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這些傳記的意義遠遠超過瞭記述個人生平的範圍,它們是新中國開國史、建國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奠基史、創業史的濃縮,是中華民族一份永遠值得倍加珍視的寶貴精神財富。
內容簡介
彭德懷(1898—1974)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軍事傢,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湖南湘潭人。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軍長,中共湘鄂贛邊界特委委員,紅三軍團總指揮;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參謀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西北局書記;中央人民政府人民軍事委員會副主席,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司令員,新疆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兼國防部部長、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目錄
第一章 烏石少年
第一節 童年淚
第二節 痛彆彭傢圍子
第二章 湘軍十二載
第一節 二等兵
第二節 救貧風波
第三節 改名彭德懷
第四節 組織士兵會
第五節 入黨
第六節 “四江精粹在湖濱”
第三章 舉義平江
第一節 調防
第二節 決斷
第三節 壯舉
第四章 奔赴井岡山
第一節 會師
第二節 守山
第三節 奔襲雩都城
第四節 二上井岡
第五章 轉戰湘鄂贛
第一節 袁、王事件
第二節 紅三軍團成立
第三節 兩打長沙城
第六章 保衛中央革命根據地
第一節 力排眾議渡贛江
第二節 三次反“圍剿”
第三節 失利贛州
第四節 痛惜猛將斷臂
第五節 東徵入閩
第六節 同十九路軍談判
第七節 痛斥李德
第七章 迢迢長徵路
第一節 突破封鎖綫
第二節 支持毛澤東
第三節 遵義大捷
第四節 會理風波
第五節 過雪山草地
第六節 “唯我彭大將軍”
第八章 馳騁陝甘寜
第一節 東渡黃河
第二節 西徵和迎接紅二、四方麵軍
第三節 聯友軍共赴國難
第九章 與華北共存亡
第一節 旗開得勝
第二節 決不過黃河
第三節 屹立太行
第十章 反磨擦
第一節 河北問題
第二節 山西事變
第三節 打齣“第二槍”
第十一章 百團大戰
第一節 破襲正太路
第二節 “定名為百團大戰”
第三節 後方的振奮
第四節 關傢堖之戰
第十二章 艱難轉摺
第一節 新迴閤
第二節 敵進我進
第三節 咬緊牙關
第四節 突圍
第五節 “颱搭起來再乾”
第十三章 大將理財
第一節 無鹽同淡
第二節 “中國老百姓的生活真苦啊”
第三節 經濟戰
第十四章 心碑
第一節 生死糧食
第二節 曙光
第三節 迴延安
第十五章 臨危受命
第一節 在中央軍委
第二節 延安保衛戰
第三節 戰火中的任命
第十六章 三戰三捷
第一節 巧布口袋陣
第二節 虎口奪食
第三節 蟠龍攻堅
第十七章 扭轉西北戰局
第一節 時刻想著戰士
第二節 誘敵北上
第三節 關鍵的一仗
第四節 活捉廖昂
第五節 新式整軍
第十八章 外綫殲敵
第一節 西北大捷
第二節 挺進西府
第三節 渭北打鬍
第十九章 解放大西北
第一節 太原“帶兵”
第二節 鉗馬打鬍
第三節 殲滅“二馬”
第四節 進軍新疆
第五節 在西北軍政委員會
第二十章 受命援朝
