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著名剧作家、杂文作家孟超,借古典名著《水浒传》以古喻今的旷世奇文!
内容简介
本书撷取《水浒传》中三十多位英雄人物,予以“故事新编”式的肖像素描。作者于20世纪40年代,“借古喻今”,以迥异于金圣叹的视角和犀利的文风,一吐心中块垒,其分析睿智而深刻,其行文凝练而隽永。而漫画家的插图,既寓写实主义,又含浪漫主义,艺术的概括与夸张,耐人寻味。
作者简介
孟超(1902-1976),原名宪启,又名公韬,字励吾,笔名有东郭迪吉、林青、林默、迦陵等。山东诸城人。1926年毕业于上海大学中文系。1927年,在武汉全国总工会工作。1928年,参与组织太阳社,创办《太阳月刊》。参加左联,参与创办艺术剧社。1947年赴中国香港,任《大公报》《新民报》文艺副刊编辑。1949年后,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室主任、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戏剧编辑室主任。一生从事文艺活动,创办报刊并为之撰文。20世纪60年代创作历史剧《李慧娘》。
目录
怀孟超
—作为《水泊梁山英雄谱》的序
《水泊梁山英雄谱》序
呼保义及时雨宋江
玉麒麟卢俊义
白日鼠白胜
阮氏三雄:立地太岁阮小二、短命二郎
阮小五、活阎罗阮小七
大刀关胜
浪子燕青
花和尚鲁智深
圣手书生萧让
鼓上蚤时迁
赤发鬼刘唐
一丈青扈三娘
豹子头林冲
双鞭呼延灼
小旋风柴进
小李广花荣
黑旋风李逵
铁臂膊蔡福、一枝花蔡庆
玉臂匠金大坚
青面兽杨志
智多星吴用
金眼彪施恩
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
母夜叉孙二娘
金毛犬段景住、险道神郁保四
入云龙公孙胜
扑天雕李应
铁叫子乐和
拼命三郎石秀
行者武松
精彩书摘
论梁山泊的英雄,提纲挈领,自应从及时雨宋公明说起。可是梁山泊的创立基业,并不是从他开始,在他之前早有王伦、杜迁、宋万、朱贵等建栅立寨,作了斩荆披棘的前导;而作为《水浒传》里第一个大关键的义劫生辰纲,这样轰轰烈烈的大事业的开端,是由赤发鬼刘唐起意报信,晁盖等七条好汉撞筹聚义,也没有他的份;那时候他还在郓城县里,司押公文,替着官家当差做事,也许他希望的只是平平稳稳做一个吃衙门饭的公役而已,决不曾想到自己以后会走向了山
寨,入了大盘吃肉、大块分金的群伙的,这原因固然由于当时的赵官家的天下上上下下都横暴残酷,逼得不反的人也作了反;而他本身也实在是有了一个“作乱”“造反”的胚苗,慢慢地发展下去,便与山泊的弟兄们的胸襟得到了契合。这胚苗不是别的,就是他的作为和别人称赞的那个“义”字!什么叫做“义”,正统的奴才道德家们自然也拿了这个法宝作为愚民的工具,但如果从宋江身上看,他心目中的“义”确是有尺寸有分量的。按说一个吃衙门饭的人,很便当的是沿着这根线儿向上爬,婢膝奴颜地侍候上司,做着作恶害民的官家帮凶,在《水浒传》中也有不少的实例,如董超、薛霸、何涛、陆谦都是这类的人;但宋江却大大的不同,说他好交结江湖好汉,不曾说他好巴结豪家阔人!说他好赒人之急,扶人之困,也更不是对有财有力的趋炎附势。这也就是说他的心里和穷者弱者打成了一片,从这个出发点上,进一步才能归到谁该帮助,谁该反对,活不下去应该走什么路,害民殃民的官府势家应该怎样摆布,行的是光明磊落的杀官劫库,走的是堂堂正正的锄暴济贫,这不就是梁山泊的伟大的精神吗?由这方面去理解宋江,就知道他之私放晁盖,并不是简单因为和他有什么交情,而是因为晁盖劫了梁中书从人民身上劫夺剥削来的生辰礼物,做出了这反抗贪官污吏的义举的,书上分明地说“晁盖是他心腹弟兄”,就是大书特书地指出他们是心意相通的,不过他当时还因为官身不得自由,没曾逼到那一步,而未曾撞筹聚义罢了。
