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学术界,北京文史爱好者,大众 《北京口述历史·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以具有学术规范的访谈方式,让北京人自己说话,讲述他们在这座城市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以及对祖先的记忆。
内容简介
北航作为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八大学院之一,其发展历史从理工科高等院校的角度反映了北京六十余年来的发展和变迁。《北京口述历史·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十几位教职员工进行了访谈,其中既有中科院院士,也有普通的年轻教员。每位受访者围绕自己的个人经历,谈及了北航的发展史,为读者呈现出北航这所著名专业高校六十余年的发展变迁。
作者简介
胡懋仁,哲学硕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想政治理论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要著作有:《大学生理论热点问答》(人民出版社,2012年),《科学与思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5年),主编教材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实践与理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5年),《真理的光辉——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选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0年)。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历经60余年,北航能在学院路上的八大学院中脱颖而出,既有其客观原因,更有其主观原因,其中人的因素最为关键。通过采访十几位知名学者和普通教师,本书以几代北航教师朴素的语言,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北航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历代北航人的办学理念、价值取向、精神追求和工作作风,读后不仅使人有所知,而且会有所思、有所悟。
——赵 平
(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 教授) ★正如一个人的身体需要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相互协调、共同运转,才能维持人的生存与成长一样,一所大学也需要各种学科、各个专业、各层次人才的协调合作,才能健康发展。本书在这个方面比较显著地表现了出来,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形象。
——许传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编审)
目录
序(定宜庄)
前言
自古有国才有家
——高镇同院士访谈录
要创新,也要有社会责任感
——李椿萱院士访谈录
我们搞无人机的那些年
——苏兴(化名)老师访谈录
我最崇拜的还是爱因斯坦
——刘佑昌教授访谈录
我们俩的侧重点不一样
——李宗瑞教授、朱自强教授访谈录
我对学生就像大姐姐
——陆翠英教授访谈录
我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白和芳老师访谈录
大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很重要
——徐扬禾教授访谈录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赵典军老师访谈录
我干的就不是我原来学的专业
——周浩敏教授访谈录
好学生不可能培养得很多
——云雪(化名)教授访谈录
我们干的这玩意儿,别的国家还真没有
——王华明教授访谈录
我们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人
——陆民燕教授访谈录
我算有点顺,也算有点不顺
——刘彩侠(化名)老师访谈录
自古有国才有家
——高镇同院士访谈录
精彩书摘
白和芳老师访谈录(节选)
白:我是1955年考入北京航空学院,那时还不到19岁。我们那时候高考,北航招生还是不公开的。我们当时的思想观念就是一切都服从组织需要,服从组织分配,就是这么一个思想。我过去看苏联小说挺多的,看了《古丽雅的道路》后,我高中毕业的时候,就是想去改造沙漠,到新疆把沙漠变成良田。古丽雅是二战中的苏联英雄,她有那么一个理想,把沙漠变成绿洲,但没有实现就牺牲了。
