身体语言/113
请人帮忙, 以真诚打动人心/117
借力打力,逐客令也有人情味/121
人人都爱面子,切莫把话说绝/125
倾听是种礼貌,更是一种交流/130
真正的口才高手都是善于听的人/134
快速赢得好感,善用附和的魔力/137
不容忽视的言行举止/142
透视微表情,洞察人心方能一语中的/147
遭遇分歧,化解争端有技巧/151
话说对了,事儿就解决了/152
别做无谓的争辩/156
为批评加上糖衣吧/159
错了就承认,别因面子伤了自己/164
按部就班去说服,就能得偿所愿/167
拒绝请求要“拒”而不“绝”/172
赞美和鼓励比批评更有效/175
说话也有好时机/178
切莫论人长短,背后赞扬得人心/182
迂回曲折,话要说得八面玲珑/186
猜透心理再说话/190
话别说满,给自己留条退路/194
寻求合作与帮助的秘诀/199
语气比语意更重要/200
注意分寸,情急之下切勿口不择言/203
玩笑要适当,避免交浅言深/206
言多必失,口无遮拦种苦果/209
关上抱怨的闸门/212
小心手势的禁忌/215
让批评的话在蜜糖里打个滚儿/218
一见如故好办事/221
用恭维“逼”对方出手相助/223
诱“敌”深入,成功达到自己的目的/227
巧妙地把“借”字说出口/230
小付出换取大回报/234
放眼长远,实现价值最大化/238
敢于冒险和尝试/241
大度可容天下事/244
用闲聊拉近彼此的距离/247
精彩书摘
微笑是最好的名片
“微笑是两个人之间最短的距离。”人际交往中保持微笑,会让别人感觉如沐春风,非常温暖。
在人际交往中,微笑是最好的名片,它能展示你最好的形象,帮助你取得成功。
多琳是一所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她成绩优秀、温婉大方。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空姐,在蓝天上自由飞翔。
这几天,多琳一直在忙着找工作。
一天,多琳接到了一家航空公司的面试通知。多琳别提有多高兴了,她精心准备了一番。几轮面试下来,多琳就有些灰心了,因为公司的要求太高了。公司经理告诉大家,回去等消息,多琳也没抱太大的希望。
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下午航空公司打来电话,告诉多琳被录取了。
在后来的一次交谈中,多琳才得知自己能够在众多应聘者中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的原因。空姐每天都在世界各地飞行,代表着国家的形象、公司的门面,所以,脸上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一个空姐最重要的素质。而多琳在整个面试的过程中,脸上始终带着迷人的甜美微笑。微笑会感染乘客,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所以她正是公司需要的人。
微笑可以给自己创造机会,带来成功。我们也应该像多琳那样,无论做什么事,都微笑着面对。
微笑还被人们誉为“解语之花,忘忧之草”,微笑中蕴含着幸福和希望,洋溢着美好与祝福。
维克和威尔是好朋友,维克待人友善,脸上总是挂着微笑,人见人爱,而威尔是一个消极、忧郁的人。
一天,威尔找到维克,说他也想像维克那样快乐地生活,只是苦于不知道该如何做。维克听了威尔的话,告诉威尔:“请学会微笑吧,向所有的一切。”
于是,威尔按着维克的指引,去寻找微笑,去付出微笑。
半年过后,一个快乐的威尔来到维克面前。
现在,威尔充满自信,他的嘴角总是挂着真诚的微笑。
威尔说:“当我把微笑送给那位我曾熟视无睹的送报者,而他也还我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时,我发现天是那么蓝,树是那么绿,送报者离去时哼着的歌是那么动听!
“当我微笑着对那位不小心把菜汤洒在我身上的侍者说‘没关系’时,我收获了他发自内心的感激,我似乎看见了人与人之间流动着的温情,这温情驱散了我内心聚积着的阴云。
“后来,我不再吝惜我的微笑。我微笑地面对街边独行的老人、天真无邪的孩子,甚至那些曾经辱骂过我的人。我发现,微笑让我更加自信,更加愉快了。生活真是美好啊!”
