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

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师曾,黄宾虹 著
图书标签:
  • 中国绘画史
  • 古画
  • 艺术史
  • 绘画
  • 历史
  • 文化
  • 艺术
  • 插图本
  • 经典
  • 国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华书局
ISBN:97871011095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9922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国民阅读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6
字数:10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陈师曾和黄宾虹均为近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其所著《中国绘画史》《古画微》出版年代相近,均用文言写成,提纲挈领地介绍了三代以下至明清时期的绘画历史,梳理了历代画史脉络、技法沿革、题材变迁以及重要的画派、画家及其艺术特色。二书各有优长,《中国绘画史》总括历代画家画派甚详,堪称中国绘画史研究的一部开山之作,而《古画微》则对代表作家及其艺术特色着墨较多,二书互有发明,读者参看阅读,定会受益匪浅。

作者简介

  陈师曾(1876—1923),又名陈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今江西省修水县),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晚清湖南巡抚陈宝箴之孙,著名诗人陈三立之子,国学大师陈寅恪之兄,善诗文、书法,尤长于绘画、篆刻。著作有《陈师曾先生遗墨》、《陈师曾先生遗诗》(上下卷)、《中国绘画史》、《中国美术小史》、《中国文人画之研究》、《染仓室印集》等。

  黄宾虹(1865-1955),近现代画家、学者。原籍安徽歙县,生于浙江金华。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著有《黄山画家源流考》《虹庐画谈》《画法要旨》、《古画微》等。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编 上古史 /3
第一章 三代之绘画 /4
第二章 汉代之绘画 /7
第三章 六朝之绘画 /10
第四章 魏晋之绘画 /12
第五章 南北朝之绘画 /15
第六章 隋朝之绘画 /19
第二编 中古史 /23
第一章 唐朝之绘画 /24
第一节 唐朝文化概论 /24
第二节 唐朝前期之绘画 /25
第三节 唐朝后期之绘画 /27
第四节 李思训一家 /29
第五节 王维 /30
第六节 鞍马画家 /32
第七节 中唐及晚唐之绘画 /33
第八节 周昉与赵公祐一家 /35
第九节 花鸟画与论画 /36
第二章 五代之绘画 /37
第一节 五代绘画概论 /37
第二节 南唐之绘画 /38
第三节 前后蜀之绘画 /39
第四节 五代之山水画 /41
第三章 宋朝之绘画 /43
第一节 宋朝文化总论 /43
第二节 宋朝之画院 /44
第三节 宋朝画派之沿革 /47
第四节 宋朝之论画 /61
第四章 元朝之绘画 /63
第一节 元朝文化概论 /63
第二节 元代绘画之变迁 /64
第三节 四大家 /66
第四节 题款及道释画 /67
第三编 近世史 /69
第一章 明朝之绘画 /70
第一节 明朝文化概论 /70
第二节 明朝之画院 /71
第三节 山水画之沿革 /73
第四节 浙派 /74
第五节 院体画之一派 /76
第六节 吴派 /77
第七节 道释、风俗画之变迁 /79
第八节 花鸟及杂画 /81
第九节 闺秀、妓女之绘画 /84
第二章 清朝之绘画 /86
第一节 清朝文化概论 /86
第二节 清朝之山水画 /88
第三节 人物画之变迁 /94
第四节 花鸟及杂画 /97
附录 /101
清代山水之派别 /102
清代花卉之派别 /109
绘画原于实用说 /115
文人画之价值 /119
中国人物画之变迁 /126
中国画是进步的 /132
对于普通教授图画科意见 /136
古画微
总论 /143
上古三代图画实物之形 /145
两汉图画难显之形 /147
两晋六朝创始山水画以神为重 /149
唐吴道子画以气胜 /152
唐画南北两宗由气生韵 /155
五代两宋之尚法 /157
南宋院画之废古 /162
开元人尚意之宋画 /166
元季四家之写意画 /171
明画尚简之笔 /175
明季节义名公之画 /183
清初四王吴恽之复古 /184
三高僧之逸笔 /190
隐逸高人之画 /192
搢绅巨公之画 /195
金陵八家之画 /197
浙赣诸省名家之画 /198
太仓虞山画学之传人 /200
扬州八怪之变体 /203
金石家之画 /205
汤戴配享四王之画 /206
沪上名流之画 /207
闺媛女史之画 /210
附录 /213
宾虹论画 /214
宾虹画语录 /227
画法要旨 /234

