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周有光 著
圖書標籤:
  • 周有光
  • 口述曆史
  • 迴憶錄
  • 語言文字
  • 百年人生
  • 文化名人
  • 曆史人物
  • 中國近現代史
  • 個人經曆
  • 傳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浙江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8145329
版次:1
商品編碼:11694652
包裝:平裝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09歲的周有光先生從未發錶的長篇迴憶錄
  ★資中筠、葛劍雄、易中天等眾多學界名流鼎力推薦
  ★讀周有光百年口述,探索曆史的吊詭與險峻
  ★近200個著名人物隱現其中,峰迴路轉的人生令人掩捲沉思
  1906年,清朝離它的滅亡已經隻有短短的6年時間瞭,此時的中國風雨飄零,前途未蔔。這一年,周有光先於末代皇帝溥儀在同一年齣生,他經曆瞭清朝、北洋軍閥、中華民國和新中國四個時代。一個世紀後,同時代無數風流人物都已遠去,憑著超凡的記憶,周有光重新勾畫齣百年滄桑曆史,為今人留下瞭不可替代的曆史足跡:這既是個人的曆史,也是中華民族上下求索永無止境的曆史縮影。

內容簡介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從自己的傢庭淵源開始談起,細數從清末至今日的曆史劇變,透過敏銳的眼光和超強的個人記憶,講述曾經親身經曆或耳聞的大量有趣的情節和故事,集中錶現瞭中國百年曆史的各大關鍵時刻及由此帶來的深遠影響。本書內容覆蓋傢庭、教育、國傢、社會、戰爭、經濟、文化、愛情、晚年生活等重要內容,其中涉及中外曆史上有影響力的人物近200個。周有光先生善於在描述當時現場、事件、人物之命運時,與中國之外的世界形成相互比較和參照,從而也使讀者瞭解到在必然曆史中的吊詭和迴轉。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中也坦誠講述作者作為一代傑齣的知識分子的一生:從民國初普遍左傾、充滿活力的年輕知識精英分子的一員,嚮一個力圖保持清醒思考、在有限的條件下為祖國服務的獨立知識分子轉變的過程,也涉及他在極其睏難的情況下如何保持樂觀和探索精神的曆程。
  本書語言風格隨意、自然、活潑,充滿智慧、樂觀、幽默的基調,是一部極為珍貴的曆史讀本。

作者簡介

  周有光先生,1906年生於江蘇常州,是中國著名的語言文字學傢、思想傢。早年在大學主修經濟學。曾任復旦大學、上海財經學院經濟學教授,上大學時對語言學、文字改革有濃厚興趣,並參加瞭拉丁化新文字運動。1955年以後,根據國傢需要,專職從事語言文字工作。研究文字改革和漢語拼音問題,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研究員,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並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校授課。主持和擬定瞭《漢語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主導和建立瞭漢語拼音係統。
  半個多世紀以來,周有光先生一直緻力於推進中國文字改革和語文現代化的進程。1961年齣版著作《漢字改革概論》,全麵係統地論述瞭我國文字改革的理論和實踐問題。此後他還陸續齣版瞭《世界文字發展史》、《比較文字學初探》、《朝聞道集》等30餘部重要著作。周有光先生不僅在語言文字領域成果斐然,在文化史研究等領域同樣成就顯著。
  周有光先生曆任《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中美聯閤編審委員會中方委員;《漢語大詞典》學術顧問;日文《不列顛國際百科全書》國際學術顧問等,是中國最受敬重的著名學者之一。

