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棉油作物病虫原色图谱

粮棉油作物病虫原色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吕国强 编
图书标签:
  • 病虫害识别
  • 作物病虫害
  • 粮棉油作物
  • 农业科技
  • 病虫原色图谱
  • 植物保护
  • 农业生产
  • 病虫害防治
  • 农作物病虫害
  • 图鉴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ISBN:9787534978562
版次:1
商品编码:11775667
包装:精装
开本:大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铜版纸
页数:502
字数:1020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一般读者
  《粮棉油作物病虫原色图谱》共精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等6大类作物278种病虫原色图片2000多张。详细介绍了其中140余种主要病虫的分布区域、形态(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内容简介

  《粮棉油作物病虫原色图谱》为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主要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类与发生危害特点研究项目成果丛书之一,是对河南省多年来主要农作物病虫种类普查、鉴定、研究工作的全面总结。共精选小麦、玉米、水稻、大豆、花生、油菜、棉花等7大类作物278种病虫原色图片2000多张,所有图片全部由基层植保技术人员拍摄,重点突出病害田间发展和虫害不同时期的症状识别特征,同时,详细介绍了其中140余种主要病虫的分布区域、形态(症状)特点、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内容丰富,图片清晰、文图并茂,科学实用,特色明显,对指导河南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是各级农业、植保科技人员必备工具书,也可作为植保科研、教学工作参考。

作者简介

  吕国强,现为河南省植保植检站副站长、二级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省优秀专家,兼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该同志三十多年来一直从事农作物病虫测报防治工作,学术造诣较高,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曾主持完成多项国家和省级重点科研项目。

