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

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韩良 编
图书标签:
  • 并购
  • 基金
  • 法理
  • 案例
  • 公司法
  • 资本市场
  • 投资
  • 金融
  • 私募股权
  • 重组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ISBN:9787509364840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4246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资本市场实务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92
字数:2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与其他类型的VC、PE对目标企业参股不控股的投资方式不同,并购基金往往意在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或者协助其他主导并购方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因此,并购基金与普通VC、PE在投资对象选择、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投后管理、投资期限以及投资退出方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并购基金是我国VC、PE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产物,目前实践远远走在理论研究的前面,业界急需并购基金法理和实践的研究成果。有鉴于此,南开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和京都律师事务所金融部共同组建研究团队撰写《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一书,以弥补国内并购基金研究空白,为并购基金投资者、从业者以及并购企业提供参考和指引。本书立足我国并购基金的实践,以并购基金设立、投资、投后管理和退出为主线,结合案例对我国并购基金基本法理进行深入、系统阐述。在此基础上,《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专门针对国有企业并购、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并购上市公司以及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中资基金海外并购等并购基金常见业务形态进行详细研究和阐述。此外,鉴于税收筹划以及法律风险防控对并购基金从业者、投资者的重要意义,本书专列两章对并购税收筹划和并购基金业务面临的法律风险及其防控措施进行详述。

作者简介

  韩良,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民商法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员。河北省乐亭县人,本科就读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就读于天津大学,获管理学硕士、博士学位,后师从江平教授从事民商法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被评为天津市首届十名优秀中青年法学家。具有法律与金融工程的复合教育背景,研究领域为信托与投资基金、国际金融与碳金融。共独著和主编法学著作4部,计有《国际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法律问题研究》、《非证券类投资基金法律问题研究》、《银行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贷款担保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目录