前言/序言

  在二十一世纪的当代中国,国民的阅读生活中最迫切的事情是什么?我们的回答是:阅读经典!
  在承担着国民基础知识体系构建的中国基础教育被功利和应试扭曲了的今天,我们要阅读经典;当数字化、网络化带来的“信息爆炸”占领人们的头脑、占用人们的时间时,我们要阅读经典;当中华民族迈向和平崛起、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时,我们更要阅读经典。
  经典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是走向未来的起点。这就是我们编选这套《国民阅读经典》丛书的缘起,也因此决定了这套丛书的几个特点:
  首先,入选的经典是指古今中外人文社科领域的名著。世界的眼光、历史的观点和中国的根基,是我们编选这套丛书的三个基本的立足点。
  第二,入选的经典,不是指某时某地某一专业领域之内的重要著作,而是指历经岁月的淘洗、汇聚人类最重要的精神创造和知识积累的基础名著,都是人人应读、必读和常读的名著。我们从中精选出一百部,分辑出版。
  第三,入选的经典,我们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尽量选择最好的版本,选择最好的注本或译本。
  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经典丛书能够进入你的生活,相伴你的左右。
  中华书局编辑部
  二○一二年四月

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国民阅读经典 洞悉千年笔墨,品味传世风华 翻开《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我们不仅是在阅读一部画史,更是在穿越时空的隧道,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本书以“古画微”为线索,将中国绘画史的壮丽画卷徐徐展开,每一笔,每一墨,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每一幅画,都承载着时代的印记与文化的传承。本书以其精美的插图和详实的解读,为读者提供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觉与精神盛宴,是“国民阅读经典”系列中不可或缺的一员。 第一章:文明的曙光——史前与夏商周的萌芽 我们的目光首先投向遥远的史前时代。虽然文字记录尚且模糊,但我们从陶器上的纹饰、岩画中的图形中,窥见了先民们对世界最初的想象与表达。那些简单的线条,却饱含着生命的力量和对自然的敬畏。进入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出现,为我们展现了更为复杂和精美的纹样。龙、凤、饕餮等神秘的纹饰,不仅仅是装饰,更是当时社会信仰、等级制度和审美观念的象征。壁画的早期形态也在此时期显现,虽然流传下来的实物极少,但从史书记载中,我们可以想象到那些描绘神话传说、祭祀活动的早期壁画,它们是后世绘画的先声。 第二章:百家争鸣,艺术初绽——春秋战国至秦汉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空前繁荣,艺术创作也随之活跃。漆画、帛画的出现,标志着绘画材料和技法的进步。屈原的《离骚》中对理想世界的描绘,也折射出那个时代丰富而浪漫的想象力,这些想象力无疑会通过当时的绘画形式得以体现。秦汉帝国的大一统,为艺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兵马俑坑中栩栩如生的陶塑,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绘画,但其写实的手法和对人物神态的精准把握,已经展现出中国艺术追求“形神兼备”的早期特征。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以其粗犷而生动的线条,描绘了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日常生活,犹如一部凝固的史书,为我们勾勒出汉代社会的生动画卷。墓室壁画更是将绘画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洛神赋图》的早期雏形(虽然后世的传世名作多为唐宋时期临摹,但其故事源头可追溯至汉魏)以及反映宫廷生活、神仙世界的壁画,都展现了汉代艺术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章:辉煌的转折——魏晋南北朝的艺术革新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动荡的时期,但恰恰是这种动荡,催生了艺术的深刻变革。佛教的传入,为中国绘画带来了新的题材和表现手法。石窟寺的兴起,如敦煌、云冈、龙门,成为佛教艺术的宝库,壁画和彩塑以其宏大的规模和精湛的技艺,向世人展示了佛教的庄严与神秘。顾恺之的出现,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他提出的“以形写神”的绘画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作品(尽管传世真迹已不复存在,但其精神和风格通过后世临摹得以传承),以其细腻的笔触、优雅的人物造型和深刻的人物心理刻画,将中国人物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东晋的“山水画”理论也在此时期开始孕育,虽然尚未形成独立的画种,但已经有艺术家开始关注自然山水的表现。 第四章:盛世的华章——隋唐的繁荣与开放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其艺术成就也达到了顶峰。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使得中外艺术交流空前活跃,波斯、印度等地的艺术风格也在此时期得到融合与借鉴。宗教画、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各种画种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阎立本的《步辇图》以其简洁的线条和生动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唐朝的威严与接待吐蕃使者的盛况。