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书名: |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
| 图书定价: | ¥ 39 元 |
| 图书作者: | 陆魁军 (作者) |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06 |
| ISBN号: | 9787302122159 |
| 开本: | 16开 |
| 装帧: | 平装 |
| 页数: | 437页 |
| 版次: | 第1版 |
|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从实战出发,主要介绍华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内容涵盖了组建局域网、广域网所需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大部分知识,主要包括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使用、交换机VLAN配置、交换机STP的配置、华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OSPF以及华为路由器的高级功能等。 |
| 第1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使用 1.1交换机概述 1.1.1交换机面板介绍 1.1.2交换机基本原理 1.2交换机口令清除和系统程序文件升级 1.2.1操作内容和环境 1.2.2背景知识 1.2.3交换机Console口令和BootROM口令的设置与清除 1.2.4使用Xmodem协议升级BootROM程序文件 1.2.5交换机主程序文件的备份(FTP)和升级(TFTP) 1.3交换机Console口的配置 1.3.1操作内容和环境 1.3.2交换机Console口的连接配置 1.3.3交换机常用命令行视图 1.3.4实验常用命令介绍 1.3.5设置用户访问控制权限 1.4交换机Telnet的配置 1.4.1操作内容和环境 1.4.2相关知识介绍 1.4.3仅使用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 1.4.4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 1.4.5利用debug查看信息 1.5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1.5.1操作内容和环境 1.5.2操作中使用的重要命令介绍 1.5.3操作步骤 第2章交换机VLAN配置 2.1交换机VLAN的端口划分和配置 2.1.1操作内容和环境 2.1.2VLAN的划分 2.1.3操作步骤 2.2 VLAN之间的路由协议配置 2.2.1操作内容和环境 2.2.2操作步骤 2.3交换机端口Trunk属性配置 2.3.1操作内容和环境 2.3.2端口Trunk属性相关知识介绍 2.3.3配置步骤 2.4实现VLAN间第三层转发的交换机VLAN和路由器子接口配置 2.4.1操作内容和环境 2.4.2相关知识介绍 2.4.3操作步骤 第3章交换机STP的配置 …… |
|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教材,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也可将《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作为参考书。 |
我是一名临床肿瘤科医生,每天都在与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打交道,深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速度与临床需求的紧迫性。虽然我主要的工作是应用现有药物治疗,但我对药物的“前世今生”——即其设计和发现的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常常思考,那些看似神奇的药物,其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创新?《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正是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的最佳选择。我深信,深入理解药物的设计理念,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未来临床实践可能的变化。第二版意味着知识的更新,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新领域,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关于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思路和临床应用的前景。例如,如何设计能够克服耐药性的靶向药物,如何优化联合用药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信息来指导药物的个性化应用。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够连接起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让我能够更具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的肿瘤治疗模式。
评分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热情的科普爱好者,尤其对攻克癌症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倍感关注。虽然我并非专业科研人员,但我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颇为专业,但我相信它定能以一种严谨而清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抗肿瘤药物从构思到成型的精彩旅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和技术瓶颈。例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如何被尽量降低的?如何才能让药物更精准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书中对于药物设计方法的阐述,无论多么复杂,我相信都能通过作者的专业解读,让我这个普通读者窥见其中的奥妙。第二版的存在,也让我感到安心,意味着我将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信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药物名字背后的科学故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正在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的科学家们的智慧与付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和启迪的旅程,也是一次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致敬。
评分作为一名癌症研究领域的独立学者,我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有着不懈的追求。我的研究重心往往是基础的生物学通路和信号转导,但如何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始终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就像是连接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之间的一座坚实的桥梁。我希望能够从中深入理解,那些我所研究的生物靶点,是如何被科学家们一步步地转化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药物分子的。第二版的更新,意味着它包含了最新的研究理念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调控以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等前沿领域,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设计针对这些复杂生物过程的药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设计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又能调控肿瘤微环境,甚至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策略。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够拓宽我的研究视野,让我看到基础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并激发我思考如何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抗肿瘤疗法。
评分作为一名对新药研发充满好奇的药学本科生,这本《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宝藏。虽然我目前尚未深入研读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仅凭其在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口碑,以及“原著第2版”所代表的权威性和更新性,我就能预感到它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精准抗肿瘤药物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当前热门靶点、新兴药物递送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中应用的介绍。想象一下,能够从源头了解如何识别肿瘤特异性靶点,如何巧妙地设计出能够精准打击癌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药物分子,这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挑战。第二版的存在,也意味着书中涵盖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站在行业前沿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渴望理解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是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又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化学修饰来优化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通往治愈癌症未来的地图,引领着我们一步步探索未知的疆域。我对书中关于药物发现流程的系统性梳理尤为期待,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新药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汗水。
评分我是一名生物制药公司的早期研发人员,肩负着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创新药物的重任。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一本权威且更新及时的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的专著,无异于指引方向的北极星。《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新的肿瘤靶点不断被发现,新的药物化学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碎片整合成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那些前沿的药物设计策略,比如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疗法的设计原理和挑战。此外,新版中对药物递送系统(如纳米技术)和药物发现的计算方法(如AI辅助设计)的更新,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些技术有望极大地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我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评估潜在的候选药物,如何优化化合物的成药性,以及如何应对研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这本书将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也是激发我们团队创新灵感的源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