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國民閱讀經典

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國民閱讀經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師曾,黃賓虹 著
圖書標籤:
  • 中國繪畫史
  • 古畫
  • 藝術史
  • 繪畫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插圖本
  • 經典
  • 國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華書局
ISBN:978710110956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39922
包裝:精裝
叢書名: 國民閱讀經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6
字數:100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陳師曾和黃賓虹均為近代著名畫傢,美術教育傢,其所著《中國繪畫史》《古畫微》齣版年代相近,均用文言寫成,提綱挈領地介紹瞭三代以下至明清時期的繪畫曆史,梳理瞭曆代畫史脈絡、技法沿革、題材變遷以及重要的畫派、畫傢及其藝術特色。二書各有優長,《中國繪畫史》總括曆代畫傢畫派甚詳,堪稱中國繪畫史研究的一部開山之作,而《古畫微》則對代錶作傢及其藝術特色著墨較多,二書互有發明,讀者參看閱讀,定會受益匪淺。

作者簡介

  陳師曾(1876—1923),又名陳衡恪,號朽道人、槐堂,江西義寜人(今江西省修水縣),著名美術傢、藝術教育傢。晚清湖南巡撫陳寶箴之孫,著名詩人陳三立之子,國學大師陳寅恪之兄,善詩文、書法,尤長於繪畫、篆刻。著作有《陳師曾先生遺墨》、《陳師曾先生遺詩》(上下捲)、《中國繪畫史》、《中國美術小史》、《中國文人畫之研究》、《染倉室印集》等。

  黃賓虹(1865-1955),近現代畫傢、學者。原籍安徽歙縣,生於浙江金華。初名懋質,後改名質,字樸存,號賓虹,彆署予嚮、虹叟、黃山山中人。擅畫山水,為山水畫一代宗師。著有《黃山畫傢源流考》《虹廬畫談》《畫法要旨》、《古畫微》等。

內頁插圖

目錄

第一編 上古史 /3
第一章 三代之繪畫 /4
第二章 漢代之繪畫 /7
第三章 六朝之繪畫 /10
第四章 魏晉之繪畫 /12
第五章 南北朝之繪畫 /15
第六章 隋朝之繪畫 /19
第二編 中古史 /23
第一章 唐朝之繪畫 /24
第一節 唐朝文化概論 /24
第二節 唐朝前期之繪畫 /25
第三節 唐朝後期之繪畫 /27
第四節 李思訓一傢 /29
第五節 王維 /30
第六節 鞍馬畫傢 /32
第七節 中唐及晚唐之繪畫 /33
第八節 周昉與趙公祐一傢 /35
第九節 花鳥畫與論畫 /36
第二章 五代之繪畫 /37
第一節 五代繪畫概論 /37
第二節 南唐之繪畫 /38
第三節 前後蜀之繪畫 /39
第四節 五代之山水畫 /41
第三章 宋朝之繪畫 /43
第一節 宋朝文化總論 /43
第二節 宋朝之畫院 /44
第三節 宋朝畫派之沿革 /47
第四節 宋朝之論畫 /61
第四章 元朝之繪畫 /63
第一節 元朝文化概論 /63
第二節 元代繪畫之變遷 /64
第三節 四大傢 /66
第四節 題款及道釋畫 /67
第三編 近世史 /69
第一章 明朝之繪畫 /70
第一節 明朝文化概論 /70
第二節 明朝之畫院 /71
第三節 山水畫之沿革 /73
第四節 浙派 /74
第五節 院體畫之一派 /76
第六節 吳派 /77
第七節 道釋、風俗畫之變遷 /79
第八節 花鳥及雜畫 /81
第九節 閨秀、妓女之繪畫 /84
第二章 清朝之繪畫 /86
第一節 清朝文化概論 /86
第二節 清朝之山水畫 /88
第三節 人物畫之變遷 /94
第四節 花鳥及雜畫 /97
附錄 /101
清代山水之派彆 /102
清代花卉之派彆 /109
繪畫原於實用說 /115
文人畫之價值 /119
中國人物畫之變遷 /126
中國畫是進步的 /132
對於普通教授圖畫科意見 /136
古畫微
總論 /143
上古三代圖畫實物之形 /145
兩漢圖畫難顯之形 /147
兩晉六朝創始山水畫以神為重 /149
唐吳道子畫以氣勝 /152
唐畫南北兩宗由氣生韻 /155
五代兩宋之尚法 /157
南宋院畫之廢古 /162
開元人尚意之宋畫 /166
元季四傢之寫意畫 /171
明畫尚簡之筆 /175
明季節義名公之畫 /183
清初四王吳惲之復古 /184
三高僧之逸筆 /190
隱逸高人之畫 /192
搢紳巨公之畫 /195
金陵八傢之畫 /197
浙贛諸省名傢之畫 /198
太倉虞山畫學之傳人 /200
揚州八怪之變體 /203
金石傢之畫 /205
湯戴配享四王之畫 /206
滬上名流之畫 /207
閨媛女史之畫 /210
附錄 /213
賓虹論畫 /214
賓虹畫語錄 /227
畫法要旨 /234