目錄

我的傢庭背景/ 1
祖母與常州舊傢/ 5
父親與母親/ 10
小學和中學世誼變親傢/ 18
“五卅運動”前後聖約翰大學和光華大學/ 27
我的幾位同學/ 35
開始交女朋友跟隨孟憲承辦民眾教育/ 40
在杭州開“新聞學”課程/ 50
東北旅行簡樸而隨意的婚禮/ 57
留學日本/ 66
考入京都帝國大學/ 68
身兼兩職:進入江蘇銀行和光華大學/ 75
章乃器及救國會諸君子/ 79
夫婦互補棄傢逃難/ 86
張傢兄弟姐妹/ 90
周傢兄弟姐妹/ 95
抗戰前的上海生活/ 101
逃難:蘇州閤肥漢口/ 106
長沙辦報三峽遇險閤川團聚/ 115
從成都光華大學到重慶農本局/ 124
抗戰時期農本局的作用及貢獻/ 130
空襲重慶南溪遇盜居轉搬傢/ 134
通貨膨脹生活艱難/ 141
再進江蘇銀行四川印象/ 145
“星五聚餐會”與民主人士/ 149
見證國共閤作與許滌新等人的交往/ 152
仰光探母緬甸見聞/ 158
戰爭的持續及國際形勢的發展/ 164
金華巧遇杜立特痛失幼女小禾/ 170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各國形勢及思想武器/ 175
進入新華銀行考察西北/ 182
河西走廊的故事/ 185
在西安的生活/ 191
戰時貿易兒子被流彈所傷/ 195
美蘇對日作戰與抗戰的勝利/ 199
重返上海轉赴美英/ 203
漂洋過海眾議戰後局勢/ 206
紐約觀察/ 210
探訪親友遊曆美國/ 214
美國的交通和效率/ 223
美國的經濟/ 228
建設國傢的若乾想法/ 232
赴倫敦遊輪上的趣事渴望建設新中國/ 236
“二戰”後左傾的歐洲古羅馬的語文技術/ 241
歸國途中的見聞與思考/ 246
與愛因斯坦聊天認識範旭東設計速記符號/ 249
滯留香港撰文著書/ 253
迴到上海教書進銀行辦雜誌/ 256
不斷的運動和改造/ 262
移居北京進入“文改會”/ 267
研究製訂《漢語拼音方案》/ 271
推行《漢語拼音方案》/ 276
《漢字改革概論》與日本的文字改革運動/ 284
“反右”運動/ 291
“ 文改會”大院的變遷北京的風沙與大雨/ 294
張允和的工作經曆/ 297
從“打麻雀”到“大煉鋼鐵” / 300
人民公社化與糧荒/ 302
飢餓的時代/ 305
人民公社製度與現代經濟/ 307
“文革”開始搬進“牛棚”/ 314
“破四舊”帶來的恐慌/ 317
袁二姐與鬍仙洲的悲慘故事/ 322
奉命看批判陳毅的大字報/ 326
越南華僑陳越離奇濛冤“文改會”的批鬥會/ 329
下放寜夏平羅“五七乾校”/ 335
西大灘的“學習”與生活/ 339
在乾校種黃瓜和水稻/ 343
奇妙的芨芨草/ 347
幾件讓人難受的事/ 350
和林漢達一起看守高粱地/ 352
“白菜原理”探親十天/ 354
用《新華字典》做研究大雁糞雨的奇觀/ 357
奇怪的如廁習俗開辦造紙廠人性的“原始狀態”/ 361
和當地農民談寜夏的發展潛力/ 364
林彪死瞭尼剋鬆來瞭/ 367
迴到北京反對簡化《漢語拼音方案》/ 370
聽聞“四五”運動/ 374
唐山大地震“四人幫”垮颱/ 377
蘇州過鼕票證時代巧吃刀魚/ 381
凋敝的洞庭東山人民公社是“井田製”/ 385
“二簡草案”被廢除/ 389
“文化大革命”是曆史的倒退/ 393
身無分文赴巴黎參加ISO會議/ 395
華沙會議上的兩次發言外匯稿費需上繳/ 398
張寜和的經曆巴黎與華沙兩重天/ 400
蘇聯見聞/ 403
《漢語拼音方案》成為國際標準在中國召開國際會議/ 405
應邀去香港演講文字改革/ 408
香港的巨變及迴歸問題/ 412
到夏威夷參加華語現代化國際會議/ 416
《漢語拼音方案》在華語文化圈的影響/ 420
夏威夷土著文化中日美文化在夏威夷/ 423
在美國講學旅行探望張元和/ 428
現代化城市聖巴巴拉旅館和女服務員/ 431
在聖巴巴拉市的兩次演講/ 434
在芝加哥大學演講/ 437
討論“同音詞恐懼癥”/ 439
探望錶弟美國式傢庭生活/ 441
重訪紐約/ 443
開眼界:用電腦查書目/ 446
在聯閤國語言學學會演講用英語討論華語問題/ 448
美國大選觀察紐約黑人問題在賓大演講/ 451
看望張充和在耶魯大學演講/ 454
與《江青傳》的作者交談/ 457
尾聲/ 461
附錄窗外的大樹/ 463
人物索引/ 467
周有光年譜簡編/ 473
周有光著作一覽/ 477
周有光傢族世係錶/ 481
張允和傢族世係錶/ 483
鳴謝/ 485

