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

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英] 斯蒂芬·奈德尔(StephenNeidle) 著
图书标签:
  • 抗肿瘤药物
  • 药物设计
  • 药物发现
  • 肿瘤学
  • 药物化学
  • 药物研发
  • 癌症治疗
  • 靶点发现
  • 结构生物学
  • 药物筛选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83993
商品编码:11675389747
出版时间:2017-03-01

具体描述

全国包邮活动日期:2018-05-24 18:24 - 2019-03-31 18:24
单笔订单满39包邮( 不包邮地区:香港、澳门、台湾、海外 )

 书名: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系列教材)
 图书定价:  ¥ 39 元
 图书作者:  陆魁军 (作者)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6
 ISBN号:  9787302122159
 开本:  16开
 装帧:  平装
 页数:  437页
 版次:  第1版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从实战出发,主要介绍华为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配置,内容涵盖了组建局域网、广域网所需的从低级到高级的大部分知识,主要包括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使用、交换机VLAN配置、交换机STP的配置、华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使用、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静态路由和RIP协议、在华为路由器上配置动态路由协议OSPF以及华为路由器的高级功能等。

第1章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使用
1.1交换机概述
1.1.1交换机面板介绍
1.1.2交换机基本原理
1.2交换机口令清除和系统程序文件升级
1.2.1操作内容和环境
1.2.2背景知识
1.2.3交换机Console口令和BootROM口令的设置与清除
1.2.4使用Xmodem协议升级BootROM程序文件
1.2.5交换机主程序文件的备份(FTP)和升级(TFTP)
1.3交换机Console口的配置
1.3.1操作内容和环境
1.3.2交换机Console口的连接配置
1.3.3交换机常用命令行视图
1.3.4实验常用命令介绍
1.3.5设置用户访问控制权限
1.4交换机Telnet的配置
1.4.1操作内容和环境
1.4.2相关知识介绍
1.4.3仅使用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
1.4.4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的交换机Telnet配置
1.4.5利用debug查看信息
1.5交换机端口的基本配置
1.5.1操作内容和环境
1.5.2操作中使用的重要命令介绍
1.5.3操作步骤
第2章交换机VLAN配置
2.1交换机VLAN的端口划分和配置
2.1.1操作内容和环境
2.1.2VLAN的划分
2.1.3操作步骤
2.2 VLAN之间的路由协议配置
2.2.1操作内容和环境
2.2.2操作步骤
2.3交换机端口Trunk属性配置
2.3.1操作内容和环境
2.3.2端口Trunk属性相关知识介绍
2.3.3配置步骤
2.4实现VLAN间第三层转发的交换机VLAN和路由器子接口配置
2.4.1操作内容和环境
2.4.2相关知识介绍
2.4.3操作步骤
第3章交换机STP的配置
……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教材,网络工程技术人员和计算机爱好者也可将《计算机网络工程实践教程:基于华为路由器和交换机》作为参考书。


