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瞭王兆申老同誌研究勞動價值理論的書,深有所感。
作者堅定擁護我國改革開放路綫,退休後仍刻苦學習研究,認真閱讀大量馬剋思主義經典著作、學術書籍,密切結閤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現象,廣泛收集各種資料,堅持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直到八十高齡,完成此書。全書內容豐富,論述有據,沒有對馬剋思主義的忠貞信念,沒有淡泊寜靜的一番苦功,是寫不齣來的。這種寜靜緻遠、埋頭苦乾、百摺不撓的精神,令我敬佩。看過此書的人都會深深地感動。
序 (1)
緒論 (1)
第一章 關於勞動價值理論的曆史迴顧 (7)
第一節 我國古代和封建社會時期學者對勞動價值理論的貢獻 (8)
第二節 古希臘和西歐中世紀基督教學者關於勞動價值論的思想 (20)
第三節 勞動價值學說在西方古典政治經濟學中的形成和發展 (24)
第二章 馬剋思在勞動價值理論上的革命 (48)
第一節 解決“兩大難題”,復活勞動價值理論 (50)
第二節 關於價值的來源和形成的理論 (56)
第三節 關於價值量決定的理論 (66)
第四節 關於價值形式的理論 (80)
第五節 勞動價值理論的根本質變——從一般經濟理論成為資本主義生産方式必然滅亡的理論依據 (85)
第三章 在新時代對勞動價值理論的深入研究 (95)
第一節 我國改革開放後勞動價值理論受到的挑戰 (96)
第二節 必須在市場條件下,研究價值形成和價值量決定 (101)
第三節 勞動生産率與價值量的關係由市場機製決定 ( 117)
第四節 勞動生産力的諸要素對價值量決定的關係 ( 142)
第五節 使用價值在價值形成和價值量決定中的作用 (172)
第六節 從馬剋思、恩格斯是否反對過勞動價值論的爭論,看使用價值在勞動價值理論中的作用 ( 180)
第四章 平均利潤率形成原因新解 (193)
第一節 馬剋思的平均利潤率理論的要點 ( 194)
第二節 “工資不變、一定量的可變資本代錶一定量的勞動量”的前提不具有普遍性 ( 199)
第三節 各生産部門的剩餘價值率不可能都是相同的 ( 203)
第四節 資本的競爭不能形成平均利潤率 ( 213)
第五節 生産力水平決定利潤率,一般利潤率形成原因新解 ( 218)
第六節 解開平均利潤率之謎是解開“百年爭論”的鑰匙 (223)
第五章 一般利潤率趨嚮下降的規律原因新解 ( 228)
第一節 一般利潤率趨嚮下降的規律是資本主義生産的重要規律 (228)
第二節 古典政治經濟學傢對資本主義生産中利潤率下降原因的分析 ( 232)
第三節 馬剋思對一般利潤率趨嚮下降原因的分析 (237)
第四節 資本有機構成提高不是一般利潤率趨問下降的原因 ( 244)
第五節 一般利潤率趨嚮下降的原因新解 (253)
第六章 用勞動價值論研究土地價值問題 (259)
第一節 什麼是土地 (259)
第二節 西方經濟學傢對土地的價值和價格的研究 ( 265)
第三節 馬剋思的地租理論要點和土地價格的論述 (273)
第四節 商品生産中的土地是有價值的,否定土地有價值會使勞動價值理論中的價值規律難以成立 ( 281)
第五節 關於土地價值量如何計算的探討 (288)
第六節 非農業生産用地(建築用地)的價值量決定的特點 ( 297)
第七節 礦山土地的價格與價值問題的探討 (309)
第八節 確認商品經濟中土地有價值,就解決瞭地租理論的兩大難題 ( 313)
第七章 馬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與第三産業 ( 320)
第一節 第三産業的形成對馬剋思生産勞動和非生産勞動理論提齣的挑戰 (320)
第二節 馬剋思的生産勞動理論和總體工人思想是研究第三産業的指導思想 ( 328)
第三節 商業勞動是生産勞動 (339)
第四節 金融行業的勞動不全是生産勞動 (354)
第五節 不是所有的服務都是生産勞動 (359)
後記 ( 361)
第一章關於勞動價值理論的曆史迴顧
任何經濟理論的源頭,都是來自人的現實生活的生産活動。人們的商品生産經濟活動,反映到人的思想裏,不斷深化,就會形成勞動價值的思想,通過當時的智者、學者錶達齣來。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片斷的勞動價值思想也會不斷深化和係統化,從而形成勞動價值理論。由此可見,勞動價值思想的産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勞動價值理論是反映客觀世界的客觀真理,盡管它有一個發展過程,開始含有一些錯誤和混亂,但會不斷完善。
商品生産經濟雖然直到18世紀以後纔在西歐的社會經濟中占據主要地位,在資本主義生産方式下纔得到充分的發展,但商品經濟的起源卻相當早,在人類的原始共産主義社會的末期就已經産生。
……
這本書的標題本身就充滿瞭學術的厚重感,讓人在翻閱之前就對作者的嚴謹和深入程度充滿瞭期待。讀這本書,仿佛是在開啓一場跨越時空的思想對話,與馬剋思這位偉大的思想傢進行一場關於勞動、價值和經濟運行規律的深度探討。在新時代這樣一個充滿變革和挑戰的背景下,對勞動價值理論進行“深化研究”,這本身就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我們當下所處的社會,技術日新月異,全球化進程加速,服務業的比重不斷提升,這些新的經濟現象對於傳統的勞動價值理論提齣瞭新的課題。作者是否能夠巧妙地將馬剋思的經典論斷與這些新現象相結閤,用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去解讀價值的生成機製,用科學嚴謹的邏輯去推演價值量的決定因素,這將是吸引我深入閱讀的關鍵。我特彆希望看到書中能夠提齣一些原創性的觀點,或者為理解當前經濟運行中的某些睏惑提供新的理論框架。例如,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否構成新的生産要素?在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背景下,機器勞動與人的勞動的價值如何衡量?這些都是亟待解答的問題,如果這本書能夠在這方麵有所建樹,那麼它的價值將遠遠超越理論本身,直接觸及我們對未來經濟發展方嚮的認知。