前言/序言

  在二十一世紀的當代中國,國民的閱讀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麼?我們的迴答是:閱讀經典!
  在承擔著國民基礎知識體係構建的中國基礎教育被功利和應試扭麯瞭的今天,我們要閱讀經典;當數字化、網絡化帶來的“信息爆炸”占領人們的頭腦、占用人們的時間時,我們要閱讀經典;當中華民族邁嚮和平崛起、民族復興的偉大徵程時,我們更要閱讀經典。
  經典是我們知識體係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傢園,是走嚮未來的起點。這就是我們編選這套《國民閱讀經典》叢書的緣起,也因此決定瞭這套叢書的幾個特點:
  首先,入選的經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領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曆史的觀點和中國的根基,是我們編選這套叢書的三個基本的立足點。
  第二,入選的經典,不是指某時某地某一專業領域之內的重要著作,而是指曆經歲月的淘洗、匯聚人類最重要的精神創造和知識積纍的基礎名著,都是人人應讀、必讀和常讀的名著。我們從中精選齣一百部,分輯齣版。
  第三,入選的經典,我們堅持優中選優的原則,盡量選擇最好的版本,選擇最好的注本或譯本。
  我們真誠地希望,這套經典叢書能夠進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中華書局編輯部
  二○一二年四月

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國民閱讀經典 洞悉韆年筆墨,品味傳世風華 翻開《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我們不僅是在閱讀一部畫史,更是在穿越時空的隧道,與那些偉大的靈魂對話。本書以“古畫微”為綫索,將中國繪畫史的壯麗畫捲徐徐展開,每一筆,每一墨,都凝聚著古人的智慧與情感,每一幅畫,都承載著時代的印記與文化的傳承。本書以其精美的插圖和詳實的解讀,為讀者提供瞭一場彆開生麵的視覺與精神盛宴,是“國民閱讀經典”係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史前與夏商周的萌芽 我們的目光首先投嚮遙遠的史前時代。雖然文字記錄尚且模糊,但我們從陶器上的紋飾、岩畫中的圖形中,窺見瞭先民們對世界最初的想象與錶達。那些簡單的綫條,卻飽含著生命的力量和對自然的敬畏。進入夏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齣現,為我們展現瞭更為復雜和精美的紋樣。龍、鳳、饕餮等神秘的紋飾,不僅僅是裝飾,更是當時社會信仰、等級製度和審美觀念的象徵。壁畫的早期形態也在此時期顯現,雖然流傳下來的實物極少,但從史書記載中,我們可以想象到那些描繪神話傳說、祭祀活動的早期壁畫,它們是後世繪畫的先聲。 第二章:百傢爭鳴,藝術初綻——春鞦戰國至秦漢 春鞦戰國時期,思想文化空前繁榮,藝術創作也隨之活躍。漆畫、帛畫的齣現,標誌著繪畫材料和技法的進步。屈原的《離騷》中對理想世界的描繪,也摺射齣那個時代豐富而浪漫的想象力,這些想象力無疑會通過當時的繪畫形式得以體現。秦漢帝國的大一統,為藝術的進一步發展奠定瞭基礎。兵馬俑坑中栩栩如生的陶塑,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繪畫,但其寫實的手法和對人物神態的精準把握,已經展現齣中國藝術追求“形神兼備”的早期特徵。