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丽萍 著,周丽萍 编
图书标签:
  • 奥林匹克教育
  • 中小学教育
  • 教育价值
  • 素质教育
  • 创新教育
  • 课程改革
  • 教育研究
  • 学科竞赛
  • 教育发展
  • 学生发展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ISBN:978751303375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0502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考察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择6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客观的呈现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的现状,在事实的基础上找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价值。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使广大中、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掌握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而且对其自身人格的健全、体育文化素养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对于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提高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以及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作者简介

周丽萍,1977年3月生于江苏海安,系南京审计学院副教授。200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获硕士学位,2011年获教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奥林匹克文化。主持省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软科学课题1项, 2001年曾获“三育人”先进个人,2003年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二等奖, 2012年,论文获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中心二等奖。2011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亚洲体育学国际会议,并作大会报告,获得较好反响。最近两年在《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文化导刊》等CSSCI期刊发表论文章若干篇,具有扎实的研究基础,是一名具有科研潜质的优秀青年教师。

目录

目 录
绪 言 (001)
一、 研究缘起 (001)
(一) 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教育 (001)
(二)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淡漠的
现实 (002)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 (004)
二、 研究方法 (006)
(一) 文献资料法 (006)
(二) 问卷调查法 (006)
(三) 考察访谈法 (007)
(四) 数理统计法 (007)
三、 研究综述 (007)
(一)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007)
(二) 国内研究现状 (011)
第一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整体结构 (019)
一、 理论基础: 教育价值理论 (019)
二、 基础概念阐述 (020)
(一) 奥林匹克运动、 奥运会、 奥运与奥林匹克 (020)
(二)奥林匹克主义、 奥林匹克精神 (022)
三、 核心概念阐述 (025)
(一) 奥林匹克教育 (025)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 (026)
(三) 中小学体育教育 (029)
(四) 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 (030)
(五) 教育价值选择 (032)
(六) 教育价值实现 (033)
四、 研究的整体结构 (035)
第二章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研究 (036)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缘起与发展 (036)
(一) 古希腊哲学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阐述 (036)
(二) 顾拜旦对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论述 (038)
(三) 20世纪中后期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发展 (043)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体系 (047)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内容体系 (048)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 (054)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 (056)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迷失 (056)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逻辑 (061)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文化追寻 (066)
(四)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生成载体 (070)
第三章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现状 (076)
一、 现状分析 (076)
(一) 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堪忧 (076)
(二) 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 (076)
二、 奥林匹克教育融入教育的情况 (077)
(一) 融入教育教学体系概况 (077)
(二) 奥林匹克知识的认知概况 (078)
(三) 奥林匹克教育内容和活动概况 (079)
(四) 奥林匹克教育途径概况 (080)
(五) 奥林匹克教育者概况 (081)
(六) 奥林匹克教育受教育者概况 (082)
三、 影响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主要因素分析 (083)
(一) 学校体育在教育中的尴尬地位 (083)
(二) 奥林匹克教育在教育中的边缘地位 (084)
(三) 体育教师奥林匹克文化素养的缺乏 (085)
(四) 中小学奥林匹克教材的稀缺 (086)
四、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缺失 (086)
(一) 生命人教育的不突出 (086)
(二) 体育德育教育的不鲜明 (089)
(三) 体育精神教育的不明显 (091)
(四) 国际主义教育的不醒目 (094)
第四章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缺失的原因剖析 (097)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 (097)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理念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理念的
比较 (097)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目标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目标的
比较 (098)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 (098)
二、 中小学体育教育违背教育价值的原因剖析 (102)
(一) 哲学层面: 体育教育价值的批判 (102)
(二) 理论层面: 基础理论的偏颇 (104)
(三) 制度层面: 制度化发展是一把双刃剑 (108)
第五章 中小学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 (111)
一、 奥运会举办国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六种典型模式 (111)
(一) 蒙特利尔奥林匹克教育的 “系统计划” 模式 (111)
(二) 卡尔加里奥林匹克教育的 “知识普及” 模式 (111)
(三) 长野奥林匹克教育的 “一校一国” 模式 (112)
(四) 悉尼奥林匹克教育的 “主题活动” 模式 (113)
(五) 雅典奥林匹克教育的 “人文历史” 模式 (114)
(六) 奥林匹克教育的 “北京模式” (115)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土化 (116)
(一) 本土化是必经之路 (116)
(二)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土化 (118)
(三)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本土化的基本内容 (119)
三、 体育教育中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途径 (128)
(一)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制度保障, 加大政策倾斜 (128)
(二) 围绕奥林匹克教育价值, 促进校本课程开发 (129)
(三)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 加强奥林匹克培训 (130)
(四) 建设奥林匹克立体教材, 增强素材创新突破 (132)
(五) 运用多元化的主题活动,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 (133)
第六章 青奥会展望 (136)
一、 基本概念 (136)
(一) 和谐 (136)
(二) 青奥会和江苏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137)
二、 青奥会的历程、 发展及社会影响 (137)
(一) 青奥会发展历程探析 (137)
(二) 青奥会的教育对象: 青年 (141)
(三) 青奥会对江苏省青少年竞技体育的促进 (143)
(四) 青奥会对江苏省学校体育的促进 (143)
三、 青奥会的教育价值体系 (146)
(一) 青奥会教育价值的内容体系 (146)
(二) 青奥会教育价值表现形态分类 (148)
四、 青奥会与江苏省学校体育教育的关系 (153)
(一) 教育目标 (153)
(二) 教育内容 (155)
(三) 教育手段 (156)
(四) 教育模式 (157)
五、 青奥会与江苏省学校体育的和谐发展 (159)
(一) 青奥会与江苏省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 (159)
(二) 青奥会与江苏省学校体育和谐发展的理论依据 (162)
(三) 青奥会与学校体育存异求同的和谐发展 (164)
第七章 结 论 (166)
附 录 (168)
参考文献 (181)
后 记 (190)

