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1、法语翻译名家周克希,以五百万字传神译文享誉译坛。
2、王安忆、陈村、赵丽宏、孙甘露、陈子善、毛尖诚挚推荐。
3、随书附赠精美藏书票。
4、装帧典雅,精装珍藏版。
5、全新校订,译本精益求精。
内容简介
《基督山伯爵(套装共3册)》是法国知名作家大仲马(1802—1870)的代表作。法老号大副当戴斯受船长委托,为波拿巴党人送了一封信,遭到两个卑鄙小人和法官的陷害,被打死牢。狱友法里亚神甫向他传授各种知识,并在临终前把埋于基督山岛上的一批宝藏秘密告诉了他。当戴斯越狱后找到了宝藏,成为巨富。从此名基督山伯爵,经过精心策划,报答了恩人,惩罚了仇人。《基督山伯爵(套装共3册)》充满浪漫的传奇色彩,章章奇特新颖,引人入胜。
作者简介
大仲马(1802—1870),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他的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周克希,浙江松阳人,生于1942年,著名法语翻译家。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在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任教期间赴法国巴黎高师进修黎曼几何。回国后一边从事数学教学,一边从事法语文学翻译。1992年调至上海译文出版社,任编审。精于法国文学翻译,译有《包法利夫人》、《基督山伯爵》、《三剑客》、《费代》、《不朽者》、《小王子》、《王家大道》、《幽灵的生活》、《古老的法兰西》、《成熟的年龄》、《格勒尼埃中短篇小说集》以及《追寻逝去的时光》第一卷《去斯万家那边》、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等。著有随笔集《译边草》、《译之痕》。
精彩书评
★从研究数学到痴迷文学、翻译文学,多精彩的人生之路。
——陈子善(知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我看见周先生的一字一句,看见他努力在中文里找出和原文相称的节奏。他的译文是可以读的。我曾出声地读,很舒服。他的文字不夸张更不嚣张,肯用真嗓平常地说,把功夫做到了内里,贴心贴肺。
——陈村(知名作家,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目录
《基督山伯爵(上)》主要人物表
第1章 返航马赛
第2章 父与子
第3章 加泰罗尼亚村
第4章 阴谋
第5章 订婚宴
第6章 王室代理检察官
第7章 审讯
第8章 伊夫堡
第9章 订婚之夜
第10章 杜伊勒里宫的小书房
第11章 科西嘉魔头
第12章 父与子
第13章 百日王朝
第14章 愤怒的囚徒与疯癫的犯人
第15章 三十四号与二十七号
第16章 意大利学者
第17章 长老的牢房
第18章 宝藏
第19章 第三次发病
第20章 伊夫堡的坟场
第21章 蒂布朗岛
第22章 走私贩子
第23章 基督山岛
第24章 炫目的珍宝
第25章 陌生人
第26章 加尔桥客栈
第27章 往事
第28章 监狱档案
第29章 莫雷尔公司
第30章 九月五日
第31章 意大利——水手辛巴德
第32章 苏醒
第33章 罗马强盗
第34章 露面
第35章 锤刑
第36章 罗马嘉年华
第37章 圣塞巴斯蒂安地下墓穴
第38章 约会
第39章 宾客
《基督山伯爵(中)》第40章 早餐
第41章 引荐
第42章 贝尔图乔先生
第43章 奥特伊别墅
第44章 Vendetta
第45章 血雨
第46章 无限贷款
第47章 灰斑马
第48章 意识形态