第一章 并购基金概述 // 001
第一节 并购基金的概念、历史发展及特征 // 002
一、并购基金的概念 // 002
二、并购基金的历史发展 // 003
三、并购基金的特征 // 006
第二节 并购基金的种类 // 009
一、控股型并购基金与参股型并购基金 // 009
二、市场化并购基金和政策性并购基金 // 011
三、内资并购基金与外资并购基金 // 012
四、实业系并购基金与金融系并购基金 // 012
第三节 并购基金的功能与盈利模式 // 014
一、并购基金的功能 // 014
二、并购基金的盈利模式 // 016
第二章 并购基金的发起、募集与设立 // 023
第一节 并购基金的发起 // 024
一、并购基金的发起主体 // 024
二、并购基金管理人 // 027
三、并购基金的基本架构 // 028
第二节 并购基金的募集 // 029
一、并购基金募集的依据 // 029
二、并购基金的募集方式 // 030
三、并购基金的募集程序 // 031
四、并购基金的合格投资者要求 // 032
五、并购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 // 034
第三节 内资并购基金的设立 // 036
一、并购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 037
二、公司型并购基金的设立 // 040
三、合伙型并购基金的设立 // 042
四、契约型并购基金的设立 // 044
五、信托型并购基金的设立 // 046
第四节 外资并购基金的设立 // 049
一、外资并购基金的架构选择 // 050
二、外资并购基金的设立条件和步骤 // 052
第三章 并购基金的投资 // 055
第一节 并购项目的一般流程 // 056
一、并购准备阶段 // 056
二、并购实施阶段 // 058
三、并购整合阶段 // 060
第二节 目标公司与并购方式等的选择 // 062
一、目标公司的选择 // 062
二、并购方式的选择 // 065
三、并购时机的选择 // 067
第三节 并购中的法律尽职调查 // 068
一、法律尽职调查的目的 // 069
二、法律尽职调查的前期准备 // 070
三、法律尽职调查的内容和范围 // 071
四、起草法律尽职调查报告 // 072
第四节 并购中常用的投融资工具 // 073
一、股权型投融资工具 // 073
二、债权型投融资工具 // 074
三、结构型投融资工具 // 078
第四章 并购企业的重组、治理与退出 // 083
第一节 并购企业的重组 // 084
一、并购重组的概念、理论及风险 // 084
二、并购重组的实施 // 089
第二节 目标企业的治理 // 094
一、公司治理结构 // 095
二、公司治理原则 // 095
三、公司治理对策 // 096
四、企业治理评价 // 101
第三节 并购基金的退出 // 104
一、并购基金的上市退出 // 104
二、并购基金的股权转让退出 // 106
三、并购基金的并购退出 // 107
四、并购基金的回购退出 // 110
五、并购基金的清算退出 // 112
第五章 基金并购的税收筹划 // 115
第一节 国内基金并购的税收筹划 // 116
一、国内基金并购的相关税收规定 // 116
二、并购基金采取资产交易的税收筹划 // 123
三、并购基金采取股权交易的税收筹划 // 128
第二节 涉外基金并购的税务处理 // 133
一、涉外基金并购需考虑的税法要素 // 133
二、境外融资并购的筹划方法与风险分析 // 143
第六章 基金并购国有企业 // 149
第一节 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环境 // 150
一、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依据 // 151
二、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方式 // 152
三、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问题 // 153
第二节 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流程 // 155
一、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原则 // 155
二、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审批 // 156
三、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三个阶段 // 157
四、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主要环节 // 159
五、国有资产并购协议的签订及履行 // 164
六、基金在国有资产并购中被禁止的交易行为 // 166
第三节 基金并购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 // 167
一、参与国有企业后退出机制不畅的法律风险 // 167
二、国有资产流失的法律风险 // 168
三、国有企业职工利益冲突的法律风险 // 168
第七章 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 // 171
第一节 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概述 // 172
一、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含义 // 172
