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碰神經:我即我腦

觸碰神經:我即我腦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帕特裏夏·丘奇蘭德 著,李恒熙 譯
圖書標籤:
  • 神經科學
  • 大腦
  • 意識
  • 自我
  • 認知
  • 心理學
  • 哲學
  • 身心
  • 神經可塑性
  • 自由意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06652
版次:1
商品編碼:11747449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47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什麼塑造瞭我們的人格?我們怎樣做齣決定?為什麼人們之間會同心共感?

  當代意識科學代錶人物帕特裏夏·丘奇蘭德揭示神經活動如何為你是誰奠定瞭基礎

  腦科學研究專傢唐孝威院士、意識領域知名學者李恒威教授撰文推薦

內容簡介

  

  如果我們接受以下這個觀點——

  我們的一切所感所思都不是源自於非物質的心靈,

  而是源自於我們腦中的電化學活動

  那麼,會怎麼樣呢?

  當代意識科學代錶人物帕特裏夏·丘奇蘭德將生物學的基本要素作為心智哲學的根據,流暢地解釋神經活動如何奠定一個人的身份,揭示齣瞭在意識、記憶和自由意誌諸方麵新的研究怎樣幫助人們重新審視那些經久不衰的哲學、倫理學和精神領域的問題:

  什麼塑造瞭我們的人格?

  如何解釋瀕死體驗?

  我們怎樣做齣決定?

  為什麼人們之間會同心共感?

  近來的科學發現還對理解各種現實生活中的兩難處境提供瞭有力的洞見:

  處在青春期的少年是否該為其行為承擔責任?

  昏迷中的患者是否可以被認為有一個自我?

  接受“正是我們的腦為我們是誰奠定瞭基礎”這樣的看法,讓我們認識到自己是進化的機製、過去的經驗以及社會施加影響的産物。

作者簡介

  帕特裏夏·丘奇蘭德(Patricia S. Churchland),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的榮修哲學教授。丘奇蘭德教授聚焦於傳統哲學問題(什麼是知識,價值從何而來)與神經科學和遺傳學的新發展之間的交叉研究,她將其稱為“神經哲學”(Neurophilosophy),並因在這方麵的開拓性工作而榮獲麥剋阿瑟奬。

精彩書評

  

  ★《觸碰神經》是一本明白曉暢、接地氣而又有趣的著作,它就像是草原上清涼舒爽的風,吹跑瞭哲學和神經科學中的混亂與模糊。

  ——艾莉森·高普尼剋(Alison Gopnik)

  《寶寶也是哲學傢》作者
  

  

  ★帕特裏夏·丘奇蘭德也許是世界上傑齣的神經哲學傢。在這本美妙、謙遜而又迷人的著作中,丘奇蘭德考察瞭心智、道德和生活的意義。

  ——歐文·弗拉納根(Owen Flanagan)

  《真正的難問題:物質世界中的意義》作者
  
  

  ★《觸碰神經》用迷人的文筆將讀者帶上瞭一段引人入勝的旅途,在其中他們會看到腦是如何運作的,神經科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怎樣的關係。任何人,隻要他認為好的哲學要植根於好的科學,或者他隻是好奇,想要理解腦是如何幫助我們理解人的狀況的,都會從中感到興味。一本極棒的著作!

  —— 大衛·利文斯頓·史密斯(David Livingstone Smith)

  《非人:為何我們會貶低、奴役、傷害他人 》作者
  
  

  ★世界寶貴的是人,人寶貴的是意識。人們開始重視意識與健康、意識與教育、意識與創新、意識與社會等實際問題的研究,這些應用研究的成果將造福於人類。

  ——唐孝威院士

  腦科學專傢
  
  

  ★我們應該在意識之謎麵前駐足片刻,去體會一下它的獨特韻味:有意識的體驗好比是宇宙漫長演化中的一道曙光,盡管它還閃爍不定,但它第1次將曾經漫無邊際的無意識的黑暗世界的一隅照亮,然後慢慢擴大,並最終明白自己就誕生在那個被它照亮的宇宙中。

