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

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家庭教育
  • 多元文化
  • 新东方
  • 教育理念
  • 亲子关系
  • 文化差异
  • 教育方法
  • 家庭沟通
  • 成长心理
  • 育儿指导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5363094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480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60
字数:25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育工作者、父母/家长、家庭教育工作者
  多元文化时代,价值观面临严峻考验,当下家庭教育何以安放未来?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家庭结构急速变迁,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家庭文化?当东方家庭遇上西方家庭文化,如何实现和而不同的文化互补和整合更新?为什么说家庭不只是孩子的“学习家园”,更应该是他们的“精神家园”?教育与家庭的依存看似简单,现实中的困惑和迷茫却太多太多……
  《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收录了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著名专家、学者、教育界人士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文化”这个主题的诠释,从不同方面及问题出发,深刻探讨了家庭文化对孩子的影响,阐述了“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的内涵与意义,旨在让每个家庭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和发展。
  作为家长与老师,我们不应该仅仅根据孩子的学习成绩对他们轻易评断,而应注重对孩子人格和情感方面的教育。父母与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家庭教育理念,让自己变得有修养,要成为孩子思想的引领者,为孩子提供生长的土壤和气候,而不是去侵入他们……
  这本书中很多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的内容能带给家长、教育工作者和家庭教育工作者一些新的想法和感悟,为家庭教育指路。翻开这本书,您收获的将不仅仅是对家庭教育的多方位的认识,更有对家庭、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内容简介

  《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为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实录,收录了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著名专家、学者、教育界人士的演讲、对话和专访内容。本书包含了主论坛、学前论坛、中小学论坛、嘉宾专访、嘉宾观点和家庭教育宣言六大部分。第六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以“家庭文化与家庭教育”为主题,邀请到中央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海内外家庭教育领域著名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等10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共襄盛事,从家庭文化视角出发,深入解读家庭教育领域最新思潮与前言理论,探讨当前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失范、孩子的精神萎靡、缺少文化视野的思辨力等诸多棘手问题,诠释家庭文化浸润的本质,为多元文化时代下的中国家庭教育提供解决方案。

作者简介

  新东方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于2008年10月10日在北京成立。中心隶属于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为面向社会和公众独立运作的公益部门。中心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高品质的家庭教育公益活动,有效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旗下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发起,秉承“促进中国家庭和谐美满,成就孩子真正幸福”的使命,对家庭教育命题进行深入分析、广泛研讨,为中国家庭提供家庭教育解决思路,为社会各界精英人士搭建分享交流平台,致力于推动中国家庭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自2008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已成为中国家庭教育领域最有影响力的论坛之一。

目录

001 / 主论坛
家庭教育要更加重“道” / 003
傅国亮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家庭文化的价值所在 / 009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重塑我们的家庭文化 / 019
刘 东 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圆桌讨论:对话家庭教育 / 029
主持嘉宾:王利芬 优米网创始人、总裁
原央视著名主持人
对话嘉宾:马未都 著名文化学者
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馆长
刘 东 清华大学国学院副院长、教授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041/学前论坛
教育的自然之手和人类之手 / 043
陈建翔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儿童·游戏·家庭 / 053
权五珍 韩国爸爸游戏学校校长
人性游戏发展研究所所长
儿童·阅读·家庭 / 061
童喜喜 儿童文学作家
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
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圆桌讨论:陪伴有道 / 070
主持嘉宾:王修文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北京新东方扬州外国语学校校长
对话嘉宾:杨志彬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曹春香 中国人民大学幼儿园总园长
谢慧燕 台湾彩虹爱家生命教育协会秘书长特别助理
生命教育课程培训师
谢 琴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副总裁
迈格森国际教育总裁
087/中小学论坛
当今都市青少年的特征及价值取向 / 089
陈 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教育,从尊重孩子开始 / 100
孙先亮 青岛市第二中学校长
圆桌讨论: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 / 112
主持嘉宾:周成刚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执行总裁
北京新东方前途出国咨询有限公司总裁
对话嘉宾:赵 刚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王 晶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教练
梁 祝 深圳市南山区卓雅小学校长
陈一筠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性学会青少年性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
125/嘉宾专访
每个孩子身体里都有一所伟大的学校 / 127
陈建翔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自己的完美角度对孩子未必完美 / 132
孙先亮 青岛市第二中学校长
以学习为中心的家庭文化是厌学的根源 / 137
陈 默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特聘高级咨询师
上海市心理学会基础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好爸爸的亲子投入,一天只要一分钟 / 144
权五珍 韩国爸爸游戏学校校长
人性游戏发展研究所所长
要教孩子捕鱼,也要给他们渔场 / 149
陈进隆 台湾彩虹美语杂志执行长
台湾彩虹儿童生命教育协会会长
用共读关照孩子成长 / 153
童喜喜 儿童文学作家
新教育新父母研究所所长
2012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家庭文化浸润如水 / 159
关 颖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远离爱的挫折和创伤 / 166
关梅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副教授
新东方家庭教育:功不可没的引领和付出 / 172
王 晶 清华大学就业指导中心职业生涯教练
妇联巧助力,妈妈快成长 / 177
钱锁梅 江苏省南通市妇女联合会主席
体系化对策解决“减负”老大难 / 182
马兆兴 太原市教育局局长
不当法官和裁判,要当律师和伙伴 / 186
刘 军 乌鲁木齐市教育局副局长
方向不明,要起跑线何用 / 190
杜兆义 吉林省吉林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过度决策养出弱势孩子 / 194
屈惠华 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长
家庭教育,每个人都是教育者 / 199
朱全中 江苏省南通中学党委书记
别让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 203
邢保华 昆明市政府机关幼儿园园长
学校对家庭文化的正向影响 / 208
刘丽君 西安市高新第一中学初中部副校长
爱孩子胜过爱他的分数 / 213
陈 雷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
让素质教育和成绩不再冲突 / 218
刘 强 济南市东方双语实验学校副校长
223 / 嘉宾观点
243 / 家庭教育宣言

