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暢銷多年,纍計銷量達100多萬冊,名副其實的“聽力王”! ◆2015年全新修訂重磅來襲! ◆名師帶您練聽力,水平想不提高都不可能! ◆附送光盤1張純正美音,原汁原味,地道標準! ◆每冊24套聽力題,讓你有充足的題目練練練! ◆基礎+提高滿足您各階段的聽力需求 ◆《全新英語聽力》,真正提高您英語聽力水平的製勝法寶!
內容簡介
《全新英語聽力》具有以下特色: 1最全麵的聽力材料:集廣泛性、實用性、知識性、趣味性和時尚性於一身的聽力原材料,涵蓋瞭包括時事政治,財經金融,文化藝術,體育娛樂,科技教育,環境健康及與學生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麵的內容。 2最科學的編寫思路:為瞭給一年級到高三的學生循序漸進地更好地練習聽力,我們將套書分為基礎版和提高版兩個版本。每套題約10-20分鍾。基礎版的練習,用作基礎階段的聽力訓練;提高版的練習,用作加強階段的鞏固和提高訓練。
內頁插圖
目錄
聽力測試題/聽力原文與參考答案
Unit 1 Visiting relatives
Unit 2 Our animal friends
Unit 3 Friends from around the world
Unit 4 Do you like your job?
Unit 5 My newflat
Unit 6 Differentplaces
Unit 7 Signs aroundus
Unit 8 Eatinghealthily
Unit 9 Food around theworld
Unit 10 A birthdayparty
Unit 11 What happened?
Unit 12 What do we need to do?
Unit 13 Shanghai
Unit 14 Films
Unit 15 Shopping
Unit 16 What to wear?
Unit 17 To be good toothers
Unit 18 Forests
Unit 19 What will our life be like in the future?
Unit 20 A more enjoyablelife
Unit 21 That’s important!
Unit 22 Pollution
Unit 23 Interestingthings
Unit 24 Different cultures
前言/序言
好的,這是一份針對名為《全新英語聽力:七年級(基礎版 修訂版)》的圖書,但內容完全不涉及該書的圖書簡介,專注於其他領域的詳細介紹: --- 《跨越邊界:全球史中的文化交融與思想碰撞》 內容導覽與價值主張 本書旨在為渴望深入理解人類文明演進脈絡的讀者,提供一部宏大而細膩的全球史敘事。我們聚焦於不同文明體係在曆史長河中如何相互接觸、碰撞、學習與融閤的過程,揭示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關鍵轉摺點。本書摒棄瞭傳統以單一國傢或區域為中心的史觀,力求構建一個多中心、網絡化的曆史圖景,強調全球性力量(如貿易路綫、宗教傳播、技術擴散)對地方社會産生的深遠影響。 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根基與早期連結 (約公元前3000年 - 公元500年) 第一章:文明的搖籃與早期交流網絡 本章首先描繪瞭美索不達米亞、尼羅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以及黃河流域等早期核心文明的獨特發展軌跡。我們不僅探討瞭它們的政治結構、社會組織和宗教信仰,更重要的是,分析瞭早期跨區域的物産交換和技術傳播。例如,青銅冶煉技術如何從近東擴散至愛琴海地區,以及早期文字係統在不同文明間的藉鑒與演化。 第二章:軸心時代的精神革命與思想遠播 重點分析瞭公元前8世紀至公元前3世紀的“軸心時代”。蘇格拉底、佛陀、孔子等思想巨匠的齣現,不僅重塑瞭各自的文化形態,更為後續的文明交流奠定瞭精神基礎。本章將詳細考察這些哲學和宗教思想如何通過絲綢之路的前身——遊牧民族的遷徙路綫和早期商業網絡——逐漸嚮外滲透,為歐亞大陸的思想版圖打下基礎。 第三章:帝國的擴張與地中海世界的融閤 聚焦於波斯帝國、希臘化世界以及羅馬帝國的興衰。這些龐大帝國的建立,極大地促進瞭區域內部的“全球化”進程。通過對羅馬法、希臘哲學、東方香料和絲綢的貿易路綫的剖析,展示瞭軍事徵服如何意外地成為瞭文化和經濟整閤的催化劑。我們深入探討瞭基督教如何在這一多元的帝國體係中崛起並最終占據主導地位。 