吴道子的“吴带当风”的画风,以其雄浑奔放的笔墨,描绘了宗教故事和人间景象,被誉为“画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和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则生动地展现了唐代贵族女性的生活场景,人物造型丰腴健美,色彩绚丽,成为唐代仕女画的典范。山水画在李思训、李昭道的父子手中,开创了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一派,色彩浓烈,构图宏大。而王维则以其诗人的情怀,开创了水墨山水画,意境深远,气韵生动,为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章:意境的深邃——五代两宋的变革与高峰 五代时期,承接唐代艺术的余绪,在山水画领域取得了新的突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画家,进一步发展了水墨山水,注重写实与意境的结合,山水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种,并形成了南、北两大风格体系。进入两宋,中国绘画迎来了又一个辉煌时期。宋朝崇文抑武的国策,使得绘画艺术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注重写实与抒情。山水画在宋代达到了艺术的巅峰,全景山水、折枝山水、小景山水等多种风格并存。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许道宁的《渔父图》等,都以其精湛的技法、宏大的气魄和深刻的意境,成为传世的杰作。花鸟画在宋代也取得了辉煌成就,黄筼的写意花鸟,徐熙的没骨花鸟,都展现了画家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和热爱。写实的花鸟画,如赵佶的《芙蓉锦鸡图》,更是达到了极致。人物画也继续发展,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更是以其宏大的场面、精细的描绘,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成为中国古代风俗画的巅峰之作。同时,宋代文人画兴起,苏轼、米芾等文人画家,将文学、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的表达,为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六章:元的创新与转折——文人画的兴盛 元代,虽然社会动荡,但汉族文人的艺术创作热情并未减退,反而更加注重表达个人情怀和民族气节。文人画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赵孟頫是元代最重要的画家之一,他提倡“尚古”,复兴晋唐以来的人物画风,同时也在山水画、花鸟画领域有所创新,强调诗、书、画的结合。他的作品线条流畅,意境优美,对后世影响深远。元代的山水画,出现了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元四家”,他们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并将其推向新的高度。他们的山水画,更加注重笔墨的运用,讲究意境的营造,表现出一种清高孤寂、疏淡幽远的审美情趣。花鸟画方面,柯九思、管道昇等也创作了许多具有文人气息的作品。 第七章:明清的百花齐放——学院派与市民艺术的并存 明清时期,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更加多元和繁荣的阶段。官方学院派依然活跃,如戴进、唐寅、仇英等“明四家”,他们的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既有学院派的严谨,又不失文人画的意趣。同时,市民阶层的兴起,也催生了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和审美的市民艺术。沈周、文徵明等吴门画派的画家,将文人画的创作推向新的高度,他们的作品注重写意,笔墨清雅,意境深远。董其昌更是提出了“南北宗论”,对后世绘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清代,山水画出现了“四王”等复古派,他们继承了元代和明代的一些传统,但风格上显得较为保守。同时,扬州八怪的出现,如郑燮、金农、李鱓等,他们打破传统束缚,创作出许多个性鲜明、风格独特、题材广泛的作品,如郑燮的“怪石、乱竹、美女”等,展现了画家强烈的个性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花鸟画方面,八大山人、石涛等画家,以其极具个性的笔墨和象征意义的题材,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现实的批判。明清时期,版画艺术也取得了显著发展,如年画、插画等,为普及艺术起到了重要作用。 结语:墨韵悠长,精神永传 《中国绘画史·古画微》不仅仅是一部艺术史的梳理,更是对中华民族千年审美精神的深度挖掘。从远古的图腾到文人的写意,从宏大的山河到细腻的花鸟,中国画始终贯穿着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关怀、对精神的追求。本书以其精美的插图,让读者得以近距离欣赏古画的魅力;以其详实的解读,让读者得以深入理解画作背后的文化意蕴和历史背景。翻阅此书,我们仿佛置身于古人的画室,感受他们运笔时的心神合一,体会他们寄情于山水、寓意于笔墨的深邃。这不仅是一次视觉的旅行,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国绘画史·古画微》如同一杯陈年的佳酿,值得我们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传承中华民族璀璨的艺术基因。