第49章 海黛
第50章 莫雷尔一家
第51章 皮拉姆斯和西斯贝
第52章 毒物学
第53章 《恶魔罗贝尔》
第54章 多头和空头
第55章 卡瓦尔坎蒂少校
第56章 安德烈亚·卡瓦尔坎蒂
第57章 苜蓿地
第58章 诺瓦蒂埃·德·维尔福先生
第59章 遗嘱
第60章 急报
第61章 帮园艺师摆脱偷吃桃子的睡鼠的办法
第62章 幽灵
第63章 晚宴
第64章 乞丐
第65章 夫妻间的一幕
第66章 婚姻计划
第67章 检察官的办公室
第68章 一次夏季舞会
第69章 侦查
第70章 舞会
第71章 面包和盐
第72章 德·圣梅朗夫人
第73章 诺言
第74章 维尔福家族墓室
第75章 会议纪要
第76章 小卡瓦尔坎蒂的进展
第77章 海黛
第78章 约阿尼纳专讯
《基督山伯爵(下)》第79章 柠檬水
第80章 控告
第81章 退休面包铺老板的房间
第82章 撬锁夜盗
第83章 天主之手
第84章 博尚
第85章 旅行
第86章 审判
第87章 挑衅
第88章 侮辱
第89章 夜
第90章 决斗
第91章 母与子
第92章 自杀
第93章 瓦朗蒂娜
第94章 吐露真情
第95章 父与女
第96章 婚约
第97章 通往比利时的大路
第98章 钟瓶旅馆
第99章 法律
第100章 幻影
第111章 蝗虫
第112章 瓦朗蒂娜
第113章 马克西米利安
第114章 当格拉尔的签字
第115章 拉雪兹神甫公墓
第116章 财产分割
第117章 狮穴
第118章 法官
第119章 开庭
第110章 起诉状
第111章 赎罪祭礼
第112章 启程
第113章 往事
第114章 佩皮诺
第115章 路易吉·万帕的菜单
第116章 宽恕
第117章 十月五日
附录 译后记
精彩书摘
莫雷尔打开信,念道:
亲爱的马克西米利安:
岛边为你们停泊着一艘小帆船。雅各布会把你们带到里窝那去,诺瓦蒂埃先生正在那儿等着他的孙女儿,希望能在您领她上圣坛以前先为她祝福。我的朋友,这座岩洞里的全部财宝,我在香榭丽舍林荫大道的宅邸以及在特雷波尔的城堡,都是埃德蒙·当戴斯送给莫雷尔船主的儿子的结婚礼物。也请德·维尔福小姐俯允接受其中的一半,因为我想请她将她从已经发疯的父亲的名下,以及从已于九月份同她的继母一起去世的弟弟的名下继承的全部财产,都捐赠给巴黎的穷人。
莫雷尔,请告诉这位将终生眷顾您的天使,让她有时为这样一个人祈祷吧,他一度曾经像撒旦那样,自以为能跟天主匹敌,但后来终于怀着一个基督徒的谦卑心情认识到了,只有天主才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她的祈祷,也许可以减轻一些他在心底里感到的愧疚。
至于您,莫雷尔,我要告诉您的秘密是:在这世界上既无所谓幸福也无所谓不幸,只有一种状况和另一种状况的比较,如此而已。只有体验过极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尝到极度的幸福。只有下过死的决心的人,马克西米利安,才会知道活着有多好。
幸福地生活下去吧,我心爱的孩子们,请你们永远别忘记,直至天主垂允为人类揭示未来图景的那一天来到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
等待和希望!
您的朋友埃德蒙·当戴斯
基督山伯爵
瓦朗蒂娜从这封信里才得知父亲发疯和弟弟去世,这些情况她以前是一无所知,所以在念这封信的时候,她的脸色变得煞白,从胸口吁出一声悲痛的长叹,悄无声息但也同样令人心碎的热泪,沿着脸颊淌了下来;她的幸福是花了昂贵的代价才换来的。
“其实,”他说,“伯爵实在是太慷慨了;就算只有我那点微薄的财产,瓦朗蒂娜也会很满足的。伯爵在哪儿呢,我的朋友?请把我们带到他那儿去吧。”
雅各布伸手指着远方的地平线。
“怎么!您这是什么意思?”瓦朗蒂娜问,“伯爵在哪儿?海黛在哪儿?”