微笑是一味抚慰心灵的药剂,可以使忧郁的人变得乐观起来,使自卑的人变得自信起来。有时候,微笑更似暗香,默默地散发着它的魅力,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淡淡的甜美微笑,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拉近人与人的距离。但是,微笑的魅力远不止于此。
作为纽约证券交易所中的一名代理人,斯图尔德获得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当他谈及自己的成功之道时,却说:“我曾经是一个非常讨人厌的家伙,几乎没有人愿意和我打交道,更别提和我做证券交易了。没想到,改变这一切的竟只是一个微笑而已。”
在斯图尔德年轻的时候,事业发展并不像他预期的那么顺利。为此,斯图尔德脸上总是阴沉着,他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么笑。这种生活持续了好几年,而斯图尔德的事业也就停滞了好几年。终于有一天,当斯图尔德早上起床的时候,他决定改变自己。首先就是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扫去以前的阴霾。而这种心态的变化要体现在脸上,就是要求自己时时都要微笑,用微笑代替过去阴沉的表情。
做好决定之后,斯图尔德对着镜子露出自己的笑容,并努力维持住。他对镜子里的自己说:“记住,从今以后不管什么情况,你都要保持这样的微笑来面对所有人,从内到外散发出愉悦来。”
当然,最大的转变是斯图尔德在证券交易所的业绩,随着他的微笑,成交额一直在节节攀升。原来抱怨的客户见到了斯图尔德的微笑,也会变得不那么挑剔;原本准备退出的客户,也因为斯图尔德微笑的鼓励打算留下来再搏一次。没过几年的时间,斯图尔德居然成为纽约证券交易所最成功的代理人,获得了同事的尊敬和客户的推崇,让他的事业进入了全面辉煌的阶段。
“只不过是一个微笑而已。”斯图尔德说,“但它就是有这么神奇的魔力,让我们的生活都被改变!”
一个没有微笑的世界简直就是一个人间地狱。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动作,微笑不用费神,不用耗力,时间短暂却回味悠长,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给别人一个甜甜的微笑!
称呼中有玄机
好的称呼是沟通的美妙前奏,它会像一池清水映着你;不好的称呼会让人感觉眼前一黑,一切都变得暗淡起来。
人际交往中,称呼是一个重要的细节,恰当地称呼别人,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有的人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便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莫名其妙就把人得罪了。
陈先生出差去广州,和朋友到一家餐厅吃饭,因为习惯,他随口喊道:“小妹,给我们拿点儿纸巾。”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服务员迟迟不动,周围所有的人都以不屑的眼光看着他。陈先生以为服务员没有听见,又高声叫了一次,谁知服务员干脆走开,再也不搭理他了。后来,在朋友的解释下,他才得知“小妹”这个称呼在广州很敏感,特别是对外来打工的女孩来说,带有鄙视意味,难怪陈先生称呼人家“小妹”受到了冷遇。
既然称呼如此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避免信口开河。
在一家大型商场里,一位女顾客正在选购上衣。导购员不厌其烦、笑容满面地让她试穿了好几件后,她终于挑中了一件,决定购买。导购员将开好的付款单递给她,笑吟吟地问了句:“阿姨,你的裙子真好看,在哪里买的?”结果女顾客眼睛一斜,说:“你叫谁阿姨?”说完转身就离开了。这个导购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都很高,但是,就因为一个小小的称呼,一单生意就这样毁了。
对现代人来说,年龄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女性,最忌讳别人说自己老。那位女顾客的实际年龄或许真称得上是导购员的阿姨,但是,直接喊出来还是会让她觉得刺耳,于是索性连挑好的衣服也不要了。所以,对不熟识的长者,一定要注意称谓。要尽可能地为对方考虑,让对方耳根舒服,这样交流才会很顺畅。
在工作场合,称呼就更显得重要。对同事而言,最好不要直呼其名,也不要过分亲昵,更不要擅自做主替人家起绰号。称呼上级和领导要区分不同的场合。私下里,可以对女性上级称呼“姐”,男性上级称呼“哥”,甚至称呼“老大”,这样会显得亲切,便于双方坦率地沟通,还能增进感情,一般性情友善的领导都会喜欢这种称呼。但是,在正式场合中,一定要用正式称呼,否则就会给你带来不利影响。
