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3770589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原书第6版) 计算机与互联网 书籍|3770589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James F Kurose,Ke 著,陈鸣 译
图书标签:
  • 计算机网络
  • 自顶向下
  • 网络原理
  • 计算机
  • 互联网
  • 数据通信
  • TCP/IP
  • 网络协议
  • 书籍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互动出版网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453789
商品编码:11780854896
丛书名: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时间:2014-10-01
页数:548

具体描述

> 书[0名0]: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3770589
> 图书定价: 79元
> 图书作者: (美)James F.Kurose;Keith W.Ross
>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10/1 0:00:00
> ISBN号: 9787111453789
> 开本: 16开
> 页数: 548
> 版次: 1-1
 作者简介
James F.Kurose是美[0国0]马萨诸塞[0大0][0学0]阿默斯特分校杰出的计算科[0学0]系教授。 Kurose博士在教育[0领0]域的活动获得了许多赞誉,其中包括[0国0]立技术[0大0][0学0](8次)、马萨诸塞[0大0][0学0]和研究生院东北联合[0会0]杰出教师奖。他获得了IEEE Taylor Booth 教育奖章,从而确立了他在马萨诸塞共同体信息技术促进[0会0]的[0领0]导地位。他还获得了通用电气公司研究员(Fellowship)、IBM教职员发展奖和Lilly教[0学0]研究员等荣誉。 Kurose博士是《IEEE通信[0会0]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和《IEEE/ACM网络[0会0]刊》(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的前任总编辑。多年来,他一直参与IEEE Infocom、ACM SIGCOMM、ACM因特网测量[0会0]议和ACM SIGMETRICS程序委员[0会0]的工作,并担任这些[0会0]议技术程序的共同主席。他是IEEE和ACM的[0会0]士(Fellow)。他的研究兴趣包括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网络测量、传感器网络、多媒体通信以及建模和性能[0评0]价。他拥有哥伦比亚[0大0][0学0]计算机科[0学0]的博士[0学0]位。 Keith W.Ross是美[0国0]纽约[0大0][0学0](NYU)理工[0学0]院的Leonard J.Shustek[0首0]席教授和计算机科[0学0]系主任。在2003年进入NYU理工[0学0]院前,他是宾夕[0法0]尼亚[0大0][0学0]的教授(13年)和Eurecom[0学0]院的教授(5年)。他从Tufts[0大0][0学0]获得工程理[0学0]士[0学0]位,从哥伦比亚[0大0][0学0]获得工程硕士[0学0]位,从密歇根[0大0][0学0]获得了计算机和控制工程的博士[0学0]位。Keith Ross也是Wimba公司奠基人和[0首0]任CEO,该公司为电子[0学0]习研发了在线多媒体应用并于2010年被Blackboard收购。 Ross教授的研究兴趣在于安全与隐私、社交网络、对等(P2P)网络、因特网测量、视频流、内容分发网和随机建模。他是IEEE的[0会0]士,获得了Infocom 2009年[0优0]秀论文奖,并且获得《多媒体通信》2011年和2008年[0优0]秀论文奖(由IEEE通信[0学0][0会0]授予)。他担任多个杂志编委和[0会0]议程序委员[0会0]委员,包括《IEEE/ACM网络[0会0]刊》、ACM SIGCOMM、ACM CoNext和ACM因特网测量[0会0]议。他还担任联邦贸易委员[0会0]P2P文件共享方面的顾问。 陈鸣,江苏无锡人,解放军理工[0大0][0学0]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网络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军用网络技术实验室(军队重点实验室)主任,实验教[0学0]示范中心主任;分别于1982年、1988年在解放军信息工程[0学0]院获得[0学0]士、硕士[0学0]位,于1991年在解放军通信工程[0学0]院获得博士[0学0]位,1999~2000年为美[0国0]哥伦比亚[0大0][0学0]访问科[0学0]家,任中[0国0]计算机[0学0][0会0]网络与数据通信专委[0会0]副主任,是中[0国0]通信[0学0][0会0]等多个[0学0]术团体委员和IEEE[0会0]员;长期从事网络测量、分布式系统、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管理等[0领0]域研究和教[0学0]工作;承担了[0国0]家自然科[0学0]基金、[0国0]家863、[0国0]家973子课题等项目;开发的多个网络管理系统和应用系统得到广泛应用;撰写网络著作近10本,发表SCI/EI论文几十篇,有[0国0]家发明专利8项;获得[0国0]家教[0学0]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十几项。