“瞧。”雅各布说。
两个年轻人沿着手指的方向望去,在深蓝色的大海与地中海的天空相接的远方,他们看见一片白帆,小得就像海鸥的翅膀。
“他走了!”莫雷尔喊道,“他走了!别了。我的朋友,我的父亲!”
“她走了!”瓦朗蒂娜喃喃地说,“别了,我的朋友!别了,我的姐姐!”
“谁知道我们还能不能再见到他们呢?”莫雷尔拭着眼泪说。
“我的朋友,”瓦朗蒂娜说,“伯爵不是告诉我们,人类的智慧就包含在这五个字里面吗:
“等待和希望!”
……
前言/序言
大仲马(1802—1870)以戏剧创作开始文学生涯,后又撰写历史小说赢得盛誉。他最有名的小说,当数《基督山伯爵》和《三剑客》。
他在自传性质的《杂谈录》(1860年)中,提到《基督山伯爵》的诞生经过。1841年,大仲马重游意大利,并在佛罗伦萨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每个星期六都到热罗姆拿破仑·波拿巴亲王府上作客。拿破仑一世的这位弟弟,托大仲马陪他儿子同游厄尔巴岛。1842年6月28日,大仲马和十九岁的小亲王抵达费拉约港。他们想找一个狩猎的去处,当地人推荐了基督山岛,说这座岛上有成群的野山羊。两人都不曾听说过这座荒岛。小岛的名字引发了小说家的无限遐想,他向亲王提议先乘船绕岛兜一圈。亲王对大仲马的提议感到很惊讶:
“就算把基督山岛的地理位置弄清楚了,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会写一部小说,书名叫‘基督山岛’,作为我有幸和您同游小岛的纪念。”
1843年大仲马回到巴黎。出版商贝蒂纳和普隆同时找上门来,劝说大仲马像欧仁?苏那样写一部以巴黎为背景的当代题材小说。原来,从1842年6月起,欧仁?苏的社会风俗小说《巴黎的秘密》在报上连载并大获成功,因此出版商对这类题材的长篇小说很感兴趣。大仲马想起了自己对年轻的拿破仑亲王的承诺,决定写一部小说,主人公就叫基督山伯爵。他在《杂谈录》中写到,最初的写作提纲是这样的:
罗马有一个非常富有的贵族,自称基督山伯爵。有一个法国年轻人在罗马遇险时,伯爵出手救了年轻人的性命。而他有所要求的回报,是请年轻人在自己去巴黎旅游时,给他当向导。
其实,他说的旅游,只是个借口。他去巴黎,是为了报仇。
基督山伯爵在巴黎期间,寻找到了仇人的行踪。他年轻时被这几个小人陷害,衔冤入狱达十年之久。
他依靠拥有的财富,实现了报仇雪恨的夙愿。
然后,大仲马听取写作助手奥古斯特?马凯的建议,决定花相当的篇幅去写“主人公当戴斯和梅塞苔丝的爱情,那些小人对他的出卖,以及当戴斯在伊夫堡的狱中生活”这些情节。这样一来,未来的小说大致分成三部分,故事分别发生在三个城市:马赛,罗马和巴黎。
这时,大仲马在曾任巴黎警署档案保管员的珀歇的回忆录里,看到了一个复仇故事。拿破仑专政时代,巴黎一家咖啡馆的老板马蒂厄?卢比昂和三个同伙,出于嫉妒跟刚订婚的年轻鞋匠弗朗索瓦?皮科开了个恶意的玩笑,诬告他是英国人和路易十八的奸细。皮科当即被捕,从此音讯杳然。他被囚禁在戒备森严的费内斯特雷尔堡监狱,直到一八一四年拿破仑倒台以后,才从待了七年的监狱获释。由于同狱的一位意大利神甫在临终前把遗产留给了他,他出狱后去意大利拿到这笔遗产,变得非常富有。他化名约瑟夫?拉尔谢回到巴黎,得知当年的未婚妻听说他的死讯后,嫁给了害得他家破人亡的仇人卢比昂。他随即去卢比昂的家乡尼姆,化装成意大利神甫,从一个名叫安托万?阿吕的人嘴里,套出了卢比昂三个同伙的名字。他返回巴黎后,进了卢比昂店里当伙计,着手实施复仇计划。不久以后,卢比昂的一个同伙尚巴尔被捅死在艺术桥上,短刀插在死者身上,刀柄上写着:第一个。皮科物色了一个获释的苦役犯,让他伪装成富有的侯爵,娶了卢比昂的女儿为妻。随后皮科又放火烧了卢比昂的咖啡馆,并杀死了那第二个同伙,遮盖尸体的黑布上写着:第二个。卢比昂夫人伤心过度而去世。皮科被卢比昂识破身份后,手刃卢比昂报仇雪恨,但他也被在场的阿吕刺死。阿吕逃往英国定居,直到一八二八年临终前,才向神甫说出事情经过。神甫将记录交给巴黎警署保存,所以珀歇得以看到存档的案情记录并写进回忆录。