二、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 // 173
三、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优势 // 175
四、基金与上市公司合作前的准备 // 177
第二节 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管理 // 178
一、有限合伙型并购基金的优势 // 178
二、PE作为普通合伙人分析 // 179
三、PE作为有限合伙人分析 // 180
四、需要注意的重要法律问题 // 181
第三节 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核心条款 // 187
一、出资条款 // 187
二、经营和投资范围条款 // 187
三、运营成本条款 // 188
四、利润分配条款 // 189
五、退出条款 // 190
第四节 基金联合上市公司并购的监管 // 190
一、关联交易行为监管 // 190
二、内幕交易行为监管 // 192
三、市场操纵行为监管 // 194
第八章 基金并购上市公司 // 199
第一节 基金并购上市公司概述 // 200
一、基金并购上市公司的含义和特点 // 200
二、基金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 // 202
三、基金并购上市公司与重组法律环境评析 // 204
第二节 基金要约收购上市公司 // 205
一、基金要约收购概述 // 205
二、基金要约收购的要求 // 206
三、基金收购要约的法律效力 // 207
四、基金要约收购的其他注意事项 // 209
第三节 基金协议收购上市公司 // 211
一、基金的协议收购概述 // 211
二、基金协议收购的要求 // 212
三、基金协议收购中的借壳上市 // 213
四、特定股东股份转让的限制 // 215
第四节 基金的间接收购及其他并购形式 // 219
一、基金间接收购的含义与方式 // 219
二、基金间接收购需要注意的问题 // 221
三、基金并购上市公司的其他形式 // 223
第九章 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 // 227
第一节 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概述 // 228
一、外资并购基金在我国的发展 // 228
二、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模式 // 229
三、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法律适用 // 230
第二节 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市场准入 // 232
一、外资基金市场准入现状 // 232
二、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条件 // 233
三、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核准 // 234
四、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最新立法动态 // 235
第三节 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和国家安全审查 // 237
一、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反垄断审查 // 237
二、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国家安全审查 // 243
第四节 外资基金并购境内企业的外汇管理 // 246
一、外资基金离岸并购的外汇管理 // 246
二、外资基金在岸并购的外汇管理 // 247
第十章 基金海外并购的法律与实务 // 251
第一节 内资基金海外并购概述 // 252
一、内资基金参与海外并购的现状 // 252
二、内资基金海外并购的基本保障 // 253
第二节 内资基金海外并购的境内监管 // 255
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监管 // 255
二、商务部门的监管 // 255
三、自贸区为基金境外并购提供的便利 // 257
第三节 内资基金海外并购的目标国监管 // 257
一、美国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 // 258
二、欧盟及其成员国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 // 260
三、加拿大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 // 262
四、澳大利亚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 // 263
五、日本对外资并购的审查制度 // 263
第四节 基金海外并购的法律风险 // 264
一、不了解东道国投资法律环境的风险 // 264
二、违反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的风险 // 265
三、未对目标企业进行充分尽职调查的风险 // 266
四、规避境内主管部门审批的风险 // 268
五、陷入交易陷阱或者违约的风险 // 268
六、项目退出和诉讼时证据不充分的风险 // 269
七、交易结构不合理的法律风险 // 269
八、遭遇东道国政治风险 // 272