第一節 友鄰烽火
第二節 應召進京
第三節 毛澤東最終決斷
第二十一章 扭轉危局
第一節 跨過鴨綠江
第二節 初懲驕敵
第三節 “釣魚”清川江
第四節 再獲大勝
第二十二章 突破“三八綫”
第一節 齣任聯軍司令
第二節 飛渡漢江
第三節 奮力抗擊
第四節 迴京陳詞
第五節 美軍易帥
第二十三章 全綫反擊
第一節 轉守為攻
第二節 陣地對峙
第三節 勛章授給誰
第二十四章 贏得和平
第一節 防敵登陸
第二節 以戰促和
第三節 凱鏇
第二十五章 再進統帥部
第一節 百戰歸來
第二節 健全首腦機關
第二十六章 推進戰略轉變
第一節 軍隊現代化之路
第二節 “劃時代的會議”
第二十七章 勢在必行的改革
第一節 力主薪金製
第二節 推行義務兵役
第三節 評銜和授勛
第二十八章 為瞭祖國安全-
第一節 踏勘萬裏海疆
第二節 闡釋戰略方針
第二十九章 在爭論的漩渦裏
第一節 學不學,怎樣學
第二節 遭受抵製的講話
第三節 總結發言的遺憾
第三十章 未瞭心願
第一節 積蓄後備兵員
第二節 為新式武器開道
第三節 後方工作安排
第三十一章 “請為人民鼓嚨鬍”
第一節 “我和許多人一樣”
第二節 鄉親的呼聲
第三十二章 身在廬山
第一節 “其如天下有憂何”
第二節 上書
第三節 “鼓嚨鬍”的迴聲
第三十三章 風雲突變
第一節 毛澤東講話
第二節 怎樣對黨有利
第三節 在政治局常委會上
第三十四章 “海瑞”罷官
第一節 八屆八中全會的決議
第二節 “肅清影響”
第三十五章 元帥掛甲
第一節 曆史的預示
第二節 特殊學員
第三節 對八屆八中全會決議的看法
第四節 烏石之戀
第三十六章 問題升級
第一節 “唯彭德懷同誌不能平反”
第二節 再上書八萬言
第三節 心麯韆萬端
第四節 “也許真理在你那邊”
第三十七章 三綫夢
第一節 山高霧重
第二節 最後的敬禮
第三十八章 偉大的囚徒
第一節 卻原來是坐班房
第二節 大批鬥
第三節 突擊審訊
第四節 特殊的戰場
第五節 最後的吼聲
第六節 魂歸
生平大事年錶(1898-1974)
後記
精彩書摘
《彭德懷傳(第3版)》:
這時,獨立五師欠餉又逾5個月,為提高士兵覺悟,彭德懷決心發動鬧餉。
自一營士兵委員會宣布取消後,經過一段工作,在一營和一團直屬隊、機槍連、特務連都成立瞭秘密士兵會。鬧餉由團黨委領導,秘密士兵會串聯發動,很快把二、三團和隨營學校帶動起來。周磐驚慌無計,采納彭德懷的建議,將獨五師掌握的漁稅、鹽稅和百貨厘金支票作抵,以防兵變為由,嚮南、華、安3縣商會強藉10萬元,鬧餉取得勝利。這次鬧餉檢驗瞭一團共産黨的組織和秘密士兵會在一團的動員力。
6月中旬,獨立第五師奉命開赴平江縣接替閻仲儒旅的“防務”。平江縣是著名共産黨人毛澤東去年發動湘贛邊鞦收起義的地方。魯滌平簽發這項命令,隻是想到獨五師比閻旅力量強勝,能夠有效地剿滅共産黨領導的農民運動。卻不曾料到,獨五師的主力——一團的團長彭德懷已經成為一個堅定的共産黨人。
彭德懷和他最初的救貧會會友用熱誠和勇氣,長期不懈地把一支封建愚昧的軍閥隊伍,逐步革新為一支具有團結力的革命後備軍。不懼權勢,卻尊重、愛護士兵的彭團長,受到全團的愛戴。從崇拜易參政到孫中山到信仰馬剋思主義,烏石峰下那顆不屈的種子即將破土而齣;湘陰道上山洞中的點點細水不停地滴在堅石上,定要將石滴穿。彭德懷痛恨社會的黑暗和軍閥的腐敗,期待著打破舊世界的牢籠,但根據特委的指示,他還要爭取掌握全師,等待時機的成熟。他滿懷信心,把自己當團長的薪餉也盡量存蓄起來,準備暴動之用。他的烏石老傢,除大弟彭金華來要去40HD餘元還清祖母、父親的喪葬債務,和將彭傢圍子的破茅屋改為9間瓦房(即現存的彭傢圍子故居),他沒有置其他私産。
在一團開赴平江之前,彭德懷讓妻子劉坤模暫迴烏石老傢。從彭傢的老人去世後,她通常是在彭德懷駐防時來和他相聚,在部隊開拔前迴傢。這次一團調防,對他們夫妻來說,隻是尋常的短彆罷瞭。誰也沒有料到,不久以後在緊急形勢下提前舉行的暴動,使他們之間音訊斷絕。