用户评价

评分

在我看来,一本好的历史类图书,不仅要有扎实的史料支撑,更要有引人入胜的叙事方式。《中国绘画史·古画微》在这两方面都做得非常出色。它将中国绘画史的浩瀚篇章,以一种既严谨又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让我在阅读中充满了惊喜和收获。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中国绘画史各个时期的“转折点”和“高峰期”的精准把握。比如,在介绍唐代绘画时,书中详细阐述了佛教艺术的引入和发展,以及盛唐气象对绘画风格的影响,让我对唐代绘画的辉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到了宋代,书中则重点介绍了山水画的成熟和文人画的兴起,让我理解到绘画是如何从宫廷走向民间,成为士人表达情感、寄托情怀的重要方式。书中对每一位重要画家都有深入的介绍,不仅仅是罗列他们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分析他们的艺术思想、创作手法以及他们在绘画史上的地位。我曾仔细研究过书中关于清代“扬州八怪”的描写,书中对他们的生平、性格、艺术风格的解读,都充满了趣味性,让我看到了这些艺术家在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独特风采。大量的精美插图,让我在文字的引导下,能够更直观地欣赏到这些艺术瑰宝。我曾反复翻阅书中关于任伯年的人物画,作者对人物面部表情、神态的捕捉,以及线条的运用,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让我感受到这位近代绘画大师的深厚功力。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绘画史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它记录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变迁、文化发展和精神追求。

评分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微”,在于它对中国古代绘画细节的极致挖掘和深入剖析。我之前读过一些绘画史,总觉得有些浮光掠影,而这本《中国绘画史·古画微》则做到了“深入骨髓”。它不只是在讲述“谁是谁”,而是在探究“为什么是这样”。例如,在介绍魏晋时期的佛教绘画时,书中不仅展示了那些壁画的精彩片段,更深入分析了佛教教义如何影响了人物的造型、神情的表达,以及色彩的选择。在解读唐代人物画时,作者不仅仅停留在欣赏仕女的丰腴之美,更是将画作与当时的社会风俗、审美观念、服饰文化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画卷。而对于山水画,书中更是将笔墨的运用、皴法的变化、意境的营造,都讲解得细致入微。我曾仔细研究过书中关于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分析,作者对石头、树木、云雾的描绘,以及笔墨的厚重、苍劲,都做了非常精到的解读,让我对这幅画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大量的插图,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配有详细的注解,让我能够一边阅读文字,一边欣赏画面,做到真正的“观画如读史”。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中国绘画“以形写神”这一核心理念的阐释,它贯穿于全书的始终,让我理解到中国画为何能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这本书不仅让我欣赏到了美的画作,更让我领略到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和匠心。