評分我購買這本書,主要是被其“新時代的深化研究”這一部分所吸引。我們都知道,馬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是理解資本主義社會運行的基石,但隨著社會經濟結構的演變,它是否還能夠完整地解釋當下的經濟現實,一直是學術界和思想界爭論的焦點。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在試圖為這個爭論提供一個新的視角和可能的答案。我期待書中能夠對“勞動”本身的內涵進行重新界定,例如,在知識經濟時代,腦力勞動、創意勞動、服務勞動等多種形式的勞動,它們在價值形成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又或者,作者是否會從生産力的角度齣發,探討科技進步對勞動價值理論的影響,比如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産是否會改變勞動在價值創造中的核心地位?同時,關於“價值量決定”的部分,我希望看到更具象化的分析,不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而是能夠結閤具體的案例,比如某個行業、某種産品,來解釋其價值量是如何被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供求關係、技術水平等因素所影響的。如果書中能夠提供一套更具操作性的分析工具,能夠幫助我們理解不同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差異,甚至預測其價值變動趨勢,那將是非常有價值的。
評分讀完這本書的目錄和簡介,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在試圖構建一個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思想橋梁。馬剋思的理論固然經典,但曆史的車輪滾滾嚮前,社會的麵貌日新月異,理論的生命力恰恰在於其能夠不斷地被修正、被豐富、被應用於新的實踐。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繼承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對其進行“深化”。例如,在價值的“形成”方麵,除瞭傳統的物質生産部門,作者是否會深入探討服務業、虛擬經濟等領域中價值的産生過程?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知識産權、品牌價值、平颱經濟等新興經濟形態,它們與勞動價值理論的關係又是怎樣的?我期待作者能夠提齣一些創新的概念或者模型,來解釋這些新的價值構成要素。而在“價值量決定”的部分,我希望看到對當前經濟活動中一些被忽視或被低估的因素的關注,比如資本的積纍、壟斷的形成、金融工具的作用等等,它們是如何與勞動價值論進行相互作用,最終影響商品和服務的價格的。這本書如果能在這方麵提供令人耳目一新的論述,那就太令人激動瞭。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給我一種“尋根溯源,繼往開來”的學術使命感。在信息爆炸、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眼花繚亂的經濟現象所迷惑,卻可能忘記瞭支撐起這一切經濟活動的根本邏輯。馬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正是這樣一種試圖揭示經濟本質的理論。而“在新時代的深化研究”,則意味著作者並非僅僅是對馬剋思理論的簡單重復,而是嘗試將其置於當代的語境下進行批判性的繼承和發展。我非常想知道,作者是如何理解“新時代”的,這個時代又帶來瞭哪些新的經濟特徵,例如數字鴻溝、貧富差距、環境危機等等,這些新的挑戰是否會動搖勞動價值理論的基礎,或者說,勞動價值理論是否能為我們理解和解決這些新挑戰提供新的啓示?我希望書中能夠有關於如何從勞動價值論的角度去分析和應對當下中國經濟發展所麵臨的機遇與挑戰,例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等宏大命題。如果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新的理論視角,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經濟運行的內在邏輯,進而指導我們的實踐,那麼它無疑是一部極具價值的著作。
評分我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被它所蘊含的“理論分析”的嚴謹性所吸引。一個好的理論分析,不僅僅是對現有理論的梳理,更是對理論內在邏輯的挖掘,以及對理論外延的拓展。馬剋思的勞動價值理論,盡管已有一百多年的曆史,但其核心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強大的解釋力。我非常期待作者能夠深入淺齣地剖析勞動價值理論的精髓,特彆是關於“價值”是如何從“勞動”中“形成”的,以及“價值量”是如何被“決定”的這兩個核心命題。在新時代,經濟結構發生瞭巨大的變化,傳統的第一産業和第二産業的比重下降,第三産業,尤其是知識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服務業的比重上升。作者是否能提供一種新的視角,來解釋在這些新的經濟形態中,勞動價值理論是否依然適用?又或者,需要如何對理論進行修正和補充?此外,價值量的決定因素,除瞭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否還受到其他因素的顯著影響,比如品牌溢價、稀缺性、信息不對稱等等?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既忠實於馬剋思原著的精神,又能夠緊密結閤當代經濟現實的分析框架,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經濟世界的復雜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