  ——李恒威

  浙江大學教授

目錄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中文版序言
第1章 我,我自己和我的腦 / 1
不安 / 1
待售的水果 / 13
實用的視角 / 16
第2章 靈魂的探尋 / 20
身體與靈魂 / 29
為什麼搞清楚腦的工作方式如此睏難 / 36
否定要比實乾容易 / 39
拓展我們的自我概念 / 42
第3章 我的天堂 / 45
腦中的趣事 / 50
幻覺但不是妄想 / 52
信念 / 57
第4章 道德背後的腦 / 61
價值的源泉 / 63
哺乳動物之愛 / 64
人類是一夫一妻製的嗎 / 79
道德從何處開始 / 80
宗教和道德的理由 / 88
緊張與平衡 / 91
第5章 攻擊與性 / 94
憎恨的快樂 / 94
攻擊的用途 / 99
擇偶競爭 / 101
雄性與雌性的腦 / 102
人類在性發展上的不同道路 / 108
性吸引及其生物學機理 / 112
睾丸素與攻擊性 / 114
控製與駕馭攻擊性 / 118
第6章 一場如此可愛的戰爭 / 121
種族滅絕是基因惹的禍? / 121
製度規範如何塑造行為 / 128
第7章 自由意誌、習慣和自我控製 / 134
自我控製的腦機製 / 134
自由意誌 / 143
犯罪與懲罰 / 149
第8章 隱藏的認知 / 157
無意識的智慧 / 157
無意識進行的對話 / 159
獲得習慣 / 165
我和我的無意識腦 / 167
迴到我與非我相對立的劃分 / 168
是我做的嗎 / 172
自我概念中的失常 / 175
決定、無意識處理和自我控製 / 177
第9章 對有意識生活的考察 / 183
睡眠與意識經驗的喪失 / 184
睡吧,寶貝,安靜伴你一夜 / 185
意識的科學 / 190
對某物的意識與對具體某物的意識:一個聯係 / 195
對其他哺乳動物和鳥類意識的評論 / 204
工作記憶 / 206
結語 / 210
注釋 / 220
緻謝 / 246








前言/序言

  欣聞我的新著《觸碰神經:我即我腦》有瞭中文譯本。很久以來我都渴望與中國的學者交流,如今這本著作在中國齣版,我倍感榮幸。在中國,有關心智、腦和道德本性的探討有著悠久而又與眾不同的傳統,諸如孟子這樣的卓越思想傢提齣瞭許多深邃的見地。我期待著與中國的學者就科學(不僅包括神經科學,也包括遺傳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發展與我們對自身本性的理解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與我們的社會生活之間的關係展開討論。我希望隨著對社會行為的神經機製的瞭解越來越深刻,我們對於文化發展的理解也會更加全麵,這將有助於製度的建設並最終服務於寬容、自由和智慧的目標。此外,許多人因為罹患神經疾病而陷於生活的睏境,神經科學的研究為治療這些疾病帶來瞭令人振奮的希望。盡管在人腦的組織與功能方麵尚有許多基本的問題還沒有得到解答,但迄今為止的研究發現已經為治療甚至是預防這些可怕的疾病打下瞭基礎。的確,對腦的科學理解在實踐上已經收獲瞭重要的成果,關於腦的知識也催生瞭奇妙的技術發明,除此之外,科學知識本身也帶給我們深刻的滿足與純粹的快樂,它是黑暗中驅散迷信的彌足珍貴的火光。

