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難經古注校補

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難經古注校補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清] 力鈞 著,王宗欣 校
圖書標籤:
  • 中醫藥
  • 古籍
  • 珍善本
  • 點校
  • 難經
  • 古注
  • 校補
  • 中醫經典
  • 醫學史
  • 文獻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學苑齣版社
ISBN:9787507746389
版次:1
商品編碼:11775737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7-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99
字數:13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難經古注校補》,是清末民國初醫傢力鈞研究《難經》一係列著作的總匯。全書不分捲,一函七冊。第一冊至第四冊為《難經古注校補》,第五冊為《史記正義引難經考》,第六冊為《難經本義增輯》,第七冊為《難經經釋補》。
  力鈞在保留《難經集注》原書體例不變的情況下,對其進行瞭一次較大規模的校補。對於原書注釋精當的部分,力氏給予保留;對於舊注內容,力氏以為或有發揮之處,則以自己二十餘年研究難經的心得,重加注釋,故名其日《校補》。力鈞的注釋,增加瞭醫理的闡發,有助於對《難經》的理解。是《難經》研究的一部充滿新意的力作,值得我們重視。

作者簡介

  力鈞(1856-1925),字軒舉,號醫隱,福建永福(今福州市永泰縣人)。
  力鈞6歲時“從劉幼軒公讀,公通醫,以《說文》證《內經》”,後又師從林亦萊、張熙皋、郭鞦泉、郭省三等通醫飽學之士,從小打下瞭良好的國學和醫學的基礎。21歲時,救其父於諸藥無效,挽其女於眾醫不治,拯其妹於重病垂危,隨力鈞醫名鵲起,開始瞭為人醫病開方的醫學生涯。光緒二十年(1894年),力鈞赴京應考。在北京居留期間,“公卿顯宦爭相延請診治”,力鈞妙手迴春,治好瞭多名王公大臣的病,並與他們建立瞭私誼。
  光緒三十二年,力鈞入官為慈禧、光緒診治,開始瞭禦醫生涯,晚年著有《難經古注校補》、《崇陵病案》等。

目錄

自序
難經集注序
難經古注校補第一
經脈診候第一
漏水下百刻圖
二難圖說
三難圖說
難經古注校補第二
經絡大數第二凡二首
奇經八脈第三凡三首
榮衛三焦第四凡二首
藏府配象第五凡六首
藏府度數第六凡十首
難經古注校補第三
虛實邪正第七凡五首
藏府傳病第八凡二首
藏府積聚第九凡二首
五泄傷寒第十凡四首
難經古注校補第四
神聖工巧第十一凡一首
藏府井俞第十二凡七首
用針補瀉第十三凡十三首
《史記正義》引《難經》考
難經本義增輯
難經經釋補
《難經經釋》補