 内容简介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0第0]1版于12年前出版,[0首0]创采用自[0顶0]向下的方[0法0]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协议,出版以来已被几百所[0大0][0学0]和[0学0]院选用,是业界经典的计算机网络教材之一。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0第0]6版继续保持了以前版本的特色,为计算机网络教[0学0]提供了一种新颖和与时俱进的方[0法0],同时也进行了相[0当0]多的修订和更新:[0第0]1章更多地关注时下,更新了接入网的论述;[0第0]2章用Python替代了Java来介绍套接字编程;[0第0]3章补充了用于[0优0]化云服务性能的TCP分岔[0知0]识;[0第0]4章有关路由器体系结构的内容做了[0大0]量更新;[0第0]5章重新组织并新增了数据中心网络的内容;[0第0]6章更新了无线网络的内容以反映其新进展;[0第0]7章进行了较[0大0]修订,深入讨论了流式视频,包括了适应性流和CDN的讨论;[0第0]8章进一步讨论了端点鉴别;等等。另外,书后习题也做了[0大0]量更新。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适合作为本科生或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材,同时也适合网络技术人员、专业研究人员阅读。
 目录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
出版者的话
作译者简介
译者序
前言
[0第0]1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1
1.1什么是因特网1
1.1.1具体构成描述1
1.1.2服务描述4
1.1.3什么是协议5
1.2网络边缘6
1.2.1接入网7
1.2.2物理媒体13
1.3网络核心15
1.3.1分组交换16
1.3.2电路交换19
1.3.3网络的网络22
1.4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25
1.4.1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概述25
1.4.2排队时延和丢包27
1.4.3端到端时延29
1.4.4计算机网络中的吞吐量30
1.5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33
1.5.1分层的体系结构33
1.5.2封装37
1.6面对攻击的网络38
1.7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历[0史0]41
1.7.1分组交换的发展:1961~197241
1.7.2专用网络和网络互联:1972~198043
1.7.3网络的激增:1980~199043
1.7.4因特网爆炸:20世纪90年代44
1.7.5新发展45
1.8小结45
课后习题和问题47
复习题47
习题48
Wireshark实验52
人物专访53
[0第0]2章应用层55
2.1应用层协议原理55
2.1.1网络应用程序体系结构56
2.1.2进程通信58
2.1.3可供应用程序使用的运输服务60
2.1.4因特网提供的运输服务62
2.1.5应用层协议64
2.1.6本书涉及的网络应用65
2.2Web和HTTP65
2.2.1HTTP概况65
2.2.2非持续连接和持续连接67
2.2.3HTTP报文格式69
2.2.4用户与服务器的交互:cookie72
2.2.5Web缓存74
2.2.6条件GET方[0法0]76
2.3文件传输协议:FTP77
2.4因特网中的电子邮件79
2.4.1SMTP81
2.4.2与HTTP的对比83
2.4.3邮件报文格式和MIME83
2.4.4邮件访问协议84
2.5DNS:因特网的目录服务87
2.5.1DNS提供的服务88
2.5.2DNS工作机理概述89
2.5.3DNS记录和报文93
2.6P2P应用97
2.6.1P2P文件分发98
2.6.2分布式散列表102
2.7TCP套接字编程106
2.7.1UDP套接字编程107
2.7.2TCP套接字编程110
2.8小结114
课后习题和问题114
复习题114
习题116
套接字编程作业120
Wireshark实验:HTTP121
Wireshark实验:DNS121
人物专访122
[0第0]3章运输层123
3.1概述和运输层服务123
3.1.1运输层和网络层的关系124
3.1.2因特网运输层概述125
3.2多路复用与多路分解127
3.3无连接运输:UDP132
3.3.1UDP报文段结构135
3.3.2UDP检验和135
3.4可靠数据传输原理136
3.4.1构造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37
3.4.2流水线可靠数据传输协议144
3.4.3回退N步147
3.4.4选择重传151
3.5面向连接的运输:TCP155
3.5.1TCP连接155
3.5.2TCP报文段结构157
3.5.3往返时间的估计与[0超0]时160
3.5.4可靠数据传输163
3.5.5流量控制168
3.5.6TCP连接管理169
3.6拥塞控制原理174
3.6.1拥塞原因与代价174
3.6.2拥塞控制方[0法0]178
3.6.3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例子:ATM ABR拥塞控制179
3.7TCP拥塞控制181
3.8小结190
课后习题和问题192