前言/序言

  讲到家庭教育,我们可以谈谈家庭文化。文化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在某种文化中长大的人,一辈子都抹不去这种文化所带来的影响,它会渗透到一个人日常的所有言行和判断之中。
  从宏观层面来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气质,所以在中国文化中长大的人,身上带有更多的中国文化气质,比如讲义气、重人情、重视集体趋同、轻视个人主义等等。从微观层面讲,每个家庭都有着独特的文化,不同的家庭文化会熏陶出不同类型的孩子。我们有句俗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话谈论的并不是基因的传承,而是文化的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影响超过了其他一切因素的影响。如果父母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让孩子从小跟着读书,孩子长大了一般都会喜欢读书,所以就有了“书香门第”这样的说法;如果父母喜欢户外活动,孩子从小跟着父母出去行走,孩子长大了也一定喜欢行走天下。
  一般来说,家庭文化对于孩子的影响来自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整体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里的布置比较温馨,孩子的个性就会更加柔和;家庭亲戚朋友多且好客,孩子就会更加大方。第二,父母个性的影响:如果父母个性急躁,孩子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要么太柔顺,要么太急躁;如果父母比较通情达理,孩子就不会倔强固执。第三,父母行为的影响:孩子从小到大,父母是绝对的榜样。日常生活中父母做什么,孩子都会模仿,所以说话尖刻的父母很难培养出宽厚的孩子来。
  那有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有的家庭里父母喜欢读书而孩子却不喜欢读书?有的家庭里父母不喜欢读书而孩子却变成了读书人?这依然是家庭文化的影响。比如我有一个朋友自己是读书人,但总是在孩子面前说因为读书穷了一辈子,这样孩子就有了读书不好的念头,就不喜欢读书了。我自己是一个相反的例子,我父母都不是读书人,那我为什么从小喜欢读书呢?是因为我父母反复向我灌输,读书人未来一定会有出息,而且农村的传统是十分尊敬读书人,所以我慢慢就喜欢上了读书。可见父母的意识和价值观,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家庭文化必须是十分真实、知行合一的。有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自己瞧不起知识分子,孩子自然就不会读书,这样的家庭是伪知识分子家庭,其家庭的核心文化并不是知识文化,自然培养不出爱读书的孩子来。在家庭文化中,最忌讳的就是言行不一致,比如一个有政府领导的家庭,口头上天天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天天贪污腐败,这样的家庭很难培养出正直的、有思想的后代政治家。
  所以,深刻探讨家庭文化对孩子们的影响,让每个家庭都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和发展,是现在家庭教育的新话题。让我们一起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寻迹:古老文明的智慧之光》 引言 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文明如繁星般璀璨,各自闪耀着独特的光芒。每一个古老的文明,都曾是智慧的熔炉,孕育出超越时代的思想和实践。它们如同深埋地下的宝藏,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去解读、去传承。本书《寻迹:古老文明的智慧之光》,正是这样一次穿越时空的探险,一次对人类文明源头及其深远影响的深度追溯。我们并非要重现那些早已消失的辉煌,而是试图从那些古老智慧的光芒中,汲取滋养我们当下与未来的养分。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从文字到城邦 在人类历史的黎明,我们看到了文明的最初脉络。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泥板楔形文字,到埃及的象形文字,再到中国的甲骨文,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人类从蒙昧走向理性。它不仅是记录的工具,更是思想传播的载体,是文明积累的基石。文字的出现,使得知识得以跨越时空,经验得以代代相传。 伴随着文字的产生,社会组织也日趋复杂。我们将在这一章深入探讨,在尼罗河畔、两河流域、黄河岸边,人类是如何从分散的部落,逐步凝聚成具有共同信仰、文化和法律的早期城邦。这些城邦的形成,不仅是地理和资源的整合,更是社会契约的初步萌芽。它们在城市规划、水利工程、军事防御等方面的成就,至今仍令人惊叹。例如,苏美尔城的宏伟神庙,代表了早期宗教与政治的融合;埃及的金字塔,则展现了其精湛的建筑技艺和对来世的信仰。这些早期的文明形态,为后世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思想的碰撞——哲学与宗教的起源 当人类的生存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对自身、对世界、对宇宙的追问便应运而生。本章将聚焦于古代思想史上的两大巨匠——哲学与宗教。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人,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探讨了真理、美德、正义、国家等根本性问题。他们开创了理性思辨的传统,构建了逻辑严谨的哲学体系,其思想至今仍是西方哲学乃至世界思想的基石。我们也将审视古希腊城邦政治中,民主、共和等概念的演变,以及它们对后世政治思想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古印度,吠陀的吟唱逐渐演变成婆罗门教,而后又孕育出佛教。释迦牟尼的教诲,以其慈悲、智慧、因果轮回的理念,深刻影响了亚洲乃至世界。我们还将触及早期犹太教的独一神信仰,它不仅塑造了犹太民族的精神世界,也为后来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埋下了伏笔。这些古老的宗教和哲学流派,它们对生命的意义、道德的准则、社会的秩序,提供了不同的解答,共同构成了人类精神文明的丰富图景。 第三章:秩序的构建——法律与政治的演进 一个稳定而繁荣的社会,离不开有效的法律和政治制度。