张力大学刚毕业,在一家公司的市场部任职。他的部门负责人是徐总监,他平时有事去请示的时候都称呼总监为“老大”。一天,总经理来部门视察,并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当轮到张力发言的时候,他习惯性地又称呼总监为“老大”,这让总经理和总监当时的脸色很难看。总经理视察完后,总监便不再给张力好脸色看。自此以后,虽然张力表现不错,但是一直没有得到公司的重用。原来,公司总经理一直疑虑徐总监的能力太强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而张力在正式场合对总监的称呼让总经理和总监都不满意,所以,张力受到冷落也是必然的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称呼也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巧妙地进行称呼,不仅会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能让自己在沟通中游刃有余。我们要根据对方的年龄、职业、地位等一系列因素选择恰当的称呼。同时,还要注意说话的场合,避免称呼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自己成功地赢得沟通的先机。
引经据典,口吐莲花
经典,或朗朗上口富于美感,或蕴藏深刻的道理,在沟通的时候适当地引经据典,有时会达到语惊四座的效果。
经典往往言简意赅,言尽而意无穷,如果运用得当,会令听者惊艳、闻者佩服。温总理每次答记者问几乎都引经据典,其中有不少妙语广为流传,以2010年的答中外记者问为例:
温总理开场白即引用《战国策》中“行百里者半九十”这句名言说明在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要走的道路都会布满荆棘,因此不能松懈和动摇。之后又引用屈原《离骚》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表明自己的志向,激励自己做好今后的工作,既展示了为理想而奋斗的决心,也表明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生态度。
在记者提问环节中,当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提出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人表现出的“傲慢态度”时,温总理没有当场辩驳,而是引用了唐朝诗人刘禹锡的《子刘子自传》中“人或加讪,心无疵兮”,他通过这句话告诉人们,即使有人诽谤,他也问心无愧。随后他又用大量事实澄清了那个误传。
两岸经济合作一直是会议的重要议题,当台湾《联合报》的记者提出相关问题时,温总理引用《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中“兄弟虽有小忿,不废懿亲”一句巧妙地告诉台湾同胞,虽然商签协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彼此是兄弟,所以问题总会解决的。
当有记者就中美关系提出问题时,温总理引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只因身在最高层”这句话,指出中美建交30年的历史就是最好的证明,和则两利、斗则俱伤,只有互相信任才能彼此进步,否则就会落后。中美合作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更能促进两国之间的发展。
不管记者如何提问,总理总能引经据典,借古喻今,侃侃而谈。他这种极具文采的表达方式,被人们称为“温式语言风格”。温总理能口吐莲花,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而是勤学的结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博览群书、熟读成诵,才能在运用时得心应手。引经据典所能取得的表达效果,在古代就已经被检验过了。
某一年的征兵时节,唐太宗想改变以往年满18岁男子应征的惯例,想让16岁以上的男子也应征入伍。魏徵对太宗的做法表示反对,太宗很生气,当面责问魏徵反对自己的理由。魏徵回答说:“古人说‘焚林猎兽,竭泽而渔’,不能为了今年多捕获野兽和鱼就断了以后的粮。古人还说‘兵不在多,而在于精’,何必不顾质量而一味追求军队的数量呢?”太宗听后当即取消了自己的决定,他还对魏徵说:“我觉得你的话很有道理,一个国家的政策不能朝令夕改,否则会失去民心。前后不一的政策会让百姓难以适从,这样的国家难于治理。”
魏徵引用古语说服了太宗皇帝,让他心悦诚服地接受了自己的建议。
出口成章的人往往让人羡慕,恰到好处地引经据典,更能增加语言的说服力。当我们给人留下口吐莲花的印象后,就能很容易打开沟通的大门。
……
前言/序言
人的一张嘴有两种功能,一是吃喝,二是说话。吃喝可以让我们避免饥饿之苦,满足生理需求;而说话,则可以让我们实现人际交往,提高成功概率。在人已无须为饮食发愁的年代,会说话无疑是人们更为迫切的需求。
当今社会是一个讲求效率和速度的时代,一句话即能获得他人青睐,一分钟就能赢得他人好感,这无疑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情。有没有这种可能呢?答案是肯定的。
打猎时瞄准猎物,一枚子弹就能击毙猎物;而随性发射,再多的子弹也可能击不中目标,甚至还会吓跑猎物。说话就像打猎,而猎物就好比人的心理需求,一句话能够抓住人的心理需求,立刻就能赢得他人好感。相反,自顾自地滔滔不绝除了让人感觉乏味之外,还可能会惹来他人厌烦。说话贵精不贵多,正中人心的话,一分钟就能赢得好人缘儿。
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与能力,85%取决于表达和沟通的能力。成功的人生,口才就是这么重要!《一分钟聊出好人缘》就是这样一本帮助你充满热情、有的放矢、抓住人心、巧妙应对的书。