珀歇的回忆录在他身后才出版。大仲马读了这个写得很平庸的故事后,敏锐地觉察到,“这只其貌不扬的牡蛎,含着一颗有待打磨的珍珠。”他根据这个素材,构思了整部小说的轮廓。鞋匠皮科在小说中成了水手当戴斯,故事的背景也改在风光绮丽的马赛港。大仲马不愿意让小说中的冤狱发生在拿破仑的第一帝国时代,于是把故事的时间往后挪到王朝复辟时代,让当戴斯成为波旁王朝冤狱的受害者。皮科的那几个仇人,则从市井平民变成了七月王朝政界、金融界和司法界的显要人物。
为了写作这部小说,大仲马去马赛重游了加泰罗尼亚渔村和伊夫堡。他的脑海中,酝酿着一幕幕场景:少年得志的当戴斯远航归来,与美丽的加泰罗尼亚姑娘梅塞苔丝举行订婚仪式;法老号的会计当格拉尔和姑娘的堂兄费尔南(即后来的德?莫尔塞夫伯爵)串通一气,写信向警方告密,诬陷当戴斯是拿破仑党人;当时也在场的裁缝卡德鲁斯曾想阻止他俩这么做,但终因喝得酩酊大醉而不省人事;喜庆的订婚宴席上,宪兵突然闯进来带走当戴斯;代理检察官维尔福唯恐泄露家庭的秘密,昧着良心给无辜的当戴斯定罪,把他关进伊夫堡阴森的地牢;他在狱中遇见意大利神甫法里亚长老……
法里亚神甫确有其人,他出生在葡萄牙(一说在印度),成为神职人员后,先后在法国南方城市和巴黎任教,讲授哲学和催眠术。夏多布里昂曾在德?居斯蒂纳夫人的沙龙里见过他,并在《墓畔回忆录》中用讥讽的语气提到这位法里亚。大仲马借用这个并无多大作为的神甫的名字,塑造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小说人物。小说中的法里亚长老,俨然是集人类智慧于一身、为祖国统一而奋斗的意大利志士,他掌握着一个天方夜谭式的宝藏的秘密。正是这位法里亚长老,把当戴斯造就成一个知识渊博、无所不能的奇人,并且让他得到基督山岛上的宝藏,成为了富甲天下的基督山伯督。
皮科的故事纯粹是个复仇故事。大仲马笔下的基督山伯爵,却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俨然是正义的化身。昔日的船主莫雷尔有恩于他,于是当戴斯出狱后首先报恩,把这位濒临破产的好人从绝路上救了回来,此后又始终关心帮助他的儿女,直至最后把基督山岛的宝藏送给他们。旧时的邻居卡德鲁斯一开始良心未泯,对当戴斯的老父亲有所照顾,后来由于贪得无厌而谋财害命,甚至潜入基督山府中行窃并企图行凶,所以基督山对他是报恩于前,惩罚于后,赏罚极为分明。当戴斯对当格拉尔、费尔南和维尔福的复仇,是小说下半部中写得非常精彩的部分,大仲马浓墨泼洒,细笔描绘,把他讲故事的本领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最后,这三个人破产的破产,自杀的自杀,发疯的发疯,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小说在报纸上断断续续地连载了一百三十六期,历时近一年半。《基督山伯爵》成了马赛的骄傲。马赛城有了基督山街、埃德蒙?当戴斯街;伊夫堡和基督山岛也成了旅游胜地。
从一个简单的故事框架出发,写出一本洋洋洒洒一百多万字的小说,并且在一个多世纪以来风靡无数的读者,这就是大仲马和他的《基督山伯爵》的魅力。