精彩書摘

  我的爸爸
  周曉平
  上個世紀90年代後期,我爸爸對朋友宋鐵錚先生講述瞭他人生的故事,記在30多盤錄音帶上。當時並不是為瞭齣版,隻是想讓我們後代瞭解一點他的經曆,過後就把這事放在一邊瞭。2002年我媽媽張允和去世,我女兒周和慶從國外迴來發現瞭這些帶子,把它打成文字稿,但也沒有想到要齣版。後來趙誠先生為寫爸爸的傳記,看見瞭這個稿子,認為很值得齣版。於是,在爸爸講述17年以後,在許多朋友的幫助下,這份口述將成為他的一本新書,可以讓他的親屬和朋友更好地瞭解我爸爸的一生。
  在更多陪伴爸爸度過他晚年生活的過程中,我和爸爸之間在不知不覺中超越瞭一般意義上的親情關係。就像我媽媽說的“多年父子成兄弟”,我們總是可以平等地討論各種事情,這讓我這個從事大氣研究的科學工作者也有機會更多地瞭解爸爸的思想。
  在我年幼的時候,爸爸留給我的印象是很嚴肅的,他的嚴肅是他喜愛思考的一個特徵。小時候,他常常牽著我的手走路,走著走著,他會突然捏緊瞭我的手,若有所思。這讓我很吃驚,我會問,爸爸,是不是走錯路瞭?他會驚醒過來,對我笑笑。但是,他雖然一直嚴肅,我卻一點也不害怕他,這大概與他從來隻說理、不打罵有關。當他與朋友在一起的時候,他總是談笑風生、風趣幽默。那個時候我就很喜歡在一旁傾聽爸爸的談話,總是有新鮮感和收獲。不過爸爸也有他難以抑製痛苦的時候,隻是很少外露。我的妹妹在重慶因為沒有及時得到急需藥品的救治而去世時,他親近瞭基督教,藉此平復內心的傷痛。
  爸爸很重視傳統文化,但在傢庭中他從不提倡孝道。他說我不是要你對我孝,我是要你Philanthropy(博愛),有博愛之心,你都會做得很好。我也不會留給你什麼遺産,我希望你獲得更多的知識,知識是最好的財富。他一生很少浪費時間,但他也很會玩,但隻玩最高級的。比如他在國外總是看最好的博物館,聽最好的西洋音樂,欣賞最美的油畫,經常翻閱最權威的百科全書。但他不收集古董——即使他有這樣的機會;他從不斂財或做投資方麵的考慮,雖然他曾經是非常齣色的銀行從業人員。
  他一生所積纍的知識並不僅僅限於語言文字研究方麵。他對社會科學的興趣和研究是廣泛而深入的,並且與他的信念有關。他認為先進的社會科學可以立國、可以為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他是一個具有科學頭腦的社會科學工作者,他認為中國需要不斷的思想啓濛,普及常識可以幫助人們辨識真假。他在晚年獲得很多贊美,但更在意有價值的反對之聲,比如在文字改革方麵來自颱灣的中肯意見。他從來不迴避糾正錯誤的機會,他認為他寫的書是供參考的。他認為真正想瞭解中國就必須從世界眼光來觀察中國的現實。
  盡管他一直是嚴肅地對待生活、學問和研究,但我讀他的書,和大傢的感覺一樣,發現他還是一個很有幽默感的作者。他研究社會科學,但絕不做枯燥乏味的錶述。寫作中他總是掩飾不住自己的幽默感,在這本口述中讀者可以發現,即使在極其惡劣的現實下,這種幽默感總能幫助他發現生活中最有活力的跡象。
  爸爸退休比一般人都晚很多,他退休隻是把辦公桌移到瞭傢裏而已。此後他集中精力研究世界各國各地區發展的幾種常見模式,探索其形成的復雜原因,試圖揭示某些社會發展規律,以此告誡國人少走彎路和鼓起勇氣繼續嚮前。
  2013年12月爸爸又一次從一場疾病恢復過來,讓醫生大感驚訝。自然,隨著爸爸年齡的繼續增長——2015年他已經整整滿109歲瞭,但他的體力已經不再允許他常年伏案工作,他的腰椎變形已經影響他的走路和睡覺,他必須藉助助聽器纔能聽清彆人的話語。但是他依然關心這個他生活瞭一百多年的國傢,並且深愛他的同胞,同時從未失去對外部世界所發生的最新事件的濃厚興趣。
  爸爸做好瞭麵嚮未來的所有準備,包括他希望捐獻他的遺體供科學研究之用。他對生死早已置之度外,他頭上的白發中依然生長著黑發,他依然充滿幽默感和深思熟慮。雖然他的日常生活已經變得簡單,他不需要榮華富貴來彰顯他的人生價值,他隻想他這一生沒有虛度,並且與這本口述書裏他講的故事一樣有趣。自然,爸爸也深深憂鬱於未來——雖然他一直是樂觀的。百年閱曆讓他明察現實的荒誕之處,不過他的朋友和崇敬者相信他的長壽是為見證曆史和引導彆人相信事實與真理。
  或許,人們對他的故事會産生興趣,如此的話,讓我爸爸通過他的口述,將一切從頭說起。
  ……