前言/序言

  2008年发生席卷世界的金融危机以后,曾经风光无限的美国金融界一片哀鸿,有着近百年历史的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破产,贝尔斯登、美林被收购,前后仅隔半年,华尔街排名前五名的投资银行竟垮掉3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从投资银行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界却异军突起、做得顺风顺水。国际权威金融媒体——英国《银行家》杂志2014年7月公布了最新的“世界1000家银行排名”,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2076。14亿美元的一级资本,蝉联全球银行首位,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也跻身全球银行业10强。中国金融业除了搭上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顺风车外,“一行三会”金融监管当局加大了金融制度创新与监管力度,各个金融机构大胆进行金融工具和金融服务产品的创新也是其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随着《存款保险条例》的颁布和实施,存款利率完全市场化已指日可期。继债券市场向境外央行、人民币清算行、人民币业务参加行和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开放后,在国内陆续向非金融机构合格投资人和私募基金开放。而银行间债券市场以非金融企业为主体,陆续创新发展了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公司信用类债券;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创新发展次级债券、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等金融债券。
  这几年卖得异常红火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在我国“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下的一次具有重大影响的金融创新,其业务模式如下:商业银行首先与客户签订代理客户进行理财的合同,然后与信托公司签订信托合同,委托信托公司对该笔资金进行投资。该创新规避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即商业银行在中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上述业务模式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体系下进行的、是符合法律规定的金融创新。虽然在实际操作中个别商业银行存在私自设立资金池、项目与收益不一一对应等问题,但银监会及时通过2013年的8号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及时纠正。
  据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4年末,我国信托行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达到了13。98万亿元,成为了我国金融业的第二大行业。值得注意的是,导致我国信托业飞速增长的原因竟然是依靠发行富有中国特色的“次级贷款”产品而取得的。次级贷款项目是指或者项目本身不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偿还贷款,或者没有足够的抵押物来清偿贷款。对于次级贷款项目,商业银行是不能发放的,而信托公司则可以发行投资者风险自担的“高风险、高收益”的集合信托产品,也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次级贷款”产品。但值得提及的是,信托公司在发行该产品时设计的信用担保架构的专业水平很高,虽然打破“刚性兑付”势在必行,但由于整个行业的法律风控水平在逐渐提高,如不出现系统性风险,整个行业出现违约的概率并不高。
  最近中国资本市场的利好消息也接连不断,经过几年中关村代办股份转让市场的试点,监管层推出了与现行《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没有冲突而又与国际资本市场惯例相接轨的“三板市场”配套政策。根据清科私募通数据统计:截止2015年6月11日,共有2559家企业成功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我国的《证券法》也正在紧锣密鼓地修改中,股票发行“注册制”、禁止跨市场操纵、设立证券合伙公司等制度将会写入其中。可以预见,证券市场法律制度的变革将会给整个资本市场注入活力与效率。
  由于私募基金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并不属于传统的金融机构,相对于监管已经比较规范的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传统金融行业来说,这两个行业是近期金融风险的高发区,对此,继《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后,证监会又于2014年8月21日颁布了《私募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形成了我国比较完整的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监管法律架构,该办法强调的适度监管、事中、事后监管原则对于发展我国私募基金市场意义重大。根据《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2014》的数据统计,2011年开始到2014年4月中旬,至少有118家P2P借贷平台出现歇业整顿、提现困难、挤兑、倒闭甚至恶意跑路等情况。为了规范互联网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指导意见》、《私募股权众筹融资管理办法(试行)》、P2P监管细则等监管规则即将出台,互联网金融将在规范的前提下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与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我国居民对于保险特别是人寿保险的需求将不断提高。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等规定的发布极大地拓展了保险业的发展空间;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费率市场化、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政策相继出台,养老金并轨、个税递延型保险等政策也被提上日程,将进一步促进保险业的发展。
  成绩毕竟属于昨天,同中国的其他产业一样,中国金融业的成就是量上的,金融创新存在质上及结构上的诸多先天不足,同时也蕴含着一定的金融风险。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足的问题仍没有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的改变。
  中国金融界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宏观上将面临混业经营、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的强大压力,而以私募投资基金、民营银行为代表的普惠金融,以余额宝、P2P、众筹等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又对其经营领域与经营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近期国家提出的“一路一带”的发展战略,又对中国金融界“走出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中国的金融业正处在大变革的前夜,而金融法律制度的变革将会首当其冲。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方针,金融业的创新与改革也要纳入到法治之下,金融法是理论性与事务性结合最强的法律学科之一,也是所有法律学科中变动最快的领域,这对金融法律的研究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求理论研究人员及时对金融法律实践中出现新的法律架构和工具进行全面的总结和研究,也要求对金融创新提供及时的理论支持。金融法律的研究人员必须与实务人员紧密结合到一起,做到理论与实践及时的转换和借鉴。
  南开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的师生一直秉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准则,一直活跃在金融创新法律研究与服务的最前沿,完成了大量的政府、金融机构交给的金融创新课题以及企业投融资方案的设计工作。这套金融法理与案例精析书系是南开大学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的师生与京都律师事务所金融部律师合作研究的成果,通过对几年来一起从事家族信托、并购基金、资产证券化、金融创新税收筹划等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与法律实践的经验进行总结,以期达到抛砖引玉、共同进步的目的。
  这套丛书可供金融从业人员参考,也可供对金融法感兴趣的法律与经济院校在校师生阅读。由于水平所限、加之时间紧张等因素,这套丛书存在诸多不足,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韩良