本章将追溯古代文明在构建社会秩序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中,我们可以看到早期法律条文的清晰与严苛,它试图通过明确的惩罚来维护社会的基本秩序。《摩奴法典》则展现了古印度复杂的等级制度及其法律规定,虽然带有时代局限性,但其对社会结构的规范作用不容忽视。 在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争鸣,到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再到唐宋的成熟官僚体系,都代表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独特发展路径。法家强调以法治国,儒家推崇德治与礼治,道家倡导无为而治,这些思想的融合与碰撞,塑造了中国几千年的政治文化。我们将分析这些制度的优点与局限,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了东亚地区的政治格局。 第四章:技艺的传承——科学与艺术的萌芽 古老文明并非只有思想和制度,它们在物质世界中的创造力同样令人瞩目。本章将探寻古代科学和艺术的早期形态。 在古代埃及,天文学和数学的发展,与农业灌溉、金字塔建造息息相关。尼罗河的泛滥周期,促使他们发展出精确的历法; geometric principles were appl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numental structures. 在古希腊,阿基米德、欧几里得等人的科学成就,奠定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艺术方面,从美索不达米亚的浮雕,到古埃及壁画和雕塑,再到古希腊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以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玉器艺术,都展现了不同文明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技巧。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是美的载体,更是历史的见证,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信仰、生活和价值观。 第五章:交流的涟漪——贸易、移民与文化融合 文明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的交流与碰撞,是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力量。本章将聚焦于古代文明之间的互动。 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仅是商品贸易的通道,更是文化、技术、宗教传播的桥梁。它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了解与融合。罗马帝国的扩张,不仅带来了军事上的征服,也传播了罗马的法律、语言和文化。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在中东地区的传播,则创造了独特的混合文化。 移民和民族迁徙,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例如,腓尼基人的航海贸易,将字母文字传播到地中海沿岸,为后世西方文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交流与融合,如同投入池塘的石子,激起的涟漪层层扩散,共同塑造了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结语 《寻迹:古老文明的智慧之光》的旅程,至此暂告一段落。我们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追寻着那些曾经照亮人类前行的智慧之光。它们或许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文明的诞生;或许以思想的形式,解答了生命的困惑;或许以制度的形式,构建了社会的秩序;或许以技艺的形式,创造了物质的辉煌;又或许以交流的形式,连接了不同的民族。 回望过去,并非是为了沉湎于辉煌,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现在,从而更有信心地走向未来。古老文明的智慧,如同深藏的矿脉,等待着我们去发掘和提炼。在今天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理解不同文明的根源,尊重文化的差异,并从中汲取养分,是我们共同的课题。本书希望能为您打开一扇窗,让您得以窥见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并在其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启示。愿我们都能成为文明的传承者,在新的时代,续写人类智慧的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老实说,起初我被“新东方”这三个字吸引,以为会看到很多关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如何进行跨文化家庭教育的策略。然而,这本书的内容却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更像是一幅细腻的生活画卷,描绘了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父母,在面对孩子成长中的各种“小确丧”和“小确幸”时的真实反应。我特别被书中一个关于“放手”的章节打动。作者讲述了一个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规划可谓是“事无巨细”,从兴趣班的选择到升学路径的规划,几乎包揽了孩子的一切。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开始表现出强烈的叛逆和自我怀疑。直到有一天,父母选择了“退一步”,给了孩子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才发现孩子身上蕴藏着惊人的潜力和创造力。这让我猛然醒悟,我们自以为的“为你好”,有时反而成了剥夺孩子试错和成长的权利。这本书的叙述风格非常朴实,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句句戳心,让我反复品味,受益匪浅。它让我明白,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在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在陪伴他们探索自己的未来。