沟通是什么?就是让别人听懂并接受你的话。这两个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因为每个人都有固定的思维,所以沟通就成了难题。
对家人、对朋友、对亲近的人只要有话直说、实话实说就够了,还需要花心思、费脑筋吗?很多人这么想、这么做,结果却碰了壁,与亲人、朋友之间产生了误解、嫌隙,甚至造成了伤害。
对同事、对客户、对合作伙伴只要真诚友善,就可以收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顺风顺水的生意吗?当然不是,在任何人面前,表达和沟通能力都很重要。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说:“假如人际沟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样的商品的话,我愿意付出比太阳底下任何东西都珍贵的价格购买这种能力。”柯达之父乔治·伊斯曼也说:“人生的幸福就是人际关系的幸福,人生的成功就是人际沟通的成功。”
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与人沟通是一门艺术,你越早接触、揣摩,就会越快接近成功和幸福。
《一分钟聊出好人缘》 一本关于人际交往智慧的实用指南,帮助你快速建立连接,赢得信任,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关系的助推器。 在这个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时代,我们每天都在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无论是工作中的客户、同事,生活中的朋友、邻居,还是偶然的邂逅,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我们幸福感、成就感以及事业成功的基石。然而,很多人却在面对他人时感到局促不安,不知道如何开启话题,如何让对话变得有趣而有深度,更别提快速建立起令人愉快的连接了。“今天,我将为你揭示一种简单却高效的沟通策略,它能让你在极短的时间内,打破僵局,赢得对方的好感,甚至建立起深厚的信任。这本书,就是为你量身打造的。”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分钟”的魔法?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注意力是稀缺资源。每一次与他人的初次接触,都像是一场无声的较量,决定了对方是否愿意进一步了解你,是否对你产生好感。如果你无法在最初的几分钟内抓住对方的注意力,展示你的真诚和魅力,那么后续建立更深层次的关系就会变得异常困难。 “一分钟”并非鼓励肤浅的交谈,而是强调在有限的时间内,精准地触达对方内心,传递出积极、友善、值得信赖的信号。它不是一套僵化的套路,而是一种基于深刻洞察和灵活运用的沟通艺术。本书将带你探索,如何在这宝贵的“一分钟”里,成为那个让别人愿意接近、乐于倾听、最终记住你的人。 第一章:洞察人心:看见他人,连接的起点 人缘并非天生,而是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的技能。而这一切的起点,在于“看见”他人。我们常常过于关注自己想说什么,却忽略了对方真正想听什么,或者对方此时此刻的情绪和需求。 倾听的艺术:不仅仅是耳朵,更是心 “听”与“倾听”的本质区别:不打断,不评判,不急于给出建议。 识别对方的语言和非语言信号:从他们的眼神、肢体语言、语调中读懂弦外之音。 积极回应的技巧:点头,眼神交流,适时的复述和提问,让对方知道你真的在听。 “同理心”的温度:站在对方的角度,感受他们的情绪,用理解代替说教。 提问的力量:打开话题的钥匙 开放式问题 vs. 封闭式问题:如何用一个恰当的问题,引出一段精彩的对话。 “好奇心”是最好的开场白:对他人本身保持真诚的兴趣。 挖掘共同点:从细微之处找到与对方的连接点,拉近彼此距离。 提问的艺术化:将个人经历、观察融入提问,让话题更具吸引力。 观察与感知:读懂你的对话伙伴 情境分析:理解当下场合的氛围,以及对话伙伴可能的关注点。 性格洞察:通过初步的交流,了解对方是内向还是外向,是逻辑型还是情感型。 需求预测:根据对方的言谈举止,猜测他们可能的需求、担忧或期望。 第二章:破冰技巧:让第一次对话不再尴尬 每一次初识,都是一次机会。如何快速打破陌生感,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是建立好人缘的关键第一步。 “破冰”的黄金法则:真诚、自然、有价值 微笑的力量:最简单却最有效的信号,传递友善与自信。 恰当的身体语言:开放的姿态,适度的眼神接触,展现你的亲和力。 “第三方”话题:从天气、环境、活动等中性话题入手,降低沟通门槛。 赞美与欣赏:发自内心的赞美,能瞬间点亮对方的心情,并让你被记住。 分享一个“小而美”的观察:展现你的洞察力和幽默感。 瞬间建立信任:用细节赢得好感 记住对方的名字,并恰当使用:这是最基本的尊重,也是最有效的拉近关系的方式。 真诚的自我介绍:清晰、简洁地表达你是谁,你的特点,以及你此行的目的(如果是工作场合)。 主动提供帮助: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展现你的善良和团队精神。 