前言/序言

前 言
选择“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缘于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是教育的视角,缘于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对奥
林匹克教育价值淡漠的现实,缘于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促进中小学体育教
育未来发展的前景。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中小学生的心理感受、行为趋
向、道德升华、文明导向等多方面都有巨大的影响力,具有其他方式不
可替代的独特功效。在现实的中小学体育教育中,违背本源教育价值的
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现状?笔者瞄准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和中小学校
体育教育价值相通的契合点——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尝试通过对奥林匹
克教育价值的梳理,探索中小学校体育教育中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
方法。
本书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考察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选
择 6所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和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客观地
呈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现状,在事实的基础上找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对
中小学校体育教育的实际价值。
通过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研究,使广大中小学生不仅能够了解和掌
握奥林匹克运动的知识和文化内涵,而且对其自身人格的健全、体育文
化素养的提升、价值观的培养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对奥林匹
克教育价值的深刻理解,对于推进我国中小学体育学科建设、提高我国
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深化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以及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
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结论为:
(1)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是指奥运主体(人)与奥运教育物体、奥运
教育关系、奥运教育活动、奥运教育结果等之间相互需要与满足的关
系。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内容体系由核心内容、横向体系、纵向体系组
成。奥林匹克教育价值有推动身心和谐发展、促进和平、追求完美、提
升道德、推进人类解放五项基本原则。实现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载体是
运动与运动技能、媒体、竞赛、教学和训练。
(2)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体育教育价值的关系是奥林匹克教
育价值理念与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理念的一致,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目标与
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目标的一致,奥林匹克教育价值与中小学校体育教育
价值的目标吻合、内容互补、形式拓宽、方法互动的关系。
(3)影响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主要因素包括:学校体育在教育
中的尴尬地位,奥林匹克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边缘化地位,体育教师奥
林匹克文化素养的缺乏,中小学校奥林匹克教材的稀缺。
(4)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实现:借鉴奥运会举办国实现奥林匹克教
育价值的六种典型模式,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本土化。体育教育中实现
奥林匹克教育价值的途径:紧紧围绕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奥林匹克
教育价值的制度保障,加大政策倾斜,促进奥林匹克教育的校本课程开
发,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化素养,加强奥林匹克师资培训,建设奥林匹
克立体化教材,增强素材的创新和突破,运用多元化的奥林匹克教育主
题活动,吸引广大学生积极参与。
《教育新维度:奥林匹克精神在青少年成长中的深度探索》 内容梗概 本书并非直接探讨中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具体方法与实践,而是另辟蹊径,着眼于奥林匹克精神本身所蕴含的普适性教育价值,以及这些价值如何在当代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语境下得以理解、传承与深化。全书以宏观视角审视奥林匹克运动超越竞技层面的深刻意义,并深入分析其核心理念如何能为当前教育体系提供新的启发与动力。 第一章:奥林匹克精神的溯源与演变——超越赛场的文化基因 本章将追溯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从古希腊的城邦文化、人文精神出发,探讨其作为一种精神象征的诞生。我们将深入剖析皮埃尔·德·顾拜旦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初衷,不仅仅是为了体育竞赛,更是为了通过体育来促进教育、和平与人类的全面发展。本章还将梳理奥林匹克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尤其是在现代奥林匹克发展进程中的演变,分析其内涵的丰富与深化,例如从最初强调的“身心和谐”发展到如今更加强调的“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所体现的包容性与合作精神。