目录

一、小麦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小麦锈病
. 小麦白粉病
. 小麦纹枯病
. 小麦赤霉病
. 小麦全蚀病
. 小麦胞囊线虫病
. 小麦叶枯病
.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
. 小麦根腐病
. 小麦黄矮病
. 小麦秆黑粉病
. 小麦腥黑穗病
. 小麦散黑穗病
. 小麦颖枯病
. 小麦霜霉病
. 小麦蚜虫
. 小麦红蜘蛛
. 小麦吸浆虫
. 麦叶蜂
. 小麦潜叶蝇
(二)次要病虫害
. 小麦煤污病
. 小麦黑颖病
. 耕葵粉蚧
. 斑须蝽
. 赤须盲蝽
. 小麦皮蓟马
. 麦田袋蛾
. 大灰象甲
. 麦田蜗牛
. 灰飞虱
. 麦茎蜂
. 麦拟根蚜
. 麦田白蚁
. 麦凹胫跳甲
. 甘蓝夜蛾
. 小麦黑胚病
. 麦田大螟
. 黄褐丽金龟
. 小麦冻害
二、玉米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 玉米褐斑病
. 玉米纹枯病
. 玉米瘤黑粉病
. 玉米青枯病(茎基腐病)
. 玉米锈病
. 玉米穗腐病
.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
. 玉米粗缩病
.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
. 玉米大斑病
. 玉米小斑病
. 玉米顶腐病
. 玉米疯顶病
. 玉米丝黑穗病
. 玉米螟
. 玉米蚜虫
. 玉米蓟马
. 二点委夜蛾
. 玉米叶螨
. 玉米耕葵粉蚧
目录
. 桃蛀螟
. 稻赤斑黑沫蝉
. 高粱条螟
. 甘薯跳盲蝽
(二)次要病虫害
. 玉米红叶病
. 玉米全蚀病
.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
. 玉米苗枯病
. 玉米双斑萤叶甲
. 大螟
. 大青叶蝉
. 隐纹稻苞虫
. 赤须盲蝽
. 灯蛾
. 玉米旋心虫
三、水稻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稻瘟病
. 水稻纹枯病
. 水稻条纹叶枯病
. 稻曲病
. 水稻恶苗病
. 稻胡麻斑病
. 水稻白叶枯病
. 水稻黑条矮缩病
. 稻飞虱
. 稻纵卷叶螟
. 二化螟
. 三化螟
. 大螟
. 稻蓟马
. 直纹稻弄蝶(稻苞虫)
. 中华稻蝗
(二)次要病虫害
. 稻赤枯病
. 稻干尖线虫病
. 稻谷枯病
. 稻旱青立病
. 稻鞘腐病
. 稻苗疫霉病
. 稻立枯病
. 稻粒黑粉病
. 蚜虫
. 稻绿蝽
. 稻褐蝽
. 稻棘缘蝽
. 稻黑蝽
. 黑尾叶蝉
. 稻象甲
. 稻赤斑黑沫蝉
. 棉铃虫
. 稻眼蝶
. 白苞螟
四、大豆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大豆根腐病
. 大豆立枯病
. 大豆病毒病
. 大豆疫病
. 大豆灰星病
. 大豆茎枯病
. 大豆枯萎病
. 大豆褐斑病
. 大豆细菌斑点病
. 大豆紫斑病
. 大豆黑斑病
. 大豆霜霉病
. 大豆炭疽病
. 大豆根结线虫病
. 豆蚜
. 豆天蛾
. 豆秆黑潜蝇
. 大豆食心虫
. 豆荚螟
. 豇豆荚螟
. 豆蚀叶野螟
. 豆卷叶野螟
. 茶翅蝽
. 筛豆龟蝽
. 点蜂缘蝽
. 豆芫菁
. 豆叶东潜蝇
(二)次要病虫害
. 大豆灰斑病
. 大豆耙点病
. 大豆细菌性斑疹病
. 大豆细菌性角斑病
. 大豆渍害
. 大豆菟丝子
. 大豆肥害
. 小造桥虫
. 大造桥虫
. 甜菜叶螟
. 豆叶螨
. 麻皮蝽
. 稻绿蝽
. 大灰象甲
. 蒙古灰象甲
. 绿鳞象甲
. 二十八星瓢虫
. 二星瓢虫
. 小绿叶蝉
. 甘薯绮夜蛾
. 斑缘豆粉蝶
. 人纹污灯蛾
. 中华象蜡蝉
. 螽斯
. 直纹稻弄蝶
. 潜叶蝇
. 大豆田造桥虫
. 白粉虱
. 蓟马
. 黄钩蛱蝶
. 菜蝽
. 三点盲蝽
. 星白雪灯蛾
五、花生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花生褐斑病
. 花生黑斑病
. 花生网斑病
. 花生焦斑病
. 花生锈病
. 花生炭疽病
. 花生疮痂病
. 花生病毒病
. 花生冠腐病
. 花生茎腐病
. 花生根腐病
. 花生青枯病
. 花生白绢病
. 花生菌核病
. 花生根结线虫病
. 花生果腐病
. 花生缺铁性黄化病
. 花生蚜虫
. 花生叶螨
. 花生新黑地蛛蚧
(二)次要病虫害
. 花生轮斑病
. 花生灰斑病
. 花生灰霉病
. 花生丛枝病
. 花生粘菌病
. 大造桥虫
. 斜纹夜蛾
. 银纹夜蛾
. 二点委夜蛾
. 象甲
. 美国白蛾
. 甘薯跳盲蝽
. 小绿叶蝉
. 绿刺蛾
. 稻绿蝽
. 赤须盲蝽
. 甜菜叶螟
. 红脊长蝽
. 稻棘缘蝽
. 横纹菜蝽
. 蓝蝽
. 紫条尺蛾
. 中带三角夜蛾
. 花生田渍害
. 花生肥害
. 花生田药害
六、油菜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油菜菌核病
. 油菜霜霉病
. 油菜病毒病
. 油菜白粉病
. 油菜蚜虫
. 菜粉蝶
. 小菜蛾
. 油菜潜叶蝇
. 菜蝽
. 黑缝油菜叶甲
(二)次要病虫害
. 根肿病
. 根腐病
. 白锈病
. 白斑病
. 苹毛丽金龟
. 黄条跳甲
. 菜叶蜂
. 露尾甲
七、棉花病虫害
(一)主要病虫害
. 棉花黄萎病
. 棉花枯萎病
. 棉花苗期病害
. 棉花红叶茎枯病
. 棉花铃期病害
. 棉花轮纹斑病
. 棉花褐斑病
. 棉铃虫
. 棉盲蝽
. 棉蚜
. 棉叶螨
. 棉蓟马
. 烟粉虱
. 棉尖象甲
. 棉叶蝉
. 棉红铃虫
. 棉小造桥虫
. 棉大造桥虫
(二)次要病虫害
. 白星花金龟
. 中华弧丽金龟
. 美洲斑潜蝇
. 玉米螟
. 甜菜夜蛾
. 斜纹夜蛾
. 双斑萤叶甲
. 菜蝽
. 斑须蝽
. 粟缘蝽
. 土蝗
. 棉根蚜
. 蜗牛
八、杂食性害虫
. 粘虫
. 东亚飞蝗
. 土蝗
. 蛴螬
. 蝼蛄
. 金针虫
. 棉铃虫
. 甜菜夜蛾
. 银纹夜蛾
. 斜纹夜蛾
. 地老虎
. 蟋蟀
. 蜗牛
后记