评分

老实说,我一开始对这本书的期待并不高,觉得“新东方”这三个字,可能代表着一种相对传统和刻板的教育理念。然而,当我有幸读完它时,却被它所呈现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深深打动。这本书的内容,并没有给我堆砌枯燥的理论,也没有提供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秘籍”。它更多的是以一种叙事的方式,通过描绘不同家庭在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和“可能性”时,父母所展现出的智慧与无奈,以及最终的成长。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理解差异”的探讨。作者并没有试图去消弭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差异,而是强调了接纳和尊重这些差异的重要性。书中有一个例子,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规矩听话的孩子,但孩子却天生热爱自由,喜欢探索未知。父母最终选择不再强行改变孩子,而是引导他将这份特质转化为积极的力量,最终成就了一个独特的自我。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朴实,却饱含深情,它没有给我答案,而是引导我思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作为父母的角色,以及如何才能真正地“陪伴”孩子,而不是“控制”孩子。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其实并没有抱着能学到多少“高深”学问的期待,毕竟“新东方”三个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但翻开书页,我却被它朴实而真诚的叙述方式深深吸引。这本书并没有给我提供一套标准化的家庭教育手册,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长者,娓娓道来。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情感连接”的章节。作者没有用冰冷的心理学名词来解释,而是通过讲述一个又一个父母与孩子之间,因误解而产生的隔阂,以及如何通过耐心和理解来修复裂痕的故事。其中一个片段,描绘了一个青春期女孩,因为觉得自己不被父母理解而选择封闭自己,父母通过放下身段,主动去了解女儿的兴趣和爱好,最终打开了女儿的心扉。这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它提醒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物质上的满足固然重要,但精神上的陪伴和情感上的共鸣,才是真正滋养孩子心灵的阳光雨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自然,没有矫揉造作,读起来就像是在和一位朋友聊天,却能在平凡的叙述中,点亮我内心深处的育儿迷思。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虽然是“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但当我翻开它时,惊喜地发现它并没有直接给我一堆关于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理论说教。相反,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讲述了几个普通家庭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挑战和喜悦。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沟通艺术”的那几章,作者并没有强调父母一定要如何“说”,而是着重于“倾听”和“理解”的技巧。书中描绘了一个小男孩,因为一次考试失利而变得沉默寡言,父母并没有急于责备,而是通过一起玩他喜欢的游戏,慢慢打开了他的心扉,让他说出了自己的压力和担忧。这让我深思,有时候,我们以为的“教育”反而成了孩子沟通的阻碍。这本书的叙述方式,不像是在读一本枯燥的教科书,更像是听邻居分享育儿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让人觉得亲切又受用。它没有给我宏大的概念,但却给了我许多实实在在的启发,让我开始反思自己与孩子相处的方式,思考如何在日常的点滴中,建立起更深层次的信任和连接。

评分

我拿到这本《新东方 多元文化下的家庭教育》时,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只觉得“新东方”可能在教育领域有些名气,或许能提供一些新颖的视角。没想到,书的内容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惊喜。它不像很多育儿书那样,上来就给你灌输一堆理论,或者给你列出一大堆“必须做”和“不能做”的清单。这本书的内容更像是作者长期观察和思考的结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展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价值观传递”的讨论。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父母应该灌输什么样的价值观,而是通过描绘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行动去影响孩子,如何处理家庭矛盾,如何面对社会压力,来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的品格。其中一个故事,关于父母在面对孩子犯错时,不是一味地惩罚,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错误的原因,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这让我深受启发。这本书的文字风格非常平和,读起来没有任何压力,却能在字里行间引发深刻的思考,让我重新审视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