编织希望之网:现代抗肿瘤药物研发的探索与前沿 癌症,这个古老而顽固的敌人,始终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严峻挑战。数千年来,医学界从未停止过与之抗争的脚步。从最初的朴素认知,到如今精准靶向与免疫疗法的兴起,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历程,就是一部充满智慧、坚持与突破的史诗。这本《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二版)》,正是一部浓缩了这段辉煌历程,并展望未来的深度力作。它并非仅仅罗列药物名称与作用机制,而是将读者引入一个更为宏观的视角,去理解药物研发的全局观,去洞察隐藏在分子层面的智慧与策略,去感受科研人员在对抗病魔过程中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洞悉疾病本质:从分子层面理解癌症 要设计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首先需要对癌症的发生、发展机制有深刻的理解。本书将带领读者深入探究细胞的生命周期,解析正常细胞如何一步步走向失控,演变成恶性肿瘤。我们将了解到,癌症的根源往往在于基因层面的变异,这些变异如同失灵的指挥官,扰乱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凋亡等关键进程。肿瘤细胞的无限增殖、侵袭转移、血管生成以及逃避免疫监视等特性,都与特定的分子信号通路息息相关。 本书将详细阐述各种癌症相关的分子靶点,这些靶点如同癌细胞失控的“开关”或“通信基站”,一旦被精准识别和调控,就能有效地抑制肿瘤的生长。例如,我们将会深入了解那些驱动肿瘤生长的关键激酶,如EGFR、ALK、BRAF等,以及针对这些激酶设计的靶向药物。同时,本书也会探讨信号通路中的其他重要节点,如PI3K/Akt/mTOR通路,以及研究人员如何针对这些通路开发出新型抗癌疗法。 药物设计艺术:策略与创新的交融 有了对疾病本质的深刻理解,接下来的挑战便是如何设计出能够精准打击癌细胞,同时尽量减少对正常细胞损伤的药物。药物设计,宛如一场精密的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本书将循序渐进地展现这一过程的复杂与精妙。 我们首先会接触到药物化学的基础知识,包括分子结构与药理活性的关系,如何通过结构改造来优化药物的疗效、选择性、药代动力学特性以及毒副作用。本书将重点介绍各种药物设计策略,例如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SBDD)和基于配体(LBDD)的药物设计,它们如何利用三维的分子模拟和高通量筛选技术,快速有效地发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 此外,本书还将深入探讨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化合物库的构建与筛选,如何设计和合成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的化合物库,以最大化发现潜在候选药物的几率。高通量筛选(HTS)和高内涵筛选(HCS)等技术,将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工具被详细介绍,它们如何在短时间内对海量化合物进行活性评估。 新兴疗法的曙光:开启抗癌新篇章 传统的化疗药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杀死癌细胞,但其“广谱”的杀伤力也常常带来严重的副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细胞毒性杀伤,而走向了更为精准、更为人性化的方向。本书将浓墨重彩地介绍这些正在改变癌症治疗格局的新兴疗法。 靶向治疗: 作为精准医疗的代表,靶向药物通过识别和阻断肿瘤细胞特有的分子靶点,实现“定点清除”。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类型的靶向药物,例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单克隆抗体、PARP抑制剂等,并详细阐述其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以及耐药性的克服策略。读者将了解到,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和分子亚型,可以设计出高度个体化的靶向治疗方案。 免疫疗法: 这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发领域最令人振奋的突破之一。免疫疗法并非直接攻击癌细胞,而是激活或重塑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使其能够识别并消灭癌细胞。本书将详细介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如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以及CAR-T细胞疗法等,并深入剖析它们在激活T细胞、增强免疫反应方面的关键作用。同时,本书也会探讨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策略,以期获得更佳的治疗效果。 其他前沿领域: 除了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本书还将触及更多前沿的抗肿瘤药物研发方向,例如ADC(抗体-药物偶联物)技术,它将单克隆抗体的精准靶向能力与细胞毒性药物的强大杀伤力相结合,有望实现“智能炸弹”式的抗癌效果。此外,对于小分子抑制剂、表观遗传调控药物、以及基于RNAi和CRISPR技术的基因治疗策略,本书也会进行深入的探讨。 从实验室到临床:药物开发的挑战与机遇 一款创新药物的诞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经历漫长而艰辛的转化过程。本书将带领读者审视药物研发的整个生命周期,从基础研究的萌芽,到临床前研究的严谨评估,再到临床试验的层层递进,以及最终的上市审批。 临床前研究: 在将药物应用于人体之前,必须在体外和体内进行严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估。本书将详细介绍药物在细胞模型、动物模型中的药理学、毒理学研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PK)和药效动力学(PD)的分析,为进入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临床试验: 临床试验是检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最终关卡,也是最关键、最耗时、成本最高的部分。本书将详细阐述I期、II期、III期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目的与要求,以及如何对试验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解读。同时,也将探讨在临床试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如患者招募、数据完整性、伦理考量等。 药物监管与获批: 药物的上市需要经过各国药品监管机构(如FDA、EMA)的严格审批。本书将简要介绍药物审批的流程与标准,以及药物上市后仍需进行的上市后研究(IV期临床试验)。 未来的展望:挑战与希望并存 尽管抗肿瘤药物研发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并非坦途。本书最后一部分将聚焦于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的前沿趋势与挑战。 耐药性的克服: 肿瘤的异质性以及获得性耐药是限制许多疗法长期疗效的主要障碍。本书将探讨研究人员如何通过多靶点联合治疗、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及开发克服耐药性的新策略来应对这一挑战。 精准医疗的深化: 随着基因测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实现更深层次的个体化治疗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本书将展望如何利用液体活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预防与早期诊断: 癌症的治疗效果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本书将探讨如何通过开发更灵敏、更特异的早期诊断技术,以及研发有效的癌症预防策略,将癌症的治疗重心前移。 跨学科合作的深化: 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是一个高度跨学科的领域,需要化学、生物学、医学、药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紧密合作。本书将强调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人工智能(AI)等新兴技术,加速药物的发现与开发进程。 《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二版)》就像一张精心编织的希望之网,它连接着科学家们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临床医生的实践经验,也寄托着无数患者对健康的渴望。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不仅能获得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能感受到科学探索的魅力,以及人类在对抗癌症这一重大疾病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本书,是献给所有致力于抗击癌症的科研人员、医护人员以及关注健康未来的每一位读者的礼物。它将启发思考,激励创新,为构建一个更少癌症困扰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临床肿瘤科医生,每天都在与各种类型的癌症患者打交道,深知抗肿瘤药物的研发速度与临床需求的紧迫性。虽然我主要的工作是应用现有药物治疗,但我对药物的“前世今生”——即其设计和发现的原理,有着浓厚的兴趣。我常常思考,那些看似神奇的药物,其背后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探索和创新?《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正是满足了我这种求知欲的最佳选择。我深信,深入理解药物的设计理念,能够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患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并能更敏锐地捕捉到未来临床实践可能的变化。第二版意味着知识的更新,尤其是在快速发展的肿瘤免疫治疗、靶向治疗新领域,我希望能从中学习到关于新一代药物的设计思路和临床应用的前景。例如,如何设计能够克服耐药性的靶向药物,如何优化联合用药的策略,以及如何利用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信息来指导药物的个性化应用。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够连接起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之间的桥梁,让我能够更具前瞻性地思考未来的肿瘤治疗模式。