评分

这本书实在太棒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绘画很感兴趣,但总是觉得资料零散,难以窥其全貌。这本《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简直就是我一直在寻找的宝藏。首先,它的选材非常讲究,从史前岩画到明清大家,几乎涵盖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每一个重要时期和代表性流派。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早期绘画的介绍,那些神秘的符号和粗犷的线条,在作者的解读下,仿佛有了生命,诉说着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理解。更不用说那些精美的插图了,每一幅都印刷得清晰逼真,色彩还原度也很高,让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看到了这些传世名作。我反复翻阅了描绘山水画的部分,从顾恺之的“高士图”到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再到马远的“山水十二景”,每一位大师的作品都让我惊叹不已。作者不仅仅罗列了画作,更深入地分析了它们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以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让我在欣赏美感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文化认知。那些关于笔墨韵味、构图技巧、设色讲究的讲解,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曾尝试着自己临摹一些画作,这本书无疑给我提供了最权威的参考和最生动的范本。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绘画特色的梳理,让我对中国绘画的多元化有了更深的认识。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一本绘画史的入门读物,更是一部艺术的百科全书,值得反复品读,每一次翻阅都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我是一个完全的门外汉,之前对中国画的了解仅限于一些浅显的印象,比如水墨山水、仕女图之类的。偶然的机会看到这本书,被它“国民阅读经典”的定位吸引,想着或许能系统地了解一下。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平易近人,没有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读懂。它就像一位耐心细致的老师,一步步引导我走进中国绘画的丰富世界。我最喜欢的是它将绘画的发展与中国历史、哲学、文学紧密结合起来讲解。比如,在介绍唐代绘画时,书中会提到当时盛唐的气象,以及佛教对绘画的影响,让我理解到绘画不仅仅是艺术,更是时代精神的反映。在读到宋代山水画时,我被书中对“气韵生动”的阐释深深打动,原来中国画追求的不仅仅是形似,更是意境和神韵。那些关于文人画的介绍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绘画还能承载如此丰富的个人情感和哲学思考。书中的插图更是锦上添花,每一张都配有详细的解说,让我能更好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我记得有一段关于《清明上河图》的描写,作者对画中人物、场景、细节的拆解分析,让我对这幅巨作有了前所未有的认识,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北宋汴京的繁华景象。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激发了我更深入地去探索其他艺术领域。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是人类文明中最闪耀的语言。《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这本书,恰恰是用最精彩的视觉语言,为我讲述了中华民族最灿烂的艺术史。它不仅仅是一本绘画史,更是一部视觉的百科全书,一本心灵的导览图。我非常喜欢书中对中国绘画“写意”精神的深入解读。作者通过对大量画作的分析,让我深刻理解到,中国画的精髓在于“形神兼备”,在于“气韵生动”。它不仅仅是对客观物象的描摹,更是对画家内心世界和精神境界的表达。我曾仔细研究过书中关于八大山人的作品,作者对那些充满孤寂、悲愤的笔墨,以及独特的构图,都做了非常深刻的解读,让我能够感受到这位艺术家在历史变迁中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每一幅都像是穿越时空而来的精灵,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这些传世名作的魅力。我曾反复翻阅书中关于明代仇英的工笔仕女图,作者对人物的服饰、发髻、面部表情的刻画,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领略到这位“明四家”之一的精湛技艺。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画不仅仅是静态的画面,它蕴含着动态的生命力,它能够引发我们对自然、对人生、对宇宙的无限遐想。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将中国绘画史上的名家名作一一呈现,更在于它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生活方式的窗户。它让我明白,绘画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艺术,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文化土壤息息相关的。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不同时期绘画风格的分析,是如何与当时的社会思潮、政治格局、经济状况相联系的。比如,在介绍宋代山水画时,书中不仅仅提到了“文人画”的概念,更深入地探讨了宋代理学思想对绘画的影响,让我理解到为何宋代山水画会如此注重意境和哲学内涵。我曾仔细研究过书中关于清代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作者对色彩的运用、笔墨的晕染,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体会到这位画家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花鸟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并且配有详细的注解,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字所描述的内容。我曾反复翻阅书中关于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作者对画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的描绘,都做了非常详细的分析,让我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贵族生活的奢靡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绘画史是一部关于人民生活、思想情感、审美追求的史诗,它值得我们去深入地了解和品味。

评分

这本《中国绘画史·古画微》简直就是我寻找了多年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感情的人,我一直渴望能有一本书,能够系统地、深入地、又充满人文关怀地介绍中国绘画的发展脉络。这本书做到了!它的内容之详实,绝对超出我的想象。从史前时代的刻符,到殷商周的青铜器纹饰,再到战国秦汉的帛画、画像石,乃至魏晋南北朝的佛教绘画,每一时期都有详尽的论述。作者在梳理历史线索的同时,并没有忽略对具体画作的精细解读。比如,在讲到唐代阎立本的《步辇图》时,书中不仅分析了构图的巧妙、人物神情的刻画,更深入探讨了这幅画在民族交往史上的重要意义。而对于宋代绘画,书中则花了大量篇幅介绍山水画的演变,从荆浩、关仝的雄浑,到董源、巨然的秀润,再到李唐、马远的严谨,以及宋四家的意趣,让我对不同风格的山水画有了清晰的认识。书中对水墨技法的演变、笔墨的运用,都有着非常专业的讲解,但又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即使我不是专业画家,也能体会到其中精妙之处。我尤其喜欢书中对明清时期绘画的介绍,无论是吴门画派的雅逸,还是董其溪、王石谷的苍劲,又或是扬州八怪的奇崛,都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本书的插图质量也令人称道,每一幅画作都尽可能地呈现出原作的风貌,让我能够近距离地欣赏这些艺术瑰宝。这本书不仅仅是绘画的普及读物,更是一部关于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的百科全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和启发,让我对中华民族的艺术创造力肃然起敬。