前言/序言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 簡介: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並非一本簡單的傳記,它更像是一幅由一位世紀老人親手繪製的時代畫捲,一麯跨越百年滄桑跌宕的人生挽歌。本書通過對享有“漢語現代化學者”、“百年老人”等美譽的周有光先生長達數十年的口述記錄,以一種溫潤而深邃的筆觸,為我們勾勒齣一位知識分子在動蕩時代中的精神軌跡,展現瞭他對漢語、漢字、文化、曆史乃至人生的深刻洞察與不懈追求。 這不是一個關於個人功勛的宏大敘事,也不是一個簡單的年代誌,而是通過周有光先生個體生命的經曆,摺射齣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社會變遷、思想演進的宏大圖景。他的人生,與中國現代史的進程緊密相連,從民國初年的舊學熏陶,到新中國成立後的學術轉型,再到改革開放後的思想解放,每一個階段都留下瞭他深深的印記,也映照齣那個時代特有的光輝與麯摺。 內容梗概: 本書的精髓在於周有光先生以其超凡的智慧和深厚的閱曆,對自身生命曆程進行瞭梳理與迴溯。他沒有選擇按照時間順序生硬地堆砌事件,而是以一種更為自由、也更為深刻的方式,將生命中的重要節點、關鍵人物、重要思想碎片巧妙地編織在一起。 童年與少年:文化的啓濛與時代之聲 周有光先生的童年,恰逢辛亥革命的餘波,舊時代的秩序正在瓦解,新思想的種子悄然萌發。他齣生在蘇州一個書香門第,自幼便接觸到傳統的詩書禮儀,接受瞭良好的古典文化教育。然而,同時代的風雲變幻也早已滲透進他的生活。他會迴憶起年少時對新學堂、新知識的嚮往,對洋行的好奇,對民族命運的朦朧思考。這些早期的經曆,為他日後廣博的學識和開放的心態奠定瞭堅實的基礎。他會細緻地描述那個時代文人的生活狀態,以及他們如何在傳統與現代的夾縫中掙紮與思考。 青年與壯年:金融實業的曆練與學術的覺醒 在青年時期,周有光先生並未直接走上學術道路,而是進入瞭金融實業界,這在當時許多知識分子看來或許是一條“非主流”的道路。然而,正是這段在上海銀行界的工作經曆,讓他有機會接觸到更廣泛的社會階層,理解瞭經濟運行的規律,也培養瞭他嚴謹、務實的行事風格。更重要的是,在繁忙的工作之餘,他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從未減退。他會在口述中穿插講述自己是如何在業餘時間鑽研語言學,如何與學界同仁交流,如何開始對漢語的構造、發展産生濃厚的興趣。這段經曆,展現瞭他“通纔”而非“專纔”的一麵,也暗示瞭知識的多元性與跨界性。 中年與轉型:從經濟學到語言學,從“右派”到“新時期” 進入中年,周有光先生的人生軌跡發生瞭一次重要的轉摺。在特殊的政治環境下,他被劃為“右派”,這對他的人生和事業造成瞭巨大的影響。然而,在逆境中,他並未放棄對知識的追求。他開始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語言學研究中,尤其是在漢字改革和漢語拼音化方麵,進行瞭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會以一種平和而深刻的態度,迴顧那段艱難歲月,講述自己如何在高壓環境下保持獨立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為學術事業貢獻力量。這本書的價值之一,便是他以親曆者的視角,為我們展現瞭那個年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與精神韌性。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社會迎來瞭新的活力,周有光先生也迎來瞭學術生涯的“第二春”。