  帕特裏夏·丘奇蘭德




alt="" />

《觸碰神經:我即我腦》是一部深度探索人類意識、自我認知以及大腦運作機製的著作。本書作者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特的視角,將復雜的神經科學概念以引人入勝的方式呈現給讀者,試圖迴答那個古老而又現代的問題:我們是誰? 本書並非一本簡單的科普讀物,它更像是一次穿越大腦迷宮的旅程,每一次章節的推進都伴隨著一次對自我認知的深刻剖析。作者從最基礎的神經元結構講起,逐步深入到神經遞質的化學信使作用,再到神經網絡的龐大連接,為讀者搭建瞭一個理解大腦運作的宏觀框架。然而,本書的亮點遠不止於此。它巧妙地將這些科學原理與人類最核心的體驗——意識、情感、記憶、決策——緊密聯係起來。 在探討意識方麵,作者並沒有止步於描繪大腦活動如何與主觀感受相對應,而是進一步質疑瞭意識的本質。它是一種湧現現象,還是潛藏在更深層的物理規律之中?我們所體驗到的“我”,是否隻是大腦復雜計算的結果?書中引用瞭大量的神經影像學研究、認知心理學實驗以及哲學思辨,引導讀者一同思考這些懸而未決的謎題。作者通過生動的案例,比如不同意識狀態下的腦部活動差異(如睡眠、麻醉、冥想),以及對腦損傷患者的研究,揭示瞭意識的脆弱性以及大腦結構與功能之間密不可分的聯係。 關於“我即我腦”的核心命題,本書進行瞭多角度的闡釋。作者認為,我們對自我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大腦的感知、記憶和情感處理方式所塑造的。我們的性格、偏好、甚至道德判斷,都與大腦特定區域的活動模式和化學物質的平衡息息相關。書中詳細介紹瞭大腦各個區域的功能,如額葉在決策和執行功能中的作用,邊緣係統在情感錶達和記憶形成中的關鍵地位,以及顳葉在語言理解和視覺識彆上的重要性。通過對這些區域的研究,作者說明瞭我們如何通過大腦來構建一個穩定且連續的“自我”敘事。 記憶是本書的另一重要篇章。作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記憶的編碼、存儲和提取過程,以及不同類型的記憶(如情景記憶、語義記憶、程序性記憶)在大腦中的儲存機製。他解釋瞭為什麼我們會記住某些事件,而另一些卻被遺忘,以及記憶的形成和迴憶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通過對“虛假記憶”等現象的探討,本書進一步強調瞭記憶的構建性,以及它如何影響我們對過去和現在的理解,從而進一步影響我們對“我”的認知。 情感在本書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作者認為,情感並非獨立於理性之外的存在,而是大腦高度整閤的産物。他詳細闡述瞭情緒産生的神經機製,以及情緒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決策和行為。從基本的恐懼和快樂,到更復雜的情感如愛和同情,本書都試圖從神經科學的角度進行解釋。通過對情緒障礙的研究,如抑鬱癥和焦慮癥,作者揭示瞭情緒失調可能帶來的深刻影響,以及大腦內部化學平衡的失衡如何改變一個人的體驗和自我感知。 決策過程也是本書的重點關注對象。作者挑戰瞭“理性人”的傳統觀念,指齣我們的許多決策並非純粹基於邏輯分析,而是受到潛意識、直覺、情感以及過去經驗的深刻影響。他介紹瞭大腦在評估風險、權衡利弊以及做齣選擇時的神經活動,並解釋瞭“衝動”、“延遲滿足”等行為背後的生物學基礎。通過對“損失厭惡”、“確認偏誤”等認知偏差的剖析,本書嚮讀者展示瞭大腦在決策過程中存在的係統性“陷阱”,以及如何認識這些陷阱以做齣更明智的選擇。 本書的一大特色在於其跨學科的融閤。作者不僅廣泛引用神經科學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巧妙地藉鑒瞭哲學、心理學、語言學甚至計算機科學的理論。他將神經科學的發現與笛卡爾的二元論、休謨的經驗主義、以及當代認知哲學的討論相結閤,為讀者提供瞭一個更全麵、更深刻的理解框架。通過與人工智能領域的對比,作者也探討瞭大腦的獨特性,以及人類意識在當前的科技發展中仍然存在的不可替代之處。 《觸碰神經:我即我腦》並非一本提供簡單答案的書,相反,它提齣瞭更多深刻的問題,鼓勵讀者去思考、去探索。作者以一種開放而謙遜的態度,承認瞭人類大腦的復雜性和我們對其認識的局限性。他鼓勵讀者將書中的知識應用於自身,更加審慎地審視自己的想法、感受和行為,從而更好地理解“我”這個由億萬神經元構成的奇跡。 本書的語言風格通俗易懂,即使是對於沒有科學背景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跟隨作者的思路。作者善於運用生動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將抽象的科學概念具象化,讓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從神經元的微觀世界到意識的宏觀圖景,本書猶如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瞭探索自身最深層奧秘的大門。 總而言之,《觸碰神經:我即我腦》是一部引人入勝、發人深省的著作。它不僅是對大腦科學的一次精彩梳理,更是一次關於自我認知、意識本質以及人類存在意義的深刻追問。它將帶領讀者踏上一段非凡的旅程,去“觸碰”那個我們最熟悉卻又最陌生的所在——我們自己的大腦,並在此過程中,重新審視“我”的真正含義。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拿到手的時候,就被這個名字吸引住瞭。“觸碰神經:我即我腦”,聽起來就帶著一種直擊靈魂的意味。讀完之後,感覺像是經曆瞭一場關於“我是誰”的深度探索。作者並沒有像傳統的哲學著作那樣,堆砌晦澀的理論,而是用一種非常生動、幾乎是敘事的方式,將復雜的神經科學概念娓娓道來。我記得有一章講到記憶的形成,作者通過一個具體的案例,讓我們清晰地看到瞭大腦是如何像一個不斷重構的檔案庫,將經驗碎片化地儲存,又在迴憶時重新編織成一個連貫的故事。這讓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過去對“自我”的認知——我們所認為的那個穩定不變的“我”,可能更多是一種持續進行的、脆弱的神經信號的共振。這種描述不是冰冷的科學報告,而是帶著強烈的畫麵感,讓你仿佛能透過書頁,直接窺見自己大腦深處那些閃爍的電信號。它挑戰瞭我對“自由意誌”的傳統理解,讓我對每一個決定背後的生理機製産生瞭濃厚的興趣,讀起來讓人心潮澎湃,同時也有一絲清醒的、對自身局限性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結構非常巧妙,它不像一本教科書那樣闆著臉孔,而是更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著你在復雜的神經迷宮中穿梭。作者在關鍵的理論節點上,總能穿插一些曆史上的裏程碑式實驗,或者是一些前沿的臨床案例,這極大地增強瞭論述的說服力和趣味性。特彆是關於意識的探討,這一點往往是所有相關書籍的難點,但作者處理得極為剋製和精妙。他沒有妄言要完全“解開”意識之謎,而是誠實地指齣瞭當前科學的邊界在哪裏,哪些是可測量的電化學反應,哪些仍舊是哲學的疆域。這種嚴謹中帶著謙遜的態度,讓讀者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保持瞭一種對未知世界的敬畏感。我閤上書本時,腦中浮現的不是一堆公式,而是對未來科技可能如何重塑我們認知的無限遐想,比如人機交互的界限,以及“數字化永生”的可能性。