我们将重点解读奥林匹克格言、奥林匹克会徽、奥运会火炬等象征物所承载的深远文化意涵,以及它们如何在全球范围内传递超越国界、种族与意识形态的共同价值。本章旨在为理解奥林匹克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奠定坚实的文化与历史基础,强调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普适性与生命力。 第二章:核心价值的提炼——品格塑造与人生观的启迪 奥林匹克精神并非空泛的口号,而是由一系列具体而深刻的价值构成。本章将对这些核心价值进行系统性的梳理与解读。我们将深入探讨“参与的快乐”与“重在参与”所蕴含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如何鼓励青少年在学习与生活中发现过程的乐趣,而非仅仅 Miuso 成绩。其次,“公平竞争”不仅是赛场上的准则,更是为人处世的基石。本章将分析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培养青少年对规则的尊重、对对手的尊重,以及诚实守信的品格。接着,“友谊、团结与尊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灵魂所在。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团队活动等方式,引导青少年学会理解与包容不同个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卓越的追求”并非鼓励过度竞争,而是强调发挥个体潜能,不断挑战自我,力求进步的精神。本章还将分析“坚毅与勇气”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鼓励青少年在挑战中成长。最后,本章会提及奥林匹克精神中蕴含的“和平与理解”理念,以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现实意义,引导青少年树立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 第三章:教育新视角的审视——启发式学习与全面发展 本章将聚焦奥林匹克精神如何为当代教育提供新的视角与方法论。我们将探讨奥林匹克精神中蕴含的“体验式学习”理念。运动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实践,而奥林匹克精神提倡的“亲身体验、积极参与”恰恰可以启发教育者设计更具互动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知识在体验中得到内化。接着,我们将分析“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如何与奥林匹克精神中的个体价值实现相契合。奥林匹克教育强调的是每个参与者的成长与进步,这与现代教育追求的“因材施教”、“促进个体潜能发展”的目标高度一致。本章还将深入讨论奥林匹克精神如何助力“非知识性技能”的培养。除了学科知识,青少年更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沟通协作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而奥林匹克精神恰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场景来锻炼这些能力。我们将以具体的例子说明,例如在团队项目中如何锻炼沟通与协作,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培养坚毅与勇气。此外,本章还会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对培养青少年“健康生活方式”的积极影响,倡导体育锻炼不仅是身体的需要,更是心理健康与全面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第四章:跨文化理解与全球公民教育 奥林匹克运动的本质是全球性的,它汇聚了世界各地的运动员与观众,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本章将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在培养青少年“跨文化理解”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了解不同国家与地区的奥林匹克历史、文化习俗以及运动员的故事,青少年能够打破地域与文化的壁垒,拓宽国际视野。本章还将深入分析奥林匹克精神如何为“全球公民教育”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框架。在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培养具有全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未来公民至关重要。奥林匹克精神中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及对和平、理解与合作的追求,正是全球公民教育的核心要素。我们将探讨如何将这些理念融入教育内容与活动中,引导青少年思考全球性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构建更美好世界的行动中来。本章还会提及奥林匹克运动在促进不同文明对话、增进国际友谊方面的独特贡献,以及这些经验如何为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第五章:未来教育的启示——创新思维与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奥林匹克精神为教育创新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本章将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奥林匹克精神对教育发展的启示。我们将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如何激发青少年“创新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运动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过程,这种精神可以迁移到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等各个领域。本章还将聚焦奥林匹克精神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关联。奥林匹克运动近年来也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社会责任等议题,这与联合国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不谋而合。我们将分析如何将奥林匹克理念中对自然的尊重、对人类福祉的关怀融入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负责任的地球公民。