保持积极的态度:避免抱怨和负面情绪,用乐观的态度感染他人。 “第一印象”的长期效应:如何让好印象持续 前后一致性:保持言行一致,建立可靠的形象。 持续的积极互动:让每一次接触都成为加分项。 记住并回馈:在未来的互动中,提及上次的愉快经历,或者主动回馈对方曾经的善意。 第三章:深入连接:让对话更有温度和意义 好的对话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如何将初识的陌生感转化为温暖的连接,让对话更具深度和意义,是建立稳固人际关系的关键。 “共鸣”的奥秘:找到心灵的契合点 “情感连接”的价值:人们更容易记住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被接纳的人。 分享你的“小故事”:用真实的经历,展现你的情感,引发对方的共鸣。 倾听对方的故事:并从中捕捉他们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 “共同的经历”:即使是很小的共同点,也能成为话题的催化剂。 “价值提供”的智慧:让对话充满惊喜 分享你的知识和见解:在对方感兴趣的领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成为对方成长路上的支持者。 推荐资源:书籍、文章、活动等,展现你的乐于助人和资源整合能力。 “为对方着想”:在对话中,主动思考如何能让对方受益。 “幽默感”的催化剂:让对话轻松愉快 自嘲的艺术:适度的自嘲能展现你的谦逊和幽默,消除紧张感。 善意的玩笑:避免冒犯和低俗,让笑声成为连接的桥梁。 观察生活中的趣事:并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分享出来。 “笑点”的个人化:了解对方的幽默偏好,投其所好。 第四章:化解尴尬与冲突:让每一次互动都成为加分项 人际交往难免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如何优雅地处理尴尬,化解潜在的冲突,反而能让你在他人心中留下更深刻的“情商高”的印象。 “冷场”的救星:如何瞬间点燃话题 准备“万能”话题库:涵盖不同领域,不同情境的话题。 “提问接龙”:将话题巧妙地抛给对方,让他们主动接续。 “故事链”的运用:将一个小故事引申出更多话题。 “观察力”的升级:从细微之处发现新的切入点。 “道歉”的艺术:让错误成为理解的契机 及时、真诚的道歉:承认错误,不推诿责任。 表达歉意后的行动:用实际行动弥补,展现你的负责任。 从错误中学习:并让对方看到你的成长。 “意见不同”的智慧:求同存异,保持尊重 尊重差异: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立场。 “积极倾听”:认真听取对方的观点,即使你不同意。 “提问”而非“反驳”: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对方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寻找共同点:即使在有分歧的事情上,也能找到双方都认同的部分。 “就事论事”:避免人身攻击,专注于解决问题。 “拒绝”的艺术:礼貌而不失原则 明确而委婉:直接表达你的难处,但语气要温和。 提供替代方案:如果可能,为对方提供其他解决方案。 表达感谢:感谢对方的信任和邀请。 第五章:持续经营:让好人缘成为你的人脉金矿 建立好人缘并非一蹴而就,更是一个持续经营和维护的过程。本书将为你揭示,如何将每一次良好的互动,转化为宝贵的人脉资源。 “社交记忆”的魔法:如何让别人记住你 “独特标签”的塑造:找到自己的独特之处,并将其巧妙地展现在交流中。 “惊喜”的效用:偶尔的小惊喜,能让你在人群中脱颖而出。 “持续连接”的技巧:定期的问候,分享有价值的信息,保持联系。 “人脉”的价值:拓展你的可能性 “互助”原则:给予和接受,建立健康的互助关系。 “社交网络”的构建:有意识地拓展自己的社交圈。 “信息互通”:在人脉网络中,成为一个信息流通的节点。 “合作共赢”:将良好的人际关系转化为事业的助力。 “情商”的修炼:不断进化的沟通者 “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他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 “情绪管理”: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被负面情绪影响判断。 “社会意识”:敏锐地感知他人的情绪和需求。 “关系管理”:主动维护和发展人际关系。 结语: “一分钟聊出好人缘”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为你提供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让你在日常的每一次对话中,都能成为一个更受欢迎、更受欢迎、更受欢迎的人。这本书将是你人际交往旅程中的最佳伴侣,它将帮助你自信地迈出每一步,用真诚和智慧,连接每一个可能。从现在开始,让每一次对话,都成为你走向更广阔人脉世界的阶梯。 这不是一本教你“套路”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做人”的书。愿你在阅读后,能用更从容、更自信、更温暖的方式,与世界相遇,与人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