前言/序言


《草木的低语:一场穿越花海与森林的感官之旅》 这是一本关于生命、关于自然的诗意笔记,是一场邀请您走进植物世界的沉浸式体验。 它并非罗列数据,也非描摹病灶,而是以一颗热爱自然的心,去捕捉那些在风中摇曳的生命姿态,去聆听那些静默生长的心声。我们将一起漫步于繁花似锦的草甸,穿行于古木参天的密林,探寻那些最细微处的生命奇迹,感受大自然最纯粹的脉动。 第一章:晨曦中的花语——野趣盎然的草甸之歌 想象一下,当第一缕晨曦穿透薄雾,洒落在一片未经雕琢的草甸之上。露珠如珍珠般点缀着每一片叶尖,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与野花的清香。这里没有精心修剪的园林,只有生命最原始、最蓬勃的姿态。 我们将一同认识那些隐藏在绿意中的精灵:纤巧的报春花,它们用娇嫩的花瓣点亮初春的希望,仿佛是大地苏醒时最温柔的低语;热烈的虞美人,那如火的红色,是夏季奔放的呐喊,它们在风中摇曳,勾勒出生命最绚烂的曲线;沉静的勿忘我,那一抹永恒的蓝,是记忆中最柔软的慰藉,它们低垂着头,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我们还会邂逅那些不期而遇的惊喜。也许是一株孤独生长的野草莓,它的果实虽小,却饱含着阳光的甜美与泥土的醇厚,那是大自然馈赠的最朴实的味道;也许是一丛姿态万千的蕨类植物,它们在林下阴影中舒展着羽翼般的叶片,仿佛是远古时代的遗留,带着一种神秘的静谧。 这本书将带您细致地观察它们的生长过程,从一颗微小的种子,到破土而出的嫩芽,再到舒展花叶,最终结出果实、回归尘土。我们不仅仅是用眼睛去“看”,更是用心去“感受”。去体会阳光如何滋养它们,雨露如何滋润它们,微风如何轻拂它们。我们会发现,即使是最不起眼的小草,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命节奏和生存智慧。 我们会描绘它们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春天的嫩绿,夏天的繁茂,秋天的金黄,冬天的枯荣。每一次轮回,都是一次生命的赞歌。您会了解到,每一种植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表情”,它们在用无声的语言与世界交流。例如,那些向阳而生的花朵,它们是渴望光明的勇士;那些在阴影中倔强生长的苔藓,它们是沉默的坚韧者。 第二章:林深处的秘语——古老森林的呼吸 当您踏入一片古老的森林,空气瞬间变得凉爽而湿润,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树冠,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这里弥漫着成熟的木质香,混合着腐殖土的气息,那是时间沉淀下来的味道。 我们将一同仰望那些参天古木,它们是森林的脊梁,是自然的守护者。我们会去了解它们的年轮里隐藏了多少风雨,它们的枝干上承载了多少岁月。我们会近距离观察粗糙的树皮,那些纹理仿佛是大自然的手写体,记录着生命的沧桑与力量。我们会惊叹于巨大的树冠,它们如同一把把巨伞,庇护着林间的生灵,也过滤着城市的喧嚣。 除了宏伟的树木,森林的魅力还在于那些依附而生的生命。我们会在树干上发现形态各异的真菌,它们是森林的清洁工,也是大自然的艺术家,色彩斑斓,造型奇特,如同一件件精美的雕塑,点缀着这片绿色的殿堂。我们会发现缠绕攀援的藤蔓,它们用坚韧的生命力,在大树的怀抱中向上生长,书写着另一种形式的生命张力。 书本将带领您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落叶层下的秘密。也许是一只勤劳的蚂蚁,它们在忙碌地搬运食物,维持着生态的平衡;也许是一只色彩斑斓的甲虫,它们在树叶上啃食,进行着生命的循环。我们会关注那些微小的生灵,它们虽然渺小,却是森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会探讨森林的四季轮回。春天,新芽在枝头悄然萌发,松软的泥土散发出勃勃生机;夏天,绿叶繁茂,蝉鸣阵阵,林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秋天,叶片染上金黄与赤红,落叶铺满林地,那是生命的成熟与告别;冬天,白雪覆盖,万物沉寂,但生命的力量却在地下悄悄积蓄。 第三章:色彩的魔术——植物的视觉盛宴 这本图谱将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我们用眼睛去捕捉植物世界的斑斓色彩,用细腻的笔触去描绘它们的每一处细节。 我们不会去关注病害的痕迹,而是聚焦于生命最健康的姿态。