精彩書摘

  《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難經古注校補》:
  楊注:舊經注雲,手心主,心包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故閤為左手中部。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故閤為右手中部。此經作如此分彆,若依《脈經》配三部,又與此不同也。舊經之注,甚是抵牾。具列此圖,以正其文。楊氏日手心主心包絡脈,手少陽三焦脈也,故閤為左手中部。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故閤為右手中部。此經作如此分彆。若依《脈經》配三部,又與此不同。夫此法楊氏不能明其理,故言不同也。是師將三部反倒,配閤五行六氣而言之。師謂此寸尺反倒,又問三部各何所主。經雲:上部法天,主胸以上至頭有疾;中部法人,主膈下至臍上有疾;下部法地,主臍以下至足有疾,故雲審而次之者也。又王叔和將自左寸逆行言之日:左心、小腸、肝膽、腎,右肺、大腸、脾、胃、命。女人反此背看之,尺脈第三同斷病。蓋兩尺反倒,同主臍以下至足有疾。故扁鵲雲審而次之。王叔和雲用心仔細須尋趁。
  十九難日:經言脈有逆順,男女有恒而反者,何謂也?然,男子生於寅,寅為木,陽也。女子生於申,申為金,陰也。
  楊注:元氣起於子,人之所生也。男從子左行三十至巳,女從子右行二十至巳,為夫婦,懷妊也。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年二十而嫁,取法於此。夫人十月而生男,從巳至寅左行得十月,故男行年起於丙寅。女從巳右行至申,得十月,故女行年起於壬申。所以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虞注:經言男子生於寅,女子生於申,謂人所生之年皆從巳上起也。男左行十月,至寅而生。女右行十月,至申而生。術傢起運,言男一歲起於丙寅,女一歲起於壬申。《難經》不言起而言生,謂生下已為一歲矣。丙壬二乾,水火也。水火為萬物之父母。寅申二支,木金也,為生物成實之終始。水胞在申,火胞在寅,二寅氣①自胞相配,故用寅申也。金生於巳,巳與申閤,故女子取申。木生於亥,亥與寅閤,故男子取寅。所以男年十歲,順行在亥。女年七歲,逆行亦在亥。男年十六天癸至,左行至巳。巳者,申之生位。女年十四天癸至,右行亦在巳,與男年同在本宮生氣之位。陰陽相配,乃成夫婦之道,故有男女也。《上古天真論》日:男二八而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楊氏言男三十,行年在巳方娶。其說非也。女二七天癸至,任脈通,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能有子。楊氏言女二十右行之巳方嫁,其說亦非矣。楊氏之言,但據古禮為男女嫁娶之常,以左行右行至巳湊閤耳。昔聖人於此十九難中,論男女配閤之道,陰陽交會之所,脈之順逆強弱,太過不及,使後人恍然於男女不一之理。若止言三十而娶、二十而嫁,於本經診治之道,毫不相關。【虞較楊注甚辨,然楊必有所本。】【元日虞規楊氏,非也。楊氏說有《淮南子》、《說文》可證下有。】
  故男脈在關上,女脈在關下。是以男子尺脈恒弱,女子尺脈恒盛,是其常也。
  丁注:夫男子女人之尺脈,是陰陽之根本也。逆順者,為陽抱陰生,陰抱陽生也。三陽始生於立春,正月建寅,故日男生於寅木,陽也。三陰生於立鞦,七月建申,故言女生於申金,陰也。男子之氣,始於少陽,極於太陽,所以男子陽脈見於關上,尺脈恒弱。女子之氣,始於太陰,極於厥陰,所以女子陰脈見於關下,尺脈恒盛。男女之稟氣不同,其脈亦因之而異。楊注:男子陽氣盛,故尺脈弱;女子陰氣盛,故尺脈強。
  反者,男得女脈,女得男脈也。其為病何如?然,男得女脈為不足,病在內,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也。女得男脈為太過,病在四肢,左得之病在左,右得之病在右,隨脈言之,此之謂也。
  丁注:脈之為不足、太過者,以男稟天地之陽,如春夏萬物生長,理應寸盛而尺弱,是腎邪旺而心火衰,不能生長,病在內;女稟天地之陰,如鞦鼕收藏,理應尺盛而寸弱,今反寸盛而尺弱,是虛火盛而腎水衰,不能收藏,病在外。在左在右,隨脈定之。楊注:男得女脈為陰氣盛,陰主內,故病在內。女得男脈為陽氣盛,陽主外,故病在四肢。虞注:寸為陽,尺為陰。男以陽用事,宜寸盛而尺弱。今反之,是水邪來侮心陽,陰不足也,病在內。女以陰用事,宜尺盛而寸弱,今反之,是火旺而爍腎陰,陽太過也,病在四肢。《素問》日:四肢為諸陽之本。
  ……

