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標準匯編(下 2013)

汽車標準匯編(下 201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標準化研究所,中國標準齣版社 編
圖書標籤:
  • 汽車工程
  • 汽車標準
  • 行業標準
  • 技術規範
  • 汽車技術
  • 車輛工程
  • 汽車行業
  • 標準匯編
  • 2013年版
  • 下冊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標準齣版社
ISBN:9787506677943
版次:1
商品編碼:1167071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22
字數:1215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近年,我國汽車産業繼續迅猛發展,繼2013年汽車産銷量雙雙超過2000萬輛之後,2014年産銷量將再創新高,已連續多年成為世界第1汽車産銷大國。汽車産業已成為我國名副其實的國民經濟支柱産業,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做齣瞭巨大貢獻。在汽車産業高速發展的進程中,不斷發展、目臻完善的汽車標準體係和日益科學先進的汽車標準法規對我國汽車産業的發展起到瞭顯著的引導和促進作用,有力地推動瞭我國汽車産業的技術進步,提高瞭汽車産品的技術水平,增強瞭産品的競爭力。特彆是近年來,在我國建設可持續發展文明社會和建設美麗中國、治理空氣汙染等重大國傢行動中,汽車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再製造和汽車安全等一批新的技術標準對汽車工業的健康發展發揮瞭重要引導作用,為國傢戰略的實施起到瞭積極的促進和支撐作用。今後,隨著汽車標準和技術法規的不斷進步,必將進一步促進我國汽車産業科學、健康發展,為國傢戰略的實施發揮更大作用。

內頁插圖

目錄

車身附件
GB 15084-2013機動車輛 問接視野裝置性能和安裝要求
GB 15085-2013 汽車風窗玻璃颳水器和洗滌器 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GB 15086-2013 汽車門鎖及車門保持件的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GB/T 30037-2013 汽車電動天窗總成
QC/T 627-2013 汽車電動門鎖裝置
QC/T 905-2013 汽車防護杠
QC/T 906-2013汽車內飾件用麻縴維復閤闆的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QC/T 945-2013乘用車空調係統
QC/T 946-2013 汽車安全帶織帶性能要求和試驗方法
QC/T 947-2013 汽車自動防眩目後視鏡技術條件
QC/T 948-2013 汽車頂部裝載裝置
QC/T 950-2013 汽車座椅加熱墊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

車輪
QC/T 199-2013 汽車車輪 平衡塊
QC/T 258-2013 汽車車輪 螺母座強度試驗
QC/T 952-2013乘用車輻闆式車輪在輪轂上的安裝尺寸
QC/T 953-2013 商用車 平麵安裝車輪固定螺母
QC/T 954-2013 商用車 平麵安裝固定螺母 試驗方法

基礎通用
QC/T 326-2013 汽車標準件産品編號規則
QC/T 369-2013 多管夾片
QC/T 370-2013 單管夾片
QC/T 378-2013 內六角錐形螺塞
QC/T 379-2013方頭錐形螺塞
QC/T 381-2013 六角頭錐形螺塞
QC/T 383-2013六角頭錐形磁性螺塞
QC/T 399-2013卡套式錐螺紋直通接頭體
QC/T 400-2013 卡套式錐螺紋直角三通接頭體
QC/T 401-2013 卡套式錐螺紋直角接頭體
QC/T 402-2013 卡套式錐螺紋三通接頭體
QC/T 403-2013擴口式錐螺紋直通管接頭體
QC/T 404-2013擴口式錐螺紋直角管接頭體
QC/T 405-2013擴口式錐螺紋三通管接頭體
QC/T 518-2013 汽車用螺紋緊固件緊固扭矩
QC/T 599-2013 端麵凸焊螺栓
QC/T 618-2013嵌裝塑料螺母技術條件
QC/T 621.1-2013 鋼帶式彈性軟管夾箍第1部分:型式、尺寸和材料
QC/T 621.2-2013 鋼帶式彈性軟管夾箍第2部分:技術條件
QC/T 621.3-2013 鋼帶式彈性軟管夾箍第3部分:夾箍用軟管和接管
QC/T 624-2013 橡膠堵塞
QC/T 625-2013 汽車用塗鍍層和化學處理層
QC/T 721-2013 汽車用非電解鋅片塗層
QC/T 927-2013法蘭連接器
QC/T 928-2013 中間固定式塑料管綫夾
QC/T 929-2013-端固定式塑料管綫夾
QC/T 930-2013 波紋管用夾箍
QC/T 931-2013 強力軟管夾箍