漢代的畫像石、畫像磚,以其粗獷而生動的綫條,描繪瞭曆史故事、神話傳說、日常生活,猶如一部凝固的史書,為我們勾勒齣漢代社會的生動畫捲。墓室壁畫更是將繪畫藝術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度,《洛神賦圖》的早期雛形(雖然後世的傳世名作多為唐宋時期臨摹,但其故事源頭可追溯至漢魏)以及反映宮廷生活、神仙世界的壁畫,都展現瞭漢代藝術傢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豐富的想象力。 第三章:輝煌的轉摺——魏晉南北朝的藝術革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一個充滿動蕩的時期,但恰恰是這種動蕩,催生瞭藝術的深刻變革。佛教的傳入,為中國繪畫帶來瞭新的題材和錶現手法。石窟寺的興起,如敦煌、雲岡、龍門,成為佛教藝術的寶庫,壁畫和彩塑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精湛的技藝,嚮世人展示瞭佛教的莊嚴與神秘。顧愷之的齣現,是中國繪畫史上的一個裏程碑。他提齣的“以形寫神”的繪畫理論,對後世産生瞭深遠影響。他的《洛神賦圖》、《女史箴圖》等作品(盡管傳世真跡已不復存在,但其精神和風格通過後世臨摹得以傳承),以其細膩的筆觸、優雅的人物造型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畫,將中國人物畫推嚮瞭一個新的高峰。東晉的“山水畫”理論也在此時期開始孕育,雖然尚未形成獨立的畫種,但已經有藝術傢開始關注自然山水的錶現。 第四章:盛世的華章——隋唐的繁榮與開放 隋唐是中國曆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其藝術成就也達到瞭頂峰。開放包容的文化氛圍,使得中外藝術交流空前活躍,波斯、印度等地的藝術風格也在此時期得到融閤與藉鑒。宗教畫、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等各種畫種都取得瞭長足的發展。閻立本的《步輦圖》以其簡潔的綫條和生動的人物刻畫,展現瞭唐朝的威嚴與接待吐蕃使者的盛況。吳道子的“吳帶當風”的畫風,以其雄渾奔放的筆墨,描繪瞭宗教故事和人間景象,被譽為“畫聖”。張萱的《虢國夫人遊春圖》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圖》則生動地展現瞭唐代貴族女性的生活場景,人物造型豐腴健美,色彩絢麗,成為唐代仕女畫的典範。山水畫在李思訓、李昭道的父子手中,開創瞭金碧輝煌的青綠山水一派,色彩濃烈,構圖宏大。而王維則以其詩人的情懷,開創瞭水墨山水畫,意境深遠,氣韻生動,為文人畫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第五章:意境的深邃——五代兩宋的變革與高峰 五代時期,承接唐代藝術的餘緒,在山水畫領域取得瞭新的突破。荊浩、關仝、董源、巨然等畫傢,進一步發展瞭水墨山水,注重寫實與意境的結閤,山水畫開始成為獨立的畫種,並形成瞭南、北兩大風格體係。進入兩宋,中國繪畫迎來瞭又一個輝煌時期。宋朝崇文抑武的國策,使得繪畫藝術更加貼近生活,也更加注重寫實與抒情。山水畫在宋代達到瞭藝術的巔峰,全景山水、摺枝山水、小景山水等多種風格並存。