此外,本章还会探讨奥林匹克精神在培养青少年“终身学习”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奥林匹克运动的持续发展本身就体现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精神,这可以激励青少年保持好奇心,主动学习,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社会。最后,本章将呼吁教育者、家长以及社会各界,重新审视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将其视为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塑造健康人格、培养未来栋梁的重要精神财富。 本书特色 本书最大的特色在于其“非功利性”与“普适性”的视角。它不局限于具体的教育政策或课程设置,而是回归奥林匹克精神的本源,深入挖掘其蕴含的普遍性教育价值。通过理论梳理、价值解析与案例启发,本书旨在为教育者、家长以及所有关心青少年成长的人士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考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融入日常的教育实践中,从而更好地促进青少年品格的塑造、能力的提升以及视野的拓展。本书强调的是一种教育理念的启迪,一种精神的感召,而非一套具体的操作指南。读者将会在字里行间感受到奥林匹克精神所带来的积极力量,并从中获得关于如何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深刻洞见。 目标读者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希望拓宽教育理念,丰富教学方法的教师。 教育研究者,对青少年教育、体育教育、跨文化教育等领域感兴趣的学者。 家长,关注孩子全面发展,希望为孩子提供良好家庭教育的父母。 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及其教育意义感兴趣的青少年。 对体育文化、教育理念有研究兴趣的社会公众。 本书将为读者带来一次关于奥林匹克精神及其在现代教育中价值的深度洗礼,启发大家共同思考如何为青少年的成长注入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一代。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关于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著作,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过往的一些模糊地带。长久以来,当我们谈论奥林匹克教育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些在国际竞赛中为国争光的面孔,是那些拥有超凡智力、被誉为“天才”的少年。然而,这种聚焦于顶尖人才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也让我们忽视了奥赛教育的普适性价值。这本书的作者,以一种更加宏观的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奥林匹克教育更深层次的意义。他/她不回避问题的复杂性,而是通过详实的论述,层层递进地展现了这项教育实践如何在中小学阶段,悄无声息地培养着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潜质、批判性思维和良好科学素养的国民。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思维方式的启蒙”这一部分的分析,作者并非简单地强调知识的传授,而是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质疑,如何去构建逻辑体系。这种能力,是未来社会稀缺且重要的软实力。书中列举的那些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奥赛训练如何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课本的限制,引导他们主动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他们面对未知挑战的勇气和韧性。尤其是在当前知识爆炸、信息泛滥的时代,拥有独立思考、辨别真伪、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比任何单一的知识点都来得更为重要。这本书,无疑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中小学阶段开展奥林匹克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让这项教育的价值,不再仅仅局限于少数尖子生的“星光”,而是真正地赋能于更广泛的群体,为国家的未来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奥林匹克教育深层价值的大门。长久以来,我对于奥赛的认知,多少有些片面,总觉得它与“应试教育”的藩篱难以打破,与“分数至上”的观念难以剥离。然而,作者的深入研究,让我看到了奥赛教育更纯粹、更本真的价值所在。他/她并不是在为奥赛的“成绩”背书,而是深入地探讨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塑造学生的“思维”和“品格”。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论述。奥赛题目往往需要学生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去推理、去创新,以找到最优的解决方案。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具价值的学习体验。它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解决问题的韧性。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示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引导他们独立思考,如何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促进他们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些能力,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未来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不可或缺的“软实力”。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和实现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价值,让这项教育真正成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沃土。