自然,在他的义念之下,不止是对于晁盖一人,江湖上称他做“及时雨”绝不是偶然的;所以他也帮助过流落丧父、无钱为葬的阎婆惜。对于他之杀阎婆惜一事,我们不能单从妇女观点上去理解,由于帮助而成了外室,说在当时社会所限,宋公明亦未能免俗则可;但绝不是乘人之危,借图奸骗。阎婆惜爱上了年轻后生张文远,宋江已有自知之明,再不踏到乌龙院去,已是实证,谁叫师徒之间,在阎婆惜眼里张三郎的地位不如宋三郎,便死拖活拉拉了家去;我想如果不是阎婆惜死抓了晁盖书信,做了把柄,我想他也不会轻易置之于死地;别管各人有各人的打算,老实说,阎婆惜口口声声要报官,事实上脚步是已经站在了官府一面,那又如何地在心急与梁山沟通的宋江刀下相容呢,杀阎婆惜的主要关键自然还在这里,而不单是杀害一个弱女子的问题而已!
他因为阎婆惜一案,才东走西奔,辗转地寄身在柴进府上,寄身在孔太公庄,寄身在清平寨花荣处,一直到回家省亲,一直到刺配江州。这中间,不但认识了不少的江湖英雄,更认识了刘高、刘高婆娘、蔡九知府、黄文炳之流的阴险凶狠的面孔,使他一步一步地愈和梁山泊精神接合起来。可是,他虽然丢了衙门饭碗,虽然已是飘泊无家,到底还没有走上最后的绝境,所以他不肯留在清风山,也还没有决然地上梁山的心意。我们知道从一个公役人的地位转到一个落草为“寇”的地位,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宋江不是一个天生的水泊寨主,这些层次与波折是免不了的;也正因为这样,使他更清楚更明白地慢慢地知道了不做赵官家的帮凶奴才,便只有一条路好走,浔阳楼题反诗,即使不在醉中,举世茫茫,又怎能使他压得住潜藏在心底的不平之感呢?“血染浔阳江口”,因为那里—自然不只那里,是有他看不上眼的世态丑恶,使他遏止不下胸中的郁积。在赵官家还穷极凶狠的时候,他敢于以黄巢为做人的标准,且尚以为未足,不是说明他的狂妄大胆,而是他心目中另有一种想法,足以掀起了更大反抗的狂流,这时,他身虽不在梁山,而志已早到山顶了。玄女庙受三卷天书,这不免是神话,然而,陈涉起义,狐鸣篝火,拿今天的眼光去看,自然是骗人,但对落后的老百姓,这种迷信的利用,足以振奋人心,足以齐一步调;自古帝王应世,官史上总少不了几笔祥瑞异兆的点染,如果说只准帝王骗人,不许反抗者造谎,这怕还是正统思想作祟;而况,这样的手段,对反抗者是有利而无害的,又何足深责呢?
宋江为什么能坐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我们不能忽略了他的义行之外,还是梁山泊好汉的组织者,固然没有宋公明也会有人起来造反,但因为他而梁山上的人才愈加兴盛,是一个事实,并且多是由于他的义气,所感召而来的。同时,攻守
战阵,调度有方;水泊大寨,各有司守,各尽其能,各取所需,在他的治功之下,无怪乎后世目之为理想的社会制度,亦并非过分吧。至于“替天行道”,在愚昧者固不妨从字面上理解,而书经“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早有注脚于前,又何必机械地去看呢?