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許道寜的《漁父圖》等,都以其精湛的技法、宏大的氣魄和深刻的意境,成為傳世的傑作。花鳥畫在宋代也取得瞭輝煌成就,黃筼的寫意花鳥,徐熙的沒骨花鳥,都展現瞭畫傢對自然的細緻觀察和熱愛。寫實的花鳥畫,如趙佶的《芙蓉錦雞圖》,更是達到瞭極緻。人物畫也繼續發展,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是以其宏大的場麵、精細的描繪,展現瞭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華景象,成為中國古代風俗畫的巔峰之作。同時,宋代文人畫興起,蘇軾、米芾等文人畫傢,將文學、書法、繪畫融為一體,強調筆墨情趣和個人情感的錶達,為後世文人畫的發展奠定瞭基礎。 第六章:元的創新與轉摺——文人畫的興盛 元代,雖然社會動蕩,但漢族文人的藝術創作熱情並未減退,反而更加注重錶達個人情懷和民族氣節。文人畫在這一時期得到進一步發展和完善。趙孟頫是元代最重要的畫傢之一,他提倡“尚古”,復興晉唐以來的人物畫風,同時也在山水畫、花鳥畫領域有所創新,強調詩、書、畫的結閤。他的作品綫條流暢,意境優美,對後世影響深遠。元代的山水畫,齣現瞭黃公望、王濛、倪瓚、吳鎮等“元四傢”,他們繼承瞭宋代文人畫的傳統,並將其推嚮新的高度。他們的山水畫,更加注重筆墨的運用,講究意境的營造,錶現齣一種清高孤寂、疏淡幽遠的審美情趣。花鳥畫方麵,柯九思、管道昇等也創作瞭許多具有文人氣息的作品。 第七章:明清的百花齊放——學院派與市民藝術的並存 明清時期,中國繪畫進入瞭一個更加多元和繁榮的階段。官方學院派依然活躍,如戴進、唐寅、仇英等“明四傢”,他們的山水畫、人物畫、花鳥畫,既有學院派的嚴謹,又不失文人畫的意趣。同時,市民階層的興起,也催生瞭更加貼近大眾生活和審美的市民藝術。瀋周、文徵明等吳門畫派的畫傢,將文人畫的創作推嚮新的高度,他們的作品注重寫意,筆墨清雅,意境深遠。董其昌更是提齣瞭“南北宗論”,對後世繪畫理論産生瞭重要影響。 清代,山水畫齣現瞭“四王”等復古派,他們繼承瞭元代和明代的一些傳統,但風格上顯得較為保守。同時,揚州八怪的齣現,如鄭燮、金農、李鱓等,他們打破傳統束縛,創作齣許多個性鮮明、風格獨特、題材廣泛的作品,如鄭燮的“怪石、亂竹、美女”等,展現瞭畫傢強烈的個性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花鳥畫方麵,八大山人、石濤等畫傢,以其極具個性的筆墨和象徵意義的題材,錶達瞭深沉的情感和對現實的批判。明清時期,版畫藝術也取得瞭顯著發展,如年畫、插畫等,為普及藝術起到瞭重要作用。 結語:墨韻悠長,精神永傳 《中國繪畫史·古畫微》不僅僅是一部藝術史的梳理,更是對中華民族韆年審美精神的深度挖掘。從遠古的圖騰到文人的寫意,從宏大的山河到細膩的花鳥,中國畫始終貫穿著對自然的熱愛、對生命的關懷、對精神的追求。本書以其精美的插圖,讓讀者得以近距離欣賞古畫的魅力;以其詳實的解讀,讓讀者得以深入理解畫作背後的文化意蘊和曆史背景。翻閱此書,我們仿佛置身於古人的畫室,感受他們運筆時的心神閤一,體會他們寄情於山水、寓意於筆墨的深邃。這不僅是一次視覺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中國繪畫史·古畫微》如同一杯陳年的佳釀,值得我們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從中汲取智慧與力量,傳承中華民族璀璨的藝術基因。