此次重译,整个过程与《追寻逝去的时光》的译事交织在一起,故而历时长而进展慢。承克言弟在繁忙的IT本职工作之余,抽暇代为译出篇幅较长的三章,让我在备感紧迫之际,得以稍稍舒缓一下。改行从事文学翻译以来,亲人和友人一直是我的后盾,亲情和友情始终激励我勉力前行。
周克希
《基督山伯爵》:一部关于复仇、救赎与人性的史诗 亚历山大·仲马的巨著《基督山伯爵》(共三册)是一部跨越时间、地域和情感界限的经典之作。这部小说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活的人物塑造以及深刻的主题探讨,吸引了无数读者,并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冤屈、复仇和最终救赎的故事,更是一幅描绘十九世纪法国社会风貌的宏大画卷,其中交织着爱情、背叛、阴谋、财富、权力以及人性的复杂光谱。 第一册:命运的转折与黑暗的种子 故事始于1815年,年轻、正直、前途无量的水手埃德蒙·唐泰斯在马赛港即将迎来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与他深爱的梅塞苔丝订婚,并有望晋升为船长。然而,命运却在此刻对他露出了残酷的獠牙。他的成功不仅引来了嫉妒,更触动了几个隐藏在暗处的敌人的利益。 唐泰斯的“罪过”——如果这还能称之为罪过的话——在于他的纯真、他的才华以及他即将拥有的幸福。他被他的船员邓格拉尔,嫉妒他晋升机会的嫉妒狂;被他的“朋友”费尔南,觊觎梅塞苔丝的野心家;以及被对拿破仑时代心怀不满的马克西米林·莫雷尔的父亲,一位受法国复辟王朝影响的法官,联合陷害。他们联手捏造罪名,指控唐泰斯是拿破仑的党羽,并秘密策划将他送往那个令人闻风丧胆的监狱——基督山岛。 唐泰斯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被捕,并在他订婚的那一天,被带走,送往那个黑暗、潮湿、与世隔绝的牢房。他的人生,如同被硬生生扯断的丝线,瞬间坠入无边的绝望。在基督山岛,他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囚禁,从最初的震惊、愤怒,到后来的颓废、绝望,再到最终的顽强求生。在绝望的边缘,他遇到了一位同样被冤枉的老神父——法里亚神父。 法里亚神父不仅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智者,更是唐泰斯黑暗岁月中的唯一慰藉和启蒙者。在数年相处中,神父传授给唐泰斯丰富的知识,包括历史、科学、语言、哲学以及管理之道。更重要的是,神父向唐泰斯揭示了一个惊人的秘密:基督山岛上埋藏着一笔巨额宝藏。当法里亚神父在狱中病逝后,唐泰斯抓住机会,将自己藏在神父的尸袋中,成功逃离了基督山岛。 第二册:财富的恩赐与复仇的序曲 逃出生天的唐泰斯,已不再是那个单纯的水手。他带着法里亚神父的知识和对宝藏的信念,开启了寻找财富的旅程。他历经艰辛,最终找到了那笔传说中的宝藏。一夜之间,埃德蒙·唐泰斯化身为拥有无尽财富的基督山伯爵。 然而,巨额的财富并没有冲淡他内心深处的痛苦和仇恨。他清楚地记得那些毁了他一生的人,他们在他被囚禁期间,过上了舒适的生活,甚至玷污了他曾经拥有的一切。复仇的火焰在他心中熊熊燃烧,他决定要用他的智慧、他的财富和他的新身份,将那些曾经摧毁他的人,以一种优雅而残忍的方式,送往他们应有的结局。 回到巴黎,唐泰斯以基督山伯爵的身份,巧妙地进入上流社会。他以其非凡的魅力、渊博的知识和神秘的背景,迅速成为社交界的焦点。他谨慎而周密地展开他的复仇计划,目标直指那些曾经背叛他的人:邓格拉尔,他已经成为一位富有的银行家;费尔南,他娶了他的未婚妻梅塞苔丝,并成为一位受人尊敬的贵族;还有那位法官,他享受着复辟王朝的权势。 