评分

我是一名对生命科学充满热情的科普爱好者,尤其对攻克癌症这一人类共同的敌人倍感关注。虽然我并非专业科研人员,但我一直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抗肿瘤药物的最新进展。《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虽然书名听起来颇为专业,但我相信它定能以一种严谨而清晰的方式,向读者展现抗肿瘤药物从构思到成型的精彩旅程。我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当前抗肿瘤药物研发的主要方向和技术瓶颈。例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是如何被尽量降低的?如何才能让药物更精准地识别和杀死癌细胞?书中对于药物设计方法的阐述,无论多么复杂,我相信都能通过作者的专业解读,让我这个普通读者窥见其中的奥妙。第二版的存在,也让我感到安心,意味着我将接触到的是最前沿的知识,而不是过时的信息。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那些隐藏在药物名字背后的科学故事,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那些正在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的科学家们的智慧与付出。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学习和启迪的旅程,也是一次对科学探索精神的致敬。

评分

作为一名癌症研究领域的独立学者,我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新型治疗策略有着不懈的追求。我的研究重心往往是基础的生物学通路和信号转导,但如何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始终是我思考和探索的重要方向。《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这本书,就像是连接基础研究与药物开发之间的一座坚实的桥梁。我希望能够从中深入理解,那些我所研究的生物靶点,是如何被科学家们一步步地转化为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药物分子的。第二版的更新,意味着它包含了最新的研究理念和技术手段,尤其是在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调控以及肿瘤微环境研究等前沿领域,我希望能够学习到如何设计针对这些复杂生物过程的药物。我期待书中能够提供关于如何设计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肿瘤细胞,同时又能调控肿瘤微环境,甚至激发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对抗癌症的策略。这本书的价值,对我而言,在于它能够拓宽我的研究视野,让我看到基础研究的最终落脚点,并激发我思考如何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颠覆性的抗肿瘤疗法。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新药研发充满好奇的药学本科生,这本《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一直是我期待已久的宝藏。虽然我目前尚未深入研读这本书的具体内容,但仅凭其在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口碑,以及“原著第2版”所代表的权威性和更新性,我就能预感到它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精准抗肿瘤药物世界的大门。我尤其关注书中对当前热门靶点、新兴药物递送系统以及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中应用的介绍。想象一下,能够从源头了解如何识别肿瘤特异性靶点,如何巧妙地设计出能够精准打击癌细胞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药物分子,这本身就是一项令人振奋的挑战。第二版的存在,也意味着书中涵盖了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技术突破,这对于我这样一个希望站在行业前沿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我渴望理解那些复杂的分子结构是如何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又是如何通过精密的化学修饰来优化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的。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通往治愈癌症未来的地图,引领着我们一步步探索未知的疆域。我对书中关于药物发现流程的系统性梳理尤为期待,从靶点发现到临床前研究,再到新药审批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无数的智慧和汗水。

评分

我是一名生物制药公司的早期研发人员,肩负着将科学发现转化为创新药物的重任。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一本权威且更新及时的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的专著,无异于指引方向的北极星。《抗肿瘤药物设计与发现(原著第2版)》的出版,对我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我们正处于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新的肿瘤靶点不断被发现,新的药物化学技术层出不穷,如何将这些零散的知识碎片整合成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我非常期待书中能够详细阐述那些前沿的药物设计策略,比如小分子抑制剂、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双特异性抗体以及细胞疗法的设计原理和挑战。此外,新版中对药物递送系统(如纳米技术)和药物发现的计算方法(如AI辅助设计)的更新,更是我关注的焦点。这些技术有望极大地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成功率。我希望能够从书中学习到如何更有效地评估潜在的候选药物,如何优化化合物的成药性,以及如何应对研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瓶颈。这本书将是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也是激发我们团队创新灵感的源泉。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