好的,以下是一本名为《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深度解析》的图书简介,该书内容与您提供的《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无关: --- 图书名称:《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深度解析》 图书简介 金融市场的脉搏:理解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在当今高度电子化和信息化的金融世界中,交易不再仅仅是关于宏观经济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的博弈。真正决定市场效率和个人盈亏的,往往是隐藏在交易所底层代码和报价簿深处的“微观结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深度解析》是一部旨在揭示这一复杂世界的权威著作。它将带领读者深入剖析股票、债券、期货乃至加密货币等各类资产市场中,订单流、报价机制、流动性供给与需求方行为是如何共同构建起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的。 本书并非泛泛而谈的市场理论概述,而是一部强调实证分析和模型构建的深度指南。它系统梳理了自早期撮合式交易到现代高频做市商主导的电子化交易环境的演变历程,重点解析了当前主流交易所(如纽交所、纳斯达克、伦敦证交所等)采用的订单匹配算法(如价格优先、时间优先、混合机制)对价格形成的影响。读者将学习如何运用先进的计量工具来量化流动性,识别市场冲击成本,并理解不同交易机制下市场参与者面临的独特挑战。 核心内容深度剖析:从理论到实战 本书的结构设计紧密围绕理论框架与实战应用的结合。它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基础理论、市场机制建模与实证检验、以及策略构建与风险管理。 第一部分:基础理论与概念框架 本部分为后续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我们首先回顾了阿罗尼•加林斯基(Aronis Galinsky)和奥里•迈尔森(Orie Myerson)等先驱在市场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方面的经典研究,并引入了现代金融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有效市场假说”的修正版本——“局部有效性”模型。重点章节将详尽阐述: 订单簿动态学(Order Book Dynamics): 如何通过Level 2/Level 3数据重构隐性订单簿,预测短期价格走势。研究表明,订单簿的深度、倾斜度和波动性是短期价格预测的有效信号。 流动性供给的微观经济学: 深入探讨做市商(Market Makers)的套利动机、库存约束(Inventory Constraints)以及风险厌恶程度如何影响其最优报价策略。我们将使用扩散过程模型来描述做市商的动态决策过程。 信息泄漏与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 分析信息交易者(Informed Traders)如何利用其信息优势影响报价,以及这如何导致做市商的报价价差(Bid-Ask Spread)扩大,从而对散户交易者产生间接成本。 第二部分:市场机制建模与实证检验 本部分侧重于将理论模型应用于实际市场数据的检验,这是本书区别于传统教科书的关键所在。我们引入了计量经济学前沿方法,如时间序列分析、高频数据处理技术(如VEC模型、GARCH族模型在微观数据上的应用),以检验不同市场结构对交易结果的影响。 延迟效应与延迟匹配(Delay and Latency): 详细分析光纤延迟、服务器处理速度在毫秒级别竞争中的作用。通过对特定市场的微秒级数据分析,揭示了“延迟套利”(Latency Arbitrage)的数学原理和操作边界。 算法交易对市场质量的影响: 对高频交易(HFT)的多种策略——包括动量策略、配对交易、以及“冰山订单”(Iceberg Orders)的执行效率进行严格的实证检验。本书的研究结论挑战了部分关于HFT“仅抽取流动性”的传统观点,展示了其在提供双边流动性方面的复杂角色。 跨市场套利与摩擦成本: 针对不同交易所(如美国和欧洲的衍生品市场)之间的定价差异,构建基于交易摩擦和监管差异的套利模型,并评估模型的可行性。 第三部分:交易策略构建与风险控制 理解微观结构的目的,最终是为了优化交易执行和管理风险。本部分将理论模型转化为可操作的交易策略蓝图。 最优执行算法(Optimal Execution Algorithms): 详细比较和分析经典的执行算法,如VWAP(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TWAP(时间加权平均价格),并重点引入基于动态规划的最小化冲击成本算法(如Almgren-Chriss模型)的实际应用。书中提供了Python/Matlab实现示例,帮助读者理解参数设置对执行结果的决定性影响。 流动性风险管理: 阐述如何根据市场深度和预期交易量,动态调整头寸规模和交易速度,避免“自我造成冲击”(Self-inflicted Impact)。对于大宗交易,本书提出了一套基于“市场吸收能力”的预警系统。 新型市场中的应用: 拓展分析视角至去中心化金融(DeFi)中的自动化做市商(AMM)模型,如Uniswap V3的集中流动性机制。研究表明,AMM虽然摆脱了中心化交易所的延迟问题,但引入了新的无常损失(Impermanent Loss)风险,需要采用针对性的流动性提供策略。 作者团队与目标读者 本书由来自顶尖金融工程系和量化交易实战部门的资深专家共同撰写。其内容深度和广度,使其成为以下读者的理想选择: 1. 量化交易员与策略研究员: 寻求深化对市场微观过程理解,并希望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更鲁棒的执行和做市策略的专业人士。 2. 金融工程与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及研究人员: 需要一本结合严谨数学推导和真实市场案例的教材或参考书。 3. 风险管理与合规部门人员: 希望了解电子交易环境下的潜在风险敞口,并设计更优化的交易监控体系的专业人士。 4. 资产管理机构的投资组合经理: 关注如何通过优化订单执行来最小化交易滑点(Slippage)和冲击成本,从而提高实际回报率。 通过系统学习《金融市场微观结构与交易策略深度解析》,读者将能够穿透表面的价格波动,掌握金融市场最底层、最核心的运行逻辑,从而在日益复杂的交易环境中获得结构性的竞争优势。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最近在为公司寻找潜在的投资机会,对并购基金的投资模式和法律框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找到了《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这本书。作为一名有一定市场经验的投资人,我更关注的是投资的实际效益和风险控制。书中“案例精析”的部分尤其吸引我,我希望通过阅读书中详细分析的成功和失败的并购案例,来学习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识别潜在的法律风险,评估交易的合理性,并制定有效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规避策略。例如,书中能否详细解析一些涉及重大法律争议的并购案例,如合同违约、知识产权纠纷、股东权利冲突等,以及这些争议是如何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另外,作为基金的投资者,我也会关注基金管理人是如何在法律框架内履行其信义义务,如何确保投资过程的透明度和合规性。这本书如果能深入探讨基金的法律结构设计、收益分配机制、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法律责任,对我来说将非常有价值。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精准地把握并购基金的投资机会,并能在法律层面最大程度地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评分

