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一場經營與哲學的智慧對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與日本著名哲學傢梅原猛先生對談人類文明的前途,包括永續經營的力量、心的管理、熱情與創造、人類大愛與“利他之心”,發錶瞭拯救人類的宣言。本書中的很多觀點發人深省,讓人迴歸謙遜的心態,正視事業和自然。
梅原猛,日本哲學傢。1925年生於日本宮城縣仙颱市,長於愛知縣知多郡。
京都大學文學部哲學科畢業,曾擔任立命館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教授,京都市立藝術大學校長,並在1987~1995年擔任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第一代所長。現任該中心顧問。著作《被隱藏的十字架——法隆寺論》(新潮社)在1972年獲第26屆每日齣版文化奬,著作《水底之歌:柿本人論》(上下捲,新潮社)在1974年獲第一屆大佛次郎奬,並在1999年獲得文化勛章。由於是公認的學者,因此他的很多作品被譽為“梅原古代學”“梅原日本學”。
稻盛和夫,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這兩傢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齣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瞭日航曆史上的利潤。這個利潤率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利潤率。現任京瓷名譽會長,KDDI顧問,日航名譽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嚮企業傢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目前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並創設“京都奬”,被譽為“亞洲諾貝爾奬”。
譯者簡介
曹岫雲,江蘇無锡人。企業經營者。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齣版。翻譯稻盛和夫《活法》、《乾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譯近六年來稻盛來華講演所有文稿。
根據我七八十年來的觀察,既是企業傢又是哲學傢,一身而二任的人,簡直如鳳毛麟角,有之自稻盛和夫先生始。
——季羨林
著名學者
譯者序
前言
第1章 文明的崩潰開始瞭 // 001
高度的文明為何消失瞭 // 002
在不久的將來,人類會滅亡嗎 // 003
石油枯竭,都市將變成廢墟 // 004
為什麼埃及文明持續瞭3000年 // 006
人類忘卻瞭對自然的敬畏 // 007
太陽崇拜纔是人類文明的原點 // 008
人一旦傲慢必定滅亡 // 013
太陽曾是日本思想的中心 // 014
30多年前著手的太陽能發電 // 017
“人造太陽”與“重歸太陽的恩惠” // 019
所謂保護“國益”助長瞭傲慢之心 // 022
“進步史觀”將人類變為欲望的奴隸 // 024
經濟增長或已不再重要 // 026
“欲望的無限解放”是近代文明的本質 // 029
第2章 美國文明正確嗎 // 033
由美國“強加的善” // 034
“自由”和“民主”不過是招牌 // 036
缺乏倫理的金融學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 039
美國的國力已達極限 // 042
龐大的貧睏階層所爆發的不滿 // 044
瞄準外資金融機構的理科學生 // 045
太多的人隻想坐享其成 // 047
“聖經”到哪裏去瞭 // 049
第3章 從“欲望”轉入“循環” // 051
明治維新與日本的近代化 // 052
“明治”領導者卓越的洞察力 // 053
具有美好心靈的江戶時代的日本人 // 053
“進步思想”反而增添瞭不知恥辱的人群 // 055
互助共生社會的消失 // 057
為什麼應該重新評價江戶時代 // 058
“入會權”是優良的共生規則 // 060
重評江戶循環型社會的時候到瞭 // 063
嚮循環型社會學什麼 // 064
“承濛賜給”對誰而言 // 066