当时就是想,我们新疆有那么多沙漠,如果把沙漠变成良田,该多好啊!所以我就想学水利。毕业的时候,校长把我们叫到办公室去谈话,叫了四个人,说北京航空学院招生,把这个学校介绍了一下,给我们招生简章看,找了几个航空爱好者。当时我在中学参加过航模组,做过一架模型飞机,谈不上什么航空爱好者。你说喜欢也喜欢,但也没什么特殊爱好,因为我的爱好很广泛。校长说,学习上你们自己考,业务上自己考,够不够格?政治上保送,就在班上选了几个保送。我们当时保送报考了四个人吧,我们是重庆第十中学,在重庆的一个旅游景点南温泉。当时这个学校是对全市招生的,而且那儿的师资水平比较高。因为那儿是一个风景区,有很多老师有很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身体不太好,就调到我们那个学校去,在工作中有利于疗养身体。像北大、北师大毕业的老师有好几个,教学质量还是比较高的,现在就不行了。因为分片招生,那儿属于郊区,就不行了。当时我们那个学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学校,1927年就成立了,师资条件比较好,对全市招生,而且处于温泉风景区,是培养游泳人才的基地,在1954年、1955年的时候,我们班就有两个同学打破过百米蛙泳和二百米蛙泳的全国纪录。后来他们一个调到西南军区战斗游泳队去了,另一个考上了北京体育学院。另外,还有一个调到西南军区战斗游泳队去的同学,也是我们班的,还陪毛主席畅游过长江。所以我们那个中学在体育方面、学习方面都不错,而且德育方面也很不错,就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很强,这一点到北航来也比较吻合。北航在当时那个年代,工农子弟比较多,虽然我不是出身工农家庭,但是我在那个学校,受到良好的教育。我们吃的米,烧的煤,都是学生自己去挑,从买的地方挑到学校,大约有二三十里地吧。女生两个人抬,男生一个人挑,所以从中学就培养了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观念。毛主席当时的指示就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嘛。我们当时共青团的工作开展得也比较好,思想情绪很高涨。努力学习,积极向上,将来为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成为有用的人才。一听说北航是培养红色航空工程师的摇篮哪,心里就很激动。
当时的心情是这么一种心情,但是,我不是说特别想要到北京来,不敢有那种奢望,说自己一定争取到北京来的想法。因为当时受的教育就是服从组织的需要,让到哪儿就到哪儿。我想,北京谁不想去呀?那不是人人都可以去的。重庆到北京那么远,重庆当时还不是直辖市,要去北京那就是一种奢望,就有这么一种想法。校长一说保送报考,自己也没什么意见啦。校长说,你们填的志愿,跟同学都不要说,对父母也不要说第一志愿是北京航空学院,等发了榜以后,如果你们被录取了,再说。现在就把你们的第二志愿说是第一志愿,当时是这个情况,所以同学们都不知道。一录取以后,那心里当然很激动。特别是收到北航学生会的一封信,说你们到北京来,有机会见到毛主席,要准备一件花衣服。虽然当时我家里不是工农出身,但是我家里兄弟姐妹很多,有10个,我是老大,家里生活比较困难,一件花衣服都是一种奢侈,没有。像我桌上那张照片,穿着有道道的那件衣服,是我妈给我买的,这是我上中学的照片。那是我妈用两块钱给我买的一件旧衣服、长袖的,从高中一年级穿到三年级,袖肘磨破了,剪下来,当短袖穿。当时我妈挺着急,说没有花衣服怎么办哪?当时对航空也没有很多的了解,可以说身无分文就到北京来了。
当时我来北京的路费都是在重庆团市委申请的。我们中学保送报考了四个,考上了三个。那两个是男生。有一个跟我是一个系的,另一个是在飞机系。后来是陆士嘉教授的研究生。陆士嘉教授是很有名的嘛。当时来学校的时候,不要说谁陪谁送,当时从重庆到北京要坐船,从朝天门码头坐船到武汉,从武汉再坐火车到北京。就连父母送我的时间都没有,我母亲那会儿还大着肚子,我最小的弟弟还没生出来,马上快要生了,要临产了。我是8月二十几号到北京的吧,我母亲9月18日生了我的小弟弟,所以母亲根本不可能送我。我父亲为了一家人的生计,做小生意吧,根本就没时间,就我大弟弟来送我到码头。所以我现在看到那些学生上大学,那么多家里的人送啊,真是很有感慨。我当时从来也没出过门,没到过那么远的地方去,就在重庆那个地方的范围内活动吧。我最大的弟弟比我小4岁,我18岁多一点,他才14岁,他也扛不了什么东西,他就给我拿个小包什么的。我们都背着铺盖卷、箱子什么的,到朝天门码头,我弟弟送我上船后,就回去了。
我们学校考上北京的,除北航的三个以外,还有一个考上清华的,当时保送他留苏没取上,后来录取到清华了,就我们四个人一起走的。还有一个考上北京体育学院的,他没跟我们一起走,另外走的。我们四个人,反正我的路费都是跟团市委申请的,他们大概有的也申请了一部分吧,我就不太清楚了。当时重庆团市委把录取到北京上大学的学生,大概有几十个人吧,组成一个团队,选了几个人负责带队一起走。我们在船上坐的都是五等舱,五等舱就是没有舱,就在船舷甲板上。晚上把那个篷布放下来,很大的风浪。反正我们都带着铺盖卷,一铺开就在那儿睡。
胡:统舱是四等吗?