复习题192
习题193
编程作业200
Wireshark实验:探究TCP200
Wireshark实验:探究UDP201
人物专访201
[0第0]4章网络层202
4.1概述202
4.1.1转发和路由选择203
4.1.2网络服务模型205
4.2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207
4.2.1虚电路网络207
4.2.2数据报网络209
4.2.3虚电路和数据报网络的由来211
4.3路由器工作原理211
4.3.1输入端口214
4.3.2交换结构215
4.3.3输出端口217
4.3.4何处出现排队217
4.3.5路由选择控制平面220
4.4网际协议:因特网中的转发和编址220
4.4.1数据报格式221
4.4.2IPv4编址225
4.4.3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236
4.4.4IPv6238
4.4.5涉足IP安全性242
4.5路由选择算[0法0]243
4.5.1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0法0]245
4.5.2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算[0法0]248
4.5.3层次路由选择254
4.6因特网中的路由选择257
4.6.1因特网中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RIP257
4.6.2因特网中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OSPF260
4.6.3自治系统间的路由选择:BGP262
4.7广播和多播路由选择268
4.7.1广播路由选择算[0法0]269
4.7.2多播273
4.8小结277
课后习题和问题278
复习题278
习题280
套接字编程作业287
编程作业287
Wireshark实验288
人物专访288
[0第0]5章链路层:链路、接入网和局域网289
5.1链路层概述289
5.1.1链路层提供的服务291
5.1.2链路层在何处实现291
5.2差错检测和纠正技术292
5.2.1奇偶校验293
5.2.2检验和方[0法0]294
5.2.3循环冗余检测295
5.3多路访问链路和协议296
5.3.1信道划分协议298
5.3.2随机接入协议299
5.3.3轮流协议305
5.3.4DOCSIS:用于电缆因特网接入的链路层协议305
5.4交换局域网306
5.4.1链路层寻址和ARP307
5.4.2以太网312
5.4.3链路层交换机317
5.4.4虚拟局域网321
5.5链路虚拟化:网络作为链路层323
5.6数据中心网络326
5.6.1负载均衡327
5.6.2等级体系结构327
5.6.3数据中心网络的发展趋势328
5.7回顾:Web页面请求的历程329
5.7.1准备:DHCP、UDP、IP和以太网330
5.7.2仍在准备:DNS和ARP331
5.7.3仍在准备:域内路由选择到DNS服务器332
5.7.4Web客户-服务器交互:TCP和HTTP332
5.8小结333
课后习题和问题335
复习题335
习题335
Wireshark实验339
人物专访339
[0第0]6章无线网络和移动网络341
6.1概述342
6.2无线链路和网络特征345
6.3WiFi:802.11无线LAN349
6.3.1802.11体系结构350
6.3.2802.11 MAC协议353
6.3.3IEEE 802.11帧356
6.3.4在相同的IP子网中的移动性358
6.3.5802.11中的高级特色359
6.3.6802.11以外的标准:蓝牙和ZigBee360
6.4蜂窝因特网接入361
6.4.1蜂窝网体系结构概述362
6.4.23G蜂窝数据网:将因特网扩展到蜂窝用户363
6.4.3走向4G:LTE365
6.5移动管理:原理366
6.5.1寻址369
6.5.2路由选择到移动结点369
6.6移动IP373
6.7蜂窝网中的移动性管理376
6.7.1对移动用户呼叫的路由选择377
6.7.2GSM中的切换378
6.8无线和移动性:对高层协议的影响380
6.9小结382
课后习题和问题382
复习题382
习题383
Wireshark实验385
人物专访385
[0第0]7章多媒体网络387
7.1多媒体网络应用387
7.1.1视频的性质387
7.1.2音频的性质388
7.1.3多媒体网络应用的类型389
7.2流式存储视频391
7.2.1UDP流392
7.2.2HTTP流392
7.2.3适应性流和DASH395
7.2.4内容分发网396
7.2.5[0学0]习案例:Netflix、YouTube和“看看”401
7.3IP语音404
7.3.1尽力而为服务的限制404
7.3.2在接收方消除音频的时延抖动405
7.3.3从丢包中恢复408
7.3.4[0学0]习案例:使用Skype的VoIP410
7.4实时[0会0]话式应用的协议412
7.4.1RTP412
7.4.2SIP414
7.5支持多媒体的网络418
7.5.1定制尽力而为网络419
7.5.2提供多种类型的服务420
7.5.3区分服务427
7.5.4每连接服务质量保证:资源预约和呼叫准入430
7.6小结432
课后习题和问题433
复习题433
习题434
编程作业439
人物专访439
[0第0]8章计算机网络中的安全441
8.1什么是网络安全441
8.2密码[0学0]的原则443
8.2.1对称密钥密码体制444
8.2.2公开密钥加密449
8.3报文完整性和数字签[0名0]453
8.3.1密码散列函数453
8.3.2报文鉴别码454
8.3.3数字签[0名0]456
8.4端点鉴别460
8.4.1鉴别协议ap1.0461
8.4.2鉴别协议ap2.0461