墮落的日本道德 // 066
“戰時一代”責不容免 // 067
道德和教養要靠傢長的強製性教育 // 069
把“循環”作為最大的價值 // 070
第4章 建立“世界聯邦政府” // 075
啓動核按鈕的危險性 // 076
那些祈禱人類和平的人 // 078
將“不殺生”作為道德準則 // 079
EU可成為“世界聯邦政府”的雛形 // 084
先由日中韓三國設立“亞洲聯盟” // 086
最初三國達成一緻很重要 // 089
誰來當議長國 // 089
人類靠爭鬥纔能發展的觀點已經過時 // 090
迴歸“以和為貴”的傳統 // 091
堅持和平主義的民族纔是勇敢的民族 // 094
第5章 以“利他之心”為主課 // 095
丟失瞭“慈悲”和“愛”的人類 // 096
赤裸裸的“欲望人” // 097
正確的從商之道 // 098
人的“心”和“體”錶裏一體 // 100
“心的管理”尤為重要 // 101
“利他之心”是生物的本能 // 102
欲望的膨脹使人忘記瞭“利他之心” // 103
教授庶民道德的《忠臣藏》和《男兒》 // 105
評論傢為何推崇醜惡的作品 // 108
贊揚自然主義文學是錯的 // 110
抑製浮躁、陶冶精神的古典音樂 // 112
錶彰“隱善”的機製 // 113
第6章 思想閃光的力量 // 115
新的構想從何而來 // 116
從摔跤中獲得新型陶瓷的靈感 // 116
遭受口誅筆伐、突破常識的學說 // 119
依據直覺的行動産生新技術 // 122
柿本人麻呂魂附我身嗎 // 125
太陽能電池的成功源於思想的閃光 // 128
創造就是創建新的常識 // 129
因為欲罷不能而加入通信事業 // 130
持續不斷地創造 // 133
第7章 無私的熱情帶來瞭成功 // 135
為什麼大傢公認必然失敗的事業成功瞭 // 136
人有“自燃性”、“可燃性”和“不燃性” // 137
如水般冰涼的理性不可或缺 // 138
自如運用“互相矛盾的纔能” // 139
過瞭80歲後想做的事 // 140
“南無,南無,謝謝” // 142
接收思想閃光的“無私的天綫” // 143
無私的觀念改變社會 // 145
我為什麼能活到現在 // 146
不是“我活著”,而是“讓我活著” // 147
一顆在天空中翱翔的心 // 148
不離天道的西鄉隆盛 // 153
倒幕成功源於“天之聲” // 154
未製止西南之役的“情義中人” // 155
日本人為什麼喜愛楠木正成和西鄉隆盛 // 156
恢復西鄉隆盛的名譽隻是時間問題 // 157
順著王道,堂堂正正活下去 // 159
後記 // 160
譯者簡介 // 163
前言
稻盛和夫
作為一個工程師,作為一個經營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普通人,我常常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近代文明的由來,以及這個文明未來的走嚮乃至終點。
大約250年前,歐洲興起瞭工業革命,以此為契機,近代文明獲得瞭快速的發展。這種發展基於人類稟賦中的好奇心和探求心,與此同時,人類具有的“希望更加富裕、更加便利”——這種不知饜足的欲望,也成為發展的原動力。
人類把這種欲望作為引擎,發揮自身的智慧,推進瞭科學技術的進步。結果是人類構築瞭一個物質豐富的社會,但與此同時,人類又不得不麵臨地球環境和能源的問題。
然而,人類還在追求進一步的富裕,將無休止的欲望當作動力,持續不斷地追求經濟的增長。那麼人類這種追求增長的模式,能夠無限地持續下去嗎?遵從這種模式,人類能夠持續生存下去嗎?我心中時常抱著這樣的疑問。
這時,我平素非常尊敬的哲學傢梅原猛先生建議我一起去考察古代的埃及文明。由埃及學權威、沙伊巴大學校長吉村作治先生當嚮導,梅原夫婦、東京大學教授鬆井孝典夫婦、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安田喜憲夫婦一起同行。
“與這幾位當代日本的知識精英同行,去探訪5000年前輝煌的埃及文明遺跡,此乃不可再得的良機。”我毫不猶豫,決定夫妻倆一起參加。
這時,梅原先生又提齣一項建議,希望以文明論為題同我展開對談。盡管我有自知之明,明白自己力難勝任,但梅原先生是哲學傢,在曆史和考古方麵的造詣也頗為深厚,最有資格談論有關文明的話題,聽一聽他的文明史觀,將是一種很好的學習,考慮到這一點,我接受瞭他的提議。
開頭所提及的、長期以來我對近代文明所持有的疑問,在訪問埃及之後愈加強烈瞭。建造瞭巨大的金字塔、曾經如此繁榮的埃及文明崩潰瞭,隻剩下遺跡,這是為什麼?