白:对,最下面底下那是统舱,四等舱。我们五等舱就等于没有舱,在过道上。白天把铺盖卷卷起来,晚上铺开,再把船边上的帆布放下来。那个风浪很大,扑啦扑啦响。当时从重庆到武汉要两夜三天的时间,因为当时川江还不能完全夜航,就是到了三峡那儿不能夜航,晚上不夜航风浪还稍微好一点,到三峡前是可以夜航的,夜航风浪就很大了。当时我们年轻,并不觉得有什么艰苦的,还觉得很新奇。吃的都很简单,我记得我们在万县下船,两角五分钱买了10个鸡蛋,不是论斤来称。我们拿到船上,就请船上的大师傅给我们煮了,当时都是帮助的,也不收任何费用。煮完了,我们准备带到火车上吃。到了武汉就下大雨、很大,发大水,水都齐到膝盖下面了。早上我们的船就到了,要下午才能上火车。有几个重庆来的工农速成中学的调干生同学,对我们说,小鬼,跟我们一起到中山公园去玩儿吧。我们就跟他们去了。我们也没钱,他们兜里有钱,就带我们玩儿了一趟,下午才上火车。当时心里也不怎么恐慌,就是有点担心,既没有钱,又一无亲二无故,到北京来上大学怎么办哪?下火车以后,怎么到学校?报到后吃饭的问题,怎么解决?就是心里很是打鼓吧。一下火车出站,北航就敲锣打鼓地开着卡车来接我们了。打着横幅,“欢迎你!未来的红色航空工程师”,然后把我们接到学校。
接下来以后,就带我们报到,在吃饭之前,发给我们每个人两个洋瓷碗,跟军队里的一样,两个洋瓷碗,一双筷子。然后就让我们到食堂吃饭,发给我们饭票,没说交钱的事。哎,没交钱就吃饭了,心里就踏实了。自己做了一个碗袋,布袋子,把那个碗兜子放在食堂里。
都安顿下来了,各个班都编好了,那么就进行入学教育。哎,一点都不觉得陌生。我到北京来,第一次看见抽水马桶,在重庆就没见过,上厕所的时候就感到很新鲜,没觉得任何不适应,都是很舒服的。各方面都很好,吃饭也很好。
……
前言/序言
序
在北京城西北的三环与四环之间,有一条“学院路”,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应该还记得,它之所以得名,是源于当时赫赫有名的“八大学院”,而这“八大学院”的建立,则是新政权建立之后,对全国各高等院校实行“院系调整”中的一项重大举措。
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效法苏联模式,在北京的西北郊建设了“学院区”,从当时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院系中,按专业设置拆拼并重新组合成立了八个专业理工科高校,即北京地质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林学院和北京医学院。“八大学院”之名由此产生。这八所学院,于当年(1952年)暑期就正式招生开学,可见当时的办事效率。
八大学院在学科上各有侧重,包括了农、林、地质、矿业、钢铁、医学、石油、航天等几乎所有重要部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成为中国工业经济起飞的摇篮,从这里诞生的科学家、知名学者和劳动模范无数。它们的建立,使昔日北京城的文化教育面貌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也对此后北京的文化事业和高等教育格局,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要了解北京60年来的发展史,八大学院不可不提,而北京航空学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是八大学院中的一所。也是历经沧桑,当一些学院已经迁出、改建之后,却仍然留在原地的一个。这便是我们决定将这部学校的口述史,纳入“北京口述历史”系列的原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是新中国第一所航空航天高等学府,是由当时的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八所院校的航空系合并组建、在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但这部口述史却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校史,而是通过14位被访人之口,以他们个人的经历、感受为主,讲述这个学校的历史,以及他们在这里工作的体会。而作者所访谈的人,包括了院士、教授、知名学者,以及年轻教师和职工等不同的层面,这既符合了我们的口述史要让“不掌握话语权的”人说话的宗旨,也使这部口述史,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特点,这是用其他方式记述校史所难以达到的。
航空航天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而从事口述史实践的学者,大多数是史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出身,既难以与航空界的专业学者对话,也难以进入他们的圈子,这也是口述史的题材更多局限于社会、人文等领域的原因。胡懋仁先生的专业为哲学,尤有兴趣于科学哲学,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书任教多年,耳濡目染,又有志于口述史的尝试,实属难得。这便是我们将这部从风格、做法和题材上都与我们其他成果有别的口述史纳入这个系列的原因。
丛书主编定宜庄
北京口述历史·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北京口述历史·学院路上:口述中的北航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