用戶評價

評分

我一直覺得,想要瞭解一個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他們的藝術。而繪畫,作為視覺藝術中最具代錶性的形式之一,無疑是中國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這本書,恰好為我打開瞭這扇窗。《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畫作和年代,而是將繪畫的發展置於宏大的曆史背景之下,與其時期的政治、經濟、哲學、文學、宗教等方方麵麵緊密聯係起來。比如,在談到魏晉時期玄學盛行對繪畫的影響時,書中引用瞭“以形寫神”的理論,讓我理解到當時士人對於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如何體現在繪畫中的。而到瞭唐代,佛教的興盛與國力強盛,共同催生瞭輝煌壯麗的宗教畫和人物畫,這在書中都有非常精彩的闡述。我特彆欣賞書中對宋代山水畫的分析,作者不僅介紹瞭不同畫派的風格特點,還深入探討瞭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以及他們如何通過山水畫來寄托情懷,錶達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那些關於“皴法”、“點染”、“設色”的講解,雖然是技術層麵的,但作者用非常生動形象的比喻,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體會到其中的奧妙。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更是讓我如癡如醉。我曾一遍又一遍地欣賞那些描繪山川壯麗、人物神情的畫作,仿佛與古人對話,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畫不僅僅是簡單的綫條和色彩的組閤,更蘊含著深厚的哲學思想和人文精神。

評分

在我看來,一本好的曆史類圖書,不僅要有紮實的史料支撐,更要有引人入勝的敘事方式。《中國繪畫史·古畫微》在這兩方麵都做得非常齣色。它將中國繪畫史的浩瀚篇章,以一種既嚴謹又生動的形式呈現齣來,讓我在閱讀中充滿瞭驚喜和收獲。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中國繪畫史各個時期的“轉摺點”和“高峰期”的精準把握。比如,在介紹唐代繪畫時,書中詳細闡述瞭佛教藝術的引入和發展,以及盛唐氣象對繪畫風格的影響,讓我對唐代繪畫的輝煌有瞭更深刻的認識。而到瞭宋代,書中則重點介紹瞭山水畫的成熟和文人畫的興起,讓我理解到繪畫是如何從宮廷走嚮民間,成為士人錶達情感、寄托情懷的重要方式。書中對每一位重要畫傢都有深入的介紹,不僅僅是羅列他們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分析他們的藝術思想、創作手法以及他們在繪畫史上的地位。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關於清代“揚州八怪”的描寫,書中對他們的生平、性格、藝術風格的解讀,都充滿瞭趣味性,讓我看到瞭這些藝術傢在當時社會背景下的獨特風采。大量的精美插圖,讓我在文字的引導下,能夠更直觀地欣賞到這些藝術瑰寶。我曾反復翻閱書中關於任伯年的人物畫,作者對人物麵部錶情、神態的捕捉,以及綫條的運用,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讓我感受到這位近代繪畫大師的深厚功力。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繪畫史是一部活生生的曆史,它記錄著中華民族的審美變遷、文化發展和精神追求。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將中國繪畫史上的名傢名作一一呈現,更在於它為我打開瞭一扇瞭解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生活方式的窗戶。它讓我明白,繪畫從來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藝術,而是與整個社會的文化土壤息息相關的。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時期繪畫風格的分析,是如何與當時的社會思潮、政治格局、經濟狀況相聯係的。比如,在介紹宋代山水畫時,書中不僅僅提到瞭“文人畫”的概念,更深入地探討瞭宋代理學思想對繪畫的影響,讓我理解到為何宋代山水畫會如此注重意境和哲學內涵。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關於清代惲壽平的沒骨花鳥畫,作者對色彩的運用、筆墨的暈染,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讓我能夠體會到這位畫傢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齣花鳥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每一幅都經過精心挑選,並且配有詳細的注解,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內容。我曾反復翻閱書中關於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作者對畫中人物的神態、動作、場景的描繪,都做瞭非常詳細的分析,讓我能夠感受到那個時代貴族生活的奢靡和復雜的人際關係。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繪畫史是一部關於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審美追求的史詩,它值得我們去深入地瞭解和品味。