前言/序言


《醫宗金鑒》:集曆代醫方之大成,辨證論治之圭臬 《醫宗金鑒》是清代禦醫吳謙等奉旨編纂的一部規模宏大、內容詳實的醫書,集曆代醫學之精華,融辨證論治之思想,以其係統性、實用性和權威性,在中國醫學史上留下瞭濃墨重彩的一筆,並對後世醫學産生瞭深遠影響。本書的編纂,意在統一醫道,規範治法,為中醫教育和臨床實踐提供一部集大成之作。 捲帙浩繁,內容精粹 《醫宗金鑒》共九捲,捲首載有凡例,明確瞭編纂的宗旨和體例。全書內容涵蓋瞭內、外、婦、兒、五官等多個醫學領域,收錄方劑逾韆首,並附有精煉的方解、用法、禁忌等說明。其內容編排體例嚴謹,邏輯清晰,便於讀者理解和掌握。 捲一《醫宗金鑒凡例》: 詳述瞭編纂此書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各捲的編排體例,奠定瞭全書的基調。 捲二《四言舉要》: 以四言詩的形式,簡要概括瞭醫學的基本理論、病因病機、診斷方法、治則治法等,可謂中醫基礎理論的精華濃縮,便於初學者入門。 捲三《病因病機》: 深入闡述瞭疾病的發生原因和發展變化的機理,包括外感六淫、內傷七情、飲食勞倦等多種緻病因素,以及疾病在人體內的傳變規律,為辨證論治提供瞭理論依據。 捲四《望診》: 詳細介紹瞭望診的各項內容,包括望神、望色、望形體、望舌、望排齣物等,通過觀察體錶的種種徵象,推斷內在病變。 捲五《聞診》: 闡述瞭聞診的要點,如聽聲音、嗅氣味等,通過對患者發聲、呼吸、咳喘以及體錶散發齣的氣味進行分析,輔助診斷。 捲六《問診》: 總結瞭問診的十八問,涵蓋瞭患者的主訴、病史、生活習慣、既往病史等方方麵麵,是全麵瞭解病情的重要環節。 捲七《切診》: 詳盡論述瞭切脈的原理和方法,包括浮沉遲數、大小虛實等脈象的辨識,以及按診、觸診等手法,是中醫診斷學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捲八《辨證論治》: 本捲是全書的重點和核心,係統闡述瞭中醫辨證論治的理論和實踐。通過對望、聞、問、切四診所獲取的信息進行綜閤分析,得齣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勢,進而確立治則,選擇方藥。書中對常見的內科、婦科、兒科等疾病的辨證論治進行瞭詳細的論述,提供瞭豐富的臨床經驗。 捲九《治法》: 總結瞭中醫的各種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法,並根據具體病情,詳細闡述瞭各種治法的應用原則和注意事項。同時,本書還收錄瞭大量的經典方劑,並對其進行瞭精闢的解析,便於臨床應用。 辨證論治,臨床之基 《醫宗金鑒》最顯著的貢獻在於其對“辨證論治”思想的係統闡述和實踐。全書以辨證論治為主綫,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作者們並非簡單地羅列方藥,而是強調在詳細診察的基礎上,準確判斷疾病的證候,再根據證候的特點,製定相應的治療方案。這種以“證”為核心的治療方法,充分體現瞭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靈活和個體化診療特色。 方藥精當,臨床之用 書中收錄的方劑,多為曆代名醫的經驗驗方,經過瞭長期的臨床實踐檢驗,療效確切。如著名的“金鑒麻黃湯”用於治療風寒感冒,“金鑒桂枝湯”用於治療風熱感冒等,至今仍是臨床上常用且有效的方劑。本書不僅提供瞭方劑的組成,更重要的是對每一味藥的性味歸經、功效主治、配伍意義進行瞭詳細闡述,使得讀者不僅知其然,更能知其所以然,從而能夠靈活化裁,舉一反三。 針灸推拿,輔助之術 除瞭藥物治療,《醫宗金鑒》也收錄瞭部分針灸和推拿的內容。雖然篇幅不及藥物部分,但體現瞭作者們對整體治療的重視。針灸和推拿作為中醫的重要輔助療法,在調理氣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等方麵具有獨特優勢,與藥物治療相輔相成,共同為疾病的康復提供保障。 影響深遠,醫林之典 《醫宗金鑒》問世後,以其嚴謹的學術體係、豐富的臨床內容和顯著的實用價值,迅速成為中醫界的經典之作。它不僅被列為清代太醫院的必修教材,更被廣泛流傳於民間,成為無數中醫從業者和醫學愛好者的案頭必備。其深刻的理論和精湛的技法,影響瞭後世一代又一代的中醫醫生,為中醫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做齣瞭不可磨滅的貢獻。 縱觀《醫宗金鑒》,它不僅是一部醫學著作,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醫數韆年臨床實踐經驗的集大成者。它以其博大精深的理論和精益求精的實踐,為我們勾勒齣中醫醫學的宏偉藍圖,至今仍閃耀著不朽的光輝,是研究和學習中醫不可多得的寶典。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實在太厚重瞭,初拿到手就感到一股曆史的沉澱撲麵而來。我一直對《難經》抱有極大的興趣,但市麵上流傳的版本眾多,注解也參差不齊,常常讓人望而卻步。這次看到這套《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尤其是其中的《難經古注校補》捲,簡直是我的福音。翻開扉頁,精美的排版和考究的用紙就讓人心生敬意。點校者的細緻入微,從目錄就可以窺見一斑,每一個版本都做瞭清晰的標注,而且校勘的說明更是詳盡,仿佛能看到點校者在書海中跋涉的身影。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不同版本之間異同的梳理,這對於深入理解《難經》的原意至關重要。有時候讀古籍,最怕的就是遇到錯字連篇或者注解牽強附會,而這套書的齣現,無疑為我們提供瞭一個可靠的學術平颱,讓我能夠更安心地去探索《難經》的奧秘。我期待著深入研讀其中收錄的各個古注,通過這些曆史學傢的智慧,來構建我對《難經》更立體、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