……
前言/序言
这本小册子共收录十五篇文章。其中《唐代传奇简介》《从关羽祢衡的问题谈到对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说〈三侠五义〉》《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孽海花〉》六篇,曾分别收在《中国小说讲话及其他》和《读人所常见书日札》两书内。这两本小书久已绝版,现在把上述几篇重新修订,收入本书,作为我治古典小说历程中几个脚印。
其余的文章,有的曾在报刊上发表过,有的则是从这一次收集子才开始同读者见面。书的最后附有两篇不属于古典小说研究范围的文章,但或与当前文坛所讨论的题目有关,或为个人大半生文字生涯的简单写照,所以也一并收入,供读者参考。
近来颇听到关于我的一些议论,比如说我并无一技专长,只是个小小的“杂家”,是“万金油”干部云云。这些意见我都乐于承受。我认为,在今日学术领域中,专门家固不可少,小小“杂家”似乎也还需要。只是从“十家九流”的传统来看,我为学术界所作的贡献比起《吕览》《淮南》,却未免相形见绌,望尘莫及。故我仅能算是“杂”,或曰“打杂”,而这本小册子就是我几十年来“打杂”的“成果”之一。至于“家”则唯有敬谢不敏。
风云聚义,侠骨生辉——《水泊梁山英雄谱》 一、 墨染江湖,史诗巨卷 《水泊梁山英雄谱》(精装本)并非仅仅是一册书,它是一扇门,一扇通往中国古典文学瑰宝《水浒传》波澜壮阔世界的大门。在这部厚重的精装巨著中,我们不仅能触摸到古老纸张的温度,更能感受到那股荡气回肠的江湖气息,以及那些鲜活生动、义薄云天的英雄群像。这本书,是历史的回响,是艺术的凝结,是无数读者心中那片永不熄灭的梁山火种。 它所承载的,是一段浓墨重彩的历史传奇。在那个风雨飘摇、朝代更迭的北宋末年,官逼民反的呐喊声响彻云霄,一群被社会逼上绝路的各路好汉,怀揣着各自的冤屈与抱负,在水泊梁山这片神秘的土地上汇聚,点燃了反抗的烈焰。他们或是身怀绝技的绿林豪杰,或是被奸臣陷害的朝廷栋梁,抑或是身怀绝学的江湖隐士,形形色色,却又目标一致——替天行道,除暴安良。 《水泊梁山英雄谱》以其精美的装帧,预示着它内容的珍贵与庄重。封面设计,或许是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勾勒出梁山泊的壮丽景象;抑或是人物群像的写意,将一百零八位好汉的气质刻画得入木三分。打开它,每一页都可能散发着油墨的清香,每一字都凝聚着作者的匠心,每一幅插图都可能还原了那个时代的风貌,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二、 群雄逐鹿,人物星辰 书中描绘的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无疑是《水浒传》最璀璨的明珠。他们并非模糊的符号,而是拥有血肉之躯、七情六欲的独立个体。从“及时雨”宋江的仁义与权谋,到“豹子头”林冲的忍辱负重与爆发;从“花和尚”鲁智深的嫉恶如仇与粗中有细,到“行者”武松的血性刚烈与快意恩仇;从“浪子”燕青的机智敏捷与多才多艺,到“黑旋风”李逵的粗犷鲁莽与忠诚耿直……每一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故事,自己的性格烙印,以及自己的悲欢离合。 《水泊梁山英雄谱》不仅仅是罗列这些英雄的名字,更在于深入挖掘他们身上蕴含的复杂人性。作者笔下的梁山好汉,并非脸谱化的英雄,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影的角落。宋江的“忠义”与“招安”,林冲的“被逼上梁山”的无奈,武松为兄报仇的“血债血偿”,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义举,都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挣扎。这些人物的塑造,是中国古典小说人物塑造的巅峰,他们身上所展现的忠诚、义气、勇敢、智慧,以及在命运洪流中的挣扎与选择,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书中对于人物的描绘,往往细致入微。他们的外貌特征,语言风格,行为举止,甚至微小的表情变化,都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你可以想象林冲挥刀的英姿,听到李逵板斧的呼啸,感受到武松醉酒的豪迈。