我们会展示花朵最鲜艳的色彩:玫瑰的浓烈,百合的圣洁,向日葵的灿烂,鸢尾的神秘。我们会解析它们色彩背后的奥秘,了解为什么有些花朵是鲜红,有些是淡紫,有些又是纯白。这些色彩不仅仅是视觉的享受,更是它们与世界交流的方式,是吸引传粉者的信号,也是生命活力的象征。 我们也会关注叶片的形态与色彩。从针叶林的翠绿,到阔叶林的层层叠叠,再到秋季变幻莫测的色彩。我们会欣赏银杏叶的金黄,枫叶的火红,以及那些脉络清晰、纹理独特的叶片。我们会去理解,不同形状的叶片,如何最有效地吸收阳光;不同颜色的叶片,又如何在大自然的舞台上展现它们的独特魅力。 我们还将发掘果实成熟时的诱人色彩。从草莓的红艳,到蓝莓的深邃,再到野果的斑斓。这些色彩是生命圆满的标志,是孕育新生命的承诺。我们会用最真实的色彩,还原它们在自然光下的光泽与质感,让您仿佛触手可及。 第四章:生命的低语——细微之处的共鸣 这本书的核心,不在于展示“问题”,而在于唤醒您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好奇。我们相信,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颗种子,都蕴含着生命的智慧与力量。 我们将用细腻的文字,去描绘植物生长的每一个细微动作。例如,嫩芽是如何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花瓣是如何一点点舒展,果实是如何在枝头悄悄长大。我们会观察露珠在叶尖滚落的瞬间,微风吹过麦浪的起伏,阳光穿透树叶的光斑。这些细节,构成了生命最真实的律动。 我们会用写实但充满艺术感的笔触,去捕捉植物的精神气质。一棵迎风挺立的树,它传递的是坚韧;一朵默默绽放的野花,它展现的是顽强;一片随风飘落的叶子,它诉说着生命的轮回。这些“气质”,远比枯燥的数据更能打动人心。 我们将引导您去思考,植物是如何在这个星球上生存繁衍的。它们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与周围的生物建立联系,如何默默地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氧气和食物。这本书,是关于植物的生存哲学,是关于生命的韧性与智慧。 结语:与自然对话,感受生命的回响 《草木的低语》 是一本邀请您放慢脚步,用心去观察,去感受的书。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位温柔的向导,带您走进一个充满生机与色彩的世界。在这里,您将重新发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理解生命最本真的意义。 它会让你在阅读的时候,仿佛置身于那片草甸,闻到野花的芬芳;仿佛漫步于那片森林,听到古木的呼吸;仿佛触摸到那片花瓣,感受到生命的脉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与大自然最深刻的对话。 希望这本书,能像一缕清风,吹散您心中的烦忧;能像一滴甘露,滋润您干涸的心灵;能像一束阳光,照亮您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一起,在草木的低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关于粮棉油作物的病虫害图谱,简直是田间地头必备的“保姆手册”。我作为一名资深农技推广员,这些年跑遍了各个农场,深知识别早期病虫害的重要性。很多时候,一旦延误了最佳防治时机,损失是难以挽回的。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的“原色”——那些高清的彩图,简直就像是把田间的真实景象搬到了纸面上。我记得有一次,一个新来的技术员对我描述的叶片黄化症状一头雾水,我拿出这本书,指着那几页关于某种真菌感染的特写照片,他立刻就明白了。那种病斑的颜色、边缘的晕圈,书上和实物几乎一模一样。这比单纯的文字描述要直观太多了,尤其对于我们这些需要现场快速诊断的专业人士来说,效率提升是实实在在的。而且,图谱的编排也非常清晰,从宏观的植株症状到微观的虫体形态,过渡自然。它不仅仅是提供了一个识别工具,更像是在构建一个视觉数据库,让你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田间问题时,能够迅速建立起正确的“图像记忆”。我甚至觉得,即便是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单凭这些图鉴,也能大大降低误诊的概率,这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来说,功不可没。