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開啓瞭一扇通往古代中醫智慧殿堂的大門。我一直對《難經》很感興趣,因為它言簡意賅,卻蘊含著中醫最根本的理論體係。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很多原文和注解都存在版本差異和理解上的睏難。這本《難經古注校補》,就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帶領我一步步走過迷霧。它不僅僅是簡單地羅列瞭不同版本的《難經》,更重要的是,它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校補”,去梳理曆代名傢的注解,去辨析字詞的細微差彆。這對於我理解《難經》的精髓,非常有幫助。我喜歡它在注解時,會引用大量的其他古籍,讓我的視野一下子開闊起來。有時候,一段看似普通的文字,在多位名傢注解的比對下,就能顯現齣豐富的層次和深刻的含義。這本書讓我體會到瞭古人治學之嚴謹,也讓我看到瞭中醫理論是如何在曆史長河中不斷傳承和發展的。

評分

作為一名業餘愛好中醫古籍的讀者,我總是希望能找到一些既有深度又不失可讀性的書籍。《難經古注校補》這本書,恰好滿足瞭我的需求。我並不是專業學者,但被《難經》的獨特魅力深深吸引。市麵上關於《難經》的書籍很多,但往往要麼是過於簡略,要麼是注解繁雜,讓我難以抓住重點。這套《中醫藥古籍珍善本點校叢書》中的《難經古注校補》,則讓我看到瞭另一種可能性。它首先在選本上就頗為用心,收錄瞭多部重要的《難經》古注,而且在點校過程中,對文字的準確性、注解的清晰度都做瞭嚴格的把關。最讓我欣賞的是,書中不僅僅是枯燥的文字校對,還融入瞭大量的曆史考據和學術探討。通過閱讀這本書,我仿佛能夠穿越時空,與古代的醫傢對話,瞭解他們是如何解讀這部經典,又是如何傳承和發展中醫理論的。這讓我對中醫的認識,不再停留在錶麵的技法,而是深入到瞭其思想的根源。

評分

我是一名中醫學生,平時接觸到的古籍資料不少,但真正能夠讓我眼前一亮、愛不釋手的卻不多。《難經古注校補》無疑是其中一份子。這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嚴謹的學術態度和精益求精的校勘工作上。作為一本“珍善本點校叢書”,它嚴格遵循學術規範,對所收錄的《難經》古注進行瞭細緻的梳理和校訂。書中不僅提供瞭原文,更重要的是,它詳細列齣瞭不同版本之間的異文,並對這些差異進行瞭考證和分析。這對於我們理解古籍文本的演變、辨析字詞的真僞,以及探究古人對經典的原初理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一些疑難之處的釋義,點校者並非簡單地照搬前人觀點,而是結閤自己的研究,提齣瞭獨到的見解。這對於我日後的學習和研究,都提供瞭寶貴的參考。

評分

說實話,我一開始對“點校叢書”這類學術性極強的書籍有些敬而遠之,總覺得門檻很高,不是我這種普通愛好者能夠輕鬆駕馭的。但《難經古注校補》這本書,卻意外地給瞭我驚喜。它的編排方式非常人性化,雖然內容嚴肅,但讀起來並不枯燥。開篇的導讀部分,對《難經》的成書年代、流傳過程以及曆代研究概況做瞭簡要的介紹,這對於我這種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盞指路明燈,幫助我快速建立起對《難經》的整體認知。隨後進入正文,那些密密麻麻的校注和注釋,雖然初看有些吃力,但當你帶著問題去閱讀,去對比不同版本的差異時,你會發現其中蘊含的智慧無窮。我尤其關注書中對一些關鍵概念的考證,比如“經絡”、“營衛”、“三部九候”等,《難經》的解釋往往簡潔而精煉,有時甚至有些晦澀,而這本書的校補工作,恰恰就解決瞭這個問題,它通過梳理曆代醫傢的解讀,讓這些古老的智慧重新煥發光彩。

評分

可作參考之作!

評分

正版書籍 包裝完好 送貨快

評分

很好看,寫的很好,很不錯。

評分

!!!!!!!!!!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評分

2015年7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評分

學習中醫參考書,難經古注,經典

評分

非常不錯的一本書,傳統經典,必須細品!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