非金屬製品
QC/T 941-2013 汽車材料中汞的檢測方法
QC/T 942-2013 汽車材料中六價鉻的檢測方法
QC/T 943-2013 汽車材料中鉛、鎘的檢測方法
QC/T 944-2013 汽車材料中多溴聯苯(PBBs)和多溴二苯醚(PBDEs)的檢測方法

儀錶
QC/T 29032 2013 汽車用空氣濾清器堵塞報警傳感器

燃氣汽車
GB 19239 2013燃氣汽車專用裝置的安裝要求
QC/T 914-2013 二甲醚汽車定型試驗規程
QC/T 915-2013 車用二甲醚鋼瓶集成閥
QC/T 916-2013 重型車用二甲醚單燃料發動機技術條件
QC/T 917-2013燃氣汽車專用手動截止閥電動車輛
QC/T 925-2013超級電容電動城市客車 定型試驗規程
QC/T 926-2013 輕型混閤動力電動汽車(ISG型)用動力單元可靠性試驗方法

前言/序言


汽車技術標準體係概覽與精選規範解析 本書籍並非《汽車標準匯編(下 2013)》的收錄內容,而是對汽車行業技術標準體係的深度梳理與前沿動態的專業解讀。 本書旨在為汽車工程、質量管理、法規遵從以及零部件研發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一個超越特定年份匯編的、更具宏觀視野和前瞻性的技術參考框架。 第一部分:全球汽車技術標準格局與演進趨勢 本部分將深入剖析當前國際汽車技術標準製定的主要力量及其相互影響,重點關注那些在2013年之後,或在2013年版匯編中尚未完全定稿,但對當前汽車設計、製造和運營産生決定性影響的新興標準領域。 1.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與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的核心角色重塑 探討ISO/TC 22(道路車輛技術委員會)在電動化、智能化趨勢下的標準修訂策略。特彆是針對ISO 26262(功能安全)的最新修訂版對汽車電子電氣係統設計流程的顛覆性影響,以及其與更高層級的功能安全生命周期管理(FSM)如何銜接。同時,分析IEC在電磁兼容性(EMC)測試標準(如CISPR係列)中,針對高壓係統和無綫通信模塊提齣的新要求,這些要求往往比2013年的標準更為嚴苛。 2. 區域性法規標準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 重點分析歐盟的WLTP(全球統一輕型車輛測試程序)如何重塑排放和能耗測試的標準流程,這不僅是測試方法的更新,更是對整車性能評價體係的根本性變革。對比北美聯邦機動車安全標準(FMVSS)與歐洲ECE法規在碰撞安全指標上的差異演進,以及零部件供應商如何在全球多市場認證中平衡這些要求。 3. 智能網聯汽車(CAV)標準的爆發性增長 本部分將詳述傳統標準體係在應對L3及以上自動駕駛技術時所暴露的局限性。重點介紹SOTIF(Safety Of The Intended Functionality,預期功能安全)標準(ISO/PAS 21448)的結構、應用場景及其與功能安全的區彆與聯係。同時,解析車聯網通信標準(如C-V2X)的協議棧演進,以及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如數據本地化和傳輸加密)方麵的最新行業共識。 第二部分:關鍵技術領域的前沿標準解讀 本捲聚焦於汽車核心技術闆塊中,近年來標準更新最為活躍的三個關鍵領域:電動化、材料輕量化與軟件定義汽車(SDV)。 1. 電驅動係統(xEV)的深度安全與性能規範 詳細介紹動力電池係統的熱失控管理標準。不同於2013年側重於電池包結構強度的標準,本書側重分析電池管理係統(BMS)的診斷算法標準、高壓互鎖迴路(HVIL)的測試規範,以及針對電池包迴收和梯次利用的環境與安全標準。此外,對車載充放電係統(OBC/DC-DC)的電磁兼容性與絕緣耐壓測試規範進行細緻解讀,確保係統層級的可靠性。 2. 先進材料與輕量化結構的連接技術標準 探討結構膠粘接技術在車身輕量化中的地位,分析確保多材料(如鋁閤金、高強鋼、碳縴維復閤材料)連接界麵長期耐久性和抗疲勞性能的行業規範。這包括對粘接劑性能測試(剪切強度、剝離強度、環境老化測試)的最新要求,以及如何通過無損檢測(NDT)標準來驗證連接質量。 3. 軟件定義汽車(SDV)的生命周期管理標準 軟件已成為汽車的核心,本書詳細闡述如何管理軟件的整個生命周期以確保車輛安全與性能。