他被平反,重新迴到他熱愛的語言文字研究領域,並以前所未有的熱情和創造力,在漢語拼音、漢字簡化、國際漢字發展等多個領域做齣瞭卓越貢獻。他會生動地講述自己如何積極參與到國傢語言文字政策的製定與推廣中,如何與國際學術界進行交流,如何用自己畢生的學識,為漢語走嚮世界貢獻智慧。 晚年與沉思:智慧的結晶與人生的洞見 進入老年,周有光先生並未停止思考與探索。他以“百年老人”的身份,將自己一生積纍的經驗、學識與智慧,凝聚成對社會、文化、曆史,乃至人生的深刻洞見。他會用一種輕鬆而睿智的口吻,談論語言文字的演變與未來,談論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談論曆史的經驗教訓。他對他所處的時代有著清醒的認識,對未來有著審慎的樂觀。他所倡導的“世界語”理念,對漢語國際化推廣的思考,對文化多樣性的尊重,都展現瞭他超越時代和國界的宏大視野。 本書的特彆之處在於,周有光先生並不拘泥於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將復雜的思想融化在他的人生故事之中。他會用生動的比喻,樸實而深刻的語言,講述那些看似“小”的故事,卻蘊含著大智慧。例如,他談論漢字簡化,不僅僅是文字學上的革新,更是對社會發展、文化普及的深刻思考;他談論文化交流,不僅僅是語言的傳播,更是不同文明之間理解與尊重的橋梁。 對“漢語”的深情與洞察 “漢語”無疑是貫穿周有光先生一生的核心主題。《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將深入挖掘他對漢語的熱愛與研究。他如何從一個傳統的讀書人,走嚮現代語言學傢?他對漢語的“活”與“死”的看法是什麼?他如何看待漢語的國際化前景?他對於拼音化、簡化字等改革的思考,以及這些改革如何影響瞭漢語的傳播和發展,都將在書中得到詳細的闡述。他會用他特有的方式,講述漢語的魅力,以及漢語在世界文明中的獨特地位。 曆史的視角與時代的溫度 本書絕非一本孤立的學術著作,它更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是一段民族集體記憶的載體。周有光先生以其獨特的視角,迴溯瞭中國近一個世紀的滄桑巨變。從軍閥混戰到抗日戰爭,從國共內戰到新中國成立,從“文化大革命”到改革開放,每一個曆史節點,他都以一個親曆者的身份,講述他所見、所聞、所感。他沒有迴避曆史的殘酷,也沒有誇大個人的貢獻,而是以一種審慎的態度,反思曆史,汲取經驗。書中那些關於普通人的故事,關於人性的光輝與脆弱,都為那個時代增添瞭鮮活的溫度。 智慧的人生哲學 讀《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不僅是在閱讀一個學者的學術生涯,更是在領悟一位智者的人生哲學。周有光先生在書中會分享他對生命、死亡、幸福、知識、真理等諸多人生終極問題的思考。他的人生經曆,如同一個巨大的熔爐,將苦難與輝煌、挫摺與成就、悲傷與喜悅熔煉在一起,最終淬煉齣一種超然物外的智慧。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對待他人的方式,對待知識的追求,都為讀者提供瞭寶貴的人生啓示。他那種“溫和而堅定”、“開放而包容”的精神氣質,尤為令人敬佩。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以其真摯的情感、深刻的思想、廣博的知識和獨特的視角,為我們呈現瞭一位世紀老人不平凡的一生。它不僅是一部記錄周有光先生個人經曆的口述史,更是一部展現中國近一個世紀以來社會變遷、思想演進的宏大畫捲。閱讀這本書,就像與一位睿智的長者促膝而談,在溫潤的敘述中,感受曆史的厚重,體悟生命的真諦,獲得精神的滋養。本書將成為研究中國現代史、思想史、語言學以及瞭解知識分子群體的重要文獻,也將為每一個讀者帶來深刻的啓迪與感動。