8.4.3鉴别协议ap3.0462
8.4.4鉴别协议ap3.1462
8.4.5鉴别协议ap4.0463
8.5安全电子邮件463
8.5.1安全电子邮件464
8.5.2PGP467
8.6使TCP连接安全:SSL468
8.6.1宏观描述469
8.6.2更完整的描述471
8.7网络层安全性:IPsec和虚拟专用网472
8.7.1IPsec和虚拟专用网473
8.7.2AH协议和ESP协议474
8.7.3安全关联474
8.7.4IPsec数据报475
8.7.5IKE:IPsec中的密钥管理477
8.8使无线LAN安全478
8.8.1有线等效保密479
8.8.2IEEE 802.11i480
8.9运行安全性: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482
8.9.1防火墙482
8.9.2入侵检测系统487
8.10小结490
课后习题和问题490
复习题490
习题492
Wireshark实验496
IPsec实验496
人物专访496
[0第0]9章网络管理498
9.1什么是网络管理498
9.2网络管理的基础设施501
9.3因特网标准管理框架504
9.3.1管理信息结构:SMI505
9.3.2管理信息库:MIB507
9.3.3SNMP协议运行和传输映射510
9.3.4安全性和管理511
9.4ASN.1513
9.5小结516
课后习题和问题517
复习题517
习题517
人物专访518
参考文献520
 编辑推荐
《计算机网络:自[0顶0]向下方[0法0](原书[0第0]6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

《网络协议:原理与实践》 探索数字世界的基石,理解信息流动的奥秘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连接世界、驱动社会运转的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从日常的邮件收发、网页浏览,到复杂的金融交易、远程医疗,再到支撑庞大云计算服务的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精密而强大的协作体系——网络协议。然而,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这个体系如同一个神秘的黑盒子,其内部的运作机制鲜为人知。 《网络协议:原理与实践》正是为渴望揭开这层神秘面纱的读者而精心打造。本书并非浅尝辄止地介绍网络应用,而是深入剖析支撑这一切的底层逻辑,即网络协议。它将引导你一步步理解数据如何在地球的两端之间、在无数个设备之间顺畅高效地传递,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各种协议是如何协同工作,共同构建起我们赖以生存的数字世界。 内容深度与广度: 本书的编写遵循严谨的学术标准,同时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刻的视角来理解网络协议。 基础概念的奠基: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网络通信概念入手,清晰解释比特、字节、数据帧、分组等基本单位的含义,以及它们在网络传输中的作用。网络拓扑结构、通信介质、网络设备等基本组成部分也将得到详细介绍,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分层模型: 本书将以经典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为框架,系统地讲解每一层的功能、职责以及所使用的关键协议。我们会详细阐述: 物理层: 信号的编码、传输介质的特性、物理连接的标准等。 数据链路层: 帧的封装、MAC地址、冲突检测与避免(如CSMA/CD)、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等,重点解析以太网的工作原理。 网络层: IP地址的概念与分配、路由选择算法(如RIP、OSPF)、ICMP协议(用于差错报告和控制)、ARP协议(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等。 传输层: TCP协议的可靠传输机制(三次握握手、四次挥手、拥塞控制、流量控制)、UDP协议的无连接特性,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选择。 应用层: 介绍HTTP(Web浏览)、FTP(文件传输)、SMTP/POP3/IMAP(电子邮件)、DNS(域名解析)、DHCP(IP地址动态分配)等一系列我们日常接触最多的应用层协议,并分析它们如何利用下层协议实现特定功能。 核心协议的深入解析: 每一个重要的网络协议都将被拆解开来,进行细致的分析。例如: TCP: 我们将深入探究TCP的滑动窗口机制、确认应答、序列号、校验和等如何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拥塞控制算法(如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的原理和演进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帮助读者理解网络是如何应对流量拥堵的。 IP: IPv4的报文格式、分片机制、不稳定性以及IPv6的出现及其改进,都将得到详尽的阐述。我们还将探讨IP协议在路由选择中的关键作用,以及路由器是如何根据IP地址转发数据包的。 HTTP: 从HTTP/1.0到HTTP/2,再到HTTP/3,本书将追踪HTTP协议的演进,分析其请求/响应模式、状态码、头部信息,以及HTTPS如何通过TLS/SSL加密提供安全通信。 