評分

作為一個在國外生活多年的遊子,我對中華文化的思念之情總是無法抑製。閱讀這本《中國繪畫史·古畫微》,就像是迴到瞭故鄉,與中華民族的藝術瑰寶進行瞭一次深情的對話。這本書的編排設計非常人性化,既有宏觀的曆史脈絡梳理,又不乏對具體作品的微觀深入解讀。我非常喜歡它將中國繪畫史按照不同的曆史時期進行劃分,從遠古的岩畫、陶紋,到夏商周的青銅器紋飾,再到春鞦戰國的漆畫、帛畫,一直到曆朝曆代的繪畫大傢和流派。每一章節的過渡都非常自然流暢,讓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中國繪畫藝術的演變過程。書中對每一位重要的畫傢都有詳盡的介紹,包括他們的生平、藝術風格、代錶作品,以及他們在繪畫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被書中對水墨畫的講解所吸引,作者詳細闡述瞭水墨在不同時期的發展和演變,以及它如何從一種簡單的繪畫材料,升華為一種承載東方哲學意境的獨特藝術語言。書中那些精美的插圖,不僅印刷質量上乘,而且數量眾多,涵蓋瞭各個時期、各種類型的繪畫作品,讓我大飽眼福。我曾反復翻閱書中關於宋代山水畫的部分,那些磅礴的自然景象,與畫中人物的渺小形成鮮明對比,讓我深刻體會到古人對宇宙的敬畏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這本書不僅是一部繪畫史,更是一部關於中國人民審美情趣、哲學思想和文化精神的百科全書,它讓我更加熱愛我的祖國,更加珍視我所擁有的文化遺産。

評分

我一直認為,藝術是人類文明中最閃耀的語言。《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這本書,恰恰是用最精彩的視覺語言,為我講述瞭中華民族最燦爛的藝術史。它不僅僅是一本繪畫史,更是一部視覺的百科全書,一本心靈的導覽圖。我非常喜歡書中對中國繪畫“寫意”精神的深入解讀。作者通過對大量畫作的分析,讓我深刻理解到,中國畫的精髓在於“形神兼備”,在於“氣韻生動”。它不僅僅是對客觀物象的描摹,更是對畫傢內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錶達。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關於八大山人的作品,作者對那些充滿孤寂、悲憤的筆墨,以及獨特的構圖,都做瞭非常深刻的解讀,讓我能夠感受到這位藝術傢在曆史變遷中所經曆的痛苦和掙紮。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每一幅都像是穿越時空而來的精靈,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感受這些傳世名作的魅力。我曾反復翻閱書中關於明代仇英的工筆仕女圖,作者對人物的服飾、發髻、麵部錶情的刻畫,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讓我能夠領略到這位“明四傢”之一的精湛技藝。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畫不僅僅是靜態的畫麵,它蘊含著動態的生命力,它能夠引發我們對自然、對人生、對宇宙的無限遐想。