这些生动的细节,使得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仿佛就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 义薄云天,忠魂铸就 梁山好汉之间的情谊,是《水泊梁山英雄谱》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他们因为共同的理想,因为相似的命运,因为对压迫的反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集体。这份情谊,是“有酒有肉有兄弟”的豪迈,是“患难与共生死相依”的承诺。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这种超越阶层、超越出身的兄弟情谊,显得尤为珍贵。 “义”是梁山好汉的精神内核。这种“义”,既包括了对朋友的忠诚,也包括了对弱者的同情,更包括了对不公的反抗。当官府的腐败、土豪的欺压、人性的扭曲成为常态时,梁山好汉们用自己的方式,践行着心中的“义”。他们劫富济贫,替天行道,成为了那个时代普通民众的英雄和精神寄托。 然而,书中也深刻地揭示了“义”在乱世中的复杂性。梁山好汉们的“义”,有时也伴随着血腥与暴力,他们的行为准则,也与传统社会的道德规范产生了冲突。这种多层次的“义”,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也引发了读者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 刀光剑影,史诗画卷 《水泊梁山英雄谱》所展现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从梁山泊的崛起,到与官军的多次交锋,再到征讨方腊的壮烈征程,书中描绘了无数场惊心动魄的战斗。这些战斗场面,被刻画得宏伟壮观,充满了力量感与视觉冲击力。 刀光剑影,箭矢如雨,鼓角争鸣,旌旗猎猎……作者通过精妙的笔触,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勇猛相结合,展现了战争的真实面貌。读者仿佛置身于古战场,感受着马蹄的震动,听着兵器的碰撞声,目睹着英雄们的冲锋陷阵,英勇无畏。 书中对各种战术、兵器、阵法也进行了细致的描绘,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也展现了作者对军事知识的了解。每一次战役的谋划与执行,都充满了智慧与策略,展现了梁山好汉们的军事才能。 五、 历史回响,现实镜鉴 《水泊梁山英雄谱》所讲述的故事,早已超越了其诞生的时代,成为了一部具有永恒价值的文学经典。它所揭示的社会矛盾,官逼民反的根源,以及在压迫下人性的爆发,在任何时代都具有现实意义。 梁山好汉们的命运,是那个时代无数底层人民悲惨遭遇的缩影。他们的反抗,是对不公的呐喊;他们的聚义,是对理想的追求;他们的悲剧,则是那个时代无法回避的伤痛。《水泊梁山英雄谱》以其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让我们反思历史,审视当下,思考何为正义,何为理想,以及在困境中,我们该如何选择。 精装本的《水泊梁山英雄谱》更是将这种经典传承以最郑重的方式呈现。它不仅仅是一件阅读品,更是一件收藏品,一件可以代代相传的文化瑰宝。它承载着的是一个民族的记忆,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奋进的力量源泉。 六、 匠心之作,流传千古 《水泊梁山英雄谱》(精装本)的诞生,本身就是一次对经典的致敬。精美的纸张、考究的印刷、细致的装帧,都体现了出版方对这部传世之作的尊重与热爱。它让这部伟大的小说,以更加庄重、更加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形态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本书,是献给所有热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的一份厚礼。它是走进《水浒传》世界的最美入口,是重温经典、品味英雄的最佳载体。翻开它,你将被带入那个波澜壮阔的江湖,与一百零八位英雄一同经历他们的悲欢离合,感受他们的豪情壮志,体味那份荡气回肠的侠骨柔情。 《水泊梁山英雄谱》(精装本),它不仅仅是讲述一个关于好汉们的故事,更是关于人性、关于命运、关于理想、关于反抗的永恒咏叹。它将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在中华文化的宝库中闪耀,激励着后人,不断探索与追寻心中的那片“替天行道”的理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