评分

这本书犹如一面清澈的镜子,映照出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中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我们对奥赛的讨论,常常被功利化的目光所遮蔽,关注点更多地落在“获奖”和“升学”。然而,作者以一种更加宏大和深刻的视角,为我们呈现了奥赛教育的“内在价值”。他/她并非回避奥赛的选拔功能,但更侧重于探讨奥赛过程如何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思维模式”和“人格特质”。我被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深刻阐释所打动。奥赛题目往往具有开放性和挑战性,这要求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知识的创造者和运用者。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寻找突破口、如何权衡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形成了强大的思维韧性和创新能力。书中列举的案例,让我看到了奥赛教育如何在不知不觉中,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磨砺他们坚持不懈的意志力。这些素质,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未来参与社会竞争、实现个人价值的宝贵财富。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读框架,让我们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奥赛教育的真正意义,并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去实现其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宏大目标。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关注的是奥赛成绩的优劣,是少数尖子生在国际舞台上的闪耀,却很少深入思考,这项承载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宏大愿景的教育实践,究竟在更广泛的层面,为我们国家的未来注入了怎样的价值?作者在这本书中,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考古学家,层层剥离,深入挖掘,将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所能实现的、却又常常被忽略的那些深层价值,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他/她不仅仅罗列了一些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大量细致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释,展现了奥赛培训如何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我尤其被书中关于“过程性评价”和“非功利性学习”的探讨所吸引,这恰恰触及了当前教育改革中最棘手的痛点。很多时候,家长和学校将奥赛视为一种“捷径”,一种“敲门砖”,其背后是对孩子全面发展的忽视,是对学习本身乐趣的扼杀。而这本书,则有力地回击了这种功利化的倾向,强调了奥赛教育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严谨逻辑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这种价值的实现,并非只局限于少数“神童”,而是可以、也应该惠及更广大的中小学生群体。它告诉我们,即便是没有站在领奖台上,参与奥赛的过程本身,所带来的思维方式的转变、视野的开阔,以及对科学的热情,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读罢此书,我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现有的奥赛选拔和培养模式,思考如何才能真正让奥林匹克精神深入人心,服务于国家基础教育的整体发展。

评分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了一个过去我鲜少涉足的领域——奥林匹克教育的深层价值。一直以来,我对奥赛的印象,多停留在那些光鲜亮丽的奖牌和少数“天才少年”的身上,总觉得它离普通孩子的生活有些遥远。然而,作者的深入研究,彻底打破了我的这种刻板印象。他/她并没有仅仅关注奥赛的“结果”,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奥赛过程中所能实现的、更广泛、更持久的“价值”。书中对于“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枯燥的数学题、物理难题,其背后所蕴含的,是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的极致锻炼。这种锻炼,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能够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者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引导他们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这些素质,恰恰是未来社会发展所急需的。这本书,让我重新认识到了奥赛教育的普适性意义,它并非只属于少数尖子生,而是可以、也应该惠及更广大的中小学生群体,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创新发展储备人才。

评分

在阅读《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的过程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如同拨云见日般的豁然开朗。长久以来,我们对于奥赛教育的讨论,往往聚焦于其“功利性”层面,即能否为学生带来升学上的优势,能否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然而,这本书却将我们引向了一个更加深邃的领域——奥赛教育本身所蕴含的、超越功利层面的独特价值。作者并未止步于表面的成绩,而是深入剖析了奥赛教育如何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并培养其成为一个具备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个体。我被书中对于“科学思维启蒙”的论述所深深吸引,作者细致地阐述了奥赛训练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严谨的逻辑框架,如何引导他们学会从多角度审视问题,以及如何培养他们勇于挑战权威、不断质疑的精神。这种思维方式的养成,对于一个孩子未来的成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帮助他们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时,拥有更强的适应力和竞争力。书中列举的诸多生动案例,更是将抽象的理论具象化,让我清晰地看到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点燃学生对科学的热情,如何引导他们主动探索未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考试成绩本身,而是关乎一个孩子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潜能。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重新审视和理解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价值所在,并为未来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评分