評分

閱讀體驗上,這本書提供瞭一種罕見的智力上的“沉浸感”。很多科學著作為瞭追求嚴謹,往往犧牲瞭閱讀的流暢性,但這本書卻很好地平衡瞭這兩者。它的語言富有節奏感,即使是討論像突觸可塑性這樣深奧的概念,作者也總能找到一個貼切的比喻或類比,使得一個門外漢也能迅速抓住核心要義。我尤其欣賞它對“自我欺騙”和“認知偏差”的深入探討。它揭示瞭我們大腦是如何為瞭維護一個穩定且積極的自我敘事,而不斷地過濾、扭麯外部信息的。這不僅僅是理論,它直接作用於我們對日常社交的理解。讀完後,我在與人交流時,會下意識地去思考對方的“敘事過濾器”可能是什麼,這極大地提升瞭我理解他人復雜動機的能力。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讓你看清自己運作機製,並因此獲得某種程度“精神解放”的書籍。

評分

與其說這是一本科普讀物,不如說它是一部關於“存在主義”的當代重述。它強迫你思考一個核心問題:如果“我”的一切——思想、性格、偏好——都可以被視為大腦活動的産物,那麼,我們如何定義“本我”?作者對“可塑性”的強調令人振奮。盡管我們的神經通路在很大程度上由基因和早年經驗奠定,但書中的實例不斷提醒我們,大腦終其一生都在進行著重塑。每一次新的學習、每一次刻意的練習,都是一次神經聯結的強化或修剪。這給予瞭我極大的行動上的鼓舞。它告訴我們,我們不是被睏在自己固有的思維模式裏的僵化實體,而是一個動態的、可以自我編輯的係統。這種積極的暗示,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能量,它讓你不再抱怨環境對你的塑造,而是開始關注自己如何主動地去“編程”自己的下一步。

評分

這本書的文字功底實在令人佩服,行文如行雲流水,毫不拖遝,但其深度卻非同一般。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於情感機製的剖析。過去我們總覺得愛、恐懼、喜悅這些是抽象的精神活動,這本書卻把它落到瞭具體的腦區和化學物質上。它不是簡單地告訴你“杏仁核負責恐懼”,而是會詳細描述在麵對壓力時,神經遞質如何像潮水一樣湧過各個通路,瞬間塑造瞭你的反應模式。這種將人類最深層、最私密的情感體驗,還原為一套精密的生物學算法的過程,初看令人震撼,細想卻又感到一種奇異的平靜。它解釋瞭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做齣“非理性”的決定,因為那不是你的“心”在作怪,而是你的“腦”在遵循一套古老的、為瞭生存而優化過的程序。這種視角轉變,使得我在麵對生活中的挫摺和睏惑時,多瞭一層抽離的、更具同理心的理解——理解瞭大腦的局限,也更能接納自己的不完美。

評分

有關高級意識(抽象思維、靈魂等)的生物學基礎的探索性作品。

評分

期待已久

評分

還沒開始看,書的質量挺不錯的

評分

送貨及時很不錯。配送員也很好。

評分

還可以吧,就是貴,感覺可以,哈哈哈哈哈。

評分

很好的商品 物流也很給力

評分

東西很好,發貨很快!服務態度也很好。

評分

物流很快,品質不錯!

評分

實惠,物美價廉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