网络安全视角: 在当前网络安全日益重要的背景下,本书也将融入网络安全的概念。我们将讨论: 加密与认证: TLS/SSL协议如何在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安全保障。 防火墙与入侵检测: 它们在网络边界和内部如何工作,以及如何与协议协同过滤恶意流量。 常见的网络攻击: 如DDoS攻击、DNS欺骗、ARP欺骗等,以及它们利用了哪些协议的脆弱性。 现代网络技术的融合: 除了经典协议,本书还将触及一些现代网络技术,例如: 无线网络: Wi-Fi标准(如802.11系列)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与有线网络的区别。 移动网络: 4G/5G通信中的关键技术和协议。 云计算与内容分发网络(CDN): 它们如何优化网络性能,提高用户访问速度。 软件定义网络(SDN): 探讨其如何改变网络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学习方法与实践指导: 《网络协议:原理与实践》深知理论学习的枯燥,因此特别注重引导读者将知识付诸实践。 丰富的案例分析: 书中将穿插大量真实的网络场景分析,例如如何通过抓包工具(如Wireshark)来观察和分析不同协议的通信过程,从而直观地理解协议的工作机制。 模拟实验指导: 对于希望动手实践的读者,本书将提供一些模拟实验的建议,例如使用GNS3、EVE-NG等网络模拟器构建小型网络环境,配置路由器、交换机,并部署各种服务,亲身体验协议的配置与运行。 问题导向的学习: 本书的叙述逻辑将围绕“为什么需要这个协议?”、“这个协议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个协议是如何工作的?”等核心问题展开,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网络协议的深刻认知,而不是死记硬背。 读者对象: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学生: 为您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软件开发人员: 帮助您理解应用程序与网络之间的交互,优化网络性能,解决网络相关的技术难题。 系统管理员与网络工程师: 提升您对网络故障的诊断能力,优化网络配置,确保网络安全稳定运行。 对互联网运作原理充满好奇的任何人士: 帮助您从根本上理解我们日常使用的互联网是如何工作的。 为何选择《网络协议:原理与实践》?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对网络协议的深入理解,已经不再是少数技术专家的专属技能,而是每一位与数字世界紧密相连的个体所应具备的。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 体系化与逻辑性: 摒弃碎片化的知识点,以严谨的体系结构,将复杂抽象的网络协议概念,抽丝剥茧,层层递进。 理论与实践的完美融合: 既有深入的原理剖析,又有贴合实际的案例分析和操作指导,确保学习效果最大化。 前瞻性与时效性: 在经典协议讲解的基础上,融入了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的关注,帮助读者掌握前沿知识。 易读性与启发性: 语言通俗易懂,避免过多晦涩的术语,并通过大量的图示和比喻,让复杂的概念变得生动有趣,激发读者的学习兴趣。 《网络协议:原理与实践》将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数字世界核心的大门。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再是被动的使用者,而是能够洞悉网络奥秘的探索者,能够自信地驾驭这个由无数协议编织而成的庞大信息网络,在数字化浪潮中乘风破浪。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非常“实用”。虽然它是一本偏学术的书籍,但其内容却与我们的日常息息相关。作者在讲解每一个概念时,都会联系实际的应用场景,比如讲解HTTP时,就必然会涉及到Web浏览;讲解DNS时,就必然会涉及到域名解析。这种“学以致用”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学习计算机网络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灌输,而是能够直接应用于我们生活中的知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网络性能的章节,其中讲解的各种性能指标以及影响因素,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有些网络访问速度快,有些则慢。而且,书中还提供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命令,比如ping、traceroute等,让我能够亲自动手去检测网络状态,验证书中的理论。这本书就像一本“操作手册”,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还告诉我们“怎么做”,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网络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这是一本让我眼前一亮的书,虽然我并非计算机网络领域的科班出身,但在阅读过程中,却丝毫没有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作者独特的“自顶向下”视角,将复杂的网络概念层层剥开,从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应用程序入手,一步步深入到网络协议的底层细节。