读完《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我深切地体会到,教育的价值,远不止于分数和名次,尤其是在奥林匹克教育这一领域。作者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学术功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奥赛教育价值实现的壮丽画卷。我之前总觉得,奥赛是为少数“天才”准备的,是对智力的极致追求。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奥赛教育在塑造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方面的普遍性意义。书中关于“逻辑推理与抽象思维”的探讨,让我明白了,那些看似复杂的奥赛题目,恰恰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谨分析能力的绝佳载体。这种能力的培养,无论学生未来从事何种职业,都将是他们面对挑战、解决难题的关键。我尤其被书中关于“科学探究精神”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强调,奥赛教育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去提问、去探索、去验证,从而在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驱动力,是激发个体潜能、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根本。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使其不仅仅是一种竞赛,更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有力促进,为国家未来的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

评分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这本书,像一位循循善诱的导师,引领我重新审视了奥林匹克教育在我国家庭和教育体系中的真正地位。以往,我将奥赛视为一种“锦上添花”的活动,是为少数“尖子生”设计的“特长”领域。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狭隘认知。作者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奥赛教育更广泛、更持久的价值所在。他/她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奥赛“成绩”的罗列,而是深入挖掘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我尤其被书中关于“逻辑分析能力”和“抽象推理能力”的论述所吸引。奥赛题目往往需要学生具备极强的逻辑分析能力,能够将复杂的问题层层剥离,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并运用抽象的数学或科学原理去解决。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未来面对复杂世界的基石。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展现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点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如何培养他们勇于质疑、善于探究的科学态度,以及如何锻炼他们面对困难时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些品质,恰恰是国家未来创新发展所急需的。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才能真正地实现奥林匹克教育的价值,使其成为培养未来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为国家的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评分

这本书为我对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的理解,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维度。我之前总觉得,奥赛教育离我这个普通家长有点远,似乎是属于那些天赋异禀的孩子们的“专属领域”。然而,这本书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我的这一认知。作者用非常深入浅出的语言,阐释了奥赛教育的核心并非在于“赢”,而在于“育”。它所培养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能力,一种面对未来挑战的“软实力”。书中对“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解读,让我深受启发。我开始意识到,那些看似高深的奥数、物理、化学竞赛,其背后所蕴含的,恰恰是对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推理、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极致训练。这种训练,对于任何一个孩子,无论他/她未来是否会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都是极其宝贵的。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现了奥赛教育如何能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如何能够激发他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并教会他们如何系统地去解决问题。这比单纯的应试教育,要来得更加深刻和长远。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过程性价值”的论述,它强调了参与奥赛的过程本身,即使最终没有获得奖项,所获得的思维训练、视野开阔、以及对科学的热情,都将成为孩子一生宝贵的财富。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学术研究报告,更像是一位智慧的长者,为我们指明了奥赛教育正确的方向,让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并实现这项教育的深远价值,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

评分

《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这本书,为我揭示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更深刻的命题。我一直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奥林匹克教育,在许多人的观念里,似乎是“偏科”的代名词,是为少数“学术天才”量身定做的。然而,这本书用严谨的学术论证和丰富的实践案例,为我展现了奥林匹克教育在中小学阶段,所能实现的、远超我们想象的价值。作者并非仅仅将奥赛视为一种选拔工具,而是深入挖掘了其在塑造学生品格、提升思维能力、以及培养科学素养方面的独特优势。我尤为被书中关于“科学精神的内化”这一部分的论述所打动。它并非简单地教授科学知识,而是通过奥赛的挑战性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去质疑、去探索、去验证,从而将科学的思维方式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这种能力,无论学生未来从事什么行业,都将是他们应对复杂世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力武器。书中对“逻辑思维与抽象能力”的培养的详尽阐述,让我看到了奥赛教育的“普适性”魅力——它所锻炼的能力,可以迁移到几乎所有学科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它不是制造“书呆子”,而是培养“思考者”。这本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去重新理解和认识奥林匹克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为如何更好地在中小学阶段推广这项教育,提供了深刻的启示,让我们能够真正地发掘和实现其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巨大潜力。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