評分

這本書的魅力在於它的“微”,在於它對中國古代繪畫細節的極緻挖掘和深入剖析。我之前讀過一些繪畫史,總覺得有些浮光掠影,而這本《中國繪畫史·古畫微》則做到瞭“深入骨髓”。它不隻是在講述“誰是誰”,而是在探究“為什麼是這樣”。例如,在介紹魏晉時期的佛教繪畫時,書中不僅展示瞭那些壁畫的精彩片段,更深入分析瞭佛教教義如何影響瞭人物的造型、神情的錶達,以及色彩的選擇。在解讀唐代人物畫時,作者不僅僅停留在欣賞仕女的豐腴之美,更是將畫作與當時的社會風俗、審美觀念、服飾文化聯係起來,讓我看到瞭一幅生動的社會畫捲。而對於山水畫,書中更是將筆墨的運用、皴法的變化、意境的營造,都講解得細緻入微。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關於範寬《溪山行旅圖》的分析,作者對石頭、樹木、雲霧的描繪,以及筆墨的厚重、蒼勁,都做瞭非常精到的解讀,讓我對這幅畫有瞭全新的認識。書中大量的插圖,每一幅都經過精心挑選,並且配有詳細的注解,讓我能夠一邊閱讀文字,一邊欣賞畫麵,做到真正的“觀畫如讀史”。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中國繪畫“以形寫神”這一核心理念的闡釋,它貫穿於全書的始終,讓我理解到中國畫為何能達到如此高的藝術境界。這本書不僅讓我欣賞到瞭美的畫作,更讓我領略到瞭中國古代藝術傢們的智慧和匠心。

評分

我一直認為,真正的經典,應該是能夠跨越時空,觸動人心的。《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無疑就是這樣一部經典。這本書最讓我著迷的地方,在於它不僅僅是在“講”繪畫,而是在“講”那些隱藏在繪畫背後的故事、情感、哲學和智慧。它將冰冷的史實,化為瞭有溫度的文化傳承。我曾反復閱讀書中關於唐代閻立本《曆代帝王圖》的解讀,作者不僅僅描述瞭帝王們的服飾和容貌,更深入地分析瞭他們眼神中流露齣的威嚴、智慧或疲憊,讓我仿佛看到瞭中國曆史舞颱上那些叱吒風雲的君王們。而對於宋代文人畫,書中則將畫作與詩歌、書法緊密結閤,展現瞭那個時代文人雅士的藝術追求和精神世界。我特彆喜歡書中對“意境”的解讀,作者用生動的語言,將那些抽象的山水、花鳥,賦予瞭生命和情感,讓我能夠感受到畫中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書中大量的精美插圖,每一幅都像一顆璀璨的明珠,讓我目不暇接。我曾仔細研究過書中關於元代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細節,作者對山巒的勾勒、樹木的描繪、水流的渲染,都做瞭非常細緻的分析,讓我能夠體會到畫傢在創作過程中傾注的心血。這本書讓我明白,中國畫不僅僅是視覺的享受,更是心靈的洗禮,它能夠引導我們去感受自然之美,去體悟人生哲理,去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

評分

這本書實在太棒瞭!我一直對中國古代繪畫很感興趣,但總是覺得資料零散,難以窺其全貌。這本《中國繪畫史·古畫微(插圖本)》簡直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寶藏。首先,它的選材非常講究,從史前岩畫到明清大傢,幾乎涵蓋瞭中國繪畫史上的每一個重要時期和代錶性流派。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早期繪畫的介紹,那些神秘的符號和粗獷的綫條,在作者的解讀下,仿佛有瞭生命,訴說著古人對自然和宇宙的理解。更不用說那些精美的插圖瞭,每一幅都印刷得清晰逼真,色彩還原度也很高,讓我仿佛穿越時空,親眼看到瞭這些傳世名作。我反復翻閱瞭描繪山水畫的部分,從顧愷之的“高士圖”到範寬的“溪山行旅圖”,再到馬遠的“山水十二景”,每一位大師的作品都讓我驚嘆不已。作者不僅僅羅列瞭畫作,更深入地分析瞭它們的藝術風格、錶現手法以及所處的時代背景,讓我在欣賞美感的同時,也能獲得深刻的文化認知。那些關於筆墨韻味、構圖技巧、設色講究的講解,都讓我受益匪淺。我曾嘗試著自己臨摹一些畫作,這本書無疑給我提供瞭最權威的參考和最生動的範本。我特彆欣賞書中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繪畫特色的梳理,讓我對中國繪畫的多元化有瞭更深的認識。總而言之,這本書不僅是一本繪畫史的入門讀物,更是一部藝術的百科全書,值得反復品讀,每一次翻閱都能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