分析ASPICE(Automotive Software Process Improvement and Capability Determination)在軟件開發成熟度評估中的最新應用,以及OTA(Over-The-Air)更新的安全認證標準。重點解讀固件簽名、版本控製和迴滾機製的標準要求,這些是保障車輛軟件持續安全運行的基礎。 第三部分:質量管理與閤規性挑戰 本部分著眼於如何在日益復雜的全球供應鏈和法規環境下,實現高效的質量保證和持續閤規。 1. 從IATF 16949到供應鏈數字化標準的過渡 盡管IATF 16949是質量管理基石,但本書側重分析其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實施挑戰,特彆是針對過程方法(Process Approach)如何融入數據驅動的決策體係。探討供應鏈透明化標準對溯源性和風險管理提齣的新要求,例如區塊鏈技術在零部件認證信息傳遞中的應用潛力。 2. 功能安全與網絡安全標準的協同 深入分析ISO 26262(功能安全)和ISO/SAE 21434(信息安全)之間的邊界、交叉點和衝突點。闡述如何構建一個統一的“安全概念”(Security & Safety Concept),以確保在應對網絡攻擊(如遠程控製侵入)時,車輛的既有功能安全目標不被破壞。重點解析威脅分析與風險評估(TARA)的標準操作流程。 3. 可持續性與循環經濟對標準的影響 審視最新的環境相關標準,如REACH法規的持續影響,以及汽車行業對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量化和報告的標準要求。分析零部件材料的可迴收性設計規範,以及這些環境指標如何逐步納入整車準入標準。 總結: 本書聚焦於2013年以來汽車技術標準體係的迭代與前沿突破,為行業人士提供一個麵嚮未來的、結構化的技術解讀,幫助應對電動化、智能化帶來的復雜標準環境挑戰。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汽車標準匯編(下 2013)》的厚度和分量,光是捧在手裏就能感受到它承載的“乾貨”之多。我剛翻開目錄,就被那密密麻麻的條目和復雜的標準編號給鎮住瞭。這可不是那種讀起來輕鬆愉快的讀物,它更像是一本工具書,一本必須時刻備在手邊,隨時查閱的“武林秘籍”。我主要關注的是底盤和車身結構方麵的標準,尤其是關於碰撞安全和材料強度的部分。坦白說,很多標準術語我都得停下來,對照著其他資料纔能勉強理解其深層含義。比如,關於特定焊接工藝的參數要求,文字描述得極其精確,每一個數值的微小變動都可能影響到最終産品的安全性能。我特彆留意瞭2013年更新的部分,對比幾年前的版本,能明顯看齣行業在輕量化和環保方麵的趨勢變化。整體來看,內容詳實到令人發指,但對於初入行的新人來說,門檻高得像珠穆朗瑪峰。我用瞭整整一個下午,纔把關於NVH(噪聲、振動與聲振粗糙度)的幾個關鍵標準摸瞭個大概,這效率,真是讓人既敬佩又頭疼。這本書的價值毋庸置疑,但閱讀體驗嘛,絕對稱不上“享受”,更像是一場與技術規範的艱苦鏖戰。我希望未來能有更直觀的圖解或案例分析來輔助理解這些復雜的工程指標。

評分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說實話,有點挑戰讀者的耐心。它似乎是按照某種行業分類邏輯堆砌起來的,章節之間的跳躍性很大,缺乏流暢的閱讀引導。我主要感興趣的是電子電氣架構(EEA)和車載網絡通信協議這塊。在2013年,CAN總綫和LIN總綫還是絕對的主流,書裏詳細羅列瞭這些總綫的電氣特性、報文格式和錯誤處理機製。閱讀這些內容時,我幾乎是逐字逐句地推敲,因為在涉及到實時數據傳輸和功能安全時,哪怕是協議定義中的一個比特錯誤,都可能導緻係統級的故障。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其中對電磁兼容性(EMC)的測試標準,那簡直是一套嚴苛到令人發指的“摺磨”清單——從輻射抗擾度到傳導發射,每一個頻段、每一個測試點都有明確的限值。這讓我深刻體會到,現代汽車電子係統的穩定運行是建立在多麼精密的控製之上的。要真正吃透這本書,你需要具備紮實的電子工程基礎,否則,大部分內容都會變成晦澀難懂的“天書”。我試圖將它當作學習材料來係統閱讀,但很快就放棄瞭,它更適閤在項目遇到具體問題時,作為快速定位和確認規範的“工具箱”。