这种方式非常符合我的学习习惯,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每一个网络组件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以及它们存在的意义。例如,当谈到HTTP协议时,作者并没有直接枯燥地讲解报文格式,而是从浏览器如何请求网页、服务器如何响应的角度出发,生动地描绘了Web浏览的整个过程。这种贴近实际应用的讲解,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的兴趣。书中大量的图示和类比,也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很多时候一个简单的图就能帮助我理解一大段文字。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DNS的讲解,它巧妙地将域名解析的过程与现实生活中查找电话号码类比,让我一下子就抓住了核心思想。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领我一步步探索计算机网络的奇妙世界,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那个对网络一知半解的普通用户,而是能够开始理解其背后原理的探索者。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有点像一部侦探小说,只不过主角是网络协议和数据包。作者善于设置悬念,一步步引导读者去探索网络通信的奥秘。从一个简单的网页请求出发,读者会跟着作者的笔触,去探究DNS是如何找到服务器的,HTTP是如何传输网页内容的,TCP是如何保证数据不丢失的,IP是如何进行路由选择的,等等。这种“抽丝剥茧”式的讲解,让我全程保持高度的专注和好奇心。书中的每一章都像是破解一个谜题,而最终的答案就是整个网络通信的完整图景。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讲解,作者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将这个看似复杂的通信过程描绘得生动有趣,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其中的逻辑。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玩一个大型的解谜游戏,每一次的“通关”都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评分

对于像我这样,已经对计算机网络有一些基础了解的人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和巩固已有的知识。作者在内容编排上的“自顶向下”策略,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各个网络协议和组件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停留在孤立的知识点上。书中的一些细节分析,例如对TCP拥塞控制算法的深入剖析,以及对网络安全问题的探讨,都让我受益匪浅,这些内容是在一些入门级的书籍中很难找到的。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协议栈”的概念,它帮助我清晰地认识到,每一个网络层都有其特定的职责,并且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网络通信的任务。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做得很好,既有基础概念的扎实讲解,又不乏对前沿技术和发展趋势的展望,让我感觉在掌握了基本原理的同时,也能够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有所预判。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的系统性和深度。作者以一种近乎严谨的逻辑,构建了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从应用层到物理层,每一个层次的协议、机制和原理都被讲解得淋漓尽致。书中对于TCP/IP协议栈的讲解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特别是关于TCP的可靠传输、拥塞控制等方面的论述,既有理论上的严谨推导,又有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让我深刻理解了为什么TCP能够成为互联网最核心的传输协议。同时,书中还涉及到一些高级话题,比如网络安全、无线网络等,虽然篇幅不算特别长,但却能够引发我更深入的思考。我尤其赞赏作者在阐述复杂算法或协议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这为想要深入研究的读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有些地方需要反复阅读和思考,但每一次的理解都让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储备又上了一个台阶。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让我学会如何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