用戶評價

評分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僅是知識,更是一種精神的洗禮。周有光先生的學識淵博,他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文化變遷的洞察,都讓我嘆為觀止。他不是那種隻埋頭書齋的學者,他的經曆讓他對社會有著深刻的理解。我尤其喜歡他談論關於“學問”與“知識”的區彆,他強調學問的根基在於實踐,知識的積纍需要與時代相結閤。他的人生經曆,本身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書。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如何在時代的洪流中保持獨立思考,如何在變遷中堅守自己的信念。他的口述,不僅僅是迴憶,更是他對生命、對曆史、對未來的深刻反思。

評分

我花瞭很長時間來消化《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這本書。它不是一本輕鬆愉快的讀物,但卻是一本值得反復咀嚼的書。周有光先生的口述,宛如一條蜿蜒流淌的長河,承載著一個世紀的滄桑巨變。我被他敘述的那些曆史細節深深吸引,那些普通人難以觸及的時代脈搏,在他那裏被清晰地展現齣來。他對於曆史事件的評價,既有學者的理性,又不失人情味。我特彆欣賞他對於“語言”這一工具的深刻理解,他認為語言是承載文化、連接世界的橋梁。這本書讓我看到瞭一個知識分子如何用一生去探尋真理,如何用他的智慧去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評分

《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這本書,我真的花瞭很長時間纔讀完。它不是那種快餐式的讀物,也不是填鴨式的知識堆砌,而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細細品味的書。周有光先生的人生經曆,簡直就是一部濃縮的中國近現代史。從民國初年的動蕩,到新中國成立後的麯摺,再到改革開放的復興,他都親身經曆,並且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娓娓道來。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他早期在上海灘做金融工作的片段,那些關於金錢、關於市場、關於時代洪流的描述,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充滿瞭人性的關懷。他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也沒有刻意去褒貶,而是用一種平和、客觀的視角,呈現瞭一個時代的真實麵貌。讀這本書,就像是跟一位睿智的長者促膝長談,聽他分享那些跌宕起伏的人生故事,感受那些時代的變遷。每一頁都充滿瞭智慧的光芒,讓人在閱讀中不斷反思,不斷成長。

評分

每次拿起《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總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錯覺。周有光先生的人生跨度如此之大,他的經曆幾乎囊括瞭中國近代史上的所有重要節點。我尤其著迷於他描述的那些時代背景下的個體命運。他沒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英雄,而是展現瞭一個普通人在曆史大潮中的掙紮、思考與堅持。我記得他提到在日本時期的一些經曆,那種身處異國他鄉,卻依然心係祖國的復雜情感,讓我深受觸動。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其真實性,它沒有經過太多的藝術加工,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記錄下最真實的時代印記。閱讀的過程,就像是在翻閱一本塵封已久的日記,每一頁都充滿瞭曆史的溫度和人性的光輝。

評分

我必須說,《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這本書帶給我的衝擊遠超預期。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迴憶錄,更像是一部思想的史詩。周先生的口述,不僅是對他個人經曆的記錄,更是對語言、文字、文化、曆史等諸多領域的深刻洞察。他對於漢字改革的堅持與思考,對於文化傳承的憂慮與期盼,都讓我受益匪淺。我常常在想,一個人的思想深度,究竟是如何在漫長的人生旅途中沉澱下來的?這本書給瞭我一個答案。他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學者,他的語言樸實而真摯,但字裏行間卻蘊含著穿越時空的智慧。我特彆欣賞他對於“文化自覺”的闡述,這不僅僅是對中國文化的呼喚,更是對世界文明對話的期許。讀完之後,我感到自己仿佛站在瞭一個更高的維度,重新審視瞭許多曾經習以為常的概念。

評分

有塑封,印刷也挺好。

評分

挺好的,大傢喜歡。

評分

質量不錯,送貨快,好評好評!!!

評分

口述百年經曆,有個人記憶,也有民族興衰

評分

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比實體書店便宜太多瞭。這半年在京東買書,花瞭不少錢。但是非常劃算。

評分

正版書,值得收藏!

評分

周有光軸油畫展都會覺得就睡覺睡覺睡覺這款車看到你說呢uzjsjsnsn性能的可可

評分

産品質量好!快遞給力!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