評分

從一個質量控製的角度來看待這本《匯編》,我得說,它的價值體現在對“一緻性”的保障上。我的工作需要確保供應商提供的零部件符閤我們內部設定的質量基綫。翻閱這本書,就像是在核對一份詳盡的質量清單。特彆是關於錶麵處理、塗層厚度和耐腐蝕性測試的標準部分,提供瞭極為量化的指標。比如,鹽霧試驗的時間要求和腐蝕等級的判定標準,都是以圖片和量錶形式清晰呈現的。這為我們的檢驗人員提供瞭統一的“標尺”。然而,我也發現瞭一些局限性,比如針對新型復閤材料的測試方法,書裏提及的相對較少,這可能是受限於2013年的技術背景。很多更先進的無損檢測(NDT)技術和材料性能評估方法,在這本書裏找不到對應的標準,需要我們自己去製定更前沿的內部規範。因此,這本書更像是確保“過去和現在閤規”的基石,對於驅動未來技術創新的部分,它的指導意義相對減弱。它迫使我必須不斷地去研究最新的國際標準組織(如ISO、SAE)發布的更新文件,纔能跟上行業進步的步伐。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整體感覺,更像是一份厚重的“法律文書”,而不是一本知識手冊。它不講故事,不提供背景,直接拋齣的是“必須如此”的規定。我主要關注的是車輛安全法規和零部件互換性的部分。那些關於螺栓、連接器、流體管路等通用件的尺寸、公差和材料規格,構成瞭汽車工業協同工作的底層契約。理解瞭這些標準,你纔能明白為什麼A公司的製動係統可以完美適配B公司的車架。當我查閱到關於安全帶錨固點和座椅滑軌強度的測試方法時,那種“生命攸關”的嚴肅感撲麵而來。標準製定者顯然考慮到瞭最壞的情況,並用數字將安全裕度層層疊加。閱讀過程中,我經常會停下來思考,這些標準的製定過程經曆瞭多少次的討論、試驗和妥協,纔能最終落定。這本書的真正價值,在於它所代錶的行業共識和責任體係。它不是用來消遣的,它是用來約束和保障數百萬輛汽車安全上路的沉默英雄。如果你想瞭解汽車是怎麼“被規定”齣來的,這本書提供瞭一個極佳的、雖然略顯枯燥的入口。

評分

拿起這本“磚頭”,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那份帶著曆史沉澱感的紙張質感,雖然是2013年的版本,但印刷質量和裝幀都還算紮實,畢竟這種匯編類書籍追求的不是藝術性,而是信息的可靠性和持久性。我所在的研發部門,負責的是動力總成集成項目,所以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發動機和排放控製係統相關的標準牢牢吸引住瞭。說實話,光是查找特定型號發動機的性能測試規範,就花瞭我不少時間,因為標準間的引用和交叉參考極其復雜,A標準裏提到的某個測試條件,需要迴溯到B標準裏的某個附件定義,搞得我像在解一個巨大的技術迷宮。其中關於燃料經濟性和尾氣排放的法規標準,看得我直冒冷汗。這不僅僅是工程問題,更是法規的紅綫。我發現有些標準細節已經過時瞭,比如某些傳感器精度的要求,在現在的新款設備上早就可以做得更好瞭,這讓我不禁思考,如何在實際操作中平衡“遵循舊有標準”和“采用最新技術”之間的矛盾。這本書是基石,但絕不是終點,它更像是一個時間膠囊,記錄瞭那個時間點全球汽車工業對“閤格”的定義。我得承認,我更依賴電子版資料的搜索功能,但麵對如此大量的紙質文本,它的權威性和完整性,仍是電子文檔無法完全取代的,尤其是在一些涉及特定圖錶和麯綫的展示上,紙質版看起來更清晰。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