我是一個完全的門外漢,之前對中國畫的瞭解僅限於一些淺顯的印象,比如水墨山水、仕女圖之類的。偶然的機會看到這本書,被它“國民閱讀經典”的定位吸引,想著或許能係統地瞭解一下。事實證明,我的選擇是無比正確的!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沒有那些晦澀難懂的專業術語,即使是初學者也能輕鬆讀懂。它就像一位耐心細緻的老師,一步步引導我走進中國繪畫的豐富世界。我最喜歡的是它將繪畫的發展與中國曆史、哲學、文學緊密結閤起來講解。比如,在介紹唐代繪畫時,書中會提到當時盛唐的氣象,以及佛教對繪畫的影響,讓我理解到繪畫不僅僅是藝術,更是時代精神的反映。在讀到宋代山水畫時,我被書中對“氣韻生動”的闡釋深深打動,原來中國畫追求的不僅僅是形似,更是意境和神韻。那些關於文人畫的介紹也讓我大開眼界,原來繪畫還能承載如此豐富的個人情感和哲學思考。書中的插圖更是錦上添花,每一張都配有詳細的解說,讓我能更好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內容。我記得有一段關於《清明上河圖》的描寫,作者對畫中人物、場景、細節的拆解分析,讓我對這幅巨作有瞭前所未有的認識,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瞭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這本書讓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産生瞭濃厚的興趣,也激發瞭我更深入地去探索其他藝術領域。

評分

這本《中國繪畫史·古畫微》簡直就是我尋找瞭多年的“精神食糧”。作為一個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深厚感情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書,能夠係統地、深入地、又充滿人文關懷地介紹中國繪畫的發展脈絡。這本書做到瞭!它的內容之詳實,絕對超齣我的想象。從史前時代的刻符,到殷商周的青銅器紋飾,再到戰國秦漢的帛畫、畫像石,乃至魏晉南北朝的佛教繪畫,每一時期都有詳盡的論述。作者在梳理曆史綫索的同時,並沒有忽略對具體畫作的精細解讀。比如,在講到唐代閻立本的《步輦圖》時,書中不僅分析瞭構圖的巧妙、人物神情的刻畫,更深入探討瞭這幅畫在民族交往史上的重要意義。而對於宋代繪畫,書中則花瞭大量篇幅介紹山水畫的演變,從荊浩、關仝的雄渾,到董源、巨然的秀潤,再到李唐、馬遠的嚴謹,以及宋四傢的意趣,讓我對不同風格的山水畫有瞭清晰的認識。書中對水墨技法的演變、筆墨的運用,都有著非常專業的講解,但又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呈現,即使我不是專業畫傢,也能體會到其中精妙之處。我尤其喜歡書中對明清時期繪畫的介紹,無論是吳門畫派的雅逸,還是董其溪、王石榖的蒼勁,又或是揚州八怪的奇崛,都描繪得淋灕盡緻。這本書的插圖質量也令人稱道,每一幅畫作都盡可能地呈現齣原作的風貌,讓我能夠近距離地欣賞這些藝術瑰寶。這本書不僅僅是繪畫的普及讀物,更是一部關於中國文化、中國精神的百科全書,每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和啓發,讓我對中華民族的藝術創造力肅然起敬。

評分

滿贈長見識的一本書,值得一看

評分

不錯,喜歡

評分

中國傳統文化一定要多瞭解一些

評分

經典書籍很不錯

評分

包裝完好,質量也不錯,很滿意的一次購物!

評分

印刷好 喜歡

評分

質量不錯,準備看

評分

很好,值得一讀

評分

很不錯的書,值得推薦,閱後受益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