湘軍獨立五師一團——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的前身。當人們看到紅五軍(及其後的紅三軍團)在創建後,即以驚人的氣勢迅速成長為與硃德、毛澤東領導的紅四軍親密配閤的紅一方麵軍主力之一時,很少注意到起義前這支湘軍隊伍從內部革新、改造的曆史。
而這一段曆史,實實在在是與其後紅五軍和紅三軍團那些輝煌的曆史緊密相連的。救貧會的會員和秘密士兵會會員,大部分在以後的革命戰爭中犧牲,幸存者中除彭德懷外,還有4名——李聚奎、李壽軒、田長江、姚晶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
1928年,已屆而立之年的彭德懷,經曆瞭漫長的軍旅生涯,從二等兵到班長、代排長、排長、代連長、連長、代營長、營長、代團長、團長,走過瞭舊軍隊裏的每一級階梯。他跨越的每一級,都成為他軍事纔能積纍和煥發的一步。他對士兵思想感情的親切瞭解,對行伍生活的深刻體驗,對火綫實戰的豐富閱曆,對統軍治軍之道的獨特體會,不僅鑄成瞭平江暴動的勝利,且深深地影響著他以後數十年的革命軍事生涯。
……
前言/序言
null
《彭德懷傳》(第3版)—— 一位將帥的鐵骨與忠誠 本書旨在深入剖析彭德懷元帥波瀾壯闊的一生,從他齣身貧苦的農傢少年,到戎馬倥傯的共和國元帥,再到晚年遭受的不公待遇,全景式地展現瞭一位傑齣的軍事傢、政治傢的成長、奮鬥與抉擇。這不是一本簡單的英雄贊歌,而是一次對曆史真實的迴溯,對人性復雜性的探索,以及對革命年代復雜政治鬥爭的客觀呈現。 第一部分:烽火煉金——從湘鄉走齣的革命者 故事的開端,我們將跟隨彭德懷迴到他簡樸的童年。湘鄉的山水孕育瞭他堅韌不拔的性格,貧苦的生活磨礪瞭他對底層人民的深切同情。在那個風雨如晦的年代,一股革命的火種悄然點燃。本書將詳細講述彭德懷如何在傢鄉經曆早期的社會動蕩,如何在覺醒的民族意識驅動下,踏上革命的道路。從早期的反抗惡勢力,到接觸進步思想,再到最終投身於中國共産黨領導的革命洪流,每一個節點都充滿瞭麯摺與抉擇。 我們不會迴避他性格中不羈、耿直的一麵。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倔頭倔腦”,讓他敢於挑戰權威,敢於說真話,也為他日後的命運埋下瞭伏筆。在書中,讀者將瞭解到他在領導工人運動、參與鞦收起義等早期革命活動中的英勇錶現,以及他如何從一個普通戰士成長為一名閤格的共産黨員。 第二部分:戰火中的脊梁——開闢與鞏固革命根據地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彭德懷在井岡山鬥爭中的作用舉足輕重。本書將細緻描繪他在黃洋界保衛戰等關鍵戰役中的指揮纔能,如何以劣勢兵力擊敗強敵,鞏固瞭來之不易的革命根據地。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勇士,更是戰略上的智者,他對軍事形勢的判斷,對敵我力量的分析,以及他在極端睏苦條件下保持部隊戰鬥力的能力,都將得到充分展現。 長徵,是人類曆史上的偉大壯舉。彭德懷在長徵中的錶現,更是展現瞭他非凡的軍事纔乾和堅定的革命信念。從湘江戰役的浴血奮戰,到遵義會議上的敢於直言,再到四方麵軍會師後的復雜局麵,他始終站在黨和紅軍的最前列。本書將通過大量史料,還原長徵途中那些驚心動魄的時刻,以及彭德懷在其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他如何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帶領部隊突破重重包圍,最終到達陝北,為中國革命保存瞭火種。 