伯爵的复仇方式并非简单的暴力,而是利用他们自身的弱点,一点一点地瓦解他们的生活。他通过精准的金融操作,让邓格拉尔破产,让他体会到失去财富的痛苦;他揭露了费尔南隐藏在光鲜外表下的卑劣过去,让他名誉扫地,众叛亲离;他对那位法官,则从侧面施加压力,让他最终暴露自己的阴暗。 在这个过程中,伯爵也并非冷酷无情。他见证了人性的光明与黑暗,也遇到了值得同情的人。他收养了曾经在意大利被他救下的年轻女子海黛,这位美丽的东方公主,成为了他复仇路上的一道亮色,也唤醒了他心中久违的温情。他还帮助了莫雷尔的儿子,完成了对莫雷尔家族的补偿,这也可以看作是对他过去纯真时期的某种回溯。 第三册:救赎的代价与人性的光辉 随着复仇计划的深入,基督山伯爵开始感受到复仇带来的空虚和疲惫。他发现,即使将敌人推入深渊,也无法真正填补他内心曾经的创伤。他见证了仇敌们毁灭的景象,却也意识到,这种毁灭,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耗着他自己。 尤其当他发现,他曾经的未婚妻梅塞苔丝,在经历了他被囚禁和费尔南的背叛后,虽然生活富裕,却也饱受内心的煎熬,她也曾试图寻找他的踪迹。而费尔南的儿子阿尔贝,正直善良,深受他母亲的爱戴,却无辜地卷入这场复仇的风暴。伯爵开始在复仇与人道之间挣扎。 复仇的高潮出现在对邓格拉尔的最后审判。伯爵设计让邓格拉尔在贫困和绝望中,最终在孤独中死去。而对于费尔南,伯爵则通过揭露他过去在希腊战场上的叛国行为,让他彻底声名狼藉,最终在耻辱中自杀。 然而,当他完成对所有仇敌的报复后,他发现自己陷入了更深的迷惘。他已经不再是埃德蒙·唐泰斯,却也尚未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拥有了财富、权力,甚至征服了复仇的欲望,但他失去了最初的纯真和爱。 最终,在海黛公主的陪伴下,基督山伯爵开始了他的救赎之路。他意识到,真正的救赎并非摧毁他人,而是超越仇恨,以一种积极的方式去生活。他决定将他的财富,用在有意义的地方,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故事的结尾,基督山伯爵和海黛公主,带着对未来的希望,离开了巴黎。他们将财富和智慧,撒向世界,去播撒爱和正义的种子。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叙事、深刻的人物刻画和对人性的不懈探索,成为了永恒的经典。它告诉我们,即使身处最黑暗的绝望,希望依然存在;即使被命运戏弄,我们依然可以选择如何去回应;而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复仇,而是来自宽恕和爱。 《基督山伯爵》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更是一次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刻哲学探讨。它让我们审视人性的复杂,思考复仇的边界,以及最终,如何在毁灭中寻找新生,在救赎中找到永恒的安宁。这部作品,无论是在情节的曲折离奇,还是在人物命运的跌宕起伏,亦或是在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上,都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足以让每一位读者在掩卷之时,回味无穷,并从中获得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