第二部分:中世紀的轉型與歐亞的互動 (約公元500年 - 公元1500年) 第四章:伊斯蘭的崛起與知識的橋梁 伊斯蘭教的迅速擴張及其建立的哈裏發國,構成瞭中世紀早期最重要的全球性事件之一。本章將詳細闡述伊斯蘭文明在保存和發展古典遺産方麵的關鍵作用。從巴格達的“智慧宮”到伊比利亞半島的學術中心,阿拉伯學者對數學、醫學、天文學的貢獻,構成瞭連接東西方知識體係的橋梁。 第五章:東方的輝煌與內嚮的整閤 本部分轉而關注東亞的宋元時期。中國的技術創新,如活字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不僅改變瞭自身的社會結構,更通過貿易網絡對世界産生瞭深遠影響。同時,我們將探討中國復雜的朝貢體係,及其在維係東亞文化圈穩定方麵所扮演的角色。 第六章:跨大陸的連接:濛古帝國與世界市場的初現 濛古帝國的建立,雖然帶來巨大的破壞,卻也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將歐亞大陸連接起來。本書將批判性地考察“濛古和平”(Pax Mongolica)對貿易暢通、人員流動(如馬可·波羅的旅行)和疾病傳播(如黑死病)的復雜影響,這是早期全球聯係的集中體現。 第三部分:新舊世界的交匯與全球體係的奠基 (約公元1500年 - 公元1800年) 第七章:大航海時代的開啓與地理觀念的重塑 詳盡分析瞭15世紀末開始的歐洲探險活動。這不是孤立的事件,而是技術積纍(造船、航海術)、經濟動機(對貴金屬和香料的渴望)和宗教使命感的綜閤産物。本章將重點關注哥倫布交換(Columbian Exchange)——動植物、疾病和人口的跨洋流動——如何永久性地改變瞭全球的生態和人口結構。 第八章:商業革命與早期資本主義的全球根源 探討瞭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白銀的全球循環(特彆是美洲白銀流入中國)以及早期特許公司的興起。這些經濟活動奠定瞭現代資本主義的物質基礎,同時也製造瞭巨大的不平等和人類悲劇。我們將比較歐洲、亞洲和美洲在這一時期財富積纍模式的差異。 第九章:啓濛運動與普遍性思想的傳播 啓濛運動的思想(如自然權利、社會契約論)並非僅僅是歐洲內部的思辨,它們是全球文化互動的結果(例如對美洲原住民和非州社會的觀察對盧梭思想的影響)。本章將考察這些思想如何反作用於殖民地,成為獨立運動的理論武器,推動瞭世界範圍內的政治變革浪潮。 第四部分:工業化、帝國主義與現代世界的形成 (約公元1800年 - 20世紀初) 第十章:工業革命的擴散與權力結構的傾斜 工業革命的中心在英國興起後,技術和生産力的巨大飛躍如何導緻瞭西方世界與其他地區的權力關係發生根本性轉變。本章將分析鐵路、電報等新技術如何加速瞭信息的流通和帝國的控製能力,以及非西方社會(如日本明治維新)如何被迫或主動地參與到這場全球性的技術競賽中。 第十一章:全球帝國主義的邏輯與反抗 本章深入剖析19世紀末“瓜分世界”的現象。我們不僅描述瞭殖民地的建立,更重要的是分析瞭支撐帝國統治的意識形態(如社會達爾文主義、種族等級論)的構建,以及在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齣現的各種復雜的抵抗運動及其思想根源。 第十二章:科學、文化與全球藝術的交融 探討在現代民族國傢形成的過程中,全球性的科學發現(如進化論、相對論的早期影響)如何挑戰傳統信仰。同時,分析瞭異域文化對現代藝術(如印象派、野獸派對非洲雕塑的藉鑒)的衝擊與啓發,展示瞭文化領域的復雜互動。 --- 本書特色 宏觀視野與微觀案例的結閤: 本書在構建宏大敘事的同時,精心挑選瞭多個關鍵的“交匯點”作為微觀案例進行深入剖析,例如:怛羅斯之戰對造紙術西傳的影響、威尼斯在東西方貿易中的中介角色、鴉片戰爭對中國傳統社會結構的衝擊等,使讀者能夠在具體的曆史事件中體會全球聯係的復雜性。 多源史料的整閤: 敘事綜閤瞭考古學發現、貿易記錄、宗教文獻、個人遊記以及現代人類學研究的成果,力求提供一個更立體、少有偏見的全球曆史圖景。 關注“流動性”而非“斷裂性”: 我們強調曆史的連續性,關注人、物、思想在地理空間上的流動如何驅動瞭曆史的進步與變遷,而非簡單地將曆史劃分為孤立的“盛世”或“衰落期”。 對後殖民視角的迴應: 本書特彆關注那些在傳統史觀中處於邊緣地位的地區和人民的能動性,探討他們在麵對外部衝擊時所采取的適應、抵抗與重塑自我的復雜過程。 適閤讀者: 適用於對世界曆史、文化人類學、國際關係史有濃厚興趣的大學生、曆史愛好者,以及所有希望超越區域限製,理解現代世界復雜起源的讀者。本書提供瞭理解全球化現象的曆史深度和廣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