评分

作为一个在国外生活多年的游子,我对中华文化的思念之情总是无法抑制。阅读这本《中国绘画史·古画微》,就像是回到了故乡,与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进行了一次深情的对话。这本书的编排设计非常人性化,既有宏观的历史脉络梳理,又不乏对具体作品的微观深入解读。我非常喜欢它将中国绘画史按照不同的历史时期进行划分,从远古的岩画、陶纹,到夏商周的青铜器纹饰,再到春秋战国的漆画、帛画,一直到历朝历代的绘画大家和流派。每一章节的过渡都非常自然流畅,让我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绘画艺术的演变过程。书中对每一位重要的画家都有详尽的介绍,包括他们的生平、艺术风格、代表作品,以及他们在绘画史上所扮演的角色。我尤其被书中对水墨画的讲解所吸引,作者详细阐述了水墨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演变,以及它如何从一种简单的绘画材料,升华为一种承载东方哲学意境的独特艺术语言。书中那些精美的插图,不仅印刷质量上乘,而且数量众多,涵盖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绘画作品,让我大饱眼福。我曾反复翻阅书中关于宋代山水画的部分,那些磅礴的自然景象,与画中人物的渺小形成鲜明对比,让我深刻体会到古人对宇宙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本书不仅是一部绘画史,更是一部关于中国人民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文化精神的百科全书,它让我更加热爱我的祖国,更加珍视我所拥有的文化遗产。

评分

我一直觉得,想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看他们的艺术。而绘画,作为视觉艺术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之一,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一扇重要窗口。这本书,恰好为我打开了这扇窗。《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画作和年代,而是将绘画的发展置于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下,与其时期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宗教等方方面面紧密联系起来。比如,在谈到魏晋时期玄学盛行对绘画的影响时,书中引用了“以形写神”的理论,让我理解到当时士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是如何体现在绘画中的。而到了唐代,佛教的兴盛与国力强盛,共同催生了辉煌壮丽的宗教画和人物画,这在书中都有非常精彩的阐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宋代山水画的分析,作者不仅介绍了不同画派的风格特点,还深入探讨了宋代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以及他们如何通过山水画来寄托情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那些关于“皴法”、“点染”、“设色”的讲解,虽然是技术层面的,但作者用非常生动形象的比喻,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更是让我如痴如醉。我曾一遍又一遍地欣赏那些描绘山川壮丽、人物神情的画作,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画不仅仅是简单的线条和色彩的组合,更蕴含着深厚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评分

我一直认为,真正的经典,应该是能够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中国绘画史·古画微(插图本)》无疑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这本书最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在“讲”绘画,而是在“讲”那些隐藏在绘画背后的故事、情感、哲学和智慧。它将冰冷的史实,化为了有温度的文化传承。我曾反复阅读书中关于唐代阎立本《历代帝王图》的解读,作者不仅仅描述了帝王们的服饰和容貌,更深入地分析了他们眼神中流露出的威严、智慧或疲惫,让我仿佛看到了中国历史舞台上那些叱咤风云的君王们。而对于宋代文人画,书中则将画作与诗歌、书法紧密结合,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和精神世界。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意境”的解读,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将那些抽象的山水、花鸟,赋予了生命和情感,让我能够感受到画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书中大量的精美插图,每一幅都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让我目不暇接。我曾仔细研究过书中关于元代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的细节,作者对山峦的勾勒、树木的描绘、水流的渲染,都做了非常细致的分析,让我能够体会到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倾注的心血。这本书让我明白,中国画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心灵的洗礼,它能够引导我们去感受自然之美,去体悟人生哲理,去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评分

价廉物美啊,这套书都挺值得收的。

评分

很有深意的一本书!代表一个时代的特点!

评分

名家名著,篇幅不长,值得通读

评分

是一套经典好书。感谢中华书局。

评分

名家名著,篇幅不长,值得通读

评分

这套中华书局国民阅读经典系列,以前曾经买过一些,但都是按照个人喜好购买,这次一次性买了20本,觉得这套书很好,物美又价廉,可以说,是从人类浩瀚历史长河中精淘细选出来的国民阅读经典。据中华书局介绍,这套书一共要出20辑、100本,现在好像已经出了13辑、65本,我已经买了60本,有网上5本缺货了,计划买齐20辑100本,收藏起来,留待日后全家人仔细品读!

评分

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书不错,

评分

好书,质量不错,就是到货慢。

评分

搞活动买的 还是多搞活动啊 支持东哥 良心企业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