“文明必然走嚮崩潰”——暢遊在尼羅河上,這個念頭在我頭腦中揮之不去。從埃及迴國後,對談即將展開。建築在人的欲望,也就是本能和利己之心基礎上的近代文明,在不太久遠的將來,恐怕也難逃自我崩潰的命運,抱著這樣一種近乎絕望的想法,我和梅原先生開始瞭對談。
人類如果不肯遵照佛陀有關“知足”的教誨,節製自身的欲望,與地球這個生態環境中存在的一切生命共存共生,迴歸樸實、有節製的生存方式,那麼人類就會滑嚮自我滅亡的深淵。
不!人類或者已經開始在自我毀滅的坡道上滑行。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已經感覺到瞭這種威脅,但我們又沒有勇氣來承認這個緊逼的事實。我和梅原先生兩個人的聲音雖小,卻想為人類敲響警鍾。
讀者之中,可能有人認為,針對人類的前途,本書中將有許多悲觀的論述。但是,我們絕不是悲觀論者。我們是要懷著危機感,正確地認識現實,明確今後前進的方嚮,進而懷抱希望,努力嚮前。也就是說,悲觀處既要深入地思考,又要以樂觀的態度從容應對。這就是我們的觀點。
謙虛地反省迄今為止文明的發展過程,從今以後,大傢都來推崇“知足”這種生活方式,那麼我們人類在這個地球上就一定能夠繼續生存下去。為此,首先要正視嚴峻的現實。
2008年鞦,從美國次貸問題發端,金融風暴襲擊瞭整個世界,金融市場一片混亂,世界性的經濟危機再度降臨。
危機的直接原因似乎是金融衍生産品使用過瞭頭,但事情的本質是,人們為瞭滿足自己的欲望,不擇手段地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失控的資本主義的暴走狂奔。從這個意義上講,這次金融危機,正是上天為人類敲響的警鍾。
人類現在必須思考一個問題:我們怎樣來和這個地球共生共存?這就必須從愛、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齣發,而不是無止境地追求基於欲望和利己之心之上的所謂經濟增長。
終結依靠欲望和利己之心發展至今的現代文明,構建基於愛、慈悲、同情以及利他之心的嶄新的文明,讓一切人類活動的動機,從欲望轉變為利他,使21世紀成為曆史性變革的新世紀。
通過本書,希望能喚起更多讀者的共鳴,這就是我們的祈望。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散發著一種沉靜而引人深思的力量,淡雅的色彩搭配上簡潔的字體,似乎在訴說著某種宏大的敘事。我一直對那些能夠觸及人類生存意義、探討普遍睏境的書籍情有獨鍾,而《拯救人類的哲學》這個書名,無疑精準地擊中瞭我的興趣點。它不像那些華麗辭藻堆砌的暢銷書,而是散發齣一種樸實而堅韌的氣質,仿佛一位老者在娓娓道來,將那些被時間衝刷得模糊的智慧重新點亮。我特彆期待書中能夠深入探討個體在麵對時代洪流時的渺小與偉大,以及哲學如何能成為一種抵禦虛無、尋找方嚮的有力武器。或許,它會提供一些關於如何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保持清醒頭腦、做齣明智選擇的視角,甚至能夠啓發我們重新審視那些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我尤其好奇的是,書中對於“拯救”這個詞的解讀,是宏大的社會變革,還是個體心靈的救贖?抑或是兩者兼而有之?這種充滿哲學思辨意味的錶述,讓我對閱讀過程中的思想碰撞充滿瞭期待,相信它能在我內心深處播下思考的種子,並引發持續的共鳴。
評分拿到《拯救人類的哲學》這本書,我第一反應是它的沉重感。書名就帶著一種使命感,似乎預示著一場深刻的智慧探索。閱讀過程中,我時常會被書中提齣的問題所觸動,那些問題直擊人心,迫使我去審視那些我從未深入思考過的生命議題。作者的敘述風格非常獨特,時而如一位嚴謹的學者,娓娓道來;時而又如一位充滿激情的先知,振聾發聵。我特彆被書中關於“人性之善與惡”的辯證分析所吸引,它讓我看到瞭人類復雜的內心世界,以及在道德睏境中,哲學所能提供的指引。這本書沒有給齣簡單的解決方案,而是提供瞭一種思考問題的角度,一種理解世界的視角。它讓我認識到,真正的“拯救”並非來自外部的恩賜,而是源於內在的覺醒和不斷的自我超越。這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慢慢品讀的書,每一次的閱讀,都可能帶來一次心靈的觸動和認知的飛躍。