评分

我是一个刚刚接手家庭农场不久的年轻人,说实话,对病虫害的知识还停留在理论阶段。以前上网查资料,各种搜索引擎的结果五花八门,有时候看到的图片模糊不清,更别提还有很多所谓的“偏方”混杂其中,看得我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该信谁。直到我翻阅了这本图谱,我的农场管理才真正有了方向感。它最吸引我的是那种“排除法”的逻辑。当你看到作物上出现问题时,你可以根据症状的部位(比如是根部、茎秆还是叶片)初步锁定范围,然后翻到对应章节,那些详尽的插图会引导你一步步缩小范围,直到找到那个“真凶”。比如,我农场里的某种豆类,一开始我以为是缺水,结果仔细对照图谱上关于某种螨害的描述——叶背的细小虫卵和拉丝痕迹——才发现是虫害在作祟。这本书提供的不仅是名称,更重要的是告诉你“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的”,这种视觉冲击力远胜于晦涩的拉丁文描述。对我这种实践派来说,这种直观的引导太重要了,它让我从“猜谜”式的农作,转向了有科学依据的精细化管理。

评分

坦白讲,市面上的农业图鉴汗牛充栋,但很多都存在一个问题:要么是插画过于艺术化,失真严重;要么就是照片分辨率太低,细节丢失殆尽。这本《粮棉油作物病虫原色图谱》却展现了一种难得的严谨和专业性。我特别注意到它在描述不同生长阶段的病变时,都会配上相应的照片证据,这对于精确掌握最佳施药窗口至关重要。例如,某种白粉病的初期症状和盛期症状,用文字描述很容易混淆,但图谱上清晰地展示了孢子堆的形态变化,这直接关系到我们选择内吸性还是保护性药剂。更让我欣赏的是,它似乎并没有过度聚焦于最常见的病虫害,对于一些地方性、突发性的病害也有所收录,这体现了编者广阔的视野和扎实的田间调研基础。我有一个老农艺师朋友,他甚至把这本书带到了海外的培训现场,用于向当地学员展示不同地域作物病害的形态差异。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工具书范畴,更像是一份高质量的视觉参考标准。

评分

我主要负责华北地区的玉米和棉花种植管理,对这两种作物的病虫害相对熟悉。然而,当我开始拓展到油菜的种植领域时,一下子面对了大量不熟悉的病害,比如油菜的菌核病和霜霉病,它们在视觉上和玉米上的某些病害有相似之处,很容易混淆。就是在这本图谱的帮助下,我才真正区分开了这些“长相相似”的威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健康植株”和“病变植株”的对比展示。在一些章节中,图谱会并列展示不同程度的感染情况,从最初的潜伏期到后期的毁灭性影响,这种时间序列的视觉记录,让我深刻理解了病害的演变逻辑。这不仅仅是告诉你“这是什么”,更是在告诉你“它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将导致什么后果”。这种系统性的、带有因果链条的图像展示,帮助我建立了一种更具前瞻性的防治策略,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看到虫子就打药”的初级阶段。它教会了我如何“预判”风险,这对于规模化种植来说,是无价的经验积累。

评分

对于我们做农业科研和教学工作的人来说,教材的权威性和信息的准确性是生命线。这本图谱在细节处理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曾用它来核对研究生在采集标本时遇到的几种高度相似的蚜虫种类。普通的图鉴可能只会画出蚜虫的整体轮廓,但这本书里对于一些关键的鉴别特征——比如腹部的蜡质分泌物颜色、触角的节段比例——都通过特写镜头或者局部放大图进行了清晰标注。这种对微观特征的捕捉能力,极大地帮助了年轻学子进行物种区分,避免了“张冠李戴”的低级错误。而且,它的排版布局也考虑到了快速检索的需求,目录设计得非常人性化,索引做得也很详尽。我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翻阅无关章节,就能快速定位到目标作物和特定症状。可以说,这本图谱提供了一种“即时反馈”的学习体验,让你在遇到疑问的几秒钟内,就能得到最可靠的视觉佐证,极大地提升了科研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