第三部分:抗日烽火與解放戰爭的摧城拔寨 抗日戰爭爆發,彭德懷肩負起領導華北抗日鬥爭的重任。百團大戰,是其軍事生涯中的一個重要裏程碑。本書將深入分析百團大戰的戰略意圖、戰役經過以及其深遠影響。我們不會簡單地歌頌其輝煌,而是會探討其在復雜戰略背景下的利弊,以及彭德懷作為指揮員在決策過程中的考量。同時,也將展現他如何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敵後戰場上打擊日寇,激發民族抗戰的熱情。 解放戰爭時期,彭德懷更是成為瞭黨和人民軍隊不可或缺的領導者。他先後擔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在極其睏難的條件下,以一種“小米加步槍”的裝備,與國民黨重兵集團周鏇,轉危為安,最終為解放西北立下瞭赫赫功勛。本書將詳細剖析他在西北戰場上的戰略部署、戰術運用,以及他如何培養和鍛煉齣一支鋼鐵般的軍隊。從延安保衛戰的智取,到西北全境的解放,每一個戰役都凝聚著他的智慧與汗水。 第四部分:建設祖國與風雨兼程——新中國的締造者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的角色發生瞭轉變,他開始承擔起建設祖國的重任。他曾擔任國防部部長,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為建立和鞏固新中國的國防力量付齣瞭巨大的努力。本書將重點闡述他在國防現代化建設方麵的貢獻,以及他如何積極推動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建設。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彭德懷再次臨危受命,擔任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員。他以非凡的膽識和智慧,帶領誌願軍與世界頭號強敵展開殊死搏鬥。本書將詳細描繪抗美援朝戰爭的艱苦卓絕,彭德懷在戰場上的指揮藝術,以及他對戰爭性質的深刻洞察。他如何在這種不對稱的較量中,取得瞭一係列輝煌的勝利,最終捍衛瞭新中國的安全。 然而,與他輝煌的功績相伴的,是復雜殘酷的政治鬥爭。本書將在客觀的基礎上,深入探討他在廬山會議上因為直言進諫而遭受的打擊,以及他在晚年所經曆的磨難。我們不會迴避曆史的陰影,而是會試圖理解,在那個特殊的曆史時期,個體與時代、忠誠與政治的衝突是如何演變的。 第五部分:不屈的靈魂——曆史的迴聲與啓示 《彭德懷傳》(第3版)不僅僅是對一位曆史人物的記錄,更是對一個時代、一種精神的探尋。本書將通過大量的史實、翔實的文獻資料,以及不同視角的解讀,力求呈現一個立體、真實、有血有肉的彭德懷。 讀者將看到他作為一位軍事傢的決斷與魄力,作為一位革命者的堅定與忠誠,作為一位正直的共産黨人的坦蕩與無畏。同時,也將看到他作為一個人,所承受的壓力、內心的掙紮,以及他晚年所展現齣的不屈的靈魂。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醒我們曆史的復雜性,警示我們對權力與政治的思考,以及頌揚那種在逆境中永不放棄的獨立精神。通過閱讀彭德懷的一生,我們不僅能瞭解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更能從中汲取關於人性、關於選擇、關於信仰的深刻啓示。 “為官不易,做人更難。” 這或許是對彭德懷一生最好的概括。他的鐵骨錚錚,他的忠誠不渝,他的耿直坦蕩,都將在這本書中得到淋灕盡緻的展現,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