評分《拯救人類的哲學》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那種不迴避現實的勇氣。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娛樂至死的時代,許多書籍都傾嚮於提供短暫的慰藉或虛幻的逃避,而這本書卻敢於直麵人類存在的根本睏境,並嘗試提供一種理性的、具有建設性的思考框架。作者在書中對“虛無主義”的剖析,尤其深刻,讓我看到瞭這種思潮對個體精神的侵蝕,以及如何纔能在這種挑戰麵前,建立起堅實的精神支柱。我非常欣賞書中對於“集體意識”與“個體覺醒”之間關係的討論,它讓我開始思考,如何在復雜的人類社會中,既保持獨立的思考能力,又不失對整體的關懷。這本書並非一本勵誌雞湯,而是一份沉甸甸的思考邀請,它要求讀者積極參與,主動探索,而不是被動接受。我願意將這本書推薦給所有那些對人生意義、社會未來感到睏惑,並願意為之付齣思考努力的人。
評分說實話,在翻開《拯救人類的哲學》之前,我對於“哲學”這個詞,總有一種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覺得它過於學術化,不適閤普通人閱讀。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認知。作者用一種非常易懂的語言,將那些深奧的哲學原理,巧妙地融入到生活化的場景中,讓我仿佛在和一位經驗豐富的長者進行一次坦誠的對話。書中的案例分析非常精彩,讓我看到瞭哲學是如何能夠指導我們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睏境,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責任”與“自由”之間關係的探討,它讓我開始反思自己在麵對選擇時的真實動機,以及如何纔能在擁有自由的同時,承擔起應有的責任。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啓示是,哲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滲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它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思考方式,一種解決問題的智慧。我感到非常慶幸能夠接觸到這樣一本能夠幫助我提升自我認知、拓展思維邊界的好書。
評分讀完《拯救人類的哲學》之後,我感覺自己仿佛經曆瞭一場心靈的洗禮,那些曾經睏擾我的許多問題,似乎找到瞭某種清晰的脈絡。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一個現成的答案,卻教會瞭我如何去提問,如何在看似無解的睏境中尋找一絲曙光。作者以一種非常溫和但卻極其有力的筆觸,將那些抽象的哲學概念,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思考工具。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意義的追尋”那一章,它讓我重新審視瞭生命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原來它們也承載著深刻的意義。書中的論證邏輯嚴謹而不失人情味,既有對曆史哲學思潮的梳理,又不乏對當下社會現象的深刻洞察。我特彆喜歡作者在引用古人智慧時,那種恰到好處的切入點,讓那些遙遠的哲言,重新煥發齣鮮活的生命力。這本書就像一位沉默的智者,在你孤獨迷茫的時候,默默地陪伴在你身邊,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你前行的道路。它不是那種讓你看完就丟在書架上的書,而是會讓你反復品味,每次重讀都會有新的發現和感悟。
評分作為新版本,本書收錄瞭稻盛和夫2014年杭州報告會講演。
評分稻盛和夫的經曆簡直就是普通學佛人的活生生教科書
評分每逢618,雙十一這樣的大活動,就要囤一些好書,多看書提升自我,看書是對自己最好的投資。
評分好,包裝很好,印刷很精美,還有書簽。
評分正版圖書,值得購買,信賴京東。
評分這本書對我很有幫助、感謝京東平颱、實惠消費者、買到實惠價格、該給1億個贊?!
評分這本書對我很有幫助、感謝京東平颱、實惠消費者、買到實惠價格、該給1億個贊?!
評分我如果愛你——
評分講述工作是一種修行,工作要熱情投入,愛上自己工作,使人人格厚重。若想自己做事業而非為工作而工作的話,此書非讀不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