我是一名法律行业的资深从业者,长期关注企业并购领域的法律动态。在海量的并购信息中,一本能够深入剖析并购基金法律基础的书籍显得尤为珍贵。《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这个书名,让我看到了它在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上的结合。《法理》部分,我希望能看到对并购基金运作中的法律框架进行系统梳理,包括但不限于基金的设立、募集、投资、管理和退出等各个环节的法律规范,以及相关的监管政策和法律风险。例如,对于跨境并购,书中能否涉及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差异,以及如何处理国际公约和国内法律的冲突。而《案例精析》则是我期待其能够提供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实务分析。我希望书中能够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能够体现并购法理最新发展的案例,深入剖析案件的法律焦点、判决理由和对未来并购实践的启示。例如,涉及国有企业并购、民营企业对赌协议、不良资产处置等特殊类型的并购案例,以及这些案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控制措施和法律争议的解决策略。这本书如果能为我提供一个更广阔的法律视野和更精深的实务指导,那将是对我专业能力的极大提升。

评分

刚拿到这本《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真是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作为一名刚入行不久的并购从业者,我对这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而这本书的书名就直接击中了我内心最深的渴望。我一直觉得,并购不仅仅是资本运作的技巧,更深层的东西在于其背后的法理逻辑,以及那些活生生的案例如何塑造了理论的边界。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并购世界深层脉络的大门。我尤其期待能够学习到关于并购基金的运作机制,了解不同类型的并购基金在法律上的考量,以及它们如何规避风险、实现增值。书名中的“法理”二字,让我预感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罗列法律条文,而是会深入剖析法律原则如何在具体的并购交易中发挥作用,如何影响交易的结构设计、条款约定乃至最终的成败。而“案例精析”更是让我眼前一亮,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我渴望通过书中那些真实且详尽的案例,去理解抽象的法理是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落地生根的,又有哪些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并购基金这一复杂领域,为我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分

我是一名对企业管理和金融市场有着浓厚兴趣的研究生,一直想深入了解并购基金的运作逻辑和法律风险。搜索了市面上很多相关书籍,最后被《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的书名所吸引。《法理》二字,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会流于表面,而是会深入探讨并购交易中涉及到的法律基础,比如股权收购、资产收购、合并等不同交易方式的法律要件、风险承担以及如何通过法律手段进行风险控制。《案例精析》更是我所看重的,只有通过对真实交易的剖析,才能真正理解法律条文的实际应用,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我特别希望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反垄断审查、税务筹划、劳动法、知识产权等与并购密切相关的法律问题,以及在跨境并购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法域的法律差异和应对策略。此外,我对基金的设立、募集、投资决策、退出机制等环节的法律合规性也十分感兴趣,希望书中能有详细的阐述。这本书如果能帮助我构建起对并购基金从法律理论到实践应用的完整认知体系,那将是对我学业和未来职业发展的一大助力。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律和商业交叉领域充满好奇的读者,我一直试图寻找一本能够系统阐释并购基金法律本质的书。《并购基金法理与案例精析》的书名恰好满足了我的好奇心。《法理》部分,我期待它能深入浅出地讲解并购交易中涉及的核心法律原则,比如物权变动、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等在并购中的具体应用。我希望了解不同并购模式(如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吸收合并、控股合并等)的法律渊源和区别,以及它们在法律程序和监管要求上的差异。而《案例精析》则是我非常期待的部分,我希望能通过书中详实的案例,学习到法律原则如何在复杂的商业博弈中得到实践,以及那些在真实交易中发生的法律争议和解决机制。比如,如何通过合同条款来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在信息披露方面需要注意哪些法律要求,以及在并购后如何处理员工安置、债权债务承继等法律问题。这本书如果能提供关于并购后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挑战,以及相应的法律解决方案,对我理解并购的完整生命周期将大有裨益。

评分

good

评分

好书,点错了,多买了一本,京东退货处理非常好,支持!!!

评分

还没看,感觉还行

评分

学习并购基金案例的好书。

评分

实用性很大,适合入门,可作为学习基础用,系统性也较好

评分

很不错的一次购物经历,点个赞.

评分

物流速度超快,非常满意。

评分

对我来说,还不错,我主要看PE+上市公司部分,讲了基础的一些东西,太深的东西就没有多大帮助了

评分

东西还不错,用的还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